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节余多少钱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 节余多少钱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 节余多少钱教案与反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节余多少钱”和“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经为学生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节余多少钱》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他们可能会对乘法运算的规则理解不深,导致计算错误;他们也可能会对如何将乘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感到困惑。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则,并能够将乘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则,并能够将乘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会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将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课堂。通过设计富有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在模拟购物过程中学习货币的换算和节余计算。这样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数量关系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节余多少钱》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引导三年级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数学应用能力。本案例以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钱的认识”为基础,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凸显团队精神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5.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个体差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节余多少钱》。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展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加减法基础,对进位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涉及进位的情况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知- 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买了4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8元。

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同学们,小明买了4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8元。

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请你们思考一下,然后可以举手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生1: 小明一共花了72元。

师: 很好,小明一共花了72元。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2: 我将4本书的价格18元相加,得到72元。

师: 很棒,你用了加法来计算。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叫做口算乘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乘法。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展开1. 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涉及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算的小明买书的问题中,涉及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问题)师: 请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中有哪些数字和计算符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举手回答)生3: 问题中有两个数字,一个是4,一个是18。

还有一个乘号。

4表示书的数量,18表示每本书的价格。

师: 很好,你已经观察到了问题中的数字和符号,并且指出了它们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5页的3.3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了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求余多少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余多少钱的概念,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余多少钱的概念,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如何运用小数减法求余多少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本书花了3.2元,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小明还剩下的钱。

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答案。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答案。

学生通过交流,理解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小数减法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余多少钱已知金额花费 = 剩余金额例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本书花了3.2元,问他还剩下多少钱?10元 3.2元 = 6.8元答案:小明还剩下6.8元。

七、作业设计(1)小华有8元钱,买了一支铅笔花了1.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妈妈给了小红20元钱,她买了一本书花了7.3元,她还剩下多少钱?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自己设计一道求余多少钱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学会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1.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的概念。

2.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和加减法等。

3.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应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

第二节: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1.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讲解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建立模型和如何解决问
题。

3.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综合应用
1.给出一些较难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
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2.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
进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改进和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里程表(一)(二)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里程表(一)(二)PPT教学课件
解答:
412-276=136(千米)
答:从C地到E地的距离是136千米。
课件PPT
学以致用
5.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的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
410
745
745
928
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相同?
学以致用
提示:博物馆-学校的距离实际是博物馆到邮局的距离与邮局到学校的距离的和;博物馆到公园的距离实际是博物馆到学校的距离与学校与公园的距离的和。
371
586
816
课件PPT
4.从C地到E地的距离是多少?
学以致用
课件PPT
B
C
D
E
F
124
276
356
412
625
从A地到F地的路程如下表。
解题思路:用A到E的距离减去A到C的距离。
解答:
从敦煌到郑州有多远?
2943-689=2254(千米)答:敦煌到郑州有2254千米。
2.计算:635+285 156+435+377 700—399+125
提示:注意运算顺序;进位,退位。
学以致用
课件PPT
=920
=968
=426
3.填一填
路程
博物馆-邮局
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公园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北师大版
课件PPT
第3单元 加与减
3 节余多少钱
课件PPT
学习目标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第3单元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第3单元3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3 节余多少钱教材是以“节余多少钱”和“买洗衣机”的生活情景展开的,主要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比用连加或连减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数量关系稍微复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灵活多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思考解题策略,弄清运算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节余多少钱”呈现了两个问题都是加减混合运算的,除了要关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的准确性,还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买洗衣机”的情景也呈现了两个问题,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1.结合“节余多少钱”和“买洗衣机”的生活情景,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难点】熟练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课时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景,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各自家庭每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计算下面各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余多少钱》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比如去超市购物,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找回的钱。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际问题。

比如,一个班级有35个学生,其中有12个学生请假,问还剩下多少个学生。

学生需要运用刚才学到的减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一、引入大家好,我是本次数学课的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第3单元的第3节——《余多少钱》这一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知识点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减法的实例练习,大家对于减法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通过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新知讲解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求余数的概念和应用。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数吗?余数是指整除运算中除不尽的部分。

例如,10 ÷ 3 = 3 余 1,这里的余数为1。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例1:王老师去市场买了3件衬衫,每件衬衫的价格是24元,她付了70元,问王老师还剩多少钱?这道题中,我们需要先求出3件衬衫总价值是多少:3×24=72元。

然后我们计算余数,即支付的70元减去衬衫总价72元,即:70 - 72 = -2我们发现是负的2元,因此我们需要将3件衬衫的总价值减去2元才为真正的答案,即:72 - 2 = 70所以王老师还剩70元钱。

四、实例练习现在我们来做几道实例题,加深对于余数的理解:实例1:小芳和小明合伙买了一盆花,花的价格为12元。

小芳出了7元,问小明出了多少钱?解:因为小芳已经出了7元,所以我们只需要求出余数即可。

12-7=5因此小明出5元钱。

实例2:母亲给小明买了一件外套,外套的价格为140元。

母亲只给了小明100元,问小明还需准备多少钱?解:同样的,我们需要求出余数。

140-100=40所以小明还需要准备40元钱。

五、作业布置现在,我们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下认真完成:1.7条毛巾的总价是63元,每条毛巾的价格相同,问每条毛巾的价格是多少元?2.李叔叔去水果店买水果,买了6个梨子和5个苹果,梨子每个2元,苹果每个3元,问李叔叔给了多少钱?3.王老师买了5个文具盒和6个笔袋,共花费了57元,文具盒每个8元,笔袋每个5元,问王老师找了几元?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课程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谢谢大家!。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3节余多少钱一课时教学内容节余多少钱。

(教材第21~23页)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亮亮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亮亮在家跟奶奶聊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右边的情境图)生1:奶奶说每月可以领取补助185元。

生2:亮亮说爸爸妈妈在城里,每月寄回生活费800元。

师:哦,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节余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呢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8月亮亮和奶奶共收入多少元,185+800=985(元),从中减去花掉的745元就是节余的钱数,即985-74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185+800-745=985-745=240(元)生2: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花了的钱,800-745=55(元),这样还剩55元,加上奶奶领取的补助185元,这样共节余的钱数就是55+18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是800-745+185=55+185=240(元)对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和鼓励。

师:你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二)生:我们可以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如下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计算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就必须先计算10月节余的钱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南照镇中心小学:谢伟伟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加减混合运算,这节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节余多少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本节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画图来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自动生成解题思路,得出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无论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都不会陌生。

学生会或从媒体,或从家人、朋友的渠道了解农民工及其家庭的一些问题,或有过亲身经历,这些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感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复习1、妈妈这个月收入2000元,爸爸这个月收入3000元,淘气家这个月一共收入多少钱?2、小东家上个月收入980元,上个月小东家花了790元,小东家上个月节余多少钱?活动2【导入】谈话引入介绍引入: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达到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但另一方面,农村却又更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

他们靠亲人在外打工寄回的钱,精打细算地过生活。

还尽量有节余,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用来应急。

亮亮一家就是这上亿家庭种很难过的一员。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节余多少钱的知识。

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3 节余多少钱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重点。

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依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援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不强求算式的标准。

使学生有时机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体会自主学习的成绩感。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学生打算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节余多少钱(一) ⊙谈话引入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常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简单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

⊙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奉献。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认真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6)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学会使用“用多少元减去多少元等于多少元”这个概念。

2.掌握最多不超过20元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正确适用余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多少元减去多少元等于多少元”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完成加减法运算。

同时,还需强调余数概念以及运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教学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计算,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余数概念的理解,以求学生掌握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本节课如果需要教师的话,可以借助一个示例来说明多少钱减去多少钱等于多少钱。

教师可以拿起两个钱币,介绍其中一个为5元钱,另一个为2元钱,然后问学生拿起一个分别求出5元钱减去2元钱和2元钱减去5元钱。

这样就引出了用多少钱减去多少钱等于多少钱的基本概念。

2. 课堂讲解通过以上的导入教师可以慢慢引出第二个问题,即多少钱减去多少钱等于多少钱这个基本概念,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3 yuan – 2 yuan = (__yuan)•2 yuan – 3 yuan = (__yuan)老师应该逐一给学生讲解这个问题,告诉学生在这个问题中,减数应该比被减数小,否则减不出来对应的数值。

再借助实例将问题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让学生亲自计算。

3. 拓展练习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学生出练习题,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16 yuan-pay4 yuan=(__yuan)•15 yuan-pay7 yuan=(__yuan)•19 yuan-pay8 yuan=(__yuan)可以让学生直接计算,或是先让学生排好顺序以求发现更多规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对合作,相互监督积极合作,提高琢磨能力。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基于“用多少元减去多少元等于多少元”概念下的加减法计算,同时也介绍了余数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对学生应用技巧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3节余多少钱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重点。

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强求算式的规范。

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学生准备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节余多少钱(一)⊙谈话引入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

⊙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3)课程目标1.理解“一元”和“多元”概念的基本含义。

2.学习“余数”概念,并掌握余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相乘计算。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1.余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多项式相乘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

2.学生对计算方法产生的疑惑和误解。

课前准备1.复习前面两节课的知识。

2.准备好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讲解“一元”和“多元”的概念,并与前面两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提问:“如果小明有 5 元钱,他可以用这 5 元钱买些什么东西?”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习余数的概念1.讲解余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深入浅出地讲解“除法余数定理”的原理,并配以图表演示。

3.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具体实践。

学习多项式相乘的基本操作1.引导学生理解“多项式”概念及其特点。

2.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构建学生对多项式相乘计算方法的认知框架。

3.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应用解决练习1.搜集多个有关“余数”的实际问题,比如四则运算、商品交易等。

2.通过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3.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思维弱点加以指导。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提问:“在以后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你们需要重点掌握的?”3.强调: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复习课堂笔记,独立思考所学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计算方法。

3.FinTips 练习——余多少才能买成整100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1)
·800+185-745·260-30=230(元)
=985-745 260+230=490(元)
=240(元)·260+(260-30)
·800-745+185 =260+230
=55+185 =490(元)
=240(元)
教学设计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者再探索
(复备栏)
第二课时:
完成练习,辅导练习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节余多少钱
(2)课时
设计者
执教者
(精讲)
课型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
教学设计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者再探索
(复备栏)
教学设计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者再探索
(复备栏)
3.做完发展卡,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可以在组内交也可以求助老师。
4、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3·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余多少钱
教学内容:
节余多少钱。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教材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亮亮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亮亮在家跟奶奶聊什么。

生1:奶奶说每月可以领取补助185元。

生2:亮亮说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每月寄回生活费800元。

师:哦,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节余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小事引入新课,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师:亮亮和奶奶8月花了745元,8月节余了多少元?跟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呢?
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8月亮亮和奶奶共收入多少元,185+800=985(元),从中减去花掉的745元就是节余的钱数,即985-74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185+800-745 =985-745
=240(元)
生2: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花了的钱,800-745=55(元),这样还剩55元,加上奶奶领取的补助185元,这样共节余的钱数就是55+18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是
800-745+185
=55+185
=240(元)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你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二) 生:我们可以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如下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计算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就必须先计算10月节余的钱数。

因为10月比9月节余的260元少30元,所以就是用260元减去30元,即260-30=230(元),这样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数就是260+230=490(元)。

师:你听明白了吗?同意这种方法吗?试着列成综合算式并解答。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能把你的做法告诉大家吗?
学生可能会说:
•260+(260-30)
=260+230
=490(元)
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260-30+260
=230+260
=490(元)
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情境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亮亮觉得奶奶很辛苦,想买一台洗衣机。

已知洗衣机是每台580元。

师:如果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生:我们可以把每个月节余的225元看作200元,把每台洗衣机的价钱580元看作600元,这样3个200元才是600元,所以应该需要3个月节余的钱才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师:真的是这样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算法:
•可以画图算出结果(如下所示),
•也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地把节余的钱数相加,看几个月相加的钱数能达到580元。

两个月节余的钱是225+225=450(元),再加一个月的是450+225=675(元),675元>580元,这样三个月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了。

•还可以从580元中减去225元,减去几次就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580-225=355(元),说明一个月后还差355元;355-225=130(元),说明第二个月后还差130元,还需要一个月,所以需要三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总结归纳: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及感受。

四、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