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0•【文号】教师〔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3.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
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应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总体部署,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特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任务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年10月】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2024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结合我县“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3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测评标准参照《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执行。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一是教育局建立局长牵头的县级信息化管理团队,组建由信息化专家(外聘)、教研员、名校长、名师等8-10人构成的信息化管理团队。
二是各学校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1o),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5-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各乡镇小学以中心学校为单位组建)。
三是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
建立县教育局、学校两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县级8-10人、学校5-8人的标准组建信息化培训专家团队,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
国培计划培训指南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指南
“国培计划”培训指南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指导各地扎实开展整校推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如下:1.建立各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
2.建强各级培训团队,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及研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3.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支持以校为本组织教师研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4.组织实施整校推进绩效评估,开展校本应用考核。
二、实施流程(一)省级统筹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意见》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合理可行的本省(区、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规划,全面布局、统筹设计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应用考核等工作,抓住重点,精准施策。
坚持分级负责,建立“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区县推进为重点,落实整校推进。
坚持示范引领,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样板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分类设计,精准指导。
(二)打造培训团队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积极发挥各级教研员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专家等的作用,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地(市)、县三级培训团队。
优先支持省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级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规划方案、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的能力。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微视点INFORMATION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o这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意见》提出9项主要措施和四大任务,总体目标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9项措施分别与四大任务对应。
在围绕整校推进方面,要帮助学校管理团队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训。
在着力缩小差距方面,要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引领发展方向方面,采取包括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等2项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升级服务体系方面,分别从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研修资源的适用性以及测评助学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3项措施,保障工程实施.@(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19-04-02)让学生竞赛焕发岀更大更新的育人价值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确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29项竞赛活动中包括科技创新类12项、学科类13项、艺术体育类4项。
这份“白名单”体现了教育部门在坚决维护广大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同时,兼顾维护竞赛活动组织者的合法权益,其合法合理合教育性跃然纸上.根据此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就是要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工程实施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意见》提出四项措施,推动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这也是此项工程的亮点和创新点。
一是通过标准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
在制订标准时,我们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类研制,为教师提供案例式、可操作性的建议,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二是强化培训过程的学用结合。
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立足岗位,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三是能力测评推动教师学习和应用。
建立网络测评系统,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能力水平,明确不足,查漏补缺,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四是建立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应用。
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管理挂钩,将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同时,还要
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切实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河南教师资格网/。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了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意见》)的要求,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指南》)的措施,在学校管理层的领导规划、教研组团队的互助引领、教师个人的创新应用三个层面制定了整校推进方案,通过实施校本项目方案,诊断和评价了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导和推动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实践融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小学;能力提升一、学校管理层的领导规划1、立足现状、组建团队华士实验小学地处江南乡村,是典型的镇乡村学校。
2021年,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另拥有曙光校区、和平校区两所独立建制的小学。
目前,整个集团有95个教学班,学生4012人,在编公办教师190人,教师平均年龄43周岁。
学校将《提升工程2.0意见》作为华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突破口,相继进行了“教育微环境”、“创客教育”等一系列课题研究。
学校信息化环境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教学。
集团三校区均实现了班班通,均配备电脑、投影仪,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全校配备万兆主干有线网,无线网实现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全覆盖。
目前,中心校区配置了校园安防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电子大屏系统、云桌面办公系统、录播直播系统等,其它校区会议系统、电子大屏系统、录播直播系统还未配备。
校际间信息化资源配备不均衡。
集团全体老师均通过信息技术1.0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在教学中应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如使用演示文稿或微课。
学校年轻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适应较快,已主动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自主提升课堂信息化应用水平。
2、制定目标、落实规划学校制定了全力构建以基于学校发展实际的,指向课堂应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推动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目标。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框架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框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要求,指导各地规范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指南一、目标任务遵循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诊断和评价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评估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成效。
(一)建立管理机制。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效推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序实施。
(二)制定评价体系。
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诊断发展体系,重点关注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与创新。
(三)实施综合测评。
通过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四)推动持续发展。
保障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形成闭环,促进教师终身发展。
二、考核内容从过程与成果两方面进行。
包括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考核和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有条件的地区可面向区域、学校,试点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监测评价,持续跟踪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综合发展水平。
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过程考核,重点关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计划,以及校本研修的过程性数据等;成果考核重点关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及应用转化等。
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考核,重点关注教师个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课程学习记录,以及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情况;成果考核重点关注教师与本校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
三、考核实施(一)建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机制。
建立省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实施一全员参与,以评促用、工学结合、分层发展的考核工作机制。
(二)把准“整校推进”考核重点与方式。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达成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目标选择的合理性与发展性,以及校本研修助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规范和指导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依据《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教师司函〔2019〕34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认证课程学习为载体,提高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团队,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管理团队;探索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或中心校,下同)推进新路径;建立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训、混合式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实施路径(一)逐级规划,明确任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好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
在省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年度明确本市整校推进工作任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规划设计时,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结合省市提升工程2.0实施总体目标任务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尊重差异、分类设计、注重创新、精准指导、均衡推进”的原则,明确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时间表、路线图。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范文(通用17篇)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20〕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20〕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实施目标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建强区级研训团队;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一)合格认定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21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工作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要求,根据县教育局党委决定实施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现制定我校方案如下:一、目标任务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完成不少卡0学时的培训,其中线上学习30学时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实践应用0学时由教育局指导、实施机构协助学校共同完成。
二、主要内容(一)实施整校推进目标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 的总体思路,充分运用“提升工程1.0”工作成果和机制,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二)建设培训团队1.培训团队组成。
由县教育局负责遴选组建,并联合省、市培训团队对本级培训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成员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为主。
通过培训通过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管理评价等能力。
2.主要措施。
按照“分级组建、分步实施、分层培训、分类推进” 的策略,分层遴选组建各级培训团队,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进入培训队伍,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
针对团队成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培训团队培训和指导能力,培训团队主要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
团队管理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及时调整,不定期开展团队成员的研修和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方案
且末县第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实用考核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文件精神,规范和指导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标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做好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重点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工作;要加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与所选课程模块的一致性管理,确保有效选学;要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通过考核,推选出一批优质培训成果、先进做法及典型案例。
二、考核原则1.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在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结合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
2.坚持应用驱动与过程调控相结合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及环节,学、练、用、评一体,进行动态管理与过程调控,及时进行评价、反思与总结,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创新3.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考核对象全校在编在岗教师。
四、考核内容(一)教师能力提升领域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1.根据训前诊断结果,教师分析自己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情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薄弱点及不足之处,选择自己主攻提升的维度,并进行针对性的研修学习。
2.通过参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能够进行实践应用、互动研讨、学习他人经验、改进自身不足,从而使自己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校领导将成为学校首席信息官——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
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意见》提出,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国家示范培训先行、各地普及推进的方式,推动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
【简析】在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其核心能力之一,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具体工作中,学校领导应认真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并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
为此,各中小学校领导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创新。
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意见》提出,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省域内深度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岛等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
城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简析】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助力。
各地应该结合实际,鼓励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信息表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信息表【最新版】目录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简介二、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概述三、案例一: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四、案例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自诊题问卷调查五、案例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教师培训六、案例四: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启动七、案例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心得体会正文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简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而启动的一项工程。
二、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概述本文将介绍五个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涵盖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自诊、教师培训、工程启动以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三、案例一: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在这个案例中,一名教师通过设计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计划,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计划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 (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习成效评价、技术环境设计等。
四、案例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自诊题问卷调查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利用问卷星等软件,将自诊题制成问卷由本校教师填答。
通过调研结果,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提升计划。
五、案例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教师培训为贯彻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学校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
培训邀请了专家成员、教导主任等作指导,旨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案例四: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启动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我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3.培训指导团队,提升信息化指导力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遴选与管理机制,组建三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
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推动培训指导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4.建好培训资源,保障融合创新发展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水平,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托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遴选优质培训资源,探索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化的教师个性化学习空间,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和精准推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3年第12期
教师〔2013〕13号
(2013年10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 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
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
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
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
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
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
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
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
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
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
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
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
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
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
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
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
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
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
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
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
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监管评估。
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工作。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