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1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1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1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景山中学王建梅[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情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利用各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从东汉后期开始,由于豪强割据,军阀割据,导致民不聊生;各军事集团之间兼并战争的结果是出现了三国鼎立、政权分立的局面。

而北方人民的南迁,加快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又加速了汉民族和南方越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合。

与此同时,生活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人民,也纷纷内迁中原,各民族融合交流加强;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教学目标]1、了解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2、了解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3、了解北民南迁对于江南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意义4、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作用5、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融合及意义2、难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及新课教学1、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三国邮票师:我们班里有没有同学喜欢集邮的?那可能手头刚好有这么几张邮票,请几位同学说说这几张邮票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那也没问题,我相信我们班同学一定能猜得出这几张邮票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生:《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重用宦官,朝政日益黑暗,以至农民起义爆发,声势越来越大,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张飞、关羽志向相投,在张庄桃园里结为兄弟,共图大事。

(在在他们结义时,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三顾茅庐》——刘备听说了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就去拜访诸葛亮,第一、二次诸葛亮外出都没有碰着;第三次去诸葛亮刚好在家里睡觉,而后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导学案【精品】.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导学案【精品】.doc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复习目标:1.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2.掌握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意义。

4.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石器的科技与文化措施。

二、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民族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三、回顾梳理:(一)三国鼎立200年曹操与袁绍在_______大战,袁绍大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______大战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________;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________;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________。

(二)西晋的兴亡:266年西晋建立,建立者_______,定都_______,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内迁各族起兵反晋,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皇族___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____。

(三)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_______年,东晋在_______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四)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__________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进行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

(六)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1、南朝_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这比国外早了近 1000 年,其代表作________在唐朝时用作课本。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也比较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3、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4了解这个时期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冲之和圆周率。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正却认识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4、圆周率及推算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

三、学习过程(一)、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二)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2、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3、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2、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3、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候课】(一)齐读歌谣东汉末年分三国,短暂统一是西晋,之后南北两并立,南方东晋南朝先后延,北方十六国后是北朝【候课】(二)填填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候课】(三)(结合单元主题和示意图)写写 : 这一时期政治局面最大的特点的是 ;【复习】(一)社会历史特点一——政权分立(三国鼎立)1、基础知识——读读、记记(4个军阀2场战役3个国家)(1)、背景(形成过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A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孙刘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2)、形成: 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29年,孙权,建业)建立2、课堂练习——连线、读图(1)、连线 (2)读图学史A 袁绍 a 三顾茅庐 A 、右图上的战役(名称):D 曹操 d 官渡之战C 、曹操在两次战役一胜一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启示:E 、请在上图标注三国名称及其都城,并用直线将三国名称连成三角形。

齐读歌谣:东汉末年北战乱,北方人们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复习】(二)社会历史特点二——南方经济初步开发2、课堂练习——勾划、选择1、三国时的夷州指今天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上海2、3世纪初到6世纪末,先后统治南方的政权没有()A.蜀和吴 B. 东晋 C.南朝 D.北魏3、、“……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的开发情况()A.江南地区B.江北地区C.黄河流域D.长城以北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5、、南朝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建康,又被誉为“六朝古都”,是今天江苏的()A.南京 B.扬州 C.苏州 D.徐州齐读歌谣: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中原各称王,鲜卑拓跋影响大,建立北魏统北方【复习】(三)社会历史特点三——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1、基础知识——读读、背背(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等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黄河流域),(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2)、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A、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增强;B、鲜卑贵族统治落后,北魏政权面临危机;目的:巩固北魏政权领导者:北魏孝文帝内容:(1)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迁都洛阳;(3)推行汉化政策(文化生活):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促进鲜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步。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1详解PPT课件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1详解PPT课件
❖ 4)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1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语、衣、姓、 姻、律、礼)
2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控制。
内容: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
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 由拓跋氏改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 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
治基础有哪些? 4)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
样的深远影响 20
❖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 地肥沃等
❖ 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 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8
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9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 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 史实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
10
4.公元208年左右,东汉天下 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第18课 三国鼎立 ❖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一、三国鼎立(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争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战争时间战争特点。

历史意义: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__________:孙刘联军与曹操208年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国名建立人建立时间都城经济特色灭亡情况)魏_______ 220年_______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66年,为西晋取代蜀刘备221年________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________ 229年建业造船业发达;曾派_______到达夷洲(今台湾),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北朝)东魏→北齐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589年)东汉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吴→——(南朝)一、吴蜀时期的开发吴国:1.农业方面:孙吴政权组织人员开垦,推广;粮食产量提高。

2.手工业方面:会稽出产的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发展。

瓷器制作技术提高,能生产各种精致的;造船业发达,出现了、、三大造船中心。

230年,吴国曾派人到过。

蜀国: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植桑养蚕,推广铁器、牛耕、技术,使成都平原和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表现:1.农业方面: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等作物;五岭以南,种植,提高粮食产量;人们还在湖边围垦,扩大种植面积,农田普遍施用,促进了农业发展。

2.手工业方面: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

炼钢技术进步,采用了“”,人们利用作为燃料。

3.商业方面: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

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西晋的短暂统一.2.掌握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自主复习板块一:群雄逐鹿政权分立1.2.经典战役3. 年灭 ,4.晋惠帝在位时期,发生了 ,西晋从此走向衰落,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高潮.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 .西晋灭亡后,内迁各族建立了许多政权,总有十五国,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4世纪后期, 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黄河流域.板块二:衣冠南渡江南开发1.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 ,史称东晋.东晋灭亡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政权,这些朝代定都建康,统称为 .2.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 .另外,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等.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板块三:民族交融和同一家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族建立北魏,并于439年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为进一步汉化,推行的措施有、、、、等.2. 北方民族交融丰富了 ,并为隋唐时期 奠定了基础. 板块四:科技文化 泽被后世1.北朝时,贾思勰撰写 ;南北朝时期,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并与其子合著《 》.2. 曹魏时期,钟繇独创 ;东晋的 将书法提高到新阶段,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 “ ” ;东晋的 擅长画人物画,代表作是《 》和 《 》.3. 南北朝时期,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著名的是大同 和洛阳 . 三.成果展示:同桌之间互对答案,并展示复习成果. 四.合作探究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方向(如下图).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1)依据四则材料,你认为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哪些?(2)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五.本节小结六.当堂训练1.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政治篇: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济篇: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篇:北魏孝文帝改革A B C D2.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产生的意义有()①使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产生了局部统一②为西晋建立并完成统一奠定基础③三国为壮大本国实力而努力发展经济④从东汉的政权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4.东汉《风俗演义》说“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晋人《搜神记》中也说“胡床,戎狄之器也”.南北朝时期,胡床已经普及到民间.对这些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灵帝的生活太奢华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5.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6.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人民群众的作用④科技文化的进步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魏晋南北朝时期,擅长人物画的是()A.顾恺之 B.曹不兴 C.钟繇 D.吴道子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③统治者的高度重视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读史明理】材料一: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北方流亡南下的农民与江南的土著农民,在江南的生产战线上会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选自《东晋南朝时代江南的经济发展》(1)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摘自《魏书》(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变革?他对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如图.(3)图三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图四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请写出作品的名字及作者.(4)图五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

课堂活动设计课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型:复习第 1 课时上课时间:2011年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复习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情况极其历史作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知识表格,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和北朝的更替。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复习,帮助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江南开发的史实;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难点:北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学习过程】一、复习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完成表格后在表格旁边用三角形的三个角表现出三国的位置,强化记忆历史地图。

三、小组合作归纳整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

原因:表现:影响:四、小组合作完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改革的目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五、小组合作按以下内容自己列表,归纳该阶段历史中的文化成就:【学法指导】图示法是一种简洁明快的学习方法,正确运用图示法对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会产生显著作用。

本单元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众多民族政权分立对峙,朝代繁多,是同学们容易搞混的历史内容。

图示法可以帮助同学明析政权并立阶段的朝代更迭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你还有什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图示、列表,文字串联等方式,梳理本单元的朝代更替的历史,让这段历史顺畅流畅。

【沙场练兵,小组互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东汉末年,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的是()A.袁绍B.孙权C.刘备D.曹操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①赤壁之战②刘备称帝③西晋建立④孙权称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4.曹魏、前秦、北魏三个政权的共同点是()A.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B.都城都在今河南境内C.都因权臣篡权而亡 D.都统一过黄河流域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好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B.西晋后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B.鲜卑C.羯D.氐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A.佛教兴起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1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作者是()A.贾思勰B.祖冲之C.郦道元D.张仲景(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的发展。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东平四中夏英巧课标链接: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5.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复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情况极其历史作用。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2.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和北朝的更替。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4.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复习过程:一、师生互动,归纳整合内容自主复习(课前印制学案,课上发给学生)教师同步点拨(学法指导和解疑答难)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复习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完成表格后用三角形的三个角表现出三国的位置,强化记忆历史地图。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点拨:1.参照时间记时间。

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以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蜀国建立的前一年,即220年魏国建立,蜀国建立的下一年,即222年,吴国建立。

2.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重点。

注意把握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在这里还要注意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地理位置。

以少胜多的战役归纳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江南地区开发归纳整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自己学生独立归纳要点,然后小组交流。

(1)背景:(2)原因:(3)表现:(4)影响:根据学习情况,必要时老师点拨。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PPT学习教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PPT学习教案
前秦军 队 东晋军
袁军大 败
曹军大 败
前秦大 败
为曹操
统一北
方奠定 了基础 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 了基础 南方取得暂 时稳定,为 经济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 件
以 少 胜 多
巨在此鹿以之前历战史上还队 有哪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
第23页/共32页
小结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由于内容复杂, 所以提倡多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归纳、 比较,便于记忆与复习。



势 图
蜀 221年,刘备称
吴 222年,孙
帝,国号汉,
权称王,国
史称蜀汉,定
号吴,定都
都成都。
建业。
第5页/共32页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220年
创建者 (pī
曹)丕
都城(今名 )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曹操属不属于三国人? 第6页/共32页
易误点
471年孝文帝登基以来,农民流离失 所,无田可耕,鲜卑族落后的政治、 经济、文化、习俗严重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于是他决定改革……
第14页/共32页
沅中 石明德 14
2、民族融合 典型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的苦恼:孝文帝颁布改革的圣 旨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清 楚,你能帮他把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么?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A )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导学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导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目标:复习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三课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特点及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3、掌握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及迁都后采取的改革措施、改革的影响;4、完成相关训练。

复习过程:一、复习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完成表格后二、归纳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三、小组合作归纳整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

原因:1.2.3.4.表现:影响:四、小组合作完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改革的目的:主要内容:1.2.3.4.5.6.历史作用:【学法指导】图示法是一种简洁明快的学习方法,正确运用图示法对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会产生显著作用。

本单元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众多民族政权分立对峙,朝代繁多,是同学们容易搞混的历史内容。

图示法可以帮助同学明析政权并立阶段的朝代更迭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巩固练习,小组互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东汉末年,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的是()A.袁绍B.孙权C.刘备D.曹操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①赤壁之战②刘备称帝③西晋建立④孙权称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4.曹魏、前秦、北魏三个政权的共同点是()A.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B.都城都在今河南境内C.都因权臣篡权而亡 D.都统一过黄河流域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好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7.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B.鲜卑C.羯D.氐8.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A.佛教兴起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二)非选择题(共20分)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中考考点】课题内容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三国鼎立赤壁之战√江南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艺术√【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X备B.曹操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C.专制统治加强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6.以汉语为正音,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

做出这些规定的帝王是7.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某某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11.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教案学案一体化

2019 年 4 月 9 日
自主 探究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表格 主要国 家 魏 蜀 吴 二、 江南经济的开发 (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 : 两晋的兴亡: 1.两 内迁的各族: 、 、羯、氐、 羌 晋 淝水之战 : 地理原因: 原因 社会环境: 2.江南地区的开发 劳动力的技术: 概况: 影响: 为 奠定了基础。 建立时 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 展
师:对重难点进行点拨。
北魏建立: 政治制度: 措施 社会生活: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想文化: 作用: 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 化进程,促进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数学 农学 地理 书画 绘画 石 窟 艺术 朝代 南朝 北朝 北魏 东晋 东晋 北朝 代表人 物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著作 贡献以及 价值
【教学流程】 环节 情境 引入 教学问题设计
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 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完成知识结构) 1.主要战役表格 主要战役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和 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二次备课
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更迭非常频繁,可用 左面的示意图帮助记忆。 生:合作温故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编者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淝水之战。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 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通过复习本单元知识使学生明确“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个民族无论大小,都为中华民族 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
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江南开发的史实、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成就。

2.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3.认识本单元的时代特点和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认识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流。

复习过程:
【自主、合作温故】
一、战争
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哪些重大战役,填写下面表格:
二、政权变迁
梳理政权变迁:将魏、吴、蜀、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示意图中。

三、人物
先说出和下列人物相关的史实,然后将下列人物按类型分组。

孙权、苻坚、曹丕、拓跋宏、祖冲之、王羲之、贾思勰、顾恺之、郦道元第一组:第二组:
第三组:第四组:
四、经济开发
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行销三国;吴国: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五、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内迁:从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到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北方人南迁:从开始,许多人为了逃往地区。

后期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很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

【知新探索】
(一)融入历史
人物一赵钱孙李
赵钱孙李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

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 A 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 B 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

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李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王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 C 之战后不知下落。

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李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呆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

1.上文中A、B、C分别指哪三次那些战役?赵钱孙李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
人物二东晋十六国时的李富
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

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耕水耨”即:先纵火烧草,然后深耕,耕作时以水浇灌。

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

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肥粪种田技术。

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

2.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人物三北魏姓拓跋的鲜卑族年轻官员,他亲身经历了孝文帝改革。

3.假如你就是北魏时期那位姓拓跋的鲜卑族年轻官员,请你向同学们谈一谈你在这场改革前后有哪些亲身经历和感受。

(二)感悟历史
4.今天,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局面,中央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实行了西部大开发。

请借鉴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为西部大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5.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点?有什么危害?
6.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分裂时间仅为700年左右。

可见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你认为台湾与大陆将来会出现何种局势?
【检测巩固】
1.(2010·浙江杭州)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2.(2010·山东莱芜)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10·福建泉州)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4.(2010·山东青岛)“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5.(2010·广东深圳)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齐桓公 D.成吉思汗
6.(2010·广西贵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7.(2010·湖南株洲)“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8.(2010·广东深圳)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0·湖南株洲)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0.(2010·福建泉州)2.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11.(2010·山东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12.(2010·广东湛江)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13.(2010·江苏常州)下列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合为目的的是()A.商鞅变法 B.伯里克利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4.材料解析: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
动的北京”(右图)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
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

……如果把“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
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

……如果把“中
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
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
明(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

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北京奥运会已成为历史,请回顾奥运前后的所见所闻,为展示和弘扬会徽中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两项活动。

参考答案:
【知新探索】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可以往江南搬家,因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2.从没有什么积蓄、勉强不饿肚子到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或者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等。

变化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等。

3.经历:迁都、说汉语、穿汉服、改姓元、与汉族贵族通婚、采用汉的官制、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感受: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智慧和勇气;博采众家之长,取长补短才能进步;要勇于改革、善于学习;民族之间友好交往、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等。

4.引进先进技术、重用人才、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5.政权分立不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等。

6.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台湾与大陆必定统一
【检测巩固】
1—5 DDCDB 6—10 ADDDC 11—13 ABC
14.(1)书法、印章(雕刻)、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等(答出2位即可);绘画: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徐渭等(答出2位即可)。

(3)舞蹈表演;书法比赛;国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

(答出2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