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学校17—18学年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二)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1.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
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9.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10.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1.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 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准噶尔叛乱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 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4.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映了统治者(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
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
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 )A.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B.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D.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4.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5.“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10.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D.社会性质的差异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包括①轻教化重刑罚②推行连坐法③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④户籍什伍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的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①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②制定“遗嘱法”③废除“六一汉”制度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7.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9.(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原因:中国:中国的君主专制由来已久;小农经济发达;儒家思想占主导。
西方:资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6分)
37、示例一: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原因: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36、(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等。(2分)
不同之处: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提出“(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主张;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世俗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
38、(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清查钱粮;奖惩与德行操守引导相结合;加强对官员的监督.(6分)(2)原因:最高统治者改革决心坚定;改革措施切中时弊;恩威并施.启示:要坚定反腐决心不动摇;要加强立法,健全反腐制度;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官员素质.(9分,启示3分)
39、(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6BD 11-15BBADB 16-20DACDC 21-25CAADA 26-30CDCDA 31-34DBDC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灵璧中学高二(试验部)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某某、考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历史试卷共37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3.所有题目必须在Ⅱ卷上作答,在Ⅰ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既寤,悟然自得。
”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A.无为而治 B.以德治民 C.非攻尚贤 D.以法治国2.《史记》上说秦始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造成秦始皇如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个人性格使然 B.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C.秦朝律例的规定导致 D.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3.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
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4.古代的思想家多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来阐明其的核心思想。
“X人买履”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推断其治国主X是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出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7.《师说》一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学习过程中老师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但文中也反映了唐代以来,学子学习过程中不重师道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关系最为密切A.科举以文取士要求强调创作因而有人不依赖经师传授B.隋唐帝国杂染胡人风俗习惯所以不重视师道因之不彰C.传入中国佛学主X众生平等所以学生因而不重视师道D.唐代经济繁荣因而人们多追逐利益致师道尊严而不显8.有人认为,王守仁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路德”。
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小题24分,27小题16分,28小题1分,共50分)26、(24分)答案:(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
(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原因:道家学说无法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一统面临威胁;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大力推崇儒学。
(4分,每点2分,答出二点即可)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4分,每点2分,答出二点即可)(2)作用:材料二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
(6分)(3)来源: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2分)不同: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2分)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2分)影响: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分)27、(16分)答案:(1)思想:“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
(2分)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分)卢梭主张: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2分)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2)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分)(2)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2分)侧重: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2分)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D.社会性质的差异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包括①轻教化重刑罚②推行连坐法③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④户籍什伍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的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①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②制定“遗嘱法”③废除“六一汉”制度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7.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9.(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兰考二高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 )。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3.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4.康熙帝能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客观条件是( )。
A.康熙帝立场坚定,用人得当,决策正确B.清政府平定三藩叛乱,政局稳定C.台湾郑氏集团的腐朽统治和分裂祖国违背历史潮流D.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发达5.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6.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7.清初,台湾为郑成功后代控制,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军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完成了祖国统一。
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17—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月份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C.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
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B.存天理,灭人欲C.以礼入法D.致良知3.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阐述君权神授的主张C.使儒家思想神学化D.借天限制君权的伸张4.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
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C.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
”材料中的“他”是()A.梭伦B.克里斯梯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3.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罗马万民法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B.都保护了自由民的私有财产C.都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D.都扩大了统治基础4.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
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由此在雅典确立了()A.宗法等级制B.贵族等级制C.官僚等级制D.财产等级制5.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因为这次改革() 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6.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7.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范围:历史选修1 (专题1--5)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第二卷非选择题(主观题)2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梭伦改革中,民众法庭的设立是A.封建地租剥削B.承认土地私有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D.确立封建制度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9、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1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1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4、出现下面两图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5、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历史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学科
一、选择题(共30 题60 分,把答案图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 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周王室衰傲,诸侯士大夫崛起
B 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C 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
D 井田制崩溃
2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
④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4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 )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1。
最新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2019届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出卷人:林海波审核人:冷涛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A.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C.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D.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2.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
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
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
这两次移民高潮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D.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3.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A. 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4.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这表明汉初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5.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
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
这一变化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6.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5.有学者指出:“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
”这里的“它”指的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6.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7.“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2)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2.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3.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4.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
这表明秦代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5.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
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
此事反映了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6.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
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6)
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了()A.周王室的衰微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分封制的崩溃D.阶级矛盾的尖锐2.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反映的实质是()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哪一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议事会改革4.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最能反映以上原则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四百人会议5.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A.实行三权分立B.实行君主立宪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6.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D.“兼爱”7.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8.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历史(实验班)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D.社会性质的差异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包括①轻教化重刑罚②推行连坐法③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④户籍什伍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的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①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②制定“遗嘱法”③废除“六一汉”制度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7.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9.(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10.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11.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A.诸侯争霸的冲击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C.百家争鸣的冲击D.变法改革的冲击1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
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建C.私田荒地的开垦D.井田制逐渐瓦解1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C.目的是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D.商鞅对贵族不妥协15.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基础的是()A.梭伦B.伯利克里C.庇西特拉图D.克里斯梯尼16.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17.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8.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B.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C.伯利克里时期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低等级公民参加城邦政治活动D.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19.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
此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④使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艾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
”据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B.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C.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D.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21.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实行县制C. 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 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22.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A. 增加政府收入B. 提高军队战斗力C. 严格控制人民D. 打击贵族势力23.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A. 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 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 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24.《商君书》:“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战国时期“农战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 七雄兼并战争B. 百家争鸣局面C.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 中央集权的形成25.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
“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材料三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
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萌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当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狄之俗。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材料二:“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三: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
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1)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措施使秦民大悦“家给人足”?(2)材料二、三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9.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的说就是三个低下和一个落后,即生产率低,行政效率低,军队战斗力低,与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着手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方面通过弱民来实现强国,分别是愚民,辱民,穷民材料三: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1)材料一中"军队战斗力低",商鞅为解决这个问题而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中"愚民,辱民,穷民",商鞅变法与之相关的措施分别有什么?(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有哪些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C2.C3.A4.D5.C6.A7.D8.C9.A 10.C 11.A 12.D 13.A 14.C 15.A 16.A 17.A 18.D 19.A 20.C 21.A 22.A 23.D 24.A 25.A26.(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思想:理学僵化(2)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3)影响: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27.(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