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乡愁2-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乡愁(余光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乡愁(余光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乡愁(余光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1.理解乡愁的含义和来源,探究家乡情结对于人们的影响;2.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3.进一步了解并爱护自己的家乡,感受乡情的深厚和珍贵。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乡愁的含义和来源;2.分析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意境的理解和鉴赏;2.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传达。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乡愁”,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难免对于家乡的情感有所感触,但有些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理解这种情感,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深入探究乡愁的内涵,感受乡情的深厚和珍贵。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幅关于乡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乡情的话题。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让学生思考家乡给自己带来哪些感受,引起学生对于乡愁的共鸣。

2.阅读环节–教师出示《乡愁》一诗,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理解大意和意境。

–教师通过讲解文学手法和形象描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从而深入探究乡愁的内涵。

–展开讨论,每位同学分享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和亲情的重要性。

3.分析环节–让学生就诗中的材料、主题、情感、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于乡愁的表达方式和深层次的内涵。

4.作文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乡情、亲情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家乡和亲情的感受。

–学生交换作文并互相点评,提高写作和阅读鉴赏能力。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对于我们的启示和启发,让学生感受到乡情文化的魅力和珍贵。

六、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文学手法和形象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3.写作法:通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优质教学设计

3.乡愁教学过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3.美在对称。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国别。

4.美在俭约、凝炼。

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使之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教学板书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邮票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现在海峡家国之情环节五拓展延伸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请选择这首诗中的一小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不少于150字。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

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

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

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

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教学反思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于多读,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诗歌的次数很少,与学生互动也很少,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可能很难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培养自己对家国的情感。

学习名言警句:(托物寄情)1.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

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欣赏,学会自由诵读,尝试创作。

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乡愁》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名篇,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它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

这首诗写于1972 年,是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整整20 年之时,当时正是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致,一挥而就,用了20 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2. 积累诗中名句能力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仿写学会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 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

(播放音乐)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抽学生回答。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3 乡愁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3 乡愁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3乡愁一.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象和表达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的古诗。

本诗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在学习本诗时,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故乡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和古文语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乡愁》,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美感,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对古诗文中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的理解。

2.突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解释和引导,通过举例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进行解释和引导。

2.阅读理解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乡愁》,理解诗文内容和表达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乡愁》的内容和背景,准备相关的解释和引导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乡愁》,查找生僻字词的含义和古文语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概念,让学生分享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乡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乡愁》的诗句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集体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

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3.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重难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2.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句诗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

”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余光中(1929~)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歌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

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

(播放音乐)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抽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乡愁的诗句。

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_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课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预习展示1、我会读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2、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思乡之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作者便滋生了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大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老师给大家找一个PK的对象(放录音)。

5、生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乡愁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表现它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像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他又能想到什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 乡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 乡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 乡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读准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分析,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诗歌,深度解读诗歌。

3.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等方式,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并能迁移模仿,掌握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次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想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邮票(yóu)窄窄(zhǎi)海峡(xiá) 一枚(méi)坟墓(fén mù)2 词语解释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邮票:邮局发售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3 作者名片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因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
案及知识点
一、课文原文
梦里不觉秋已深,身在何处?忘了归程。

[我又回到了那小溪,小溪蜿蜒着穿行在田野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那里赶来了一位面容黝黑的老翁,他弯下腰,拢起水,用手掬向嘴里。

]辞家欲上长堤路,寂寞踟蹰意漫悠。

[我再向河边走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河滩,现在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长亭短亭前后影,又是关山岸畔头。

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最初的“乡愁”何以而生
•理解杨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必会词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乡愁”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杨绛笔下的故乡情结
3. 教学过程
Step 1 自由阅读
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Step 2 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乡村四月》诗,引导学生探讨“乡愁”这一古老的情感。

Step 3 课文学习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必会词汇,并让学生自行翻译、理解。

Step 4 读懂课文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每一段课文的大意。

Step 5 探究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乡愁。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设计

3《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4.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5.学习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2.学习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跟我走进1972年,那是一个略带秋寒的深夜,夜凉如水。

有位中年人毫无睡意,他独坐在房间的一角,任窗外清凉的月光照着他早已被秋霜染白的双鬓。

他拿出酒,斟满酒杯。

很快,酒入愁肠,引起他满腹的忧伤。

他想起自己远在大陆,千里之外的母亲那一座孤坟,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独自在外飘零的孤单。

看看眼前像框中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的面庞,他们在海峡的那头是否平安依旧。

听听窗外,秋风吹过落叶,遍地的沙沙之声,那可是海峡对岸吹来的秋风。

他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摊开稿纸,写了他一生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

而他就是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这首作品就是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乡愁》。

同学们,想读读吗?(教师配乐讲述)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文化身份:台湾当代著名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生平要事: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优秀教案4 乡愁教学目标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2.难点: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并能迁移模仿,掌握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

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思乡之情。

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种情感演变成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隔千年,历久弥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

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1949年离开大陆,移居台湾,已出版多部诗集、散文集、评论集和译著集,涉猎广泛,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代表作品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散文善于利用音律与节奏来做文章,或跌宕起伏,或流畅自然,或宛转缠绵。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2.写作背景由于政治问题,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常年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这首诗就是后来被海内外游子广为传唱的《乡愁》。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教案】

4 乡愁教学目标文化自信: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语言运用:提升学生朗诵能力、品味分析语言的能力。

思维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审美创造:能够从语言形式、意象等角度鉴赏诗歌,获得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乡愁是深切的思乡之情,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在一轮明月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愁在一封家书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在迷蒙的烟水中……无形的乡愁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万般形态,在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诗歌《乡愁》。

二、预习检测1.走进作者【余光中】(1928—2017),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和翻译工作,将这四项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代表作】《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2.写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常处于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3.字词梳理见ppt。

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明确:“愁”字,情感基调是怀念惆怅的,朗读语调应低沉缓慢。

2.聆听范读,总结朗读要点,并跟读吟诵。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1日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音韵1.诗歌讲究音韵美。

默读诗句,感受第一节诗中的“候”、“愁”、“头”这些文字在字音上有什么共同点?明确:韵母都是“ou”。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乡愁》中情感的表达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微课分为三大模块,即“听读——品味——拓展”。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在互动中加深理解,让学生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体悟诗中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以致用,能用文字描述诗人借用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思路:1、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义。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设想自己是一位久居台湾的游子,体会作者的思乡及思国的愁绪,体会海外华人的恋根情绪。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

我们继续学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听朗读,感受诗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情感。

(二)、赏析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这种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意象:小时候的邮票一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3、请同学们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再把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去掉,读一读,再体会一下效果。

(作者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很小很轻的意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浓烈的思乡情感。

所以这几个数量词,形容词不能去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诗歌,找出意象及所代表的情感,在小组谈论中,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愁”的话题: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3 《乡愁》
教学目标
体味思乡深情,增强爱家爱家乡爱国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这首是选用了较多意象,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作者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的情感是难于理解的。
难点分析
现代诗歌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作者的诗歌是在特定背景和人生遭遇中写出来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学生可能无法体会作者的细腻情感。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采用比喻将抽象的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上。
小结
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2.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押韵等;赏析诗歌:再现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1950年到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5.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母子分离——邮票
长大后——夫妻分别——船票
后来啊——母子死别——坟墓
而现在——与大陆相隔——海峡
6.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这四节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全诗是按时间顺序组织安排的。这四节诗层层深入,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