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简介

合集下载

汉赋简介

汉赋简介

汉赋简介
西汉前期,自高祖、惠帝、吕后、文帝至景帝,历时六十多年,是汉赋的肇始期。

在这一期间,由于文化政策相对宽松,优待士人,一改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的暴虐,故而使战国后期从楚国开始兴起的赋体文学,得以利用四海统一所提供的新的契机,融合南北的文明成果向前发展。

司马相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于何,在哪里。)——兼词
• 或师焉,或不焉。 (于之,向他。)——兼词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此,在这里。)——兼词
第一段(2):特写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出现云彩,名词 作动词 会有龙飞,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会有彩虹,动词 雨过天晴,动词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经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既是以歌舞的纷繁衬托宫殿的众多,又 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
段 落 小

在这一段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 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 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 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二川”, 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排比、 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 美。
第二段翻译
• (六国的)妃子、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 家的)宫殿阁楼,就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 晚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哎!)星光闪烁, (原来)是(她们)打开梳妆的明镜;乌云纷扰, (原来)是(她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粉 脂油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烟雾弥 漫(缭绕), (原来)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 雷霆忽然响起,(原来)是宫车驰过;辘辘的车轮声 渐听渐远,无影无踪,不知它驶向何去的地方。每一 处寸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尽(极力显示)(自己的) 妩媚娇妍。(她们)久久地伫立着远望,而希望(受 到皇帝)的宠幸。(但是)有三十六年未曾见过皇帝 的(美人)。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四、指导诵读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

(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齐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特点。

对赋的理解

对赋的理解

对赋的理解
对“赋”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赋”的字面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赋”多指诗歌、词赋等文学体裁,如《赤壁赋》等。

此外,“赋”还常用于指“天赋”,表示天生的才能或属性,如“赋有才华”。

2.古文中的“赋”:在古代文学中,“赋”是一种重要的文体,主要通过描述事物、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阿房宫赋》就是通过对阿房宫的描述来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3.文化背景下的“赋”:除了文学层面的含义,“赋”还可以与古代社会制度相联系。

在封建社会中,“赋”常指封建君主对臣民的赋予,如田地、官职等。

此外,在税收方面,“赋”也常指百姓需缴纳的税赋。

4.“赋予”的语义分析:作为动词,“赋予”的含义是给予或交给,常用于表示某种属性或权利的赋予。

例如,“赋予权利”意味着给予某人某种权利或资格。

5.“赋税”的特殊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赋税”一词通常指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的税款。

这个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君主通过征收赋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对“赋”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在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中,“赋”的含义和应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汉魏六朝赋文

汉魏六朝赋文

长门赋 司马相如
一、作者简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字长卿,
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 读书,学击剑,名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 为人也,更名相如。以 訾为郎,事孝景帝,为 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作者简介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 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 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 梁,得与诸侯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 之赋》。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 以自业。索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来过我。”于 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 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 谢吉,吉愈益谨肃。
该赋主要抒写作者因久留客地怀才不遇而产生的苦闷情绪及思乡之情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景物描写和景情交融的写法是这篇赋的一大特点文中每段都写景而且写得极有特色
1. 了解汉魏六朝赋的发展状况 2. 《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哀江南赋》的主要写作特点

赋是在《诗经》、《楚 辞》、战国纵横家散文等的综 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特 殊的文体,兼具诗歌、散文两 方面的特点。
汉赋特点
3、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 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 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 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 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 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4、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 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 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 杂以三、五言。
晋葛洪、南齐王俭等说法。然皆无确凿证据。今人刘文忠综合前说,
又据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推论当为建安前后人,较为合理。):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 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 ‘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 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 ‘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 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主大悦,乃苦要 上,遂 成婚焉。

汉赋简介赋的特征

汉赋简介赋的特征

《七发》的艺术特征
• (三)曲终奏雅: • 《七发》通过铺陈六个方面的事物,极力 展示了事物的巨丽之美、崇高之美,但最 终对审美作用的效果并不自信,还是曲终 奏雅,归结到“要言妙道”,但哲理的陈 说毕竟不是文学作品的份内之事,所以对 “要言妙道” 的描述仅仅是很空泛又很简 短的一小节,这就显出了作者态度的游移、 摇摆。
贾谊《吊屈原赋》
•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 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名为吊屈原,实 是自吊。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 受排挤遭打击的愤慨。 • 前半(主体部分)多用四言句、排比句, 后半相当于乱辞部分的“讯曰”,多用楚 辞式的长句,在学习楚辞的同时又能有所 变化。
《鵩鸟赋》主旨
朱熹《楚辞集注· 楚辞后语》:“凡谊所称, 皆列御寇、庄周之常言,又为伤悼无聊之 故,而藉之以自诳者。夫岂真能原始反终, 而得夫朝闻夕死之实哉。”
李善《文选注》:“七发者,说事以启发太子也。”
《七发》的艺术特征
《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代散体大 赋的体制: (一)表现手法上 1、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来结构全篇。 2 、以铺陈写物为中心: (1)以逐层推进的手法详尽铺写六个方面的事物: 音乐、美味、车马、宴游、狩猎、观涛;最后 引申到“要言妙道”。 (2)铺陈反复而注意节奏的张弛结合、笔法的疏 密相间。 3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
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自序》)
一、赋的产生
• “赋”在先秦时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直言 铺陈的手法,即“诗六艺”之赋、比、兴 中的“赋”;二是指不配乐,但讲究抑扬 顿挫的吟诵。即“赋诗言志”的“赋”。 • 战国后期,将不用于歌或不能歌的诗和韵 文称为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的可能是荀子。 • 旧传楚国宋玉也有以赋名篇的作品,如 《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 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 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 论。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这一层写了哪些建筑?
楼,阁,廊,檐,长桥、复道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修辞:通感。用“ 触觉”去状摹“听 觉”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第四自然段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标红体的“后人”暗指什么? 暗指唐朝统治者。后人如果只哀叹秦之灭 亡,而不从中吸取教训,必重演覆亡的悲剧。作 者语重心长,委婉讽劝,意在警告唐敬宗应当对 秦之灭亡,哀而鉴之,画龙点睛地吐出本文写作 动机:提醒唐朝统治者切勿重蹈亡秦覆辙 。
第四自然段
走进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壁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 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 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 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 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 体散文,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 匡世济俗的情怀。
制作07 2007年上学期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 良的石料,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 (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 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 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 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 口,石落水断流。”

赋知识简介

赋知识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给城市的赋,会像《兰亭集序》之于绍兴和《滕王阁序》之于南昌一样,为城市留下千古声名并广为流传么?还有民间自发的辞赋家,怀着名士雄心为城市立文字碑,结果会不会像加入了一场给城市贴瓷砖的运动作为国学热的一环,唯有“赋”热与最多城市挂钩。

这些专门献给城市的赋,会像《兰亭集序》之于绍兴和《滕王阁序》之于南昌一样,为城市留下千古声名并广为流传么?还有民间自发的辞赋家,怀着名士雄心为城市立文字碑,结果会不会像加入了一场给城市贴瓷砖的运动?赋冷赋热三千年间流行过的文体,逐一没落:方志、列传、序跋、祭文体例失传,论、铭、原、序古风不续,赋不再,骈不兴,格律断弦,八股亦湮灭,今天只剩散文小说热,对联玩平仄。

红楼之后,古文真的观止了。

词牌被方文山挪来填周杰伦的绕口令,《洛神赋》被香港无线拍成爱情长篇电视剧《洛神》在翡翠台播出。

赋的好日子始于两汉,汉赋五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全都是文史哲大师和语言学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清代学者阮元语)。

饶是如此,司马相如写3400字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花了几百天,西晋左思一年足不出户才写出一篇《齐都赋》,《三都赋》则修改了二十多年一一写赋不仅考学识,也考体力。

写一篇赋为何这么难?专家说难在“体物”和“铺采搞文”。

赋像文字里的建筑、雕塑和油画,要让世间万物呈现华丽美妙的效果,不丽不美不成赋,又非单凭形容词做到这一点。

苏轼和欧阳修改变了赋风,《赤壁》二赋如行云流水,仍需毕生功力作支撑。

长门赋(司马相如)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分析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分析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分析在高中的学习上,我们要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尽早补上拉腿学科。

“木桶理论”表明,一个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儿板决定的。

因此,要想成绩好,就要重视薄弱科,而语、数、英是重点。

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分析1【原文欣赏】《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翻译: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简介:《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背景: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

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

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

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阿房宫赋》详细版

《阿房宫赋》详细版

“惊”为大的呼声,译为“震响”。 “也”表示肯定陈述的结束,与前一组句 子中一样,形成了判断。“远听”为“听 远”,译为“越听越远”或“渐听渐远”。 “所之”为“所+动词”的固定短语, “之”为动词“去”或“到”。 一:全部. “尽”“极”都是动词,“修饰到尽 头”“修饰到极点”。妍:美丽. 缦立:久立 通:“曼”. 望: 动词“期望”。“幸”为动 词活用为名词,“宠幸”。
译:(六国的)妃子嫔妇、诸侯的女儿孙女,辞 别了故国的宫殿楼阁,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 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析:“辞楼下殿”用了互文修辞,翻译时要 调整语序。上承“六王毕”,极写阿房宫中 的宫女出身的高贵,冥冥中也暗示了秦统治 者的命运。只是平平叙来,更有事实的不可 逆转. 原文: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 横,焚椒兰也。
翻译:燕国赵国收藏的珍宝,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 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奇,(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他 们的人民手中掠夺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可是国家破 亡,所有这一切)一天都不能再占有,被运送(到)阿房 宫中。宝鼎被当作铁锅,宝玉被当作石头,黄金被当 成土块,珍珠被当作砂砾,丢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 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原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廊腰缦回”:廊腰连接建筑物之间的走廊象人的腰部. “缦”的本义是没有花纹的帛,指丝绸 .注释为“索 绕”,活用为动词,“像腰带一样曲折 . “回”,注释为曲折 . 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部分. 啄:屋檐伸展. 抱:据有. 钩心斗角:心:宫室的中心, 角:檐角. 钩:连. 斗:相连. 这成语的意思本意是:宫室 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后比喻各有心机,互相倾轧. 盘盘: 弯弯曲曲。盘: 通”蟠”. 囷囷: 回旋,本义是 圆式仓廪. 落: 座. “焉”:助词。“……的样子”

王粲《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

1.简要了解中国文学史中“赋”这一文体的发展概况。

2.了解王粲的生平和文学上的成就。

3.体会作者在赋中所抒发的情感和心情。

二、王粲简介王粲(177—217),东汉末年文学家。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人。

先随献帝西迁长安,后因董卓党人李傕、郭氾举兵作乱,困扰长安,他南迁荆州,依附刘表门下十五年,一直未被重用。

刘表死后,归事曹操,任右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又升军谋祭酒。

曹丕立魏国时,官侍中。

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文学创作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

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刘勰说他“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早七子之冠冕”。

三、赋简介赋,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

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的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

“铺采离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

此为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及到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此为内容上的特点。

最早以赋名篇的当为战国荀卿的《赋篇》,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当时颇为盛行。

以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

接近散文的为“文赋”,接近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

四、解题《登楼赋》为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登当阳城楼所作。

王粲本汉末三公王畅之孙,幼有才华,为时贤推重。

刘表系皇族支裔,故时局扰乱时,士类争相趋附。

但此人“外貌儒雅,内多疑忌”,身无济世之才,又无知人之明,满怀大志的王粲一直被屈抑下僚,不被重用。

于是写下这篇登楼之作,抒发了作者登楼时所兴起的相关之思和离乱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郁闷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阿房宫赋正稿

阿房宫赋正稿

燕、赵之收 藏,韩、魏之 经营,齐、楚 之精英,几世 几年,摽掠其 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收藏的 奇物,韩国魏国聚敛 的珍品,齐国楚国保 存的瑰宝,都是多少 代、多少年,从 ( 本 国 ) 人民手中掠夺来 的,堆积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 其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 迤,秦人视之,亦
不甚惜。
第一段
六王毕,四海 一;蜀山兀,阿房
出。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
阳。
六国覆灭了, 天下统一了;蜀地 山林被砍伐一空, 阿房宫殿巍然耸起。 它 盖 了三百多里地, 高楼重阁遮天蔽日。 它从骊山的北面建 起,然后向西曲折 延伸,一直延伸咸 阳。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流 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 二川溶溶,流入 一座亭阁;腰带般的长廊像绸带 宫墙。五步一楼, 似的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 十步一阁;廊腰 鸟嘴向空中飞啄;这些楼台亭阁, 缦回,檐牙高啄; 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 各抱地势,钩心 层叠的木拱中心勾连,殿角相向 斗角。盘盘焉, 对峙,像在互争上下。盘旋着, 囷囷焉,蜂房水 屈曲着,像蜂房那样密集,像水 涡,矗不知其几 涡那样套连,巍峨矗立,不知道 它们有几千万座。 千万落。
★梳理第一小节:
⑴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来历? [明确]“六王毕……阿房出” ⑵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明确]“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 ⑶阿房宫的本体构筑如何?
[明确]“五步一楼……而气候不齐”
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巨大耗资
第 一 段
概括外貌 (由概括到具体) 先写楼阁
细写内部
建 筑
次写长桥复道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不是秦国。消灭秦宗族的 是秦皇自己,不是天下的 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 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 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 秦国;如果秦(取得天下 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 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 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 灭掉他们呢?

诗经简介赋比兴的特点

诗经简介赋比兴的特点

诗经简介赋比兴的特点
《诗经简介赋比兴的特点》
1. 赋呀,那就是直接铺陈其事哟!比如说“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这就是直接在描述砍树做车辐然后放在河边呀,多直白呀!就像你直接告诉朋友你今天吃了啥一样简单明了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2. 比呢,就像是打比方哦!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把女子的手比作柔荑,把皮肤比作凝脂,哇,一下子就让人有了画面感呀!这和我们平常说“他笑起来像朵花”是不是有点像呀?
3. 兴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呀。

就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和爱情有啥关系呢?但就是这么神奇地联系起来啦!这就好像先看见天上的云,然后想到了远方的那个人呀。

4. 赋的特点让诗歌变得好真实啊!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你能一下子就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呢,就像你亲身经历了一样,神奇吧?
5. 比真的超级形象生动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把桃花比作新娘的美丽,哎呀呀,那画面感简直绝了!这不就和我们形容一个人笑得甜像糖果一样吗?
6. 兴特别能勾起你的好奇心呀!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然后会让你特别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是不是很吊人胃口呀?
7. 诗经里的赋比兴呀,真的是太妙啦!它们让那些古老的诗句变得鲜活起来,就好像穿越了时光在跟我们对话呢!这不是很让人惊叹吗?
总之啊,诗经的赋比兴特点让其充满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感受呀!。

魏都赋注释

魏都赋注释

魏都赋注释
摘要:
1.魏都赋简介
2.魏都赋的作者
3.魏都赋的内容
4.魏都赋的注释
5.魏都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正文:
1.魏都赋简介
《魏都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邺城的壮丽景象。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赋中绝品”。

2.魏都赋的作者
《魏都赋》的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左思。

左思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反映农村生活为主要特点,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3.魏都赋的内容
《魏都赋》全文共分十篇,详细描绘了邺城的城市规模、宫殿建筑、市场繁华、人物风俗等方面,展现了都城的繁荣和富强。

赋中还穿插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魏都赋的注释
《魏都赋》的注释主要包括对文中难解的古文词语、地名、人名、典故等
方面的解释。

注释对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略文章的韵味。

5.魏都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魏都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后世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都对《魏都赋》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称赞不已。

同时,《魏都赋》也成为了后世研究三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之,《魏都赋》是一篇描绘三国时期魏国都城的文学名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诗词歌赋简介

诗词歌赋简介

诗词歌赋简介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类,其中诗和词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文体。

诗以五言或七言为主,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为特点;而词则以七言或九言为主,以表达爱情和描摹女性为特色。

歌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民间音乐形式,常常用于婚礼、节日庆祝和劳动中。

赋则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或景物为主的文体,通常用于表现抒情或抒情之外的其他主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歌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1 -。

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

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

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扬雄,是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而杨雄所著的四大赋是很出名的,那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扬雄的四大赋分别是什么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伟大的文学家,所著的四大赋非常有名,分别为《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和《长杨赋》。

扬雄早期十分敬佩司马相如,以其为榜样,作赋时多仿照司马相如。

但是到了后期,扬雄对司马相如呈否定态度,甚至提出司马相如在卓文君家“偷赀”,作赋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

《河东赋》描写了汉成帝的出行规模宏大。

扬雄将宏大的出行与帝王的丰功伟绩联系在一起,委婉的让帝王自省自己的言行得失。

《甘泉赋》描写了甘泉宫的富丽堂皇。

辞藻华丽夸张,笔下的甘泉宫甚至可以跟仙境的宫殿相比拟。

汉代的甘泉宫本来就十分奢华,可是成帝又增修了很多宫殿,可谓是穷奢极侈。

扬雄作此赋旨在委婉的指出王朝的奢侈以及汉成帝与宠妃之事。

《羽猎赋》和《长杨赋》都描写了成帝打猎的场景。

汉成帝喜爱打猎,且每次狩猎都耗费很多资源。

扬雄以高祖、文帝、武帝为榜样,指出成帝不节俭、不为民,只知道一味的享乐。

扬雄的赋都带有讽谏的意味,以四大赋最为著名。

但是他所作的赋多注意整体的审美,导致皇帝只看到了赋的精美,却忽略了内在思想。

扬雄资料简介扬雄,西汉成都人,是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尊循儒道,爱好辞赋,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具有讽谏意味的赋,《解嘲》透露出文人被压抑的无奈,《法言》和《太玄》维护儒家道义,反对神学。

扬雄刚开始模仿司马相如的文风,后意识到这只是对帝王好大喜功的阿谀奉承,毅然改变。

扬雄的家族五代单传,因此扬雄在蜀地很少有一起玩耍的伙伴。

再加上扬雄患有口吃,说话语速很慢,更是显得寡言少语。

但扬雄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文学造诣十分高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

扬雄不是不想升官,他想升官但是他又不屑于做些拍须遛马、不折手段的事情,于是他升不了官。

他升不了官,就只能投身在学术中,其实都是被别人逼的。

赋简介主要内容

赋简介主要内容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魏都赋注释

魏都赋注释

魏都赋注释
(原创版)
目录
1.魏都赋简介
2.魏都赋的历史背景
3.魏都赋的文学价值
4.魏都赋的注释及其作用
5.结语
正文
1.魏都赋简介
《魏都赋》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

全文共有 360 个字,以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为背景,描绘了邺城的繁荣景象,展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许。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辞藻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赋中绝品”。

2.魏都赋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凭借一己之力,平定了北方诸侯,建立了曹魏政权。

为了巩固政权,曹操不仅在政治、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注重文化建设。

《魏都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旨在宣扬曹操的政治理念,凝聚民心,推动国家繁荣发展。

3.魏都赋的文学价值
《魏都赋》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继承了汉赋的铺陈、夸饰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

在文中,曹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华美、形象生动。

其次,《魏都赋》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辞赋的主题和范围,将政治理念、国家建设和民生繁荣
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辞赋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

4.魏都赋的注释及其作用
由于《魏都赋》的语言古奥、寓意深刻,后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注释。

这些注释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辞赋的教化作用。

通过注释,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曹操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精神。

5.结语
《魏都赋》是我国古代辞赋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曹操的高超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治国安民的政治理念。

《赤壁赋》--江苏教育版(新编201911)

《赤壁赋》--江苏教育版(新编201911)

苏轼的黄州生活与《赤壁赋》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 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 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由开封到了黄冈,直到元丰七年四月 才离开。
前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这是苏轼 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 时期。随着政治权利和行动自由的丧失,戴上了“思过而 自新”的“罪人”帽子,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东坡内心 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 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愁绪难谴,他渴望从那 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 慰藉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 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这时,他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产生了思想上的共 鸣,从而在《前赤壁赋》里抒发了“吾生之须臾 ”的感 慨,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作者简介
•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自 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 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 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 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 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 称为“唐宋八大家”。
赤壁赋
关于“赋”这种文体
•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 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 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பைடு நூலகம் 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 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 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 铺也;铺采摛 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 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 在 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 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 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 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 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 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简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文体名。

它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

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

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称为“辞赋”。

汉赋规模宏大,又叫汉大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

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

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

称之为
“文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
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河东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