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线束标准
最新版线束标准
1)Q/SQR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替换: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线束制图标准(新)
线束制图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线束计算机制图图层、线型及绘图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及相关具有AutoCAD、UG软件设计的配套厂商绘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609.1 技术制图标题栏GB/T 14689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GB/T29106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SQR.04.038 计算机机械制图规范3、术语3.1 插接件连接电器件与导线或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器。
3.2 线束由一根或数根导线、外覆保护层、插接件、插接件端子、固定卡子、支架组成的连接电器件的线路总称。
3.2 分支点线束由一根分支出去的一根或几根线束中心线与主干中心线的交点,是线束尺寸检查的控制点。
3.3 包扎为保护线束,在一束导线的外面覆盖波纹管、布胶带、PVC胶带、电碳管或海绵胶条,这种状态称为包扎,对于胶带按包扎方式可分为点缠、花缠、全缠。
3.4 支线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5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又称为打卡点。
4、通用规定4.1 连接列表连接列表是线束连接、导线规格极其路径描述的一个说明表格,表格的高为:8.5mm,表格宽、从左到右依次为:线号栏宽21mm,线径栏宽16mm, 颜色栏宽16mm,起点栏宽16mm,孔位栏宽16mm,端子栏宽40mm,密封圈栏宽40mm、终点栏宽16mm,孔位栏宽16mm,端子栏宽40mm,密封圈栏宽40mm、备注栏宽40mm。
表格栏如表1:表1备注:1、线号:导线的地址标记,可以采用字母(最多2位)、数字(最多2位)或它们的组合,当为字母数字组合时字母必须放在开头。
2、线经:导线的截面积。
国标线束标准
国标线束标准
国标线束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的线束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线束是由多根电线或光纤通过绝缘材料、导线束套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组件,用于将电气信号或光信号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线束标准规定了线束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等各项指标,以确保线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国标线束标准包括了线束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例如线束的尺寸、颜色、电气参数、机械强度、燃烧性能、环境适应性等。
标准还包括了线束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条件,以确保线束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国标线束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线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线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在实际应用中,只有符合国标线束标准的产品才能获得认证或上市销售。
通过使用符合国标线束标准的线束产品,可以有效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最新版线束标准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SQR.04.935中的定义。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电子设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一套有效的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一、材料选择1.1 导线材料选择:应根据线束所需的电流、电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
常用的导线材料有铜、铝和铜包铝等,其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
1.2 绝缘材料选择: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能够满足线束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PVC、PE、XLPE等,其选择应考虑到线束的工作温度、耐热等级等因素。
1.3 包覆材料选择:包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够保护线束内部的导线和绝缘材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包覆材料有PVC、PU、TPU等,其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创造工艺2.1 导线剥皮:导线剥皮应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确保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并保持一定的长度,以便进行后续的连接和固定。
2.2 导线连接: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压接等,确保连接点的接触良好、电阻低,并经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松动和脱落。
2.3 包覆固定:包覆材料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式,如绑扎、包裹等,确保线束的整体结构紧凑、坚固,不易受到外界的振动和冲击。
三、外观检查3.1 导线外观:导线应具有光滑、无裂纹和毛刺的外观,导线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和短路。
3.2 绝缘层检查:绝缘层应具有均匀、光滑的外观,无气泡、缺陷和破损,以确保线束的绝缘性能。
3.3 标识和包装:线束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线束的型号、规格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以防止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受到损坏。
四、电气性能测试4.1 电阻测试:对线束的导线进行电阻测试,确保导线的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线束的正常导电性能。
4.2 绝缘电阻测试:对线束的绝缘层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绝缘层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避免发生漏电和短路等问题。
线束sc国标
线束sc国标线束SC国标(SAC/TC101/SC4)是一种规范,涉及到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其中包括电线和电气连接器。
这个国际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汽车,包括客车、卡车和摩托车。
线束SC国标要求设计和制造一种高质量和可靠的电气系统,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这个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线束、电气连接器、线节套筒、模块、继电器等。
线束是一个电气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将所有的电线组合在一起并传输电力和信号。
线束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直径和长度的电线组成,并通过绑扎来保持在一起。
每个电线都标有一个编号,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分辨。
电气连接器是关键部件之一。
它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电线,同时也要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电气连接器可以分为插头和插座,插头连接到电线端,而插座连接到设备端。
线节套筒是将电线的端子插入插座中的部分。
线节套筒分为软线节套筒和硬线节套筒。
硬线节套筒通常用于连接大电流负荷,而软线节套筒适用于小电流负荷。
模块是电气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可以在需要时添加或删除。
模块可以是控制电路、传感器或运动部件等。
继电器是电气系统中用于控制高电流的开关。
它通常被用于控制汽车启动器、照明和其他设备。
除了上述要求,线束SC国标还包括了电气系统设计时的标准和说明书。
它确定了所有的电线颜色编码,以及如何正确地维护和修理电气系统。
线束SC国标的制定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它可以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在汽车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遵守这个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前提。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标题: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指由多根电线或光纤组成的束状电缆,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
线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线束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材料选择1.1 选用优质导电材料:线束的导电材料应选用高纯度、低电阻、耐高温的铜线或铝线,确保电流传输效率和导电性能。
1.2 选用耐高温绝缘材料:线束的绝缘材料应选用耐高温、耐磨损、耐化学腐蚀的材料,确保线束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1.3 选用柔软耐磨抗拉伸材料:线束外护套应选用柔软、耐磨、抗拉伸的材料,确保线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坏。
二、制造工艺2.1 严格控制制造工艺:线束的制造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包括导线裁剪、绝缘剥除、绝缘压接、编织、套管等环节,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
2.2 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线束的制造应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
2.3 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线束的制造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导线电阻、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等参数的检测,确保产品合格率。
三、外观检查3.1 外观完整性检查:线束的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变形、油污等情况,确保外观完整性符合标准要求。
3.2 标识清晰度检查:线束的标识应清晰可见,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信息,确保产品追溯性。
3.3 颜色一致性检查:线束的颜色应一致,不得出现色差现象,确保产品外观美观。
四、功能测试4.1 电气性能测试:线束应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包括导线电阻、绝缘电阻、耐压、耐磨等参数的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电气性能要求。
4.2 抗拉伸测试:线束应进行抗拉伸测试,测试线束在一定拉力下的断裂强度,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3 耐高温测试:线束应进行耐高温测试,测试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确保产品在高温环境下不易老化和损坏。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线束的制造符合质量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线束制造过程,包括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装配和测试等环节。
三、材料要求1. 导线: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铜线,导电性能良好,抗氧化能力强。
2. 绝缘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高温、耐腐蚀。
3. 塑料套管: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耐磨损、耐高温的塑料套管,确保线束的保护性能。
四、制造过程控制1. 切割和剥离:线束的切割和剥离应使用专用工具,确保剥离长度和剥离质量符合要求。
2. 焊接和连接:线束的焊接和连接应使用合适的焊接设备和材料,确保焊点牢固可靠。
3. 绝缘处理:线束的绝缘处理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确保绝缘材料的完整性和绝缘性能。
4. 包装和存储:线束的包装和存储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受潮、受压和受热等损坏。
五、质量检验1. 外观检验:对线束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表面无明显缺陷、污染和损伤。
2. 尺寸检验:对线束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长度、宽度和厚度等符合要求。
3. 电性能检验:对线束的电阻、绝缘电阻和导通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线束的电性能符合要求。
4. 耐热性检验:对线束的耐高温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高温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5. 耐振动性检验:对线束的耐振动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振动环境下不松动和断裂。
六、质量控制记录1. 所有线束的制造过程应进行记录,包括材料采购记录、加工制造记录、装配记录和测试记录等。
2. 对于不合格的线束,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追溯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七、质量改进1.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分析线束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2.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接收客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并改进产品质量。
八、附则1. 本标准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相一致。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中不可或者缺的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内容1.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线束外观应整齐、无明显变形、无损伤和划痕。
- 线束表面应干净、无油污和灰尘。
- 线束颜色应与设计要求一致。
- 线束标识应清晰可辨,无含糊或者脱落现象。
2. 线束尺寸检查标准- 线束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或者不足。
- 线束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过大或者过小。
- 线束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过小导致线束变形或者断裂。
3. 线束电气性能检查标准- 线束导线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绝缘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4. 线束连接可靠性检查标准- 线束连接应坚固可靠,无松动或者脱落现象。
- 线束连接器应完好无损,无变形或者损坏。
- 线束连接器引线应正确插入,无错位或者错接现象。
- 线束连接器引线应坚固固定,无松动或者脱落现象。
三、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1. 标准制定应参考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
2. 标准制定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
3. 标准制定应明确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4. 标准制定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5. 标准制定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四、结论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线束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线束的质量,减少不良品率,提升汽车电气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指由多根电线或光纤组成的电气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为确保线束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外观质量控制1. 线束外观应整洁、无明显划痕、变形、破损等缺陷。
2. 线束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起毛、脱皮等现象。
3. 线束颜色应一致、无明显色差。
4. 线束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磨损、褪色。
三、线束尺寸质量控制1. 线束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5mm。
2. 线束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0.2mm。
3. 线束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0.1mm。
4. 线束分支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2mm。
四、线束电性能质量控制1. 线束导通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10%。
2. 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20%。
3. 线束耐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5%。
4. 线束电流负载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10%。
五、线束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1.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2.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低温性能,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3.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湿性能,能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
4.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振动性能,能在振动环境下正常工作。
六、线束可靠性质量控制1.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老化性能,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能。
2.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能在腐蚀性环境下正常工作。
3.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4.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扭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扭矩。
七、线束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通过目视检查线束外观,发现外观缺陷。
2. 尺寸检测:通过测量线束长度、直径、绝缘层厚度等,判断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线束材料选择1.1 材料的导电性能: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以确保电流的传输效果。
1.2 材料的耐热性:选择耐高温的材料,以确保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1.3 材料的耐腐蚀性: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以防止线束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受损。
2. 线束制造工艺控制2.1 线束连接方式: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压接等,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2 线束绝缘措施:对线束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短路和漏电等问题的发生。
2.3 线束固定方式: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以确保线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松动或脱落。
3. 线束外观要求3.1 线束长度:根据设备的需要,控制线束的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导致使用不便或连接困难。
3.2 线束外壳:线束外壳应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压和防护性能,以保护线束内部的导线和连接件。
3.3 线束颜色:不同功能的线束应采用不同颜色的外皮,以便于识别和维护。
4. 线束电性能要求4.1 电阻:线束内导线的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电流的正常传输。
4.2 绝缘电阻:线束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标准,以防止漏电和电流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4.3 屏蔽性能:对于需要抗干扰的线束,应具备良好的屏蔽性能,以防止外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5. 线束测试与检验5.1 电性能测试:对线束进行电阻、绝缘电阻等测试,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2 外观检验:对线束的长度、外壳、颜色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要求。
5.3 功能测试:对线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传输电流和信号。
总结: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线束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线束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制造工艺、满足外观和电性能要求,并进行测试与检验。
通过严格执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可以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1. 引言线束是一种由多根电线捆绑在一起形成的电气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线束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线束外观质量、线束电气性能、线束材料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2. 线束外观质量2.1 线束长度:线束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为正负5%。
2.2 线束捆扎:线束应整齐、紧凑地捆扎,无松动、交叉或错位现象。
2.3 线束外皮:线束外皮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划痕、破损或变形。
2.4 线束颜色:线束外皮颜色应与设计要求一致,无色差或色斑。
2.5 线束标识:线束应有清晰可见的标识,包括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3. 线束电气性能3.1 绝缘电阻: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结果应大于等于设定值。
3.2 导通测试:线束导通测试应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线束电压:线束应能承受设计要求的电压,无漏电、短路等现象。
3.4 线束电流:线束应能承受设计要求的电流,无过载、过热等现象。
4. 线束材料质量4.1 电线材料:线束所使用的电线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高温、耐腐蚀性能。
4.2 绝缘材料:线束绝缘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耐腐蚀性能。
4.3 外皮材料:线束外皮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性能。
5. 线束质量控制流程5.1 原材料采购: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电线、绝缘材料和外皮材料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5.2 生产过程控制: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线束捆扎、绝缘处理、外皮包覆等环节的控制要点。
5.3 质量检验:建立线束质量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和材料质量检测等项目。
5.4 不良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线束,及时发现、隔离并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5.5 记录与追溯:建立线束质量控制的记录与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和问题溯源。
2024版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加强压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现象。
采用先进的压接工艺和设备,提高压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2024/1/27
22
05
安全注意事项
2024/1/27
23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工作场所整洁、干燥,无灰 尘、油污等杂质。
根据需要,准备好辅助工具和材 料,如剪刀、剥线钳、绝缘胶带
等。
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如消 防器材、安全标识等是否齐全有
效。
2024/1/27
6
02
压接操作规范
2024/1/27
7
剥线长度与方式
根据端子规格和压接要求,确定 合适的剥线长度,通常剥线长度
2024/1/27
确保端子和线材的材 质符合相关标准,如 耐腐蚀性、导电性等。
4
压接工具与设备检查
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和设备, 确保其适用于所选端子和线材 规格。
2024/1/27
检查压接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 如有无磨损、松动、故障等。
对压接工具和设备进行校准, 确保其压接参数准确可靠。
5
工作环境准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压接规范可能因不同的行 业、设备和产品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应严 格遵守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压接质量和安 全。
10
03
质量检验标准
2024/1/27
11
外观检查
压接部位应完整,无裂纹、毛刺或变形。
端子与导线的颜色应匹配,且色泽均匀。
2024/1/27
标识清晰,易于辨认,符合相关标准。
轿车整车线束试验标准
号1电线束尺寸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2、4.3条。
1、线束的外形用通用量具检验。
2、将线束接点及分支处的胶带拆开,用目测和通用量具检查。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2、3.3条,线束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2.1~4.2.4的规定。
1、线束基本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4.2.1、4.2.2、4.2.3、4.2.4条。
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 100mm,并为 10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等;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
钢卷尺(通用量具)2端子与电线连接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4、4.5条,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照QC/T 29106-2004中5.4的规定进行。
1、线束的外观质量检查用目视法进行检查。
2、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2所示进行。
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的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5、3.8条,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4.1、4.4.2、4.4.3、4.4.6.1、4.5.1、4.5.2、4.5.3条。
1、接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2、端子与导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2.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人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2.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2.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指由多根电线或者光纤组成的电气或者光学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为确保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外观质量控制1. 线束外观应整洁、无明显的污渍、划痕或者变形。
2. 线束颜色应与设计要求一致,无色差。
3. 线束表面应平整,无起泡、脱皮、氧化等现象。
4. 线束绝缘层应完整,无破损、裂纹或者露出导体。
5. 线束连接部份应坚固,无松动、断裂或者脱落。
三、线束电气性能质量控制1. 线束导线的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阻值。
3. 线束绝缘层的耐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压值。
4. 线束的接触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小于等于规定的最高阻值。
5. 线束的屏蔽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小于等于规定的最高屏蔽值。
四、线束机械性能质量控制1. 线束的抗张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抗张强度值。
2. 线束的耐磨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磨性要求。
3. 线束的耐压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压性能要求。
4. 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温性能要求。
5. 线束的耐湿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湿性能要求。
五、线束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1. 线束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腐蚀性能要求。
2. 线束的耐油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油性能要求。
3. 线束的耐盐雾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盐雾性能要求。
4. 线束的耐辐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辐射性能要求。
5. 线束的耐振动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值应大于等于规定的最低耐振动性能要求。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2023最新版)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汽车线束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线束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⑵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和线束供应商。
⒉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⑴汽车线束:指用于将车辆各个电子部件连接起来的电线组合。
⑵质量控制:指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和检查过程,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
⑶缺陷:指线束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非预期的物理、电气或功能故障。
⑷严重性级别:根据缺陷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确定处理优先级。
⒊质量控制流程⑴设计评审在线束的设计阶段,应进行评审以确认设计符合相关的汽车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
⑵原材料审查对线束制造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审查,包括电线、绝缘材料、连接器等,以确保其符合要求,并具备相关的认证和测试报告。
⑶制造过程控制⒊⑴制造工艺规范制定制造工艺规范,详细说明每个制造步骤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一致的制造质量。
⒊⑵工艺检验对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例如焊接、绝缘处理、连接器安装等,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⑷最终检验在线束制造完成后,进行最终检验,包括电气测试、连续性测试、外观检查等,以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要求。
⒋缺陷管理⑴缺陷分类将线束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按照严重性级别进行分类,如严重、一般和轻微。
⑵缺陷处理根据缺陷的严重性级别,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复、重新制造、更换等。
⑶缺陷跟踪建立缺陷跟踪系统,记录和追踪每个缺陷的处理情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附件1:质量控制记录表格- 附件2:制造工艺规范样本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汽车行业标准:指汽车行业组织或机构制定的与汽车制造和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文件。
- 认证和测试报告:指对原材料所进行的相关测试和认证,并获得相应的测试报告和认证证书。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电气连接元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线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1. 材料选择1.1 导线: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品质铜芯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1.2 绝缘材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1.3 外护套材料:选用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确保线束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创造工艺2.1 剥皮:使用专业剥皮工具,确保剥皮长度和剥皮质量符合要求。
2.2 焊接:采用标准焊接工艺,确保焊点坚固可靠,焊接处不浮现断裂、虚焊等缺陷。
2.3 绝缘处理:绝缘材料应均匀包覆导线,不得浮现裸露或者过度绝缘的情况。
2.4 弯曲半径:线束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导线过度弯曲导致线束损坏或者电气故障。
3. 外观要求3.1 表面光洁度:线束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划痕或者污渍。
3.2 颜色一致性:线束外护套的颜色应一致,不得浮现色差或者斑点。
3.3 标识清晰:线束上的标识应清晰可辨,不得含糊或者脱落。
4. 电气性能4.1 导通测试:对线束进行导通测试,确保导线之间没有短路或者断路。
4.2 绝缘电阻测试:对线束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4.3 电气参数测试: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对线束进行电阻、电容、电感等电气参数测试,确保符合规定的范围。
5. 环境适应性5.1 耐温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5.2 耐湿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湿性能,能够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
5.3 耐腐蚀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腐蚀性介质中正常工作。
6. 检测要求6.1 检测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线束检测设备,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6.2 检测方法: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测试、电气测试、环境测试等,以确保线束质量符合要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指由多根电线或者光纤组成的电气或者光学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线束质量控制是确保线束创造过程中符合规范要求的关键环节,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线束的设计、创造和测试等环节达到高质量标准。
二、线束设计标准1. 电气设计要求a. 线束的电气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如电压、电流、阻抗等。
b. 线束应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c. 线束应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能够防止电线之偶尔与外界的电气短路。
d. 线束应考虑到线束布线的合理性,减少电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2. 结构设计要求a. 线束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产品使用环境的要求,如防水、防尘、耐高温等。
b. 线束的外部保护材料应具备耐磨损、耐腐蚀等特性,确保线束的使用寿命。
c. 线束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安装要求,确保线束能够正确安装到目标设备中。
三、线束创造标准1. 材料采购标准a. 线束创造所使用的电线、连接器、绝缘材料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b. 采购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材料来源可靠。
2. 创造工艺标准a. 线束的创造过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电线剥皮、连接器插装、绝缘处理等。
b. 创造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工艺控制措施,确保线束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c. 创造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如电气测试、绝缘测试、外观检查等。
四、线束测试标准1. 电气性能测试a. 线束应进行电阻测试,确保电线的导通性能符合要求。
b. 线束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c. 线束应进行电流承载能力测试,确保线束能够承受额定电流。
2. 机械性能测试a. 线束应进行拉力测试,确保线束能够承受额定拉力。
b. 线束应进行弯曲测试,确保线束在弯曲时不会断裂或者导致电气故障。
c. 线束应进行振动测试,确保线束在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
3. 环境适应性测试a. 线束应进行高温测试,确保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Q/SQR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替换: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SQR.04.030-2003、Q/SQR.04.030-2005、Q/SQR.04.030-20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SQR.04.935中的定义。
3.1干线 main stem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份。
3.2支线 lateral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接点 juncture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端子 terminal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6干区 desiccation bound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湿区 damp bound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刺破连接 SKT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3.9插接器 connector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10护套 housing接受端子形成电气连接的塑料件。
3.11插头 male插入插座形成电气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3.12插座 female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图14 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mm,并为10的倍数。
如:100mm、110mm、120mm等。
4.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5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绝缘套管长度不小于20mm。
4.2.4.2 电线导体不能露在如图2所示的a区内。
图24.2.4.3 绝缘套管长度在图2所示的a区长度中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4.2.4.4 其他对于其他类型端子(如蓄电池桩头类)的绝缘套管,则需满足4.2.4.1、4.2.4.2要求。
图例:A—表示同一主干上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包括橡胶件);B—表示插接器末端与相邻分支点、插接器末端与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C—表示分支点与分支点、分支点与紧固件之间的尺寸。
注:应优先保证“A”尺寸的符合性。
图3 尺寸测量图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波纹管、PVC管、胶带等)之间的长度应大于护套的宽度(除非图纸上有特殊规定),如图4所示:B应大于A。
图44.2.7 其他电线束中使用的双绞线,双绞线的绞距应控制在12mm~18mm,进行端子压接作业中,双绞线拆开的长度不能超出50mm。
如图5所示。
图54.3 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 414的规定。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4.3.3 插接器应符合Q/SQR.04.935的规定。
4.3.4 电线应分别符合DIN 72551、JASO D 608、JASO D 611、JIS C 3406、的规定。
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 6313.1、JB/T 6313.2、JB/T 6313.3的规定。
4.3.5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 13527.2的规定。
4.3.6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Q/SQR.04.050的规定。
4.3.7 电线束绝缘胶带应符合Q/SQR.04.421的规定。
4.3.8 电器盒应符合Q/SQR.04.029的规定。
4.3.9 电线束熔断器应符合Q/SQR.04.228的规定。
4.3.10 电线束紧固件应符合Q/SQR.04.572的规定。
4.3.11 电线束波纹管应符合Q/SQR.04.295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5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4.4.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6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
4.4.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4.4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图64.4.5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抗拉要求应符合Q/SQR.04.935的5.3.5规定。
4.4.6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1 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
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
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并在图7所示a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4.4.6.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损伤和脱开。
图74.4.7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应符合Q/SQR.04.935的5.2.3规定。
4.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2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5.3 接点焊接应优先采用无焊料焊接,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图8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图84.5.4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根据接点的连接方式,应符合4.5.4.1或4.5.4.2的要求。
4.5.4.1 当采用打卡连接方法时,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
表3 拉力值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1)N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1)N0.5 50 6.00~8.00 4500.75~0.85 80 10.00 5001.00~1.25 100 15.00~16.00 15001.50~2.00 150 20.00~25.00 19002.50~3.00 200 35.00 22004.00~5.00 270 ≥50.00~120.00 2700注:1需要同时测量接点上各电线拉力。
4.5.4.2 当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撕裂力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撕裂力,1)N0.3~0.5 150.75~0.85 231.00~1.25 351.50~2.00 452.50~3.00 704.00 1006.00 130注:1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
4.5.5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应做绝缘和防氧化处理并保证绝缘良好,保证接点位于绝缘保护的中部,绝缘材料无位移、脱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