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区域经济联系拓展素材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件鲁教版必修3
转型阶段与再生阶段 “史密斯家族的故事”(二)
二战结束后,这里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厂里 荒草萋萋。史密斯家族的很多成员失业后,离开了家乡,搬迁到美国 的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史密斯一家留在家乡,为生活而努力奋斗。
史密斯当选了市长,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在家乡推行经济复兴计 划,并大力整治环境。如今,这里空气清新,生活宜居,发展成为著 名的“知识城”。
3.× 转型阶段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因此环境污 染仍然非常严重,人地关系矛盾继续加剧,区域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
4.× 区域再生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并未完 全处于和谐状态。
5.A [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 向发展,使匹兹堡由“没有屋顶的地狱”变为一座“知识城”。]
(教师独具) 教材 P19 活动 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人口 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是 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许 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而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基 础设施日趋完善,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1.A 2.D [第 1 题,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资源充足,人 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 2 题,在区域发展初期,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为微 弱;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从Ⅲ到Ⅳ阶段,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必修3
二、资源跨区域(qūyù)调 配
南水 北调
对地理环 境(dì lǐ
huán jìnɡ) 的影响
西气
西电
东输
东送
第十页,共26页。
区
一.世界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域
经
济
二.东西部的 主要形式 经济(jīngjì)合作重要意义
联
的对 影经 响济
发 展
(fāzhǎn)
(dì lǐ huán jìnɡ)
第一页,共26页。
当今世界经济(jīngjì)发展呈现出 两大主题:
1. 区域经济(jīngjì)一体化 2. 经济(jīngjì)全球化
第二页,共26页。
1. 区域(qūyù)经济一体化
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 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 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 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xíngchéng) 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 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③有效遏止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 次生盐渍化
移民问题; 对汉江中下游水文的影响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 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 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系
南水北调 的 境 对
三.资源跨 西气东输 影 地
区域调配 西电东送 响
理 环
北煤南运
第十一页,共26页。
南 水 北 调
1、连接了哪几条大河(dà hé)?形成了怎样的总体布局? 2、请说出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具体线路?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世界新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_以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为例素材
世界新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以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为例1 解析政治地理格局的八大观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言道,“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中国的治乱更替政治格局做了精辟的论述。
对当今天下大势,如进行分析,受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作用,可谓“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1 1实力观(综合国力)---白话讲,就是凭实力说话(从长期角度而言,其影响与作用力是明显的、可分析的)---“丛林法则”(1)实力决定形式综合国力强——强硬、威慑(美、中收港)综合国力中——灵活(因对手不同而异)综合国力弱——软、灵活(外交、结盟、摇摆)(2)扬长避短,影响世界(综合国力中的主导力量的国家不平衡性)俄——军事日——经济美国与其他国家综合国力比较表资料《世界知识》、2002、7十大国综合国力排行榜资料《世界知识》、2002、71 2 经济利益核心观(利益核心,经济是主旋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是表层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争夺。
当今,已表现为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一体化(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利益的实现与否决定政治行为的结束与否,如美出兵伊拉克,巴以冲突。
(2)利益的多样性与手段的多样性利益在军事上表现为安全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关系,经济上表现为财富关系。
在全球格局中,各国为谋求安全、权力和财富等目标,手段多样,或战争、或结盟、或贸易、或投资,不一而足。
多管齐下总体战:政治战---师出有名;外交战----孤立对手;经济战---切断财源;宣传战---掌握舆论;军事战---打击有生力量;情报信息战---稳居主动。
(3)区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如美对以色列施加压力。
(4)经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在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是基础,政治行为是经济行为的直接、集中的体现,分析政治格局离不开经济格局。
由此,有一点,必须认识到,中国贫穷而落后,多求于人的软弱战略地位,使中国相当时期内,将很难与美、日建立真正平等对当的伙伴关系(从战略需要而缔结)。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_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鲁教版必修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学习过程】一•初期阶段1.在区域开发的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结构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二•成长阶段* f/ /1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区迅速,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呈现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 •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1:区域处于成长阶段发展必然会出现哪些主要问题?,城市和工业阅读知识窗一“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填写三•转型阶段f I1.成长阶段后期,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竭、________________ 污染加重、___________________ 上涨,以及 ________________ 价格提高等,区域内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 ___________ 下降,效益降低。
2 •区域内原先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并带来高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__________________ 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标导航]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区域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热情。
2、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教学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
区域的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得到发展,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到复杂,从协调走向紧张。
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影响到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在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上有哪些阶段?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与人类活动面临怎样的问题?区域发展有规律可循吗?[讲授新课]区域由开发初期走向成熟,区域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其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在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下,区域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
我们可以根据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区域发展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这样四个阶段。
下面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为例,来分析区域发展的几个阶段: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四个知识窗部分,通过对匹兹堡在不同阶段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区域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人类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如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人类能够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植阳光产业,通过治理污染改善当地环境。
一、初期阶段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1. 单元一:自然地理环境1.1 陆地与海洋-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海洋的基本特征- 海洋的利用与保护1.2 气候与气象- 大气循环与全球气候分区-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气象灾害与防护1.3 水资源与水环境- 水循环与世界水资源分布-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2. 单元二: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2.1 农业与农村地理- 农业现代化与发展模式- 农业资源与发展问题- 农村人口与农村发展2.2 城市地理-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与城市结构- 城市环境与城市管理2.3 工业与工业地理-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布局- 工业资源与工业发展- 工业污染与环境治理3. 单元三:区域可持续发展3.1 区域规划与发展-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原则-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距3.2 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 区域发展与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差异与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发展问题与对策4. 单元四:全球地理问题4.1 人口与发展- 全球人口发展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4.2 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差距- 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4.3 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全球环境变化与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与应对- 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单元五:地理实践与技能5.1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地理实践活动的成果分析与报告5.2 地理技能与方法- 地图阅读与解题技巧- 数据分析与图表应用- 课外地理调研与研究方法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目录,共包含五个单元,具体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地理问题以及地理实践与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内容拓展素材 鲁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内容拓展】一、浅析区域的阶段性演变与主要问题1.落后区域。
落后病将是我国区域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区域病,对这种病的治理必须采取长期而循序渐进的方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奠定基础、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
奠定基础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段,可能需要10~15年的时间。
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转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加速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至少也是20~30年的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前一阶段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走势和科技发展方向,结合地区区情,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实现经济的起飞,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全面推进现代化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缩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
2.膨胀区域。
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膨胀病”,其中以东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较为突出。
东部地区作为膨胀区域的代表,所表现出来的膨胀问题更多的还是潜在的。
就东部部分发达城市的未来发展而言,都会面临两种可能的趋势,一种是膨胀病加重,由发达转为萧条;另一种是膨胀病得到有效的防治,繁荣得以延续。
因此,重视城市地区,特别是东部大城市地区的膨胀问题,及早预防或治疗膨胀病,是延续区域和城市发展与繁荣的基本要求。
3.萧条区域。
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要改变萧条的状态,重新振兴,必须针对萧条的症结,采取分阶段、分重点的治理措施,对症下药。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能急于求成,需要15~20年的时间。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②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③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④了解南水北调的基本措施、线路等。
⑤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②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但对感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形,中国部分区域的地形、河流等;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
再加上高中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些学生也很想展现自己。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南水北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4教学过程【导入】区域经济联系我这有个百宝袋,我们看看有什么?(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袋子里掏出一件件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个国家的品牌.(Dior香水——法国;索尼照相机——日本;天梭手表——瑞士;可口可乐——美国;)我一朋友从新西兰给我孩子带回一个布偶,标签上却写着中国制造。
提问:为什么我国有世界各国的商品,国外也有我国的商品?——经济全球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各区域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带来风险,对于发展中的我们来说,该怎么办呢?播放视频《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学生从中得出答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条件——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评价↓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思考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主要从哪些要素进行说明?答案①地理位置;②自然条件;③社会、经济条件。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资料收集的方法(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1.收集资料:收集上游贵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2.整理分析: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师,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应对哪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
(3)国防安全等方面。
探究点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学校附近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到以下资料:“房屋多由红砖砌成,多朝向东南方;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甘蔗、番薯等农作物,但每年农作物的产量不稳定。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5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
(2)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二、成长阶段1.特点(1)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3)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4)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2.人地关系明显的不协调。
3.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
[温馨提示]运用框图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三、转型阶段1.特点(1)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2)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3)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4)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发展需求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四、再生阶段1.特点“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2.措施(1)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温馨提示]判断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应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教材P19活动]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五大湖沿岸地带向广大的西部和南部迁移。
其主要原因是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使该区环境污染加重、工业用地用水紧张、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社会秩序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广大的西部、南部地区工业发展集中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很少,阳光热量充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吸引大批移民迁入。
[教材P20~22活动]1.大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初期阶段:从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到1976年之前,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 000万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石油生产基地,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1976年到2002年,大庆原油产量稳定在5 000万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大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人类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第一单元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段”。 知识窗对应“成长阶段” P18知识窗对应“成长阶段”。 P19知识窗对应“转型阶段”。 知识窗对应“转型阶段” P20知识窗对应“再生阶段”。 知识窗对应“再生阶段”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二、成长阶段 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______开发规模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资源 开发规模 越来越大, 城市 和 工业区 迅速向外扩展 越来越大,_______和________迅速向外扩展 区域内部________结构和 结构和________结构渐 , 区域内部 产业 结构和 空间 结构渐 趋复杂, 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趋复杂 , 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 产业由 集聚 走向扩散 _______走向扩散。 走向扩散。 2.在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开始出现明显的_________。 开始出现明显的 不协调 。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四、再生阶段 1.为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 .为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 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_______空间, 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 发展 空间,改变区域 空间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牧童经济”与“宇宙飞船经
“牧童经济”与“宇宙飞船经济”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在未来建立一种新经济方式。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牧童经济”;另一种是未来应建立的模式,叫做“宇宙飞船经济”。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把地球看成具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同时又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和环境的长远利益带来灾难,最终可能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
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一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正是根据这一生态系统的思想而提出的。
它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它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经济体系。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联系【知识拓展】大型调水工程常见的效益1.经济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不仅缓解了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紧张状况,而且带来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1)供水效益。
有计划地建设长距离调水工程,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缺水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美国加州中南部,年降水量仅200~400毫米,部分地区不足100毫米,素有“干旱荒漠”之称。
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的修建,为受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133.3万公顷,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供水工程还保证了加州南部以洛杉矶为中心的6个城市1700多万人口的生活和工业、环保等用水需要。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昔日干旱荒凉的南加州现已是一片绿洲,景色宜人。
同时,由于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人口的增加,技术力量的移入,促进了航空航天、原子能、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影工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西南地区和西海岸带成为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
(2)发电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往往都有较大落差可以利用,可为调出区和调入区提供廉价电能。
有的调水工程甚至就是专门为水力发电而设计修建的。
例如,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可利用落差760米,发电装机容量374万千瓦;加拿大魁北克工程,发电装机容量高达1019万千瓦。
2.生态效益。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使得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水汽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的局地小气候,缓解生态缺水。
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3.地质效益。
调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入渗、下渗和毛管上升、潜流排泄等循环,有利于保持水土和防止地面沉降。
美国加州某地区从1940年起每井超采水量180万立方米,开采深度305~754米。
地面下沉影响9000平方千米农田耕作。
调水后有效防止了地面沉降,并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4.防洪效益。
调水工程一般都有江河控制性综合利用,可一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有效利用过多的水资源,化害为利。
所以大多数调水工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洪作用。
例如,伊拉克的底格里斯—萨萨尔湖—幼发拉底调水工程,既能有效地控制西部沙漠沙丘推移,又具有防洪效益。
5.其他效益。
调水可以增加通航线路和里程,促进航运事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交流;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改善水质,扩大水域,营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解读西气东输工程一、西气东输工程定义。
西气东输工程本身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从广义上讲,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的59%。
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目前的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3条天然气管线,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
从狭义上讲,西气东输工程就是教材重点讲述的新疆塔里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的输气管线。
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在众多的管道干线中,这条线路跨距大,施工难度大,并且贯穿东西部地区,可以带动沿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联系其他干支线路形成一个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
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运输方式: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用管道运输天然气,气体不挥发,损耗小;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2.组成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3.主干道起止点: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全程4167千米。
4.沿线概况。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9个。
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4个: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3个:山西、河南、安徽。
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2个:江苏、上海。
(2)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郑州、南京、上海。
(3)地形:经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贺兰山、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跨第二、三级阶梯。
(4)土壤:荒漠土壤、草原土壤、森林土壤(棕壤、黄棕壤)。
(5)河流:3跨黄河、1渡长江和淮河(分别交汇于郑州、南京、淮南)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6)气候: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7)自然带:经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8)交通:跨兰新线、包兰线、陇海线、京广线(交汇于郑州)、京九线、京沪线(交汇于南京、上海)。
(9)资源:经新疆、陕甘宁等气区。
(10)工业:经陇海兰新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区。
(11)农业:粮食作物(冬小麦、水稻)、熟制(两年三熟至一年两到三熟)、耕作方式(旱田、水田)及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太湖平原)、商品棉基地(南疆、江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绿洲农业(天山、祁连山山麓绿洲)。
(12)市场:途经哈密、嘉峪关、武威、中宁、郑州、南京、上海、长江三角洲等城市和地区。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4)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产业转移知识归纳一、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发生,有多种原因。
下面列举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1)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
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2)因为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转移。
如我国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
台商的机电等企业转移至大陆,对于迁入区的大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3)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使广东省的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均衡分布,平衡发展”。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原因。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典例。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3.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每次工业结构调整,一般都会发生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20世纪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
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并且危害长久。
这些环境污染事件是重化工业污染严重爆发的结果。
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
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大量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