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案第7章
《高等数学》教案设计
《高等数学》教案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1.1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1.2教材:高等数学(第七版)
1.3课时:32课时
1.4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2.1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和探究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2掌握一元函数的函数性质及基本曲线图,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能够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建模。
2.3掌握二元函数的性质及场景图,掌握向量、矩阵、子空间的定义及操作,掌握常用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够进行几何变换,掌握复合函数的建立。
2.4掌握微积分及其将和应用,了解微分方程的类型和解法,能够利用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3.1一元函数
(1)函数概念及性质;
(2)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函数的变换;
(4)函数的建模;
3.2二元函数
(1)二元函数的定义;
(2)二元函数的场景图;
(3)二元函数性质的应用;
3.3向量空间
(1)向量空间的定义及其线性相关;(2)向量空间的操作及子空间;(3)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
3.4空间几何
(1)立体几何;
(2)几何变换;
(3)投影、图象;
3.5复合函数。
(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9学时)§1 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内容,知道其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难点是定理的证明,特别是柯西收敛准则和充分性的证明.. 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如下: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定义1 设闭区间列{[,]}n n a b 具有如下性质: (1)11[,][,],1,2,;n n n n a b a b n ++⊃= (2)lim ()0n n n b a →∞-=则称{[,]}n n a b 为闭区间套,或简称区间套.定理7.1(区间套定理) 若{[,]}n n a b 是一个区间套,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即 ,1,2,.n n a b n ξ≤≤=证: 先证存在性{[,]}nn ab 是一个区间套, 所以 1221,n n a a a b b b ≤≤≤≤≤≤≤≤∴可设lim n n a ξ→∞=且由条件2有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n b b a b a ξ→∞→∞→∞=-+==由单调有界定理的证明过程有,1,2,.n n a b n ξ≤≤= 再证唯一性设ξ'也满足,1,2,.n n a b n ξ'≤≤= 那么,,1,2,.n n b a n ξξ'-≤-= 由区间套的条件2得lim ()0n n n b a ξξ→∞'-≤-=故有ξξ'=推论 若[,](1,2,)n n a b n ξ∈= 是区间套{[,]}n n a b 所确定的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必要性] 略.[充分性] 已知条件可改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m n a a ε-≤.取m N =,有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n N ≥有||m n a a ε-≤,即 在区间[,]N N a a εε-+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指的是{}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令12ε=则存在1N ,在区间11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αβ. 再令212ε=则存在21()N N >,在区间1122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22112211[,][,][,]22N N a a αβαβ=-+也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22[,][,]αβαβ⊃及221.2βα-≤依次继续令311,,,,22nε=得一区间列{[,]}n n αβ,其中每个区间中都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1,2,;n n n n n αβαβ++⊃=110(),2n n n n βα--≤→→∞即时{[,]}n n αβ是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唯一的一个数[,],1,2,n n n ξαβ∈= . 再证lim n n a ξ→∞=.由定理7.1的推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U αβξε⊂即在(,)U ξε内含{}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由定义1'lim n n a ξ→∞=.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定义 2 设S 为数轴上产的点集,ξ为定点,若ξ的任何邻域内都有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则称ξ为点集S 的一个聚点.例如:1{(1)}nn -+有两聚点1,1ξξ==-.1{}n 有一个聚点0ξ=.(,)a b 内的点都是它的聚点,所以开区间集(,)a b 有无穷多个聚点. 聚点的等价定义;定义2'对于点集S ,若点ξ的任何ε邻域内都含有S 中异于ξ的点,即(;)U S ξε≠∅ ,则称ξ为S 的一个聚点.定义2''若存在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S ⊂,则其极限lim n n x ξ→∞=称为S 的一个聚点.三个定义等价性的证明: 证明思路为:2222'''⇒⇒⇒.定义22'''⇒的证明:由定义2'设ξ为S 的一个聚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x U S ξε∈ .令11ε=,则存在01(,)x U S ξε∈ ;令211m in(,||)2x εξ=-,则存在022(;)x U S ξε∈ ,且显然21x x ≠;令11m in(,||)2n n x εξ-=-,则存在0(;)n n x U S ξε∈ ,且显然n x 与11,,n x x - 互异;得S 中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且由1||n n n x n ξε-<≤,知lim n n x ξ→∞=.由闭区间套定理可证聚点定理.定理7.2 (Weierstrass 聚点定理) 实数轴上的任一有界无限点集S 致少有一个聚点. 证 S 有界, ∴存在0M >,使得[,]S M M ⊂-,记11[,][,]a b M M =-,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因S 为无限点集,故意两个子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记此子区间为22[,]a b ,则1122[,][,]a b a b ⊃且122112()b a b a M -=-=.再将22[,]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取出这样一个子区间记为33[,]a b ,则2233[,][,]a b a b ⊃,且133222()2M 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20(),2n n n M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由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定理1的推论,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从而(;)U ξε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按定义2ξ为S 的一个聚点.推论(致密性定理) 有界数列必含有收敛子列.证: 设{}n x 为有界数列.若{}n x 中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显然成立.若数列{}n x 中不含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则{}n x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集必为有界无限点集,故由聚点定理,点集{}n x 至少有一个聚点,记为ξ.由定义2'',存在{}n x 的一个收敛子列(以ξ为极限).由致密性定理证柯西收敛准则的充分性.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充分性] 先证{}n a 有界,由忆知条件取1ε=,则存在正整数N, 则1m N =+及n N >时有1||1n N a a +-<由此得111||||1||n n N N N a a a a a +++=-+<+.取121m ax{||,||,,||,1||}N N M a a a a +=+ 则对一切的正整数n 均有||n a M ≤. 再证{}n a 收敛,由致密性定理,数列{}n a 有收敛子列{}k n a ,设lim k n k a A→∞=由条件及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任给的0ε>,存在0K >,使得对,,m n k N >有||m n a a ε-<,||k n a A ε-<取()k m n k K =≥>时得到 ||||||2kkn n n n a A a a a A ε-≤-+-<所以lim k n k a A→∞=定义3 设S 为数思轴上的点集,H 为开区间集合(即H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形如(,)αβ的开区间).若S 中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含在H 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称H 为S 的一个开覆盖,( H 覆盖S ).若H 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的(有限)的,则称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人限开覆盖).如(,),S a b ={(,)|(,)},x x H x x x a b δδ=-+∈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定理7.3(海涅---博雷尔(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 设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则从H 中可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证 用反证法 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即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 将[,]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11[,]a b ,则11[,][,]a b a b ⊂,且111()2b a b a -=-.再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同样,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22[,]a b ,则2211[,][,]a b a b ⊂,且2221()2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1()0(),2n n nb a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由闭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于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故存在(,),H αβ∈使得(,)ξαβ∈.于是,由定理7.1的推论,当n 充分大时有[,](,)n n a b αβ⊂.即用H 中一个开区间就能覆盖[,]n n a b 矛盾.课后记:这一节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一节.1 如何理解记忆定理内容.2 如何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3 怎样应用定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应用闭区间套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闭区间套,构造的方法一般是二等分法,在应用有限覆盖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开覆盖构造的方法一般与函数的连续性定义结合.应用聚点定理时,应先构造一数列等.教材中P 16322[,]αβ中包含{}n a 的几乎所有项,是因为它中包含{}n a 的第2N 项以后的所有项,这里应强掉,容易被忽略.在下节的教学中就让学一注意到在什么时候用实数的完备性定理,这是一个难点,重点.三、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未讲)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确界原理 ; Ⅱ: 区间套定理 致密性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区间套定理 .一. “Ⅰ” 的证明: (“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 ).1. 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 定理7.4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2. 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定理 7.5 设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推论1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当时, 总有.推论2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有↗,↘,. 3.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定理 7.6数列收敛是Cauchy列.引理Cauchy列是有界列. ( 证 )定理 7.6 的证明: ( 只证充分性 ) 教科书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 . 现采用三等分的方法证明,该证法比较直观.4.用“Cauchy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定理7.7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为非空有上界数集 . 当为有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下设为无限集, 取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对分区间, 取, 使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依此得闭区间列. 验证为Cauchy列, 由Cauchy收敛准则,收敛; 同理收敛. 易见↘. 设↘.有↗.下证.用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 “Ⅱ”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定理7.8 (Weierstrass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突出子列抽取技巧)定理7.9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2.用“致密性定理”证明“Cauchy收敛准则”:定理7.10数列收敛是Cauchy列.证(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Cauchy列有界有收敛子列验证收敛子列的极限即为的极限.三.“Ⅲ”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2. 用“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定理的证明方法,难点是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定理.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 有界性:命题1 , 在上.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反证法.证法二 ( 用列紧性 ). 反证法.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二.最值性:命题2 , 在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 ( 用确界原理 ) 参阅[1]P226[ 证法二 ] 后半段.三.介值性: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命题3 ( 零点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确界原理 ). 不妨设.令, 则非空有界, 有上确界. 设有. 现证, ( 为此证明且). 取>且.由在点连续和, ,. 于是. 由在点连续和,. 因此只能有.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四.一致连续性:命题4 ( Cantor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列紧性 ).五.实数基本定理应用举例:例1 设是闭区间上的递增函数, 但不必连续 . 如果,, 则, 使. ( 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 )证法一 ( 用确界技术 . 参阅[3] P76例10 证法1 )设集合. 则, 不空 ; ,有界 .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下证.ⅰ)若, 有; 又, 得.由递增和, 有, 可见. 由,. 于是 , 只能有.ⅱ)若, 则存在内的数列, 使↗, ; 也存在数列, ↘,. 由递增, 以及, 就有式对任何成立 . 令, 得于是有.证法二 ( 用区间套技术, 参阅[3] P77例10 证法2 ) 当或时,或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 . 以下总设. 对分区间, 设分点为. 倘有, 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为行文简练计, 以下总设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 . 若, 取; 若, 取, 如此得一级区间. 依此构造区间套, 对,有. 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任何,有.现证.事实上, 注意到时↗和↘以及递增,就有.令, 得于是有.例2 设在闭区间上函数连续, 递增 , 且有,. 试证明: 方程在区间内有实根 .证构造区间套,使.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有. 现证. 事实上, 由在上的递增性和的构造以及↗和↘,, 有.注意到在点连续,由Heine归并原则, 有,, . 为方程在区间内的实根.例3 试证明: 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 .证 ( 用区间套技术, 具体用反证法 ) 反设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可列的,即可排成一列: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一级区间. 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二级区间. …… .依此得区间套, 其中区间不含. 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 有. 当然有. 但对有而, . 矛盾.习题课( 3学时)一.实数基本定理互证举例:例4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证设数列递增有上界. 取闭区间, 使不是的上界, 是的上界. 易见在闭区间内含有数列的无穷多项, 而在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对分, 取使有的性质.…….于是得区间套,有公共点. 易见在点的任何邻域内有数列的无穷多项而在其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例5 用“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为区间套. 先证每个为数列的下界, 而每个为数列的上界. 由确界原理 , 数列有上确界, 数列有下确界 .设, .易见有和.由,.例6 用“有限复盖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证 ( 用反证法 )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 反设的每一点都不是的聚点, 则对, 存在开区间, 使在内仅有的有限个点. …… .例7 用“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原理”.证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构造数集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易见数集非空有上界,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对,由不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 由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仅有有限个. 于是, 在内有的无穷多个点,即是的一个聚点 .课后记强掉应先构造闭区间套、构造开覆盖、构造数列等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同学们体会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定理.。
大学数学课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1)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2)线性变换的概念、性质和运算;(3)线性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的关系。
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3)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在矩阵运算中的应用。
3. 行列式(1)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2)行列式在矩阵运算中的应用;(3)克莱姆法则。
4. 二次型(1)二次型的概念、性质和分类;(2)二次型的标准形、正负惯性指数;(3)二次型的正定、负定、不定及其判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际例子,引出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2)介绍线性代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讲解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以及线性变换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讲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在矩阵运算中的应用;(3)行列式:讲解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行列式在矩阵运算中的应用,并介绍克莱姆法则;(4)二次型:讲解二次型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二次型的标准形、正负惯性指数,并介绍二次型的正定、负定、不定及其判定。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强调重点、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
5. 课后拓展(1)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2)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大学数学教案
大学数学教案教案一:引言大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基础学科,作为理工科和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拓展式学习路径,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案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理解数学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熟练运用数学工具和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解题;-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能力。
3.1 第一单元:数学基础- 数学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数列与级数- 函数与极限- 导数与微分- 积分与定积分3.2 第二单元:线性代数- 矩阵与行列式- 向量与空间-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线性变换和矩阵的标准型3.3 第三单元: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拓展式学习路径通过拓展教材内容,引入实际问题和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实践教学结合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五:教学评估5.1 作业评估布置针对性的数学作业,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5.2 课堂评估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5.3 期末考核组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案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教育部指定的大学数学教材作为主要参考教材,配以相关参考书和教学辅助资料。
6.2 数学工具与软件介绍并推广常用的数学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用于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
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1。
1.1 幂函数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
例如,当m = 3时,y=x3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1。
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
若0<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减少的.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图1-21)。
[如图]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
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若0<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减少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正,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负.[如图] 1。
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2.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形都可由相应的三角函数的图形按反函数作图法的一般规则作出。
《大学数学》教案
《大学数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介绍:《大学数学》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1.3 极限的计算方法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2.3 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第三章:积分与面积3.1 积分的基本概念与计算3.2 定积分的应用3.3 面积计算与积分的应用4. 第四章:级数与级数展开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4.2 常见级数的收敛性判断4.3 级数展开的应用5.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5.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5.2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5.3 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进行评估,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习题库:提供丰富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 数学软件:运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和练习。
六、第六章:线性代数6.1 向量空间与线性相关性6.2 矩阵及其运算6.3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方程七、第七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7.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3 数学期望与方差7.4 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八、第八章:离散数学8.1 集合与映射8.2 图论8.3 组合数学九、第九章:数学建模9.1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9.2 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步骤9.3 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第十章:数学软件与应用10.1 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10.2 MATLAB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0.3 MATLAB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高等数学》(1-3章)教学教案(全)
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授课序号01(是一个给定的非空数集.若对任意的授课序号02的左邻域有定义,如果自变量为当0x x →时函数授课序号032n n ++)(1,2,n x =授课序号04授课序号05授课序号06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授课序号01授课序号02授课序号03授课序号04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3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授课序号01授课序号02授课序号03!n +!n +()()!n x n +!n +!n +[cos (x θ+=21)2!!x n α-++)(1(1)!n n αθ-++()nx R x +授课序号04(1)在生产实践和工程技术中,经常会遇到求在一定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原材料最省”等问题.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可以归结为建立一个目标函数,求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2)对于实际问题,往往根据问题的性质就可以断定函数()f x 在定义区间内部存在着最大值或最小值.理论上可以证明这样一个结论:在实际问题中,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开区间,且在此开区间内只有一个驻点0x ,而最值又存在,则可以直接确定该驻点0x 就是最值点,0()f x 即为相应的最值. 四.例题讲解例1.讨论函数32()29123f x x x x =-+-的单调增减区间. 例2.判断函数3()=f x x 的单调性.例3.设3,0,()arctan ,0.x x f x x x x ⎧-<=⎨≥⎩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例4.证明:当0x >时,e 1x x >+. 例5.求函数32()(1)f x x x =-的极值.例6.求函数22()ln f x x x =-的极值.例7.求函数233()2f x x x =+在区间1[8]8-,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8.水槽设计问题有一块宽为2a 的长方形铁皮如图3.8所示,将宽所在的两个边缘向上折起,做成一个开口水槽,其横截面为矩形,问横截面的高取何值时水槽的流量最大(流量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图3.8例9.用料最省问题要做一圆柱形无盖铁桶,要求铁桶的容积V 是一定值,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制造铁桶的用料最省? 例10.面积最大问题将一长为2L 的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问如何折才能使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授课序号05授课序号06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3章第6节弧微分与曲率课的类型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曲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曲率的计算参考教材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上册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大学高等数学教案(学生必备
大学高等数学教案(学生必备)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极限的定义与性质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如无穷小、无穷大、夹逼定理等1.3 导数与微分理解导数的定义与性质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如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等1.4 微分学的应用学习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优化问题、物理问题等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1 坐标系与直线方程了解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方程等2.2 圆的方程与性质了解圆的方程与性质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等2.3 解析几何的应用学习解析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几何图形分析、坐标变换等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3.1 微分中值定理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等3.2 导数的应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拐点等3.3 应用题解析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物理问题等第四章:积分及其应用4.1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理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积分计算方法,如基本积分表、换元积分、分部积分等4.2 积分的应用学习积分在几何、物理、概率等方面的应用4.3 无穷级数了解无穷级数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级数的收敛性、发散性等第五章:常微分方程5.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与解的概念5.2 线性微分方程学习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如常系数、变系数等5.3 微分方程的应用学习微分方程在物理、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第六章:多元函数微分学6.1 多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多元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多元函数的性质,如偏导数、方向导数等6.2 偏导数与全微分理解偏导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学习全微分的概念与计算6.3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优化学习多元函数的极值判定条件掌握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第七章:重积分7.1 一重积分理解一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一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极坐标积分等7.2 二重积分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学习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7.3 三重积分与变限积分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学习变限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第八章:向量分析8.1 向量及其运算理解向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向量的运算,如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等8.2 空间解析几何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掌握空间直线、平面、球的方程与性质8.3 向量函数与场学习向量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场的基本概念与运算第九章:常微分方程续9.1 线性微分方程组学习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与解的结构9.2 非线性微分方程了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概念与特点学习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如迭代法、变换法等9.3 微分方程的应用案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生物种群模型、经济模型等第十章:数值分析与计算机算法10.1 数值分析基本概念了解数值分析的目标与方法学习数值逼近、数值积分、数值解微分方程等基本内容10.2 计算机算法与编程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与编程技巧10.3 数值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数值分析在物理、工程、经济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函数与极限:极限的定义与性质,特别是极限的计算方法,如无穷小、无穷大、夹逼定理等。
【教案】微积分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习题作业
内容
3.1中值定理
பைடு நூலகம்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及
要求
1.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
2.知道这三个定理之间的联系
3.会用中值定理证明简单的命题
教学内容要点
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推论1、推论2
柯西中值定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
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
微分形式不变性
函数线性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可导与可微的关系
2.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求微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由具体问题引进微分概念,并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结论
参考文献
《微积分》吴赣昌,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经管类简明版,第三版
《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第三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及
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求导法则: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反函数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则
2.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二阶、三阶导数及一些简单的 阶导数
3.熟练进行导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要点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反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
2.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常用表示法;掌握函数的有界性,了解函数几何特性
3.了解反函数概念、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几何关系,掌握基本初等函数概念性质及图形
4.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复合函数的条件、掌握将一个复合函数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的方法
大学数学公开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2023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 [具体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一元函数微分学:导数与微分、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等。
2. 一元函数积分学:不定积分、定积分、积分的应用等。
3. 多元函数微分学: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等。
4. 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多元函数积分学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一元函数微分学和一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引入多元函数微分学和多元函数积分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一元函数微分学:讲解导数与微分、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等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 一元函数积分学:讲解不定积分、定积分、积分的应用等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3. 多元函数微分学:讲解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等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4. 多元函数积分学:讲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三、练习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在课堂上进行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整理)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系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课程总学时:85
总学分:5
教材:高等数学(四)
编者:四川大学数学系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1985年6月第2版
授课对象:全校理工科学生
撰写人:尹彦彬赵元章王丽萍
撰写时间:2006年3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教案。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论: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 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概念、极限概念、连续性。
3. 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微分。
4. 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高阶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微分。
5. 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曲线的凹凸性。
6. 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积分方法。
7. 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
8. 积分的应用:定积分在几何、物理、经济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导论,介绍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第3-4周:函数、极限与连续。
3. 第5-6周:导数与微分。
4. 第7-8周: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5. 第9-10周:导数的应用。
6. 第11-12周:不定积分。
7. 第13-14周:定积分。
8. 第15-16周:积分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准确。
2. 课后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解题思路清晰,运算正确。
3. 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大学文科数学教案
大学文科数学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在理工科还是文科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大学教育中,文科数学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种适用于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1. 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大学文科数学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数理逻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2.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是大学文科数学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集合论、函数与关系、图论等内容。
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大学文科数学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概率、随机变量、假设检验等内容。
通过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4.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大学文科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矩阵、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内容。
通过学习线性代数,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大学文科数学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和结果验证等环节。
通过学习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实践式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计适当的考题,考察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学数学教案word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2)熟练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进行计算;(3)了解行列式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行列式的概念;(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出行列式的性质;(3)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2)激发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行列式的概念;(2)行列式的性质;(3)行列式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行列式的概念;(2)行列式的性质;(3)行列式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二阶行列式的概念;2. 提出三阶行列式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二阶行列式,探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二)行列式的概念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行列式的概念;2. 通过类比,总结出行列式的定义;3. 强调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三)行列式的性质1.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出行列式的性质;2. 结合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3. 强调行列式的性质在计算中的应用。
(四)行列式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理解克莱姆法则;2.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3. 强调克莱姆法则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及其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行列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行列式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2.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行列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素养。
数学活动教案大学生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数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 帮助学生巩固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对象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教室五、教学工具1. 投影仪及多媒体设备2. 纸张、笔3. 线性代数竞赛题库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知识竞赛,巩固线性代数知识。
2. 知识竞赛(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选出一名队长。
(2)准备线性代数竞赛题库,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设置竞赛环节,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部分。
a. 必答题:每组轮流回答,每题5分。
b. 抢答题:主持人提问,每组抢答,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c. 风险题:每组选择一题,答对加20分,答错扣20分。
(4)设置比赛时间,每轮10分钟,共三轮。
3. 知识竞赛总结(1)公布比赛结果,对获胜小组进行奖励。
(2)教师点评,总结竞赛中的亮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1. 知识巩固(1)教师针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
2.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3.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性代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复变函数教案
新疆财经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复变函数
任课班级:应用数学系06级
任课教师:热西旦·湖加
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数学教研室
二○○九_二○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教案概貌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1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2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3 )
注:本单元为6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4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5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 6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7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8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9 )
注:本单元为6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0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1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2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3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4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5 )
注:一单元为3个标准学时。
数学大学讲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包括高斯消元法、克拉默法则等。
2. 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运算,包括加法、数乘、乘法等。
3. 掌握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能熟练计算二阶和三阶行列式。
4. 了解线性空间的概念,掌握线性空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 矩阵的运算3. 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4. 线性空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3. 线性空间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方程组解法,引出线性方程组的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求解线性方程组?二、新课讲解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1)高斯消元法(2)克拉默法则2. 矩阵的概念和运算(1)矩阵的概念(2)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3. 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1)行列式的概念(2)行列式的性质(3)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4. 线性空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1)线性空间的概念(2)线性空间的性质(3)线性空间的判定方法三、课堂练习1. 求解线性方程组2. 计算矩阵的运算3. 计算行列式4. 判定线性空间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题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数学求导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定义和求导方法。
2. 学会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
2.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方法。
教学难点:1. 导数的概念理解。
2. 复杂函数的求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问题。
2. 引出导数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导数的定义:讲解导数的定义,包括极限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
2. 求导法则:介绍基本求导法则,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求导法则。
3.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求导法则求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求导法则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的定义和求导法则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导数的定义和求导法则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导数的应用:讲解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2. 复杂函数的求导:介绍复合函数、隐函数、参数方程等复杂函数的求导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导数应用题和复杂函数的求导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导数应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导数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导数的本质。
2. 在讲解求导法则时,应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求导法则的应用。
3. 针对复杂函数的求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定积分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定积分的定义2、掌握曲边梯形的面积求解3、理解曲边梯形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定积分的定义 教学难点:定积分的定义 教学过程:1、 定积分问题举例 例1: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曲边梯形的应用基本步骤: (1)分割(2)近似代替(3)求和(2) 取极限例2: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当变速直线运动时,()()0(≥=t v t v v 且()t v 连续)如何求物体从时刻1T t =到时刻2T t =所经过的路程s ?(1) 分割(2) 近似代替(3) 求和(4)取极值2、定积分的定义定义:设函数f*(x)在区间[ a,b ]内任意插入n –1个分点 bx x x x a n =<<<<= 210 把区间[ a,b ]分成 n 个小区间[][][]n n x x x x x x ,,,,,,12110-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依次为,011x x x -=∆,122x x x -=∆……,1--=∆n n n x x x 在每个小区间[]i i x x ,1-上任取一点)(1i i i i x x ≤≤-ξξ作乘积()i i x f ∆ξ(i=1,2,3^^^^^)并作和()ini ix f ∆∑=1ξ此和称为f(x)在[ a,b ]上的积分和,也称为黎曼和。
记{}n x x x ∆∆∆=,,,max 21 λ如果不论对[ a,b ]采取怎样的分法,也不论在小区间[]i i x x ,1-上点)(1i i i i x x ≤≤-ξξ怎样取法,当0→λ时,和式()ini ix f ∆∑=1ξ总有确定的极限I ,这时我们称这个极限I 为函数f(x)在[ a,b ]上的定积分,也称为黎曼积分记作:⎰badx x f )(即⎰badx x f )(=∑=→=∆ni i i I x f 1)(lim ξλ其中f(x)为被积函数,x 为积分变量,f(x)dx 为被积表达式,[ a,b ]称为积分区间,a 称为积分下限,b 成为积分上限。
注意:如果定积分存在,则积分值只与被积函数与积分区间有关,而与区间的分法和点的取法是无关的,而且与积分变量用什么字母来表示是无关的,所以有⎰ba dx x f )(=⎰badt t f )(=⎰badu u f )(则前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表示为:定理1:(可积的必要条件)若函数f(x)在[ a,b ]上是可积的,则函数f(x)在[ a,b ]必定是有界的。
定理2:(可积的充分条件)设函数f(x)在[ a,b ]上有定义,若函数f(x)满足下述的条件之一:(1) 函数f(x)在[ a,b ]是连续的; (2) 函数f(x)在[ a,b ]上只有有限个间断点,且有界(3) 函数f(x)在[ a,b ]上是单调的 则函数f(x)在[ a,b ]上是可积的。
3、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例1:计算定积分⎰102dx x例2: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dx x ⎰-121的值。
第二节 定积分的性质教学目标:掌握定积分的7个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定积分的性质 教学难点:定积分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性质1 如果函数f(x)和g(x)在[ a,b ]上可积,则()()x g x f ±在[ a,b ]上也是可积的,且()()[]()()⎰⎰⎰±=±ba b a b a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性质2 如果函数f(x)在[ a,b ]上可积,k 是任意常数,则kf(x)在[ a,b ]上可积,且⎰⎰=b abadx x f k dx x kf )()(性质3 设函数f(x)在[ a, c],[ c,b ]及[ a,b ]上都是可积的,则有⎰⎰⎰+=bac abcdx x f dx x f dx x f )()()(\其中c 可以在[ a,b ]之内,也可以在[ a,b ]之外.性质4:如果在区间[ a,b ]上,()1≡x f ,则f(x)在[ a,b ]上可积,且⎰⎰⎰-===bab abaa b dx dx dx x f 1)(可仿效定理1证明性质5: 如果函数f(x)在[ a,b ]上可积,且对[ a,b ]内任意点x,有()0≥x f ,则⎰≥badx x f 0)(推论 :如果函数f(x),g(x)在[ a,b ]上都可积,且对任意()b x a x ≤≤,有()()x g x f ≤,则()dx x g dx x f baba⎰⎰≤)(性质6: 设函数f(x)在[ a,b ]上可积,且M,m 分别是f(x)在[ a,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则()⎰-≤≤-baa b M dx x f a b m )()(性质7:(定积分中值定理)设函数f(x)在[ a,b ]上连续,则在[ a,b ]上至少存在一点ξ,使()()()a b f dx x f ba-=⎰ξ定积分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在[ a,b ]上至少存在一点ξ,使以[ a,b ]为底边,以曲线y=f(x)()()0≥x f 为曲边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与同一底边而高为()ξf 的一个矩形面积相等。
例1:试估计定积分⎰21ln xdx 的值的取值范围。
例2:不计算定积分的值,试比较⎰2cos πxdx与⎰202cos πxdx 的大小。
第三节微积分基本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定义2、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教学重点: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1、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设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路程函数为s(t)速度函数为v(t)2、变动上限的积分及其性质设函数f(x)在区间上连续,则f(x)在区间上可积,即函数()xφ的几何意义是上面图形的右侧直边可以移动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图这个曲边梯形的面积随x的位置的变动而改变,且当x给定后,面积()xφ也随之而定。
积分上限函数()xφ=⎰x a dt t f)(具有下面的重要性质。
定理1:若函数f(x)在[ a,b ]上连续,则变动上限的积分()xφ=⎰x a dt t f)(在[ a,b ]上可导,且()⎰≤≤==Φxabxaxfdttfdxdx))(()(/定理2:(原函数存在定理)在区间[ a,b ]上连续的函数f(x)的原函数一定存在,且函数()⎰=Φxadttfx)(就是f(x)在区间[ a,b ]上的一个原函数。
例1:求⎰x a tdtdxd2cos例2:求⎰>xeaadtttdxd)0(ln例3:求极限xtdt xx ⎰→020cos lim3、 牛顿(Newton )—莱布尼兹(Leibniz )公式定理3:若函数f(x)在区间[ a, b ]上连续,且F(x)是f(x)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a F b F dx x f ba-=⎰也叫做微积分基本公式。
它揭示了定积分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把连续函数的定积分计算问题转化为求被积函数的一个原函数在区间[ a, b ]上的增量问题,这旧为定积分的计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例4:求⎰12dx x例5:求由曲线y=sinx 在x=0,π=x 之间及x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例6:求⎰+10221dx x x例7:求⎰--121dx x例8:求⎰--222cos 1ππdx x第四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计算定积分可以分为两步:(一) 求被积函数f(x) 的原函数F(x); (二) 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的值F(b)-F(a)但是求不定积分有时需要用换元积分法,最后还要代回原来的变量,这一步有时比较复杂。
例:求)0(022>-⎰a dx x a a2、新课讲解: 定理:若(1) 函数f*(x)在积分区间[ a, b ]上连续、 (2) 函数()t x ϕ=在[]βα,上是单值的且具有连续导数;(3) 当t 在[]βα,上变化时,()t x ϕ=的值在[ a, b ]上变化,且(),a =αϕ()b =βϕ则()[]()dt t t f dx x f ba/)(ϕϕβα⎰⎰=这个公式叫做定积分的换元公式例1:求⎰+111dx x例2:求⎰-2121dx xx例3:求⎰205sin cos πxdx x例4:求⎰-π53sin sin dx x x例5:求⎰+1011dx e x例6:设函数f(x)在[—a,a ]上连续,证明: (1) 若f(x)为偶函数,则⎰⎰-=aaadx x f dx x f 0)(2)((2) 若f(x)为奇函数,则⎰-=aadx x f 0)(例7: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计算下列积分:(1)⎰-+554321sin dx x xx (2)⎰-++2242)531(dx x x例8:证明:⎰⎰=2020cos sin ππxdx xdx n n第五节: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 定理:若函数u(x),v(x)在区间[a,b]上具有连续导数()()x v x u //,则⎰=badx x v x u )()(/u(x)v(x)|b a()()⎰-badx x v x u /证明:2、 例题:例1:求⎰20cos πxdx x第六节: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首先要求出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但有时候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不易求出,或者原函数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被积函数是用图形或函数值表给出的,这时候就不能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了。
因此,我们需要讨论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法。
2、新课讲解常见的有三种:矩形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
1、矩形法矩形法就是把曲边梯形分成若干窄曲边梯形,然后每个窄曲边梯形都用一个窄矩形代替,把所有窄矩形面积的和作为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具体做法如下;2、梯形法如图,在每个小区间上以窄梯形的面积代替窄曲边梯形的面积就得到定积分的近似公式:例1:用矩形法、梯形法分别计算定积分⎰-102dxe x的近似值。
3、抛物线法例2:用抛物线法计算⎰-12dx e x 的近似值,并利用例1的表中所列的相应数据。
例3:分别用矩形法、梯形法、抛物线法计算⎰+1021x dx的近似值。
第七节:广义积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我们前面讨论的定积分,其积分区间是有限区间,且被积函数是有界函数。
但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积分区间是无穷区间,或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上具有无穷间断点的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