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女性权利保护 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男女平等的说法不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故选D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批判而写作的材料中的“仁义道德”“吃人”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所以C符合题意3.下表是政论片《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的部分场景据此可知()A. 近代民主意识日益高涨B.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C. 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D. 民族危机推动救亡探索【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表格可知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处于内外忧患的境地先进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故D正确近代民主意识不符合张之洞的主张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故A错误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在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全面觉醒”表述错误故C错误故选D4.如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A. “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B.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答案】C【解析】“民国四年”指的是1915年“敬告青年”“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觉醒”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新青年》()A.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 激励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 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表明作者意在强调《新青年》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6.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这说明李大钊()A. 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 极力宣传西方文化C. 认可新旧调和之论D. 激进之余亦言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可知反映了李大钊对东西文明调和的辩证观点即认可新旧调和之论故C项正确AB项说法较为片面排除材料没有表现出关于李大钊“激进”的信息故D项不符题意故选C7.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 胡适当选当选理由事“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由于他()A. 创办《青年杂志》B. 主张文学改良C. 倡导“民主与科学”D. 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胡适”、“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两项是陈独秀应排除D项是鲁迅应排除故选B8.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写道“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进而提出“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的教育方针这一认识A.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B. 逸出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常轨C. 指明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D.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体现的是当时梁启超认识到中西学同等重要说明的是这一认识逸出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常轨 B正确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A排除这一认识并未指明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排除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B.9.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答案】C【解析】“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故C正确A项“完全接受”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而不是无产阶级的斗争故B项错误D项“趋同”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10.鸦片战争后原有外交机构和外交方式都受到了冲击清政府办理外交往往依赖带有临时性的钦差大臣或者是地方督抚的参与这表明()A. 中国外交日趋近代化B. 决策权出现了下移的趋势C. 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D.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了遏制【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外交近代化指平等外交等 A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办理外交往往依赖带有临时性的钦差大臣或者是地方督抚的参与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破产并且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无关故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不能说明列强在华势力是否受到了遏制故排除D故选B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同时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这描述的是()A.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 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C.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D. 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封建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主张故A项正确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故选A12.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D. 应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表明秦晖认为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故C正确材料不是批判西学的思想故A排除“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应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未体现故BD排除故选C13.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它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许多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女子北伐军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A.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妇女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与男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0世纪初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相继传入中国国人的思想逐渐解放题干反映了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这强调的是对于男女不平等的一种突破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故排除ABC 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A. 它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 革命党人开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 孙中山的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所广泛接受【答案】B【解析】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目标是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B.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C.在同盟会成立之前孙中山就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但失败了D.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5.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 )2.(2011•南京检测)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4.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5.(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7.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民主思潮B.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8.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10.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林那么徐、魏源等中国知识精英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
促使这种热潮形成的根源在于这些知识分子( )A.接受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示B.受到强烈民族危机感的感召C.意识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D.受到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答案:B2.在广东禁烟期间,林那么徐认识到“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主张“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他组织人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蓬如洋式〞的大船。
这说明林那么徐( )A.已做好抵御侵略的军事准备B.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C.已经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D.对清政府的政策极度不满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林那么徐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且已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开始仿造西式船只。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3.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所编纂的?瀛寰志略?(19世纪40年代成书)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解析:清政府改变以往对其他国家的蔑称,以国名称呼西方国家,这是外交近代化的重要表达,说明清政府已接受了国际惯例。
答案:C4.导学号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
那么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
〞这种观点实质上( )A.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D.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解析:任何时代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晚清洋务派的文化观所蕴含的根本文化内涵,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根据材料可判断钱穆肯定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客观进步性。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卷
(一)二、材料题(32分)26.(1)由鄙夷到师夷。
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扩大。
(2)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27.(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扩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民权之说”。
(2)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
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
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国势力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历史的反动。
(3)材料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4)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1、①答:康有为。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答: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局限性:反对顽固守旧思想,但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借用孔子名义,并企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反映了其阶级本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1)答:七大、十五大(2)答:历程:①1925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和创建红色政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出题人:景秀敏审题人:侯宝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1898年4月保国会正式成立康有为在保国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大造变法图强的舆论引起了清朝顽固派的警觉和反对清廷御史文悌上折指责康有为等维新派“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 由此可知()A. 康有为触及了部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B. 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 维新派对清政府的态度与革命派一致D. 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答案】A【解析】中国是四万万人的中国大清是满洲贵族的朝廷康有为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保大清”还是“保中国”成了当时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选择这触及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自然引起顽固派官僚的攻击和谩骂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维新派主张对清政府进行改良而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顽固派不能代表国人故排除D项故选A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些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所做的贡献②③④正确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旗()A. 大清王朝的龙旗B.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 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D.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答案】B【解析】A项明显错误 1912年5月中华民国已经成立B1911年4月出航 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C项错误青天白日旗是国民政府旗帜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D项是1949年以后4.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纪念()A. 林则徐B. 海龄C. 杨秀清D. 邓世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的“福州”“禁毒”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是林则徐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5.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ue003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ue003C. 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是美国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且任期四年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 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 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C. 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D. 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认识到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并未确立起来排除A材料信息未涉及世界潮流趋势排除C“彻底退出”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7.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答案】D【解析】A项错误洋务派维护清朝统治B项错误因为它没有体现这些历史主流思潮学习西方近代技术、继而政治制度的这一近代化特点C项错误洋务思潮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主张君主立宪都不主张民主共和洋务思潮主张中国近代技术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项符合题意故选D8.纪泽在1881年所上《改订俄约办事艰难情形疏》中称“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疏中的“电”应该是指电话B. 清朝密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该条约签署使中国收复了伊犁D. 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答案】D【解析】“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中的“电”应该是指电报表明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故A错误 D正确BC材料未体现排除9.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福建巡抚徐继畲著成世界史地志《瀛环志略》全书对包括英国在内的列国称谓基本上不用“夷”字认为美国政制“创古今未有之局” 据此可知该书()A. 代表了当时官僚集团的普遍认识B. 对《海国图志》产生了直接影响C. 对欧美殖民侵略缺乏必要的警惕D. 展现了一定的开放心态和全球视野【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开明官员徐继畲对英、美等国的肯定突破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天朝上国观念 D正确“普遍”表述不准确排除A《海国图志》出版于1843年 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0.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是指辛亥革命()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影响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不是强调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是强调政体的根本性改变故A排除与以前旧中国的民族革命不一样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材料中“迥然不同”的主要意思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涉及到政治体制的转变故C错误社会风俗的变化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故D错误故选B11.如表是不同人物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历史事实的评价具有多元性与系统性B. 学术价值是评价历史著作的唯一尺度C. 时代与眼界影响对历史著作的评价D. 对历史著作的评价受政治因素的左右【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郭士立、梁启超、李少军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是不同的都是从自身的需要及认知做出的评价表明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受到时代与眼界影响故C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D太过绝对排除12.《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引言论反映出作者()①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③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④学习西方优长旨在抵御外国侵略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为了用西方的武器抵御西方的侵略为了用西方的态度款待西方为了学习西方的技术抵制西方”“款待”含有“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礼尚往来的意思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①②④正确魏源未意识到政治制度也要学故③错误故选C13.康有为在早期与郑观应等人观点类似曾强调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的必要性主张“以商立国” 但到戊戌变法时他改变了这一主张提出“定为工国”的设想这一变化反映了()A.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早期维新思想的变更D. “西学东渐”的纵深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因此康有为改变了早期维新派主张商战的思想提出“定为工国”的设想故A项正确B项不是康有为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康有为经济思想的转变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变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主张因此无法体现“西学东渐”的纵深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1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两种力量的影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它已经和劳工组织形成密切联系另一个是五四运动后年轻一代人所怀抱的热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高涨的民众精神”这是因为孙中山与这两种力量都()A. 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B. 重视民众运动的开展C. 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D. 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答案】C【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资本主义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的年轻一代的行为本身就属于自发的民众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与中共和当时的年轻一代都有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和意愿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故C项正确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与中共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15.下列史实与孙中山有关的是()①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②1905年8月创建中国同盟会③1906年预备立宪④1912年1月1日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大总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1912年1月1日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大总统①②④都与孙中山有关故选C预备立宪是清政府进行的活动与孙中山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6.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 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 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答案】C【解析】毛泽东之所以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排除BA项也是孙中山的活动事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故选C17.如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A. 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B. 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C. 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D. 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所以材料中“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表明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政府与革命军实力的对比排除BCD项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故选A18.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如图所示的文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D. 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中“临时约法” 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故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1月《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故A项错误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故B项错误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C项错误19.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 印刷行业相对落后B. 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 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 魏源的思想脱离中国实际【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印刷业并不滞后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故C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符合中国实际故D项错误故选C20.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 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 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 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 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表明孙中山认为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故A 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21.(3)请你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答案】(1)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办海防(创立近代海军)创立新式学堂等【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基础洋务派比较开明等【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背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基础洋务派比较开明等【答案】(3)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刺激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等【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2.(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它的颁布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有何重要意义?22.(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22.(3)请概括上述两部法律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主要共性【答案】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第一小问的性质可从材料一中的“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可知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第二小问的规定在材料一中也很明确提炼概括即可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第三小问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解析】第一小问的制度可从材料二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处得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也可以归纳出宪法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答案】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解析】两部法律的共性考生可结合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要史实加以理解例如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2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答案】主要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解析:选B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
2.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解析:选B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
3.郭嵩焘在晚年曾说:“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
”这说明郭嵩焘()A.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认为中国的颓势已显C.西方国家将干涉中国内政D.意识到洋人的武器先进解析:选A据材料“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可以得出郭嵩焘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故A项正确。
4.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
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王韬、郑观应D.康有为、梁启超解析:选C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旺盛,学术氛围深厚。
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苦痛B.斗争和折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沟通的工具C.经济发展促使斗争的出现,斗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D.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旺盛,学术氛围深厚”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沟通,故B项正确。
2.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沟通。
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沟通和发展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D.建立了世界上最浩大的帝国【答案】B【解析】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不同地区间贸易和文化沟通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帝国建立的干脆表现,不是其意义,解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
3.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中世纪以传递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
这位学者认为( )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B.该书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沟通的使者D.该书干脆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可知,该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故B项正确。
4.“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折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务,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学问于古代世界各地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2018·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 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 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 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 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 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 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2.(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2018·衡水金卷高三全国大联考·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 “中国天泽分严, 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 势有难行, 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就令铁舰成行, 铁路四达, 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4.(2017·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0)1896年, 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 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 “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 李鸿章的回答是: 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的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远征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掠夺了西方世界的多数财宝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融D.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
亚历山大远征是前往东方,不是掠夺西方,故B错误,符合题意。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的是( )A.科学获得较快发展B.东西方文化融合C.希腊文化渐渐式微D.西亚、北非文化保持长期影响【解析】选C。
在希腊化时代,被折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沟通,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A、B、D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3.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B.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C.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拓了通往东部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沟通D.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解析】选C。
成吉思汗对外折服的过程是野蛮的。
人们对成吉思汗的确定主要是因为他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在沟通东西方沟通方面发挥了客观的主动作用。
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
”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A.人民主权B.分权制衡C.天赋人权D.自由同等【解析】选A。
“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故选A。
B与材料无关;C、D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思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 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实现了宪政原则B. 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 奠定了统一基础D.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在于实现了宪政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奠定了统一的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思想产生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A2.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A. 利于制约总统专权B. 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 有助于袁世凯称帝D. 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并结合可知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即将成为临时大总统 A正确实行责任内阁制并非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原因排除B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C错误实行责任内阁制没有背离宪法的分权原则排除D故选A3.林则徐上书道光“臣等察访夷情因知外国商船来粤贸易者必先在该国请领牌照经过夷埠俱须验明如未领牌照擅自行船查出即治其罪船亦充公”由此可知林则徐A. 反对与英国的贸易往来B. 主张中体西用强国御侮C. 对西方法规有一定了解D. 突破了夷夏之辩的藩篱【答案】C【解析】林则徐论述了外国对外贸易的规则说明他对西方法规有了一定了解故选C 林则徐只是论述了外国对外贸易的规则没有体现他反对与英国贸易往来排除A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和林则徐无关排除B 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并未突破夷夏之辩的藩篱而且题意也为体现他是否突破了夷夏之辩的藩篱排除D.4.近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中学远比西学优越甚至认定“西学源于中学” 中学是西学的“祖师” 应当“西人由外归中” 而中土即使需要学习西方文明也应从“经世之学”出发去学习而且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这一心态()A. 是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反映B. 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C. 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D. 阻碍了中华文明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中明显是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中心观影响这种心态不利于西方文明的引入阻碍了中华文明向近代转型 D正确材料中是向西方学习心态不是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反映 A错误近代中国落后主要指经济、政治等因素并不是单纯心态问题 B错误这种思想属于顽固派的思想不会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C错误故选D5.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A.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 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 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倡导西方的“力今以胜古”的进化论思想反映了面对当时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要求变法图存的思想可见这些言行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故C正确ABD所述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故选C6.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必须把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 这次会议()A. 形成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B. 推动中国向新型民主国家迈进C. 明确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 行使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可知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共向全国发出的民主党派人士能够参政议政的重要信号这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共推动中国向新型民主国家迈进的努力 B项正确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的重要标志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共与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排除C项第一届政协会议曾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并不是七届二中全会 D项错误故选B7.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A. 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B. 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C. 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D. 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答案】D【解析】材料中李鸿章怒斥当朝士大夫们表明当朝士大夫反对李鸿章办洋务而引起李的不满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时间错误故A排除抗击英法联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1856~1860年时间不符故B排除清末新政是1901年时间错误故C排除故选D8.1922年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指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 该观点()A. 体现了梁启超的保守倾向B. 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C. 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D. 意图增强国人民族自信【答案】B【解析】“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表明该观点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故B正确保守倾向、法家思想、国人民族自信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9.下面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A. 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B. 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C. 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D. 使袁世凯获取清廷实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将领表面上主张君主立宪但又指责革命党强横、偏主共和实质上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维护自身利益故选C材料不能体现北洋将领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且1906年清政府就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故排除A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只是表象并非真正的根本意图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北洋将领想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真正意图在于担心南方革命政权威胁自身利益故排除D故选C10.“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的“自由民主派”是指()A. 顽固派B. 洋务派C. 维新派D. 革命派【答案】D【解析】顽固派与材料中的“制造派…变法派…自由民主派”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03年2月推算制造派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03年2月推算十年来之变法派指的是维新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03年2月推算自由民主派指的是革命派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1.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答案】D【解析】A项错误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B项错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C项错误 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生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就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项正确 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1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不仅是革清朝之命也是革中国三千年的政统与教统之命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A. 建立了共和政体B. 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C. 解放了民众思想D.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A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结束了封建统治解放民众思想只是一个过程排除C项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D. 使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答案】A【解析】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中“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意识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4.孙中山(1866\sim 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 上书清政府反对“皇族内阁”B.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C. 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 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答案】B【解析】结合时间算起孙中山28岁时应该是1894年结合所学1894年是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故B正确A是在1911年排除C是在1905年提出来的排除D开展革命活动不只是在1894年排除.故选B.15.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A. 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 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C. 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 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16.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①湖北军政府成立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清宣统帝正式退位④保路运动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④都是在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不是1912年而②③是在1912年即民国元年所以A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17.(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答案】(1)作用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解析】(1)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以得出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依据材料二“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可以得出作用为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答案】(2)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解析】(2)本小问的趋势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趋势是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答案】(3)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解析】(3)本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得出特征是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1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解析】(1)据材料“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可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据所学知识可知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答案】(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解析】(2)据材料“清末新政前后”“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答案】(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解析】(3)据材料“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可得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19.(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二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19.(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19.(3)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答案】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有积极作用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结束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的统治避免列强干涉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维护了革命成果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可知观点一是”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观点二是”大妥协”有积极作用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第二小问的理由观点一依据材料二“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解答即可观点二依据材料二“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孙中山维护共和制的活动解答即可【答案】创新建立抗日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意义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战有利于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第一小问的举措依据材料三“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可以得出举措是建立抗日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 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战有利于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沟通的形式之一。
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D2.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其折服地区行省的总督大部分是由当地波斯贵族担当。
这一做法( )A.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B.使希腊的民主城邦从今不复存在C.为“希腊化世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做法,使被折服地区的波斯贵族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从而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在波斯实行总督管理制与希腊民主城邦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扩大了题干材料中这一做法的意义,故解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故D项错误。
3.亚历山大远征军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浩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阶段。
这说明( )A.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斗争D.斗争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答案:D解析: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空前浩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多数财宝,但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淌,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立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故选D项。
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D.促进了教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碰撞和沟通,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C项正确。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检测卷(五)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30年罗马折服托勒密埃及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慢慢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
与“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亚历山大远征B.古希腊人对外移民C.罗马帝国分裂D.波斯帝国的建立2.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提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学问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A.是一次掠夺性斗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沟通D.是一次正义性斗争3.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出了女权运动的标记性文献——《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
这说明( )A.性别和种族卑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B.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4.元朝时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蒙古族、汉族等民族慢慢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对材料相识正确的是( )①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②元朝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③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④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建了独特的美洲文明。
之后,这块大陆起先被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新航路的开拓B.奴隶贸易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D.工业革命传播6.美国历史探讨学者梁茂信认为,美国是一个人种和文化的大熔炉。
在独立斗争前,北美殖民地的人种不包括( )A.开拓殖民地的欧洲白人殖民者B.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C.几乎种族灭亡的原住民印第安人D.漂洋过海的亚洲黄种人7.独立斗争后,美国的文明形成了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其中英国的文化照旧居于主导地位。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A. 长袍马褂B. 西服革履C.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饽D. 华冠儒服【答案】C【解析】A长袍马褂在中国古代就有B西装革履在西方就出现了C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是中国近代所特有的服饰D华冠儒服是中国古代的特征故选C2.据记载 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人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B. 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C. 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D.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同样为全国选举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选民人数远高于清政府时的咨议局选举说明辛亥革命后国人参政意识的提高故A项正确选民人数大幅增长不能反映出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排除B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而非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A3.“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 成立中国同盟会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 发动黄花岗起义D.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初革命党人为改变革命派各自为战不利于革命发展和国家统一的现象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A项正确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是改变“不相联络”现象的最有力行动 B项错误发动黄花岗起义不能解决“各自号召”的问题 C项错误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说明材料提到的现象已基本解决 D项错误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A. 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B. 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C. 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 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主要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故选A5.19世纪末《孔子改制考》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这表明该书所体现的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 将宗教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相联系【答案】B【解析】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答案】C【解析】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因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AD错误故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故B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符合题意故选C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表现8.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可见当时()A. 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B. 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C. 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 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可知曾国藩主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B正确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曾国藩的中体西用思想并非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故C排除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体现“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故D排除故选B9.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孙中山④卢梭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维护君主专制并未提出“民本”思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故选D10.中国近代思想家对传统的帝王纪年提出了种种变革主张如戊戌变法提出“孔子纪年” 辛亥革命时期提出“黄帝纪年”的主张中华民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材料信息反映出()A. 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B. 资产阶级思想不断深入C. 近代中国思想逐渐科学化D. 民主革命扩展到思想领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在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用孔子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而出现“孔子纪年” 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封建帝制提出“黄帝纪年”带有狭隘的民族色彩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这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的不断发展深入符合题意的是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之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C.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D. 承认各民族享有自决权【答案】C【解析】“五族共和”“中华”等的出现和认可表明了民族间的平等性和整体性体现了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故选C民主共和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现象但与民族观念不符合 A错误BD有史实错误均排除故选C12.《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 ①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表明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者倡导的剪辫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②正确“革命从‘剪辫子’开始”表明民国初期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③正确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的态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故④错误①没有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实质是专制与民主之争故D 正确故选D13.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主张以传统伦理纲常为根本反对改革这是顽固派的主张排除C项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思想排除14.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如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A. 是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B. 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C. 揭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D.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D【解析】深圳“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深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体现故D正确材料和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无关故A错误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故C错误故选D1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党》月刊就已创刊并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 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A.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冶主张B.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 第一次以书面形式传播了社会主义D. 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D根据材料“在共产党成立之前”“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可知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中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因此能够为中共的建立提供思想指导的作用故选D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中共还未成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李大钊撰写文章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16.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一观点表明()A. 清朝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 作者对洋务思想有了新认识C. 中体西用思想的具体实践D. 维新变法是救国的根本途径【答案】B【解析】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答案】【论题1】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角度1 社会变迁推动商业广告发展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早期广告形式相对原始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刷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新形式相继出现而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也推动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不断变化如新女性形象成为民国广告画的主角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成为新中国广告形象的主体等综上所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商业广告形式和内容的持续发展角度2 商业广告发展助推社会变迁商业广告的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商品信息也扩大了广告传播范围提升了民众对商品的认识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有利于民众的思想进步和观念变化如民国新女性形象主题就有移风易俗的意义“爱国主义”内涵的广告则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和政治运动的开展综上所述广告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迁【论题2】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结论回答时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和中国社会演变、变迁这个主线索进行分析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通过古代、近代、现代广告的相关信息明显可知体现的是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也可以从小角度进行分析如广告人物、形式、文化特色、民众生活等方面立意就“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分析示例如下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理想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其他观点参照此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18.(2)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革命党人还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功成身退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软弱袁世凯的实力和手段列强的干涉立宪派的反对同盟会组织涣散【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革命党人慌忙把领导权让给了黎元洪”“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到”“而此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状态”“以立宪派为主体的江浙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列强表示只有在袁世凯解决‘南北争端’后才可能承认中华民国”可概括得出革命党人还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功成身退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软弱袁世凯的实力和手段列强的干涉立宪派的反对同盟会组织涣散【答案】(2)认识孙中山让位有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从以后历史的发展来看孙中山的让位是民主共和道路上的巨大挫折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还需要强大的阶级来领导【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依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从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三民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并分析这些力量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内容的重大发展并分期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试卷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 1.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
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亚历山大采取的这些统治措施( ) A .其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帝国统治 B .有效维持了亚历山大帝国长时间的统治 C .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没有任何的影响 D .企图以波斯文化改造希腊文化2.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就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带有世界性的文化。
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消极没落的个人主义和眼界开阔的世界主义并存,是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希腊古典文化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B .把希腊古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即是希腊化时期的文化C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D .希腊文化因其先进性完全取代了西亚、北非的城乡文化3.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
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
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 ) A .农民起义导致了马其顿王国的解体 B .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实现统一 C .犹太人和埃及人用相同的方式独立D .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4.《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指出:“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文明走向了一体。
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由此可知希腊化时代( ) A .突出的表现为暴力冲突与政治联姻 B .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C .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D .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5.蒙古西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2小题每题3分共计96分)1.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A. 宣传变法思想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促进思想解放D. 实行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C项最符合题意AD两项也是维新思想但不是最突出的作用B是魏源的思想主张2.晚清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批准“距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 即使“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厂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 这一举措()A.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B. 说明商业环境较为宽松C. 增强了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D. 有利于商办矿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开平矿务局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官督商办形式企业材料中对于周边矿物开采的垄断显然有助于该企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事实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干这一举措限制了自由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不利于商办矿业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3.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 毛泽东思想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因此马克思所说的“他们”是指维新派“亡灵”、“受崇敬的服装”是指借孔子之名故B正确毛泽东思想并未借助孔子的威望排除A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排除D故选B4.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 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 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A. 民主科学大旗高扬B. 新旧思想激烈碰撞C. 大众民主意识觉醒D. 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答案】B【解析】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 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共主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割台湾”等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由此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6.1882年王韬指出“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这一思想()A.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 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C. 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D. 代表了顽固派的利益【答案】C【解析】“君民共治”等信息反映了王韬的君主立宪思想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这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故选C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A、D两项7.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该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 共和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B.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C. 人民群众的智识有待提高D. 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12年民国已经成了但人民缺乏国民的一些常识对于人民对国家的权利义务并不熟悉由此可得出当时的中国对国民实行思想启蒙的紧迫性 ABC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8.《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A. 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 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C. 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 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新青年》传播的进化论思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可知进化论在宣传中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主要是服务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需要 B 项正确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A项排除题干中未反映进化论对民族觉醒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答案】D【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说法正好和史实相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和发展故错误由“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可以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D正确B错误故选D10.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 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A. 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B. 动摇了传统权威的地位C.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D. 抛弃了文言文完成了文学革命【答案】B【解析】从材料“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可以看出这问的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故选BA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项是抗日战争的功绩均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可以看出涉及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并没有真正实行故A项错误B项涉及的是民权主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C12.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说“在背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人志上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寄之于小说”并亲自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怀由此可见梁启超()A. 注重小说与政治的关系B. 要求立即实行政体变革C. 主张保障民众言论自由D. 关注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答案】A【解析】“在背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人志上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寄之于小说”“亲自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怀”表明梁启超注重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A. 新民主主义论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论持久战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其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阐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内容故A项正确B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应排除C项不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应排除D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应排除14.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A. 《青年杂志》B. 《文学改良刍议》C. 《文学革命论》D. 《狂人日记》【答案】A【解析】《青年杂志》为陈独秀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并非仅仅局限于材料中的文学革命故A错误《文学改良刍议》为胡适文章主题为文学革命故B正确《文学革命论》为陈独秀所著故C错误《狂人日记》为鲁迅所著故D错误故选A15.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 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 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 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答案】A【解析】著有《劝学篇》的是张之洞但他是洋务派不属于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故A表述错误为本题答案B、C、D均是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16.某学者在论证“三民主义”是极高明的政治艺术时引用了福柯的观点“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该学者意在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A. 着力于思想教化B. 缩小贫富差距体现民生主义C. 以民权主义为核心D. 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着力于思想教化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7.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来说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毛泽东意在强调()A. 武装夺取政权普遍适用于各国B.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合理性C.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必然性D. 应将革命普遍原理同国情结合【答案】D【解析】据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来说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 即强调革命理论要与国情相结合故选D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A. 改革体制中体西用B. 兴利除弊变能政体C. 经世致用改革旧法D. 变通治法提倡工商【答案】C【解析】材料中魏源认为历史上没有不改变的统治方法主张清朝政府必须改革兴利除弊挽救清朝统治但魏源并不主张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而是要求经世致用改变旧的统治方法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正确 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工商”内容故D项错误2.如图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该漫画可用于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C.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D.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漫画中人物的今昔变化是由清朝的官服变成了民国的制服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历史局限性故D正确AB漫画信息无法体现排除3.“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 地主阶级抵抗派B. 资产阶级维新派C. 地主阶级洋务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可知其要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从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4.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句中省略句应是()A. 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 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C. 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 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历程表现为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强调学习西方的思想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故选A5.孙中山在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据此可知孙中山()A. 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B. 其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C. 其主张与中共的最高纲领基本一致D. 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所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这是孙中山在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后对资本主义反思的结果 D项正确材料所述孙中山的主张和社会主义思想恰恰不谋而合属于二者的共同点但不代表孙中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 A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其阶级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贫富不均问题的反思其主张是否与中共的最高纲领一致不是材料主旨内容 C项错误故选D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一现象()A. 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B. 实质是先进国人的救亡路径之争C. 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D. 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答案】B【解析】7.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 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答案】A【解析】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国人看清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导致国人学习西方观念的变化故A项正确巴黎和会一度给中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与材料内容不符 B项错误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 D项错误故选A8.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无能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A. 用开放的视野分析战前形势B. 反对求和力主出战C. 认识到中体西用观念的不足D. 对战争结果较乐观【答案】A【解析】郭嵩焘批评了时人对西方不了解就妄议开战说明郭嵩焘用开放的视野分析战前形势 A正确郭嵩焘主张了解西方之后再定夺和战排除B C与题无关排除 D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9.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A. 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B. 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C. 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D. 共产国际的帮助【答案】B【解析】第二次护发运动失败不是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故A错误孙中山在历次民主革命失败后决定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同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立场一致故B正确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是客观因素不是主观因素故C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也是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D错误10.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 1878年联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A.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 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夸大其词排除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11.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 未完成反封建的任务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到反帝的问题涉及到应该是辛亥革命反封建的问题B.材料看不出辛亥革命脱离了下层人民群众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政府还是有相声所组织的军政府中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说明没有彻底完整反封建的任务D.材料看不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2.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答案】C【解析】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因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AD错误故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因为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故B排除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洋务派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洋务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讲可看作是对抵抗派主张的一次具体实践B. 洋务派和抵抗派的阶级属性、根本目的都是相同的C. 二者的主张和实践都有一定的积极性D. 二者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答案】D【解析】A.洋务派实际上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B.洋务派和抵抗派都是地主阶级他们都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选项是正确的表述C.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都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性能够促进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D.抵抗派的思想没有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4.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的“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可知革命队伍中混入了很多旧官僚说明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B正确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各阶层都支持辛亥革命 A错误从材料中看出革命党只有占3人并不是多数所以不能以此确定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C错误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D错误15.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于1912年陪同孙中山访问武汉时曾这样评价黎元洪“非有黎副总统……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又非黎副总统之谨厚则北军亦不易于赞助共和”这一评价()A. 肯定了黎元洪推动革命进程B. 指出了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性C. 突出武昌起义导致国家分裂D. 指明黎元洪促成了清王朝垮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非有黎副总统……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又非黎副总统之谨厚则北军亦不易于赞助共和”可知胡汉民认为如果没有黎元洪则各省就不会那么积极的相应他肯定了黎元洪推动革命进程故A项正确BC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B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卷
1、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3、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4、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三民主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是()
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7、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白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材料题: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社会革命主要内容是什么?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材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
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内容
(2)材料二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述材料二颁布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