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三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三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三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帮助您巩固必修三内容。

一、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1. 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辽金元时期,实行宗室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有中书省、枢密院等中央政治机构,辽朝设有都统制等地方政府。

金朝继承辽朝制度,但有所改革,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以及尚书省等机构,实行官僚体制。

元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有中书省、枢密院、行台等中央政治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由行省、路、州组成。

2. 社会矛盾与动荡辽朝时期,部落矛盾、科举制度的实行以及社会阶层的形成等因素导致了社会矛盾与动荡。

金朝时期,以及金朝后期和元朝时期,由于实行“均田制”和奴隶制度的废除等改革措施,导致社会经济矛盾的加剧,引起了农民起义和社会动乱。

例如,金世宗时期的胡河堡起义以及元朝时期的红巾起义等。

二、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1. 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南宋时期,实行宗室世袭制,但宰相权力得到加强,宰相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宋朝设有中书省、枢密院等中央政治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由路、州、县组成,实行府县制。

2. 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南宋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宋代文人雅士的显赫地位和文化氛围推动了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发展。

同时,南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术思想家和科学家,如朱熹的程朱理学、辛文房的科学著作等。

三、明朝早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1. 明朝早期的政治制度明朝建立初期,设立中央集权制度,设有内阁、六部等中央政治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由行省、布政司等组成。

2. 社会矛盾与动乱明朝在初期面临着社会矛盾和动荡局面。

农民起义是明朝建立初期的重要社会动乱,如红巾军起义、朱棣的靖难之役等。

此外,明朝时期农民负担加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民族问题的冲突等也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四、清朝的政治制度与封建统治1.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建立初期,设立中央集权制度,设有六部、尚书省等中央政治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由省、道、府、县组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表格素材 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表格素材 人民版必修3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根本任务
(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 (2)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界局势紧张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 (3)设创造一个安定的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
环境

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 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 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
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考点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 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 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明清时期,八股取仕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 的手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 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4)‚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12浙江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必修三 专题五——专题八

2012浙江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必修三 专题五——专题八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①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医学:③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⑤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农业科技(3)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①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②2003年“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中国首位航天员。

“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①但丁,代表著作《神曲》 ②薄伽丘,代表著作③彼得拉克。

(2)英—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罗密欧和朱丽叶》(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性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神学)①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②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

③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4)宗教改革(16世纪)导火线:1517——教皇发赎罪券 经过: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内容 影响:p107▲二.启蒙运动(17——18世纪)——理性(1)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①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②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性质: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后又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