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2.11•【文号】教师〔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2.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现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2018年2月11日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

为深入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指出,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其中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人才培养的智库,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明确战略定位、挖掘区域优势、培养优秀人才。

因此,剖析和总结在乡村振兴视野下高校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校为乡村输送优秀人力资源的有效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小学占比37%,初中占比48.4%,高中或中专占比7.1%,而大专及以上仅占比1.2%。

由此可见,农村生产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

(一)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

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人才培养的智库,聚集了大批专家学者以及科技服务团队,具有为乡村输送优秀人力资源的先天优势。

理应发挥人才、技术、新理论等独特优势,围绕乡风文明、乡村教育、乡村科技等领域,探索一条又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107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107号民建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再生稻的提案》收悉。

经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发展再生稻是有效利用光温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我部大力支持再生稻生产,推进再生稻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再生稻协同攻关。

2022年我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再生稻促进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培育及筛选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创制了一批机械化生产的技术及装备,集成了一批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稻作效率和产能潜力不断提升。

二是推动再生稻良田良种良法配套。

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持续释放再生稻发展潜力。

积极指导各地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农田灌溉排水等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再生稻生产要求。

将再生稻品种选育纳入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重点筛选出了一批再生力强、两季总产高的优良再生稻品种。

积极组织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头季稻—再生季稻—冬季作物周年种植制度配套研究,进一步完善头季稻—再生季稻栽培技术体系。

三是调动人才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取报酬。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涉农科研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到乡村创业。

我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浅谈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浅谈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浅谈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发布时间:2023-02-28T03:33:43.5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龙晓玲[导读] 要想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

因为有了普通话,我们可以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无障碍”地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在一些我们不曾关注到的偏远地区,人们却没有那么幸运。

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要首先从“说话”抓起。

龙晓玲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又兰镇双桂完全小学422308摘要:要想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

因为有了普通话,我们可以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无障碍”地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在一些我们不曾关注到的偏远地区,人们却没有那么幸运。

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要首先从“说话”抓起。

因此,结合乡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致力于应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实现由经济振兴到教育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言文字;乡村教育振兴;小学语文;应用引言:202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吹响了行动号角并作出了明确部署。

《方案》提出,要共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

乡村振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基于此,语文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启蒙课程,更应当体现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这一价值,通过让更多的人具有语言意识,进一步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语通心”的工具作用。

一、让语言文字搭起为信息沟通服务的桥梁服务语言文字教育,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深入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服务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教技〔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技〔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高等学校实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高等学校实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3JIANGSU RURAL ECONOMYNO.404资讯ZIXUN◆“中国农民丰收节”入选2018年十大新闻日前,新华社评出2018年国内十大新闻。

“中国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入选。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高等学校实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日前发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五年时间,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强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

计划明确,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支撑行动、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成果推广转化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为落实这一行动计划,教育部提出,各高校应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积极研究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细化行动方案,并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发挥其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意见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在坚持“共享共荣、互利互惠”基础上,社会资本要重点投向美丽宜居乡村、乡村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乡村生活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循环产业、科技装备业等8大产业。

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意见》,重点突出号召、引导、激励作用,尽可能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把握好方向。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与策略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与策略
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通过调 研发现,当前从困境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 振兴的文献较少,科学研究聚焦较少。但从已有研究成 果 来 看 ,高 校 大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服 务 乡 村 振 兴 具 有 长 期 性 、 系统性的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各主 体部门思想认识不深刻,联动性不强,特别是地方高校、 县域政府和乡村基层组织之间未形成沟通联动机制,虽 然中央、省、市均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支持,但是没 有能够厘清各自所担负的责任,导致策划、组织、宣传 和运营等方面不能及时到位,弱化了社会实践的服务作 用;受当前高校对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不 高,在理论教学上开设课程较少,配备社会实践指导教
高校促进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结合的策略。高校建立由 团委主导,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多部门 共同联动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部门,在做好社会实践日常 的组织、宣传、管理工作基础之上,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加强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特别是要与“互联 网 +”“挑战杯”“创青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热情与激情。 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召开社会 实践表彰大会、新媒体发布优秀团队与个人事迹宣传、宣 传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的鼓励政策 等,进一步营造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良好氛 围。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包括落实上级文件在经费预算 中 单 列 社 会 实 践 经 费 、制 定 乡 村 振 兴 社 会 实 践 专 项 经 费 、 设立经费审查与监督机制等,进一步将社会实践工作与 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高校要结合自 身学科特色优势,积极与政府取得联系并建立较为完善 的校地互通机制,并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当地政府对高校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对当地经济、文化、产业等促进作用 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支持。

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摘要:近年来,各地依托高校建立发展起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式,为地方经济创新力、竞争力的增强作出贡献。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找准位、定好位,有所为、有作为,积极探寻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实现双方的有效合作,对破解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地方高校只有抢抓机遇,以国家战略方针和地方发展需要为行动方向,才能更好服务大局,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的重大命题。

1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地方与高校是互相离不开的命运共同体,当地经济发展是地方农林高校生存的根基和成长的沃土,在有效互动基础上,地方高校通过大力加强与地方的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建设及发展的目标。

1.1地方农林高校的光荣使命之一就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深谋远虑提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团结全社会力量开展的重大事业,意义非凡。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指出,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林高校必须认清形势,抢抓当代发展机遇,把握好“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定位,充分挖掘自身教育、科研、创新和协调能力,紧盯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在乡村急需人才培育、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健康建设、环境明显改善等方面有担当、有作为。

(通用)时事政治题库(含答案)

(通用)时事政治题库(含答案)

(通用)时事政治题库(含答案)—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推动住房公积金(),便利公积金缴存人和缴存单位。

A.数字化发展B.网络化发展C.科技化发展D.个性化发展参考答案:A2.工信部消息,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230万个,(通用)将启动()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A.“宽带入户”B.“宽带远疆”C.“宽带边疆”D.“信号边疆”参考答案:C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预计,2022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 )左右。

A.4亿吨B.4.3亿吨C.3.2亿吨D.3.76亿吨参考答案:A4.工信部1月11日表示,预计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

A.增长1.6%B.增长2.6%C.增长3.6%D.增长6%参考答案:C5.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自( )起,启用出生医学证明(第七版)。

A.(通用)4月1日B.(通用)4月10日C.(通用)3月25日D.(通用)5月1日参考答案:A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 ) 。

新修订的《办法》共16条。

A.《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B.《食品安全工作监督考核办法》C.《食品安全法规评议考核办法》D.《食品安全工作规范执行办法》参考答案:A7.国家能源局消息,(通用)1至2月份,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 )。

A.增长30.8%B.增长20.8%C.增长18%D.增长28%参考答案:A8.水利部发布数据,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 )立方米。

A.8900亿B.6900亿C.8000亿D.7200亿9.工信部发布数据,截至(通用)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

A.21.9%B.12.9%C.19%D.16%参考答案:A10.中国气象局消息,我国极轨、静止卫星组网运行观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世界唯一同时运行( )的国家。

农村宅基地改革今年将稳慎推进

农村宅基地改革今年将稳慎推进

据 新 华 社 消 息 ,教 育 部 日前 发 布 了 《高 等学 校 乡村 振 兴 科 技 创新行动计划 (201 8-2022年 )》。
行 动计 划 提 出 ,力 争 通 过 五 年 时 间 ,逐 步完 善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体系布局 ,强化高校科技和人才 支撑体系 ,高校服务 乡村振兴的 创 新 能 力 和 质量 显著 提 升 ,培 养 造 就 一 支懂 农 业 、爱农 村 、爱 农 民 的 人 才 队伍 ,使 高 校 成 为 乡村 振
同时 ,开展 闲置 宅 基 地 复 垦试 点 工 作 ,组 织 开 展 农 村 宅 基地 和农 房 调 查 ,摸 清 全 国 宅基 地 基 本 情 况 , 力 争 2020年 基 本 完 成 房 地 一 体 宅 基 地 使 用 权 登 记 颁 证 工作 。
教 育部公布高等学校 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 汁划
农村宅 基地 改 革今年将稳慎推进
据新 华 社 消息 ,2019年 ,我 国将 重 点 围绕 农 村 宅 基 地 “三 权 分 置 ”,拓 展 改 革 试 点 ,丰 富 试 点 内 容 ,探 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 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
农 村 宅 基 地 “三 权 分 置 ”改 革 是 2018年 中 央一 号文件作出的改革部署 ,目的是落实宅基地集 体所 有权 ,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 ,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 民房 屋使 用 权 。
⑩ 村委主任-己口1 9年 己期
确保 2020年前 贫困地 区县 、乡 、村 三级医疗 牛机 构 部达标
据 新 华 社 消息 ,国家 卫 健 委 2019年 1月 10日 举 行新 闻发 布 会 ,发 言人 胡 强 强表 示 ,2019年 将 围绕 让 贫 阑 群 众 “有 地 方 看 病 、有 钱 看 病 、少 得 病 ”的 目 标 ,继 续 推 进 健 康 扶 贫 工 作 ,确 保 2020年 以前 贫 困 地 区 的县 、乡 、村 三级 医疗 卫生 机构 全 部达 标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组织模式,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

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

社会发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杨 帆◆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新农村建设一直是脱贫攻坚、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线。

而在农村教育发展历程中,推广普通话,不但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聚焦贫困地区改革、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文围绕推广普通话在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特点及存在问题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普通话;新农村建设;和谐;软环境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将乡村教育融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之中,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使“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成。

2018年,为了推动教育融入乡村发展,教育部出台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实施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使乡村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在这一背景下,推广普通话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根本上说,学会普通话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发展前提,也是加强乡村教育相互融合、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使普通话助力教育脱贫攻坚,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够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一、普通话在新农村和谐发展中的实施价值普通话作为现代标准汉语的别称,形成了以汉语为主的标准语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推广汉语普通话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加强了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其次,统一语言将会拓宽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化路径,弥补方言存在的不足,以普通话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环节的融入,增进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

从文化现象上看,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存在着不同的方言语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语言体系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

二、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村建设的经济水平和交通环境上看,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制约,无论是在推广理念、方式方法还是具体实践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发挥专业(群)优势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商务英语专业(群)培养农村跨境电商人才为例

发挥专业(群)优势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商务英语专业(群)培养农村跨境电商人才为例

办公自动化杂志0引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一项需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的伟大任务。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技〔2018〕15号)(以下称《行动计划》)指出“要发挥高校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1]。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的专业服务需求,如何挖掘专业(群)优势,寻找契合点,实现精准对接服务,是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思考的问题。

1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的专业服务需求1.1服务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助力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要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问题,需“突破关键技术与装备,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根据现代化需求,加强服务乡村振兴技术创新。

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特色化农业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积极提升食品健康与营养、生态农业、农业装备现代化、信息化改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类专业的服务能力,将专业(群)建设融入农业领域,主动承担技术创新角色,成立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平台、农技研究院等,逐步形成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助力产业振兴。

1.2服务农村专业人才培育需求,助力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战略规划》)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

《行动计划》也指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地方高校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韩嵩(2018)等认为“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3]。

发挥专业(群)优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商务英语专业(群)培养农村跨境电商人才为例邓霞(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罗定527200)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2.01•【文号】教就业〔2023〕4号•【施行日期】2023.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就业〔20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决定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强化统筹部署。

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要按照“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的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强化协同联动。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分工合作、协同联动,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群体,争取更多岗位、资金、培训、服务等公共资源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要牵头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3.强化高校责任。

高校是做好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

加强学校党委组织领导,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进。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为“三农”贡献高校力量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为“三农”贡献高校力量

ADVANCE TOGETHER共同推行动高校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建设工作体系。

自2012年起,联合科技部先后在高校批准建设了39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积极探索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推动高校成为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体系支撑。

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派出科技特派员,建设试验站、教授工作站、推广示范基地等措施,直接服务基层一线,取得了实效。

据不完全统计,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试验站3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数量和特色产业基地数量1300余个,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46000余人次,示范推广新成果10000余项。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

指导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例如:教育部与科技部、广东省联合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广东企业深入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形成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建各类研发平台和示范基地,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关键及共性技术,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华中农业大学注重加强“两个结合”,一是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各类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坚持以服务项目为载体,发挥学校农科教优势;二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相结合,探索形成了“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新模式,把科技特派员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科技特派员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专业特长,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57家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扶贫创业联盟,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开展教育扶贫与培训等工作。

四是健全保障体制。

督促学校制定并实行分类考核配套政策,在考核和评聘时对农业科技特派员予以倾斜。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
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4.高考成绩达到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5.符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
布的有关乡村振兴专项计划的具体要求。

同时,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22个县区和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申请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58个县区,不包含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勤奋好学、成绩优良。

各高校在乡村振兴专项计划中,可根据实际提出其他报考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

高校2024年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地方实施方案

高校2024年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地方实施方案

高校2024年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地方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高校结对帮扶地方的目标任务、帮扶内容和保障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1. 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高校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科研合作,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竞争力。

2.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协助地方改善农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

3. 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水平。

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医疗合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4. 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5.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高校与地方的生态环境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三、帮扶内容1. 产业帮扶。

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人才帮扶。

高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教育支持、医疗合作等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素质。

3. 科技帮扶。

高校发挥科研优势,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4. 文化帮扶。

高校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兴盛。

5. 教育帮扶。

高校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助力农村人才培养。

6. 医疗帮扶。

高校加强与地方的医疗合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健康。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成立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入式建筑教学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入式建筑教学实践探索

2020年24期博士论坛高教学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入式建筑教学实践探索*姜乃煊,倪琪,侯兆铭(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城乡关系的新提法、新思维和新定位。

乡村是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是集生活与生产、社会与文化、历史与政治于一身的文明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新时代的重要战略。

[1]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向,以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为使命与责任,强化办学特色与民族院校社会功能发挥相结合。

[2]一、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凝练民族院校建筑学科特色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坚持服务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形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局面。

[3]民族院校建筑教育在完成建筑师职业需求的普适性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一方面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义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中承担重任;另一方面回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聚焦于少数民族村寨发展,强化民族地区服务意识,彰显民族院校的社会价值。

民族院校建筑教育处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的社会链条之中。

民族院校学科特色定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方面需从全国建筑院校的角度,去定位本校建筑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引导,指定目标任务,确定实施路径,强化对标管理。

[5]另一方面,要突出民族院校的学科特色,结合时代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背景下,聚焦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因少数民族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的保存之所,是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最直观的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状况。

自2009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

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要求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是我国教育部推出的一项重要计划,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这个计划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它提供了一种途径,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中,招生要求是关键的一环,它不仅体现了计划的目标和定位,也是选拔合适学生,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分别从学业要求、人才培养要求和品质要求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的招生要求。

首先,学业要求是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中的核心要求之一。

为了能够适应计划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学科要求。

除了学业要求,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还有一定的人才培养要求。

这个要求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乡村地区的优秀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最后,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还有一定的品质要求。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尊重师长,关心他人,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素质。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人愉快相处,并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高考乡村振兴专项计划的招生要求主要包括学业要求、人才培养要求和品质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要求旨在选拔合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下)

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下)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9月刊1特 别 关 注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下)(四)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快绿色投入品标准供给,强化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标准支撑。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

集成创新标准化绿色生产模式,推动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农业投入品管控、动植物疫病防控、绿色种植、健康养殖,以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开发利用等领域标准研制。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村沼气工程标准,健全旱作农业、农业节水技术等标准。

制定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标准。

完善农业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外来物种防控与管理标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牵头,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海关总署、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乡村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维护、运营标准体系,开展乡村消防车通道、应急车道等标准研制。

研究制定村庄改造技术路线导则,推动改造规范化标准化。

强化水库、堤防、河道、渔港、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标准研制,开展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等防灾减灾救灾标准制修订,提升农村公共安全水平。

完善渔船、渔具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标准制修订。

健全农村电网、燃气和清洁能源及民用炉具标准体系。

开展农村房屋设计标准研制。

加快制修订快递服务及配套设施标准,制修订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冷链物流标准。

加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农业农村数据、惠农金融服务、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等标准。

制定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标准。

制定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农业·农民
2019.2A 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

各地可在完成“三清一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等其他相关工作。

(乔金亮)教育部公布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为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日前发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强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

《行动计划》明确,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支撑行动、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成果推广转化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教育部提出,各高校应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加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发挥其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焦宇)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按照扩面、提速、集成要求,农村改革在关键处精准发力,呈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态势。

截至目前,我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3亿亩,完成水稻、小麦和大豆划定任务。

2019年要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确保完成10.58亿亩划定任务。

中央明确,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稳妥推进。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面积14.8亿亩,占承包地实测面积的89.2%,30个省份已报告基本完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2018年,我国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涉及近1000个县,首次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13万多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任务。

(郁静娴)
我国全面建立河长湖长制
2018年,我国在河湖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

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四级湖长2.4万名,设立村级河长93万多名、村级湖长3.3万名,河长制湖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初步形成,河湖健康有了守护人。

笔者从水利部了解到,2018年6月底我国完成全面建立河长制目标任务,年底完成全面建立湖长制任务。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日前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

今后要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于文静)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