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0-2009-0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指由多根导线以及管道等组成的电气设备的集合体,用于传递和控制汽车各个部件之间的信号和电力。
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整个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线束标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标准及其作用。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包括线束材料要求与选择、线束设计与布局要点以及线束制造工艺技术要求。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汽车线束的测试与认证,包括测试方法与工具、认证流程与标准以及常见测试问题与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已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的概述和解释说明,使读者了解汽车线束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的参考和指导,以促进汽车线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2. 汽车线束标准2.1 什么是汽车线束汽车线束是由电线、连接器、保护套等组成的综合性电气传输系统,用于将电力和信号从发动机、车身控制单元等传输到各个汽车部件和设备上。
它在汽车中起着传导电力和信号的关键作用。
2.2 汽车线束标准的重要性汽车线束标准是为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汽车线束在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方面达到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使用都至关重要。
首先,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汽车具有不同的架构和系统,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各种接口可能无法兼容,导致配件选型困难以及维修、升级等工作变得复杂费时。
其次,通过制定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规范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完整版)最新版线束标准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SQR.04.935中的定义。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是指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对低压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低压汽车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和执行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于保障汽车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线束的材料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规定了线束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护套材料等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这些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油、耐磨损等特性,以确保线束在汽车工作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其次,对线束的结构和工艺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的布线、绝缘、接头、固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线束的布线应符合汽车的电气系统设计要求,绝缘应该均匀牢固,接头应该牢固可靠,固定应该符合汽车工作环境的振动和冲击要求。
再次,对线束的电气性能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的绝缘电阻、耐压、耐磨损、耐油等电气性能提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线束在汽车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短路、漏电等故障,从而保障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线束的环保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提出了环保要求,要求线束不得含有有害物质,生产过程中不得产生污染物,以符合现代汽车工业的环保要求。
总的来说,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汽车质量、保障汽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耐用的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检测,以确保汽车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也应该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权益。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一般要求;规范线束分支、长度的表示方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寸、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面、视图;规定比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方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技术制图比例技术制图字体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实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及中的定义。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所示)。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所示)。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所示)。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所示)。
端子:插接件的统称。
干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无涉水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水浸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插头(插片):插入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所示)。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片)形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所示)。
插接器: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如图所示)。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如图所示)。
护套:插接件(插簧插片)外壳(如图所示)。
图电线束示意图低压线束设计电气原理的设计和计算掌握《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根据电气负载功率消耗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并根据负载工作原理和功能要求进行载荷分配,确定电路的保护方式及确定总保险的容量。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是指安装在汽车中,用于传输低压电信号和电力的线束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
1. 电线材料:
-电线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耐久的绝缘材料,如聚氯乙烯(PVC)或交联聚乙烯(XLPE)等。
-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磨损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 导体规格:
-导体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质,确保电流传输效率高。
-根据所需电流及负载要求,确定合适的导体截面积和线径。
3. 绝缘层厚度:
-绝缘层的厚度应根据电线的额定电压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防止电线短路或绝缘击穿。
4. 温度等级:
-电线束应符合特定温度等级要求,以保证在不同工
作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温度等级包括80℃、105℃和125℃等。
5. 阻燃性能:
-为确保在汽车发生火灾时电线束不会加剧火势,电线束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低烟无卤(LSZH)材料可用于提高电线束的阻燃性能。
6. 抗振动和耐久性:
-由于汽车运行中存在振动和冲击,电线束应具备良好的抗振动和耐久性,以保持稳定的电信号传输和使用寿命。
7. 标识和色彩:
-电线束上应有清晰易读的标识,包括电线规格、颜色代码和制造商信息等。
-不同功能的电线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代码,便于安装和维护。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条件,实际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可能因所在地区、汽车制造商的
要求和特定应用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以确保电线束的质量和符合使用要求。
对现行《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

对现行《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是针对汽车电气专用线束和汽车整车电气原理图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对现行的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提高其应用价值。
一、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概述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是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技术文件,一般用于汽车行业的电气线缆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证汽车电器线束在安装、使用、维修中有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包含了许多具体内容,如线束设计要求、线束布局要求、散热要求、电磁兼容要求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规定,可以保证线束的质量和性能具备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并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研究现状目前,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不断更新和修订中。
在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束机械特性的研究线束在汽车中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组成,需要考虑很多机械因素,如抗拉强度、弯曲半径、挤压力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各种测试和仿真来验证方案的应用价值。
2、线束电磁特性的研究汽车中的电气设备和线束所带来的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重视。
因此,通过研究极化度、串/并联阻抗、天线增益等参数,为线束电磁建模提供实验数据和有效参考。
3、线束散热问题的研究线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由于电流密度过大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线束内的空间中容易积累,导致线束烧毁。
因此,在热实验平台上对线束进行散热研究,对于线束的长期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起到了监管和规范作用,但在现实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标准不够完善和实用标准的制定主要是针对线束部件的固定、保护和结构等方面,但对于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材料和工艺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QR.04.1045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 Q/SQR.04.935 中的定义。
3.1
干线 main stem
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份。
1
Q/SQR.04.030-2009 3.2
支线 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 1 所示)。 3.3 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 l 所示)。 3.4 接点 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 terminal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6 干区 desiccation 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 damp 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刺破连接 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3.9 插接器 connector 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10 护套 housing 接受端子形成电气连接的塑料件。 3.11 插头 male 插入插座形成电气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汽车用熔断器 线束波纹管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线束紧固件标准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汽车用低压电缆
图6 4.4.5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抗拉要求应符合 Q/SQR.04.935 的 5.3.5 规定。 4.4.6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1 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在连接处 电线应不弯曲,并在图 7 所示 a 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4.4.6.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损伤和脱开。
6
Q/SQR.04.030-2009 4.5.3 接点焊接应优先采用无焊料焊接,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 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如图 8 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 a 应呈圆弧状,且在 b 区可见未焊接的 导体端部。
图8
4.5.4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根据接点的连接方式,应符合 4.5.4.1 或 4.5.4.2 的要求。
1)
Q/SQR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030-2007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2009-9-20 发布
2009-9-30 实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1)
Q/SQR.04.030-2009
前言
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 标 准 作 为 产 品 质 量 抽 查 检 验 的 依 据 。 同 时 在 格 式 和 内 容 的 编 排 上 均 符 合 GB/T1.1-2000 和 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1 在4.11的表6中对同一根线处于不同区域,如何开展试验和考核进行了规定。 2 更改耐低温和耐高温试验时间。 3 更改了5.12的温度交变试验方法。 4 增加了Q/SQR.04.1045《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标准。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电器技术(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电器技术(标准)委员会线束与能源管理技术(标准) 委员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董明、程琳、李蕊、熊英男、范道 祥、胡定辉、陆云峰、张亮。 本 标 准 所 代 替 的 标 准 历 次 发 布 情 况 为 : Q/SQR.04.030-2003 、 Q/SQR.04.030-2005 、 Q/SQR.04.030-2006、Q/SQR.04.030-2007
图5 4.3 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 QC/T 414 的规定。 4.3.2 接头应符合 QCn 29010 和 QCn 29013 的规定。 4.3.3 插接器应符合 Q/SQR.04.935 的规定。 4.3.4 电线应分别符合 DIN 72551、JASO D 608、JASO D 611、JIS C 3406、的规定。铜编织线应分 别符合 JB/T 6313.1、JB/T 6313.2、JB/T 6313.3 的规定。 4.3.5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 GB/T 13527.2 的规定。 4.3.6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 Q/SQR.04.050 的规定。 4.3.7 电线束绝缘胶带应符合 Q/SQR.04.421 的规定。 4.3.8 电器盒应符合 Q/SQR.04.029 的规定。 4.3.9 电线束熔断器应符合 Q/SQR.04.228 的规定。 4.3.10 电线束紧固件应符合 Q/SQR.04.572 的规定。 4.3.11 电线束波纹管应符合 Q/SQR.04.295 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5.4.1 当采用打卡连接方法时,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 3 的规定。
表3 拉力值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 0.5
拉力 1)N 50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 6.00~8.00
0.75~0.85
80
10.00
1.00~1.25
100
15.00~16.00
1.50~2.00
150
20.00~25.00
2.50~3.00
4.6 密封要求
4.6.1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 9 所示的 a 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 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4.6.2 安装在湿区的插接器应属于密封型,插接器空位应使用盲塞。防水性能应满足 Q/SQR.04.935 的 5.5.3 或者 5.5.4 规定。
+8
-8
+30
+20
0
-15
+10
+40
+25
L>1000
-10
0
-20
图例: A— 表示同一主干上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包括橡胶件); B— 表示插接器末端与相邻分支点、插接器末端与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 C— 表示分支点与分支点、分支点与紧固件之间的尺寸。
注:应优先保证“A”尺寸的符合性。
图 3 尺寸测量图
注:1 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
撕裂力,1)N 15 23 35 45 70 100 130
4.5.5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应做绝缘和防氧化处理并保证绝缘良好,保证接点位于绝缘保护的中部, 绝缘材料无位移、脱开现象。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接点表面应做防氧化或其他密封处理方法。
7
Q/SQR.04.030-2009 4.5.6 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 100MΩ。
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波纹管、PVC 管、胶带等)之间的长度应大于护套的宽度(除非图纸上有特 殊规定),如图 4 所示:B 应大于 A。
4
Q/SQR.04.030-2009
图4 4.2.7 其他
电线束中使用的双绞线,双绞线的绞距应控制在 12mm~18mm,进行端子压接作业中,双绞线拆开 的长度不能超出 50mm。如图 5 所示。
2
3.12 插座 female 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Q/SQR.04.030-2009
图1
4 要求 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 10mm,并为 10 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 等。 4.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 3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 5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绝缘套管长度不小于 20mm。 4.2.4.2 电线导体不能露在如图 2 所示的 a 区内。
200
35.00
4.00~5.00
270
≥50.00~120.00
注:1 需要同时测量接点上各电线拉力。
4.5.4.2 当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 4 的规定。
拉力 1)N 450 500 1500 1900 2200 2700
表4 撕裂力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 0.3~0.5 0.75~0.85 1.00~1.25 1.50~2.00 2.50~3.00 4.00 6.00
GB/T 2828.1 GB 8410 GB/T 13527.2 JB/T 6313.1 JB/T 6313.2 JB/T 6313.3 QC/T 238 QC/T 413 QC/T 414 QCn 29010 QCn 29013 Q/SQR.04.029 Q/SQR.04.050 Q/SQR.04.228 Q/SQR.04.295 Q/SQR.04.421 Q/SQR.04.572 Q/SQR.04.923 Q/SQR.04.935 DIN 72551 JASO D 608 JASO D 611 JIS C 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