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束技术规范(南浔电池公司)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颜色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颜色标准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高压线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连接电动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关键作用。
而高压线束的颜色标准则是确保电动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制定、遵守和执行高压线束颜色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高压线束颜色标准是一套规范,旨在统一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的颜色编码,以确保在维护、维修和更换高压线束时能够准确快速地区分各个线束,避免错误连接导致的事故。
在电动汽车行业中,高压线束通常会被涂上不同颜色的绝缘材料,这些颜色编码是根据国际标准或行业规范制定的。
比如,常见的颜色包括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等。
红色的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正极电源,表示电压较为高。
蓝色的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负极电源,表示电压较低。
黑色的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接地线,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黄色的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信号线或检测线,起到传输信息的作用。
绿色的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地线与接地线,起到接地保护作用。
高压线束颜色标准不仅仅涉及颜色的选择,还包括线束的标识方法、接线方式、连接位置等方面。
高压线束颜色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厂家、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型号电动汽车之间的兼容性和标准一致性。
只有制定出严格的高压线束颜色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才能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遵守高压线束颜色标准有助于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线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高压线束颜色标准被忽视或者错误连接,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遵守高压线束颜色标准是电动汽车生产、维修与维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关于的制定和规范。
比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组织都发布了相关标准,对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的颜色、标识、连接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制定了符合国情的高压线束颜色标准。
线束系统技术规范
XDYEV-J7110019A-2015-V4.2D3车型线束系统技术规范<秘密级:5年>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集成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修改记录D3项目线束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1.1 文件范围本线束系统技术规范定义了线束系统的性能要求。
本线束系统技术规范涵盖所有基于D3纯电动车型及衍生车型的线束系统的技术要求。
2 技术要求2.1 尺寸及外观要求:a) 产品尺寸满足产品图样的要求;b) 干线不同分支点间距离要保持30mm以上距离,且每个分支点的分支不超过4个;c) 预估线束外径,机舱线20mm,仪表板线35mm,车身线20mm,顶棚线12mm,背门线16mm。
2.2 固定点要求:a) 线束两个固定点间距离≤250mm;b) 在拐角处需布置固定点;c) 锐角拐点在线束中避免出现;d) 在有震动的情况下,在和其他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接插件前的线束考虑设置固定点,防止接插件端子受力;e) 线束分支距离固定点距离20mm≤D≤100mm;f) 接插件不允许悬空不固定;g) 不在≤50mm以内设定同样孔径的卡扣;h) 部分位置为保证线束的方向性,应使用限位卡扣;2.3 物理距离要求:a) 线束与车身不同部位的钣金锐边、螺栓、螺母距离≥10mm;b) 机舱线束需考虑震动,X向≥25mm,Y向≥15mm,Z向≥25mm;c) 与踏板、雨刮、安全带等运动件运动包络距离≥15mm。
d) 与驻车制动拉锁≥15mm。
2.4 电磁兼容要求:a) 敏感部件接地点与骚扰源接地点之间的距离≥100mm;b) 接地点应根据不同用电器类型(敏感部件、骚扰源)进行分配,同一类型的用电器可以共用一个接地点;c) 关键系统、重要系统的接地线应单独布置一个位置(如:安全气囊系统、ABS系统、音响系统)。
2.5 接地要求:a) 在车身钣金上焊接螺母,使用螺栓接地。
采用专用接地螺栓;b) 接地点远离溅水区、潮湿区、高温区;c) 优选选择在车身主车架上或双层板上接地,接地所在应该平整;d) 接地点不建议选择在活动件上;e) 接地端子的分支长度≥50mm;f) 对于阻性负载、感性负载、信号用电器接地要求:阻性负载与感性负载接地距离≥100mm,阻性负载与信号用电器接地距离≥100mm,感性负载与信号用电器接地距离≥300mm。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Q/XXXXXXXXXXX公司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客车整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标准[详]
客车整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目录文件变更日志前言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术语和定义四、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五、设计输入、输出要求六、装配要求七、关键件选用规范要求八、设计计算九、安装、试验要求十、安全使用要求前言本设计规范意在规定纯电动客车高压系统的高压线束设计规范。
本规范由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上海万象汽车制造生产的车辆。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万象汽车制造生产的各类新能源客车。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三、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一)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一)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背景介绍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焦点之一。
然而,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高压线束却给制造商和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对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实施有效管理,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标准概述1.线束隔离在电动汽车中,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隔离。
具体标准为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应当在车辆的不同区域内布置,而隔离的材料应当符合特定的标准。
2.线束电路保护为了有效防止车辆在意外情况下出现问题,电动汽车的线束电路应当配备重要的保护器件,以有效防止过流和过热等情况的发生。
3.线束连接在电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线束连接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线束连接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4.标记和公告所有电动汽车的高压线束必须明确标记,并贴上预警标志。
在车辆启动时,还要提供必要的公告信息。
结论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商和使用者应积极支持和推广这些标准的应用,从而促进电动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措施为了实施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需要以下措施:1.制订标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制造商共同制订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的标准,包括线束材料、线路布局、连接方式和保护措施等。
2.实施标准:制造商和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来生产和使用电动汽车,确保适用标准的全面覆盖。
3.检测认证:成立专业机构,对生产的电动汽车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安全使用观念和知识。
未来展望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逐步完善和升级,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维护行业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性能,满足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和期望。
参考文献1.《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标准》2.《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制造与检测技术》3.《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安全管理规定》。
高压线束制程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完善公司品质作业标准,规范产品组装过程检验方式,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满足公司及客戶的品质要求。
2.范围:适用于高压线束的相关过程检验。
3. 检验项目、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式/工具重点注意事项01 物料确认按照BOM清单进行查检;目视1.物料是否与图纸相符2.是否出现混料现象02 裁切线缆①裁线不能伤及芯线外皮,线芯切口平齐目视/卷尺1.线缆尺寸、颜色、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图纸或BOM要求;注意区分单芯线缆、屏蔽线缆以及多芯线缆2.线缆外皮不能出现裂痕、割伤、切痕、裂口等不良。
3.绝缘层表面允许出现局部的轻微的压痕,但压痕深度不能超过绝缘层厚度的20%03 裁切热缩管①热缩管裁剪的长度无明显差异,端面平整无歪斜;目视/卷尺1.对照图纸检验热缩管的颜色、长度、直径。
2.检验时要注意热缩管是带胶热缩管还是非带胶热缩管04 剪波纹管①纹管裁剪的长度无明显差异,端面平整无歪斜;②裁剪尺寸需符合图纸要求。
目视卷尺波纹管外观检查:1.颜色符合图纸;2.波纹管裁切自波峰处裁断,两端切口平整,无破裂、尖角、孔眼、气泡、裂口、硬块、折伤、划伤等;表面清洁,无脏污;外被屏蔽层导体可以接受NG长度直径壁厚绝缘层05 剥线①芯线无刮伤、划伤;L1≤L≤L1+1/2Φ即剥线长度要大于端子孔内深度,小于孔内深度加上1/2线径目·视/钢尺1.剥离尺寸是否符合图纸、SOP要求2.线缆外皮不能出现裂痕、割伤、切痕、裂口等不良。
3.绝缘层表面允许出现局部的轻微的压痕,但压痕深度不能超过绝缘层厚度的20%06 穿波纹管检查线缆及波纹管外观是否有刮花、破损、脏污等不良现象;目视1.穿波纹管时需注意检验波纹管规格、型号、尺寸是否正确2.波纹管在穿线缆时,需尽量穿至线缆中间位置07 压接线鼻子①压接完成后,检查端子可视孔需看到芯线铜丝,端子外沿不可有铜线外漏;②线鼻子压接后拉脱力引用《端子拉力测试通用检验标准》;③压接高度参考《端子(线鼻子)压接高度检验标准》目视/拉力测试机剖面分析仪1.每批首件检测端子压接拉脱力和进行剖面分析2.巡检时测量端子高度或测试端子压缩比,压缩比保持在70%-90%之间。
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年11月11日版本00 执行日期2017年11月30日修订记录日期修订条款版本修订内容修订人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会签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常务副总□电芯研发部□PACK研发部□品质部□工艺部会签人员会签部门□制造部□工程部□采购部□计划物控部□人事行政部□销售部□财务部会签人员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目录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规范性引用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术语与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额定电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端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带胶热缩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能高低压线束标准
储能高低压线束标准《储能高低压线束标准,你了解多少?》嘿,各位小伙伴们!想象一下,如果储能系统是一个超级英雄,那高低压线束就是它的超级装备!没有合适的装备,超级英雄也没法大显神威呀!这储能高低压线束标准可太重要啦,就像超级英雄的战斗秘籍一样,要是不遵守,那可就像超级英雄没了力量源泉,“扑街”那是分分钟的事啊!一、“严丝合缝的守护天使”:接口标准在接口的世界里,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凑合的哟!“严丝合缝的守护天使”可不是白叫的呀!就好比你总不能把一个圆形插头硬塞进方形插孔吧,那不是找别扭嘛!接口标准就是要确保各个连接部位完美契合,就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呀!这就像是门锁和钥匙,得配对了才能顺利开关呀!比如常见的一些接口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不能乱来哦!二、“电流的康庄大道”:线径标准哇塞,这线径标准可不得了呀!就像是为电流开辟的一条康庄大道!“电流的康庄大道”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哟!线径要是不合适,那电流就像在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磕磕绊绊的,能顺畅才怪呢!线径粗了浪费,细了又不够用,得恰到好处才行呀!就像你走路,路太窄走起来费劲,路太宽又浪费空间。
比如说在高功率的储能系统中,就得用粗一点的线束来确保电流能够欢快地奔跑呀!三、“绝缘的魔法护盾”:绝缘标准嘿呀,这绝缘标准可太重要啦,简直就是“绝缘的魔法护盾”呀!要是没有这个护盾,那可不得了,各种危险就会悄悄袭来。
就像你没有穿铠甲就上战场,那不是找打嘛!绝缘标准就是要确保线束不会漏电,不会让危险有可乘之机呀!这就好比给线束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护服,把危险都隔绝在外。
各种绝缘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有严格要求,可不能马虎哟!四、“耐高温的勇士”:耐热标准哇哦,这耐热标准就像是“耐高温的勇士”呀!在高温环境下也能毫不畏惧,坚守岗位。
想象一下,要是线束不耐热,那在高温下岂不是很快就“歇菜”了?耐热标准就是要让线束在高温下依然能正常工作,就像一个坚强的勇士,不被困难打倒!比如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对耐热性能的要求那可是相当高的呀!好啦,这就是储能高低压线束的关键标准啦!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呢?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掌握了它们,才能让储能系统这个超级英雄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呀!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些标准哦!朝着这些标准努力吧,让我们一起打造出最完美的储能高低压线束,为能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线束都乖乖“投降”吧!哈哈!。
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
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年11月11日版本00 执行日期2017年11月30日修订记录日期修订条款版本修订容修订人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会签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常务副总□电芯研发部□PACK研发部□品质部□工艺部会签人员会签部门□制造部□工程部□采购部□计划物控部□人事行政部□销售部□财务部会签人员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目录1围 (2)2目的 (3)3规性引用规 (3)4术语与定义 (3)4.1 额定电压 (3)4.2 端子 (3)4.3 连接 (3)4.4 带胶热缩管 (3)4.5屏蔽 (3)4.6非屏蔽 (4)5高压线缆 (4)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参数要求 (4)5.2.1规格要求 (4)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5)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5)5.4线束标签设计 (7)5.5技术要求 (7)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8)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8)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8)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8)7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1)8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1)8.1高压线束示意图 (11)8.2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2)8.1.1.技术要求: (12)8.1.2.工艺要求 (12)8.1.3.出厂发货要求 (13)附录:A (13)附录:B (13)附录:C (14)附录:D (14)附录:E (14)附录:F (14)附录:G (15)1围本规则作为南浔遨优电池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2目的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最高可达700V以上,动力线是动力电池系统相连接的桥梁,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制订本规对电池系统中的高压线束设计进行指导。
整车高压线束连接作业指导书
一、高压线束作业指导1.1 充电线束制作连接方案:高压盘(10Js02) →过渡连接器(+)→国标充电座(DC+)高压盘(10Js03) →过渡连接器(-)→国标充电座(DC-)(1) 电缆规格:35方橙色电缆(高压盘、国标充电座自带电缆)。
(2) 连接方式:由于高压盘和国标充电座所用电缆均为自带电缆,两个部件之间需选用康尼两芯连接器(型号:DL2-DC800/200)连接。
(3) 工具:剪刀、十字螺丝刀、剥线钳、冷压钳(适用于35方电缆)。
(4) 辅料:电工胶布。
(5) 工艺描述:①高压盘(10Js02、10Js03)→过渡连接器(+/-)首先,用剪刀分别将10Js02、10Js03自带电缆的第一层绝缘层剥掉30mm;然后将裸露出来的金属屏蔽层拧成一束向后绝缘包扎,用黑色电工胶布将根部包好。
再用剥线钳将第二层绝缘层剥掉15mm;按照DL2-DC800/200的制作步骤用冷压钳将电缆铜芯与线鼻压接牢靠,将连接器组装好即可。
注意:10Js02为充电正极,11Js03为充电负极。
②过渡连接器(+/-) →国标充电座(DC+/DC-)首先,用剪刀将国标充电座(DC+/DC-)自带线鼻子剪掉;然后用剥线钳将电缆的绝缘层剥掉15mm;按照DL2-DC800/200的制作方式用冷压钳将电缆铜芯与线鼻压接牢靠;将连接器组装好即可。
注意:正负切勿接反。
1.2 动力电容线束制作连接方案:高压盘(11Js02)→电容熔断器常带电端→动力电容总正高压盘(11Js03)→动力电容总负(1)电缆规格:高压盘自带电缆和35方橙色电缆。
(2)连接方式:OT 35-10,电容熔断器自带螺栓(M10),动力电容自带螺栓(M10),拧紧扭矩45N.m。
(3)工具:剪刀、热风枪、红色标记笔、剥线钳、冷压钳(适用于35方电缆),17#套筒扳手。
(4)辅料:热缩套管(适用于35方电缆),电工胶布(5)工艺描述:①高压盘(11Js02)→电容熔断器常带电端→动力电容总正首先,用剪刀将11Js02自带电缆的第一层绝缘层剥掉30mm;然后将裸露出来的金属屏蔽层拧成一束用电工胶布向后绝缘包扎;用剥线钳将电缆的第二层绝缘层剥掉15cm;用冷压钳将OT 35-10与电缆铜芯压接牢靠;再用热缩套管对OT端子根部套做绝缘处理(热缩管长度不小于100mm)。
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年11月11日版本00 执行日期2017年11月30日修订记录日期修订条款版本修订内容修订人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会签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常务副总□电芯研发部□PACK研发部□品质部□工艺部会签人员会签部门□制造部□工程部□采购部□计划物控部□人事行政部□销售部□财务部会签人员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文件编号ST-PD-WI-0042 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2页共 17 页目录1范围 (3)2目的 (3)3规范性引用规范 (3)4术语与定义 (3)4.1 额定电压 (3)4.2 端子 (4)4.3 连接 (4)4.4 带胶热缩管 (4)4.5屏蔽 (4)4.6非屏蔽 (4)5高压线缆 (4)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参数要求 (4)5.2.1规格要求 (5)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6)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6)5.4线束标签设计 (7)5.5技术要求 (7)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9)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9)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9)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9)7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2)8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2)8.1高压线束示意图 (12)8.2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3)8.1.1.技术要求: (13)8.1.2.工艺要求 (13)8.1.3.出厂发货要求 (14)附录:A (14)附录:B (14)附录:C (15)附录:D (15)附录:E (15)附录:F (16)附录:G (16)文件编号ST-PD-WI-0042 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3页共 17 页1范围本规则作为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范,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
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年11月11日版本00执行日期2017年11月30日修订记录日期修订条款版本修订容修订人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会签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常务副总□电芯研发部□PACK研发部□品质部□工艺部会签人员会签部门□制造部□工程部□采购部□计划物控部□人事行政部□销售部□财务部会签人员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目录1围 (2)2目的 (3)3规性引用规 (3)4术语与定义 (3)4.1 额定电压 (3)4.2 端子 (3)4.3 连接 (3)4.4 带胶热缩管 (3)4.5屏蔽 (3)4.6非屏蔽 (4)5高压线缆 (4)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参数要求 (4)5.2.1规格要求 (4)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5)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5)5.4线束标签设计 (7)5.5技术要求 (7)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8)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8)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8)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9)7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1)8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2)8.1高压线束示意图 (12)8.2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2)8.1.1.技术要求: (12)8.1.2.工艺要求 (13)8.1.3.出厂发货要求 (13)附录:A (13)附录:B (14)附录:C (14)附录:D (14)附录:E (15)附录:F (15)附录:G (15)1围本规则作为南浔遨优电池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上下压电线束设计标准目录一概述..........................................................2二线束部件二维根本设计流程.........................................3四各种材料的选择...................................................4五继电器盒与保险丝盒的设计4六插接件和电线的设计原那么...........................................5七绘制二维线束图....................................................7八线束包扎方式......................................................8九编写技术要求的本卷须知............................................8一概述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标准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历,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标准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二线束部件二维根本设计流程三线束部件二维设计的根本要求1开关的设计应符合内造型要求和效果;2 电线束应满足技术要求中相关要求;3 电线束应符合国家标注和企业标注;4 电线束设计中应考虑加工、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性。
设计要点1 同一个插接件内的电线不能有线径相近而颜色又一样的现象;2 用于信号传输的应采用屏蔽线的线种;四各种材料的选择4.1 线束之间对接插接件的选型1 前舱内一定选用密封防水的插接件,室内可选用普通插接件;2 计算插接件内端子的额定电流是否符合电器元件及电线要求;3 车用电线必须符合ISO国际电工标准。
2024年高压电气安全技术与使用规(2篇)
2024年高压电气安全技术与使用规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与依据第一条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高压电气设备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依据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等。
第二节适用范围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一切使用和管理高压电气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高压电气设备的定义高压电气设备是指额定电压在1000V及以上的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避雷器等。
第二章安全技术要求第一节设计要求第五条设计原则高压电气设备在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选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 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
3. 采用可行的安全措施,减少电气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六条设计参数高压电气设备的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路电流等。
第七条设备保护措施高压电气设备应具备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温度保护等,以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节安全配电第八条安全电源高压电气设备的供电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电源,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线路布置高压电气设备的线路布置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合理设置电缆桥架、避免干扰源等。
第十条避雷和接地高压电气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避雷和接地措施,确保设备和用户的安全。
第三章使用管理要求第一节职责分工第十一条使用单位的职责高压电气设备的使用单位应负责以下工作:1. 制定高压电气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2. 组织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3.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
4. 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用。
第十二条运维单位的职责高压电气设备的运维单位应负责以下工作:1. 对设备进行维修、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 做好设备台帐的管理和记录,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3. 指导使用单位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
电动车高压线束支架设计规范
GB/T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 人员触电防护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2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1 功能要求 高压线束支架的主要作用:对高压线束起到固定和限位走向作用,避免线束磨损、烧蚀,有
效的保护线束的可靠性;在车辆震动位置,在连接器末端增加线束固定支架,起到高压线束中段吸 收震动,从而提高高压线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整车质量。
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2.2.1 环境温度要求 根据整车内的位置,整车温度可分为表(1)中所示的三档。
表(1) DC01材料为的冷连轧低碳钢带,温度要求必然可以满足。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PA66的成 型温度,260-300度,根据PA66不同牌号而设定温度,熔化温度:260~290℃。 2.2.2 工艺成本要求 DC01材料为的冷连轧低碳钢带,多采用冷冲压成型;如果材料成本较低,使用成本较低及出 量较少也可采用折弯成型。
图(1)
但在前机舱空旷的位置,如周边没有其他借用可固定支架零部件;因其线束的长度及线径比较 特殊,如果还是采用钢带或是其他金属材料比较难以成型及成本、质量的无法得到很好控制;通常会 采用PA66\PP材料,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可以根据高压线束外径、走向和周边环境进行定制设计,材料 高抗张强度(抗张强度:>75Mpa )、耐韧、耐冲击性优,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如图(2)所示:
【实用】2021-高压供电安全技术规范
高压供电平安技术标准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1. 机电科〔部门〕都要有一名副科长或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分管供电管理工作,负责全矿、厂、公司的平安供电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
2. 各生产、生活后勤等工区要明确分管供电管理的副区长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工区的供电管理。
3. 各院、校、公司等单位要明确供电管理技术负责人,具体做好本单位的供电管理。
4.依据“山东煤矿平安生产检测检验工作管理方法〞〔鲁煤安监科字[2006]194号〕的有关规定,在用电气设备必须进行年度检验,并取得“平安检验合格证〞。
1.35KV矿井电源线路应保证主回路运行, 备用回路带电备用。
2.矿井电源线路为6KV直配线,两回路或三回路同时供电时,母线应采取分段运行。
3.6KV供电系统,但凡双回路供电的,一律对应采取分列运行。
4.变电所直流操作电源应设置两台站用变压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正常供电时应运行其备用回路的一组站用变压器〔配用大容量蓄电池的可不受此限制〕。
㈠.试验分工1.矿井主变压器、高压断路器、下井电力电缆、绝缘油、避雷装置由具备平安生产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验。
2. 降压站主变压器绝缘油发现异常,必须到电业部门加做色谱分析,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新投运或运行中的主变压器换油,绝缘油必须经地区电业部门检验合格前方可使用。
㈡.试验周期1. 每年统计用电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中的附录3-1(3-2)的要求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值,经单位分管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整定试验。
当矿井有两个以上的降压站时,必须配有继电保护配置、整定方框示意图。
2. 降压站及地面变配电所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每年进行一次整定试验;井下中央配电所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每半年进行一次整定试验;用电负荷变动和事故拒动以及越级跳闸时,随时进行整定试验。
3. 发、变、输、配电的主要设备和缆线,每年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规定的主要工程进行预防性试验; 每年对各类充油设备提取油样,按规定的分工范围进行简化试验; 每年对变配电场所配用的绝缘防护用品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后的绝缘用品必须有合格标志、试验日期; 各种试验结果要有试验报告备查。
CTSOP-M12-67052-01-1.0高压线束
3
操作步骤: 1 待耐压测试完成后,按照《剥线1》方法剥另外一端导线;
4
使用工具:量块,橡胶手套,剪刀,裁纸刀 品质要求:参考CP 1 线材表皮无破损,剥线口平整 2 波纹管无压裂等 3 断线抽丝数目在规格内 注意事项: 1 戴橡胶手套 2 操作设备时,手在保护罩外;,禁止两人同时操作一台设备 3 4 5 6 线束放入前需将波纹管往后端移动,避免造成挤压 脚踩下开关时,注意一次到位且松开过程不能太快,勿造成线材拉扯等 操作时将波纹管向一端移动,以避免波纹管被挤压 使用剪刀等工具修剪时勿造成线皮损伤
Form NO.:QF-T-CTSOP-C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urpassing customer’s expectation
CATL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DOC NO: CTSOP-M12-67052-01
CATL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Surpassing customer’s expectation
DOC NO: CTSOP-M12-67052-01
剥线2
物料名称 物料编号 物料用量 物料图片 物料名称
DOC REV: 1.0
DOC Page : 9/18
1
2
物料编号 物料用量 物料图片
4
使用工具:钢尺,橡胶手套 品质要求: 1 操作过程中线皮无破损,脏污 注意事项: 1戴橡胶手套;注意使用电源安全及设备操作安全 2 电源启动后注意绕线/放线方向正确,避免方向错误后可能导致的切线机被拉掉或放 线架倒掉
3 将线材插入切线机时注意避免夹手,需另一人配合操作
Form NO.:QF-T-CTSOP-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 年11 月11 日版本00 执行日期2017 年11 月30 日修订记录日期修订条款版本修订内容修订人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会签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常务副总□电芯研发部□PACK 研发部□品质部□工艺部会签人员会签部门□制造部□工程部□采购部□计划物控部□人事行政部□销售部□财务部会签人员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 2 页共 17 页目录1 范围 (3)2 目的 (3)3 规范性引用规范 (3)4 术语与定义 (3)4.1 额定电压 (3)4.2 端子 (4)4.3 连接 (4)4.4 带胶热缩管 (4)4.5 屏蔽 (4)4.6 非屏蔽 (4)5 高压线缆 (4)5.1 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 参数要求 (4)5.2.1 规格要求 (5)5.3 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6)5.3.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6)5.4 线束标签设计 (7)5.5 技术要求 (7)6 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9)6.1 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9)6.1.1 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9)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9)7 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2)8 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2)8.1 高压线束示意图 (12)8.2 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3)8.1.1.技术要求 (13)8.1.2.工艺要求 (13)8.1.3.出厂发货要求 (14)附录:A (14)附录:B (14)附录:C (15)附录:D (15)附录:E (15)附录:F (16)附录:G (16)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 3 页共 17 页1 范围本规则作为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PACK 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范,为PACK 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2 目的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最高可达700V 以上,动力线是动力电池系统相连接的桥梁,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制订本规范对电池系统中的高压线束设计进行指导。
3 规范性引用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JBT8139-199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 11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3048.11-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1 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电缆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式GB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SO 6722-2011 道路车辆—60V 和 600V 单芯电缆—第一部分: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GB/T 3956-2008/IEC 60228:2004 电缆的导体GB/T 125285 交流额定电压3Kv 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4 术语与定义4.1 额定电压电缆的额定电压是指电缆设计和电气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 4 页共 17 页4.2 端子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4.3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
4.4 带胶热缩管包覆波纹管和端子4.5 屏蔽导电材料用于减少变化的电磁场穿透和/或辐射进入指定区域。
4.6 非屏蔽缺少屏蔽5 高压线缆5.1 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系统提供能量,电池系统中的电力电缆用于直流传输,这种传输特点决定了电缆应有以下的特性:(1)高电压(2)大电流(3)高柔软性(4)高耐温电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很大,由焦耳效应产生很大的热量,要求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耐热等级要达到C 级(125℃)。
(5)防止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的来源:电动车辆负载运行时,起动、制动、加速和减速时,电压电流以及频率发生变化,而且电动汽车的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所以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很大。
电动车辆用电缆必须对电磁进行屏蔽,满足电磁兼容(EMC)的要求。
通常采用密度很大的铜线编织屏蔽,这种屏蔽的稳定性,柔软性能都能满足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要求。
5.2 参数要求在选动力线时,应先确定额定载流量,根据额定载流量确定其线芯的直径,一般按照最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 5 页共 17 页高工作温度时的载流量为主。
5.2.1 规格要求(1)尺寸要求,见附录A 表一;(2)电力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700V DC;(3)根据整车系统计算出长期工作电流I,一般当I≤200A DC 时,选用50mm2 线缆;当250A DC>I>200A DC 时,选用70mm2 线缆;具体的电缆载流量见附录表B 载流量表;(4)绝缘层耐压要求≥1500VAC,绝缘体积电阻率要求不小于109Ω·mm;(5)耐热等级应该在C 级以上,最高温升<50℃,工作时绝对温度<100℃;(6)导体尺寸≤6mm²的线缆使用ISO 6722-2011 5.12.4.1(砂纸摩擦),导体尺寸>6mm²的不要求做磨损试验。
(7)需要满足EMC 的要求,要有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80%)或铜带屏蔽(搭盖率≥15%,铜带厚度≥0.12mm),或者复合屏蔽,暂不做此要求;(8)导体类型应用第六类,线芯材料选用不镀金属的退火铜丝;(9)对于第六类导体结构的相关线径及20℃的最大电阻见附录表C;(10)绝缘护套采用橙色阻燃材质,阻燃等级V-0 级;(11)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5D,D 是电缆的外径;(12)满足绝缘热收缩实验:试验温度为150+3℃,时间不小于15min,每端的最大收缩率不能超过2mm;(13)满足燃烧性能试验:燃烧时间为30s,移去或延后应在30s 内自行熄灭;(14)满足ISO 6722-2011 5.5 耐压试验;(15)满足ISO 6722-2011 5.13 长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D;(16)满足ISO 6722-2011 5.14 短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E;(17)满足ISO 6722-2011 5.15 热过载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 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F;(18)满足ISO 6722-2011 5.21 环境循环试验要求。
备注:以上的条例中详细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见ISO 6722-2011 道路车辆—60V 和600V 单芯电缆—第一部分: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以及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制定日期2017.11.11实施日期2017.11.30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 6 页共 17 页5.3 载流量理论的计算5.3.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下:∆θ = I 2 ⨯ R ⨯T + I 2 ⨯ R ⨯T+I 2 ⨯ R ⨯T1 2 3I =∆θR(T1+ T2+ T3)式中:∆θ ——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升,℃;I——1 根导体流过的电流,A;R——最高温度下导体环境的直流电阻,Ω / m;T1 ——绝缘单位长度的热阻,℃⋅ m/W ;T2 ——护套单位长度的热阻,℃⋅ m/W ;T3——电缆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单位长度的发散热阻,℃⋅ m/W 。
(1)导体直流电阻R 的计算导体直流电阻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在通直流情况下,电缆没有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R = R⨯[1+ α2(0θ - 20)]式中:R0——导体直流电阻,Ω / m;α20 ——温度系数,1/ ℃;θ——以摄氏为单位的最高工作温度,℃;20 是的导体直流电阻R0 参照GB 3956—2008;α20 为0.00393;θ取决于所使用的绝缘材料类型。
(2)绝缘层热阻T1 的计算绝缘测的热阻计算公式:T = ρT1 2ln D1dπ1式中:ρT ——绝缘材料热阻系数,℃⋅ m/W ;d1——导体直径,mm;D1——绝缘外径,mm。
ρT 见下表:材料名称PVC XLPVC PE XLPE FPE 热阻系数ρT /℃⋅ m/W 6.0 6.0 4.5 4.5 5.0制定日期2017.11.11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17.11.30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7 页共 17 页而d1 和D1 由厂家提供。
(3)护套层热阻T2 的计算护套层的热阻计算公式:T= ρT lnD222式中:ρT ——护套材料热阻系数,℃⋅ m/W ;d2——屏蔽直径,mm;D2——护套外径,mm。
ρT 见上表,d2 和D2 可以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得到。
(4)表面发散热阻T3 的计算表面发散热阻的计算公式:T =13 πD ⨯ h ⨯(∆θ )1/ 42 s式中:h——散热系数;D2——电缆外径,m(计算T3 时,D2 全以m 为单位):∆θS —电缆表面相对于环境的温升,℃。
散热系数h 有下表给出合适的Z、E 和g,并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h =Z+ E(D)g2敷设方式Z E g相互接触的 2 根电缆水平敷设0.29 2.35 0.5相互接触的 3 根电缆水平敷设0.96 1.25 0.25.4 线束标签设计(1)高压线束标示设计要求:标示长度30±0.5mm,白底黑字,中文字体:宋体,粗体,西文字体:Arial,字号大小可自行调整,但标识应清晰可见。
(2)高压动力线中部标识:“零件名称”。
(3)长度和物料代码:见图纸。
5.5 技术要求1.整车线束必须符合 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 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标准;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8 页共 17 页2.带插件的动力线采用橙色(RAL2010)绝缘层线规格;3.动力线电缆要求:1)导体:绞合铜导体(采用直径0.15mm 铜丝);2)耐电压要求:3000V (AC/50Hz)电压平台下持续5min,无闪络或击穿;抗撕裂强度>8MPa;3)工作温度:(−40℃~+150℃);4)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敷设:4×电缆直径;5)护套:采用耐磨硅橡胶;绝缘层采用硅橡胶,二者符合 ISO 6722;绝缘检测要求:绝缘电阻≥500MΩ,无屏蔽层的电缆检测线芯与外层护套的绝缘;有屏蔽层的电缆检测:a.线芯与外护套的绝缘;b.线芯与屏蔽层的绝缘;阻燃性能符合IEC60332-1,耐油性能符合ISO 6722;4.高压电缆需波纹管包覆,具体要求见技术要求5、6、7;5.波纹管采用橙色(RAL2010),耐温范围:(-40℃~125℃),阻燃等级V-0;6.波纹管全部采用闭口波纹管(300mm 以下长度的可以采用开口波纹管);波纹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差≤5mm;开口波纹管的两端以及中间用PVC 胶带绕扎;波纹管内径D 要求:线长≤1.5m,D≤22mm;线长>1.5m,D≤25mm;7.铜端子内部对外胶皮以及线缆外胶皮之间耐电压强度2000V AC;端子上接触电阻≤3mΩ,端子拔插次数>500 次;8.电缆带有屏蔽层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1)无需引出电缆屏蔽层:电缆屏蔽层剥出后,保留10mm,向后翻折绝缘胶带缠绕 2-3 圈,绑扎固定,无屏蔽编织线外露,热缩套管塑封;2)需引出单独的屏蔽层搭铁线:接地线选用≥1.0mm²的黑色软铜线,接地线与屏蔽层之间为压接,压接位置用热塑套管塑封;9.线束要求无划伤、移位、脱开、错位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所有压接部位不得有断丝、露丝现象,线路导通率为100%,压接部位热缩套管塑封;10.所有材料符合“ROHS”环保要求;11.动力线线束图纸中单位统一:mm(毫米),公差要求执行如下:100~500 mm 0~10 mm500~2000 mm 0~40 mm文件编号ST-PD-WI-0042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版本号00页码第9 页共 17 页2000~6000 mm 0~60 mm6000 mm 以上0~1%线长6 高压线束命名规则6.1 零件方式命名要求6.1.1 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线束中间位置黏贴物料名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