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及世界现当代史99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1. 引言1.1 概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与此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20世纪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并通过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感召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特点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概述,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化与艺术传承的影响与意义。

接着,我们将进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析,探讨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并评估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比较这两个时期的异同点,并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

此外,本文还将提出对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和研究方向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通过比较分析其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探讨不同时期中国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同时,借此机会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并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

最终,我们希望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前瞻性观点和研究方向建议。

2. 中国古代文学:2.1 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之后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首先要提到的是先秦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通过咏史抒怀等方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感悟。

随着秦汉王朝的兴起,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散文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说苑》,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风貌。

而汉赋则以华丽辞藻、富有音乐性著称,无论是陈蕃、张衡还是司马相如都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随着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局势,文学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六朝时期以宋齐梁陈为主要代表,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如陆机、谢灵运和王羲之等。

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是指以汉语为基础的语言文学,包括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美丽的诗句而被后世推崇。

《楚辞》是楚国人民的歌谣和抒发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而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论语》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则是一部兵书,以其独到的战略思想和实用的战术指导,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茶馆》、《围城》、《活着》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和客人的对话,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民的苦难。

《围城》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尖锐的讽刺和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活着》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它以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为线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

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文字和语言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它们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人民的希望。

通过研究和欣赏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同时,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识树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识树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识树
中国历史可以按照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脉络展开,其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重要事件。

中国古代史涵盖了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节点。

中国近代史主要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包括列强的侵华史、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现代史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近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关系。

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有助于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全局观念。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第一章古代史1.1 中国古代历史* 1.1.1 夏商周时期* 1.1.2 春秋战国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5 隋唐宋时期* 1.1.6 元明清时期1.2 世界古代文明* 1.2.1 古埃及文明* 1.2.2 古希腊文明* 1.2.3 古罗马文明* 1.2.4 古印度文明* 1.2.5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近代史2.1 中国近代史* 2.1.1 清朝末年* 2.1.2 辛亥革命* 2.1.3 新文化运动* 2.1.4 抗日战争* 2.1.5 解放战争2.2 世界近代史* 2.2.1 工业革命* 2.2.2 法国大革命* 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5 冷战与分裂第三章现代史3.1 当代中国*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2 社会主义建设* 3.1.3 文化大革命* 3.1.4 经济改革开放* 3.1.5 当代中国的发展3.2 当代世界* 3.2.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3.2.2 信息时代的兴起* 3.2.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3.2.4 当代社会问题* 3.2.5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第四章历史思维4.1 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1.1 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4.1.2 历史的文化传承* 4.1.3 历史的决策参考* 4.1.4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4.1.5 历史的启示与反思4.2 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 4.2.1 归纳和演绎* 4.2.2 考证和比较* 4.2.3 探索和实证* 4.2.4 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 4.2.5 历史研究的难点与挑战以上为《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的内容概要。

根据章节划分,详细列出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当代中国、当代世界以及历史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细目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一.先秦史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徐中舒(史前和三王,四川大学),翦伯赞(先秦和秦汉,北大),齐思和(先秦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近代史,北大),马非百(中国历史博物馆),赵光贤(西周史和孔子研究,北师大),束世徵(华东师范大学),王玉哲(南开大学),唐兰(北大),李亚农(上海历史研究所),杨宽(复旦大学),童书业(山东大学),黄子通(北大)金景芳(吉林大学),田昌五(山东大学),吴荣曾(北大),徐修鸿(复旦大学),赵锡元(吉林大学),杜水生(北师大),张广智(青海师范大学),李学勤(清华),詹子庆(东北师范大学),晁福林(北师大),刘泽华(南开大学),王震中(社科院),江林昌(烟台大学),朱凤瀚(南开大学),罗新慧(北师大),韩巍(北大),陈伟(先秦及秦汉考古,武汉大学)二.秦汉史钱穆(秦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北大),林剑鸣(西北大学),顾颉刚田余庆(秦汉及魏晋史,北大),邢义田(台湾中央研究院),余英时(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林甘泉(人大),田人隆(社科院),李祖德(社科院),安作璋(山东大学),朱绍侯(秦汉和魏晋史,河南大学),陈苏镇(秦汉和魏晋史,北大),王子今(秦汉和魏晋史,北师大),李开元(北大),刘庆柱(秦汉考古,社科院)三.魏晋南北朝史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北大),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武汉大学),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厦门大学),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山东大学),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北大),贺昌群(魏晋南北朝和汉唐史,社科院),尚钺(魏晋史、先秦史、中国古代通史,人大)何兹全(北师大),齐涛(山东大学),朱大渭(社科院),陈爽(社科院),阎步克(北大),罗新(魏晋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西域史,北大),赵克尧(魏晋史和汉唐史)四.隋唐五代史(不计前面重复的)胡如雷(河北大学),陶懋炳(五代史,湖南师范大学)吴宗国(北大),荣新江(北大),薄小莹(北大),王小甫(唐宋史,北大),郑学檬(唐史、古代经济史等,厦门大学),陈明光(汉唐史,厦门大学)五.宋辽夏金元史邓广铭(宋史,北大),漆侠(宋辽夏金史,河北大学),黄现蟠(宋元史及民族史,广西大学),韩儒林(西夏史和元史,北师大),吴天墀(西夏史,四川大学),陈述(辽史,社科院),张博泉(辽金史,吉林大学)舒焚(辽史,湖北大学),陈振(宋史,南京师范大学),周宝珠(宋史,华中师范大学),杨树森(辽宋金史,吉林大学),汝企和(宋史,北师大),邓小南(宋史、唐宋妇女史,北大),张希清(辽宋夏金史,北大),张帆(宋史,北大),刘浦江(辽金史,北大),李锡厚(辽金史,社科院)六.明清史吴晗(明史,清华),郑天挺(南开大学),谢国桢(南开大学),韦庆远(人大),邓之诚(北大),戴裔煊(明史、民族史、澳门史,中山大学),王毓铨(明史,社科院),梁方仲(明代社会经济史,中山大学),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厦门大学),赵俪生(明清思想史,兰州大学)南炳文(南开大学),王思治(清史,人大),戴逸(清史,人大),夏明方(清史,人大),张研(清史,人大),杨念群(清史,人大),赵世瑜(明清以来的民俗史,北师大),王天有(北大),杨国桢(明清史和社会史,厦门大学)七.其他1通史大家:白寿彝(北师大)2.宗教、哲学、思想史:任继愈,侯外庐(北师大),杨向奎(山东大学),汤用彤(北大),陈垣(北师大)熊铁基(华中师范大学),何兆武(清华),姜守诚(社科院),夏甄陶(社科院),祝瑞开(上海大学)3.经济史:吴大琨(人大),傅筑夫,曹大为(北师大),李伯重(清华),李文治(社科院)世界上古史研究国内当代部分知名学者:1. 史前史学: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毛昭晰(浙江大学)、吴新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已故)、杨堃(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詹天祥(浙江大学)、孔陈焱(浙江大学)2.古埃及学:刘文鹏(东北师范大学,已故)、令狐若明(吉林大学)、颜海英(北京大学)、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东北师范大学)、金寿福(复旦大学)3. 古西亚学(含两河、亚述、波斯、赫悌、犹太、伊斯兰等文明):吴宇虹(东北师范大学)、李铁匠(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教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拱玉书(北京大学东语系)、李政(北京大学东语系)、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系)、黄民兴(西北大学)、哈全安(南开大学)4. 古印度学:季羡林(北京大学,已故)、刘家和(北京师范大学)、林承节(北京大学)崔连仲(辽宁大学)、李隆国(北京大学)、刘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郭良鋆(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葛维钧(中国社科院亚太所)、5古希腊罗马学:王敦书(南开大学)、李雅书(北京师范大学,已故)、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彭小瑜(北京大学)、朱龙华(北京大学)、朱孝远(北京大学,文艺复兴和古希腊)、王大庆(中国人民大学)、廖学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胡庆钧(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郝际陶(东北师范大学)、张强(东北师范大学)、宫秀华(东北师范大学)、晏邵祥(首都师范大学)、黄洋(复旦大学)、周巩固(东北师范大学)、陈恒(上海师范大学)、黄春高(北京大学)、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古希腊史和世界文化史),周怡天(北京大学,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1. 西欧基督教文明:马克垚(北京大学,中西封建社会),戚国淦(首都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尤其是都铎史),陈曦文(首都师范大学, 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夏继果(首都师范大学, 西欧中世纪史、近代早期国际关系史、英国史和欧洲教育史的研究),王乃耀(首都师范大学,英国都铎史),王勤榕(首都师范大学,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与经济),刘明翰(湖南师范大学,欧洲中世纪史),赵文洪(社科院,欧洲中世纪史、西欧中古晚期及近代早期财产权利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研究),顾銮斋(山东大学, 英国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西方文化史),杨昌栋(已故,中世纪基督教),庞卓恒(天津师范大学,中西封建社会和史学理论),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 英国及西欧经济社会史、中西经济社会史比较、史学理论),郭守田(已故,东北师范大学,欧洲中古史),朱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和西欧封建社会),陈仲丹(南京大学,欧洲古典文明和西方文化史),朱孝远(北京大学,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和古希腊史),彭小瑜(北京大学,基督教会史), 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英国中世纪教会史),蒋孟引(南京大学,已故,英国史),赵立行(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和欧洲中世纪史),郭方(社科院),黄春高(北京大学, 西欧封建社会),孟广林(人民大学, 西方封建政治史、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 王素色(中央民族大学,中外古代民族文化交流),王挺之(四川大学,西方城市史、文艺复兴研究),刘景华(武汉大学,西欧中世纪史和英国史),徐松岩(西南师范大学,西欧中世纪史),2. 拜占庭文明:张绪山(清华大学),陈志强(南开大学),徐家玲(东北师范大学)3. 俄罗斯文明:孙成木(社科院,俄国史、苏联史研究),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曹维安(陕西师范大学) ,于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俄国史)4.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哈全安(南开大学),郭应德(北京大学),纳忠(已故,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明良(西北民族大学)5. 中古日本、朝鲜、印度:王金林(复旦大学,日本史)、刘琳琳(北京大学,日本史)、徐建新(社科院,日本古代史),沈仁安(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和日本史),吴廷謬(南开大学,日本史)、禹硕基(辽宁大学,日本史),张玉样(辽宁大学),赵德宇(南开大学)、叶渭渠(社科院,日本史)、王家骅(已故,南开大学,日本史)、刘子敏(延边大学,朝鲜史)、姜龙范(延边大学,朝鲜史),林承节(北京大学,印度史)、刘欣如(社科院,印度史)6. 古代非洲、美洲文明:郑家馨(北京大学,非洲史,南非史,殖民主义史),林被甸(北京大学,拉丁美洲史)7. 其他:钱乘旦(北京大学,英国近代史) 高毅(北京大学,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何顺果(北京大学,美国史),李道揆(社科院,美国史),阎照祥(南开大学,英国近代史),陈乐民(社科院,欧洲近现代史), 沈坚(浙江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史),陆庭恩(北京大学,非洲近现代史),艾周昌(华东师范大学,世界近代史、亚非史),彭坤元(社科院,非洲近现代史),齐世荣(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徐蓝(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史)、刘北成(清华大学,世界近代史),何芳川(北京大学,亚非拉近代史)、胡德坤(武汉大学,世界近现代史)雷海宗、林志纯、周谷城、周一良、吴于廑、齐世荣、齐思和等等老一辈史学大家,往往是中外历史各个领域皆有所成,而当代许多学者也是多领域贯通的。

中国和世界历史时间轴

中国和世界历史时间轴

中国和世界历史时间轴1. 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成(公元前5000年之前)- 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兴起-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的出现2. 古代国家与帝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a) 中国古代历史:- 夏朝、商朝和西周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盛行-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b) 其他重要事件:i) 埃及法老王制度崛起以及金字塔建造;ii)巨石阵在英格兰落成;iii)波斯帝国扩张3. 中世纪(5th century –15th century)a) 欧洲中世纪:i)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分裂为多个小邦;ii)查理曼大力推动基督教传播并创建了神圣罗马帝;b).其他地区发展情况:i)。

伊斯兰科学黄金时段,ii),蒙哥尔帝国崛起,iii),印度教和佛教在南亚传播4.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4th century –17th century)a) 欧洲文艺复兴:i)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ii)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伟大艺术家的活跃b). 大航海时代:i)。

哥伦布发现美洲,西班牙成为殖民霸权;ii)。

葡萄牙探险家远渡非洲到达印度5. 近代历史(18世纪-20世纪初)a)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英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机械制造产生巨变 - 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化问题b). 政治事件:i。

美国独立战争导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ii。

法國大革命爆发, 倒台了君主专制政体6. 当代历史 (20世纪至今)a)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1945):- 全球范围内冷战局势紧张- 原子弹的发明与使用b) 冷战时期 (1947–1991):i)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ii)。

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c). 当代重要事件:i。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ii. 英国脱欧,iii. 美朝关系紧张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殖民霸权: 强大国家通过殖民地扩展势力范围并掠夺资源。

- 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组织方式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过渡。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框架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框架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框架一、远古人类1、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与研究2、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民族心理3、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文化的形成二、古代中国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世界古代文明1、古巴比伦文明与波斯文明2、印度河文明与中东文明3、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四、中世纪1、欧洲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伊斯兰教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中国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五、探险与殖民1、欧洲人探险的动因和目的2、欧洲人殖民探险的过程和影响3、中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焕发六、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基本特点2、宗教改革的动因和影响3、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七、近代历史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国家的发展2、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世界主要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八、现代化进程1、工业化的兴起和科技革命2、世界两次大战的冲击与影响3、二十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浅析九、中国近现代史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辛亥革命及其后果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十、当代世界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及其失败的原因3、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框架,每个大类下面都有具体的子类,将历史知识点梳理为一个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点,也方便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

此外,学生可以在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历史详细内容。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 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 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都有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经典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无论是《诗经》、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唐诗则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闻名于世,诸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生苦难的关怀和思考。

近现代的中国诗歌则在历史的浩荡洪流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百年近现代文学史上,诸多著名的诗人如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以他们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鲁迅的《热风》、郭沫若的《七律·长城》等诗作,通过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困境和民族精神的觉醒。

当代中国的诗歌则在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方面,一些诗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和诠释,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例如,北岛的《波兰来信》、余光中的《赋得古柏木》等作品,既承袭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点,又表达了对现代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秀华的《我的母亲是个戴高帽子的女人》等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总之,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经典诗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智慧,同时也具有深厚的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宝库,也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历史书籍推荐目录

历史书籍推荐目录

历史书籍推荐目录1. 中国古代历史-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撰的综合性历史著作,涵盖了从夏朝到北宋末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撰的综合性历史著作,涵盖了从夏朝到北宋末年的历史。

- 《三国志》:陈寿撰写,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勇事迹。

《三国志》:陈寿撰写,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勇事迹。

2. 世界古代历史-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集》:汇集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瑰丽与神秘。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集》:汇集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瑰丽与神秘。

- 《埃及古文明》: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让读者了解这个伟大文明的辉煌与谜团。

《埃及古文明》: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让读者了解这个伟大文明的辉煌与谜团。

- 《巴比伦王朝》:探究了古巴比伦王朝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其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奥秘。

《巴比伦王朝》:探究了古巴比伦王朝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其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奥秘。

3. 近代历史- 《资本论》:马克思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本论》:马克思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社会契约论》:卢梭的经典之作,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政治,为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思考。

《社会契约论》:卢梭的经典之作,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政治,为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思考。

- 《冷战:寒冷年代1945-1991》: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和战略斗争进行了全面回顾,解释了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和博弈的重要性。

《冷战:寒冷年代1945-1991》: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和战略斗争进行了全面回顾,解释了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和博弈的重要性。

【闲话历史】远古、太古、上古、中古、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演变(上部)

【闲话历史】远古、太古、上古、中古、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演变(上部)

【闲话历史】远古、太古、上古、中古、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演变(上部)关于混沌(盘古)时代,太古(神仙)时代和上古时代这三个时代和其中的⼆⼗⼋星宿,道教及⼀些有神魔妖⿁仙关传说和⼲⽀次序,和⼀些道教名词如黄道的意思,还有古代的时间的名称和详细介绍古代传说中的种族,如神农⽒,⼥娲族,盘古⽒等族,越多越好,和神魔妖⿁仙⼈的关系,还有这六界特殊的⼀些名称如奈何桥、孟婆汤、天宫之类等诸神传说,是神话时代的⽂明,必然有其科学的价值。

混沌时代(盘古时代)神话时代太古时代(神仙时代):我国的太古时代,通常也称太古时候、太古时期等,是传说中的⼈类祖先盘古开天地的时代。

最古的地质时代。

⼀般指距今四⼗六亿年前地球形成到⼆⼗五亿年前原核⽣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

太古代⼀词⼀⼋七⼆年由美国地质学家达纳(J.D.Dana)所创⽤。

当时形成的地层叫太古界,代表符号为Ar。

主要由⽚⿇岩、花岗岩等组成,富含⾦、银、铁等矿产,构成各⼤陆地壳的核⼼。

主要分布在澳⼤利亚、⾮洲、南美的东北部、加拿⼤、芬兰、斯堪的那维亚等地;我国辽东半岛、⼭东半岛和⼭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层露出。

地球的岩⽯圈、⽔圈、⼤⽓圈和⽣命的形成都发⽣在这⼀重要⽽⼜漫长的时期,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五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

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常破碎、零散。

约前三⼗世纪,神魔之战开始,上古时代(⼭海时代)阐教、截教兴起,合称道教。

三皇五帝的⼈神时代。

天皇,地皇,⼈皇。

伏羲和⼥娲。

炎帝和黄帝。

神农⽒,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黄帝轩辕⽒,前⼆六九七⾄前⼆五九九。

少昊⾦天⽒,前⼆五九⼋⾄前⼆五⼀五。

颛顼⾼阳⽒,前⼆五⼀四⾄前⼆四三七。

帝喾⾼⾟⽒,前⼆四三六⾄前⼆三六七。

帝挚⾼⾟⽒,前⼆三六六⾄前⼆三五⼋。

唐尧,前⼆三五七⾄前⼆⼆五⼋。

虞舜,前⼆⼆五七年⾄前⼆⼆零⼋。

太古时代,经常说洪荒时代,洪荒世界。

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比较

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比较

关于古典文学的特征,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

先秦两汉,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

直到魏晋以后,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学特征的理论,这就是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两个基本特征论,前者为“缘情”说,后者为“穷形尽相”说。

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民族特色,所以中国古代前期文论中对文学形象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文学的情感性特征,相对说要朦胧些、粗疏些。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文学从思想内容上似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政治特征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

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因此,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统。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时之过”。

[1]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其主体是政治家和准政治家,他们都是致力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当政治之路走不通或者走的坎坷时,才开始搞文学,成为文学家的,而文学在这些文学家手中主要是用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或者派遣政治郁闷的消遣品。

这是由中国古代文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模式决定的,“立言”是最低层次的人生理想,搞文学是读书人不得已而求其次的选择二、补史特征每个作家的作品,大多是作家自己的亲身履历事件和某种情感历程的记录。

这是由文学的功利性决定的,在中国古代,还没有专业文学作家,人们或者是把文学当作言志、咏物、抒怀的工具和消遣手段,或者是把它作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工具。

从李白的作品里可以再现他少年时代如何心高气傲,喜欢旅游“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时代如何可以政治进取、自信恃才、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及政治失意后的苦闷和惆怅,晚年时如何在超脱和苦闷中度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阶段。

其中古代文明主要指的是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等;中世纪主要指的是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等;近代历史主要指的是欧洲殖民、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等;现代历史主要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等。

2、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黄河文明的诞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危机、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分裂与南北文化的融合、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等。

3、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主要涉及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政治变革和社会革命等。

4、世界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主要包括玛雅文明、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希腊罗马文化等。

这些文化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5、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主要包括诗、书、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其中的经学、儒学、道教、佛教等思想体系,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包括了科技、工艺、医学等方面的丰富传统。

6、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了人类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手工业社会、机器工业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演变,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革新与进步。

7、人类思想史人类思想史主要包括了各种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等方面。

这些思想体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的文明成果包括了人类的思想、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这些成果表现出了人类智慧的光辉,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探索和不懈追求。

历史中职高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职高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职高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古代中国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等。

古代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度、郡县制度、科举制度等。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手工业与商业、科学技术、文化等的发展。

第二章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等。

世界古代史重要事件: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交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对比、世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

世界古代史政治体制: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法律制度、古代社会制度、古代宗教制度等。

世界古代史科学技术:古代技术发明、古代科学思想、古代工艺制作等。

第三章中世纪史中世纪史主要包括欧洲中世纪、中国的隋唐时期、宋明时期等。

中世纪史的重大事件:欧洲封建制度、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影响、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变革、中世纪的宗教变革等。

中世纪史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世纪的教育体制、宗教体制等。

中世纪史科技发展:中世纪科技、医学、数学、物理学等。

第四章现代史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的封建时期、明清时期、中国的近代史、世界的近代史等。

现代史政治体制:近代政治制度、现代法律、现代社会制度、现代宗教制度等。

现代史重要事件:近现代的政治变革、中国的近现代史、世界的近现代史等。

现代史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现代的教育体制、宗教体制等。

现代史科技发展:近现代科技、医学、数学、物理学等。

第五章当代史当代史主要包括中国当代史、世界当代史等。

当代史政治体制:当代政治制度、当代法律、当代社会制度、当代宗教制度等。

当代史重要事件:当代的政治变革、中国的当代史、世界的当代史等。

当代史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当代的教育体制、宗教体制等。

当代史科技发展:当代科技、医学、数学、物理学等。

综上所述,历史中职高一主要学习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现代史、当代史等各个阶段的历史。

历史专业考研试题

历史专业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考研试题整理汇集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每词10分,共40分)1、闭关政策2、资政新篇3、刘永福4、预备立宪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分析评论(共25分)又有谓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各次序井然断难躐等中国今日亦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此说亦谬于修筑铁路可以知之矣铁路之汽车始极粗恶继渐改良中国而修铁路也将用其最初粗恶之汽车乎抑用其最近改良之汽车乎于此取譬非较然矣三、论述题(共35分)1、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论析和平改革与暴力革命的关系及历史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通史试题科目代码:343 科目名称:中国通史(下限至1919年)一、简论题(每题l O分,共计40分):1.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 魏晋玄学的特点及在当时的影响。

3.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以及研究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4.宋代编纂的“四大部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及其价值。

二、综述题(结合史实,论述下列问题,并谈出白己的看法,每题30分,任选2题,共计60分。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清代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的情况及其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影响。

3.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情况及其与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史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1、禅让2、董仲舒3、唐初八史4、均贫富5、四等民族6、雅克萨之役二、问答题: (共70分)1、论曹操。

(20分)2、明初集权述评。

(20分)3、试对中国古代历次重大改革活动加以比较和评论。

(30分)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t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1、胡服骑射2、颜氏家训3、贞观之治4、牛李党争5、大明律6、改土归流二、问答题:(共70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功绩就在于它为 当代文学准备了作家队伍,一些在现代时 期就享有盛名或十分活跃的文艺家在新中 国成立后又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 这些跨越现代而来的文艺家为当代文学的 产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社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社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社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社会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社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古代到现代,展现中国独特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古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古代中国社会历史横跨几千年,涵盖了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等众多朝代。

在每个朝代中,社会中国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

1.1 夏、商、周:中国文明的起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夏、商、周是主要的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商朝是夏朝后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的时期。

周朝是商朝后的朝代,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建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1.2 秦汉、唐宋:中国古代帝国的繁荣时期秦汉帝国和唐宋帝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帝国时期。

秦朝的统一中国为统一帝国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将统一国家的治理延续了几百年,对文化的发展和士族地位的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之一,被称为"开元盛世",在唐朝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二、社会中国的文化传承2.1 儒家文化:社会道德准则的重要来源儒家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准确导向社会倡导行为规范。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其思想深入人心,成为许多中国社会规范和教育制度的基础。

2.2 佛教文化: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佛教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提倡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修身养性,强调个人的精神修炼和慈悲心。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艺术、建筑和社会道德。

2.3 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书法、绘画、戏剧、音乐、民间艺术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优秀传统,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领略。

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学常识
4“三言两拍”:明代。冯梦龙、凌濛初。拟话本。“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5吴敬梓:《儒林外史》,长篇讽刺。
6蒲松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谈鬼说狐”。
1、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时间划分。
二、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
1、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2、中华文明不灭亡的大致原因:A中国自然环境B中央集权制度C超稳定的社会结构D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
3、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4晚唐:“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意象朦胧;“无题诗(人)”:1诗歌本身没有题目,后人添加“无题”二字;2用诗歌第一句前两字作题目的也被视作“无题诗”,如《锦瑟》。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5唐代诗歌的古体近体之分。注意区别。
1宋词:词是宋的文学标志,源自唐末温庭筠、皇甫松“花间词派”。兴于唐,盛于宋。
1936年,鲁迅病逝,遗体上盖着旗帜,书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
4、郭沫若 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曹禺《王昭君》、田汉《关汉卿》也是历史剧)。
现实主义——《诗经》国风——杜甫诗歌——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鲁迅;浪漫主义——《离骚》——李白诗歌——小说《西游记》——郭沫若;因此,鲁迅、郭沫若为“现代文学双子星座”。
2分类:字数:小令、中调、长调/风格:婉约、豪放
3词牌词调:填词;一个词牌有其固定的一种词调。《江城子》《渔家傲》《沁园春》《一剪梅》《菩萨蛮》《渔歌子》《贺新郎》《声声慢》《卜算子》;《天净沙》《般涉调》(曲牌)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及其对当代科技的启示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及其对当代科技的启示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及其对当代科技的启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从四大发明到民间匠人的技术创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使得他们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古代科技不仅对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也给今天的科技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一、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可谓是古代中国智慧的结晶,在当时的世界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说,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制造纸张的方法,向世界传播后,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人们在海上航行更加便利,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军事技术和火器的发展。

印刷术则在书写和文化传播方面贡献巨大。

然而,这些古代科技早已经发明出来,而且在现代的科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四大发明所代表的,是古代中国人类文明创新的高峰和精神世界的丰厚,这对现代科技创新的启示是不可忽视的。

二、农业科技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也十分发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地改良技术和农业机械化。

在古代,中国人使用渡槽、堤防、白水灌溉等技术来改良土地,使得农作物可以在短时间内高产丰收。

而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古代的中国人创造出水车、耧车、犁等一系列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这些农业科技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对今天的现代农业也有很大的启示。

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通过辐射处理、新型育种、先进农机装备等手段,现代农业在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医学科技中国古代医学科技居世界前列,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中医不断注入新理念,形成了丰富的医学知识系统,减轻了人们的痛苦和疾病。

同时,中药成为世界医学的瑰宝,其卓越的功效不仅受到了当时的广泛赞誉,而且由于其天然、温和、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如今依然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储备了大量的医药知识。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史实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史实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史实
古代史:
1.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崛起,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举行。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4. 公元前49年,罗马内战爆发,凯撒横渡罗比卡河,向庞培宣战。

5.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近代史:
1.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2. 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基督教会分裂。

3.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4.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5. 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现代史:
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欧洲旧秩序崩溃。

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数千万人伤亡。

4.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古代现代当代的划分

古代现代当代的划分

古代现代当代的划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区别分别是什么?在中国史中和世界史中,关于年代的划分是不同的。

在中国史中的划分是:古代: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又可以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

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1949年建国之后。

当代: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在文学界是五四运动之后,在史学界是1949年之后。

世界史中的划分是:古代: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前。

近代:1689~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1917年之后。

当代:通常是二战后,但有时也是现代的代名词。

古今现当代如何划分古代:先秦至晚晴(1840年)。

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成立。

现代:1949年至今。

古代的划分依据为:社会性质为奴隶和封建社会。

近代的划分依据为: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扩展资料近代可以继续划分:旧民主主义社会(1840-1919)划分依据:由非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划分依据: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可以继续划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19-1927)国共对峙十年,也称土地革命,或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6)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古代、近代、当代、现代的次序如何排列?排序:古代近代(中国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世界史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现代(中国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世界史以十月革命为开端)当代其实这些界定,历史学界都有不同观点,以上是主流观点,也就是我国教科书里的观点。

“当代、现代、近代、古代”是怎么划分的?一,近代(1840~1919)近代是最好区分的,在初中历史书中就已明确地指出:“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之时,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都曾走上历史舞台,贡献自己救亡图存的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及世界现当代史试题科目代码:605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及世界现当代史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郡县制
2、均田制
3、五代十国
4、三言二拍
5、《天朝田亩制度》
6、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7、护法运动8、赫德
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析明清鼎革的原因。

2、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史实,试论资产阶
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特征和作用。

世界现当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凯末尔改革
2、国际纵队
3、国际联盟
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戴高乐
6、欧洲联盟
二、问答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的历史地位。

2、概述二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