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HighVoltageharness高压线束测试规范

HighVoltageharness高压线束测试规范

HighVoltageharness高压线束测试规范ORGHigh Voltage harness Product Design Validation SpecificationTitle: 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V SpecificationES-A-754-A1.Updated the crimp resisterance-2013102120140220- the Second released _V1.11.Updated some translation error-20140220Contents1Scope适用范围 (5)Title: 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V SpecificationES-A-754-A2Purpose目的 (5)3Reference Documents 相关标准 (5)4General 通用准则 (6)5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ions 定义和缩写 (6)5.1Definitions定义 (6)5.2Abbreviations缩写 (6)6Classifications 分类 (7)6.1Voltage Class电压分类 (7)6.2Temperature Classification温度等级分类 (7)6.3Sealing Classification密封性能分类 (7)7Visual Inspection 外观检验 (8)7.1Purpose试验目的 (8)7.2Equipment试验设备 (8)7.3Procedure试验步骤 (9)7.4Acceptance Criteria接受标准 (9)7.4.1Harness高压线束 (9)7.4.2Label of HV Harness高压线束标签 (9)7.4.3Plated parts镀层零件 (9)7.4.4HV Connector 高压接插件 (10)7.4.5Shield braid屏蔽网 (10)8Voltage Drop (1)电压降测试1 (10)8.1Purpose试验目的 (10)8.2Equipment试验设备 (10)8.3Procedure试验步骤 (10)8.4Acceptance Criteria接受标准 (12)9Voltage Drop(2)电压降测试2 (12)9.1Purpose试验目的 (12)9.2Equipment试验设备 (13)9.3Procedure试验步骤 (13)9.4Acceptance Criteria接受标准 (14)10Shielding Crimping Resistance 屏蔽压接电阻 (14) 10.1Purpose试验目的 (14)10.2Equipment试验设备 (14)10.3Procedure试验步骤 (14)10.4Acceptance Criteria接受标准 (15)11Isolation Resistance绝缘电阻测试 (15)11.1Purpose试验目的 (15)11.2Equipment试验设备 (16)Title: 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V Specification ES-A-754-A11.3Procedure试验步骤 (16)11.4Acceptance Criteria 接受标准 (17)12High potential testing 耐高压测试 (17)12.1Purpose 试验目的 (17)12.2Equipment试验设备 (17)12.3Procedure试验步骤 (17)12.4Acceptance Criteria (18)13IP Level Test-Dust ingress, see the attachment (18)14IP Level Test-Water ingress, see the attachment (18)15Low Temperature Expose Endurance低温暴露耐久 (18)15.1Purpose试验目的 (18)15.2Equipment试验设备 (19)15.3Procedure试验步骤 (19)16High Temperature Expose Endurance高温暴露耐久 (20)16.1Purpose试验目的 (20)16.2Equipment试验设备 (20)16.3Procedure试验步骤 (20)17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温度冲击耐久 (21)17.1Purpose试验目的 (21)17.2Equipment试验设备 (21)17.3Procedure试验步骤 (22)18Temperature /Humidity Cycle Endurance温湿度循环耐久(23)18.1Purpose试验目的 (23)18.2Equipment试验设备 (23)18.3Procedure试验步骤 (23)18.3.1Pre-conditioning试验前的预处理 (23)18.3.2Initial measurements样品初始处理 (23)18.3.3Conditioning试验操作 (23)19Chemical Resistance 耐化学溶剂 (26)19.1Purpose试验目的 (26)19.2Equipment试验设备 (26)19.3Procedure试验步骤 (26)表7 化学成分组成 chemical samples (26)19.3.1Pre-conditioning 试验前的准备 (27)19.3.2Conditioning试验操作 (27)20Salt Fog耐盐雾试验 (28)20.1Purpose试验目的 (28)20.2Equipment试验设备 (28)Title: 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V SpecificationES-A-754-A20.3Procedure试验步骤 (28)20.3.1Pre-conditioning 试验前的准备 (28)20.3.2Conditioning试验操作 (28)20.3.3After-conditioning 试验后的准备 (28)21Appendix 1-Test Sequence and Samples Size (30)22Appendix 2-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P5X (防尘) (31)22.1试验设备 (31)22.2试验步骤 (31)23Appendix 3-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P6KX (防尘) (32)23.1试验设备 (32)23.2试验步骤 (32)24Appendix 4-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PX5 (防水) (33)24.1试验设备 (33)24.2试验步骤 (33)25Appendix 5-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PX7(防水) (33)25.1试验设备 (33)25.2试验步骤 (33)26Appendix 2-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PX9K (防水) (34)26.1试验设备 (34)26.2试验步骤 (34)Title: 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V SpecificationES-A-754-A1 Scope适用范围The Specification listed applied on all the Delphi high voltage harness product, all the high voltageharness product should meet the related design validation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thisspecification except the customer have the own special design validation requirement.本标准针对德尔福派克设计和开发的高压线束产品,如果客户针对线束产品有特殊的要求,需要参照客户的相关规定,否则必须遵守该标准的相关要求;2Purpose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pec information report is to provide a test method which can be operated by Test lab forhigh voltage wiring harness development.本标准的目的是针对高压线束总成产品,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验证方法,帮助对高压线束产品进行验证。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 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1. 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磨损、抗传导等性能的绝缘层材料
2. 安全防护措施必不可少,线束必须具备过流保护、防止短路、过压保护、过温保护、过电流保护等功能
3. 线束中应包括闪电保护装置,瞬间电压波动时,可起到保护线束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作用
4. 高压线束材料必须符合电动汽车行业标准的要求,且需经过安全测试
5. 高压线束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耐疲劳性和耐老化特性,以保证使用寿命
6. 高压线束的连接部分应该符合车辆生产商的标准,并使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保护。

客车整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

客车整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

客车整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编制:审核:批准:目录文件变更日志前言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术语和定义四、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五、设计输入、输出要求六、装配要求七、关键件选用规范要求八、设计计算九、安装、试验要求十、安全使用要求前言本设计规范意在规定纯电动客车高压系统的高压线束设计规范。

本规范由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电气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辆。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新能源客车。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三、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日益增强,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突破。

电动汽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然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其电动系统和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Line束技术要求1. 高压耐压能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工作电压通常在200V以上,因此其电缆和线束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且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2. 耐高温性能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3. 抗干扰能力由于电动汽车的复杂工作环境,其线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线束传输的影响。

4. 轻量化设计考虑到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能耗要求,线束在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轻量化,降低整车的自重,提高整车的能效。

二、连接器技术要求1. 低接触电阻电动汽车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电动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需要具备较低的接触电阻,以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

2. 耐高压能力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压环境,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

3. 防水防尘性能电动汽车工作环境复杂,连接器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以保证连接器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4. 长寿命设计连接器作为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系统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维护次数和成本。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满足新的环保标准和技术需求,需要在材料、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希望相关产业能够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代代表,电动汽车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更是当今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XXXXXXXXXX 公司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 -------------- 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 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 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线束设计流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 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 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Q/XXXXXXXXXXX公司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电动车高压线束支架设计规范

电动车高压线束支架设计规范
但不管新能源汽车的形式是如何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使用高达300V~600V甚至更高的电压平台, 涉及到布线,而且他们都有着相同的基本要求,即是在电磁干扰保护系统下的安全传输高的电流和 电压。而高压电缆正是用于连接高电压电池、逆变器、空调压缩机、三相发电机和电动机,从而实 现动力电能的传输。但是为了避免高压线束的磨损、烧蚀,通常会对高压线束连接器及走向设计相 对应的支架,来有效的保护线束及保证线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线束的安全性及整车质量。
GB/T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 人员触电防护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2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1 功能要求 高压线束支架的主要作用:对高压线束起到固定和限位走向作用,避免线束磨损、烧蚀,有
效的保护线束的可靠性;在车辆震动位置,在连接器末端增加线束固定支架,起到高压线束中段吸 收震动,从而提高高压线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整车质量。
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2.2.1 环境温度要求 根据整车内的位置,整车温度可分为表(1)中所示的三档。
表(1) DC01材料为的冷连轧低碳钢带,温度要求必然可以满足。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PA66的成 型温度,260-300度,根据PA66不同牌号而设定温度,熔化温度:260~290℃。 2.2.2 工艺成本要求 DC01材料为的冷连轧低碳钢带,多采用冷冲压成型;如果材料成本较低,使用成本较低及出 量较少也可采用折弯成型。
图(1)
但在前机舱空旷的位置,如周边没有其他借用可固定支架零部件;因其线束的长度及线径比较 特殊,如果还是采用钢带或是其他金属材料比较难以成型及成本、质量的无法得到很好控制;通常会 采用PA66\PP材料,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可以根据高压线束外径、走向和周边环境进行定制设计,材料 高抗张强度(抗张强度:>75Mpa )、耐韧、耐冲击性优,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如图(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2页共18页目录1 范围 (3)2 目的 (3)3 规范性引用规范 (3)4 术语与定义 (3)4.1额定电压 (3)4.2端子 (4)4.3连接 (4)4.4带胶热缩管 (4)4.5 屏蔽 (4)4.6 非屏蔽 (4)5 高压线缆 (4)5.1 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5.2 参数要求 (4)5.2.1 规格要求 (5)5.3 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6)5.3.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6)5.4 线束标签设计 (7)5.5 技术要求 (7)6 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9)6.1 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9)6.1.1 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9)6.2.2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9)7 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7.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7.2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2)8 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2)8.1 高压线束示意图 (12)8.2 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3)8.1.1.技术要求: (13)8.1.2.工艺要求 (13)8.1.3.出厂发货要求 (14)附录:A (14)附录:B (14)附录:C (15)附录:D (15)附录:E (15)附录:F (16)附录:G (16)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3页共18页1范围本规则作为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范,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2目的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最高可达700V以上,动力线是动力电池系统相连接的桥梁,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制订本规范对电池系统中的高压线束设计进行指导。

3规范性引用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1037-2016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JBT8139-199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3048.11-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GBT2900.10-2013电工术语电缆GBT11021-2014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式GB3956—2008电缆的导体ISO6722-2011道路车辆—60V和600V单芯电缆—第一部分: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GB/T3956-2008/IEC60228:2004电缆的导体GB/T125285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4术语与定义4.1额定电压电缆的额定电压是指电缆设计和电气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4页共18页4.2端子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4.3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

4.4带胶热缩管包覆波纹管和端子4.5屏蔽导电材料用于减少变化的电磁场穿透和/或辐射进入指定区域。

4.6非屏蔽缺少屏蔽5高压线缆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系统提供能量,电池系统中的电力电缆用于直流传输,这种传输特点决定了电缆应有以下的特性:(1)高电压(2)大电流(3)高柔软性(4)高耐温电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很大,由焦耳效应产生很大的热量,要求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耐热等级要达到C级(125℃)。

(5)防止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的来源:电动车辆负载运行时,起动、制动、加速和减速时,电压电流以及频率发生变化,而且电动汽车的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所以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很大。

电动车辆用电缆必须对电磁进行屏蔽,满足电磁兼容(EMC)的要求。

通常采用密度很大的铜线编织屏蔽,这种屏蔽的稳定性,柔软性能都能满足电动车辆用电缆的要求。

5.2参数要求在选动力线时,应先确定额定载流量,根据额定载流量确定其线芯的直径,一般按照最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高压线束技术规范制定日期2017.11.11实施日期2017.11.30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5页共18页高工作温度时的载流量为主。

5.2.1规格要求(1)尺寸要求,见附录A表一;(2)电力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700V DC;(3)根据整车系统计算出长期工作电流I,一般当I≤200A DC时,选用50mm2线缆;当250A DC>I>200A DC时,选用70mm2线缆;具体的电缆载流量见附录表B载流量表;(4)绝缘层耐压要求≥1500VAC,绝缘体积电阻率要求不小于109Ω·mm;(5)耐热等级应该在C级以上,最高温升<50℃,工作时绝对温度<100℃;(6)导体尺寸≤6mm²的线缆使用ISO6722-2011 5.12.4.1(砂纸摩擦),导体尺寸>6mm²的不要求做磨损试验。

(7)需要满足EMC的要求,要有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80%)或铜带屏蔽(搭盖率≥15%,铜带厚度≥0.12mm),或者复合屏蔽,暂不做此要求;(8)导体类型应用第六类,线芯材料选用不镀金属的退火铜丝;(9)对于第六类导体结构的相关线径及20℃的最大电阻见附录表C;(10)绝缘护套采用橙色阻燃材质,阻燃等级V-0级;(11)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5D,D是电缆的外径;(12)满足绝缘热收缩实验:试验温度为150+3℃,时间不小于15min,每端的最大收缩率不能超过2mm;(13)满足燃烧性能试验:燃烧时间为30s,移去或延后应在30s内自行熄灭;(14)满足ISO6722-20115.5耐压试验;(15)满足ISO6722-2011 5.13长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D;(16)满足ISO6722-2011 5.14短期热老化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E;(17)满足ISO6722-20115.15热过载试验要求,温度要求G级,测试温度见附录表F;(18)满足ISO6722-20115.21环境循环试验要求。

备注:以上的条例中详细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见ISO6722-2011道路车辆—60V和600V单芯电缆—第⋅ ⋅ ⋅ 20 ρ TD⋅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高压线束技术规范制定日期 2017.11.11 实施日期 2017.11.30 文件编号 ST-PD-WI-0042 版本号 00页码 第 6 页 共 18 页一部分: 铜导体电缆的尺寸、规格,测试方法和要求以及 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5.3 载流量理论的计算5.3.1 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下:∆θ = I 2 ⨯ R ⨯T 1 + I 2 ⨯ R ⨯T 2 + I 2 ⨯ R ⨯T 3I =∆θR (T 1 + T 2 + T 3 )式中: ∆θ ——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升,℃;I ——1 根导体流过的电流,A ;R ——最高温度下导体环境的直流电阻, Ω / m ;T 1 ——绝缘单位长度的热阻,℃m/W ; T 2 ——护套单位长度的热阻,℃m/W ;T3——电缆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单位长度的发散热阻,℃m/ W 。

(1)导体直流电阻 R 的计算导体直流电阻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在通直流情况下,电缆没有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R = R 0 ⨯[1+ α (θ -20)]式中:R0——导体直流电阻, Ω / m ;α20 ——温度系数,1 / ℃;θ——以摄氏为单位的最高工作温度,℃;20 是的导体直流电阻 R0 参照 GB 3956—2008; 于所使用的绝缘材料类型。

(2)绝缘层热阻 T1 的计算 绝缘测的热阻计算公式:α20 为 0.00393;θ 取决T 1 =ln12π d 1式中: ρT ——绝缘材料热阻系数,℃m/W ;d1——导体直径,mm ;D1——绝缘外径,mm 。

ρT 见下表: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8页共18页5.5技术要求1.整车线束必须符合QC/T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标准;2.带插件的动力线采用橙色(RAL2010)绝缘层线规格;3.动力线电缆要求:1)导体:绞合铜导体(采用直径0.15mm铜丝);2)耐电压要求:3000V(AC/50Hz)电压平台下持续5min,无闪络或击穿;抗撕裂强度>8MPa;3)工作温度:(−40℃~+150℃);4)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敷设:4×电缆直径;5)护套:采用耐磨硅橡胶;绝缘层采用硅橡胶,二者符合ISO6722;绝缘检测要求:绝缘电阻≥500MΩ,无屏蔽层的电缆检测线芯与外层护套的绝缘;有屏蔽层的电缆检测:a.线芯与外护套的绝缘;b.线芯与屏蔽层的绝缘;阻燃性能符合IEC60332-1,耐油性能符合ISO 6722;4.高压电缆需波纹管包覆,具体要求见技术要求5、6、7;5.波纹管采用橙色(RAL2010),耐温范围:(-40℃~125℃),阻燃等级V-0;6.波纹管全部采用闭口波纹管(300mm以下长度的可以采用开口波纹管);波纹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差≤5mm;开口波纹管的两端以及中间用PVC胶带绕扎;波纹管内径D要求:线长≤1.5m,D≤22mm;线长>1.5m,D≤25mm;7.铜端子内部对外胶皮以及线缆外胶皮之间耐电压强度2000V AC;端子上接触电阻≤3mΩ,端子拔插次数>500次;8.电缆带有屏蔽层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1)无需引出电缆屏蔽层:电缆屏蔽层剥出后,保留10mm,向后翻折绝缘胶带缠绕2-3圈,绑扎固定,无屏蔽编织线外露,热缩套管塑封;2)需引出单独的屏蔽层搭铁线:接地线选用≥1.0mm²的黑色软铜线,接地线与屏蔽层之间为压接,压接位置用热塑套管塑封;9.线束要求无划伤、移位、脱开、错位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所有压接部位不得有断丝、露高压线束技术规范文件编号ST-PD-WI-0042版本号00页码第9页共18页丝现象,线路导通率为100%,压接部位热缩套管塑封;10.所有材料符合“ROHS”环保要求;11.动力线线束图纸中单位统一:mm(毫米),公差要求执行如下:100~500mm0~10mm500~2000mm0~40mm2000~6000mm0~60mm6000mm以上0~1%线长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线束中间位置黏贴物料名称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