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题命制说明
高中语文创新题命制说明
高中语文创新题命制说明高中语文创新题命制说明一、试题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创新题的命制要注重每道试题的导向性。
试题命制应符合高考命题方向,重视思想与方法的考查。
同时,试题内容应符合新时代特色,选材紧跟时代步伐。
此外,试题应体现课程改革,反映课程标准和考试内容的变化。
试题命制应符合“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思路。
最后,试题应传递对今后教学的导向,包括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掌握的导向。
2.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
试题应有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科相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3.创新性原则命题应强化能力考查,并体现鲜明的创新导向。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思想张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新试题的方法有:模仿、重组、改编、原创。
4.应用性原则试题命制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发展阶段特点中的具体实例。
试题应注重联系实际,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试题命制要求一)内容要求1.试题命制应以本学科提供的专题内容为单位。
每道试题的核心考查内容限为本专题的核心知识或重要方法。
试题命制应做到不超纲,不超前。
2.试题命制应突出情境载体,注重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研究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
这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了平台。
3.试题命制特别强调新颖性。
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载体和设问角度应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新高考命题方向。
4.试题使用的材料应真实无误,数据真实可靠,图、表、文应清晰规范。
二)形式要求1.试题题型以选择题、主观题为主,题型设置与高考题型保持一致。
作文题命制需要提供范文和写作指导。
2.试题命制格式采用“三段式”,即“命题说明—试题正文—答案解析”。
其中,“命题说明”需包含“情境载体说明,知识考查说明,能力考查说明,素养考查说明和对应‘四翼’的考查要求”。
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 创新命题的分析与预测(创新考法)
直问
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
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 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 追问
1.科普文章的类别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试卷 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一般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
(1)科学小品的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 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 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访谈 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 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 定基础。
1.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 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 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 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 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 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 “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 专访。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明确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命制的规律和手段
选项特征:选项句与原文相似,需注意①选项句 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②注 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 等。
解题方略: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 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 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7)混淆是非 类型解读: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 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 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选项特征:选项句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 的关键词,如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解题方略: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 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关注 否定性词语。
哪怕文中的观点与我们的常识矛盾,我们也要相信文 中的观点而不要以我们的常识来判断,因为高考考的 是我们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而非我们个人的常识经验)
二、培养两种心态 1.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 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 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2.仔细。虽说信息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 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 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 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 又细。
(8)指代有误 类型解读: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 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 选项特征:选项句中或原文中有表指代意义的关 键词。如这、这些、此、与之相反等等。 解题方略:根据语境,确定指代词指代的内容。
2.命制错误选项的6大手段 在高考中,仅仅是掌握了选项设置的八大干扰类 型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 种手段,便于在解题时去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 信息。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 (1)删:删减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 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 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高一期末命题说明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命制说明高一语文说明:1.本试题共150分,其中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全卷用时150分钟。
2.试卷主要以临沂市《高中语文发展性评价三年规划(纸笔测试部分)》为指导,围绕《必修三》《必修四》的重要知识点、能力点命题。
试卷样式以全国高考新课标样卷为蓝本,略有修改。
第Ⅰ卷(阅读题6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三小题,每小题3分)【一般论述类文本】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4.断句(文段内句子,选择题,3分)5.词语解说(实词、文化常识,选择题,3分)6.虚词(文段内+课本中,选择题,3分)7.内容概括分析(选择题,3分)8.翻译(文段内+《必修四》,笔答题,10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9.宋词鉴赏,两个小题,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初中1分,《必修三》1分,《必修四》4分,《论语》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1.(小说或戏剧阅读)(1)分析综合(选择题,五选二,4分)(2)鉴赏评价(5分)(3)分析综合(5分)(4)鉴赏探究(创作意图或个性解读,6分)第Ⅱ卷(表达题,83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2.成语运用(选择题,3分)13.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与赘余,选择题,3分)14.标点(点号,选择题,3分)15.修辞(借代、比拟,选择题,3分)16.句子衔接(选择题,3分)17.简明、鲜明(非选择题,4分)18.仿写题(非选择题,4分)五、写作(60分)19.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浅谈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作者:李晓艳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4年第17期为了提高语文检测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试题命制的一些技巧。
下面结合一些工作实际,谈谈高中语文试题命制的方法和原则。
一、高中语文试卷的类型1.课堂检测卷。
2.单元检测卷。
3.学期月考卷。
4.高考模拟卷。
二、试卷命制的一般程序1.制定命题大纲,确定命题立意和思路。
命制题目不可逾越的纲要,从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包含该命题的全部要求。
2.搜集筛选命题材料。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方案,注重吸收近年来语文高考中的新成果,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语文高考的价值取向,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
命题范围要遵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时又要不拘泥于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命题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与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
3.确定题型和试卷结构。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新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共同基础,应成为语文试卷的基本内容。
同时,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的意义上体现选修模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内容,以体现高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
相关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可以有所不同,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
4.注意命制试卷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即解答每道题的关键点,就是在答题前和答题中,能准确把握该题的题型特点、题干指向、设题的干扰项、解题技巧,明确解答此题所必须调动并使用的知识体系(含知识点、能力点、知识线、能力线),所使用的专用熟语,所施行的解答步骤,所预测的得分点等。
完全可以说,把握了着力点,就有了主动出击、科学分析、稳扎稳打、克“题”制胜的亢奋心理,就会排除盲目、焦躁、畏难等消极因素的干扰。
高中语文试题命制的理与法
高中语文试题命制的理与法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试题命制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试题命制的理论依据、命题原则和方法以及命题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理与法。
首先,高中语文试题命制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试题命制应当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解题过程,运用语言、理解文本、推理思考等能力,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试题命制应当贴合教育教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其次,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应当遵循一定的命题原则和方法。
首先是命题的科学性原则,试题应当满足科学而严谨的要求,要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出发,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
其次是命题的适应性原则,试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难易度和命题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再次是命题的针对性原则,试题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型和要求,既能够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命题原则,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
首先是试题的质量问题,试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题量适中,能够覆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其次是试题的合理性问题,试题应当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过于艰深或简单化的命题方式。
再次是试题的难易度问题,试题的难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命题原则的。
语文试题命制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的命题原则,同时还需要注意试题的质量、合理性和难易度等问题。
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来看,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命题原则。
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试卷命制多维细目表
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试卷命制多维细目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试卷命制多维细目表的示例:
一、阅读理解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3. 多媒体阅读理解
二、作文
1. 议论文写作
2. 记叙文写作
3. 说明文写作
三、词汇与语法运用
1. 词汇理解与拓展
2. 词法运用
3. 语法综合运用
四、写作技巧
1. 文章结构与组织
2. 修辞手法
3. 表达技巧与语言风格
五、篇章阅读
1. 经典篇章阅读与分析
2. 实用篇章阅读与分析
3.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六、文学常识与批评
1. 古代文学常识
2. 现代文学常识
3. 文学批评与评论
七、范围与题型
1. 文本分析题
2. 题组与篇章题
3. 作文题目设置。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创新趋势——以近五年新高考卷和全国卷为例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创新趋势——以近五年新高考卷和全国卷为例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测评,是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应有之义。
梳理近五年的新高考卷和全国卷试题可以发现,其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命题题料选择的创新、题型设计的创新、命题方式的创新等。
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整体趋势是加强文本情境统整,使试题由零碎分散转向系统集成,以提高测评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清晰性、精准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指向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和测评作了相关规定和描述,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考语文试题测评的指向。
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入人心,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测评更加清晰、更加精准。
旨在测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高考命题工作,已经整整走过了五个年头,相继推出了一些颇有创意的新型试题,使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新的气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五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创新试题资源,为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工作提供了可能。
展望未来,为了实现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高考语文试题还会有怎样的创新趋势?如果落实在具体层面上,其创新又会有怎样的表现?一、题料选择的创新趋势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类试题的命题材料,尤以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文言文文本的文字量为著。
此外,语言文字应用题的题料也值得关注。
2018年课标全国卷I、Ⅱ、Ⅲ已将成语、病句、补写语句等题型整合在同一个文本之下(俗称“一拖三”),但标点符号用法、修辞手法等语言文字应用题并没有如此操作,而是分别独立设题。
然而,到了2021年和2022年,新高考卷I、Ⅱ和全国甲卷、乙卷的语言文字应用题都采用“一拖三”的形式,依托两个文本分别设计三个小题,这样就导致文本的文字量明显增多,有必要纳入题料的统计范围。
至于古代诗歌的题料,多取自唐诗、宋诗和宋词,多年来已成惯例,其题料的来源范围比较稳定,再加上其文字量相对较小,暂不作考察。
高考语文专家课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试题的创新性特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试题的创新性特点一、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创新性内涵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实现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突出对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高考选拔中的能力要求与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核心主张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主张成为高考综合改革及命题改革的主方向之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意见》及中央相关政策的基本方针,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集中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具体来讲,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构成。
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范围,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层次与方法,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也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方向。
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
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
他们具备敏锐发现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具备推测、设想并周密证明的能力,具备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形式和设问方式,要求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对学习者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试题创新性的内涵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高考语文学科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阅读与表达作为关键能力,以语言、文学、文化等必备知识为学科基础,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灵活、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语文试题命制报告
高二语文试题命制报告半期考试·语文命题汇报这次承担高二的半期考试语文命题,我最开始内心还是诚惶诚恐的,所幸的是在各位老师的指点下,也算是交出了一份我自己认为还算是正常的答卷,在此,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除此之外的其他题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编。
二、命题原则总的原则就是,跟全国卷三保持同步一致性,做到“一体四层四翼”,即做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目的,以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为考试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1)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探究等,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
(2)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3)以综合考查作为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
(4)选用的语言材料尽量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5)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
三、试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摘编自XXXXXX发表于《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6日14版)的一篇文章,是考试大纲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规定的一类文体。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三题侧重于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
考查的能力层级均为C。
2.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今年高考小说阅读《三体》作者XXX的另外一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
XXX曾连续八年获得XXX奖,他的科幻小说喜欢讲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又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营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语文高考试题命制原则与特点共21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二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二)标点符号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度不高。
在常用的标点符号中,冒号、引号、问号、分号等用法是观察的重点。
比方问号要区分连续问、选择问;括号要区分句外括号和句内括号;引号主要区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等。
如特定称号需要加引号;引文的直接引用,不应该用冒号;非并列词语直接错用了顿号;连续不相同内容的问句,各句都用问号;省略号后边不应用逗号。
下边是2018年的一道标点题:【示例】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家多半重视写作前的感情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愉悦自己。
B.农历新年的民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各处表现祥和、喧杂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立了人。
”应该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立了神”。
答案:D。
【解析】A、冒号与破折号用法的差异:①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相同。
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表达,应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说明,应用破折号。
②凡是用破折号表示说明的,能够把说明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满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够把分说部分删。
③从语气方面解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逗留的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说明时,则没有停即刻间或停即刻间很短。
关于分号,《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以下: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够直接用分号。
因为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同为句中点号,但停即刻间有长有短。
应该先用逗留短的逗号,再用逗留长的分号,不能够乱了序次。
只有“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分项列举各项若是是分句,自然能够用分号。
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能够用分号分开。
比方:(1)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解说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创新版1.1题目怎么命
九 无中生有
设误 方式
判定 技巧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 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 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边练边悟】 9.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9·全国卷Ⅱ T3-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 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原文信息】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 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 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 采而无所偏失。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文中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 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选项中“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曲解文意。
【边练边悟】 7.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9·全国卷Ⅰ T1-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 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原文信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 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七 曲解文意
设误 方式
判定 技巧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 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创新题命制说明一、试题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创新题的命制要注重每道试题的导向性。
试题命制符合高考命题方向,重视思想与方法的考查;试题内容符合新时代特色,选材紧跟时代步伐;试题体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考试内容的变化;试题命制符合“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思路;试题要传递对今后教学的导向,包括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掌握的导向。
2.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要有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科相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3.创新性原则命题在强化能力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导向。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思想张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新试题的方法有:模仿、重组、改编、原创。
4.应用性原则试题命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发展阶段特点中的具体实例,注重联系实际,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试题命制要求(一)内容要求1.试题命制以本学科提供的专题内容为单位,每道试题的核心考查内容限为本专题的核心知识或重要方法,试题命制做到不超纲,不超前。
2.试题命制要突出情境载体,注重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平台。
3.试题命制特别强调新颖性,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载体和设问角度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新高考命题方向。
4.试题使用材料要真实无误,数据真实可靠,图、表、文要清晰规范。
(二)形式要求1.试题题型以选择题、主观题为主,题型设置与高考题型保持一致。
作文题命制需要提供范文和写作指导。
2.试题命制格式采用“三段式”,暨“命题说明—试题正文—答案解析”,其中“命题说明”需包含“情境载体说明,知识考查说明,能力考查说明,素养考查说明和对应“四翼”的考查要求。
“答案解析”要准确、全面、透彻,可以提供“一题多解、思路分析、审题解题指导、解题方法”等拓展延伸内容。
3. 所提交试题的标题格式为“学科,专题名称,题型”,标题下附命题人单位、姓名、电话。
三、试题命制方法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命题要关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命题设计,更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层次考查。
1.试题命制步骤创新题命制首先就是要找到创新的点,才能找到实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试题的命制,基本上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创新命题:立意→情境→设问→审题。
立意:就是考什么,也就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情境: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实际。
设问:就是检测方向,要求灵活、多样、新颖,角度要不断变换;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审题:是对试题进行审核,看试题是否有歧义,是否有漏洞,是否科学严谨等。
2.试题问题设计①设问应反映能力考查意图、与试题的难度梯度相一致、设问要清楚,指向明确。
②考查的是学生的素质(学科能力和素养),而不是应试的水平和技巧。
③好的设问的特点: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开放性,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
④问题设计要新而不难,难而不怪。
去掉试题中干扰性的内容和非学科素养的成分。
3.情境材料组织创新性命题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选择合适背景材料,二是结合材料的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
情境一般分为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学习探究问题情境。
但是选择新情境材料命制试题时要特别注意导向性问题。
情境材料直接决定了命题质量的好坏,选定好情境材料后,需要对材料进行整合,删除无关的、无效的信息,文字表述准确简洁。
创新试题情境设计,注重考查信息处理能力。
创新试题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文字描述,通过表格、图片、漫画等形式创新试题情境设计,注重考查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整理能力。
基本步骤是:选材与立意、搭架与构题、加工与调整、审查与复核。
四、语文学科样例样例1:语文,专题十三语段综合,选择题(山西省**市**中学李四 186********)【命题说明】本题以农耕文化为背景,带领学生释读、感受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悟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本题的题型沿袭2019年课标全国卷,分别从词语运用、语句衔接、病句辨析修改三个方面设置,注重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突出对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农耕文化在生产劳作、家居生活、休闲娱乐、传统习俗、乡音俚语、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都着丰富精神内涵,()。
例如,在当前大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的农村治理策略中,农耕时代的乡贤文化、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人们的“男耕女织”“耕读传家”“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等传统理念,也可以通过吸收,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精神世界的有益元素。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合理利用,是一个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社会实践过程。
我们进一步呼吁和期待社会各方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为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美德做出积极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包括融合耳闻目睹批判性B.蕴含融合耳熟能详批判性C.包括融汇耳熟能详批量性D.蕴含融汇耳闻目睹批量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可以提供充沛的乡村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给养B.可以提供充沛的文化建设和乡村政治建设给养C.可以为乡村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充沛的给养D.可以为文化建设和乡村政治建设提供充沛的给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进一步呼吁和期待社会各方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为留下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美德做出积极贡献。
B.我们进一步期待和呼吁社会各方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为留下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美德做出积极贡献。
C.我们呼吁和期待社会各方进一步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为留下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美德做出积极贡献。
D.我们呼吁和期待社会各方进一步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为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子孙后代做出积极贡献。
【答案解析】1.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蕴含:包含,主要针对精神、道理等抽象的对象。
第一空跟“丰富精神内涵”搭配,应选择“蕴含”。
排除A、C项。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三空应选择“耳熟能详”。
排除D项。
2.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从文段表意上看,应是农耕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为“乡村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给养”,而非提供“乡村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给养,排除A、B两项。
由括号后所举的例子可知,应先“政治建设”,后“文化建设",排除D项。
3.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为“我们呼吁和期待社会各方进一步予以高度重视”;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农耕记忆”前加“留下”。
故选C。
样例2:语文,专题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主观题(山西省**市**中学李四 186********)【命题说明】文本选自2020年2月25日人民网刊登的科普文章,原文标题为《新冠肺炎患者会二次感染吗》。
文本紧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热点,表现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类自身对病毒的免疫作用,增强对科学的认识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立德育人的目标。
该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兼顾到对语言简明的间接考查,侧重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突出对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原创试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人类“获得性免疫中有两员‘大将’——T细胞和B细胞,它们消灭病毒的能力极其强大,并且①”。
当获得性免疫启动后,B细胞会马上活化,变成浆细胞,大量释放能够识别病毒的抗体。
这些抗体会通过结合病毒,阻断其感染周围的细胞,同时增强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
尽管抗体具有作用广泛、迅速且强大的优势,但②。
由于不能进入细胞内,抗体对已进入细胞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
而T细胞一旦“武装起来”,就会离开淋巴结,“奔赴”病毒所在的“战场”,迅速识别出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向这些细胞“开火”,这样③也就被消灭了。
【答案】(示例)①显示出完美的协同作用②也有”软肋”③细胞内的病毒【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阅读整体语段可知,其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先总说B、T两种细胞,再分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第一空前面有“并且”,可知是在前一句话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再联系下文两种细胞的分工,可知本空需要填写二者的分工协作的完美作用。
注意第一空不能仅仅填“分工协作”之类内容,因为前一句强调“极其强大”,这一空是在上一句基础上的更进一步。
第二空前有“但”,且上文谈“抗体具有的优势”,可知空格填写“抗体作用的缺陷”,再联系下文“由于不能进入细胞内……是无能为力的”便容易得出答案。
第三空通过概括上文的内容可知抗体的缺陷是不能进入细胞内,而T细胞可以消灭细胞内的病毒,故而得出答案。
五、高中语文专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