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作业教案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也可称《与宋元思书》(版本流传原因),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骈文,又称“骄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富复杂,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

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

掌握重点字词,翻译课文,疏通大意;2。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

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1.制作多媒体课件;2.熟读课文;3.尝试翻译课文。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文导入: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边连着“五岳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的富春江。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5+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5+敬业与乐业》教案

5 《敬业与乐业》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gōu lóu)承蜩.(tiáo)德行.(íng)教诲.(huì)佝偻..禅.师(chán)拣.择(jiǎn)羡.慕(iàn)妥.当(tuǒ)(ièdú):轻慢,不敬。

骈.进(pián):一同前进。

亵渎..征引:引用。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一点不旁骛.(wù):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强聒.不舍(gu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唆。

不舍,不停。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不二的方法。

(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乐新会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和文学家。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他早年受康有为影响而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参加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回国后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党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担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关于议论文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巢湖市六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新人教版2

巢湖市六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新人教版2

20*创造宣言课题创造宣言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安徽歙县人。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丰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巨人”。

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 1943年10月13日,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陶行知在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先生写此文,着重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大思想障碍: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

读准字音樵.夫(qiáo)豢.养(huàn)陡.然(dǒu)烟囱.(cōnɡ)繁殖.(zhí)灌.溉(ɡuàn)崇.拜(chónɡ)伤痕.(hén)中.伤(zhònɡ)走投.无路(tóu)玄奘.(zànɡ)懦.夫(nuò)塑.像(sù)遁.词(dùn)鲁钝.(dùn)自暴自弃.(qì)哑.口无言(yǎ)屋檐.(yá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教案 2022年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教案 2022年部编版

第5课敬业与乐业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表现一代文化大师思想风采的文章。

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和儿子音乐家傅聪的艺术交流,还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

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泼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杰出的演讲词。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累经典语句、格言,提高语言感悟力。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伏尔泰的历史奉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风格。

《傅雷家书两那么》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示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篇章。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情〞的真谛。

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动人的故事,少一些抽象的教条。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来看,以上课文在洋溢着激情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精神疆域、思想空间。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来看,本单元的文体为演讲和书信,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来看,本单元的课文大多文采飞扬,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尤其是一些典故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对于一些含意深刻、言简意赅的句子,也应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根底的积累整合、语言的感悟鉴赏、主题的思考评价、艺术的借鉴,等等。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意图通过演讲稿的写作与演讲活动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分析《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初中阶段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到达的能力要求是: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敬业与乐业》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敬业与乐业》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论证思路,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他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论文阅读中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阐述论证思路,考查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与生动性都是必考题型。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的方法,及其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2、能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说出文章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演讲和口语特色结合的妙处。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看谁能迅速找准要点,确定答题区间,抓关键词句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论证思路和中心论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细读课文,看谁能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正确划分本文结构层次。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看谁能从文中找出“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看谁能总结出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议论文时,应关注论证和语言两个方面内容,在本专题中论证侧重于论证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单元知识结构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元的核心知识为驳论、议论文准确性的语言特色、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法、讨论的规则及合理地论证;关键能力为把握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区分驳论与立论,分析批驳方式,梳理论证思路和结构。
学情
分析
九上第二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立论文的写作,并明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驳论文,需要学生在立论文的基础上,学习驳论文。
学生能够初步发现驳论文在语言和论证上都与立论文有所差异,但大多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发掘驳论文在语言组织背后的逻辑性及其鲜明的情感态度,也无法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在论证上的差异,运用一定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批驳。因此,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的差异、分析品味驳论文的语言、恰当合理有力地进行批驳,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难度比控制在7:2:1(易中难比),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根据单元要求,对设计原则进行实际安排)
课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五单元
来源
改编
课型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本学期第二个议论文单元。

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作宣言》共4篇阅读课。

一个写作活动,一个口语交际。

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论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

阅读中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在讨论过程中能积极发言,遵守规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难点。

要求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注意分析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要联系实际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造精神。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了解并积累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时能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能通过思考作出判断。

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能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升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学习文中的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体会修身和为学之道。

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

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会注意表情和语气,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茶馆老舍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1 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

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教案

【点拨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四、板书设计五、拓展提升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变理,机在其中”。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三十六计。

【点拨示例】三十六计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1.瞒天过海 1.无中生有 1.打草惊蛇2.围魏救赵 2.暗渡陈仓 2.借尸还魂3.借刀杀人 3.隔岸观火 3.调虎离山4.以逸待劳 4.笑里藏刀 4.欲擒故纵5.趁火打劫 5.李代桃僵 5.抛砖引玉6.声东击西 6.顺手牵羊 6.擒贼擒王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1.釜底抽薪 1.偷梁换柱 1.美人计2.浑水摸鱼 2.指桑骂槐 2.空城计3.金蝉脱壳 3.假痴不癫 3.离间计4.关门捉贼 4.上屋抽梯 4.苦肉计5.远交近攻 5.树上开花 5.连环计6.假道伐虢 6.反客为主 6.走为上三、板书设计八、拓展延伸同学们怎样看待晁盖一行人的行为?他们有罪还是无罪?【点拨示例】我们推崇《水浒》,热爱那些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我们知道,不管是谁,今天要是去模仿晁盖一伙的行为,去抢运钞车等,无论你是“智取”还是“豪夺”,那肯定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学习这篇小说,除了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还应该树立起法制观念,梁山好汉的确能杀,有时杀得性起,杀得开心,杀得痛快,但这迟早是会杀出毛病、杀出问题的。

你想,这个样子乱杀一气,可能连无辜的好人或不该杀的人也跟着杀了。

看看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一节和此处的“劫生辰纲”在本质上何其相似呀!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第5单元)

九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第5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层次;2、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体会语言的发展变化。

一、导入,板题、示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文学知识。

1、出示学法指导:自读注释与助学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文学知识;2、教师点拨与强调。

四大名著——;章回体小说——;施耐庵、《水浒》——;背景介绍——杨智——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音词义。

1、出示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随时问同学或老师,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考虑分段。

2、学生快速自读,认清子字音,结合练习二弄清词语的意义。

A、趱行嗔道那厮恁地聒噪朴刀怄气面面相觑兀的B、重点是课下注释。

3、学生读记生字与注释。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1、出示学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讨论理解:A、认识小说中人物、主要矛盾冲突、主要情节,根据了解理清课文结构。

B、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故事由两条线,分别是明显与暗线,它们是什么?C、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D、按小说的结构,该怎样2、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课堂交流;4、教师点拨、明确。

主要人物明确: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明确:杨智护纲,梁山好汉夺纲。

叙事线索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小说矛盾明确:主要矛盾冲突——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

次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

小说结构明确: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过程方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讨论法。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鲁迅写此文进行了批驳。

二、检查预习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濒bīn 搽chá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脂粉zhī脊梁jǐliang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省悟——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2、本文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1)论据:两年前不久现在(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破:(1)失掉的是“他信力”;(2)发展着“自欺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过程与方法1.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重点1.揣摩语句,理解深层含意。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难点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评价鲁迅名言或学过的鲁迅作品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本文的论证特色,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语文活动。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的能力。

1.鲁迅的照片。

2.《且介亭杂文》的封面。

2课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这是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有《而已集》。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传承与创新课时1 《杜甫》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特点;2.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手法;3.学习杜甫的诗歌,感受杜甫的诗意世界。

教学重点:1.知道杜甫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2.掌握杜甫的诗歌创作手法;3.学习杜甫的诗歌。

教学难点:分析杜甫诗歌的“咏史”、“田园”和“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知道的杜甫和杜甫的诗歌。

2.阅读课文:请学生阅读课文《杜甫》。

3.教师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重点讲解杜甫的“咏史”、“田园”和“写景”等诗歌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讲解。

4.分组阅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为大家朗读一首杜甫的诗歌,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读。

5.课堂练习: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杜甫诗歌,尝试运用杜甫的诗歌创作手法,写一首杜甫风格的诗歌。

6.课后作业:请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加深对杜甫的了解,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课时2 《传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2.了解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3.掌握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反思:什么是文化传承?为什么需要文化传承?2.观看视频:请学生收看“传承与创新”相关视频,对视频进行简要的讨论。

3.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承的方法,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发展。

5.小结:教师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传承和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6.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以小组形式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方案。

第二单元文学常识课时3 《古诗文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3.学习欣赏古诗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设想]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新人教版(1)

20、创造宣言陶行知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一课时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四、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明确: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四、教学措施: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6.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诗歌,或欣赏雄伟壮阔又美丽妖娆的北国风光,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或感受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或欣赏诗人心中那一幅幅像四月天一般美的画面。

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尝试创作诗歌。

学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3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单元重难点1重点阅读方法:诗文炼字品析法诗歌画面描绘法诗歌意象分析法人称作用分析法2重点写作技巧动静结合单元课时分配1、《沁园春.雪》 2课时2、《我爱这土地》2课时3、《乡愁》2课时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课时5.《我看》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皆为名家的名胜记游之作,认真品味这些作品,让我们走进美好的自然,欣赏优美风光,让我们走进古代名家,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导学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导学案全套
2.理解词语。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感伤。 指一种寂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
环节二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第三部分(6-8):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
第四部分(9):得出结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中国人的筋骨和脊梁,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环节三




一、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树靶子(1-2)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学习
难点
了解作者批驳的“突破口”及逐层推进的论证方式。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悲观失望的情绪影响了一部分中国人,部分人不断散布悲观论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934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在他53岁诞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有力地驳斥了这种悲观论调。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课时作业一、单元基本情况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表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2、《怀疑与学问》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2、《谈创造性思维》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2、《创造宣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二)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1、单元试卷题目属性汇总表2、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四、课时作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作业一、积累与运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请你从点滴积累做起吧!)Z0101 1. 请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2)脊()梁(3))搽( )脂粉(4)诓()骗(5)慨()叹(6)渺芒()(7)地大物搏()(8)前扑后继()Z0102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倘.若(tǎng)诓.骗(kuànɡ)脊.梁(jǐ)B.渺.茫(miǎo) 省.悟(shěng)脂.粉(zhī)C.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D.慨.叹(ɡài) 玄.虚(xuán) 筋.骨(jīn)(解析:选C。

A.“诓”应读作“kuānɡ”;B.“省”应读作“xǐng”;D.“慨”应读作“kǎi”。

)Z0103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用在“回首往事”的情景中不恰当。

)Z0104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歌格式 江西省瑞金市英才学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欢迎同行下载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1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教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请把下面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1)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2)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可怜后主还祠庙, 。

(杜甫 《登楼》)
(5)永结无情游, 。

(李白《月下独酌》)
(6)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7) ,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共看明月应垂泪, 。

(白居易《望月有感》)
(9)请用《诗经·关雎》的语句佐证,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又贤惠的姑娘。

“ ,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并将错误的更正
A .恻.隐(c è ) 伫.
立(zh ù) 引颈受戮.(chu ò) B .嗤.笑(ch ī) 涟漪.
(y ī) 越俎.代庖(j ǔ) C .悄.然(qi ǎo ) 荣膺.
(y īng ) 吹毛求疵.(c ī) D .芳馨.(x īng ) 荫.庇(y īng ) 睡眼惺忪.
(s ōng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
( )( ) A .虽欲言., 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路不拾遗.
C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本逐末
D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