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章-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比如双眼皮、单眼皮,有无耳垂,左手右手,为何出现男女,有些孩子与父母长得不一样,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等等现象和问题。
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学习这些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生物,珍爱生命。
效果分析本次授课主要流程分为六个板块,每一版块都有不同的作用:一、注重课堂教学材料的先导性。
提前下发助学案,学生们课下结合课本知识填写复习导航部分,做完后还要掌握复习导航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其他部分要做好预习,可以不做,但必须要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处理,最好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题目旁边。
二、关注学生课下复习的效果性。
上课前,学生们提前换好位置,准备好助学案,上课前五分钟为汇报展示阶段,同学们结合复习目标,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背诵记忆复习导航部分的知识,小组长交叉检查。
老师随机抽查。
这时候,检查完成的组员提前进入下一环节,做好合作探究。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力。
全部检查完成后,五分钟时间合作解决合作探究部分的三道探究问题,要求:.每人准备一张纸,写下答案;组织语言,流畅表述;答案简洁,书写规范。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参与度。
四、全面开放学生的自主性。
对合作探究部分进行分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及时给予补充说明,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相对较多的自主权利,有什么疑问、质疑、补充等等都可以举手提出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同时,三道探究题的展示方式并不唯一,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抢答、可以比赛、还可以随机抽签选小组和同学等等。
在答案方向上,亦有多种选则,例如答案最全面、答案最新颖、答案最深入等等。
这些在课堂上随机组合就会构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减少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
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在生物界中,遗传和变异是两大基本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深入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遗传和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4. 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以农作物抗病性为例,分析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往往是从认识生物的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因此,这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体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阶段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所以学生已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也能够辨认,但缺乏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很清楚,但课堂表现却不太活跃,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举例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遗传变异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人体各个性状之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活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现实生活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奥秘,在尝试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时,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辨别性状与相对性状。
2.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从生活现象及其俗语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播种的季节种下西瓜,那么我们收获到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种下的是大豆,那么我们能不能收获到花生呢?俗语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同学们知道其中所蕴涵的奥秘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其中的奥秘吧(设计目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出发,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顺利进入主题,并体现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
遗传与变异现象教案
《遗传与变异现象》教案授课教师:杨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往往是从认识生物的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因此,这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体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少知道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也能够辨认,但缺乏理论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生物学方面的正确解释。
初中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逐渐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悦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其后的活动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学生自主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五、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最新高二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和教学设想(1)
“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和教学设想(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它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完成和体现出来的。
生物的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为物种的进化及其多样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章通过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来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相关的应用问题。
本文就“遗传和变异”的前三节的教材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专题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相关的内容。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教材内容和选编理念是按照由遗传现象到遗传本质的顺序进行编排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顺序;概括地描述了相关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增加了一些支撑科学结论的实验及背景资料。
编排体系上的调整:从栏目设置上看,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主要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其一从结构栏目看,旧教材把生物的遗传设定为一节内容,下接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3个子目录;教材取消了生物的遗传栏目,代之为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书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3个栏目。
栏目设置的升格为编写教材内容时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从栏目内容看,旧教材仅设置了遗传学理论表述、复习题、实验、文中插图4个栏目;新教材增加了10个课文表述中的旁栏思考题栏目、5个课文表述中的旁栏小资料栏目、一个课外科技活动栏目、4个课外读栏目,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进一步充实完善了7个课后复习题栏目,使之更贴近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新教材由老教材的20个插图增至36个插图,且由黑白图变为彩图,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象的形成,降低学习新教材时的思维难度;新教材增加了4个实验,调整了一个选做实验,这将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和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人到基因水平。
对于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这样的思路设计。
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本节既复习前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知识,对生活中性状.转基因、遗传、变异的例子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学实例,多启发诱导,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学习。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初中生认知结构和分析理解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结论。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难点是: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简短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6. 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7. 教学反馈: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纪律等。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案例的分析深度,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与变异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以及影响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因素。
2. 教材的特点•系统性:本章节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介绍了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基因的变异与表达以及环境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探究性:课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比较、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知识应用性:课本中给出了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了解基因的变异与表达;•分析环境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2. 学科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理解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基因变异与表达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基因的变异与表达。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如何分析基因的变异与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当今社会的一些有趣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人的身高、眼睛颜色的遗传规律等,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兴趣。
2. 了解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遗传、变异、遗传性状等基本概念,并给出简明易懂的定义。
3. 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20分钟)3.1 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介绍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遗传性状和隐性遗传性状。
3.2 遗传性状的分离定律详细讲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通过举例和实际计算,帮助学生理解。
3.3 遗传性状的基因型推断通过实例和推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性状的基因型推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新苏教版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新苏教版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主要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探索生物的遗传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遗传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生物的遗传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生物的遗传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2.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龙生龙,凤生凤”,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呈现相关的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遗传和变异。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遗传规律,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育种、疾病防治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遗传规律。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遗传与变异》这一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通过实验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方法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了解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探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科学对于人类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了解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探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探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师还利用问题引导、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第二十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十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动物、植物和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学习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和性状遗传的途径,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以及应用基因传递的原理解释生物形状的遗传规律。
利用遗传规律重点从遗传的角度阐述人的性别现象产生的原因。
最后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生物的基因组成、性状表现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简要总结了近亲结婚的危害,倡导优生优育,预防遗传疾病。
单元知识结构:第一节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教学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
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
遗传和变异 初中教案
遗传和变异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表述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原因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原因和意义。
2. 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于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其具体概念和机制了解不多。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原因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4.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遗传实验,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观察和记录遗传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原因和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例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本教案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一、本章课标解读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章体现了经典内容与最新进展的统一。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其内因是由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控制的,生物的遗传就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或生物体基因组成改变的结果。
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目的是使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在人的性别决定中,从染色体入手,但最终也将落脚点落在了基因水平上。
在生物的变异一节中,特别提示了可以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在以基因为线索介绍经典遗传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遗传学的新进展。
例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中,选取了转基因鼠的实验;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选取了反映染色体和DNA 之间关系的示意图等。
本章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本章五节的内容组织上看,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问题,同时也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亲代基因传给了子代的缘故。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应该说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是本章的难点。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主要运用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可以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
第五节是《生物的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遗传讨论的是基因稳定传递的一面,变异讨论的是基因发生改变或基因组合的改变,这种变化必然导致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
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程理念而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2、课程目标(1)获得基本事实、生物学槪念和原理,关注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我们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重要概念(1)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能自不同亲本。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3)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4)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体例本章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内容,共有五节内容构成,由章节前言图片、正文、练习、实验和课外阅读构成,且通过单元小结来回顾所构建的知识网络,内容全而而丰富。
2、教材编写特点(1)注重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注重概念的构建和不同层次概念的联系:(2)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科学发展史,近亲结婚与遗传病等;(3)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本章设讣了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和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两个实验:(4)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渗透并关注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禁I卜•近亲结婚、生男生女几率均等、孟徳尔遗传左律的建立、减数分裂的发现、转基因技术、遗传育种等。
3、教材重点难点(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理解孟徳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別的关系。
(5)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方法;1、关注概念构建本节是一堂复习课,是对本章内容的再回顾和构建,更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很好的契机,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起知识框架并进一步建立概念体系, 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精品】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五、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
(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4)狐的长尾和短尾;(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6)眼色的茶色、黑色和蓝色2.一只波斯猫生了一窝漂亮的小猫,其中一只和它一样长着一对蓝眼睛,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 ,其他小猫的眼睛都是一只黄一只蓝,这属于_______ 。
3.生物的性状受到____________的控制,也受_________的影响。
4.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_______ __和_______ _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5.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B.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6.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是()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玫瑰的黄花和红花B.狗的长毛和卷毛C.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8.关于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不可能是遗传的B.《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可能是遗传的C.《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断腿很可能是遗传的D.《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都不可能遗传的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理念是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可以把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最新高二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和教学设想(2)
“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和教学设想(2)上一讲已对“遗传和变异”的前3节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该部分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文将对“遗传和变异”的后2节教材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此外,还将对“遗传和变异”的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习题的选编与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材分析1.内容变化本专题“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二节内容,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选编是按照由遗传现象到遗传本质及相关理论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应用之顺序进行编排的。
这样的教材设计,为案例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维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机会。
此外,新教材还调整并增加了一些支撑科学结论的实验、研究性学习课题及背景资料。
(1)编排体系上的调整。
从栏目设置上看,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主要发生了3个方面的变化:其一从栏目结构上看,旧教材把生物的变异设定为一节内容,下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个子目录;新教材保留并扩增了生物的变异栏目(下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个子目录)。
增设了因生物变异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栏目。
栏目结构的调整使生物的变异理论更趋完整,理论与生产、生活、科研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二从栏目内容设置看,旧教材仅设置了生物变异的理论表述、文中插图、复习题、实验四类内容;新教材增设了12幅文中插图、8个文中旁栏小资料、1个文中旁栏思考题、3个课外读、1个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内容的调整有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理论联系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其三从栏目内容的呈现顺序看,旧教材是先介绍概念原理,再举例说明,最后是概念原理的应用;新教材是先呈现案例,再引出概念原理,最后是概念原理的应用及科研背景材料的介绍。
新教材的这种编排顺序体现了人们认识问题的过程,为探究式教学或案例性教学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上的调整。
在生物变异部分,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主要在教材内容的表述顺序和教材内容的增减上进行了调整,现按两个自然节分别加以说明。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持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改变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支配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持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化。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浩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化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相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得学问,培育技能,并从中主动地情感体验,注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学问。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视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理解、推断、推理、推断的实力。
老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实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阅历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问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学问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说明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实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实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探讨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看法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2、能说明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子代的性别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生男生女的原理
遗传与环境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子代的性别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 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教材编排
第 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不是所有的遗传和变异都对后代有利。
1/2(2分)
。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P108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 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病的危害与预防、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矮茎×矮茎→矮茎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父母的基因
生殖细胞 可能基因
A
a a A
A
a a
A
子女的基因
A A A
双 眼 皮
a
双 眼 皮
A
a a
双 眼 皮
a
单 眼 皮
子女的性状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1.区别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2.给实例,判断显隐性关系及个体基因型 3.在案例中给出显隐性关系,判断个体基因型 4.结合生殖类型,判断后代性状及个体基因型 5. 判断各类细胞的基因型 6.结合遗传物质基础命制 7.概率计算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书写方式 显、隐性的判断 遗传图谱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 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公式表示为: A×B→A 则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豌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后代全是高茎 高茎×矮茎→高茎 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 性性状。 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豌豆:高茎植株与高茎植株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都有 高茎×矮茎→高茎 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豌豆:高茎×高茎 →高茎
第 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学习目标: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A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3节
基因型XY
生殖细胞
基因型XX
X
Y
X
XY
受精卵XX
性别比
1:1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2、(10分)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A、B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相应的细胞。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成都) (l) 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46 条。这些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
蛋白质。 (2) A表示父亲、母亲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d 叫 卵细胞 ,它含有的性染色体是 23 条。 受精卵 ,该细 父方 ,一条来 X 。
生殖细胞c的染色体数为
(3) B过程为受精作用,形成的e细胞叫 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自 母方 。
(4)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男孩的概率为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第2节
第3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4定
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遗传变异现象。(Ⅰ)
1.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 2.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考查方式:1.选择判断(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
2.概念内涵填空(四个概念) 3.案例辨析(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
第 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第 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第 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