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合集下载

【第三次解放思想应解放些什么】 2018年解放思想大讨论

【第三次解放思想应解放些什么】 2018年解放思想大讨论

【第三次解放思想应解放些什么】2018年解放思想大讨论
30年来,解放思想的历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提升,以及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历程。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僵化的思想,落后的制度以及新的框框和束缚,正越来越严重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进程。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没有他途,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次解放思想,我们应解放些什么呢?
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现在有许多领导干部,工作上越来越畏首畏尾,不是主动去破解发展难题,去如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是固步自封,搞面子工程,搞一些短平快和假大空的东西,并未真正去研究能持久再生的经济发展思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们应着手触及许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思路。

不讲左,不讲右,只讲科学发展的方法和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的突破。

在科学、效率、质量、民生、民主上下功夫,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有机衔接,协调推进,总体发展。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胆改革不适宜经济基础发展的体制和环节,建设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感谢您的阅读!。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现行发展方式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或矛盾。

(一)内外部经济不协调。

突出表现在贸易顺差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累积上。

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对外开放战略的长期有效实施,也不利于国内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纠纷和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较差,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造成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形成不利影响。

(二)消费与储蓄关系失调。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消费率一直相对较低,储蓄率一直相对较高。

分析本世纪以来中国国内总储蓄率上升的源泉,一个显著特点是,从2000年到2008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储蓄额占全国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都上升了,分别上升了5.49、2.55、7.77个百分点。

从中可见,中国国内储蓄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企业储蓄和住户部门储蓄。

(三)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技术进步推力不足。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提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几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的转变,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已经开始逐步减弱。

二是随着中国资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入和环保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步减弱。

三是随着中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模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空间越来越小,由后发国家地位所决定的低成本适用技术优势也在逐步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并成功应对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使技术进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和升级。

但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仍属于粗放式增长的经济,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规模上的大国地位不甚相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在不断探索和科学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这四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基本问题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

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

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政策性文件汇编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政策性文件汇编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政策性文件二0 0 九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政策性文件汇编目录1、中共江苏省委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 (3)2、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苏发〔2008〕9号) (12)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苏发〔2008〕10号) (19)4、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苏发〔2008〕12号) (25)5、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苏发〔2008〕13号) (31)6、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苏发〔2008〕14号) (38)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发〔2008〕15号) (46)苏发(2008)8号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2008年7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切实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事关江苏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早抓紧抓实,增创发展新优势,开拓科学发展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

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是党中央在敏锐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趋势,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认真把握这一要求,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早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就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7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乐完整的理论阐述。

可见,长期以来,我们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大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过去五年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得到改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的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质量提高都比较明显。

然而同时也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就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全面复苏的过程可能缓慢复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第一,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把增长作为第一位的追求。

浅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浅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财税经 贸 2 0 1 3年 9期 (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浅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王 永 强 ( 郑煤集 团崔庙煤矿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党 的十八大 报告提 出要全 面深 化经 济 体制改革 ,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 日,由中央编 办、发展改革委等 3 5个部 门组成的经济体 制改革联席会议制 , 已由国务院批复同意成 立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系列政策和 信号表明 :新一届政府以 “ 简政放权”为转 变政府职能的突破 口,明确 了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 的战略重点与主攻方 向。 笔者认为 ,新 形势下 , 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重 要 时期 的中国来说 , 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进 行全 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逐步消除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 加速释放改革 红利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围绕推动经济转 型深化改革 ,以经济结 构 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 向, 促进需求结构调 整 和产业结构升级 。 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 、能源 、粮食 、 气 候变化等多种危机 的影响 , 各个国家纷纷将 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作为突破 口, 出台一系列 新政 ,努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 。从我们国 家来看 , 要切实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 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 内容 , 切实解决我 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 矛 盾和问题 , 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 益作 为 当前和今 后一段 时间我 国经 济体制 改革 的 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 加快推进需求结构调整 , 健全扩大内需 的长效机制 , 实现 由外需导 向、生产型结 构 向内需导向 、 消费型结构转变 。必须深化 收 入 分配制 度改革 ,多渠道增 加低 收入者 收 人, 提高中等收入者 比重 , 有效调节过高收 入 ,坚决打击 、取缔非法收人 。规范灰色收 入, 不断减少政府 和企业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份额 , 让居民特别是 中低收入者收入增 长 既快于政府和企业所得增长 , 又快于高收人 群 体 的收入增长 ,扭转 收入 差距 拉大 的趋 势 ,这样 ,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 。同时要 继续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 推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 入差距趋向合理 。只有这样 ,消费增长才有 坚实的基础。此外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和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 继 。我国应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促 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 的转 型。 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为主的低端 , 向研 发、 设计 、核心器件制造以及物流等中高端 方 向升级 , 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 的地位 ,逐 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 向技术密集 型、从资源 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 的转变。最终实现在需 求结构上 ,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 、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把产 业结构 调整作 为经 济结构 战略性 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增强农业 自 主创新能力 。 加快促进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 ,增加科技含量 、提升研发设计、 重视品牌建设 、改善市场 营销 ,实现 “ 高端 化 、品牌化 、精细化、清洁化”发展 。大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 重点培育和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总体富裕程度确实显著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大为增强了,与此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了。

特别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问题等,凸显出来了.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有关。

比如,政府与民争利、行政干预增多、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产业结构失衡、消费驱动偏弱、机会不均、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腐败和违法乱纪屡禁不止、利益集团影响变大;其他如社会诚信危机,教育投入严重滞后,国民基础教育薄弱,犯罪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增多,社会结构不稳状态有扩大化趋势,等等。

实践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等,都与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和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有关。

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愈演愈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经由1978年的2.57倍(尽管到1983年曾降至1.82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

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富的内涵有二: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对合理。

收入分配的经济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随时可能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转变。

显然,没有上述那些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体系,公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条件将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无法实现。

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关键是政府的定位必须作出重大转变。

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建立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则,实现无为而治和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王一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

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RILLIANT JOURNEY ABOUT NATURE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2章节 PART
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 次矛盾的必然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 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过 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导 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 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 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以实现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0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需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03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
等措施,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8章节 PART
实现绿色发展的 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 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 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 洁能源、加强环保产业等措 施,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发
1章节 PART
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 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 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经 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越来越大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 整之中,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 形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以提高我国经济的
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要求
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卢展工指出,要抓住“转变”和“加快”这两个关键词。

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要认真学习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在立场上到位、观念上到位、方法上到位。

二是切实转变发展途径。

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入手,着力解决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结构性矛盾。

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机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着力创造机制、创造氛围、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

四是切实转变发展目的。

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始终把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来体现对人民负责。

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准确把握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升认识求转变加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信心问题。

一方面,要多做理性思考。

坚持多学习一些知识、多研究一些问题、多思考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信心。

信心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

既要从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势头中增强信心,更要从看到困难、问题、不足、差距中寻找信心,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改进不足、缩小差距中坚定信心。

二是坚持发展求转变加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要着眼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实现富民强区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实现富民强区

明显 增 强 。从 20 年  ̄2 0 年 , 区生 产 总值 从 13 . 00 00 9 地 5 91 亿 元 增 加  ̄9 2 .亿 元 ,地 方 财 政 总 收 入 由 10 亿 元 增 加 07 58 1. 7
到 l 7 .亿 元 。经 济 结 构 调 整取 得 积 极 进 展 。三次 产业 结 3 81 构 由 2 0 年 的 2 .:793 .演 进 为 2 0 年 的 965 . 3 , 00 283 .:93 09 . : 4:8 2

现 代 化 水 平 的 装 备 制 造 、 新 技 术 等产 业 发 展 明 显 滞 后 ; 高
地 区 发 展 不 平 衡 , 乡 发 展 差 距 较 大 , 展 不 平 衡 问 题 比 城 发
较 突 出 , 包 鄂 三 市 经 济 总 量 占全 区5 %左 右 , 余 九 个 呼 5 其 盟 市总量 只 占全 区4 %左 右 。 大 巾城 市 发 育 不 足 , 镇 化 5 城
特 征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别 是 进 人 新 世 纪 特 以 后 , 蒙 古 和 全 国 一 样 , 济 社 会 得 到 内 经 了 长 足 发 展 。2 0 年 以来 , 蒙 古 经 济 发 02 内 展 速 度 连 续 八 年 增 速 排 名 全 国 第 一 . 济 经 发 展 的许 多 指 标 在 全 国 的 位 次 不 断 前 移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工 作 中要 保 持 适 度 的发 展 速 度 , 紧抓 紧 住 发 展 这 个 第 一 要 务 .大 力 发 展 生 产 力, 把社 会财 富 的蛋 糕 做 大 。要 从 我 区 实 际 出发 , 持 在 增 量 中调 结 构 . 继 坚 在 续 推进 工 业 化 、 镇 化 和 农 牧 业 现 代 化 城

研究生中特论文

研究生中特论文

我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其成因则是多方面的,本文阐述和分析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在近年来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

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二是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三是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在理论探索中,目前有一种倾向,即由原先只承认劳动的作用转而过分强调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劳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被忽视。

这就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实践中劳动要素被排斥现象的发生,使得要素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居民收入有了普遍性的提高,但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这成为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导致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成因分析第一,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但是对于如何分配仍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为了推动改革,加快发展步伐,我国提出了“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将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二、深化改革开放。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发展格局。

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这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区域全面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绿色发展。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就需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还提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公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3550”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方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在加快转变中解决两个“不相适应”矛盾

在加快转变中解决两个“不相适应”矛盾

在加快转变中解决两个“不相适应”矛盾
吴益
【期刊名称】《政工导刊》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随着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加快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拓展深化,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军队建设两个“不相适应”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政治工作要服务保证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必须加快推进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工作理念、方法、内容的转变。

这种转变,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和造就适应加快转变形势、满足加快转变需求的新型军事人才群体。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吴益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科干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01
【相关文献】
1.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J],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
2.遵循客观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发展战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J], 赵华荃
3.遵循客观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发展战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J], 赵华荃
4.浅谈如何解决税收计划的高增长与GDP指标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 [J], 陈立山
5.论实现“两个转变”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J], 路建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持 续 稳定 发展 和社 会和谐 稳定 。
的 流动 ,带动 区域 间 良性 互 动 、协 大 力发 展碳 汇产 业 ,推广 低碳 技术 , 转变 发 展 方 式 是 一 个 系统 工 程 ,必 调 发展 。
— —
积 极 应 对 气候 变 化 ,促进 经济 社 会 须要 有 全 局 性 、系 统 性 的设 计 ,必 发展 与 人 口资 源环 境 相 协 调 ,走 可 须协 调 推 进 。 当然 ,协 调 推 进 并 不
符 合 我 国 基 本 国 情 和 发 展 阶 段 性 新 高 、 管 理 创 新 转 变 , 加 快 建 设 创 新 文 化 、 社 会 等 领 域 改 革 , 加 快 构 建
特 征 。加 快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是 我 型 国家 。
国经济社 会领域的一 场深刻变革 ,
— —
— —
和 落脚 点。通 过 发 展 大 量 的劳 动 密 展 机 遇 。
集 型非 农 企 业 带动 全 社 会 就 业 机 会
( ) 原 则 二
在 转变 中谋 发 展 ,实 现 经 济 社会 又 的 增 长 ;鼓 励 自主创 业 。 加 快 发 展
坚持 把 经 济பைடு நூலகம்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坚持把 改革 开放作 为加快转
府对 基 础 研 究 的 支持 ,改 革 科研 院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强 大 动 力 。 更 加 重
所 的体 制 ,提 高 国家 研 发 经 费 的使 视 改革 顶 层 设 计 和 总 体 规 划 ,既 要 Ⅸ 中共 中央 关于制 定 国 民经济和 用 效果 ,改革 教育 体 制 ,促 进 人力 明确 改 革 优 先 顺 序 ,也要 合 理 确 定
坚持把科技进 步和创新作 为
D1 口
中国发展观察 ・ 2 1 年O 月 01 4
1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科 学 .
各 项社 会事 业 ,推 进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发 展观 不仅 是 对 中国 也 是对 全 球 发
均 等 化 , 特 别 是 要 加 快 完 善 统 一 的 展 经验 的总 结 。只 有 用 科学 发 展 观
作 为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主 攻 方
着力解 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 张 军扩 侯 永 志 刘培 林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的 总 体 要 求 、原 则及 战 略重点
( )总体要 求 一
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 的 重 要 支 撑 。 持续 发展 之路 。
进一 步 完 善 国 家 创新 体 系 ,强 化 政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的 建 议 》 资本 的快 速 积 累 ,充 分 激 发 全社 会 改革 的重 点 任 务 ,充 分调 动 全 社 会
提 出 ,“ 以加快转 变 经济 发展方 式为 所 有 主 体 的 创 新 活 力 , 推 动 发 展 向 各 方面 改革 积 极 性 ,提 高 公 众 对 改 主 线 ,是 推动 科学 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主要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劳 动 者 素质 提 革 的参与 度 ,坚 定推进 经济 、政 治 、
展 。进 一 步 完 善 全 国 统一 的市 场 体 生 态 环 境 目标 。 大 力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2 协 同推 进 ,重 点 突破 。经 济 .
以高 质量 的城 镇 化 带 动 城 乡协 调 发 理 政 策 体 系 ,引 入 市 场化 机 制 实 现 发展 方 式 存 在 的 矛盾 和 问题 ,相 互 掣肘 ,互 为 因 果 ,共 同制 约 着 中国 系 ,促进 要 素 在 国土 空 间和 区域 间 提 高资 源利 用效率 。改善 能源 结构 ,
有 利于 科学 发 展 的体 制机 制 。实 施
坚持 把 保 障 和 改 善 民 生作 为 互 利 共赢 的开 放 战略 ,与 国 际社 会
必 须贯 穿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全 过程 和 各 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根 本 出 发 点 共 同 应对 全 球 性 挑 战 、共 同分 享 发 领域 ,提 高发展 的 全面性 、协 调性 、 可 持 续 性 ,坚 持 在 发 展 中 促 转 变 、 好 又快 发展 。 ”基 本要 求 是 :
坚持 把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 环 为 本 , 持 全面 、 坚 协调 、 可持 续发展 ,
调 拉 动转 变 。改 善 产 业 结 构 ,提升


制 造 业 核 心竞 争 力 ,发展 战略 性新 境友好 型社会作 为加 快转 变经济发展 坚 持 为 社 会各 阶层 参 与 发 展 创 造 公 兴 产 业 ,加 快 发 展 服 务 业 ,促 进 经 方 式的重要 着力点。理顺 资源 环境 要 平 的机 会 ,坚 持 让 全 体 人 民公 平 地 济 增 长 向 依靠 第 一 、第 二 、第 三 产 素 的 价 格 形成 机 制 ,改革 相 关 的政 分 享发 展成 果 。 业 协 同 带 动 转 变 。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 府 监 管 政 策 ,丰 富政 府 生 态 环 境 治
社 会保 障体 系 。 采取 综 合 性 措 施 从 指 导 发 展 实 践 ,才 能 使 中 国 的经 济

向 。采 取 综 合 措 施 改 善 总 需 求 结 构 ,
次 分 配 和 二 次 分 配 环 节 改 善 收 入 社 会沿着 正 确轨 道持 续 发展 。因此 ,
促 进 经济 增 长 由主要 依 靠 投 资 和 出 分 配 , 坚 定 不 移 走 共 同 富 裕 道 路 , 要 转 变 发展 方 式 ,就 必 须 全 面贯 彻 1 动 向依 靠 消 费 、 投 资 、 出 1 协 使 发展成 果 惠及全 体人 民。 3拉 3 落 实 科 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坚 持 以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