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陈维欣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观评报告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观课报告听取了德州市实验小学庞世珍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
这是一节遵循思维规律、发展空间观念的课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 而发展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和探究的活动过程,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几何直觉。
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抽象的过程,在操作与体验中发展空间观念呢?看的出庞老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遵循学生的思维规,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切实有效地发展空间观念。
针对这节课,应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由实物图形,结合其特征,搭建成框架图形。
通过搭建长方体框架操作活动和有序交流表达,充分感知相对的面形状完全相同、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通过8根10厘米,4根10厘米搭建的长方体,感知长方体里相对的棱至少有4条,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再通过4根15厘米,8根10厘米搭建的长方体框架,感知棱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是说棱的长度决定面的大小,面的大小决定长方体的大小,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一直不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这个层次相对来说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另外一个是根据框架图形的部分,还原框架原图的模型。
这个层次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演示把12条棱,逐条减少至11条棱、10条棱、3条棱、2条棱。
通过拆解长方体框架演示,学生会在头脑中构建长方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当演示到只有2条棱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图形,无法构建立体图形。
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自然就产生了构建立体图形,至少要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也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再演示不同顶点、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长、宽、高,学生依据3条线段的摆放展开想象还原长方体形状。
小学数学_长方体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3.发张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集合思想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每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看,这是一个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上面是一个平面图形,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二)新知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先看到的是长方体的什么?(面)两个面相交于一条线,这条线叫做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好,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再来探究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试着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研究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探究结束后,我们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下面请一个小组来汇报长方体面的特征。
把掌声送给他们,那同学们有没有补充?(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下面请一个小组来汇报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侧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有八条棱相等)同学们说的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
通过数一数,我们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他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在来观察这一个长方体,他的左面和右面都是正方形。
刚才同学们是通过测量长和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比一比的方法,通过比一比,发现前面和后面相同,左面和右面相同,上面和下面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3个,因为在同一方向最多能看到3个面,所以我们再画长方体的平面图时,我们用实线表示我们能够看到的面,用虚线表示我们看不到的面。
刘勇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价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价反思
增城区朱村街横塱小学刘勇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操作、演示、测量,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长方体的研究上。
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注重多媒体教学。
本节课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寻找“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点。
课堂上,侧重于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去探索,教师寻视指导,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时,将学生的记录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所有学生都能注视到,便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课堂效果显示,本方法是可取的。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能力和集中能力不强,精神容易分散,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大坡小学陈志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立体图形,掌握长正方体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表面积打下基础。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应用。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实物若干个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对长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一)
1、拿出长方体,把他的长,宽、高有序的指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
2、小组同学对长方体的面再进行认识,并互相的说一说他的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前(后)面的面积=()
左(右)面的面积=()
上(下)面的面积=()
3、完成书第40页的第4题
4、反馈质疑
三、自主学习(二)
1、小组同学一起自学书第38页内容,会的同学教会不会的同学怎样看、怎样画。
2、反馈质疑
3、完成书第40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
关注空间观念 提升核心素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 [1]喻平.数 学教 学心理 学[M].北京 :北京 师范大 学出 版 社 ,2012. [2]史宁 中.基本概念 与运 算法则[M].北京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2013. [3]马云鹏.关 于数学核 心素养 的几个 问题 [J].课 程. 教 材 .教 法 ,2015(9):36—39.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听后感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听后感听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录像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
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二、教师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一大特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曾多次运用,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三、本节课老师结合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创设了猜物体和包装礼品盒的情境游戏。
让孩子们通过给出的长、宽、高的数据,猜一猜会是什么物体?并说说为什么。
孩子们在趣味盎然地游戏中,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在包装礼品盒时,留下了
你知道至少需要多少丝带?至少需要包装纸多少平方分米
的问题,为后面探索求棱长和及表面积设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观评报告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效果分析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充分利用实物与模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多种方法,在自助探究中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方法迁移。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在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观察交流,自己探索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观评课记录1、本节课李老师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我反思”。
在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
如当有个学生发现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时,为避免使学生产生错觉,李老师及时实施反思和调控,让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深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面的特殊之处(有的长方体中有2个面的状是正方形)的理解,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力求由学生解答,李老师及时抓彩,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你一言、他一语,生动活泼,其乐融融。
2、本课李老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观课报告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观课报告今天听了王老师《长方体正方体认识》一课,深受启发。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注重过程教学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突出亮点是在讲长方形特征时,学生经历了猜想——操作——验证的教学过程。
比如:根据你对长方形的了解,猜测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当学生说出有四个角时,教师接着追问,可能是什么角?相等吗?学生继续猜测长方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个上下边相等时,教师接着说,你怎么知道相等啊?这就要求我们去验证,于是放手让学生去活动。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一步一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表现也非常棒,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用直尺量、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特征。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方法引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
2. 课堂向课前开放。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纵观本课,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的。
我们可喜的发现,学生对这种课堂向课前开放的预习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
3、有效利用学习起点。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再如,在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为基础。
总之,本节课时老师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让“四基”同步增长——陈薇芳“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师: 你 能在你的长方体文具盒上指
出它的面、 棱、 顶点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
拓展 到 立体 , 完 成 了 由“ 面” 到“ 体” 的 过渡 , 认识 了 “ 面” 与“ 体” 的联 系 与 区
别, 建 立 了长方体 的表 象。 这 一过程 新
( 生饶 有趣 味 地 与 同 桌互 指 长方
生: 3个 面 , 3条 棱 。
涵 与外 延 , 便于 学生理 解记 忆 。
有 序 思考 , 学 会 验 证
师( 指 着土 豆上 的 一张白 纸
( 教师出示的 ) 就是一个长方形时 , 老
师相 机 引导 : 是 因 为纸张 非 常薄 , 厚 度 往往 被 忽略 。 如果 忽略 这张 纸 的厚 度 , 只看 这 一个 面 ,我们可 以把 它看成 长
验证 。 学 生兴 趣浓 厚 , 思维 活跃 。通过
生: 不是 。
师: 对, 它是 一 个 不 规 则 的 立 体 图
以看作 什 么图形 ?
形 。但老 师却要 用这颗 土 豆 来介 绍 长
生( 异 口同声) : 长方形 。
师: 这张 纸非 常 薄 , 如果 忽 略这 张
纸 的厚 度 , 只看这 一 个面 , 我 们 可 以把
体 盒上 的 面、 棱、 顶 点 。)
江西省“ 赣教杯” 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
能手 评选 活 动一 等奖 第~ 名获 得者 陈 薇 芳老 师执 教 的 ”长方 体 的认 识 ” 一
课, 深 受启 发 。陈老 师的 这堂 课 , 充 分
目口认 识 长 方 体 的 三 要 素 — —
面、 棱、 顶点 这 一 环 节 , 陈 老师 安 排 了 当场切 土豆 的演示 , 启发 学生 思考 : 切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核心素养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核心素养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两种立体图形。
长方体是指所有
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是指所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的立体图形。
这两种立体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
学生来说,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建立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
首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于
三维空间的认知,这对于日后学习几何学、立体几何等相关知识打
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清各个面和边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和
描述能力。
他们需要观察这两种立体图形的各个方面特点,并用准
确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长
方体和正方体作为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艺
术设计等领域,通过学习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这些知识。
综上所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这些都是构
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对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法学法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法学法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几何体。
一、认识长方体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组成的几何体。
其中,相对的两个矩形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也就是说,一个长方体的三个相邻面可以构成一个长方形。
一般来说,我们用长、宽、高来描述一个长方体,分别表示它的三个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1. 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比如矩形的笔盒、长条形的书本等,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形状。
2. 带领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三个面,找出其中的相对面,并可以用绳子或其他工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
3.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长方体的盒子可以用来装书、文具等。
二、认识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每个面的边长相等。
同样使用长、宽、高来描述一个正方体,只是在描述其中的长、宽、高时,这三个方向的长度都相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正方体:1. 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比如方形的骰子、不同大小的方形木块等,来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的形状。
2. 带领学生观察正方体的三个面,找出其中的相对面,并可以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来测量它们的边长。
3.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正方体的碎纸机可以用来处理文件、资料等。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我们需要以直观、生动和自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几何体。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打好数学的基础。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数学的世界里,几何图形是构建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石。
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更是我们理解空间概念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希望借此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看看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让我们从长方体说起。
长方体就像是一个个有六个面的盒子,它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个维度的长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在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放一本书,你会怎么放?是不是需要考虑到书的高度呢?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特点——它有一个高度的概念。
再来看看正方体,正方体就像是一个立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放一个苹果,你会怎么放?是不是只需要考虑它的边长就可以了?因为正方体的所有边长相等,所以它的体积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
那么,我们在教学这两个图形时,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点呢?我们要通过实物或者图片来直观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不同。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如用积木搭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它们的特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说,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长、宽、高,这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
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形状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长方体有六个面,而正方体只有三个面;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可以调整的,而正方体的边长却是固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或者表面积,然后再让他们尝试用正方体来表示这个体积或者表面积。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树解说稿陈维强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树解说稿我研说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将通过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学段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五年级学生将在四大方面得到相应的提升。
知识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价值。
2、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知识技能: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数学思考: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
问题解决: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方案
用长方体的的图片唤醒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生活经验。在导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 土豆的切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 成体,来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在探究环节通过长方体的有哪些特征 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长方体的实物,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 征。在交流汇报环节中在通过 ppT 动态演示长方体的面、棱以及顶点的特征,突 出重点,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态演 示促进学生的直观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在练习部分,我还通过 ppt 出示动态 图,让学生猜测是什么物体,我还多媒体设置淘宝卖家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灵活应变能力,也让让课堂更有趣。
问卷星 1.问卷调查法 使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班同学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知识储备 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等信息进行采集,结合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敏锐的观察 力了解学情信息。这种方法能够是教师更广泛更真实的了解学情信息。 2.观察法 在课前主要是通过问答观察的方法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关知识的复习,发 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上,主要通过 ppt 课件,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习热情、学习心理以及学习风格等学情信息,并适当的做出调整。在课后,根 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自评等级 R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这将为学生 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奠定良 好的基础。
(1)知识上: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方体 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数学下册 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西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新版)西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新版)西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新版)西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内容由单元主题图、一个准备性内容、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九组成.单元主题图呈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需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
在这个情境中,通过观察,找到许多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建筑物、设施、装饰等物品,并从对话中体会到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计算。
主题图既为本单元的学习起到唤起已有认知回忆,又使学生意识到一些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现实问题自己还不能解决,为学习这部分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同时,该情境在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作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资源。
准备性内容是通过再现我们身边熟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并感知将这些实物的形状抽象成直观的立体图形的过程,从而唤起在第一学段所学过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并能清楚地列举出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正方体。
紧接着,教科书通过例1,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数一数、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共同特征: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正确且有序的计数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核心素养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核心素养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它们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概念,更是我们拓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让我们从长方体开始认识核心素养。
长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一个矩形。
它的特点是长、宽和高都不相等,这种不对称性使得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核心素养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能力和经验不同,所以我们对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
长方体的不对称性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多样性,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正方体。
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
它的特点是长、宽和高相等,这种对称性使得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核心素养中的平等和公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决策和选择,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公正地对待他人,不偏袒、不歧视。
正方体的对称性提醒着我们要坚持公正原则,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干扰,做出公正的决策和选择。
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仅仅是几何形状,它们还代表着我们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多样性,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在做出决策和选择时,我们要学会坚持公正原则,不偏袒、不歧视。
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养,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成功,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更是我们拓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通过认识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尊重、欣赏、灵活应对和公正坚持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让我们以人类的视角,用真实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去感受和传递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成为一个有思考、有判断力、有担当的人,为构建和谐、公正、包容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第二册)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第二册)
曾令芳
【期刊名称】《四川教育》
【年(卷),期】1999(000)0Z1
【摘要】[课例简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是学生在第一册学习了“认识图形(一)”之后编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 因此容易把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部分内容可采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认一认、想一想、找一找”的导学方式,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曾令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立足核心经由比较统整认识r——教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感[J], 朱小平
2.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二册) [J], 李琦
3.多维跨转:由直观演示向空间抽象的进阶之路——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 [J], 吴心仪
4."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 [J], 徐雄英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J], 宋连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多元手段优化学生认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例谈
巧用多元手段优化学生认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例谈
徐恒祥
【期刊名称】《新教师》
【年(卷),期】2013(0)6
【摘要】《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认识和学习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以及长(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探索。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徐恒祥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上街新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谈研究经历 [J], 张颖丽
2.行走在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之间——例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J], 田亮
3.让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例谈 [J], 张兆娥
4.遵循认知规律发展空间观念——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J], 黄丽芳
5.在想象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J], 寇靖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陈维欣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运用长方体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
陈老师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有条理地总结。
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
然后利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本课内容比较多,陈老师一直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学习,讲的比较全面,面面俱到,但是感觉缺少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空间,学生跟着老师走。
新课程的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课前预习、探究,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学生对这种课堂向课前开放的预习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