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7、8、9、10练习3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深化。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情境的图片,如:一个孩子在玩三角形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三边的长度,并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位于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包含了8道练习题,每道练习题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题目,如看图列式、数列填空、计算等,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足够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分配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互助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旋转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等。
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图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讨论旋转的应用问题,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制作旋转图案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独立解决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2.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对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3.激发学生想象、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2.学生自学和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讲授2.练习教学过程一、学习数学原理首先介绍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例如排列组合、阶乘等,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的求解方式是有数学原理支持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样式和分类对问题进行简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演示样式问题的解决方法1.教师通过样例给出样式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样式问题,进行巩固和进一步理解。
三、练习分类问题1.以一些组合为例介绍分类问题。
2.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分类问题,如给出若干个数字,随机抽取若干个组合,满足条件等。
四、练习排列问题1.以一些例子介绍排列问题。
2.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排列问题,如给出若干个字母,按一定顺序排列,变形组合等。
五、练习计数问题1.以一些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例,如苹果糖果问题。
2.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计数问题。
六、练习整体问题1.给出一个完整的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
2.让学生自行解决,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
课后作业1.复习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2.自行解决一些书上或老师给出的问题。
3.教师布置思维题,以巩固和拓展学生掌握的知识。
总结此次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样式、分类、排列、计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背后的数学原理,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趣味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能力提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7单元-1 认识三角形(3课时)
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材第75~7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三角形?这些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情境图。
(1)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用三角尺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展示三角形:(2)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如下图:3.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4.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2人字梁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优秀教案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_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课件、例题中的三角形实物,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三角形。
提问:说说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
小结:按角的特点,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谈话:刚刚我们从角的角度来考察了三角形,我们还可以从边的角度来考察三角形。
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一、认识等腰三角形1、谈话:我们要观察三角形的边,光用眼睛看还不行,还应该怎样做?2、学生各自测量。
要求:(1)量一量纸上3个三角形的边,并用笔记录下每条边的长度(2)用毫米作单位,测量要仔细。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提问:每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讨论)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5、指出:数学上规定,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板书课题)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课件出示各部分名称)6、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实验一:用长方形纸剪等腰三角开(见附件1)7、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征?8、总结: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二、认识等边三角形。
1、出示三角形图形(等边三角形)谈话:快速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作正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探究规律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抽象的积的变化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2乘以3等于6,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2变成4,积会变成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会变成12。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图片或者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选择或者填写正确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设计出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数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摊,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水果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加数、和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例如,给出一些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找零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集体备课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教科书第40~47页。
【教材简析】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计算器。
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组织学生先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认识计算器。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探索并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4.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课时安排】共6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练习七1课时一亿有多大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4-1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总第23课时执教时间: 3 月24 日备课活动: 3 月 14日【教学内容】:教材教材P40计算器的认识和例1和P42的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练习备课7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出离海岸很远的地方
字母表中共有()个字母。A. 16 B. 26 C.23 D. 24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形容神气十足,非常称心如意。()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写的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不一会儿,教室被我们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
填空:田地()()()心()胆举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小学
四年级语文题姓名:评分:
画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无敌方矢()振耳欲聋()不曲不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D.《清明》
缩句:英雄的解放军叔叔在法卡山日夜警惕地守卫阵地。
选词填空:<急忙急剧急促>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听见有人敲门,我()去开。我听见身后传来()的脚步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不容置()人声()山()地()
选词填空:<徐徐慢慢>随着一声汽笛响,火车( )地开动了。
修改病句:老师为我们日夜操劳,头发忽然都变白了。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她改正了学习态度,受到了家长的表扬。
选词填空:<持续陆续连续继续>下节课,我们()写作文。张明()三次夺得了这类比赛的一等奖。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练习三(1)
课题:练习三(1)页码:P11(1-5)刻这部分内容要紧是巩固前面所学的在试商过程中需要调商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关心学生把握完整的算法,形成技能,逐步达到会算和算对的要求。
第1题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调商的缘故和方法,对调商情形有更深的认识。
第4题通过初商过大与初商过小的调商对比,完整把握调商方法,增强笔算技能。
第1-5题要紧是练习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算法,形成技能,逐步达到会算和算对的要求。
2、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笔算除法的差不多程序,提高对运算结果合理性的判定能力。
3、进一步巩固运算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细致和认确实适应。
小黑板教学流程教学意图一、口算1.出示练习三第6题。
2.学生口算。
3.指名说一说你是如何样口算的?二、笔算1.练习三第3题。
(1)指名读题(2)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量商是几位数,再估量一下商能够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量得最准。
(3)指名汇报(4)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2.练习三第4题(1)指名读题(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量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
(3)分组将刚才估量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量得准不准。
学生练习。
(4)全班交流、订正。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除数不是整十数(五入调商)的口算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除数不是整十数(五入调商)的笔算方法。
关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讲,课堂作业一样是不可少的,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独立作业的状况,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5)指名请出估量得最准的同学向大伙儿介绍一下自己的体会。
三、解决问题1.练习三第5题(1)指名读题(2)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的九倍,应先求什么?(3)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三第1、2题教后记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生活实例。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练习七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练习七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七”,主要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计算。
3.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练结合法:教师讲解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3《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3《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3《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用三角板测量角的大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前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三角板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用三角板测量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教室内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角度,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还不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并进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并进行练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计算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呈现(10分钟)出示本节课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后记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动、对折一个图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的初步体验。
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学段有较大的差异。
课程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
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四、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距离,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2.使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运动过程,加深感受平移的特征,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笔算的步骤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笔算的步骤、方法的灵活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难点:笔算过程中的步骤和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笔算的步骤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黑板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例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帮妈妈买过衣服吗?买衣服时,我们通常会关注衣服的单价和数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笔算的步骤和规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知识系统整理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知识回顾与应用。
四、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
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因数“×几”,另一个因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
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1)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4、5、题。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解答后重点说说应用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第6题: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识别,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区分它们。
此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他们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识别,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区分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识别,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难点: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在联系,能够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识别,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征,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有两条平行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湖实验学校电子备课专用纸四年级语文学科总计第课时2016年月日备月日投放7、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或调整一,揭题激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三,精读课文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好,畅所欲言吧!2.学生交流讨论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
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5.解最后一句话(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6 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五课外迁移作业超市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教后反思:朱湖实验学校电子备课专用纸四年级语文学科总计第课时2016年月日备月日投放8、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或调整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抽读生字卡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
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②第三自然段。
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
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1、近义词2、组词3、抄写比喻句。
教后反思:朱湖实验学校电子备课专用纸四年级语文学科总计第课时年月日备月日投放9、祁黄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设计意图或调整第一课时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
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晋国悼公祁午解狐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征伐郑重举荐使者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召慎重解狐2、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慎重举荐当此重任二、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2、讨论,板书: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
板书:不避仇四、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
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