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试卷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1~3B.2~4C.3~5D.2:1E.1:2(分数:6.00)(1).每个抗原标记几个生物素分子为宜(分数:2.00)A. √B.C.D.E.解析:(2).每个抗体标记几个生物素分子为宜(分数:2.00)A.B.C. √D.E.解析:(3).生物素与IgG比值为多少时,效果较好(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每个蛋白质上标记的生物素分子数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
二、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ABC—ELISA将酶标记在(分数:2.00)A.亲和素B.生物素√C.抗体D.补体E.抗原解析:解析:酶标记生物素分子,与亲和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亲和素一酶标生物素复合物。
2.关于活化生物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利用生物素的羧基加以化学修饰制成的各种活性集团的衍生物B.可容易与各种抗原、抗体、酶及核酸相应集团耦联C.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可从卵黄囊和肝脏中提取√D.有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E.有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解析:解析:生物素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可从卵黄囊和肝脏中提取。
活化生物素是化学基团修饰后的生物素。
3.关于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B.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以是任意比例√C.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可减少空间位阻影响D.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E.生物素标记酶时会影响其免疫活性解析:解析: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包括:①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临床检验免疫主管 (10)
临床检验免疫主管 (10)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章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第一节概述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这种方法兼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
发光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的过程。
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
一.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与荧光的区别是形成激发态分子韵激发能不同。
荧光是吸收了光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而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因此,化学发光反应的首要条件是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化学能。
通常只有那些反应速度相当快的放能反应,才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化学发光现象,而氧化-还原反应所提供的能量介于其中,因此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个条件是吸收了化学能而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必须能释放出光子或者能将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分子上并使其激发,当这种激发分子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一些化学反应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把参加反应的物质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若被激发的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则这种反应过程称为直接化学发光。
二.化学发光效率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又称化学发光反应量子产率。
化学发光效率决定于生成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和激发态分子的发射效率。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光辐射的能量大小以及光谱范围,完全由发光物质的性质所决定,每一个发光反应都具有其特征性的化学发光光谱和不同的化学发光效率。
因此,可设计出不同的反应模式。
第二节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一.化学发光剂在化学发光反应中参与能量转移并最终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2017临床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应试题及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17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应试题及答
案
应试题一:
(A 型题)
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 C )
A.免疫缺陷病
B.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
D.恶性肿瘤
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 C )
A.超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B )
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
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
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D
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
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
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
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俄罗斯
6. 免疫自稳功能是指:B
A.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B. 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 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D. 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E.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7. 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C。
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2017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一、A1型题第1题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异嗜性抗原就是交叉抗原 B.半抗原可理解为决定簇C.隐蔽抗原就是自身抗原D.异物性可理解为异种抗原 E.佐剂就是弗氏佐剂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2题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 D.仅在于T细胞上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3题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免疫原 B.佐剂 C.脂类 D.受体 E.核酸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4题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除外下列哪一项 A.增强免疫原性 B.改变抗体类型 C.提高抗体滴度 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 E.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第5题以下哪一个不是抗原必备的 A.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 B.必须与被免疫的动物在种属上有不同C.必须分子大D.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 E.结构必须复杂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6题Ti-Ag哪项是错误的A 大多数为蛋白质分子B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C 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 无免疫记忆,故无再次免疫应答E 需要MΦ处理后,才能引起免疫应答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7题关于超抗原的性质,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B 无需APC加工可直接与MHC-Ⅱ分子结合C 与自身免疫无关D 内源性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E 一种超抗原只可活化少数T 细胞克隆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8题下列哪种不是抗原 A 类毒素 B 抗毒素 C 细菌 D 变性的眼晶体蛋白 E 青霉素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9题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是 A.抗毒素血清 B.类毒素 C.RBCD.精于E.磺胺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第10题不以抗原决定基与抗原受体结合的是A.完全抗原B.超抗原 C.半抗原 D.TD抗原 E.TI抗原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11题Ⅱ类HLA抗原在以下哪种细胞膜上不能检出 A.静止T细胞 B.B细胞 C.单核细胞 D.激活T细胞 E.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12题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抗原的特异性 B.抗原的交叉反应 C.病毒的超感染 D.先天免疫 E.主动保护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13题从理论上来讲,下列哪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猴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A.人 B.马 C.鸡 D.小鼠 E.鱼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14题超抗原的实际意义是 A.毒性作用 B.免疫抑制 C.诱发自身免疫病 D.有利于病毒的复制 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15题超抗原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主要与CD4+T细胞结合 B.不需APC加工 C.与TCRVp链结合 D.直接与APC 的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外结合E.有MHC限制性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16题半抗原 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B.是大分子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第17题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 B.隐蔽抗原 C.类属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第18题下列对T细胞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必须要有MHC分子 B.表位受体是TCR和BCRC.表位位置是抗原表面D.属构象表位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19题 TI抗原 A.通常是蛋白 B.引起强的IgG应答 C.不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 D.引起抗体产生不需任何类型T细胞的参与 E.与TCR结合并使之失活正确答案:C 您选择的答案:第20题免疫佐剂是A.增强半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B.增强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C.减少免疫原毒性的物质D.增强免疫交叉反应性的物质 E.增强造血作用的物质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21题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有T细胞和MΦ参与的抗原物质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Ti-AgD TD-AgE 共同抗原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22题对半抗原的正确解释是A 只有抗原性的物质B 只有反应性的物质C 有免疫原或抗原性的物质D 作为免疫佐剂的物质E 分子量小于1万的物质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备考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备考讲义临床检验技师2017年临床免疫学备考讲义导语: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免疫学的发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的结果。
一般认为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经验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我们一起来看看考试重点吧。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比重在1.075~1.090,而红细胞和多核白细胞比重在1.092左右。
分离淋巴细胞以密度1.077±0.001的分层液为佳。
分离方法:Ficoll分离液法,是一种单次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法。
聚蔗糖-泛影葡胺是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分层液,商品名Ficoll。
2.淋巴细胞分离方法: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Percoll分离法T、B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分离方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3.淋巴细胞分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4.辅助性T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CD3+CD4+CD8+。
(Th1主要分泌IL-2,IFN-γ或TNF-β等辅助细胞免疫或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Th2主要分泌IL-4/5/6/10等辅助体液免疫、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是CD3+CD4-CD8+。
(CD3+CD8+CD30-可认定为T c1细胞;CD3+CD8+CD30+可认定为Tc2)调节性T细胞:自然存在的,其典型标志为CD4+CD25+Foxp3+ (最重要的'分子标记是一种转录因子Foxp3)成熟B细胞均表达CD19,B1细胞CD19+CD5+,B2细胞CD19+CD5-,B1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胸腔,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自身免疫病及B细胞源性肿瘤密切相关。
B2主要分布在周围免疫器官,是执行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
NK细胞的典型标志:CD3-CD16+CD56+。
单核-巨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为CD14。
人成熟DC的主要特征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但不表达MPS、T/B/NK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CD14/3/19和CD20/16/56)。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1)反应物自身因素
掌握
1
(2)环境因素
掌握
1
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基本类型
掌握
3
三、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1.免疫原的制备
(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掌握
3
(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了解
3
(3)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掌握
3
2.免疫佐剂
(1)佐剂的种类
了解
1
(2)佐剂的作用机制
了解
1
掌握
3
(2)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
了解
3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掌握
3
(4)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熟练掌握
4
3.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
掌握
3
(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
了解
3
4.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掌握
3
1.概述
(1)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
熟练掌握
1
(2)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
熟练掌握
(1)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了解
1
(2)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标本制备的要求
了解
2
(3)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了解
4
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掌握
3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
了解
2
十四、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1.免疫细胞的分离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掌握
3
(2)淋巴细胞的分离
掌握
4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一、标本的处理(一)标本的主要来源1.活体组织: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
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体液、穿刺液: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1.标本固定的目的: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细胞内分解酶反应终止,以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腐败和在后续组织制备中的细胞结构和成分的改变。
标本的固定应以不损伤细胞形态,不干扰固定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为原则。
2.固定剂的选择:蛋白质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除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固定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质酸酶等处理除去;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除去类脂。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缓冲甲醛。
3.制片方法的评价:冷冻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
首选冷冻切片。
其操作简便,可避免石蜡切片因固定(甲醛)、脱水、浸蜡等对抗原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用在陈旧石蜡包埋材料免疫组化的回顾性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讲义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第一节免疫学简介第二节临床免疫学第三节临床免疫学与临床检验第一节免疫学简介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二、免疫组织与器官三、免疫细胞四、免疫分子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一)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二)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THc)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由于T细胞和B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膜受体不同,所以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
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二、免疫组织与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器官,是成年人和动物所有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发源地,多能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增殖,生成更多的HSC。
HSC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种血细胞,骨髓是从HSC分化发育为功能性B细胞的唯一器官。
淋巴样干细胞(LSC)及淋巴样祖细胞也是由HSC分化而来,它们随血流进入胸腺,发育为功能性T细胞。
2.胸腺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TSC)与胸腺细胞组成。
TSC主要由来源于胚胎期的第三咽囊和咽裂的上皮细胞、骨髓来源的单核-吞噬细胞和胸腺树突状细胞(TDCs)及结缔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组成。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免疫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免疫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学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临床免疫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免疫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技术的重要保障。
一、免疫的概念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伴随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免疫辅助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其他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细胞因子(一)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与组织(二)中枢免疫器官(三)免疫系统-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四)免疫系统-免疫分子1.免疫球蛋白2.补体系统3.细胞因子4.黏附分子5.CD抗原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识别的自细胞分化抗原称CD抗原。
检测CD抗原是实验室识别细胞及不同分化阶段细胞或细胞亚群最主要的方法。
免疫功能生理性(有利)病理性(不利)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肿瘤持续病毒感染三、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四、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临免疫检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利用免疫检测原理与技术检测免疫相关物质;另一部分是利用免疫检测原理与技术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2017卫生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17 卫生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
(A 型题)
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 C )
A.免疫缺陷病
B.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
D.恶性肿瘤
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 C )
A.超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B )
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
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
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D
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
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
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
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俄罗斯
6. 免疫自稳功能是指:B
A.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B. 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 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D. 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E.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7. 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C
A. 胸腺
B. 骨髓
C. 脾
D. 淋巴结
E. 法氏囊
8. 人类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A。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017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A11、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B、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C、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D、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E、应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病人血中的自身抗体2、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A、抗原的提取与纯化B、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C、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D、标本的处理与制备E、以上都是3、关于组织取材说法错误的是A、活检钳的刃口必须锋利,以免组织受挤压B、取材部位必须是主要病变区C、可选区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区以外的区域D、必要时取远距病灶区的正常组织做对照E、组织标本可取活组织检查标本4、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试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C、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E、只能检测抗原5、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
A、CD4抗原上B、CD4单克隆抗体上C、固相载体上D、抗人Ig抗体上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为:①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②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③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④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辅助识别肿瘤的良、恶性,癌前病变和癌;⑤应用免疫荧光抗体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病人血中的自身抗体。
【答疑编号10080993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考试考点.doc
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考试考点1.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2.标记免疫技术应用最多,自动化是免疫学检验发展趋势。
3.抗原的表位至少有二种方式:顺序或线性表位,三维结构的构象表位。
4.天然抗原绝大多数是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超抗原被T细胞识别时虽然要与MHCⅡ类分子结合,但不受Ⅱ类分子的限制,可以直接活化T细胞而且效率高。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抗体分子上VH 和VL是抗原结合部位,CL,CH1是遗传标记所在,CH2有补体结合点,CH5能固定组织细胞,CH3和CH4还参加Ⅰ型变态反应。
免疫学中常用木瓜酶和胃蛋白酶。
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有:同种型(正常个体都有)同种异型(只存在同种的某些个体中)独特型(某一个体独有的。
独特性网络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6.天然IgG分子无活性。
IgM(五聚体,天然凝集素和冷凝集素,是B细胞膜上主要表面膜Ig)激活补体能力最强,IgG(单体,电泳最慢,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至少要两分子。
0.1mol/L2巯基乙醇能破坏IgM但不破坏IgG,可以区分它们。
7.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高了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常称为局部抗体。
8.人类重链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K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9.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先后为C1,C2C9,C1由C1q,C1r,C1s,三种组成。
灭活的补体在片在符号前加i,有酶活性的上加一横。
10.补体大多是糖蛋白多属球蛋白,C1q,C8是蛋白。
C1s,C9是球蛋白。
C3含量最多,C2含量最少。
替代途经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
11.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方式:吞噬调理,免疫粘附,免疫复合物抑制。
12.编码人C4,C2,B因子的基因在第六染色体短臂上与MHC 的基因相邻,命名为Ⅲ类组织相容性基因。
产生补体主要是肝脏主要是巨噬细胞。
13.已发现的归巢受体有:CD44,LFA-1,VLA-4,MEL-14/LAM-1等。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2017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一、A11、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A、蓝色B、橙黄色C、棕黄色D、黄色E、紫色2、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3、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4、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A、2.4B、3.0C、1.5D、3.5E、5.05、酶免疫技术中酶的要求A、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B、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C、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D、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E、以上都是6、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下述哪几种类型A、均相异相B、同相均相C、异相固相D、固相均相E、固相异相7、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一种()。
A、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B、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C、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技术8、均相酶免疫测定不具有的特点是()。
A、常用于半抗原和小分子的检测B、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C、不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的干扰D、酶与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活性E、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9、ELISA检测中“钩状效应”(hookeffect)是指()。
A、钩状效应即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原过量叫做前带效应B、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抗原时抗原过量C、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时RF的干扰D、检测的假阳性反应E、竞争法检测抗体时特异性问题10、ELISA试验以HRP为标记酶时,常用的供氢底物为()。
A、OPDB、OTC、YMBD、ABTSE、PNP11、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戊二醛交联法B、糖原染色法C、免疫印迹法D、酶耦联测定法E、捕获竞争法12、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最常用的载体材料是()。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备考考点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备考考点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备考考点导语:虽然酶大多是蛋白质,但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并非为蛋白质,有一些被称为核酶的RNA分子也具有催化功能。
此外,通过人工合成所谓人工酶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活性,包括人工合成的DNA。
一起来看看吧。
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种类: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电竞组织化学技术等基本过程:1.抗原的提取和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3.将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与制备5.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记物呈色反应6.观察结果2.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类型】(一)酶桥法抗酶抗体作为第三抗体,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连接,形成酶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
本法较酶标法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但操作分四步较为复杂。
(二)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酶(PAP)法是在酶桥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本法首先将酶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组成可溶性复合物(PAP复合物)。
该复合物由两个抗酶抗体和三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呈五角形结构,非常稳定。
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PAP 复合物的抗酶抗体连接起来,此时要求特异性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的.动物种属相同(三)双桥PAP法该法建立在PAP法的基础上。
其基本原理是在PAP法中通过两次连接桥抗体和PAP复合物而建立起来的,通过双桥可结合更多的PAP 复合物于抗原分子上,以增强敏感性。
这种放大方式重复使用桥抗体,使桥抗体与PAP复合物中抗酶抗体的未饱和Fc段结合,或桥抗体与特异性第一抗体未饱和的Fc段结合。
2017卫生资格《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强化讲义汇总
2017卫生资格《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强化讲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卫生资格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考生开始复习但是思绪不清。
卫生资格考试《检验主管技师》内容是多数考生重点的克服对象。
结合考生实际,医学姐先为大家总结检验主管技师的内容,内容是按章节总结。
请看详细内容:抗血液凝固系统简介正常的抗凝血机制是由细胞和体液两方面的因素来完成的。
1.细胞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来完成。
2.体液抗凝作用(1)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
抗凝机制:肝素与AT-Ⅲ结合,引起AT-Ⅲ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后者能够与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FⅩa、FⅫa、FⅪa、FⅨa等以1:1的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这些酶失去活性。
(2)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
PC和PS均由肝脏合成,是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物质。
TM则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抗凝机制:凝血酶与TM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者使PC释放出小肽,生成活化蛋白C(APC)。
APC 在PS的辅助下,形成FPS-APC-磷脂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灭活FⅤa、FⅧa;抑制F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激活纤溶系统;增强AT-Ⅲ与凝血酶的结合。
(3)其他抗凝物质: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和C1-抑制剂(C1-INH)。
生化全项生化全项生化全项,是医院检验科的常见的血液检验化验项目,就字面来讲应该包罗万象,但并非如此,主要指的是肝功、肾功和血液电解质,血糖和血脂等。
血液方面化验很多,这些是重要的、常用的,但不是全部。
生物化学一般简称“生化”,也就是生化项目,是医学检验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检验大项,可以有几百甚至上千种生化项目,并随着医学发展不断丰富更新。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讲义)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免疫学简介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排出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过程。
其生理过程对机体有益,其病理性应答对身体有害。
2.免疫应答的过程(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T help cell,Thc)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
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3.免疫功能功正常表异常表过强:超敏反抗感免疫防过弱:免疫缺自身免疫病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免疫稳定肿瘤发生和病毒持续感染识别清除异常突变和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监视【例题】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A.恶性肿瘤B.反复感染自身免疫病 C. 免疫缺陷病D. E.免疫耐受C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异常表现正常表现功能过强:超敏反应免疫防御抗感染过弱:免疫缺陷免疫稳定自身免疫病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免疫监视识别清除异常突变和病毒感染细胞肿瘤发生和病毒持续感染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细胞B.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精品资料分享{{{{{{{{C.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御能力D.机体清除衰老、变异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一、标本的处理(一)标本的主要来源1.活体组织: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
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体液、穿刺液: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1.标本固定的目的: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细胞内分解酶反应终止,以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腐败和在后续组织制备中的细胞结构和成分的改变。
标本的固定应以不损伤细胞形态,不干扰固定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为原则。
2.固定剂的选择:蛋白质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除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固定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质酸酶等处理除去;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除去类脂。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缓冲甲醛。
3.制片方法的评价:冷冻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
首选冷冻切片。
其操作简便,可避免石蜡切片因固定(甲醛)、脱水、浸蜡等对抗原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用在陈旧石蜡包埋材料免疫组化的回顾性研究。
切片薄而有连续性,可长期保存。
但对抗原的保存不如冷冻切片。
二、抗原的保存与修复在制片过程中,由于广泛的蛋白交联可使组织中某些抗原决定簇发生遮蔽,致使抗原信号减弱或消失。
因此,使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即抗原修复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抗原暴露、修复方法有:酶消化法;盐酸水解法;微波法;高压锅法;煮沸法。
三、抗体的处理与保存(一)抗体的选择:多克隆抗体广泛用于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假阴性几率低,但特异性不如单克隆抗体,有时会造成抗体的交叉反应。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不够高。
(二)抗体的稀释:抗原抗体反应要求有正确的比例,过量或不足均不能达到预期结果。
故需进行预实验,摸索抗体的最佳稀释度。
(三)抗体的保存:保存抗体时,要注意保持抗体的生物活性,防止抗体蛋白质变性,否则会降低抗体效价,甚至失效。
四、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一)对照的设立:设立对照的目的在于证明和肯定阳性结果的特异性,主要针对第一抗体进行,常用的对照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1.阳性对照采用已知抗原阳性的标本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切片的阳性将证明整个显色程序的正确。
尤其在待检标本呈阴性结果时,阳性对照尤为重要。
2.阴性对照用确证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作对照,结果呈阴性。
只有在阴性对照成立时,方可判定检测结果。
主要目的在于排除假阳性。
(二)阳性结果:阳性细胞的显色分布有三种类型:①细胞质;②细胞核;③细胞膜表面。
免疫组织化学的呈色深浅可反映抗原存在的数量,可作为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
(三)阴性结果及抗原不表达:阴性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具有否定意义,即使只有少数细胞阳性(只要是在抗原所在部位)也应视为阳性表达。
(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显色的鉴别:特异性反应常分布于特定抗原部位,具有结构性,显色强度不一。
非特异性反应无一定的分布规律,常为切片边缘、刀痕或皱褶部位,坏死或挤压的细胞区域,常成片均匀着色。
非特异性反应由于细胞内抗原含量不同,特异性反应的显色强度不一。
如果细胞之间显色强度相同或者细胞和周围结缔组织无明显区别的着色,常提示为非特异性反应。
其他在过大的组织块,中心固定不良也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有时可见非特异性显色和特异性显色同时存在,过强的非特异性显色背景可影响结果判断。
(五)免疫组化结果与苏木素-伊红染色(HE)切片结果:当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与HE切片诊断不一致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部位、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地用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推翻HE切片诊断。
五、质量控制抗体的质量是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成功的关键。
使用前应了解第一抗体(即特异性抗体)和第二抗体(桥联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预实验决定抗体的最佳稀释度;在已知阳性和阴性的标本上观察实验结果的符合情况。
试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合适的稀释度、稀释剂、孵育温度和时间等。
操作过程质量控制1.实验操作需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步骤进行,关注日间和操作人员间的变异情况。
此外还应包括对试剂的复溶及试剂的有效性进行质量控制。
直接染色法可选择空白试验和替代试验;间接法、三步法可采用替代试验和吸收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2.标本的质量控制标本的留取、保存、固定和处理对免疫组化染色至关重要。
用于质量控制的标本包括阴性、阳性或自身组织对照三种类型。
质控品的设置可有助于监控标本制备、操作过程、染色步骤、试剂质量等问题引起的误差。
有时需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
技术设备、仪器和器具的质量控制需定期对相关设备、仪器(含基本实验液体)和器具进行校准。
操作相关工具如吸管、试管、加样枪等需进行消毒,以减少对抗体污染的机会。
第二节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其含量,以达到对抗原(或抗体)物质定位、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目的。
组织处理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主要靠观察标本的荧光抗体染色结果作为抗原的鉴定和定位,因此标本的制作十分重要。
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应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并在染色、洗涤和包埋过程中不发生溶解和变性,也不扩散至邻近细胞或组织间隙中。
标本要求尽量薄些,以利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
标本中干扰抗原抗体反应的物质要充分洗去,有传染性的标本要注意安全。
(一)标本的类型:基质标本是指固定在玻片上用作抗原的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等,包括:1.涂片和印片:血液、细菌培养物、脑脊液、体腔渗出液和细胞悬液等均可简单地涂抹在玻片上,干燥固定后就可用于荧光抗体染色。
脑脊液、脏器(肝、脾、淋巴结等)、细菌菌落或尸体病变组织可把新鲜切面压印于玻片上做成印片,经固定后再染色。
2.组织切片:最常用。
包括:①冷冻切片:首选的制片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自发荧光较少,特异荧光强,同时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缺点:组织结构欠清晰;②石蜡切片: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优点是组织细胞的精细结构显现清楚,但对抗原的保存量不如冷冻切片,并有组织自发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需加酶消化处理。
3.细胞培养标本:细胞在玻片上培养,形成单层,固定后用作抗核抗体等检测的抗原片。
还可使细胞单层生长在玻片上,再用病毒或患者标本感染,然后固定,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病毒。
4.活细胞染色:检查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受体、癌细胞表面抗原、血清中抗癌细胞抗体等,均可用活细胞荧光抗体染色法。
当同时观察细胞表面两种抗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时,可用双标记法进行染色。
(二)标本的保存标本在固定干燥后,最好立即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及镜检。
如必须保存时,则应保持干燥,置4℃以下保存。
一般细菌涂片或器官组织切片经固定后可保存1个月以上。
但病毒和某些组织抗原标本抗原性丧失很快,数天后就失去其抗原性,需在-20℃以下保存。
第三节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化技术是在一定条件下,应用酶标抗体(抗原)与组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通过显微镜识别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分布位置和性质,也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定量的目的。
一、组织处理主要用于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定位和定性检测。
该技术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可用普通光镜观察结果,可观察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等优点,尤其是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法的敏感性更优于荧光免疫技术。
酶免疫组化技术可分为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技术两种类型。
二、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一)直接法:将酶直接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与组织细胞内相应的抗原进行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最后用酶底物显色。
直接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及特异性强,缺点是敏感性低,制备的抗体种类有限。
(二)间接法: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先将第一抗体(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组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用第二抗体(酶标记的抗体)与复合物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
间接法的优点是检测敏感性高,制备一种酶标二抗可用于检测多种抗原或抗体。
缺点是特异性不如直接法,而且操作较为繁琐。
三、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酶不是标记在抗体上,而是首先用酶免疫动物,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酶抗体,通过免疫学反应将抗酶抗体与组织抗原联系在一起。
该方法避免了酶标记时对抗体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方法的敏感性。
(一)酶桥法:抗酶抗体作为第三抗体,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连接起来,形成酶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
酶桥法较酶标法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但操作分四步,较为复杂。
在酶桥法中,如果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弱,在操作中酶常被冲洗掉;如果酶标记在非特异性抗体上就会存在背景着色问题;如果抗酶抗体的非特异性成分与桥抗体结合,就会与抗酶抗体竞争桥抗体结合位点,影响方法的敏感性。
(二)PAP法:PAP法是在酶桥法基础上的改良。
PAP法首先将酶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组成可溶性复合物(PAP复合物)。
该复合物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呈五角形结构,非常稳定。
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PAP复合物的抗酶抗体连接起来,此时要求特异性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的动物种属相同。
与酶桥法相比,PAP法操作简便,分三步。
PAP复合物结构稳定,避免了酶桥法中标记易脱落的弊端;敏感性高;背景着色淡,因为即使桥抗体存在有非特异性抗体的可能,但因其与第一抗体并非同种属,故不能与抗酶抗体结合。
并且,如果抗酶抗体中存在着非抗酶抗体,当其与桥抗体或组织成分结合时,由于其不能与酶结合,也不会产生非特异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