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附答案)
南沙一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生物试题(本试卷100分,共8页)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共30分)1.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A.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2.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A.mRNA的密码B.DNA的自我复制C.碱基互补配对D.tRNA的转运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A. 五碳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 碱基相同,五碳糖不同C. 碱基不同,五碳糖相同D. 部分碱基不同,五碳糖不同4.居里夫人对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研究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线物质,患上了白血病。
最可能的病因是放射线物质使细胞发生了A.基因重组B.基因复制C.基因突变D.基因分离5.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他研究的突破得益于发现了一株异常水稻,经鉴定为雄性不育植株,此株水稻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A.生理变异B.遗传变异C.形态变异D.性状分离6.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A.基因的重新组合 B.基因突变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基因分离7.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均可诱发基因突变。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x射线B.紫外线C.亚硝酸D.病毒8.下列关于自发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发突变的频率低B.自发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自发突变是不定向的D.自发突变只产生在个别生物个别基因9.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10.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11.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基因突变频率高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1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后代( )A.必然患显性遗传病B.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机率增加C.患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增加D.发生基因突变的机率增加13.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2017--2018第一学期期中试卷理科生物高二
20.高一某班一同学在班级足球对抗赛下半场,突然发生抽搐现象,这是因为他的血液中可能是下列哪项含量太低引起的()A. 蛋白质B. 钙盐C. 铁离子D. 镁离子21.在显微镜右上方发现一个待观察的红细胞,想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装片的方向是()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22.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细胞。
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23.制备细胞膜采用的优良材料是()A.口腔上皮细胞B.叶肉细胞C.人的红细胞D.鸡的红细胞24. 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不被选择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鲜蒜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存在于活细胞间隙B.醋酸和蔗糖分解后被活细胞吸收C.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渗入细胞内部D.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的功能2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核B.细胞核通过核孔和细胞质相联系C.细胞质中有蛋白质和DNAD.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二、非选择题:(共四个大题25空,每空2分)2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结构通式可以写为。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3)图中有_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个氨基27左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葡萄糖,则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2)如果缺氧,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反应的场所是,该反应可以写成:。
28.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⑴A代表___________分子; B代表 ; D代表___________.⑵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3)在a---e 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4)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图中编号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29.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题内若有方括号,请在方括号内写出结构的标号,在横线上写有关内容)(1)与高等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 、[ ] 、[ ] 。
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的自己,明确高二的目标,意义重大。
因为,高二的这个岔路口,分出的是渐行渐远的两条路,指向的是人生意义上的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性终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完成于()A.排卵前,在卵巢内B.受精前,在卵巢内C.排卵前,在输卵管D.受精时,在输卵管内2.下列过程哪些发生在精子入卵后()①精子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形成雄原核②精子发生顶体反应③发生卵黄膜封闭作用④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形成雌原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一对夫妇因不孕症向医生求助,医生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帮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培育试管婴儿的过程中,下列技术中不是必须使用的是()A.体外受精B.胚胎的体外培养C.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检测D.胚胎移植4.下列关于卵细胞采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动物在采集时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对有些动物从输卵管中取出的卵子,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C.对有些动物可以直接从活体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D.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割后的胚胎或细胞可以直接移植给受体B.胚胎培养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6.胚胎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A.移植胚胎干细胞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B.进行胚胎移植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C.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产生同卵双胎D.在小鼠腹腔中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移植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受体的影响B.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等特点C.体外受精时采集的精子需放入培养液中培养以达到获能状态D.胚胎分割是将早期胚胎切割成几等分,最终产生同卵多仔后代的技术8.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B.载体的标记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C.目的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问题的分析,合理的观点是()A.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B.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C.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不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10.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 “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B错误;b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净补充量最大,此时采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有害动物,A项错误;因人类有别于自然种群,受如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该图示规律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B项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项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项错误。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镇原中学2017-2018-1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 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生命体内含量最多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2.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的三肽化合物最多有27种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3.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B.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C.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会出现抽搐症状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进行水的吸收D.肝脏细胞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5.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SARS病毒中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B.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CO2的产生D.ATP是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8.如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d表示过程。
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动物植物人都称为生物,生物无处不在,大家生物都学得怎么样呢?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可以用样方法的是A.田鼠B.蚯蚓C.野兔D.猫头鹰2.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A.不同高度分布的动物不同B.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C.不同高度的光照不同D.不同高度的湿度不同3.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必须是生产者,原因是A.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B.生产者在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C.生产者的数量最多D.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4.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自然生态系统低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6.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食物网比甘蔗田更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8.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l 983 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9.测得某生态系统含a、b、c、d4种生物,且构成的食物链为a→ b→ c → d。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6290159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右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2.如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5.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广东省】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期中检测生物试卷-答案
1 / 1 广东省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期中检测生物试卷
答 案
选择题(共36分)
1~5.ABCBD 6.A
非选择题(共54分)
29.(11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2分);光反应(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叶绿体);光照强度;右上方 (2)丙
(3)C ;123S (S S )+>(2分)
(4)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提供[H]和ATP 减少(或光反应产物减少)(2分)
30.(9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间;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2分)
(2)分生区(2分);龙胆紫(醋酸洋红);甲
(3)甲和乙(缺一不得分)(2分)
31.(9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大于
(2)空间(垂直和水平)(2分)
(3)捕食和竞争(答全才给分)
(4)间接
(5)好氧性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2CO 和无机盐,有利于黑藻生长;黑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2O ,促进好氧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4分)
32.(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灰身;常;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2分)
(2)B b AaX X 、B AaX Y (2分)
(3)1/9(2分)
(4)b b B X X X Y ⨯(2分)
38.(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限制酶、DNA 连接酶;体(1分);植物组织培养
(2)DNA 和RNA (或遗传物质);DNA RNA →、RNA DNA →、RNA →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分)
(3)表达产物;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1分)。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2.下列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A.④⑤B.③⑤C.①④D.②④)4.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过Ⅱ→Ⅳ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5.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D.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皮下注射后的胰岛素直接进入内环境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内环境中完成D.血浆、尿液、淋巴属于内环境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C.合成血浆蛋白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10.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①葡萄糖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蛋白质.A.①③B.①④C.①②③ D.③④11.下列说法能体现内环境稳态的是()A.小红吃了路边摊后急性腹泻B.小黄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并出现组织水肿C.小蓝夏天中午出去打篮球,回家就发烧了D.小绿剧烈运动后呼吸加速,肌肉酸痛12.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脑干C.大脑、小脑、脑干 D.脊髓、小脑、大脑13.图示模型为有关生理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 B C.A.若图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RNA,C为氨基酸,①②发生在细胞核中B.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A为效应器,B为脊髓,C为感受器C.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第一极体,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若A代表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①②代表分化过程14.跳水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过程时,其突触部位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1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体表血管收缩C.体温升高 D.耗氧量增加16.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17.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A.甲状腺B.垂体 C.胰腺 D.卵巢18.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范围较广泛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D.作用时间短暂19.如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20.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D.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21.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原因是()A.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B.体液大量丧失C.特异性免疫减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22.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23.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B.能破坏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24.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投入使用前,以未感染H5N1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为实验动物进行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乙组小鸡全部死亡可能是体内缺乏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B.乙组小鸡全部死亡可能是体内缺乏控制形成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C.甲组小鸡存活是注射H5N1型疫苗已使其体内产生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D.甲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25.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6.燕麦胚芽鞘经如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的相同位置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长素含量和乙一样多 B.A和B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C.A、B均直立生长D.A的弯曲程度小于B27.如图所示,甲图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后会表现出向光性,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A.x<m B.m<x<n C.n<x<i D.x>i2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乙烯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气体激素C.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30.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源B.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动物存在激素调节D.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向光性研究,确定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二、非选择题(共45分)31.优质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和粗细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彩棉自交后代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遗传学上称为现象,欲解决此问题理论上可通过方式,快速获得纯合子.(2)如图是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是.(3)欲检测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在实践中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4)经实验研究得知彩棉中的纤维粗细性状由A和B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基因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粗纤维性状,但B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两纯合细纤维彩棉植株杂交,理论上F2代彩棉植株在纤维粗细性状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其中粗纤维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应占.(5)经研究发现优质彩棉中纤维长与短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D和d基因控制.已知一随机交配的彩棉种群中DD个体占40%,dd个体占20%,假设未来几年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则预计该种群的F3中D基因的频率为.32.如图为某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1)突触由(填序号)组成.(2)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3)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填序号)处.(4)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3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③表示抗体Y3与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足够多,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34.2002年3月,英国医生对一名“气泡婴儿”实施基因治疗,疗效令人满意.所谓“气泡婴儿”是指出生时存在基因缺陷,从而引发“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婴儿.正常人体内的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胞等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可用图1表示: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淋巴系前体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从而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图2为科学家对婴儿的基因治疗过程: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SCID致病机理与什么疾病最为相似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D.白血病(2)淋巴系前体细胞在(填器官)分化为T细胞,在(填器官)分化为B细胞.(3)要得到这种含正常基因的病毒,必须要通过基因工程,用到酶和酶处理.(4)通过治疗患病婴儿恢复了正常,请简要写出当病原体入侵,该婴儿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可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35.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影响豌豆植株侧芽生长长度(单位:mm)的实验,连明此过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2)比较甲、乙、丁,可知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比较甲、丙、丁可知.(3)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实例:一娘生9子,个个皆不同.【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与题干中“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不符合,A 错误;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之间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分离进而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与题干中“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不符合,C错误;D、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但具有低频性与题干中“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不符合,D错误.故选:B.2.下列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A.④⑤B.③⑤C.①④D.②④【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解答】解:①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③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④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表示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故选:C.3.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B、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C、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D、多倍体育种可培育出多倍体,而多倍体的营养器官较大,D正确.故选:D.4.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过Ⅱ→Ⅳ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诱变育种(Ⅱ→Ⅳ)、杂交育种(Ⅰ→Ⅴ)、单倍体育种(Ⅰ→Ⅲ→Ⅵ),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A错误;B、Ⅰ→Ⅴ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⑥,所以育种时间长,B正确;C、经过Ⅲ培育形成⑤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⑤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D、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Ⅱ→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D正确.故选:A.5.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物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不同物种的主要标准.【解答】解: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不同物种的主要标准,由于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故选:B.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D.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基因突变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敌敌畏对其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可以进行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C.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皮下注射后的胰岛素直接进入内环境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内环境中完成D.血浆、尿液、淋巴属于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体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B、皮下注射是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C、人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通过细胞膜之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精子和卵细胞识别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属于体外环境,C错误;D、尿液不是内环境,D错误.故选:B.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C.合成血浆蛋白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B、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合成血浆蛋白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10.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①葡萄糖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蛋白质.A.①③B.①④C.①②③ D.③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解答】解:蛋白质和葡萄糖都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回血浆中去,尿液中不含有. 故选:B .11.下列说法能体现内环境稳态的是( )A .小红吃了路边摊后急性腹泻B .小黄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并出现组织水肿C .小蓝夏天中午出去打篮球,回家就发烧了D .小绿剧烈运动后呼吸加速,肌肉酸痛【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 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解答】解:A 、小红吃了路边摊后急性腹泻会导致机体水盐平衡的失衡,A 错误; B 、小黄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并出现组织水肿,说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少,内环境失去稳态,B 错误;C 、小蓝夏天中午出去打篮球,回家就发烧了,说明其体温偏高,C 错误;D 、小绿剧烈运动后呼吸加速可保证机体氧气的供应,肌肉酸痛是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因,机体内环境还是处于稳态,D 正确.故选:D .12.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A .大脑、小脑、脊髓B .小脑、大脑、脑干C .大脑、小脑、脑干D .脊髓、小脑、大脑【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解答】解:(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2)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3)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故选:C .13.图示模型为有关生理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 B C .A .若图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则A 为DNA ,B 为RNA ,C 为氨基酸,①②发生在细胞核中B .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A 为效应器,B 为脊髓,C 为感受器C .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 可代表卵原细胞,B 为第一极体,C 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若A代表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①②代表分化过程【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减数分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解答】解:A、若图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RNA,C为蛋白质,①发生在细胞核中,②发生在核糖体中,A错误;B、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A为感受器,B为脊髓,C为效应器,B错误;C、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或B为第一极体,C为两个第二极体,C错误;D、若A代表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①②代表分化过程,D正确.故选:D.14.跳水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过程时,其突触部位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其中,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答】解:突触小体是指神经纤维轴突末端膨大成球状或杯状的结构,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神经递质,从而传递信息,所以突触小体接受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化学信号,其信号转换模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突触部位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选:B.1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体表血管收缩C.体温升高 D.耗氧量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解答】解:A、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A正确;B、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产热量,B正确;C、将其从25℃移至0℃的环境中,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错误;D、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D 正确.故选:C.16.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南沙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地理理科试题(本试卷100分,共9页)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结构C、经济发展速度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2、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遥感感知事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全过程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D、遥感对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5、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A、RSB、GISC、RS和GPSD、GIS和GPS6、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传感器B、目标物C、计算机D、数据库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
据此完成7~9题。
7、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图像资料的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8、GPS技术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有()A、22颗和2颗B、21颗和3颗C、23颗和5颗D、24颗和5颗9、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CPU技术B、SOS技术C、GPS信号接收机D、GIS技术10、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图像的重要判读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反射率相同B、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波段的反射率相同C、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电磁波反射光谱不同D、相同类型土壤即使含水量不同,电磁波反射光谱也相同11、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
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顶端优势现象密切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导致顶芽疯长B.将茎剪断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C.茎剪断前,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2.下列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纤维素B.糖原C.核酸D.氨基酸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红袋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中所有的草本植物构成一个群落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间竞争⑤草原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1项B.2项C.3项D.5项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5.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图甲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B.若图甲④中茎的背光侧的浓度为g,则向光侧浓度可能在m~e之间C.如果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茎弯曲生长D.若图甲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大于2m6.ATP中的A、T、P分别代表()A.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团B.腺嘌呤、胸腺嘧啶、磷酸基团C.腺苷、三个、磷酸基团D.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7.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A.A与T,C与TB.A与U,U与GC.A与T,C与GD.A与A,T与T,C与C,G与G8.(10分)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某种果蝇的直毛和分叉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且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南沙一中2017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地理(文科)试题(本试卷100分,共5页)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2小题,共44分)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原山地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A、珠江三角洲平原B、河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3、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5题:3、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 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C. 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资源调配工程是()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北煤南运D、北粮南运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6~11题。
6、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B.扩大煤炭开采量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7、山西省煤炭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B.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特点D.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8、属于山西缓解煤炭外运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煤焦业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山西省利用能源矿产发展电力工业的意义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产值 D.降低该区环境污染10、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A.西气东输B.当地煤炭开采成本上升C.能源结构调整D.11、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理(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10.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1.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能的开发与利用12.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13.科学家已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奶牛合成并分泌人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②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间的碱基对连接起来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图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PCR技术通过高温破坏了图中的a处1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B.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C.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1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A.AB.BC.CD.D17.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如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经酶A处理后的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则该过程中的Ⅱ是已免疫的B细胞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Ⅲ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18.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19.如图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B.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细胞C.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传代10代~50代左右的细胞D.该技术下生出的犊牛并不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2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B.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D.瘤细胞可与B淋巴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21.目前,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很少,甚至有可能绝迹.影响它们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二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也是人类的食物.(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的_________不同.(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领地的一种标志,这属于_________信息.(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C、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_倍.(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_______.(5)为保护华南虎,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保护.22.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2)人工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功能.(3)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_______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________.(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限的.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增加,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增强.(5)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完成该图解._________(6)除了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人们还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23.阅读如下材料: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法_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2)材料乙属于_____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_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__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24.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表示用_________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使用到的酶是_________.(2)步骤③一般用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除图中所示的农杆菌转化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__方法将基因导入植物细胞.(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________技术,利用了_________的原理,步骤⑤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图中的何种Ti质粒?_________(5)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________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25.育种工作者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Ⅰ中,生产上常用该方法培养珍贵药材、花卉,其原因主要是这种育种方式能够保持_________,实现该过程要应用的关键性激素是_________.(2)若图Ⅰ中的离体植物细胞为花粉,则过程①、②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分裂.育种上利用这种方法培育的幼苗再进行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3)图Ⅱ中,过程③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处理,先利用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然后用_________等试剂诱导融合,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4)图Ⅱ所示的育种技术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马铃薯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26.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条.(4)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会发现细胞贴附在瓶上,称为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0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光能、CO2、H2O、N2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糖链、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生态系统,A 正确;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C、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与蝉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错误;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虾米→小鱼→大鱼.【解答】解:A、虾米吃藻类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A错误;B、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B正确;C、吃小鱼的大鱼属于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C错误;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 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水,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解答】解:A、据图分析,该系统中的藻类提供光合作用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氧气,A正确;B、图中的飞船基本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C、分解罐中的分解者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D、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光合作用使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促进了碳循环,但不能促进能量循环,因为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生态系统内的部分信息传递方式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些则不能发生,如行为信息,B错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二营养级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致第一营养级数量增加,C正确;D、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得出,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无机环境,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在图中所示食物链(网)中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1Kg来自D,2Kg来自A,故至少需要A为1÷10%÷10%+2÷10%=120Kg,B正确;C、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解:A、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其他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来源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而最高营养级没有最后一个去路,A错误;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摄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其粪便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B错误;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正确;D、虫媒花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香甜的气味则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环境.。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7020320
南沙一中2017—2018学年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文科)(本试卷共6页,共6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1L 2 mol/L Na2SO4溶液中所含的Na+物质的量为( )A.2molB. 4molC.1molD. 0.5mol2. 在下列反应中,H2O作氧化剂的是( )A.2 Na+2H2O=2NaOH+H2↑B.CaO+H2O=Ca(OH)2C. Cl2+H2O=HClO+HClOD.4F2+2H2O=4HF+O23. 碳有三种同位素:162C、6C和C,它们之间不同的是( )13146A.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原子序数4. 太阳能光电板的基本原料是( )A.硅B.铜C.二氧化硅D.铝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D.1 mol H2的质量是1 g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O2↑+H2O+ Ca2+B.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OH- + Ba2++2H++SO2-4 ===BaSO4↓+2H2O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D.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2OH-+H2↑7. 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给玻璃仪器加热,有时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D.取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8. 下列能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A. 醋酸B. 金属钠C. 碳酸钙D. 无水硫酸铜9.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液态氧、烧碱、碘酒B.白磷、生石灰、熟石灰C.铁、干冰、氯化氢D.氮气、空气、胆矾10.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不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能否通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和透明11. 下列物质可用来刻蚀玻璃的是( )A.盐酸B.氨水C.氢氟酸D.纯碱12.水壶用久后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下列可以清除水垢的是( )A. 酒精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D.醋酸13.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A.CH3CH3B.CH2=CH2C.CH3CH2OHD.CH3COOH14. 某化学活动小组制备一定量的氢气,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 Cu和稀硝酸B. Zn和浓硝酸C. Fe和浓硫酸D. Al和稀硫酸15. 某矿泉水瓶上标有:钙>4.0mg/mL,钠>30.00 mg/mL,这里的“钙”、“钠”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16.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17. 下列关于60I和80I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为同位素B. 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 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D. 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1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电子式H∶ClB. 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质量数为18的氧原子:18OD. 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819.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Na2OB. NaOHC. NH3D. CaBr220. 氯的原子序数是17,那么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2周期ⅦA族B. 第3周期ⅦA族C. 第3周期ⅥA族D. 第3周期ⅥA族21.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B.将蔗糖加入水中,得到蔗糖溶液C.通过改变温度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制备F e(O H)3 胶体22.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和氧的化合价分别为( )A、+4、-2B、+2、-2C、-2、-1D、-4、+223. 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苯和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C. 乙烯使溴水褪色D.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24. 在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H2B. CO2C. NOD. NO225. 利用化学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可以设计出一种原电池,该原电池工作时( )A、Fe为正极B、Cu为负极C、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6.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 氧化铝B. 水晶C. 水银D. 不锈钢27. 已知S和Cl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则( )A、原子半径:S<ClB、元素非金属性:S>ClC、氢化物的稳定性:H2S > HCl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 < HClO428.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化合物是( )A、甲烷和乙烷B、正丁烷和异丁烷C、乙醇和乙酸D、乙烯和聚乙烯29.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2017-2018年第一学期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期中试高二理科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H-1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共44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沼气是可再生能源B.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C. 电能是一级能源D. 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已知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H2+F2===2HF,ΔH = -270 kJ/molB.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 (g) 与1 mol F2 (g) 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 (g) 的能量D.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减小4、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①增加反应物浓度②增大气体的压强③升高体系的温度④使用催化剂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B. 一个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它在一定条件下能迅速地发生反应C. 焓变小于零而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6、25℃时,在0.1 mol/L的醋酸中,水溶液的K W值为()A. 大于1×10-14B. 小于1×10-14C. 等于1×10-14D. 无法确定7、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 pH =7的溶液B. c(H+)= c(OH-) 的溶液C. c(H+)• c(OH-)= 1×10-14 的溶液D. CH3COONa的溶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同温同压下,反应H2 (g)+Cl2 (g)===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C.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相同条件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少9、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 在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 0.1 mol·L-1·s-1B、v(O2)= 0.01 mol·L-1·s-1C、v(NO)= 0.01 mol·L-1·s-1D、v(H2O)= 0.045 mol·L-1·s-110、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表示。
【真卷】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上)物理期中试卷及解析(理科)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分)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B.物体带电量很小时,可以看作点电荷C.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D.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 1.6×10﹣19C2.(3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每个电荷的带电量都增大一倍,并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少一半,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A.16F B.8F C.4F D.2F3.(3分)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带电量越多,电容越大B.电容器两板间电压越低,其电容越少C.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D.电容器的电容只由它本身特性决定4.(3分)如图所示,当正电荷从A到C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经B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B.从A经M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C.从A经N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D.不管从哪条路径使电荷从A到C,电场力做功都相等5.(3分)如图所示,闭合电键K以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移动时,()A.安培表读数增大,伏特表读数增大B.安培表读数减小,伏特表读数减小C.安培表读数增大,伏特表读数减小D.安培表读数减小,伏特表读数增大6.(3分)如图分别是两个阻值为R1和R2的电阻器的I﹣U图象,可知()A.R1>R2B.R1=R2C.R1<R2D.R1与R2的大小无法比较7.(3分)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D.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8.(3分)如图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60°.两个带电量相等的异种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时,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1.将置于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时,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则E1与E2之比为()A.2:1 B.1:2 C.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10.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1.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能的开发与利用12.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13.科学家已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奶牛合成并分泌人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②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间的碱基对连接起来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图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PCR技术通过高温破坏了图中的a处1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B.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C.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1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 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制成细胞悬浮液B 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C 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培养基区别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AB.BC.CD.D17.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如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经酶A处理后的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则该过程中的Ⅱ是已免疫的B细胞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Ⅲ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18.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19.如图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B.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细胞C.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传代10代~50代左右的细胞D.该技术下生出的犊牛并不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2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B.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D.瘤细胞可与B淋巴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21.目前,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很少,甚至有可能绝迹.影响它们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二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也是人类的食物.(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的_________不同.(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领地的一种标志,这属于_________信息.(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C、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_倍.(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_______.(5)为保护华南虎,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保护.22.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2)人工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功能.(3)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_______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________.(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限的.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增加,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增强.(5)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完成该图解._________(6)除了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人们还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23.阅读如下材料: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法_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2)材料乙属于_____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_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__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24.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表示用_________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使用到的酶是_________.(2)步骤③一般用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除图中所示的农杆菌转化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__方法将基因导入植物细胞.(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________技术,利用了_________的原理,步骤⑤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图中的何种Ti质粒?_________(5)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________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25.育种工作者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Ⅰ中,生产上常用该方法培养珍贵药材、花卉,其原因主要是这种育种方式能够保持_________,实现该过程要应用的关键性激素是_________.(2)若图Ⅰ中的离体植物细胞为花粉,则过程①、②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分裂.育种上利用这种方法培育的幼苗再进行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3)图Ⅱ中,过程③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处理,先利用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然后用_________等试剂诱导融合,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4)图Ⅱ所示的育种技术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马铃薯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26.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条.(4)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会发现细胞贴附在瓶上,称为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0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光能、CO2、H2O、N2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糖链、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生态系统,A 正确;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C、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与蝉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错误;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虾米→小鱼→大鱼.【解答】解:A、虾米吃藻类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A错误;B、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B正确;C、吃小鱼的大鱼属于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C错误;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 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水,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解答】解:A、据图分析,该系统中的藻类提供光合作用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氧气,A正确;B、图中的飞船基本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C、分解罐中的分解者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D、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光合作用使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促进了碳循环,但不能促进能量循环,因为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生态系统内的部分信息传递方式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些则不能发生,如行为信息,B错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二营养级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致第一营养级数量增加,C正确;D、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得出,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无机环境,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在图中所示食物链(网)中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1Kg来自D,2Kg来自A,故至少需要A为1÷10%÷10%+2÷10%=120Kg,B正确;C、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沙一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理科)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 32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自由组合2. 为了培育节水品种,科学家将大麦抗旱节水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3.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其原理是低温抑制了A.纺锤体形成 B.染色体加倍 C.着丝点分裂 D.DNA复制4.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在基因操作上应选用A.只需DNA B.不同的限制酶和DNAC D.同一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6.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得F1,对其幼苗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所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A.AAaaBBbb,二倍体 B.AaBb,四倍体C.AAaaBBbb,四倍体 D.AaBb,二倍体7.下列各项中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有意义的是①产前B超检查②遗传咨询③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④基因诊断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B.基因突变是随机定向发生的C.人工诱变比自然突变的突变频率高 D.基因突变都需要外界因素的诱导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4:1 B.1:4:4 C.1:2:0 D.1:2:110.下列表是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优、缺点,则①~④所对应的育种方法名称是育种名称优点缺点①____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育种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②____可以提高变异频率或出现新性状,加速育种进程①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②变异具有不确定性,盲目性大③____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④_____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适用于植物,在动物中很难开展A.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B.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11.下列哪项遗传病不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检查作出诊断A.青少年型糖尿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猫叫综合征 D.21三体综合征12. 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13.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的基因库的基因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14.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
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 1% 1% 99%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C.自然选择作用 D.定向变异作用15.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人们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原核生物的代谢类型可能是:A.异养厌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自养需氧型16.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17.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也一定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均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D. 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18.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A.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B.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C.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19.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
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 .②是自然选择C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 .④是物种多样性22.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1F1――→2雄配子――→3幼苗――→4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过程3为单倍体育种B .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 .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 .过程2发生基因重组23.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
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24.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2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6.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7.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2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29.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出现反射活动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3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32.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A .大脑皮层W 区B .大脑皮层H 区C .大脑皮层V 区D .大脑皮层S 区第II 卷:非选择题(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52分)33.(10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1表示某家族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1)据图1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若用B 与b 表示控制基因,则Ⅱ7和Ⅲ10基因型分别是 。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
(3)由于基因突变,患者的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变成 ,致使血红蛋白结构改变。
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Ⅱ7应在妊娠早期进行 。
34(10分)中国青年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 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试分析:(1)陈炬的“嫁接”技术称为___________。
(2)人的基因能接到植物体内,其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草有了抗病毒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嫁接”的基因经转录和 产生了__________。
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用一套 。
35.(10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
图1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等。
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36. (10分)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1)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
其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等指标。
(2)③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目前普遍认为, 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7.(12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