南溪四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相交线中的角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七上4.7《相交线》(相交线中的角)word教案

华师大版七上4.7《相交线》(相交线中的角)word教案

华师大版4.7-2相交线中的角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了解怎样的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能区分它们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得的.2.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图形是由简到繁组合而成,培养学生形成基本图形的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线八角的意义是重点,能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难点1) 在复杂的图形中如何识别截线和被截直线.(2)能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既在复杂的图形中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自制胶片、三角板和玻璃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 1: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可得到 几个角?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补角? 学生举手回答:1. 图中可得到4个角.2. 有2对对顶角,4对. (在书上标出相等的;)2:师: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到4个角,加入直线c ,会有几种画法?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铅笔表示直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出投影,(四种情况,如图2—30)如果有两条直线和一条直线相交,可得到几个角?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有8个角.师:这是我们在数学上常讲的“三线八角”.“三线“就是指图上直线a 、直线b 和直线c .我们可以把直线a 与直线b 、c 相交说成直线a 截直线b 、c.那么也常把直线a 叫做截线,直线b 、c 叫做被截直线.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补角?学生举手回答:有4对对项角,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回忆一下 对顶角和补角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生:区别——两条相交直线中,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联系——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AB C D O 图1 ab l 1 3 5 7 4 8 6 2c ba同一个顶点处可找对顶角,那么在图2—31中,l 1和l 3(或l 2和l 3)所形成的四个角是有公共顶点的,而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从位置来分,可分为两类:对顶角和邻补角,而上面四个角和下面四个角是没有公共顶点的,那么上面的一个与下面的一个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下面所要研究的问题二:引入新课(动(板书)))不在同一顶点处可以找到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64页,然后回答. 三:新课:(1:学生自学两分钟,然后集体回答:不在同一顶点处可找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 师:为什么课本把∠ 1和∠ 5称为同位角?这两个角在图中的位置有什么特征呢?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呢?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最后由数学课代表总结.同位角——在两被截直线的同旁(),且在截线的同侧(shm 相同的位置).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同方向上(同上或同下)内错角——在两被截直线的内部,且在截线的两侧. 同旁内角——在两被截直线的内部,且在截线的同侧.师:用三根玻璃棒演示“三线”.请部分同学根据老师不断改变的“三线”位置,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然后让学生拿出三枝笔自己再演示一下.2:师:实物演示能让我们迅速、直观地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一位学生回答说有,他站起来用剪子把跳绳用的红色橡皮筋剪成三段,按照老师的板书图形用透明胶贴在黑板上.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这样看上去直观,给人一种美感,当然这也能很好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师:那么图中共有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 学生抢答:①4对同位角.②2对内错角.③2对同旁内角.师:当我们知道截线和被截直线时,根据角的位置特征,很容易识别出这三种角,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举手问道:图上除了这些角外,还有其他一些角? 它们又叫什么角?例如图中∠ 1和∠ 7?师:可以根据∠ 1和∠ 7在图中的位置关系称之为??????现在学习的这三种角是为下节学习平行线的识别和平行线的特征做铺垫的,其他角的关系暂不研究. 3;:例1,如图,∠ 1和∠ 4,∠ 2和∠ 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得的,它们是什么角?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4:师:前面讲了,知道截线、被截直线后三种角很容易找出来,现在这道题中截线、被截直线都不知道,仅告诉我们两组角,怎么找呢?下面我们能不能换种思维方法来考虑.图1(本篇后所附)中∠ 4和∠ 8是同位角,我们可以试着把其他的角去掉,就看这组角,想一下:这组角的图形特征是什么?同样地也看一下内错角∠ 3和∠ 5的图形待征和同旁内角∠ 4和∠ 5的图形特征.学生很快回答:∠ 4和∠ 8的图形像字母“F ”,∠ 3和∠ 5的图形像字母“Z ”,∠ 4和∠ 5的图形像字母“C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F ”、“Z ”和“C ”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特征图形.那么根据这几种角的特征怎么找截线和被截直线?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两个角的公共边是截线,不是公共边的是被截直线.师:通过上述分析,要识别复杂图形中的三种角及截线、被截直线,我们可先对图形进行简化,找出各种角的特征图形,然后再根据特征图形来判断.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5.、较量(练习.)变式训练,培养能力.教师出示投影. 1.如图:(1)∠ 1和∠ 4是AB 、 被 所截得的 角. (2)∠ 2和∠ 5是 、 被 所截得的内错角. (3)AB 、DC 被BC 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 .2.如图:∠ 1和∠ 4是什么角?由哪两条直线被什么样的第三条直线所截?∠ 2和∠ 3呢?∠ 2和∠ 4呢?第1题,一名学生思考后回答,其他同学可给予更正或补充.第2题,学生在练习本(或胶片)上完成.3:书上的试一试及书上的165页的“1;2 四、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识别以及在图形中怎样判断截线和被截直线.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166页第3、2.2.思考题.如图:三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多少对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三)、总结 七、练习设计:第166页第1、题.书上的179页的 八、板书设计a bc C八:【同步达纲练习】1:如上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2)若∠ 1 =∠4,则∠1与∠2相等吗?∠ 1 与∠3互补吗?2变式练习,揭露概念本质属性(1)(竞赛题,学生一般的不讲)如图2—32,说出以下各对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 1与∠ 2,∠ 2与∠ 4,∠ 2与∠3答:∠ 1与∠ 2是l 2、l3被l1所截而得到的一对同旁内角∠ 2与∠ 4是直线l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旁内角∠ 2与∠ 3是l 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位角(2)(层次二)如图2—33,找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答:同位角有:∠ 2与∠ 3,∠ 4与∠ 7,∠ 4与∠ 8;内错角有∠ 1与∠ 3,∠ 6与∠ 8,∠ 6与∠ 7;同旁内角有∠ 3与∠ 8,∠ 1与∠ 4(3)如图2—34,指出图中∠ 1与∠ 2,∠ 3与∠ 4的关系答:∠ 1与∠ 2是内错角,∠ 3与∠ 4也是内错角4正确识别这三类角应注意的问题(1)识别这三类角首先要抓住“三条线”,即:哪两条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2)抓住“截线”,截线的同侧有哪些角、从中找出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侧找内错角3:(用复习中去)找出如图2—35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答:对顶角有四对:它们是∠ 1与∠ 3,∠ 2与∠ 4,∠ 5与∠ 6,∠7与∠ 8;邻补角有∠ 1与∠ 2,∠ 2与∠ 3,∠ 3与∠ 4,∠ 4与∠ 1,∠ 5与∠ 8,∠ 8与∠ 6,∠ 6与∠ 7,∠ 7与∠ 5(还可以找出图2—35中相等的角,即四对对顶角)4:如图2—36,如果∠ 1=∠ 2=∠ 7,那么还有哪些角是相等的答:∠ 1与∠ 4是邻补角,∠ 2与∠ 5是邻补角,∠ 3与∠ 6是邻补角∠ 7与∠ 8是邻补角,因为∠ 1=∠ 2=∠ 7,∠ 2=∠ 3(对顶角相等),所以∠ 1=∠ 2=∠ 3=∠ 7,则∠ 4=∠ 5=∠ 6=∠ 8(等角的补角相等)3如图2—37中,若∠ 1=∠ 2,证明:∠ 3与∠ 4是互补的角证明:因为∠ 1=∠ 3,(对顶角相等∠ 1=∠ 2,(已知)所以∠ 2=∠ 3(等量代换)又因为∠2+∠4=180所以∠3+∠4=180(等量代换)即∠3与∠4是互补的角此题在证明的分析中,可以用以下逻辑思考的过程,即“执果索因”法若要证∠ 3与∠ 4互补,即证∠ 3+∠ 4=180°,但∠ 4与∠ 2的和为180°,因此需证∠ 3=∠ 2,由于∠ 3=∠ 1(对顶角相等),∠ 1=∠ 2是已知,所以∠ 2=∠ 3而写出证明过程时,要从先证∠ 2=∠ 3出发,最后得到∠ 3+∠ 4=180以上的几何证明题的思考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是从要证明结果的出发,探索要得出这个结果时,应具备的条件,只要将条件准备充足,就能5:以下六个题供选用(1)指出图2—39(1)中,①∠ 2和∠ 5的关系是___________;②∠ 3和∠ 5的关系是___________;③∠ 2和____是直线____、______被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④∠ 1和∠ 4呢?∠ 3和∠ 4呢?∠ 6和∠ 7是对顶角吗?(2)指出图中2—39(2)中,①∠ C和∠ D的关系:②∠ B和∠ GEF的关系;③∠ A和∠ D的关系;④∠ AGE和∠ BGE的关系;⑤∠ CFD和∠ AFB的关系(3)如图2—39(3),用数学标出的八个角中①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②内错角有________________;③同旁内角有_______________;(4)如图2—39(4),若∠1=∠2,可推出∠1与∠ADE______________;∠1与∠ BD E__________________(5)判断正误:如图2—39(5),①∠ 1和∠ B是同位角;②∠ 2和∠ B是同位角;③∠ 2和∠ C是内错角;④∠ EAD和∠ C是内错角;(6)如图2—39(6),①∠ 1和∠ 4是同位角;②∠ 1和∠ 5是同位角;③∠ 2和∠ 7是内错角;④∠ 1和∠ 4是同旁内角;⑤∠ 1和∠ 2是同旁内角;板书设计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教案为1课时45分钟2上节课讨论了两条直线相交以后所形成的四个角,这一节课是进一步讨论三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八个角,所以在教课过程,要运用基本图形结构将所学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3在讲三线八角概念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顾名思义,把握住两个关键的环节,“三条线与一条线”,尽量给出变式的图形,让学生分辨清楚4这节课虽然不涉及两条直线平行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问题,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见到,对下一步的学习很有好处,例如,平行四形中的内错角,学生开始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这一课时中,出现这个基本图形,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5在课堂练习中,用到等量代换的公理,建议教师参考小资料,将等量公理补充给学生6本课时对“执果索因”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教师多次引导,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4.7相交线(2) 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4.7相交线(2) 教案-

初中-数学-打印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七节相交线(2)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习能从“三线八角”中认识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的有关定义;2、能从一些变形的图形中找到符合题意的对应角。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交线的角的位置观察学习,学会分类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为学习以后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能从适当的图形中找到相关的角。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正确认识各角的关系。

课堂导入如右图,直线AB 与直线CD 香蕉位于点O ,在图形中的四个角具有怎样的关系? 位置上看:∠1与∠3,∠2与∠4是对顶角。

从数量关系上看:∠1=∠3,∠4=∠2,︒=∠+∠18021……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些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即“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教学过程问题:如图,直线AB 分别与直线CD 、直线EF 都相交,交点分别为P 、Q ,则图中存在着八个角,这八个角中,有相同顶点的角是对顶角或是邻补角,那么其他的角,又有什么位置关系?(鼓励学生先去找答案,老师只做一些提示即可)知识讲解: 我们说: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l 与两条直线a 、b分别相交于点P 、Q ,可以说成“直线l 截直线a 、b 于点P 、Q ”。

其中,直线l 叫做截线,直线a 、b 叫做被截直线。

在右图,我们很容易得知,有八个角,其中有四对对顶角,八对邻补角,对于1∠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同位角;对于3∠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内错角;对于4∠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同旁内角;概括: 同位角 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同侧;内错角 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异侧,被截线的内侧;同旁内角 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内侧。

所以,在上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例:请找到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解:∠1与∠6、∠3与5是同位角,A B CD E F P Q 13245678132456初中-数学-打印版 ∠1与∠5、∠3与∠6是内错角∠2与∠5、∠2与∠6、∠5与∠6是同旁内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6角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6角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4.6 角【课程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角的不同表示方法,会度量角,会用角表示方位,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计算两个角的和差,会计算有关余角、补角的简单问题.在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证说理能力.【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原有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和角有关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关系.教材按照“角的表示和度量,角的比较和计算以及特殊角关系的角”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角的定义及表示,角平分线的定义;难点是有关方位角的表示.【教法分析】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不要求学生记住角的两种定义,但教学中可通过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来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角的表示方法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角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角的各种变式图形.锐角、直角和钝角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可结合教材中的平角和周角复习这些内容.角的大小比较,教材中共介绍了两种方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角,要使学生注意角经过移动以后,位置改变了,但角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可安排一些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实验.在比较大小时,可让学生自己表示,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数量”到“形”的过渡.对于角的加减,要求学生可以结合图形来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了解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到的仍然是一个角.角平分线的概念主要结合图形能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做好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工作.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对余角、补角和对顶角这几个概念的本质特征要有所认识,要突出重点,使学生对各个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注意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注意互为余角和补角的角主要反映角的数量关系,注意概念的形成要结合具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结合图形能理解其意义和正确的辨认出图形中的对顶角.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可结合具体图形,经过两角关系的分析、说理,从而作出一般概括.【学法分析】在学习中要注意用射线旋转的方式(运动的方式)理解角的概念,可使角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物体存在的角,尽可能发现物体中存在角的现象.运用对比的方法去学习角,比如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对比学习,线段的和差与角的和差对比学习,有共同之处.4.6.1 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能进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正确地理解方位角.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难点:象限角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角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认识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共同点.师: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在识别角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概念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一)角的定义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纪录,最后选派各组代表发言.(二)角的表示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点.2.角也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三)角的度量与划分1.特殊的角:平角、周角,注意这两种角的区别以及与直线的区别.2.角的度量与计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学生讨论交流角的换算方法.教师讲解例1.让学生理解角度之间的运算.(四)象限角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师生共同完成教材例2.三、巩固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对角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角的换算的初步应用.教师利用投影展示: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1)∠APO;(2)∠AOP;(3)∠OPC;(4)∠OCP;(5)∠O;(6)∠P.2.图中以O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角.3.请同学们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1)南偏东40°;(2)北偏西30°.四、课堂小结小结:谈谈你对角的认识.五、课后作业如图,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个,用适当的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分别是.【答案】7 ∠MAB,∠MAC,∠BAC,∠BAN,∠CAN,∠B,∠C【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定义(二)角的表示(三)角的度量与划分(四)象限角三、巩固应用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4.6.2 角的比较和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在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比较与角平分线概念.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对线段大小比较的类比,探究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引入了新知识.教师提出问题:1.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张角的纸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节课新内容的探究.(一)角的比较如图,已知∠ABC和∠DEF.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1.分组讨论角的比较方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并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可适当组织交流或分组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2.观察右图形,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问题: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看一看都可以得到哪几个角.(二)角的计算教师出示例题: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求∠BOC的度数.分析:(1)AB是直线,∠AOB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2)∠BOC,∠AOC,∠AOB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完以上两个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叙述求角的过程,同时关注学生求值是否正确.(三)角平分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多想一想,做一做,通过观察和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引出角的平分线定义及其几何表达式,类似的还有角的四等分线、三等分线等.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根据图形填空:∠AOB= ∠AOC= ∠COB,∠AOC=∠COB= ∠AOB.三、综合运用设计意图:通过对练习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的使用能力,进一步掌握角的有关计算,加深对角平分线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出示练习:1.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且这两个角的和是9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DOE的度数.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教师应当关注第2个题,一是问题的分析,二是解答过程的叙述.四、课后作业1.如图,比较下列四个角的大小,并用“>”连接.【答案】∠D>∠B>∠A>∠C.2.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1)按图填空:∠ACB=∠ACE+ ,∠ABD=∠CBD- .(2)你能算出∠ACE与∠ABD的度数吗?【答案】(1)∠ECD ∠ABC (2)60°135°【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角的比较(二)角的计算(三)角平分线三、综合运用四、课后作业4.6.3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理解并运用等角(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重点:余角、补角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定理.难点:有关知识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的图片.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筑,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体松软而倾斜,你知道比萨斜塔倾斜多少度吗?它现在与地面成多少度角?二、新课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阐述各种思维方法的解决过程,旨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的同时,体验从复杂的情境中分离并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师:比萨斜塔倾斜了3.97°,它现在与地面成的夹角是86.03°,这两个角之和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很容易得出这两个角之和为90°.师: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角是另一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2.练习(1)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4.练习(2)①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补角?②填表:③填空:70°的余角是,补角是,∠α(0°<α<90°)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重要提醒:(1)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锐角∠α的余角是(90°-∠α),∠α的补角是(180°-∠α);(2)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关系.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余角和补角、对顶角的理解与掌握,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完成练习:教材第153页练习第1、2题.四、课后作业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少40°,求这个角.【答案】设这个角度数为x°,则由题意可得:90-x=(180-x)-40,解得x=30.即这个角为30°.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其中∠DOE=∠BOC=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1与∠2互余;②∠1与∠4互余;③∠2与∠4互余;④∠1与∠3相等;⑤∠AOE与∠DOB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二、新课讲解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2.练习(1);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4.练习(2).三、巩固练习四、课后作业。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4.7相交线(1) 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4.7相交线(1) 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七节相交线(1)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你理解垂线的含义与垂线的画法;2、能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垂线段的意义;3、能在学习中了解几何的不同情况下的分类,以及能在一个三角形作出三角形的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学习相交线的知识。

2、通过简单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认识垂线与生活的联系,简单尝试把知识用于生活。

2、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养成动手动脑想结合的观念。

教学重点垂线、垂线段、点到线的距离概念,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认识点到线的距离。

课堂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互相垂直的直线(如图)。

那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才叫做互相垂直?教学过程1、垂线的定义。

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例如,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交点是O,可以说AB、CD交于点O。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叫做垂直?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所形成的角为直角,就可以说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 ”,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CD2、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老师示范:大家想一想大家想一想: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几条垂线?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生活中的实际,我们也很容易得知,如果你将从教室的一边走到教室的另一边,能走最短的路,就是沿着与对面垂直的线路来走,所以概括:(公理)垂线段最短。

点(直线外)到直线的距离指的就是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注意:线段是图形,点到线段的距离是数量,表示线段的长度。

例:量出点C到线段AB的距离。

(看下图)课堂小结:1、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

2、掌握了垂线段和点到线段距离的定义。

课堂作业1.如图,∠ABD=90°,在下列各语句中填入适当的文字或数字。

七年级上册第4章相交线和平行线4-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第4章相交线和平行线4-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新版华东师大版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如图 4.1-1,直线 AB、 CD、 EF 相交于点 O,请找出 图中∠ AOC、∠ EOB 的邻补角 .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邻补角定义的“两要素”找已知 角的邻补角 .
知1-练
解:∠ AOC 的邻补角是∠ AOD 和∠ BOC; ∠ EOB 的邻补角是∠ BOF 和∠ AOE.
示图 ∠ 1 和∠ 2 互为对顶角
感悟新知
知2-讲
2. 性质 对顶角相等 . 特别提醒: (1)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它们一定相等;
(2)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感悟新知
知2-讲
特别解读 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1. 位置关系: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 数量关系:对顶角相等.
感悟新知
知2-练
(2)若∠ 3=25°,求∠ 1 的度数 . 解题秘方:根据对顶角的数量关系求未知角的度数 .
解:由对顶角相等,得∠ 2= ∠ 3=25° . 因为 OC 平分∠ AOB,所以∠ 1= ∠ 2=25° .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中考·兰州]如图,直 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O, 则∠ BOD=( B )
感悟新知
知1-练
1-1.下列选项中∠ 1与 ∠ 2互为邻补角的是( D )
感悟新知Biblioteka 知识点 2 对顶角知2-讲
1. 定义 两个角有相同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
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
做对顶角 .
特别提醒: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指两个角之间的
位置关系, 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
A. 40°
B. 50°
C. 55°

4.1相交线1.对顶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1相交线1.对顶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理解困难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性质。
3. 多元化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如增加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评价方式。
4.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过程: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和绘制方法。
详细介绍对顶角的性质,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相交线和对顶角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特性及其在几何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过程:
分析几个典型的几何问题,涉及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性质。
目标:引起学生对相交线和对顶角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相交线和对顶角是什么吗?它们在几何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和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相交线和对顶角的图片或几何模型,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简短介绍相交线和对顶角的定义及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相交线和对顶角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 实践操作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时间可能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性质。
3. 教学评价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可能过于依赖笔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实践环节: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画图和制作模型,从而加深对相交线和对顶角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相交线和对顶角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6.1 角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6.1 角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4.6.1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角的美感及角的有关知识;2.掌握有关角的单位的换算;3.掌握有关方向角的初步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单位的换算及角的表示法;难点:角的定义的理解.教学过程:1.知识设疑:首先启发学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角”的形象的物体进行举例,然后提出我们对它的思考,并以此复习有关小学学过的有关角的定度及有关知识(角的分类,角的种类、角的度量等).从而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一个新的印象,对本节课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知识形成:从生活在“角”的形象,结合小学时的知识,我们有:概括:(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定义2)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1)角的表示:AB OOAOB∠O∠1a1∠α∠注:1.类似于AOB∠的表示时,必须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2.类似于O∠的表示时,必须满足,以O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2)角的简单分类:从小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180内的角,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锐角、直角、纯角,另外有平角、周角.(3)角的有关计算:认识角的有关单位:''3600'601==︒,''60'1=(4)方向角的认识:如果位置在东、南、西、北方向上时,表示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如果位置在东、南、西、北的两个方向的夹角平分线时,表示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如果位置在其他情况时,表示为南(北)偏东(西)***度.O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3.例题讲解:例1、 (1)把1815'︒化为用度表示的角.(2)把93.2°化成用度、分、秒表示的角.解(1)先把15′化成度,即 15′=(1560)°=0.25°,所以 18°15′=18.25°(2)因为1°=60′,所以0.2°= 60×0.2= 12′因此93.2°=93°12′例2、 在下图中,OA 是表示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仿照这条射线,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1)南偏东︒25;(2)北偏西︒60.O东南西北A解:如图所示.(1)以正南方向的射线为始边,向东方向旋转25°所成的角,即为所求.(2)以正北方向的射线为始边,向西方向旋转60°所成的角,即为所求.4.巩固训练:P 148 练习 1.2.5.知识小结:从本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这几个方面来掌握知识点,首先是有关的定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还有重点的知识就放在角的有关计算以及角的表示法,方向角的表示等方面.6.家庭作业:P 153 习题4.6 1.2.6.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相交线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相交线教案

5.1相交线朱集中学聂兴伟[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二.小组交流认识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AOC∠∠;与OA,AOD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BODAOC∠∠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的两边分别是BOD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对顶的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4.概括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三.展示提升练习:下列说法对不对(1)对顶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2)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A B C DO四.反馈拓展1、如图,直线a,b 相交, 401=∠,求4,3,2∠∠∠的度数。

2、已知,如图, 80,35=∠=∠COF AOC ,求:DOF AOD ∠∠和的度数[作业]填空题1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AOE ∠的对顶角是 ,COF ∠的邻补角是若AOC ∠:AOE ∠=2:3, 130=∠EOD ,则BOC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30,90=∠=∠=∠AOC FOB COE 则=∠EOF5.1.2 垂线朱集中学 聂兴伟[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4.7第二课时《相交线中的角》课件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4.7第二课时《相交线中的角》课件
同旁内角:∠3与∠6
∠4与∠5
找一找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截的8 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1与∠5;∠2与∠6 ∠3与∠7;∠4与∠8
内错角:∠3与∠5;∠4与∠6
同旁内角:∠4与∠5;∠3与∠6
变一变:将上图整体旋转90度,请找出图 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
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的条件时,才能产生同位 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试一试:
根据图形按要求填空: (1)∠1与∠2是直线 AB 和 DE 被直线 BC 所 截而得的 同位角 .
(2) ∠1与∠3是直线 AB 和 DE 被直 线 BC 所截而得的内错角.
(3)∠3与∠4是 直线 BC 和 EF 被直线 DE所截 而得的 内错角 .
如图:直线 EF 截直线AB、CD 从位置方面观察 ∠3与∠5有什么特征? 像∠3与∠5,处于直线EF 的两侧,直线AB、CD的 之间,这样位置的一对角 就是内错角.
内错角有:∠3与∠5
∠4与∠6
如图:直线 EF 截直线AB、CD
从位置方面观察 ∠4与∠5有什么特征. 像∠3与∠6,处于直线EF 的同旁,直线AB、CD的 之间,这样位置的一对角 就是同旁内角.
注意: 1、三种角产生的条件及位置特征;
2、判断时应先找到“截线” (“截线”就是两 个角的公共边),再找另外两直线,然后根据角 的位置决定是哪一种角. 3、当图形复杂时可把暂时不需要的线段、角等 遮住,也可采用图形分解法、图形涂色法以排除 干扰.
作业
《课时目标》 P80第二课时 P81一节一测
(2) ∠3与∠4是直线 AB 和 EC 被直 线 AC 所截而得的 内错角 .
拓展

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相交线—相交线中的角教学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相交线—相交线中的角教学课件 (
同位角 在截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
位置相同 在两被截直线的内部 在截线的两侧 内部交错
在两被截直线的内部 同旁内角 截线的同侧(内部同侧)
F
同位角模型
Z
内错角模型
U
同旁内角模 型
注意:要成功寻找出以上三种特殊角的前 提是必须准确判断出被截直线与所截直线。
作业:教材p 156
试一试
练习第1、2题
P166 习题4.7 第2、3题
a b
a b
c
(1) c d 是
(2) 不是
∠4与∠5,∠3与∠6有何特征?
m
12
a b
内部4 5 3 8
6 7
m
12
a
43
b
56 87
如图:∠1与∠2是同旁内角吗?
a
b
a
c
b c
是(1)
d 不是(2)
E
B
A
23 5
17 C4
F
66 D
1、填空。
(1) ∠2与∠5是 同位 角, ∠4与∠6是 内错 角
直线AD、BC被直线BD所截而成的内错角是 ∠3与∠6 。 ∠A与∠ CDA是直线CD、AE被直线AD所截而成的 同旁内角
1
(1)
3、如图(1):
与∠1是内错角关系的角有 2 个。
E
A
B
G 4、如图(2):图中同位角有 4 对
C
D
F (2)
民 主 路


位置关系
基本模型
在两被截直线的同一方
如图中∠1与∠5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m
∠1与∠5都处于截线m的 左. 侧(同侧)
12
∠1与∠5都处于被截线a与b的 上.方(同方)

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7.2相交线中的角__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7.2相交线中的角__导学案

预习笔记总第42课时 课题:相交线中的角“三直线直线“三直线直线对顶区别.联通过l 3(或l 2和可分为两那么上面问题三:合作如图:直其他的如图:直从3与∠ ∠内错角如图:直从位置方∠4与∠位置的一同旁内角五,较量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习能从“三线八角”中认识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有关定义;2、能从一些变形的图形中找到符合题意的对应角。

教学分析:重点:能从适当的图形中找到相关的角; 难点:如何正确地认识图形。

【一】 预习交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1: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可得到 几个角?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补角?学生举手回答:1. 图中可得到4个角.2. 有2对对顶角,4对.。

2.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到4个角,加入直线c ,会有几种画法?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四种情况,如图2—30)如果有两条直线和一条直线相交,可得到几个角?,有8个角. 这是我们在数学上常讲的“三线八角”【二】 明确目的 四:【同步达纲练习】1、如图,∠1和∠4是______角,∠1和∠3是_____角,∠2和∠D 是____角,∠4和∠D 是_____角。

ABCDO图1c ba2、如图所示,∠1与∠2是______角,∠1与∠3是______角,∠2与∠3是______角。

3、如图所示,若∠1=30°,∠2=110°,那么,∠3的同位角等于_______,∠3•的内错角等于______,∠3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___。

4、在下图中,∠1与∠2不是同位角的是( )●体验中考1、(2009年广西桂林百色中考题)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同位角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2、(2009年山东临沂中考题改编)图中共有______对同旁内角,______对同位角,______对内错角。

(1(2(32.∠ 2和∠∠_____是内错角2、如图(2)CD(3)A(4)BD3、如图4、如图A 、151∠2∠1∠3∠1∠4∠2∠3∠12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中的角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习能从“三线八角”中认识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有关定义;
2、能从一些变形的图形中找到符合题意的对应角。
教学分析:
重点:能从适当的图形中找到相关的角;
难点:如何正确地认识图形。
教学设想:
讲角中主要抓住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所以,在上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例题讲解:
例:请找到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巩固训练:
P165 exc1、2、3、“试一试”
四、知识小结:
本节主要为平行线的学习打基础,学习了如何从“三线”中找到“八角”,每对角的相对位置是找到相应角的关键。
五、家庭作业: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三线八角”的学习是为后面学习“平行线”打基础,本节掌握的程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节的学习中,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对图形的分解,如何从相关角的位置地认识不同的对应角。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导入:
(引疑1)如图,直线AB交直线CD于点O,则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也知道在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存在着两种对应角:对顶角与邻补角。
在右图,我们很容易得知,有八个角,其中有四对对顶角,八对邻补角,
对于与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同位角;
对于与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内错角;
对于与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之为同旁内角;
概括:同位角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同侧;
内错角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异侧,被截线的内侧;
同旁内角一对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内侧。
(引疑2)如图,直线AB分别与直线CD、直线EF都相交,交点分别为P、Q,则图中存在着八个角,这八个角中,有相同顶点的角是对顶角或是邻补角,那么其他的角,又有什么位置关系?
2、知识形成:
我们说: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l与两条直线a、b分别相交于点P、Q,可以说成“直线l截直线a、b于点P、Q”。
其中,直线l叫做截线,直线a、b叫做被截直线。
P166 exc3、4
六、每日预题:
1、什么是平行线?如何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七、教学反馈:
“三线八角”的学习主要是位置感的确立,即从位置上找对应角。
从两条相交直线引导到一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是一个比较正常、合理的方法,也比较能理顺学生的思路。
位置感仍然必须加强。
“试一试”是为下一节课学习平行线作出适当的铺奠。所以在课堂上应加以必要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