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合集下载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际关系进入新一轮的调整互动期
• 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 直是国家间尤其是大国间结盟与对抗的基本 出发点。 • 全球性问题和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大国结 盟的新纽带。
–传统的军事和安全同盟越来越不得人心 –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全球性问题关系各国国际形象 –全球性问题日益关系各国的切身利益 –非传统安全问题关系各国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地位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欧洲共同体的逐渐扩大
1995 1973 1957 1981
2004
2007
争取中
欧盟特点与影响
• 欧盟:“世界上最大、组织程度最高、 法律制度最为完善的地区经济政治集 团。”
–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 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工 资按就越大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 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称
建立时间 成员国间 差异性 性质
欧盟 1993年
北美自由 贸易区 1994年
亚太经合 组织 1989年
差异明显
官方论坛性 经济合作 组织
多为发达 发达国家和发 国家 展中国家 经济政治 联盟
经济贸易 伙伴关系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吸引外资、提供就业、调整产业结构
更多参与国际竞争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 自主发展 开放发展 和平发展 合作发展 共同发展
文献阅读

邓小平: 《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思考题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
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
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 国人口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 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 各种评论和预测?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
课前思考题
谈谈你对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
的认识?
一、当今世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
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 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 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 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
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
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前进,共同呵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

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

本章思考题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3、中国外交实践的经验是什么? 4、为什么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6、江泽民“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和途径是什么? 8、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三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首要目标
独立自主 ——根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准则
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基本立足点
2000年白皮书
2000年白皮书
2000年白皮书
2000年白皮书
2000年白皮书
美国在关岛的军事部署
中国的面临机遇:
1. 冷战局面已经被打破,世界格局的 多极化发展
2.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高新产业的发 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第二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实践 与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难点: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依据 国际新秩序的构建途径
第一节 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实践与国际 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伟大实践 二、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调整与创新
新中国外交实践:
1、 新中国初期 ~50年代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2、50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期~ 60年代的中国外交 ——”两个拳头打人”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 • • 马克思:民族平等基础上的国际主义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 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平等以求和平 邓小平: “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社会 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 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 2、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且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这些难题和挑 战主要表现在: • 第一,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成为世界 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 第二,南北问题更加突出。 • 第三,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 因素。
• 3、结论: • 其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 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 其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 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 的基本态势。 • 其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 中国就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通过和平方式、渐进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 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 际社会实行全方位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 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 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 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 必将导致中国和平崛起,人类五分之一人口将摆 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从而对国际社会 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名片
• 2004 年8 月22 日,胡锦涛在邓小平诞辰100 周年 纪念大会上进一步表述: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 环境,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要高举和 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 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此后, “和平发展” 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题词,“和平发展道路”也成为 中国对外交往的名片。

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
从记者转型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新作, 《当中国主宰世界的时候:中央帝国的崛起 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一书
马丁•雅克描述了一个中国主导下的 世界秩序: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 备货币;上海将取代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 金融中心;欧洲国家将像雅典和罗马那样 ,成为辉煌过去的历史遗留;普通话将会 和英语一样广泛使用,或许比英语更流行 ;孔子的儒家学说将和柏拉图的思想一样 为人熟知,如此等等。
4、认清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有 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 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 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 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考虑时代的不同基本特征,才 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列宁
• 有必要说明的是:
• 第一,时代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问题,我们至今对此并没有很好地把握;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第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走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 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要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 下去。
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 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 演。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构想,并阐 发了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
主化→ 民主平等的世界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
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互利共赢的世界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 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 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

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

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

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1.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新的上升周期之中。

世界银行认为,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高潮,二者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的步伐,并带来了宏观经济稳定,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并将在新世纪的前10年继续保持。

发达国家经历发IT产业泡沫破裂、全球性通货紧缩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企业的治理结构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美国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的作用。

联合经社理事会、世界银行、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预测认为,未来3-5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难以预测,但在2006-2010年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以上,保持相对稳定。

2.从全球生产网络的变化趋势来看,“十一五”期间,以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为特征的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将进入尾声,高端产品的生产环节仍将保留在发达国家或者向专业化生产地区集聚,低端产品的生产将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重新配置和调整。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潜力、有效的经济治理、本地市场与国际市场良好的联接和高度透明的制度框架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全球制造业调整的方向。

跨国公司仍将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要载体,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仍然构成全球FDI的主体,FDI的重心将由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服务领域将成为FDI的主要增长点,服务“外包”和一些非股权性投资安排可能增加。

由于与制造业FDI相比,对服务部门FDI的监管要困难得多,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一个有效的服务部门FDI监管体制非常重要。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扩散将会加速,尤其是非核心技术的R&D投资将继续向全球呈网络状扩散,但知识密集型R&D部门将向全球“智慧中心”集聚,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若干个“创新中心”,构成全球技术创新的网络框架。

全球创新中心将主要分布于北美、西欧和东亚三个主要地区,每个创新中心将形成各自的产业技术优势领域与创新特色,并引领特色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与全球布局调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八讲重难点解析_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八讲重难点解析_18

第八章重难点问题解析1、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西方发达国家分化趋势明显。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尽管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明显升温,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三是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四是文化多样化及其碰撞和交融呈现新特点。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六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爱好和平、推动发展的力量不断增长。

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

从“和平”方面看,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网络安全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对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从“发展”方面看,各个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当代中国与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

•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 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 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 障。
• 第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实 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经在思考“中 国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性对经济 发展的支撑,使得全世界都开始注目。 • 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中国对世界重要 性的日益凸显,中国国际规则话语权将不断 提升,反过来将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中国经济 的发展。在世界的许多舞台,中国已从“沉 默的角色”转化为“积极的角色”。
• 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 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 化,我国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的 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 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日益明晰和 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 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 长,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 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 和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 用的时期。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 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 件,与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具有时间 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 性等特点。
• 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学校 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 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 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 告。

当代中国与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

民族国家主权的挑战。
机 遇
挑 战
机遇与挑战—经济
1、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世界产业调整和转移速度加快,有利 于我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转换。 1、我国的科技发展较落后,传统出 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弱化,短期难以适 应市场需求。
2
2、限制了我国利用国际分工的范围
和层次。 3、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出口不利。
经济格局一体化
狭义经济一体化
1
把若干个国家的经济结合成为 一个更大的经济实体,组成一 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特 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国家出而, 根据各国间的协定而建立,有 一整套固定的超国家组织机构, 制定出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制度,并且要求参与国让渡一 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而且常
常是权利让渡的程度,决定于
文化格局全球化
1
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指导思想的冲击。 2、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经济层面的要求 与文化层面的要求是不同的。 3、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的侵蚀。
机遇与挑战—政治
2
全球化给民族国家带来的机
遇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意识
的增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政治领 域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其对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一部分 PART ONE 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部分 PART TWO 我国如何把握机遇面对挑战
CONTENTS
第三部分 PART THREE 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
政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0年)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 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提示(供2013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习使用)一、该课程的内容结构及主要内容提示(一)简目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二)细目(其中用黑色字体的是本次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整个课程中标示的有16个重点,有关章目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重点内容序号)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2)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1.经济和经济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中国的经济发展(3)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1.政治和政治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6.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6)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4.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1.文化和文化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1.社会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2.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11)1.生态与生态文明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4)1.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15)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二、复习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环顾全球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复杂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多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债和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引发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欧盟经济增长衰退,主权债务危机日趋严重,面临失业居高不下、通货紧缩等多重挑战。

新兴大国虽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要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毅力攸关方。

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了新的科学前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
美国认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不断上升,已成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2006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把中国当做最大潜在对手, 认为在主要的新兴大国中,中国最有可能在军事上与美国 抗衡。 公开宣布南海问题涉及美国利益,派兵参加与日本、韩国、 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的联合军演
德国和日本崛起的失败与成功
• 二战前,德国和日本,通过武力进行扩张导致最后失败。 •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崛起
• 通过案例可以证明:和平发展的大国崛起模式并非不可能, 大国扩张与争霸并非无法避免。
(四)、中国崛起的制约因素
• 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台湾问题的解决。一个尚未实现 完全统一的国家很难称得上已经崛起。 • 台湾问题能否解决,是衡量中国是否崛起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教学基本要求:
• • • • 1、了解当代世界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 2、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了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特点和优势。
主要内容
• • • •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二、当代中国和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四、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中国责任论
• 经济贸易责任 • 知识产权保护责任 • 人权与人道主义责任生态与环境保护责任 • 地区安全责任 中国傲慢论(强硬论 ) • 唱衰中国与捧杀中国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正确观点
• 1、、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开放的世界 •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中国 •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 国际政治的话语权增强 • 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增大 • 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特研究目录及思考题

中特研究目录及思考题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思考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当代中国与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时代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2.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毛泽东提出两点论。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3、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讲第9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讲第9讲

(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 发展 • 1、全球化(globalization ) • 把全球五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
越来越紧密的联结成一体的过程。 • 2、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 •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 础上,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世界范围 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
2、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被迫打开国门 两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 《辛丑条约》与日本及其发展 3、冷战时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印关系等 “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中印战争、中美 和解 4、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并积极参与国 际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思想 江泽民:新安全观 中国和平崛起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 刃剑(经济的影响) • (积极) 获得经济建设急需的资本、技术和 管理知识,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增加税收、 就业等。 • (消极) • 经济主权面临严峻挑战和威胁,增加了发 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加大了发 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1960年,富裕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收入差距仅为30倍,1999年为74倍。
(3)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世界政 治多极化
•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
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 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 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 极化是一种趋势而非定势. 注:极指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 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 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2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

3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环顾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今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突出特点。

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就要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看待世界形势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邓小平根据这一深刻变化,从战略的高度对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格局作出科学判断。

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①依据邓小平的论断,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国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风险,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各国调整经济结构面临不少困难,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复杂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直。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多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债和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引发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欧盟经济增长衰退,主权债务危机日趋严重,面临失业居高不下、通货紧缩等多重挑战。

新兴大国虽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

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了新的科学前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凸显,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了调整。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的发展离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绑定,已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形成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巩固并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合作,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更加广泛。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10%以上。

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

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的产业配套格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

中国坚持的科学发展之路,不仅对中国自身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

23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第一,工业增加值2011年跃居世界第一,在30多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半数以上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其他行业也都在国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光辉篇章,是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苏丹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深人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

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坚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平稳回升。

国际社会公认,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圈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构想,并阐发了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应受到国际社会尊重。

维护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核心地位,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各国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维护。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努力建立公正、公开、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使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世界各国。

携手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21世纪成为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世纪。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大力提倡不同文明间对话和交流,消除意识形态偏见和隔阂,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通过协商对话增进信任、减少分歧、化解纠纷,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提倡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

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