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当今社会,全球贸易频繁而迅速,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相关风险也越来越明显,供应商与买方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如何在供应链金融中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则是实践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通过金融机构为供应商和买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借助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手段融合多方面要素,以强化供应链各方在流程中的协调性和对接程度,提高双方交易效率、风险控制,实现贸易优化、融资便捷及降低融资成本等,从而促进贸易链条的稳定运行。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主要部分有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和供应商资产证券化等,并采用后付款、预付款、双方授信等多种融资方案。

当然,要想实现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必须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防范、控制好相关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及管理方法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在供应链金融的各个阶段中,由于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买卖双方中一方的违约或无法支付等情况,从而导致损害和损失。

信用评估、信用承诺、信用保险等方式,可以弥补和减轻信用风险。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供应链金融中由于某个环节资金的不足,导致融资难、交易延误等情况。

其解决方法是增加资金供应、采用短期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由于环节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操作流程不完善或者执行人员出现失误等导致供应链金融交易发生错误、迟滞、造成损失等风险。

在这个风险下,应急响应计划、定期会话、指导培训等管理方法可减少非计划因素的影响。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源自于市场的波动性如金融危机、政治乱世等等,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可以运用多证券化、交易衍生品等方法降低风险。

5、技术风险技术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供应链金融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等问题引起的。

采用保护性技术、安全措施等方法能协调技术风险。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一、引言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能够改善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融资方式,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不同参与方,实现资源和资金的高效流动。

相比传统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降低信用风险。

本文将对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展开研究,并探讨其信用风险的管理。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1. 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中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之一。

企业通过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从而获得资金支持,提前收回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信用风险。

此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便捷、灵活,能够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2. 保兑仓融资保兑仓融资是将供应链中的仓单作为质押物,获得资金融资。

企业将仓单质押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此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降低信用风险。

3. 存货融资存货融资是指企业将存货转让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获得资金融资,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

此融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存货价值,减少企业因存货积压而导致的风险。

4. 其他融资模式除了以上常见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外,还有一些创新型融资模式,如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

这些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服务。

三、信用风险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金融机构等,这些参与方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信用风险的管理。

1. 信息共享与核查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应建立信息共享与核查机制,通过共享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减少不良账款的发生。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用评级系统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评估,帮助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并制定相应的融资政策。

2. 风险分散与转移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供应链的方式,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参与方,降低信用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购买信用保险等保障机制,将一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和国际化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然而,在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供应商、银行还是买家,都需要认识到其中隐藏的风险,呵护好自身的利益。

本文将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特点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交易进行融资,为参与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其以供应商或买家的节点为基础,通过先期融资或后期融资,提高了供应商和买家的流动性和资金状况,进而促进了交易的顺畅和供应链的运作。

同时,这种融资方式还能够满足资金的灵活化、便捷化和低成本化的需求,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二、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1.履约风险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中,供应商、银行和买家形成了一种纵向的金融生态链,在其中必须相互信任和协同合作,但是如果其中某一方无法按期履约,就会导致整个交易的中断和金融风险的出现。

例如,如果供应商在交付货物之前就已经收到了银行融资的资金,却未能按期交货,就会导致银行无法获得保障和赔偿。

2.反欺诈风险随着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些不道德的企业或个人也会利用这种融资方式,进行一些欺诈活动。

例如,买家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虚假合同、合谋恶意透支、对银行提交的资料进行篡改或伪造等。

这些行为都会对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作和金融机构的利益造成影响,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

3.市场风险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供应链金融的交易对象及其价值属性也会发生变化,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融资的抵押物丧失价值,从而使金融机构遭受直接经济损失。

例如,供应链金融中的抵押物可能是某些商品、库存、应收账款等,如果价格波动大,银行行权价格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加重银行的市场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1.建立强化的风险评估体系为了使金融机构能够更清晰地把握风险特征和关键点,需要建立针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体系。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共3篇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共3篇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共3篇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1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为紧密联系的网络,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使各个环节的融资者、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等参与者共同完成交易和资金流转的一种融资模式。

通过有效协调各方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安全保障,供应链金融已成功地解决了传统融资模式中的一些难题,如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更透明、更灵活的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以供应商为主体的“供应链借贷”、以经销商为主体的“订单融资”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保兑仓”。

其中,供应链借贷是以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还在生产过程中的商品作为保障,可降低企业的贷款风险和利率成本,增加了银行的风控能力。

订单融资则是以经销商与下游客户之间的订单为基础,将订单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并加速资金回流。

保兑仓则是以库存质押为基础,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短期信贷和服务。

不同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供应链借贷能够解决供应商的短期资金缺口,但因银行对于抵押品价值的考虑而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订单融资则能够弥补了供应商在订单周期内的资金缺口,但需要考虑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订单数量和合同到期时间等因素。

保兑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但容易受到库存流转和质量等问题的影响。

风险控制措施供应链金融融资涉及的主体较多,涉及的金额也较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银行和借款方的信用等因素进行评估,并通过引入保险等工具加强对各环节的安全保障。

其次,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在供应链金融中,经销商、供应商、银行等各方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实现更加高效的商业链条,并建立互信机制,降低信用风险。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论文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论文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论文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浅析,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重点讨论了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信用优势,通过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保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供应链上为企业提供融资、支付、结算、风险防控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由于可以解决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资金链断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参与方多样化,包括供应商、采购商、金融机构等;第二,操作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第三,风险共担,通过共享信息和风险的方式,降低供应链的风险;第四,效率提高,减少了企业间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摩擦。

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而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二,加强供应链合作关系。

供应链金融通过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了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第三,优化供应链运作流程。

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可以加快企业的贸易融资、物流配送等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第四,提供风险管理方案。

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和风险的方式,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提供风险管理方案,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参与方,其中任何一个方的信用风险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为了管理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供应链参与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和风险管理措施。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

浅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引言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应用金融工具和技术手段,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为供应链参与方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供应链的复杂化,供应链金融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供应链金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需要适当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特点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通过金融工具为供应链参与方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其核心是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进行优化和协调,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方合作: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需要形成多方合作关系,共同解决资金流动问题。

2.风险共担:供应链金融中的各个参与方在风险承担上具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共同分担供应链中的风险。

3.数据共享:供应链金融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各个参与方需要共享数据,以实现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

4.灵活性和定制化:供应链金融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以满足不同供应链参与方的实际需要。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1.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多个参与方的信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信用问题都可能引发风险。

2.运营风险:供应链金融需要依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运营,任何一个环节的运营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个供应链金融造成影响。

3.法律风险: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多个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和法律关系,法律风险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中的各个参与方都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风险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和评估:对供应链金融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风险的来源和可能对供应链金融造成的影响。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风险控制一、引言随着供应链模式的不断演进和金融手段的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经营和融资等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从模式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机制和应对风险的策略。

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1.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保理、存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

其中,应收账款保理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它的核心是借助金融机构的信用优势,以应收账款为基础,依托于融资、代收款等服务,实现商业资金的流动。

2. 新兴供应链金融模式新兴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包括供应链逆向保理、供应链动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多级转让等模式。

这些新兴模式的核心是聚焦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核心资产,通过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基于大数据和风控模型的资产端和服务端的交互,以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风险和瓶颈问题。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导致投资者财务损失的一种风险。

供应链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市场风险的变化,加强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化解风险。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合约约定清偿债务或违约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机构可以从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企业财务报表等多个角度进行信用评估,同时建立严格的过程和流程,以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为一些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管理漏洞等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完善技术设备和应急预案,并进行不断的技术更新和维护,以保证业务的稳定和安全。

4.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适用法律、合同和规章制度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机构应该加强法律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完备的合同规章制度,积极主动防范法律风险。

对手风险是指商业往来人之间存在的各种交易风险,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违约风险等。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整个供应链为基础,通过金融手段协调各方的资金流转,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的一大隐患,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

因此,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对供应链中的各方进行信用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着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等多个参与主体,每个主体都承担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通过对这些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信用评估可以通过征信报告、财务报表、企业信用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各方面信息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出每个主体的信用状况,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建立健全的合同和监控机制是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供应链金融中,合同是各方之间规范交易关系的基石,通过合同可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避潜在的信用风险。

合同中应包含资金回收方式、违约责任、风险分担等相关条款,确保在发生信用风险时,各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监控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监控手段和流程,可以及时了解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定运行。

另外,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方式也是管理信用风险的有效策略。

在供应链金融中,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每个主体都承担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为了降低整个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散。

比如,可以将融资风险通过多元金融产品进行分散;可以考虑将资金用于不同供应链环节,分散风险暴露面;也可以考虑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分散金融风险。

通过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也是管理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在供应链金融中,各参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模式探讨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供应链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风险管理成为了供应链金融中至关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首先,了解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物流等。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如供应商倒闭、原材料价格波动、物流延误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利润。

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是保障供应链金融顺利运作的关键。

其次,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

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生产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其次是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评估。

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方案。

最后是对内部流程和操作的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管理,预防内部风险发生。

另外,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也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

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预测和防范。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供应商、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多方协同管理的模式,提高全程可视性和响应速度,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国合作已经成为了常态。

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与跨国企业、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挑战,是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最后,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体系也是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工作。

通过建立多种场景的应急预案,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降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同时,建立经常性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模式,确保其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

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越来越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尤其是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企业信用风险,从而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供应商信用风险,二是采购商信用风险。

对于供应商信用风险,采购商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有效管理:第一,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核和风险评估。

采购商应该对供应商的企业背景、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核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合作的资格。

同时,采购商也可以利用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进行供应商的信用评估,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供应商的信用状况。

第二,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和风险预警机制。

采购商应该定期记录和更新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包括供应商的注册资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信息。

同时,采购商也应该建立供应商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供应商的变化情况,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第三,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保障自身权益。

采购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管理供应商信用风险,如向供应商收取保证金、限制贸易融资额度、签署风险排除协议等。

同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采购商也可以明确约定供应商的履约责任和违约责任,从而保障自身权益。

对于采购商信用风险,供应商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有效管理:第一,加强采购商资质审核和风险评估。

供应商应该对采购商的企业背景、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核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合作的资格。

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利用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进行采购商的信用评估,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采购商的信用状况。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减轻对采购商的依赖。

供应商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减轻对采购商融资的依赖,降低采购商信用风险对自身的影响。

第三,建立采购商信用档案和风险预警机制。

供应商应该定期记录和更新采购商的信用数据,包括采购商的注册资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信息。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和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能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在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将金融服务与实体产业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型服务模式。

它基于供应链的真实贸易背景,并在交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商流,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解决方案。

这种融资模式不仅弥补了传统纯信用金融服务的不足,还为资本倾斜度较低的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业务发展的市场空间。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服务,将原本分散且不易控制的单个企业融资风险,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群体风险的统一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金融机构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风险,还能有效盘活企业的流动资产,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理念和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其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特点。

它不仅仅局限于提供资金,而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深入理解和整合,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流动性,也促进了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真实贸易背景,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商流,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融资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也成为了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信用风险管理旨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规避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保障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供应链关系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评估信用风险、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有效措施等方面探讨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评估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估是预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第一步。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供应商、采购商、金融机构等,彼此之间的信用状况不同,因此需要对各方进行信用评估,以确定其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

信用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信用调查:对参与方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了解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信用历史,包括利润状况、偿债能力、征信记录等。

2. 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风险模型,对参与方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信用风险水平。

3. 信用报告:根据信用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信用报告,对参与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评级或评分。

通过信用风险评估,可以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参与方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并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其他参与方提供信用担保。

二、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1.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

包括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2. 多元化融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

不仅依赖于单一的金融机构,而是通过多家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分散信用风险。

3. 风险分散策略:通过建立多级供应链金融体系,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参与方,降低整个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

这包括通过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采购商之间的交易和融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策略分析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将金融服务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为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结算服务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虽然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挑战。

因此,制定有效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特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在应对这些风险时,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

1. 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是信用风险。

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需要面对不同供应链参与方的信用问题,如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

信用风险可能导致欠款风险、坏账风险等,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2.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流动不畅的风险。

企业需要保证在资金需求高峰时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业务扩张需要,否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履行合同、支付货款、获得资金支持等问题。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指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可能面临的内部管理和运营风险。

例如,由于供应链众多参与方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合同履行问题、资金流动受阻等,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4.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货币政策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问题,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资产负债风险加大等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策略为应对供应链金融所带来的风险,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将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1. 信用风险控制策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估和监控,确保选择信用度高的供应商合作。

同时,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用管理政策,避免拖欠或坏账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探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和成因信用风险就是指因借款人违约或者信贷管理失误而导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损失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是指供应商无法履行合同中的支付义务,使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无法回收或者只能部分回收,从而产生损失。

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供应商违约可能是由于供应商自身财务状况不佳导致的。

如果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其还款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其次,市场风险也是导致供应商违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市场经济环境不佳,供应商的销售额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还款能力下降。

此外,政策环境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导致供应商违约。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进行评估,掌握市场和政策信息,采用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等。

1、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进行评估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前,金融机构需要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时,需要关注供应商的还款能力、供应商的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等。

若供应商财务状况不佳,金融机构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提高利率,要求增加质押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供应商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对这个市场环境的预测。

若市场环境不佳,应该调整借款期限或者增加还款保障等。

2、掌握市场和政策信息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如果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金融机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政策环境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也有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需要及时了解政策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用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需要采用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比如,可以采取保险、担保等方式来降低供应商违约的风险;可以让供应商提供质押,增加自己的还款能力。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风险管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当前金融领域的一股强劲势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这种新型金融业务的推广,融资风险管理也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1、供应链金融背景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的基础上,以订单为依托,通过核心企业供应商的信用增信和银行的综合融资作为核心,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优化,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有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因此这种新型金融业务也应运而生。

2、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的风险挑战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兴起,融资的难度有所降低。

但是,这种新型金融模式也带来了融资风险的增加。

首先,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交易方式通常是线上交易,而这种交易方式容易被黑客攻击或钓鱼攻击,企业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难免会使得融资方面出现一定的风险。

其次,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交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对融资的风险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由于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节,如供应商临时关闭等原因,所以一旦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无法正常运行,这也会成为融资机构风险的增加。

3、融资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风险,需采取相对稳妥的手段。

首先,要注重融资机构的监管,对其金融风险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融资机构因为种种原因⼿误判别企业的信用,并因此发生贷款风险。

其次,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环节间的信息透明度,减少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风险。

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更好地培养信任并提高合作效率。

第三,加强技术应用,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能很好地优化金融环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样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融资风险,更能有效地保证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安全、高效运行。

4、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随着积极的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技术的进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可谓十分乐观。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43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李 琛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及管理之上,针对客户需求的延伸式服务,金融机构利用应收账款、存货或预付账款等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现金流动的金融和技术融合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真实性交易信息为依据,服务于实体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组织形态。

一、发展背景供应链1.0阶段其主要特点为去中心化,“1”个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N个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提高各企业间协同化运作能力。

供应链金融2.0阶段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采用线上模式,通过信息化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供应链金融进入3.0阶段,整体向平台化方向发展,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配置缺位等问题。

当前供应链金融逐步进入数字化4.0阶段,业务模式趋向于实时、定制、小额化,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信息全集成与共享。

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供应链金融主要特点,其一,真实性:以真实贸易背景出发,通过判断整体运作情况来提供相关服务。

其二,自偿性:基于贸易场景下所产生的确定性未来现金流,银行给予借款企业短期融资,并将销售收入作为短期融资的还款来源。

其三,闭环性:根据供应链贸易环节的业务场景匹配合理的融通资金,从而资金链、物流运作必需按照合同预定的模式流转。

最后,灵活性:通过核心企业,银行可获得融资主体相关联方的业务流程及信息,为其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在优化资金流的同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从供应链金融的质押物性质及交易场景先后顺序,分为三种模式:(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1.模式。

融资企业为取得运营资金,将下游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或质押给银行,从而获得融通资金、债款回收、坏账担保等单项或多项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缪纯淳摘要: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为了迎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落实帮扶中小企业的战略而采取的全新融资模式。

在正式应用以来,这种模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也因实行时间较短而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信用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将存在于一条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化为一个整体,并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供应链内部贸易关系,在综合考量后对某个企业进行融资服务。

在这种融资模式中,贸易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难度的同时,能够增加授信企业的商业信用,从而实现银企共赢。

一、当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主要包含几个核心因素,分别为三流四体。

三流分别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四体则代指其中的四个主体:中小型企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

正是因为参与因素乱、主体众多、业务模式复杂,导致了其管理工作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立法工作方面。

目前,我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并不能完全覆盖整个行业,从而导致融资模式中很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产生法律风险。

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信息流作为协调供应链内部企业关系,促进供应链整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直是供应链科学运转的基础。

只有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供应链内部企业才能够协调发展,供应链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够稳定展开。

信息技术不仅是供应链稳定的保障因素,也是供应链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促进因素。

目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还是较高的,只有信息技术不断的提升才能够促进融资模式的不断进步。

但是,就我国现状而言,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尚无法满足融资模式发展的需求,既无法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也不能将银行各业务串联起来,这将直接影响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及成本资金获取的便利性。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分析

金融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分析◇ 尚延亮供应链金融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展的新型融资模式。

它能够对企业的供应链结构进行信息化处理,并达到对资金的有效整合利用。

它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又能够实现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信息化结合。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使商品运营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信息化,既是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特点,也是它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最大优势。

但为了保障其良好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对其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加以控制管理。

一、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以应收到但是还未收到的账款求取融资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产品生产企业,它主要利用企业本身因生产而产生的债务作为担保,当融资失败后,可以尽量减少银行所遭受的损失。

按照此种模式,在进行融资之前,银行会对企业做一定的风险评估,如企业业务能力以及今后的偿债能力,并对供应链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

利用应收账款债务进行融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获得资金,从而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保兑仓融资模式。

为保障产品供应链中下游企业维持本机构的正常运作,需要其向上游厂商支付货款,但诸多中下游企业的资金运转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及时向上游企业支付货款,因此可以采用保兑仓融资模式解决其所面临的金融困境。

这种模式通过承诺商品回购,卖方以指定仓库的库存为抵押,从而向银行申请融资贷款。

这种融资方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收,也可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这种融资模式,一方面可以保障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这个供应链的效益。

这种融资方式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所考察的主要方面是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是否可以存货,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储藏货物作为担保。

二、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不同的融资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核心在于通过资金和信息的流转,促进企业之间在供应链上的合作。

通过融资、结算、支付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量。

然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也不是没有风险。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金融的模式1. 融资模式融资模式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它通过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或存货作为融资抵押品,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资金。

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流畅性。

同时,对于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获得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及时结算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

这样,可以帮助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良性的资金流动。

2. 贴现模式贴现模式是指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向其购买商品的客户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的未来利润权,通过金融机构的贴现手段提前变现。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迅速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的有效方式。

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种模式具有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的管理等多重功能。

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增加竞争力。

3. 移动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模式是指通过移动支付技术,将供应链上的结算流程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支付效率,减少支付成本。

同时,移动支付技术具有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多元化等优势。

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支付体验和安全性。

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1. 风险意识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高度关联和互动的生态系统,其风险来源也非常多元化。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对于各种风险的意识,并且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

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可能的金融风险和业务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获得真实信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流转和共享。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和专业技能,对于企业的信息进行审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作者:缪纯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1期
摘要: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为了迎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落实帮扶中小企业的战略而采取的全新融资模式。

在正式应用以来,这种模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也因实行时间较短而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将存在于一条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化为一个整体,并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供应链内部贸易关系,在综合考量后对某个企业进行融资服务。

在这种融资模式中,贸易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难度的同时,能够增加授信企业的商业信用,从而实现银企共赢。

一、当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主要包含几个核心因素,分别为三流四体。

三流分别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四体则代指其中的四个主体:中小型企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

正是因为参与因素乱、主体众多、业务模式复杂,导致了其管理工作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立法工作方面。

目前,我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并不能完全覆盖整个行业,从而导致融资模式中很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产生法律风险。

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信息流作为协调供应链内部企业关系,促进供应链整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直是供应链科学运转的基础。

只有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供应链内部企业才能够协调发展,供应链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够稳定展开。

信息技术不仅是供应链稳定的保障因素,也是供应链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促进因素。

目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还是较高的,只有信息技术不断的提升才能够促进融资模式的不断进步。

但是,就我国现状而言,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尚无法满足融资模式发展的需求,既无法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也不能将银行各业务串联起来,这将直接影响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及成本资金获取的便利性。

3、中介机构监管缺乏力度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虽然融资行为主要围绕着银行而进行,但其经营主体涵盖的范围却较为广阔。

因此,金融中介机构开始介入融资行为,同时金融中介机构监管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监管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在面对市场中数量众多金融中介机构,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导致在很多中介机构是无法在融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功能效用的。

而当中小型企业面临融资需求时,面对着质量参差不齐的金融中介机构,如何选择成为难题。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未来的有效发展策略
1、完善立法工作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若长期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提供保障,将会导致这一金融模式运行混乱。

因此,国家应加快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进行立法的脚步,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清晰相关主体的责任,确定第三者对抗条件及债务人对抗条件等信息。

另外,不急,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建立,各项机制及规章制度也应不断完善,使相关管理机制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科学的供应链金融法律体系。

2、建设信用体系
信息体系建设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为该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的信用评估来决定投资政策的。

而信用体系的建设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企业信息出发,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整理。

首先需要设立相应的数据库,详细收集企业结算的信息,从而保证供应链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应支持民间征信机构的工作,积极推动民间征信机构科学化发展,从而保障企业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信用评估提供最真实的数据。

第二,实现交易过程的全面管控。

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对供应链的信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而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实现全面的掌控,并且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资产抵押、供应链控制等手段,从更多维度对供应链进行探究,从而保证信用情况收集的准确性。

第三,降低银行在收集产业及企业数据时对企业主动提供数据的依赖性,全面了解供应链中产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对产业链内外数据的整合及交易与非交易数据的整合,从而保持信息体系的独立性及主动性。

3、强化结算管理
我国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债权结算阶段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供应链融资模式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所以对于整个结算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信用体系的建设极为不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由此可见,强化结算管理是未来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合同条款的方式对交易双方进行约定,确保交易双方能够按照合同条款来履行职责,尽可能的使结算与
支付阶段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

另外,可以以电子票据为核心,对网络渠道的资金筹措进行约束,鼓励企业可以在融资上选择这一渠道,进而使企业能够培养良好的商业习惯和商业信用。

最后,为了使供应链融资模式能够正常运行,需要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交易过程中的优势一方进行行为约束。

三、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1、建立信用评分制度
由于中小型企业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主要客户群,所以我国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采取信用评分制度,细化中小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准确有效。

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企业的层次不同来进行贷款申请处理。

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调查企业的预期损失、不良贷款率以及风险集中度等一系列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判断企业的信用情况。

2、优化信贷业务流程
在信用风险管理上,企业的信用评估固然重要,但是信贷业务的办理在供应链金融融资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前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过于僵化,这样僵化的办理方式,无论对于银行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非常关键。

例如,在营销上,银行可以将企业信息与信用评级制度进行结合,通过评分对企业进行筛选,降那些信用情况良好、供应链运营情况正常的企业列为重点营销对象,银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使企业得到个性化的服务。

3、调整信用管理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实现了迅速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客户群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客户群体的特征上,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相关策略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例如,在贷款模式上商业银行需要作出调整。

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意识逐渐增强,无论在素质和规模上都有了较高的提升,银行在贷款模式的选择上,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如果企业的信用度较高,供应链经营较好,银行则可以适当放宽额度和期限,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相反,如果企业的信用度较低,供应链经营较差,银行也可以采取一些的有效措施来控制风险。

总结:总而言之,在未来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道路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势必会成为一种重要途径,尽管当下供应链金融在融资与信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相信通过法
律机制的构建,业务流程的完善,贷款风险的管理等策略的实施,供应链金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方志,苏国强,王晓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34-43.
[2]张金蕾.供应链金融背景下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8):176-177.
[3]田美玉,何文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以汽车行业实证研究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6):154-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