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务员的工作优化

合集下载

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高校排课的工作原则和优化方法

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高校排课的工作原则和优化方法

第1期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高校排课的工作原则和优化方法龚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410004)[摘要]排课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普遍实现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工程中,排课的难度和强度均增加,这为做好排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之后,排课效益的高低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经验积累。

高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遵循既定的工作原则,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追求最佳的排课效果。

[关键词]学分制;信息化;教务管理;排课[中图分类号]G71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2)01-0089-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7龚屹(1985-),男,湖南长沙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干事、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网络、数据中心。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推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一些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这都给排课工作在量和质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选课,而选课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课的合理性。

排课是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高校相关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益。

一、排课系统在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影响因素及需求分析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课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课表不再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而是个人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兴趣爱好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这就给排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排课系统是一个面向教务管理人员、学生、教师的综合管理系统,将师资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及学校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用以调配课表。

因此,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显得至关重要,包括师资库、课程库、学生信息库、学校资源库的建立。

为规范管理,这四个数据库要求准确无误,师资库必须包括学校所有师资员工,具体信息包括教师工号、姓名、性别、任课系部、职称、是否具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任课资格、是否具有导师资格等;而课程库则是整个排课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必须保证准确无误,具体信息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所在院别、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等;学生信息库是指学生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学号、班级、院系、年级等信息;而学校资源库最重要的信息是教室信息,包括教室类别(大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电教实训室、各系实训室、体育馆等)、教室容量、教室编号等。

谈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

谈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
最 初 起 源 于 德 国 , 洪 堡 的 “ 人 ” 念 演 变 而 成 。 代 意 由 完 理 现 义上 的学 分 制诞 生 于美 国的 哈佛 大学 .其 校 长爱 略 特认 为 , 的 能 力 、 质 存 在 着 差 异 , 能 按 统 一 的 教学 模 式 人 素 不 来培养。
制 的 实 施 , 校 的教 学 计 划 、 程 设 置 、 课 系 统 和学 籍 高 课 选 管 理 变得 更 灵 活 、 复 杂 , 更 为烦 琐 , 统 的较 为单 一 更 也 传 的教 学 管理 模 式 已无 法 胜任 。 此外 , 限 的 教 学 资 源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学 分 有 制 的 实 施 。 我 国 高 校 的 现 行 情 况 来 看 . 分 制 的 实 施 改 从 学

学分 制 的 实施 现状 和 问题
1 养计 划 缺 乏连理 和 有 关 规 章 制 度 的 设 置 与 调 整 之 教
间 的关 系 。
3 自主 选 课 的 盲 目性 。 .
在 我 国现 阶段 , 分 制 的核 心 是选 课 制 , 常 高 校在 学 通


谈 学 分 制 下 的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姑 臻
( 京 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南京 南 江
摘 要 : 分 制作 为 一种 因材施 教 的教 学管理 制度 , 学
204 ) 1 0 6
数 比例 悬殊 。导致 学 生 或将 选修 课 当作必 修 课 来 完成 学 分 , 因 选 课 人 数 不 够 而 无 法 选 课 , 而 影 响 了任 课 老 师 或 从
2教 务 管 理 极 具 复 杂 性 和 多 变 性 。 .
善 学 分 制 下教 务 管 理 的 若 干 建 议 。 关 键 词 :学 分 制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现状 建议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高等教育学论文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樊铁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一当前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1 教学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分制模式不配套,许多规则制度、实施细则不健全。

尤其是在成绩管理方面,当前我们学校没有出台明确的、可遵循的、健全的成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导致院校两级的成绩管理职责不明确,权利划分不清晰,很多教务人员对成绩管理的过程不清楚,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2 选课制条件下成绩管理难度加大首先,选课制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它所衍生出的诸如免修、缓考、弃考、重修和辅修等制度,又加大了成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选课时,学生如果不能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及时进行课程的补选、改选或者退选手续,那么将会出现学生修读课程不准确,课程考试信息有误,教师成绩录入有问题等现象,从而产生成绩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存档成绩不完整等问题,增加成绩管理的难度。

其次,选课制下学生的“个性化”增强,学生在参加就业面试、出国留学、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时,成绩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需要的多样化导致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它对成绩管理模式与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 成绩管理工作自身的缺陷成绩管理工作贯穿每学期的始终,存在不集中性、分散零碎等特点。

当前我校进行的考试项目众多,从开学第一周进行的补、缓考,到之后举行的结业生返校考试、期中考试、短学期课程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毕业前重修考试,到最后的期末提前考和考试周,考试门数多、种类杂,涉及到学生人数众多,这导致成绩管理具体工作时间不集中、分散零碎,成绩处理(输入、查询、修改等)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若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无法对成绩形成系统分析,难以起到成绩管理真正促进教学的作用。

这些工作一旦出现迟缓或差错,还会关系到学籍处理的正确性,并且会对下一学期的重修等教学工作造成影响。

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优化

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优化

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优化作者:张莉陈永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5期摘要:结合本科学分制改革的发展要求,针对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优化和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首先,分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从系统功能、系统安全性、信息处理的技术标准,以及交互服务功能等方面,对现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套解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为完全学分制改革下的教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1]。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为更好的开展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培养工作,试点推行的学分制改革将原先以班级、专业、学年进行学籍管理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个体学籍管理,以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优势。

学生规模增加、管理内容细化等客观任务,促使教务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不仅是工作量的简单叠加,整个教务管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更是剧增,传统的线条管理模式举步维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建立高效、精确、便捷、可靠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根据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内容要求,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计划管理、选课排课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几大功能,涉及到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1.1大幅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启用,不仅是教务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是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教务管理工作由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活动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教务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不断完善和优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使得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集中高效的办公方式,灵活快捷的处理方法,极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如同指挥棒,指引着高校教学工作的方向。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如同攀登高峰,需要我们不断攀登,不断探索,最终达到山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如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服务优化等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解决人的问题,如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师生需求满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就如同教务管理工作的翅膀,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教务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就如同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石,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教务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服务优化。

服务,就如同教务管理工作的灵魂,是提升师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师生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感受到便利和温暖。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就如同教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加强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这就如同攀登高峰,我们要不断攀登,不断探索,最终达到山顶。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

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务工作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优化与创新。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平台,涵盖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安排、成绩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等众多功能模块。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都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并与学校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然而,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系统的易用性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方面存在不足,不够友好与直观。

其次,系统的功能完善度有差异。

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学校特定的管理需求。

再次,系统的稳定性亟待改进。

在学生选课、成绩查询等高峰期,系统经常出现卡顿甚至崩溃的情况,给教务工作带来不便。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为了解决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升系统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有必要进行优化与创新。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优化方案:1. 提升系统的易用性为了提高系统的易用性,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界面设计和功能布局。

合理的界面布局和直观的操作方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地完成教务管理的任务。

此外,增加辅助功能,如搜索、历史记录、信息提示等,也有助于优化系统的易用性。

2. 完善系统的功能模块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

不同高校间的教务管理需求有所差异,因此,管理系统应该支持模块的添加与扩展,以便满足各校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引入教学资源共享、在线评价等创新模块,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功能完善度。

3.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取技术手段来增加系统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如增加集群部署,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引入负载均衡,分担服务器的压力;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与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试论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试论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 类号 : G6 4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5 - 0 l l 5 一 O 3

目前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推 行 学 分 制 的 改 革 , 以学分
学 管理 的整体 水平 。
和绩 点作 为衡量 学 生学 习量 与 质 的计 量 单 位 , 让学
不 断深 入 发 展 , 传 统 的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形 式 和 管 理 体 系
难 以适 应 因材 施 教 和 素 质 教 育 的要 求 , 因此 , 必 须 进 行
教 务 管 理 软 件设 计 问 题 主 要 体 现 在 如 下 三 点 。
第一 , 功 能 不 完 整 。 教 务 管 理 各 个 环 节 缺 少 有
Vo 1 . 1 l No . 1 5
Au g .2 01 3
2 O l 3年 8月
D【 ) 1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5 . 0 3 7
试 论 学 分 制 下 的 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务 管 理 信 息 化 建 设

教 务 管 理 软 件 是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信 息 化 的 一 个 重 要环 节 , 对 教 务 管 理 信 息化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学 分 制 下 的 教 务 管 理 软 件 设 计 者 往 往 不 是 从 事 教 务

学 分制 下的 高 校 教 务管 理 信 息化 建 设 的 重
生 自主 选 择 学 习 内 容 , 允许 学生灵 活 调整学 习进 程 , 由 教 师 对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进 行 全 程 辅 导 的 教 学 管

高校学分制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高校学分制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高校学分制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优化方案背景随着高校学分制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在高校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现有的系统在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务教学的管理需求。

优化目标本方案的优化目标如下:1. 提升系统的功能性,包括更好的学分制教育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

2. 提升系统的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和界面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

3. 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教务教学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优化策略为了实现上述优化目标,我们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提升学分制教育管理功能:优化学生选课、退课、补选等流程,提供更多选课资源的展示和筛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计划的制定。

2. 强化教学资源管理:改善教师上传课件、作业和考试题目的界面,增加检索和分类功能,便于学生和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查找。

3. 简化操作流程:简化系统操作步骤和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操作效率。

例如,通过一键选课和退课功能,简化学生选课过程。

4. 设计直观友好的界面:优化系统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采用清晰明了的菜单设计和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减少研究成本。

5. 强化系统安全性:加强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保护教务教学信息的安全性。

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实施计划本优化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系统功能分析和需求调研,明确优化目标和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和开发,包括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和安全性优化。

- 第三阶段:系统测试和优化,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修复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

- 第四阶段:系统上线和推广,向用户发布优化后的系统,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结论通过对高校学分制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化,我们可以提升学分制教育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教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本方案旨在简化操作流程、优化功能和提升用户体验,为高校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二级学 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 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王俊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 讨 了完 全 学 分制 下 , 校 二级 学 院 如何 转 变观 念 , 探 高 明确 自身 教 务 者 学 生对 课 程 选 择 的 “ 难 就 易 ” 原 因 , 导 致 很 多教 学 计 划 内 的 避 等 会 管理 职 能 , 建立 符 合 完 全学 分 制 要 求 的教 务 管 理机 制 选修 课 因选 课人 数 过 少 而停 开 , 而 加 大 教学 计 划 的执 行 难 度。 从
23 教务 管理 工作 的内 涵更 丰富 与传 统 的 学 年 制相 比 , 全学 . 完 分 制 引 入 了选 课 制 、 点 制 、 副修 制 、 师制 等 多种 管理 制 度 , 生 绩 主 导 学 完全 学 分 制是 以选 课制 为基 础 ,把 必 须取 得 的 毕 业 总学 分 作 为 班 级 的 构成 也 发 生 了较 大变 化 。 加 强对 学 生 学业 的监 控 , 强调 实 为 还 毕 业标 ; 一种 教 学 管理 制 度 。 它要 求 以学 分 为单 位 计 算学 生 的 学 行学业预警制。 隹的 在毕业审核 时不仅要统计应届生, 还要考虑提前毕业 习量 , 累计 平 均 学 分绩 点 为尺 度 , 量 学 生 的学 业 成 绩 。完 全 学 分 的学 生 。这 些 都 大 大增 加 了教务 管理 工作 的 内容 。 以 衡 制 符合 因材 施教 、 进 人 的 全面 发 展 的 教育 规 律 , 利 于激 发 学 生 学 促 有 24 对 教 务 管 理 人 员 的能 力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完 全 学 分 制 条 . 习的积 极 性 、 动 性 , 主 有利 于 教 学 资 源 的整 合 , 利于 提 高教 师 的教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引言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普及,教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学分制的基本原理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体系。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完成度、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

学分制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学分是一种量化的教学成果的度量单位,代表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成果。

2.学分可以累积计算,学生可以通过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来获得学位。

3.学分具有可转移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或学科之间进行学分的互认。

教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在实行学分制后,高校教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务管理模式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以学分为核心的教务管理模式。

新的教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个性化管理: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设置不同的学分课程,并为学生提供灵活的选课机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调终身学习:学分制将学习过程与知识获取解耦,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来获得学位,不再拘泥于学习年限。

这也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3.强调多元评价:学分制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模式强调个性化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分制条件下教务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研究

学分制条件下教务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研究

目前 , 高 等 学 校 教 育 中 以 建 立 和 推 进 学 分 制 为 试 点推 行 学 分 制 , 未 推 行 下 去 。 1 9 在 但 9 4年 , 实 验 学 在 中 心 的 教 学 改 革 ,已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广 泛 深 入 地 进 行 院 中 的 8个 专 业 进 行 试 点 。1 9 9 5年 , 开始 实 行 双 休 曰 着 。 校 从 19 我 9 6年 开 始 不 断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 进 学 分 点 菜 式 选 修 课 办 法 。利 用双 休 日 , 学 生 开 出任 意 选 推 给
[ 键 宇】学分制; 务管理 ; 关 教 选课制 ; 课程班级 【 作者简介】 王丽 波 ( 9 9 ) 女, 17 一 ,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黑龙 江大学经济与 工商管理 学院研 究实 习员, 主要 从事教 学
管理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4 1 7 [ G 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 1 7 2 0 ) 7 0— 1 7 0 2 4 ( 0 6 0 / 8 0 — 3 0 0 6
过在 选 课 时 学 生 能 够 自 主地 选 修 课 程 、专 业方 向 、 上 础 的 课 程 班 级 。 同年 级 、 业 的 学 生 不 必 根 据 同一 张 专
课 时 间 、主讲 教 师 等 来 达 到培 养 具 有 个 性 人 才 的 目 课 程 表 上 课 , 是 根 据 自 己 的 时 间 、 力 、 好 来 决 定 而 精 爱
管 理 人 员也 要 适 应 新 形 势 , 正确 定 位 , 明晰 工 作职 责 , 理 条 例 、 课 实行 办 法 、 修 条例 、 修 重 考 管 理 办 法 选 辅 重
更好 地 为教 学 服 务 。

学分制模式下教务管理的思考

学分制模式下教务管理的思考

学分制模式下教务管理的思考作者:郑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8期郑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摘要:学分制的优点在于承认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该文从选课制度、教学质量保证、创新学分制和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思考了学分制全面、有效实施的办法。

关键词:选课制教学质量创新教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17-011 学分制的内涵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基本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学籍管理制度。

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打破了过去整齐划一的模式。

以学分代替学年的模式,使学生的修学年限和课程的选择充满弹性,它的优点在于承认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完善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实施学分制的核心是完善选课制度,而选课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确定学习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实现培养个性化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选课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基础,选课系统是关键。

结合我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实行学分制以后,为了确保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校应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在鼓励多开课的前提下,还要促进课程结构的合理优化,保证课程质量的高水平。

同时还应该建立激励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多开好课。

(2)建立选课引导机制。

选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选择,它首先是对选择课程的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比和决定,选课更多的是赋予了学生一种权利,学生自己需要对此承担责任,因为选课对每一个学生是公平、公正的,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习和锻炼,学会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甚至尝试主动积极地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唤醒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感。

关于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制 , 分 制 作 为 先 进 的 管 理 制 度 , 灵 活 性 强 , 适 宜 培 学 其 更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和 能 力 ,但 教 务 管 理 所 要 处 理 的 信 息 量 倍 增 , 于 新 的 技 术 手 段 , 别 是 信 息 网 络 化 技 术 要 求 对 特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可 起 到 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益 于 师 生 员 有

3教 务 管 理 队 伍 薄 弱 。 多 管 理 人 员 未 接 受 系 统 的 . 许 教育 理论知识学 习, 惯 于按指示 、 件 、 验办事 ; 习 文 经 信 息 技 术 能 力 还 不 高 , 能 熟 练 操 作 计 算 机 和 网络 , 能 不 不 很 好 地 运 用 信 息 网 络 技 术 进 行 管 理 :教 务 管 理 工 作 繁 杂 、 力 大 、 任 重 , 些 人 员 不 愿 从 事 这 一 工 作 , 伍 压 责 一 队
许 多 高 校 对 于 教 务 管 理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缺 乏 充 分 认 识 . 件设 备投 入 力度 不 够 , 务 管 理信 息 系 统不 切 合本 硬 教
校 特 点 和需 要 。
迅 猛 发 展 .学 分 制 条 件 下 的 教 务 管 理 要 求 我 们 要 采 取 有 别 于 传 统 模 式 的 教 务 管 理 思 想 和 观 念 ,特 别 是 随 着 网 络 信 息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实 现 教 务 管 理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也 必 须做 到 与时 俱进 ,探索 适 合学 校 发展 特 点 的教 务 管 理模 式 已势 在必 行 。


陈 希
关 于 学 分 制 下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模 式 的 点 思 几 考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一、动态的教学管理机制:刚柔并举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新教学管理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一)实行选课制,贯彻因材施教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是学分制的根本和核心所在。

因此,高校应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开出高质量选修课,文、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齐全的系列分组选修课程或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其次,积极推进本地区高校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进程;最后,组织、指导学生(尤其是新生)选课,在入学第一学期,教务处将其所在年级的教学计划指导书发到他们手上,便于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和生活等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研究生教育,1872年,美国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进而推动导师制在欧美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也开始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中导师的职责概括为以下三点:1.向学生宣传学分制及其他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2.指导和组织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选课和合理计算学分、学分绩点,并结合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任选课,督促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3. 通过交谈或网络等方式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三)弹性十足的管理制度1.弹性学制。

以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基本学制为参照,允许学生在3—8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允许优秀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迟毕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家庭、创业等情况,暂停学业,允许学生停学创业。

2.学分绩点制。

学分绩点是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双重相关的量化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将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等级折算成绩点学分,将累积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资格认定、学位评定、评优(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申请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的依据。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作为学校内部的重要管理部门,教务处的工作要求高效、科学和规范,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如何完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浅谈。

一、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教务管理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学生档案、成绩管理、课程安排等等。

因此,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教务处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多维度、多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以及成绩、考勤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和实时查询等,从而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便捷性。

二、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规划和调整。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教务处需要考虑到专业设置、专业课程配比、学生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应该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调查,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保证其与实际需求相符。

此外,教务处还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监控机制,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和解决方案,防止课程运行出现偏差或异常。

三、强化教师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务处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为教师提供学科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管理,建立教师考评制度,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监督,鼓励优秀教师,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整改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满意度除了教师和课程的管理,对于学生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教务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成绩,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试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试析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任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让学生更加懂得 自己, 懂 得 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 通过鲜活的实例 , 使学生树立 “ 自 强” 、 “ 自尊 ” 、 “ 自爱” 、 “ 自 立” 的美德 , 拒绝只讲实惠不思进 取 的懒惰 意识 , 杜绝 为贪 图享受 铤 而走 险 。 做好 育 人工 作 。 作 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 不但要教好 书 , 更要做好育人工
创 造 良好 氛 围 。
总之 , 技工学校 的班主任, 在管理工作 的复杂性 目 前, 应 更 具有 创造 性 和开 拓性 , 理论 水 平和 行 为示 范方 面 的要 求更高 , 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学 习新的管理理 论, 掌握现代化 的和更科学 的管理教育方法 , 时刻保持 耐 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 吸取 教训学习提高, 根 据 学 生特 点 改 进 管理 方 法 , 这 样 才 能 带
【 科学管理 】
试析 高校学 分制教学 管理 的现状与对策
陈火君 , 陈建军 , 陈房捷 , 古佳研 , 王柳 如
(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2 )
摘要 : 学分制能体现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本文通过 对 目前高校 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原 因分析 的基础上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以促 进 学分制 下教 学管 理模 式 的发展 。
作, 这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只有“ 智育 ” 是不行的 ,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 , 新时 期 的教师应该具有双重身份 : 一是讲解 书本知识的 “ 师” ; 二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 “ 灵魂工程师” 。注重动手能力培 养 。技工学校 的学生 , 入学之初就已明确 了自己的就业方 向, 专业性质大多决定 了需要 “ 动手 ” , 用勤劳的双手去完 成学业迎接就业 , 所以学习重点和注意力多联系或接触 到

关于高校教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

关于高校教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

关于高校教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在当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务工作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成为了高校教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教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务工作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优化教务管理流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到课程安排、教学资源分配、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多个环节,繁琐的流程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优化教务管理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首先,对现有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其中繁琐、重复、不合理的环节,并进行简化和整合。

例如,在课程安排流程中,可以引入信息化系统,自动检测课程冲突,减少人工排查的时间和错误。

同时,将课程安排的相关信息集中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

其次,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例如,在考试管理流程中,规定考试命题、试卷印刷、考场安排、监考安排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时间限制,避免因工作拖延导致的混乱。

最后,加强流程的监控和评估。

定期对教务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该系统应涵盖教学计划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多个模块,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全程信息化。

通过信息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课程查询、选课、成绩查询等操作,教务管理人员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对教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学生成绩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通过对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合理调整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务管理改进与优化——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教务管理改进与优化——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教务管理改进与优化——春季学期工作总结2023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教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春季学期,各高校纷纷加强了教务管理改进与优化的工作,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针对选课环节的混乱现象,各高校加强了选课制度的规范和优化。

通过提高系统稳定性、完善课程评估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网络中断、公平性、纠纷等问题的发生率,保障了选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使每位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课程。

各高校基于学生需求和课堂实际状况,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优化。

一方面,加强了教学用书和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保障了教师教学质量和目标达成;另一方面,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课程翻转、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各高校优化了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增加了实践考核的权重和比例,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境外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强化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评估表、360°反馈、学生自评等,更好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水平。

各高校在学业辅导和留学支持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支持,如定期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招聘会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此外,在留学服务支持方面,各高校加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完善了留学生的服务保障体系,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

教务管理改进与优化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不断更新管理方式和提升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满意度的提高。

相信在未来,各高校将持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实现教育的卓越发展。

教师学分管理工作计划总结

教师学分管理工作计划总结

一、前言教师学分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以及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学分管理工作,本人在本学期中制定了详细的学分管理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学分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教师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学分管理流程和标准。

2. 提高教师学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教师学分信息真实、完整。

3. 通过学分管理工作,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1. 制定学分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学分管理制度,明确了学分认定的标准、流程及管理职责。

2. 建立学分管理平台: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搭建教师学分管理模块,实现学分认定的自动化、智能化。

3.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分管理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分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4. 完善学分认定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学分认定标准,确保学分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5. 定期检查与反馈:对教师学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学分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四、工作成果1. 建立健全了教师学分管理制度,明确了学分管理流程和标准,为教师学分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完成了教师学分信息录入和认定工作,确保了教师学分信息的真实、完整。

3. 通过学分管理工作,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 教师学分管理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学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改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学分管理工作的认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 存在问题:学分认定标准有待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改进措施: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学分认定标准,确保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教务管理服务优化方案

教务管理服务优化方案

教务管理服务优化方案一、引言在当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优化教务管理服务成为了改善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教务管理服务优化方案,以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教务管理服务的必要性教务管理服务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传统的教务管理服务往往存在效率低、信息不透明、流程繁琐等问题。

因此,优化教务管理服务势在必行。

三、优化教务管理服务的具体方案为了提高教务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优化方案:1.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教务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系统应包括学生选课管理、教师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方便师生查询和管理。

2.建立在线服务平台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教务服务。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选课、查询成绩、查看课表等操作,减少繁琐的线下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3.优化课程管理流程对于选课、退选等流程,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

可以考虑引入在线选课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匹配课程时间和教室,减少排课冲突。

4.加强师生沟通与反馈机制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和反馈意见。

可以采用在线讨论区、邮件通知等方式,方便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5.优化成绩管理与公示建立公平公正的成绩管理机制,并加强成绩公示工作。

通过建立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成绩,学校也可以通过公示成绩,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优化教务管理服务的意义与影响通过优化教务管理服务,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与影响:1.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繁琐的线下流程,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2.增强了学校的服务能力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师生加入学校。

3.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4.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务员的工作优化
在我国高校普遍进行学分制改革后,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教务员作为教务工作实施的一线人员,在日常教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学籍管理、考务工作、教师名单管理等方面的稳定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针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优化高校教务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使得学分制管理制度成为教务管理的一剂强心针,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分制教务管理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在高等教育进行到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我国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借鉴了大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定了更加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模式。

其中学分制管理是非常典型高效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效整合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然而,学分制改革对教务教学管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资源整合等。

一、学分制的产生和内涵
我国学分制管理制度始源于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到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但正式系统地施行学分制管理是从近些年才开展的。

学分制制度的实施对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务管理的严谨性、程序性和复杂性更为突出。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

学分制改革的最大特征是给予学生充分的选课自主权,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了弹性学制的真正内涵。

二、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现状
1.学生选课问题
学生选课阶段面对数目众多的选修课往往一筹莫展,抱有投机取巧的心态,会出现“从众”“避难就易”等现象。

一方面,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些青年教师的课无人问津,老教师或知名教师的课却人满为患,或者课程学分少、考试难度大的课选课人数也很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分大容易过的课程;另一方面,这种选课行为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尤其一些难度大的专业选修课正是为了培养学科高端人才准备而开设的,如果长期受到冷落势必会影响学科发展和学科人才培养。

2.教学组织和管理问题
目前在实施学分制的选课阶段,教务管理者主要着眼于宣传和动员。

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来传达选课要求的分配问题,是一种非刚性、不可预见后果的主观工作,而对于学生的课程咨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内涵等不能给予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选课结果的盲目性和波动性,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做的较细致的班级,一般会按照教学计划的指引、遵循专业侧重点进行选课,反之,则出现扎堆、乱选的现象。

教学管理和组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分制的
提议也仅是纸上谈兵。

3.制度设计和教学计划问题
顺利地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需要有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支撑,教学管理制度包括选课制度、导师制、学籍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成绩管理制度,等等。

任何一个分支制度不完善,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对于常规的学籍管理、考试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体系,但对于新生的如导师制、选修的学分管理等制度还缺乏严密性,往往是出现了问题才查漏补缺。

制定制度的管理者应当有长远的目光及科学的分析能力,尽量杜绝制度设计上的漏洞。

另外教学计划弹性不足也成为学分制实施的绊脚石,由于一些基础课学时上的严格规定,选修课的学时被不断压缩,形成了不科学的教学计划,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知识拓展。

三、高校教务员提升管理水平的途径
1.提高理论水平
作为教育管理制度实施的一线人员,高校教务员必须不断提高对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认识,了解其内涵,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学习教育部及学校下发的各项文件,浏览同行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对学分制管理制度的依据、目标、国内外发展状况等有清晰的了解。

从事教务教学管理的人员还应当增加对高等教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系统地进修一系列相关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等等。

2.加强沟通
高校教务员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和教师这两个群体展开的,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基于面向对象的特殊性,教务员的工作必须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实施教务管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基本特征,尊重个体,倡导人文精神。

教务工作琐碎复杂,往往需要将百分之八十的精力花费在百分之二十的后进生身上,这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责任感。

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仅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上,还体现在工作内涵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引导和鼓励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促进教学改革,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3.提高职业素养
学分制改革深入进行后,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务员必须对学生的各项学业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包括学生选课过程监控、学籍变动处理、重修课程、学分认定、成绩审核等方面。

对此,教务员必须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拓展,熟练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对于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有清晰的了解,对于纷繁芜杂的教务管理工作必须从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4.提高创新性
相对于过去,高等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教学改革的程度上都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教务管理的事物日趋繁杂。

在教务管理内容上,传统的教务工作只要遵循教务处的安排,周期性的处理相关事务即可,现在则需要对教学管理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及时向上级反映,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教务管理工作方法上,要善于利用计算机、教务系统和网络上各项新兴的通信资源,确保信息的准确和有效性;在教育思想观念上,要从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汲取精华,不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使其与我国的教育实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莉.浅析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J].科技信息,2007,(35):683.734.
[2]马刚峰.高校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37-38.
[3]熊海鸥,宋静.论高校教务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大众科技,2010,(3):178-179.
[4]李艳,米智勇.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探讨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7-109.
[5]程春.浅谈高等教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大众文艺.
[6]马焕,张海燕.基于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秘书职业素质建构[J].前沿,2012(5):142-143.
[7]贺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及能力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2,(5):313.
[8]王一华,庄丽娜,刘大为.关于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5):3-5.
[9]金俊兰.构建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新秩序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6):11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