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 国标

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 国标

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国标1. 引言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力配套设备,用于保护高压电线束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的国家标准,包括其定义、分类、技术要求等内容。

2. 定义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是一种用于覆盖高压电线束以保护其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管状材料。

它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3. 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要求,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根据使用温度分类高温型: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电线束保护,耐温性能较好;常温型:适用于常温环境下的电线束保护,成本较低。

3.2 根据耐压性能分类高压型:适用于高压电线束的保护,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低压型:适用于低压电线束的保护,耐压能力相对较低。

4. 技术要求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的国家标准规定了以下技术要求:4.1 外观要求波纹管表面应光滑、均匀,无明显的裂纹和气泡。

颜色应为橙色,不得有色差。

4.2 尺寸要求波纹管的内径、外径、壁厚等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适应电线束的弯曲和伸缩。

4.3 耐候性能波纹管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能够在室外环境中长期使用而不受紫外线、高温、寒冷等因素的影响。

4.4 耐化学腐蚀性能波纹管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抵抗常见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4.5 耐电弧性能波纹管应具有一定的耐电弧性能,能够在电弧发生时保护电线束不受损害。

4.6 耐高压性能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应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

5. 产品检测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需要经过严格的产品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耐候性能测试、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电弧性能测试等。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流入市场并得到广泛应用。

6. 应用领域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6.1 铁路电气化工程6.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6.3 高速公路照明工程6.4 风电场电缆保护6.5 其他高压电力工程7. 结论高压线束橙色波纹管国标规定了该产品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等内容。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实验要求DVP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实验要求DVP

耐振动试验
19 GB/T 2423.17-2008
耐盐雾试验
GB/T 37133-2018 第8条测试 ≥60dB
1 OTS件
GB 4208-2008
连接器的防护性能试验满足IP67.
1 OTS件
按-40℃要求进行,持续时间4h,满足 QC/T29106-2014 按照5.8进行实验 QC/T29106-2014 第4.2、4.7条,同时满足绝 1 OTS件
Design Verification Plan and Report 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高压线束)
process or NUM standard
程序或标准
test describe 试验描述
test plan 测试计划
accepted standard 接受标准
according or not 目标要求
sample 样本
NUM TYPE 数量 类型
1 QC/T 29106-2014
2
技术图纸
外观评价 尺寸检验
外观无裂纹、掉块、肿胀、毛刺和其他机械损
按QC/T29106-2014第4.2条规定进行

伤;标志完整、正确、清晰;塑压零件应无肿 胀、裂纹;金属零件镀层应均匀、完整。线缆
3
外波纹软管无被挤压等产生的变形。
导通测试
按照国标标准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满足第3章要求
1
QC/T29106-2014第4.7条
线束中回路与图纸要求一致,线路导通率为 100%,回路间无短路、错路,屏蔽层同导线芯 1 无短路现象。
样块/ 样条
OTS件
6 QC/T 29106-2014
连接强度
按QC/T29106-2014第4.4.6条规定进行

高压电缆接线规范

高压电缆接线规范

高压电缆接线规范篇一: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 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Q/TEV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TEV 157—2014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2014-04-30发布2014-05-15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5 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4)6 装配要求 (6)7 关键件选用规范要求 (7)8 设计计算 (7)9 安装、试验要求 (9)10 安全使用要求 (10)前言本规范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电气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谭志红、张群政、汪帆、吕永宾、张沛伟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新能源客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 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日益增强,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突破。

电动汽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然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其电动系统和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Line束技术要求1. 高压耐压能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工作电压通常在200V以上,因此其电缆和线束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且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2. 耐高温性能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3. 抗干扰能力由于电动汽车的复杂工作环境,其线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线束传输的影响。

4. 轻量化设计考虑到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能耗要求,线束在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轻量化,降低整车的自重,提高整车的能效。

二、连接器技术要求1. 低接触电阻电动汽车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电动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需要具备较低的接触电阻,以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

2. 耐高压能力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压环境,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

3. 防水防尘性能电动汽车工作环境复杂,连接器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以保证连接器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4. 长寿命设计连接器作为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系统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维护次数和成本。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满足新的环保标准和技术需求,需要在材料、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希望相关产业能够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代代表,电动汽车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更是当今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车用高压线束 线径选择标准

车用高压线束 线径选择标准

车用高压线束线径选择标准
车用高压线束的线径选择标准通常由车辆的电气系统需求、电
流负载以及安全性能等因素决定。

一般来说,车用高压线束的线径
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流负载,根据车辆的电气系统设计和使用的设备,需要确
定线束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负载。

这通常涉及到发动机控制单元、
点火系统、照明设备、音响系统等各种电气设备的功率和电流需求。

2. 电压等级,车辆的高压线束一般需要承受较高的电压,因此
需要选择能够耐受这种高压的线径和绝缘材料。

一般来说,高压线
束会采用较粗的线径以确保安全性能。

3. 环境条件,车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工作,例如高温、潮湿、振动等,因此线束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这些环境因素对线束的影响,
确保线束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4. 安全性能,车辆的高压线束需要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磨性,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磨损或者外部损坏导致短路或者
其他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车用高压线束的线径选择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车辆电气系统设计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合适的线径。

在选择线径时,需要充分考虑电流负载、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安全性能,以确保线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XXXXXXXXXX 公司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 -------------- 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 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 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线束设计流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 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 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新能源高压线束标准

新能源高压线束标准

新能源高压线束标准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新能源高压线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制定和执行相关标准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一、新能源高压线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高压线束是一种用于传输高电压和大电流的电缆组件,通常由多根导线和绝缘材料组成。

在新能源汽车中,高压线束主要用于连接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高压线束则用于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变压器和电网。

二、新能源高压线束标准的重要性1.安全保障:高压线束的工作环境恶劣,可能面临高温、高湿、振动等多种挑战。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可以确保线束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火灾、电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质量保障:高质量的高压线束可以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通过执行标准,可以对线束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环保要求:新能源行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制定高压线束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可回收性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

4.国际化需求: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全球化,高压线束标准的国际化需求日益迫切。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发展。

三、新能源高压线束标准的主要内容1.材料标准:规定高压线束所使用的导线、绝缘材料、连接器等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2.结构标准:规定高压线束的导体结构、绝缘层厚度、屏蔽层等结构要求,确保线束在传输电能时的稳定性和效率。

3.制造工艺标准:规定高压线束的制造工艺要求,包括导线的绞合、绝缘层的挤出、连接器的压接等方面,确保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一致性。

4.检测与认证标准:规定高压线束的检测方法和认证要求,包括电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方面,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目录1范围 (2)2目的 (3)3规范性引用规范 (3)4术语与定义 (3)4.1 额定电压 (3)4.2 端子 (3)4.3 连接 (3)4.4 带胶热缩管 (3)4.5屏蔽 (3)4.6非屏蔽 (4)5高压线缆 (4)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参数要求 (4)5.2.1规格要求 (4)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5)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5)5.4线束标签设计 (7)5.5技术要求 (7)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8)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8)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8)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8)7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1)8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1)8.1高压线束示意图 (11)8.2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2)8.1.1.技术要求: (12)8.1.2.工艺要求 (12)8.1.3.出厂发货要求 (13)附录:A (13)附录:B (13)附录:C (14)附录:D (14)附录:E (14)附录:F (15)附录:G (15)1范围本规则作为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范,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2目的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最高可达700V以上,动力线是动力电池系统相连接的桥梁,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制订本规范对电池系统中的高压线束设计进行指导。

3规范性引用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JBT8139-199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3048.11-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电缆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式GB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SO 6722-2011道路车辆—60V 和 600V 单芯电缆—第一部分: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GB/T 3956-2008/IEC 60228:2004 电缆的导体GB/T 125285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4术语与定义4.1 额定电压电缆的额定电压是指电缆设计和电气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4.2 端子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4.3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

4.4 带胶热缩管包覆波纹管和端子4.5屏蔽导电材料用于减少变化的电磁场穿透和/或辐射进入指定区域。

4.6非屏蔽缺少屏蔽5高压线缆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系统提供能量,电池系统中的电力电缆用于直流传输,这种传输特点决定了电缆应有以下的特性:(1)高电压(2)大电流(3)高柔软性(4)高耐温电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很大,由焦耳效应产生很大的热量,要求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耐热等级要达到C级(125℃)。

(5)防止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的来源:电动车辆负载运行时,起动、制动、加速和减速时,电压电流以及频率发生变化,而且电动汽车的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所以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很大。

电动车辆用电缆必须对电磁进行屏蔽,满足电磁兼容(EMC)的要求。

通常采用密度很大的铜线编织屏蔽,这种屏蔽的稳定性,柔软性能都能满足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要求。

5.2参数要求在选动力线时,应先确定额定载流量,根据额定载流量确定其线芯的直径,一般按照最高工作温度时的载流量为主。

5.2.1规格要求(1)尺寸要求,见附录A表一;(2)电力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700V DC;(3)根据整车系统计算出长期工作电流I,一般当I≤200A DC时,选用50mm2线缆;当250A DC>I>200A DC时,选用70mm2线缆;具体的电缆载流量见附录表B载流量表;(4)绝缘层耐压要求≥1500VAC,绝缘体积电阻率要求不小于109Ω·mm;(5)耐热等级应该在C级以上,最高温升<50℃,工作时绝对温度<100℃;(6)导体尺寸≤6mm²的线缆使用ISO 6722-2011 5.12.4.1(砂纸摩擦),导体尺寸>6mm²的不要求做磨损试验。

(7)需要满足EMC的要求,要有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80%)或铜带屏蔽(搭盖率≥15%,铜带厚度≥0.12mm ),或者复合屏蔽,暂不做此要求;(8)导体类型应用第六类,线芯材料选用不镀金属的退火铜丝; (9)对于第六类导体结构的相关线径及20℃的最大电阻见附录表C ; (10)绝缘护套采用橙色阻燃材质,阻燃等级V-0级; (11)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5D ,D 是电缆的外径;(12)满足绝缘热收缩实验:试验温度为150+3℃,时间不小于15min ,每端的最大收缩率不能超过2mm ;(13)满足燃烧性能试验:燃烧时间为30s ,移去或延后应在30s 内自行熄灭; (14)满足ISO 6722-2011 5.5 耐压试验;(15)满足ISO 6722-2011 5.13长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D ; (16)满足ISO 6722-2011 5.14短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E ; (17)满足ISO 6722-2011 5.15热过载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F ; (18)满足ISO 6722-2011 5.21环境循环试验要求。

备注:以上的条例中详细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见ISO 6722-2011道路车辆—60V 和600V 单芯电缆—第一部分: 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以及QC ∕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下:322212T R I T R I T R I ⨯⨯+⨯⨯+⨯⨯=∆θ)(321T T T R I ++∆=θ式中:θ∆——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升,℃;I ——1根导体流过的电流,A ;R ——最高温度下导体环境的直流电阻,/m Ω;1T ——绝缘单位长度的热阻,℃m/W ⋅;2T——护套单位长度的热阻,℃m/W ⋅;T3——电缆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单位长度的发散热阻,℃m/W ⋅ 。

(1)导体直流电阻R 的计算导体直流电阻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在通直流情况下,电缆没有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201[200-+⨯=θα(R R式中:R0——导体直流电阻,/m Ω;20α——温度系数,1/℃;θ——以摄氏为单位的最高工作温度,℃;20是的导体直流电阻R0参照GB 3956—2008;20α为0.00393;θ取决于所使用的绝缘材料类型。

(2)绝缘层热阻T1的计算 绝缘测的热阻计算公式:111d ln2D T Tπρ=式中:Tρ——绝缘材料热阻系数,℃m/W ⋅;d1——导体直径,mm ;D1——绝缘外径,mm 。

Tρ见下表: 材料名称PVC XLPVC PE XLPE FPE 热阻系数Tρ/℃m/W ⋅6.06.04.54.55.0而d1和D1由厂家提供。

(3)护套层热阻T2的计算 护套层的热阻计算公式:222d ln2D T Tπρ=式中:Tρ——护套材料热阻系数,℃m/W ⋅;d2——屏蔽直径,mm ;D2——护套外径,mm 。

Tρ见上表,d2和D2可以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得到。

(4)表面发散热阻T3的计算 表面发散热阻的计算公式:4/1s 23h 1)(πθ∆⨯⨯=D T 式中:h ——散热系数;D2——电缆外径,m (计算T3时,D2全以m 为单位):Sθ∆—电缆表面相对于环境的温升,℃。

散热系数h 有下表给出合适的Z 、E 和g ,并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E D Z g+=)(2h敷设方式Z E g 相互接触的2根电缆水平敷设0.292.350.5相互接触的3根电缆水0.96 1.25 0.2平敷设5.4线束标签设计(1)高压线束标示设计要求:标示长度30±0.5mm,白底黑字,中文字体:宋体,粗体,西文字体:Arial,字号大小可自行调整,但标识应清晰可见。

(2)高压动力线中部标识:“零件名称”。

(3)长度和物料代码:见图纸。

5.5技术要求1.整车线束必须符合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标准;2.带插件的动力线采用橙色(RAL2010)绝缘层线规格;3.动力线电缆要求:1)导体:绞合铜导体(采用直径0.15mm铜丝);2)耐电压要求:3000V (AC/50Hz)电压平台下持续5min,无闪络或击穿;抗撕裂强度>8MPa;3)工作温度:(−40℃~+150℃);4)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敷设:4×电缆直径;5)护套:采用耐磨硅橡胶;绝缘层采用硅橡胶,二者符合ISO 6722;绝缘检测要求:绝缘电阻≥500MΩ,无屏蔽层的电缆检测线芯与外层护套的绝缘;有屏蔽层的电缆检测:a.线芯与外护套的绝缘;b.线芯与屏蔽层的绝缘;阻燃性能符合IEC60332-1,耐油性能符合ISO 6722;4.高压电缆需波纹管包覆,具体要求见技术要求5、6、7;5.波纹管采用橙色(RAL2010),耐温范围:(-40℃~125℃),阻燃等级V-0;6.波纹管全部采用闭口波纹管(300mm以下长度的可以采用开口波纹管);波纹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差≤5mm;开口波纹管的两端以及中间用PVC胶带绕扎;波纹管内径D要求:线长≤1.5m,D≤22mm;线长>1.5m,D≤25mm;7.铜端子内部对外胶皮以及线缆外胶皮之间耐电压强度2000V AC;端子上接触电阻≤3mΩ,端子拔插次数>500次;8.电缆带有屏蔽层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1)无需引出电缆屏蔽层:电缆屏蔽层剥出后,保留10mm,向后翻折绝缘胶带缠绕2-3圈,绑扎固定,无屏蔽编织线外露,热缩套管塑封;2)需引出单独的屏蔽层搭铁线:接地线选用≥1.0mm²的黑色软铜线,接地线与屏蔽层之间为压接,压接位置用热塑套管塑封;9.线束要求无划伤、移位、脱开、错位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所有压接部位不得有断丝、露丝现象,线路导通率为100%,压接部位热缩套管塑封;10.所有材料符合“ROHS”环保要求;11.动力线线束图纸中单位统一:mm(毫米),公差要求执行如下:100~500 mm 0~10 mm500~2000 mm 0~40 mm2000~6000 mm 0~60 mm6000 mm以上 0~1%线长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线束中间位置黏贴物料名称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