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

合集下载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深切的亲情。
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 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 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整体感知
课文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章结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诫 子
治学:志、静——学——才 (正面)
证明论点
(反面)

修身:俭、静(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谢谢 观看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明确 自己的志向。要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是《盼》。

《盼》这篇课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有了雨衣,盼变天;终于下雨了,"我"盼穿雨衣;穿上雨衣在雨中快乐行走的事。

"我"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文章围绕"盼"字,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我"得到雨衣、盼望下雨、穿上雨衣的情景,通过几个生动具体的事例,展现了儿童灵动活泼、热情上进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我"对雨衣、对下雨的盼望之情,表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五单元第 16 课《夏天里的成长》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五单元第 16 课《夏天里的成长》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第16 课《夏天里的成长》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导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夏天里万物迅速生长的奇妙景象。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本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一中心,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柏油路等事物在夏天的生长状态,说明人也应该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2.文学体裁:散文。

3.作者信息:梁容若,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

中国作家、教育家。

4.主要内容:描绘了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通过列举各种动植物和事物在夏天的生长实例,表现了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5.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生长的景象,告诉我们人也要珍惜时间,把握时机,努力成长。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棚(péng):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盖席、布等做成的遮蔽物。

如“瓜棚”。

2.苔(tái):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如“青苔”。

3.藓(xiǎn):苔藓植物的一纲。

属于这一纲的植物茎和叶都很小,绿色,有假根,常生在阴湿地方。

如“苔藓”。

4.坪(píng):平坦的场地。

如“草坪”。

5.蔗(zhè):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节,含甜汁很多,可生吃,亦可制糖。

如“甘蔗”。

6.瀑(pù):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如“瀑布”。

7.缝(fèng):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

如“缝隙”。

8.谚(yàn):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如“谚语”。

2.多音字:1.缝:fèng(缝隙)、féng(缝补)。

3.近义词:1.迅速—快速2.生长—成长3.丰满—丰盈4.反义词:1.迅速—缓慢2.生长—死亡3.丰满—干瘪四、修辞手法1.拟人:“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第 16 课星火燎原.

第 16 课星火燎原.

4.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 们应该去( B ) A.延安 B.井冈山 C.西柏坡 D.沂蒙山
5.我国把建军节定在8月1日,是为了纪念 ( B)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5.史实辨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革命运动 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下面是有关这一 探索过程的描述,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景:国民党实行“斩尽杀绝”的恐怖政 策 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果: 占领了南昌城,但南下广东途中 损失惨重。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义: 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领导人(左起: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南昌起义纪念馆与纪念碑。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 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 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是(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井冈山会师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训中 确定的一条正确道路是( B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从农村包围城市 C.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创建一支军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 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开始领导国民革命。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但由 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又犯了投降主义错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中吸取了深刻教训,革命重心 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 收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找到 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部编三年级下册《16.小真的长头发》课件及同步练习(公开课)

部编三年级下册《16.小真的长头发》课件及同步练习(公开课)

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十分佩服小真神奇的想象力,让我们 也发挥想象,写一写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哪些有趣的事吧。
去野外郊游的时候,小真的长头发就更有用了,累了, 可以把长头发绑在两棵树上,躺在上面就像在吊床上一样 舒服。遇见小河,可以把头发甩过去,铺成小桥,同学们 就可以从桥上走过去了。
推荐阅读
七色花
栅揉 唯碍系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tào má fɑn yōu xián
( 手套 ) ( 麻烦 ) ( 悠闲 ) yǐ zi pào mò bīnɡ línɡ
( 椅子 ) ( 泡沫 ) bié tí zhēn bànɡ
( 冰凌 )
( 别提 ) ( 真棒 )
16 小真的长头发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
我会认
栅栏
zhà

栅子 铁栅
揉一揉
róu

揉擦 矫揉造作
我会认
唯一
wéi

唯有 唯命是从
碍事
ài

碍口 碍手碍脚
我会认
关系


干系 解铃系铃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 在身上,就成了暄腾
腾的被子了。
juǎn (卷起) 卷 juàn(试卷)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真挚情趣 的问答,神奇夸张的语言讲述了小真的长头发 所做的趣事。
我会写
tào
套住 套
结构:上下
音序:T 部首:大
组词:圈套 牲口套

新概念二第十六课课文

新概念二第十六课课文

新概念二第十六课课文Lesson 16 A polite request一、原文If you park your car in the wrong place, a traffic policeman will soon find it. You will be very lucky if he lets you go without a ticket. However,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 Traffic police are sometimes very polite.During a holiday in Sweden,I found this note on my car:' Sir, 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 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二、参考译文一旦你把汽车停错了地方,交通警很快就会发现。

如果他没给你罚单就放你走了,算你走运。

然而,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交通警有时也很客气。

有一次在瑞典度假,我发现我的车上有这样一个字条:“先生,欢迎您光临我们的城市。

此处是‘禁止停车'区。

如果您对我们街上的标牌稍加注意,您在此会过得很愉快的。

谨此提请注意。

”如果你收到这样的恳求,你是不会不遵照执行的!。

第16 课 三国鼎立【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第16 课  三国鼎立【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三、三国鼎立
背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
三国 魏 蜀

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今南京 )
皇帝
统治Hale Waihona Puke 域操丕北方刘备
湖北、湖南的大部分 和四川、云贵地区。
江苏、福建、广东, 孙权 并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影响 北方生产得到 恢复发展 加速西南地区
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顾茅庐》
相关史事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
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 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 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 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 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 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 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 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炎 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 的想法。 注意历史与历史著作的联系与区别 赤壁之战示意图
背景 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②曹操势力壮大——
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今 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 诸侯”借皇帝的名 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 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 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 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课堂笔记一、我会写惧:jù(惊惧、恐惧、惧怕)虏:lǔ(俘虏、虏获、奴虏)掳:lǔ(掳去、掳获、掳进)栅:zhà(栅极、栅栏、光栅)聊:liáo(聊以自娱、无聊、聊天)愚:yú(愚蠢、愚弄、愚昧)宅:zhái(住宅、私宅、宅院)平:píng(平衡、太平、公平)浚:jùn(疏浚、浚河、浚县)渝:yú(忠诚不渝、一不作二不休、变本加厉)畔:pàn(河畔、月畔、床畔)二、我会读惧:jù(恐惧)虏:lǔ(俘虏)栅:zhà(栅栏)聊:liáo(聊天)愚:yú(愚蠢)宅:zhái(私宅)平:píng(平衡)浚:jùn(疏浚)渝:yú(忠诚不渝)畔:pàn(河畔)三、我会记1. 鲁滨孙渴望航海,但是他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

他曾三次出海,但是在第三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只有他幸存。

他被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开始了他28年的历险生活。

2. 他从船上搬运东西,但船上还有许多东西。

后来他发现了一些谷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谷壳中的谷粒。

他开始播种,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粮食。

他还发现了山羊,从此他不仅有了粮食,还有了肉和奶。

3. 他在山上发现了甘蔗,并且制成了白糖和蜡烛。

他还想拥有一个长期可以食用的粮食仓库,但他需要更多的工具,于是他开始制作工具。

他曾经尝试着造木筏,但并不成功。

后来他制成了纺纱机,纺出了自己制作的纱线。

他又制成了织布机,用自己种植的棉制作成了衣服。

4. 他一直在岛上生存,每天都会发现不同的东西。

他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他与野兽搏斗,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并且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

他还尝试着教化野人,并且与他们相处。

最终,他离开了小岛,回到了家乡。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复习上册(16-18课)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复习上册(16-18课)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复习上册(16-18课)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军对章西的侵犯。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但没有成功。

2、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德意志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 课《孤独之旅》的笔记: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放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历程,表达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气。

文章结构:
1. 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2. 发展: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经历了孤独、恐惧、想家等困难。

3.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勇敢地寻找失散的鸭子,经历了成长的洗礼。

4. 结局:杜小康找到了鸭子,变得坚强,也长大了。

写作手法:
1. 环境描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如芦苇荡、暴风雨等,烘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成长。

2. 心理描写:通过对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他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3. 象征手法:用鸭子的成长来象征杜小康的成长,使文章更富有寓意。

重点语句:
1.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这句话表现了杜小康在面对孤独时的复杂心情。

2.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这句话表现了杜小康在经历了暴风雨后的疲惫和成长。

难点解析:
1. 如何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不仅是指他在放鸭过程中与父亲和小伙伴分离的孤独,更是指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上的孤独。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坚强和勇敢,面对困难不再退缩。

2. 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气氛,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暴风雨的描写,既表现了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第十六课(精讲)

第十六课(精讲)
态不同。
理 尼赫鲁 、缅甸总理 吴努 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55年, 周恩来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 召 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 分歧,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 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 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 封锁 和 禁运 。
2.提出:1953年底, 周恩来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
则。
3.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 和 互相尊重主权 , 领土完整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 .倡导:第二年, 周恩来 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 外交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苏联 等
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
境。而 美国 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3.1954年《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 项原则,都蕴含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以后它便成为许多国 家公认的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普遍原则。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字词部分:一、生词草地、窗前、蒲公英、谢廖沙、一本正经、茸毛、假装、打哈欠、寻开心、揪掉、引人注目、钓鱼、返回、傍晚、走近、观察、花瓣、合拢、手掌、黄色、随意二、近反义词近义词:许多——众多仔细——细心观察——查看喜爱——疼爱反义词:假装——真实合拢——张开傍晚——黎明开心——伤心返回——出发三、短语一本正经地喊、吹茸毛、朝我脸上吹、走近草地、随意揪掉、手掌张开(合拢)、花瓣合拢(张开)、仔细观察、攥拳头、开心的日子四、同音字注:注意、注目,住:停住查:调查、查看,察:观察进:走进、进去,近:接近返:返回、往返,反:反方向一片草地一朵小花一种花六、成语(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千千万万两全其美三言两语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七、多音字假(jiǎ)假如假想(jià)假期放假觉(jiào)睡觉;(jué)觉悟觉醒觉察混(hún)混水;(hùn)混乱混合混战八、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

吸引人们注意。

九、AABB式词语许许多多千千万万风风光光风风雨雨三三两两平平安安大大小小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句子部分:一、句式(会造句)1、并不是………而是……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最……,一起……一起……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1、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比喻)2、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拟人)段落大意:这篇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第2自然段: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3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新概念第三册16课课文

新概念第三册16课课文

Lesson 16 Mary had a little lamb玛丽有一头羔羊Mary and her husband Dimitri lived in the tiny village of Perachora in southern Greece.玛丽与丈夫迪米特里住在希腊南部一个叫波拉考拉的小村庄里。

One of Mary's prize possessions was a little white lamb which her husband had given her.玛丽最珍贵的财产之一就是丈夫送给她的一只白色小羔羊。

She kept it tied to a tree in a field during the day and went to fetch it every evening.白天,玛丽把羔羊拴在地里的一颗树上,每天晚上把它牵回家。

One evening, however, the lamb was missing.可是,一天晚上,那只小羔羊失踪了。

The rope had been cut, so it was obvious that the lamb had been stolen.绳子被人割断,很明显小羔羊是被人偷走了。

When Dimitri came in from the fields, his wife told him what had happened.迪米特里从地里回来,妻子把情况跟他一说,Dimitri at once set out to find the thief.他马上出去找偷羔羊的人。

He knew it would not prove difficult in such a small village.他知道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抓住小偷并不困难。

After telling several of his friends about the theft, Dimitri found out that his neighbour, Aleko, had suddenly acquired a new lamb.把失窃的事告诉几个朋友后,迪米特里发出他的邻居阿列科家突然多了一只小羔羊。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课件: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课件: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C.印证了东方是财富中心
D.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16
17
11.美洲原本为一块不为人知晓的大陆,印第安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独
特的美洲文明。之后,这块大陆开始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其中“非
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B)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传播
18
12.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
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方式
B.欧洲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亚非拉的贫穷和落后
15
D
10.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新航路的开辟(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促进了西班牙强大
地。
3.斗争:17世纪下半叶,英国与________、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最终 荷兰
战胜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殖民地,自诩为 “______________”。 日不落帝国
6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 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殖 民 国 家 : 掠 夺 了 巨 额 的 黄 金 白 银 , 客 观 上 有 助 于 殖 民 国 家 的 ______资__本__原__始__积__累_____。 (3)对世界:将产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作物带到欧洲,向外销售欧洲工业 品,有助于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

世界历史上册第十六课

世界历史上册第十六课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 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 后是向印度输入棉纱,最后使这个棉织祖国充满了英国的 棉织品。”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1.指出这段材料出现的历史背景。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结果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 洲的殖民地,葡属巴 西宣布独立
18世纪 玻利 末19世 瓦尔 纪初
1857~ 章西 1859年 女王
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虽没有取得胜利,但 表现出了殖民地人民 不畏强暴,反抗侵略 的决心和勇气,也沉 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 者。
1、拉美独立运动和印 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共 同点?
6.他领导和完成了南美的独立战争,彻底 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现在 南美北部诸国中,有他的雕像和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广场、城市和国家,他就是“解 放者”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卡斯特罗
7.“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 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 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 A.尼赫鲁 B.圣马丁
殖民者在拉美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2 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是谁? 玻利瓦尔
3 南美独立运动的另一位领导人是谁? 圣马丁
巩固复习
事件 时间 拉美 独立 运动 人物 背景 结果
印度 民族 大起 义
结论
事 件 拉 美 独 立 运 动 印 度 民 族 大 起 义 时间 人 物 背景
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 夺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 命的影响
背景相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 掠夺 性质相同: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 放运动
2、同是民族解放运动,为什么 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而印度 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16课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16课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16课课堂笔记
一、课文题目
《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和多样的海洋景观。

三、重点知识点
地理位置:西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自然环境:西沙群岛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这里有清澈的海水、丰富的珊瑚礁和热带鱼类。

丰富的物产:西沙群岛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龟等。

此外,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海洋景观:西沙群岛拥有美丽的海洋景观,包括壮观的海浪、奇特的珊瑚礁和多彩的鱼类。

四、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同时,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的信息。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和丰富的物产。

我们应该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

二、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三、品读老汉对待儿子的语句把这些句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就在黎明的时候,就在这座木桥
边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
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

二、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
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正在这危急的关头,人们看到了谁?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们的党支部书
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自读自悟,感受老汉的形象
(1)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呢?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接着往下读课文,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老汉,(打出课件)
边读边画出有关老汉的语句,并把你的
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

我看到一位________________
的老汉。

★三、(学生点出了小伙子是老汉的
儿子)噢!是他儿子。

你怎么知道的?
(生:)表扬学生会读书,同时也提醒
其他同学读书就要像联系上下文来理
解。

①自己把这句段读读,边读边想像,
看看此时的老汉给你什么印象?(凶)
说他凶可要有根有据啊,你从哪看出?
(冲、揪、吼、像一只豹子)
②是啊,他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和神
态让我们感到他此时凶得真像一只豹
子。

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
③他为什么这么凶?当时心里是怎
么想的?
④而此时的洪水————?你从哪
回忆
课文主要
写了一件
什么事?
品味语言
文字,感
受老汉光
辉的形象
与不朽的
精神
让我们永
远记住这
座桥上发
生的可歌
可泣故
事,记住
这位了不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
趣,引
起学生
的思
考,从
而为下
一环节
打下良
好的基

学生的
自主学
习意识
已初步
具有,通
过自读
可以进
一步激
发其对
课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