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行业标准汽海马VOC标准

合集下载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1. 德标汽车线束产品标准1.1 DIN 72551 德国国家标准 FLY、 FLRY、 FLYW1.2 VW 60306 大众公司标准FLRY FLR6Y FLR7Y FLR13Y FLR31Y 等2. 日本汽车线束产品标准JIS C3406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 型日本汽车工程学会标准JASO D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S AVSS CAVSJASO D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AVX、 AEX3. 韩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KSC 3311 汽车用低压电线 AV 型韩国现代企业标准ES 91110-00 汽车用超薄壁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 AVSS 型4. 意大利汽车线束产品标准FIAT 91107/13 T2-105 型电线FIAT 91107/15 T3-125 型电线T2-105 PVC 绝缘低压电线T3-125 PP 绝缘低压电线5.美国标准线束电线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 1127 电池电缆SAE 1128 低压初级电缆 GXL TWP TXL GPT HDT STS HTS SXL TWE GTE HTESAE 1678 低压薄壁初级电缆MS-8288 电缆 -初级 -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MS-7889 薄热塑( PVC)绝缘初级线缆MS-5919 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初级电缆6.ISO 6722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7.国家线束标准1.1 JB 8734 国家机械部标准 RVVPRVV1.2 GB/T 295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1.3 JB/T8139QVR、 QVR-105、 QVVR1.4 OC/T730-2005 道路车辆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除了他们测试不一样外,最大不一样,就是同一规格的线束,结构不一样,横截面不一样,材料的使用分级不一样,线束的绝缘厚度要不一样,标准线束所用材料着重点不一样,不如美标主要是用交联 PE 料,而德标的选择比较广。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

世界各国汽车线束标准差别(精品)1. 德标汽车线束产品标准1.1 DIN 72551德国国家标准FLY、FLRY、FLYW1.2 VW 60306大众公司标准 FLRY FLR6Y FLR7Y FLR13Y FLR31Y等2.日本汽车线束产品标准JIS C3406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型日本汽车工程学会标准JASO D611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S AVSS CAVSJASO D608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AVX、AEX3.韩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KSC 3311汽车用低压电线 AV型韩国现代企业标准ES 91110-00汽车用超薄壁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 AVSS型4.意大利汽车线束产品标准FIAT 91107/13 T2-105型电线FIAT 91107/15 T3-125型电线T2-105 PVC绝缘低压电线T3-125 PP绝缘低压电线5.美国标准线束电线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 1127电池电缆SAE 1128低压初级电缆 GXL TWP TXL GPT HDT STS HTS SXL TWE GTE HTE SAE 1678低压薄壁初级电缆MS-8288电缆-初级-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MS-7889薄热塑(PVC)绝缘初级线缆MS-5919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初级电缆6.ISO 6722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7.国家线束标准1.1 JB 8734国家机械部标准RVVPRVV1.2 GB/T 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1.3 JB/T8139QVR、QVR-105、QVVR1.4 OC/T730-2005道路车辆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除了他们测试不一样外,最大不一样,就是同一规格的线束,结构不一样,横截面不一样,材料的使用分级不一样,线束的绝缘厚度要不一样,标准线束所用材料着重点不一样,不如美标主要是用交联PE料,而德标的选择比较广。

成品线束用在不同的车型。

汽车线束标准

汽车线束标准

汽车线束标准汽车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承载着车辆各种电气设备的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

因此,汽车线束的质量和标准对于整个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汽车线束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汽车线束标准。

首先,汽车线束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选用、制造工艺、电气性能、防护性能、环境适应性等。

在材料选用方面,汽车线束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以确保线束在高温、高压、高湿等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制造工艺方面,应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线束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在电气性能和防护性能方面,线束应具有良好的电气传输性能和防护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

此外,线束还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温度。

其次,汽车线束的标准还包括了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汽车线束进行各种性能测试,以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绝缘电阻测试、导电测试、耐热性测试、耐湿性测试、耐油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能够全面地评估线束的质量和性能,为线束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对于汽车线束的标准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

综上所述,汽车线束的标准对于汽车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可靠的汽车线束产品,为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我们在生产和使用汽车线束时,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确保线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为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车用线束评价及判定标准

车用线束评价及判定标准

1目的:为使产品质量能符合客户要求及评价人员在评价电线束时有所依据。

2范围:凡本公司生产之电线束成品均适用。

3权责:评价人员为负责评价工作实际执行者。

4内容:4.1成品电线束评价的选定参阅电线束成品评价管理办法(PR-023)内容实施。

4.2评价项目及判定基准:4.2.1分枝分枝的宽幅轻分枝同一方向时,枝线分叉位置容许宽度【图标】分歧主干线之宽幅以下不超过同一方向枝线外径之总和为准。

例如:枝线外径的总合20mm(10+10)分枝处的宽幅20mm以下。

胶布包扎分枝部胶布包扎作业、在胶布不包扎的部位如在同一方向分枝的位置、间隔太大易使电线外露、所以其宽度需规定也以不超过同一方向枝线外径之总和为准。

枝线线径的总合20mm(10+10)胶布间隔宽为20mm分枝及COT、VT之相对位置分枝部位COT或VT包扎其末端(固定处)、与分枝(交叉点)距离在10mm以内容许。

但分枝部位如有束带时,其COT或VT与分枝线的距离容许缩短20mm以内。

分枝的角度【图示】项次评价项目区分判定基准备注分枝的出线位置重 分枝出线位置与图面规定之尺寸必须相吻合(在公差范围内容许)。

4.2.2 胶 布 包 扎胶布包扎状态轻VT 、COT 分歧包扎不良造成脱落,均判定为缺点。

项次 评价项目 区分 判定基准 备注区分 解说(规格) 略图(详细)密包:使用胶布将指示部位做1/2质度宽度重迭的密包花包:胶布包扎时,电线外露部份以一个胶布宽为限或以看不见突出线为准。

固定包 (间隔包扎) 以图示做间隔性固定包扎用19mm 或25mm 胶布做2-3回定点包扎束带包扎 (交叉包扎)图面指示的地位将束带做固定包胶布交叉包扎2~3回定点包扎。

分岐包扎 在图面无特别要求完全密包的情况下容许干线与枝线中有间隔的存在。

胶布开始与结尾处理轻为防止胶布包扎时的开始与结束处,胶布的脱落,所以开始与结束处以胶布包扎1.5回以上,且撕断面必平整。

胶布与插头间之距离在完全密包的分枝处,电线与插座间露出容许10mm以下。

VOLVO汽车线束制造标准(中文翻译版)

VOLVO汽车线束制造标准(中文翻译版)

VOLVO汽车线束制造标准(中文翻译版)《VCC电线束制造标准》(Rev 19)目录1 概述.2. 零部件要求2.1 零部件要求2.1.1 护套(胶套)2.1.2 连接器与密封件2.1.3 线缆端子2.1.4 光学元件2.1.5 电缆线2.1.5.1 通用线缆规格2.1.5.2 制图代码设置2.1.6 线缆基本颜色代码2.1.7 线缆上的临时颜色代码3. 关于制造的要求3.1 将线缆端子安装到线缆上3.1.1 线缆端子的压接3.1.2 线缆端子的焊接3.2 电线端子在连接器中的位置3.3 将电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中3.4 电线端子的绝缘3.4.1 普通端子主干的绝缘3.4.2 防水(WP)环端主干的绝缘3.5 电线端子的绝缘3.6 橡胶件的安装3.7 电线的绞合3.7.1 一般绞线要求3.7.2 常规绞线3.7.3 短距离绞线3.8 电线的布线3.8.1 线缆支架中的线缆布线3.8.2 电气保险盒中的电缆布线3.8.3 定位夹的旋转方向3.9 布线和最大光纤衰减3.10 非屏蔽连接器中使用的屏蔽多芯电缆4. 电子线缆的包裹4.1 包裹到连接器的自由电缆长度4.2 用软管包裹4.3 用开口软管包裹4.4 用拉链软管包裹4.5 用热缩管包裹4.6 用波纹塑料管包裹4.7 用开口的波纹塑料管包裹4.8 用非金属编织线缆套管包裹4.9 用非金属缝合线缆套管包裹,开口并重叠4.10 用粘性PET袖套包裹,开口并重叠4.11 用泡沫管包裹4.12 用PVC片包裹4.13 用PVC胶带包裹4.13.1 胶带缠绕两圈(点缠)4.13.2 胶带松散缠绕(间距缠,花缠)4.13.3 紧密缠绕胶带(全缠,密缠)4.13.4 交叉缠绕胶带(交叉缠)4.14 用其他材料的胶带包裹4.14.1 其他材料的胶带缠绕两次(点缠)4.14.2 4.14.2 其他材料的胶带松散缠绕4.14.3 其他材料的胶带紧密胶带4.14.4 其他材料的胶带交叉缠绕4.14.5 用粘性面对面的其他材料胶带对折4.15 用泡沫胶带包裹4.15.1 粘性面对面折叠4.15.2 纵向缠绕,重叠4.16 用线缆扎带包裹4.17 用线缆扎带或胶带缠绕两圈包裹4.18 用铝覆反射热保护包裹4.19 同一点上的几个符号5. 线束标记5.1 零件编号标记5.2 原标识的国家5.3 标识的性能5.4 用记号笔标记5.5 位置标记5.6 功能标记6. 铰接 6.1 非密封电线铰接点,NWP6.2 密封的电线铰接点,WP6.3 有关铰接点位置的一般要求6.3.1 无尺寸要求的铰接点位置6.3.2 线缆通道外的铰接点位置要求6.3.3 在其他塑料外壳,保险盒或类似物品内铰接点位置的要求6.3.4 靠近胶套的铰接点位置的要求7.屏蔽标记的末端与性能7.1 7.1 屏幕层的末端,未密封,NWP7.2 7.2 屏蔽层末端,密封的,WP8.粘接9.尺寸的定义9.1 概念9.2 主干和分支的定义9.3 分支点9.4 分支长度9.5 原始文件的连接器视图(2D图纸或3D模型)10.长度公差11.原始文件上的表格规范(2D图纸或3D模型)12.结果等级13.公差要求14.端子选择15. 参考原始文档(2D图纸或3D模型)1.概述除非在原始文档,2D工程图或3D模型中另有说明,否则本技术法规中规定的所有要求均适用。

汽车voc国标

汽车voc国标

汽车voc国标
汽车VOC国标是指汽车内部材料和装饰件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以下是汽车VOC国标的相关内容:
一、国家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T 27630-2011《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品中VOC排放限量》是汽车VOC国标的主要标准,该标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品中VOC排放限量的要求,包括了汽车座椅、地毯、内饰板、顶棚、挡风玻璃、车门、仪表板等部位的材料和制品。

二、标准内容
汽车VOC国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VOC排放限量:该标准规定了不同材料和制品中VOC排放限量的要求,如汽车座椅和地毯中VOC排放限量不得超过1.5mg/g,汽车内饰板中VOC排放限量不得超过1.0mg/g等。

2. 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VOC排放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包括了采样、样品制备、仪器设备、测量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3.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所有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4. 标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符合要求的汽车内饰材料和制品应当标注“符合GB/T 27630-2011标准要求”。

三、实施效果
自2012年1月1日起,汽车内饰材料和制品必须符合GB/T 27630-2011标准要求才能够生产、销售和使用。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内部VOC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促进了汽车内饰材料和制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提高了汽车内饰材料和制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VOCs常见行业特征及相关行业标准、计算依据

VOCs常见行业特征及相关行业标准、计算依据

VOCs常见行业特征及相关行业标准、计算依据产生VOCs常见行业特征及相关行业标准、计算依据等主要内容:1、“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各行业基本情况及排放控制要求”(源自广州环保局网站),共11个行业,重点介绍木制品家具、人造板制造、制鞋、印刷、汽车制造涂装和汽车维修2、VOCs行业标准(1)《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2)《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3)《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7-2010)(4)《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6-2010)3、佛环委办〔2014〕3号文件中关于活性炭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要求4、VOCs产污系数依据及处理措施废气量计算一、人造板制造、木制品家具行业1、行业特征人造板制造:常见的为简单的胶合板热压胶合、装饰单板或饰面板的加工制造。

以上过程中产生总VOCs主要来源于涂胶、热压工序,主要胶黏剂为脲醛、酚醛和三聚氰胺树脂等。

木制品家具制造:总VOCs来源主要为白乳胶、热熔胶、喷漆工序等。

2、行业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表1排气筒VOCs排放限值二、印刷行业1、行业特征印刷行业根据其生产工艺可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板印刷、孔版印刷。

各类印刷工艺总VOCs排放特征见下表:2、行业标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表5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单位:mg/m )三、制鞋行业表 3 印刷油墨 VOCs 含量限值表 4 企业排气筒 VOCs 排放限值31、行业特征制鞋行业产生有机废气的工序主要有:鞋面商标印刷工序、鞋面材料高频压型工序、鞋底材料EV A 、MD 的发泡、鞋底喷漆工序、鞋底中底贴合、鞋面鞋底粘胶成型工序。

国家发布的《鞋和箱包胶粘剂》标准(GB19340-2003)已对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限定。

什么是汽车VOC排放的标准

什么是汽车VOC排放的标准

什么是汽车VOC排放的标准汽车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而VOC是汽车尾气排放中的一种有机物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家和地区都对汽车VOC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那么,什么是汽车VOC排放的标准呢?一、什么是VOC?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主要指那些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VOC是大气中的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因此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而汽车VOC排放,则是指汽车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

二、汽车VOC排放标准的制定背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中,VOC是导致大气中光化学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促进温室效应、导致光化学烟雾等。

此外,VOC还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致癌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汽车VOC排放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标准因考虑的因素不同、技术水平和现实情况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三、著名的汽车VOC排放标准1.欧洲标准(Euro标准)欧洲标准是欧洲联盟为控制大气污染而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其中,第一阶段从1992年开始实施,目标是减少CO、HC、NOx和PM排放量;第二阶段则从2000年开始,目标是进一步减少CO、HC、NOx和PM排放量。

欧洲标准采用了“阶段性提高排放标准”的方式,每一个阶段对应了更新的技术标准,并鼓励企业使用高效低排放的技术。

目前,欧洲已经实施至第六阶段的标准。

2.美国标准(USTier标准)美国环保署(EPA)制定了一系列汽车VOC排放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USTier标准。

USTier标准按照车辆类型分为3类,分别是轻型汽车、重型汽车和重型柴油车。

该标准要求汽车VOC排放量不得超过特定的限值,且限值逐年递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线束行业标准汽海马V O C标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袋子法对车内零部件总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采样和测试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车厢(含行李箱)内部的非金属零部件及与车厢内有空气交换的零部件。

本标准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包括:TVOC、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
2 参考标准
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VOC)
在常压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且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或固体。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4 测试原理
将待测零部件放入密封的采样袋,充入适量氮气后,将采样袋在65℃条件下加热2小时,使零部件或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到采样袋内气体中。

加热结束后,用Tenax管采集苯类物质,用热脱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DNPH管采集醛类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实验设备
表一
6 样件要求
样件的包装
样件在生产出来后应立即进行包装,并在七天内寄达检测实验室,在此期间,样件应放在无污染,通风阴凉处。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高温环境。

样件封装采用无破损的铝箔或保鲜膜包裹后,再用聚乙烯袋密封,装入纸箱内。

零部件生产商应提供生产日期和样品批号。

检测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对样品的包装进行检查,并核对样品信息,保证其准确完整。

样品进入实验室应在15个工作日完成测试,如不能及时进行测试,样品应保留包装,并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样件的取样要求
被测零部件是以整个零部件总成进行实验,采用暴露面朝上和尽量摊开的原则。

统一采用2000L大小的袋子。

具体被测车内零部件总成及取样要求见表1。

表二
7 测试流程
采样袋的清洗
将采样袋内面朝外,放入温度为90℃烘箱中,过夜老化(至少10小时)。

将采样袋内面翻回,密封,充入约30%的高纯氮气,轻轻拍打袋子,然后用无油隔膜真空泵将气体抽出。

此过程反复三次。

将袋子抽真空,静置,观察袋子是否有漏气现象。

空白测试
在25℃环境下向已经清洗过的袋子精确充入60%的氮气。

将充气后的采样袋放入已预热至65℃的烘箱内,加热两个小时,按照要求采样,并按照要求分析,要求空白值需小于方法检出限(MDL, Method Detection Limit),否则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袋子清洗。

样品测试
将样品整体放入已经验证过袋子空白的采样袋中,密封,用隔膜真空泵将采样袋中的残余空气抽出。

向装有样品的采样袋中充入约30%的氮气,轻轻拍打,然后用隔膜真空泵将气体抽出,此过程反复三次。

在25℃环境下向袋子中精确充入60%的氮气。

将所有袋子放入已预热至65℃的烘箱中,加热2小时,按要求采样,并按照要求分析。

采样方法
按图一方式连接采样管
在进行样品捕集时,使用Tenax管捕集采样袋中苯烃类化合物,使用DNPH管捕集采样袋中醛酮类化合物。

在进行样品捕集前,需轻轻拍打采样袋,使袋内气体均匀化。

Tenax采样管在采完第一根采样管后,应立即采集第二根备份管,如果袋子有三个采样阀门,也可两根Tenax采样管同时采集,其中一根作为备份管。

采集参数按照表三要求
表三
捕集管Tenax管DNPH管
采样流速(mL/min)200800
采样时间(min)1515
采样体积(L)312
采样管采集完成后,应尽快安排上机分析,如不能立即上机分析,Tenax管应用使用密封卡套或其他手段密封采样管两端,做好标记
后放入冰箱中,在4-10℃环境下最多保存7天。

DNPH 采样管做好标记后,4-10℃放入冰箱中保存最多7天。

样品分析
Tenax 管使用热脱附-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方法可参考HJ/T 400-2007附录B 。

DNPH 采样管用乙腈洗脱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可参考HJ/T 400-2007附录C 。

8 结果计算
所使用的气体体积应使用换算为25℃条件下气体体积进行计算,计算方式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换算。

RT PV n =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TVOC 等苯烃类物质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1000*T
V W
C =
其中: C :样品挥发量(μg/m 3)
W: 捕集管捕集量(μg)
V T :换算为25℃条件下Tenax 采样管采集的气体体积(L )
甲醛,乙醛,丙烯醛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000*D
V W
C
其中: C :样品挥发量(μg/m 3)
W: 捕集管捕集量(μg)
V D :换算为25℃条件下DNPH 采样管采集的气体体积(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