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法指导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古诗文赏析一、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古代诗文的赏析和学习。

首先引入了古代诗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文的特点和魅力。

课文重点介绍了两篇古代诗文《春晓》和《静夜思》,并通过分析诗文内容、形式和作者的生平,深入学习了这两篇优秀的古代诗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培养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培养他们欣赏古代诗文的兴趣。

2.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赏析,帮助他们从古代诗文中找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得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启发。

四、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古代诗文的美丽语言和动人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古代诗文《春晓》和《静夜思》,通过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文作者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3. 拓展延伸:通过诗文学习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古代诗歌和文学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地接触和学习古代诗文。

2. 示范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古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3.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和学习古代诗文,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建议1. 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古代诗文的学习中去。

2. 要注重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文。

3.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喜爱和感悟古代诗文的魅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叙事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学法指导(一)散文答题技巧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说课稿四篇篇一:第1课《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3、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1、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教材《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XXX的《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研究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XXX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夏感》是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它替换了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吧。

XXX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了人们中三方面来赞美夏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

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那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3*雨的四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反复朗读,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不同季节雨得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精美诵读,让学生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学习用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描绘事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融情诵读,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意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教学难点】L从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❶朗读法。

师生共诵、指名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品读课文。

❷联想、想象法。

本文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❸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导语:孩子们,迎着清晨的风,沐浴在朝阳之中,让人心情特别舒爽,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段视频。

3.播放视频《雨中漫舞》。

4.导入新课:请用一句话描述视频内容?预设学生自主回答:雨中漫舞,可以冲刷内心的烦闷……教师总结:雨一下就是三两天,丝丝入心好不惬意;若一下就是三两个月,感觉到处都在发霉……视频中的雨如此美妙,殊不知还有高人能将四季的雨描绘得更加美妙。

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老先生的《雨的四季》。

生成:以真正的对话情景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

通过现代化手段启用音乐、画面的有机结合,呈现不一样的课堂导入,自然划入主题,效果甚佳。

二、读中品雨,师生合诵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本篇系阅读课文,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 蕴含作者的情感意旨。

初中语文一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一单元教案

教案名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能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单元主题式教学 实现语文整体阅读的必要途径——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主题式教学 实现语文整体阅读的必要途径——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语文教学有着鲜明的整体性、融合性、目标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对“单元———课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缺少缜密的思考,联系意识缺失,整体意识淡薄,导致语文教学的割裂化、碎片化。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这给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学。

———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陈凤茹(青县教师发展中心,河北沧州062650)摘要:为了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学割裂化、碎片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学,真正使“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单元主题;整体;聚焦;方法;拓展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5-0015-03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语文课程的实施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单元主题教学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把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所以,单元教学要整体布阵,宏观把握。

方式一:导引—精讲—自读—拓展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把握部编教材各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具体,课文主题和单元主题高度契合,单元写作任务也和单元主题高度一致。

在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从整体了解单元主题,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有整体把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由两篇教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和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组成。

单元主题是“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要求是“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精讲精练:聚焦能力,教给方法部编语文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体系。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的四季》一、教学内容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体现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主题。

这个单元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单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至关重要。

《雨的四季》编排在该单元第三课,是自读课文。

《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先生,他被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文章是刘湛秋先生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在观察、布局、设喻、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在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修辞知识,并能意识到通过朗读来感知语言美、情感美,初步具备从修辞角度去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

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朗读的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独立阅读和分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需要老师继续强化赏析散文的方法技巧。

本节自读课文将采用:朗读式切入法。

课程内容包括:将从“美文四读”切入,即:读准、读通、读美、读透。

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雨”的形象,品味抒情性语言的丰富性,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揣摩品味语言,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感受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3. 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知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感知四季雨的美,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1. 了解刘湛秋先生的生平,阅读刘湛秋先生的作品《中国的土地》《雪》《伞》等。

2.在知网及21世纪网搜寻与《雨的四季》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资料;3.线上观摩《雨的四季》名师名家的线上课。

(二)学生:1.提前自读课文《雨的四季》,以备上课前对课文有所了解;2.分成五个小组,自主揣摩如何读好这篇自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之一(四季美景)”,这个单元,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

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描写了美的情感,其中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一篇略读课文《雨的四季》和一个习作。

【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1、默读法。

学习默读,重在强调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⑵握字词,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⑵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3、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引导法: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有效指导的方法。
5、练习法:自主练习,教师教师指导,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教材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是写景抒情的经典之作,四首古诗描写不同景物和别样的情怀,古今涵盖,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在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质,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克服急躁和浮躁的心理习惯。
5、培养学生通过多渠道查找材料的习惯。
6、培养学生善于巩固总结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效的习惯。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朗读基本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学习重音和停连,朗读中领略景美和体会诗文情感。
指导学生学会品析语言:从修辞角度,词语角度,细节描写等方法指导学生品析语言,领略语言之美,情感之细腻。
3、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诵读教学法:又称朗读法,以示范朗读、教读、自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在理解文意和情感的基础上再次巩固朗读效果,朗读中又加深情感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一相关的学习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唤起学生情绪或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
单元目标
1、感受课文里优美丰富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备课主题备课主题:探索生活与自然,开启智慧之旅——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探索生活与自然,开启智慧之旅”。

我们将围绕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展开深入研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生活真谛,启迪智慧之光。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文本内容的解读与拓展,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以期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本单元课文涵盖了描写自然美景、抒发人生感悟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珍惜美、创造美。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课堂活动、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索生活与自然的道路上开启智慧之旅。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本次集体备课将以“探索生活与自然,开启智慧之旅”为主题通过深入研讨和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堂充满智慧与启迪的语文课。

我们期待着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生活的真谛,启迪智慧之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涵盖的文学基础知识,包括作者介绍、文学流派、文体特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第一单元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例文评析(部编版)

第一单元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例文评析(部编版)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课时计划】4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一、环节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完成片段三的写作,3、4课时写作修改、讲评。

教法指导: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是多读。

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

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

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

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

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用心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热爱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进而热爱写作。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专心察看和感觉生活,学会捕获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过程与方法1、从平时小事下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张开联想和想象创建悠久境界。

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仔细察看、勤于思虑的习惯。

2.培育学生从书本、影视、广播、报刊等门路累积内容素材和语言资料。

3.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教课要点1.经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切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切感情。

2.从平时小事,从平庸的生活中捕获素材。

教课难点:掌握如何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教法学法:举例点拨法。

生活体验法,读写联合法。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达成环节一、环节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 2 课时达成片段三的写作及写作改正、讲评。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资料进行自学,教师合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确立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沟通,组内批阅,介绍优异作品全班展现。

4.班内沟通,教师评论。

5.学生自主改正。

6.教师批阅。

一、导入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同学就感觉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言以对。

有一副春联就生动地描绘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难过情况。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云满面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老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风趣能吸引他人,获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敬羡。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诀要在哪里呢?我想,第一必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擅长察看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资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味。

相信你必定能写出感人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问题一:请从你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喜爱的一篇,谈谈最感人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企图:经过回首课文内容,指引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学生讲话。

三、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问题二:阅读下边这篇文章,谈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最感人你的是什么?为何能感人你?设计企图: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指引学生要擅长从平庸的生活中发现感人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教案
1.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和作者情感;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以及自然景色描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自然景色描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白居易如何描绘钱塘湖的美景,以及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观点交流和问题分析上存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多角度观察》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多角度观察》优秀教案

课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多角度观察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1、立足教材。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借鉴课文的写法就是打开读写结合的通道,是提升学生作文品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方法探究。

赏析课文的写作之美,不仅能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之美之巧,更是探寻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3、以观察推动写作。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多角度观察能有效解决七年级学生写作中的两大问题:写作的充实性和细致性。

4、教学中,写作提纲与写作模块的实施能有效减缓写作坡度,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5、教师的现场下水作文不仅能足够吸引学生,更能现场化、直观地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思路。

6、小组合作互助的写作学习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效率的目的。

教材分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实践。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

编者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同时,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本单元的写作实践。

编者这样安排是希望在前四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此次写作实践,整合前四课所积累的知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细心感受神奇瑰丽的大自然,用心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并借鉴课文的语言和写作方法,从中吸取精神和写作营养,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信心。

学情分析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学生逐渐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习热情高、积极性高。

七上 第一单元语文 知识点

七上 第一单元语文 知识点

七上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字词:学生需要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如邓稼先、选聘、谣言等。

了解它们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2. 修辞手法: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

3. 文学常识:了解作家作品,如《春》的作者朱自清,《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等。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等。

5. 写作: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选取素材、组织结构、运用描写手法等。

并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 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朗诵、演讲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

初中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

初中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一、说教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的一次作文指导课。

该部分的内容旨在告诉同学们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写身边的事,抒法最真挚的情。

可以写人,记事,也可描摹万物,抒发情感。

在方法上要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多读书看报、积累语言素材,借鉴写作方法。

最后从观察感受自然、摄取生活瞬间、选取提炼素材三个角度设计写作练习,循序渐进,指导性强。

二、说教学目标1、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五觉法描绘出深秋景物的特点。

2、能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五觉法描绘出深秋景物的特点。

2、能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

四、说学情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

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相应的,学生作文水平—直不高,在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进入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六年级的作文训练,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

在写作时,也懂得了审题的基本要求,并接受了自拟标题训练,对标题准确、简洁、新颖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对于写作内容,学生却时常头痛,记得有同学曾经这样抱怨,作文作文,难作成文。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及现状进行训练。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谈话点拨经典领航学法:学习经典,分析并归纳方法写作演练,体会落实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

不知不觉,我们又和深秋相遇了,那在大家的记忆中,对深秋有怎样的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

2、揭示课题——《情在深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我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深秋景物的特点。

2、我能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写表达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次写作指导课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 散步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问问学生有没有与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请一二个学生谈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以下10个问题抢答)1、散步的时间?――初春 2、散步的地点?――田野 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5、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谁来解决分歧?――我 7、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8、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三)片断朗读、老师指导(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读音准确,不错读,不增读,不丢字,不重复,不颠倒字序;姿势端正。
朗读重在重音和停顿:朗读的时候,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或某种感情,就需要加重一些词或语句的
读音,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使这个意思或感情在听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话有时不能一
口气说完,中间要停顿。朗读也是这样,一方面朗读的人需换气,另一方面听的人也需要想一想,记
(2)“
”,横直线。画出文章中的难懂句。
(3)“
”,波浪线。画出文中重要和精华的语句。
(4)“……”,着重号。点出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语句。
(5)“√”,填补号。用在文章语句中表达不完整而需要作些填补的地方。
圈点要注意两点:书刊必须是自己的;符号代表的意思要始终如一。
朗读指导:《语文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准》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停顿恰当,语速适度,表达相应的
阅读建议
理清思路,整体感悟。
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进行质疑和探究,通过关键语句理解
语段的深层含义。
阅读策略与朗读指导。
圈点法,能促使自己深入分析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日后再次阅读时,还能一目了然地抓住要
点,是一种简便的助读方法。
人们习惯使用的圈点符号有以下几种:
(1)“□”,方框。画出文章中的生字、难词。
文学常识 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
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一语文上学期
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 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 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
思路点拨 本次作文是要求写新同学、新老师和亲人,都属于记叙文中写人作文的范畴。写人作文就是通过 对人物具体的描写,以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的文章,在行文时可顺叙、插叙,也可倒 叙。以下几种思路可供参考: 1.欲扬先抑,凸显人物。 如《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开头(瞧不起他)——中间(有些鄙视他)——后来(转变看法)——结尾 (异常敬佩)。 2.运用对比,人物更亮。 如《老师——我服你》:倒叙开头,概括交代老师其人——具体事例展现老师精神风貌(对比其他 人的做法)——点明“我”服的原因(对比中总结全文)。 3.详略得当,集中写一件事。巧选角度,精选场面,刻画细节,突出人物,写出瞬间印象深刻的 原因,由表入里分析人物特点。 如《最美的你》:初次相见,遇见你同学,显示语言之美,详写——相处相知再用献爱心事例展 现她心灵之美,略写——抒写感悟,自然收束,突出中心。 4.用小标题连缀故事,表现父母对我的良好影响。 如上海中考满分作文《和老妈在一起》,小作者借用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 的大学》的标题,表示时间的推移,成长的历程,全方位表现老妈的不同角色,叙写和老妈在一起的 独特感受: 童年·保姆——在人间·朋友——我的大学·老师 5.以时间为线索,镜头组合式展现亲人对我的爱。 如《唠叨的外婆》:从幼时写起,外婆对我疼惜;上小学时,外婆的严厉;上中学时,外婆的担 忧。 写法指导 要想写好这个人物,应讲究适当的方法。 1.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景物描写不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还能很好地烘托人物心理。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示例: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简析:这里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当时的“我”是非常悲观与阴郁的。 2.语言描写与动作、神态描写相结合。 在写人物对话时,有目的地穿插一些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会使整个描写更加生 动、形象、传神、逼真。课文《散步》中有这样一句: 示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简析:在进行语言描写的同时,还对母亲的动作作了描写,从而使“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之 情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秋天的怀念》中有这样一段: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
简析:红红的眼睛表现出了母亲所承受的苦痛;母亲扑、抓住的是儿子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 儿子,怕他轻生;忍住儿子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打击;更忍住病人膏肓的实情……所有 这一切都是告诉儿子要“好好儿活”。语言、动作、神态都体现了母亲深沉无私的爱。
范文导引 阳光的味道
阳光有味道吗?曾记得小时候,睡在潮湿的房屋里,被子潮,身上经常起一些潮疙瘩。这时,年 幼的我就会埋怨母亲。母亲呢,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为我晒被子。真要天气好,她总是如此,从 此我的被子经常是暖暖的。
散文诗与诗歌的区别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歌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 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 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散文诗与抒情散文的区别 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承认散文 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 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 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 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 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 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 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 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 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 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 式。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一语文上学期
第一单元 学法指导
单元梳理 单元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积累语言。 3.学习朗读。本单元侧重在散文诗的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4.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文章。 5.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文本。 6.熟读背诵诗文。
篇目聚焦 《散步》 主要内容: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主题: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写法:细节—一人物情感;“以小见大”——阐释道理。 语言:生动、优美、朴实。 《秋天的怀念》 主题:表现了母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 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写法:衬托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忍、顽强。 《羚羊木雕》 故事:“我”与父母间因赠送羚羊木雕而引起冲突。 构思:设置悬念。 写法: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综合运用。 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人物丰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内容:着重通过对孩子动作、心理的描写来表现母子亲情。 写法:托物言情。 语言:活泼、充满情趣。 《荷叶 母亲》 内容: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歌颂伟大的母爱。 写法:借景抒情。 语言:朴实、真挚、清丽、典雅。 《<世说新语>两则》 故事: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写法:平实记叙、写法含蓄。 语言:精炼、准确。
有一天,母亲把晒好的被子叠好,放在我的床上,我凑近闻一闻,问母亲:“娘,您是怎么晒被 子的,怎么上面还有味儿啊!”母亲当真了,连忙凑近,低下头闻了闻,说:“小丫头,哪有味啊! 骗我吧?”这时我狡黠地笑了一笑,说:“上面怎么会没有味道呢?有阳光暖暖的味道啊!”母亲听 后,欣慰地笑着走开忙别的事了。
母亲总是为我晒被子,我却不曾见母亲为自己晒过几次,年幼的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踏上了外出求学的路途,远离了母亲,也远离了那暖暖的被子,但母亲的行 为却并没有因我的远离而终止。 有一次,本来说好不回家了,但我临时改变了主意。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天气,进家门,便看见 晾衣绳上的被子——那是我的被子。我问母亲:“我不在家睡了,你怎么还为我晒被子啊!”母亲 说:“你总有一天得回来,怕被子潮,你受不了。”听后,我感到鼻子酸酸的。 因为难得回家一次,那天我想和母亲一起睡,母亲先是不肯,在我的坚持下才答应了。 我先钻到了母亲被窝,被子凉凉得不说,还有一股浓浓的潮味。为什么我的被子从没有过呢?这 让我想起了母亲多年来为我晒被子,而我很少见到母亲晒她的被子。我明白了她为什么不答应和我一 起睡,我的鼻子发酸,泪水悄然落下。母亲钻进被窝,问我:“是不是挺潮啊?”我努力地克制自 己,勉强地说:“不是啊,挺好的!” 等我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起来了。我朝窗外一看,好灿烂的阳光啊!于是我马上穿好衣服,抱 起母亲的被子就住外跑,跑到晾衣绳那,我才发现绳上只能晒一条被子。我们家不富有,母亲只给了 我一条温暖的被子,而我再也忘不了被子中那阳光的味道…… 我把母亲的被子晒好,慢慢走到母亲身边,搂住母亲说:“晒晒,就不潮了。”母亲欣慰地笑了。 后来,每次回家我都会为母亲晒被子。我希望漫长的夜里,有着阳光味道的暖暖的被子能陪伴着 母亲,让她做许多好梦,直到永远……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一语文上学期
一记。停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停顿,即句子之间的停顿,包括句中、句末停顿两 种。朗读时,停顿时问长短一般是: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另一种是表示强 调的停顿。句子中有一种特殊的间歇,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了加 强语气,而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作适当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