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此备课的重点常常放在知识的-得,技能的训练上。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整除的意义。

②使学生掌控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视察摸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1、运算下面三组题。

(1)23÷7=(2)6÷5=(3)15÷3=11÷3=1.8÷3=24÷2=2、视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2)在什么情形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3、摸索: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有哪几个条件?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明确三点②商必须是整数缺一不可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4、除尽与整除的区分与联系。

(1)像6÷5=1.2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形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3)在复-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何?(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在数学教学中五年级数学老师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

每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五年级数学教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一、认识对称物体1、出示物体:今天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获得的奖杯。

这时一架轰炸战斗机。

这是海狮顶球。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想一想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可能的回答:对称)(但部分学生这时并不真正理解何为对称)追问: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可能的回答:两边是一样的)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谁来说说看?(可能正确的回答:蝴蝶、蜻蜓……)(可能错误的回答:剪刀)若有错误答案则如此处理。

追问:剪刀是不是对称的?学生产生分歧,有说是,有说不是。

剪刀两边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不对称。

但是沿着轮廓把它画在纸上,是一个对称的。

二、认识对称图形1、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平面图形。

(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是对称的)同学们真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那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生齐说:对称图形)(师在“对称”后接着板书:图形)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024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第二单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3.第三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第四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5.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6.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图形的面积计算。

2.难点: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图形面积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分数的加法1.导入教师展示一个苹果,将其切成四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有两个这样的苹果,它们的四分之一加起来是多少?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强调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只需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小结第2课时分数的减法1.导入教师展示两个苹果,其中一个切成四份,另一个切成八份,提问:如何计算一个苹果的四分之一减去另一个苹果的八分之一?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只需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

3.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小结第二单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分数的乘法1.导入教师展示两个分数,提问:如何计算这两个分数的乘积?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强调分数乘法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3.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小结第2课时分数的除法1.导入教师展示两个分数,提问:如何计算这两个分数的商?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强调分数除法的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江苏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

江苏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

江苏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江苏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主要涵盖了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巩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还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运算规则和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知识点和例题。

2.练习题: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3.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如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并进行讲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分别举例。

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二、学习例1: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

(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

(3)刻度。

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课题而编写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教案的编写需要理清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以下是一些教学专家给出的方法和建议。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202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5篇

202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5篇

202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5篇202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3.41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

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

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

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

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

(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五年级数学学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呈现材料,发现问题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评析:创设情境,在学生喜欢的人物分饼的故事中直接导入本课,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去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获知结果的__。

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孙悟空,做事认真仔细,机智,勇敢,本事大等。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

(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学例3、(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90+75)×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90×4+75×4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

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①、660÷(90+75)=?②方程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

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精选3篇(一)教案: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概念。

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3. 学生的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

2. 提问:小数和整数的除法有什么不同?3. 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Step 2. 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2. 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介绍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a. 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

b. 必要时将被除数和除数都移动小数点,使得被除数为整数。

c. 进行整数除法计算。

d. 根据小数位数,在商和余数中加上小数点。

Step 3. 练习小数除法的计算1. 手抄题目,根据教材和练习册的习题设计练习题目。

2. 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答,解决难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4. 实际应用1. 引入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均分食物等。

2. 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

3.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1.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和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整理一个小结。

Step 6. 训练巩固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师检查作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纠正。

Step 7. 结束1. 简要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2. 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提高小数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预告下节课内容。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认识小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点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点的读写方法。

难点:小数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见过小数吗?比如说,你们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标价通常是怎么写的?对,就是用小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数。

2.学习小数的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小数的概念。

小数是一种表示数值的方法,它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例如,3.5,这里的3就是整数部分,5是小数部分。

3.学习小数点的读写方法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点的读写方法。

小数点用“.”表示,读作“点”。

例如,3.5,读作“三点五”。

4.练习小数的读写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小数的读写。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4.2、5.6、7.8。

然后,请大家试着写一下这些小数。

5.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假设你们在超市买了一个苹果,它的重量是0.5千克,你们应该怎么表示这个重量?对,就是用小数表示,即0.5。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的概念,也学会了小数的读写方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小数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小数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小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性质。

2.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就是它可以无限地细分。

比如,我们可以把1分成10个0.1,再把0.1分成10个0.01,以此类推。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它可以无限地细分。

3.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

3/8+1/2 5/6—3/4 11/12—1/6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1、展开“星期日的安排”调查活动。

通过对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2、讨论出算式。

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3、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4、做“试一试”题目。

5、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

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2、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4~7题。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色子、统计表、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4、我们知道,类似的游戏方式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课堂。

教师板书课题。

掷一掷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1、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游戏,出示课件游戏规则:如果掷出4,则女生赢。

如果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平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1、2、3、5、6占5种情况都是男生赢。

)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平?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游戏,如果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是2、3、4、10、11、12,则蓝队赢。

如果点数和是5、6、7、8、9则红队赢。

现在你认为哪个队赢得可能性大?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个队,并询问原因。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4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4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精选4篇(一)教案: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3. 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模型、小数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准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向学生展示“0.1”和“0.01”两个小数。

2.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问:“你能知道这两个小数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解释“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十份,每一份是0.1;“0.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百份,每一份是0.01。

4. 解释并讨论“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用来表示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5. 以类似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小数,如0.2、0.05等。

Step 2: 小数的比较大小1. 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大小,学生可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3 > 0.2”。

2.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大小,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14 > 0.13”。

3. 练习一些比较大小的例题,让学生按照大小排序一些给定的小数。

Step 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1. 通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 以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数的加减法规则,例如:“0.3 + 0.2 = 0.5”。

3. 练习一些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Step 4: 拓展练习1. 综合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拓展练习。

2. 练习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 总结与小结1. 综合总结小数的性质,包括表示方法、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小结所学内容。

Step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小数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精选14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精选14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苏教版〔精选14篇〕篇1: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根据教研组工作方案,按照教诲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探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全面进步学生综合才能。

二、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本学期五年级有两个班,共80人,其中五(1)班44人,五(2)班36人。

经过四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大局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拟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程度有了一定的开展,根底知识掌握结实,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才能。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p 、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才能,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讨论。

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缺乏:求知欲不强,计算才能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根底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催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正确学习的动态。

三、教材内容简析教材改动说明: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综合与理论“数字与信息”,共8页。

这两个内容原来都安排在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在新教材修订中,考虑到它们的内容难度,以及它们与其他内容的互相关联,这两个内容都调整至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而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从四年级下册调至五年级下册。

这样一来,202_年秋学期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没有学过上述内容,而升入五年级后也没有时机学习。

于是,在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综合与理论活动“数字与信息”。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分为三个局部。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二、学习例1: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读一读:正35;负5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2、完成试一试: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4、完成第6页第4题: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三、学习例2: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0呢?为什么?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四、全课小结:(略)(2)认识负数的应用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4、上楼与下楼:……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3)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教学内容:p.10~11教学目标: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面积: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二、分一分、数一数: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2、移一移;数一数: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3、数一数;算一算:(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4、估一估;算一算.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三、全课小结: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 — 14页)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 — 18页)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 — 21页)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 — 2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课时安排:10课时(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p.12~14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剪刀、例题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1、拿出图1;问: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复杂);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么?(学生操作.)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完成板书:复杂转化成简单(正方形)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么?(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复习: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算出它的面积.(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小结: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3、拿图3: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还有什么?(高)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观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你有几种剪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呢?为什么也是7×4=28平方厘米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4、补充: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先画一条底;标8厘米;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标数据“3厘米”.问:它的面积是多少?标另一条底;4厘米.问:它对应的高在哪里?画出;并标“6厘米”问:你还能用第2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问:能不能8×6或3×4呢?为什么?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二、练习:1、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7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交流.3、练习二(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画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画一个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一个底是3;高是5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老师加强巡视;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在数据方面;尽量选整厘米数.(3)提问: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算一算.(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为什么?面积有变化么?为什么?最后达成共识: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补充:用2根4厘米、2根2厘米的小棒;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交流(图略):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1 — 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教学过程:练习二: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3)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内容:p.15、16的例4、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7页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剪好例4的图形;和第127页上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老师先在黑板上分别画一组平行四边形;(图略;底和高分别为:3和2;2和3;1和6;6和1)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一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形状不同、面积相同)指出:作业中有这类题的要求;有的学生只能画一些比较雷同的平行四边形.(举例几种比较雷同的形状)小结:做这类题应该怎么思考?二、学习三角形的面积:1、取其中一个三角形;示范“沿对角线”分.观察后说说得到了什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为什么说是完全一样?(方法一:分别用底和高是多少来考虑.同时可以得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同底和同高的.方法二:可以用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来分一分;比一比.……)2、说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指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除以2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3、利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画好对角线;分别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或是告诉三角形面积;让学生说说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三、操作、练习:1、取例4的三张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别列式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交流.注意要让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2、取第127页上的六个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老师巡视、指导.提问:找其中最小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半是多少面积?最大的呢?剩下的呢?补充:把这些三角形打乱;选两个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你有什么发现?(1、只有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2、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3、完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字母表示:ah÷2四、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指名交流.2、完成练一练.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指名交流.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面积;说说怎么算?要注意什么?学生阅读“你知道吗?”(4)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列举出:1×18=18;2×9=18;3×6=18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三、布置作业: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5)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p.19、20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第129页上的各梯形图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算式画出相应的图形;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算式:4×3 4×3÷2提醒:我们在画图算面积的时候;边的长度可以取整厘米数;这样计算就很方便.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算式可以是看成长方形的长乘宽(画出该长方形);也可以看成是底4;高3的平行四边形(画出该平行四边形).第二个算式有“÷2”;就联想到三角形;应该画一个底是4;高是3的三角形.(画出该三角形)2、继续指导画完全一样的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图回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要“÷2”.3、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举一梯形.让学生说说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二、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选一个最小的梯形;:问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怎么知道的?数:数得15个格子;即15平方厘米算:(可能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算的方法)板书算式:(3+7)×3÷2=15平方厘米2、探讨公式:为什么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计算呢?学生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