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乡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在读中感知诗歌内涵。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位台湾老人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拿出一张残缺的中国地图。

深深凝望。

就像凝视亡母的旧照片一样,眼中满是哀伤。

他也曾这样向世界宣布:“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余光中,去聆听他心中的声音,去感受他浓浓的?乡愁?。

二、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调。

2.下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无奈 ,惆怅 ,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 ,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那么 ,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 ,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指名朗读〕三、精读诗歌 ,读出诗意〔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 ,感知诗意。

〕1、这首小诗带着浓浓的情谊而来 ,描绘了四段场景,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母子别离夫妻别离母子别离家国别离〕能不能调换?2. 1、3小节的母子离别是不是重复?哪一种离别是诗人更不忍经历的?哪一个情感更浓烈一些?作者“少小离家〞为读书 ,未经世事的沧桑 ,略带“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让我们闭上眼睛 ,想着自己的母亲 ,读出离家读书的思母恋母之情。

读时语调应该如何?注意那几个词重读。

〔指名朗读〕诗人也许在那一天跟自己的母亲说:“我要出趟远门。

〞而这一走就是44年,就是在白发苍苍的母亲去世时,都未能让老人家看上自己一眼,就让他带着长长的思念、未了的心愿长眠地下。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内涵及其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诗歌《乡愁》的背景介绍。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言特点。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情感体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2.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对乡愁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讲解:对诗歌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表达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积极思考和表达。

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扩展与延伸4.1 教学扩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乡愁的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乡愁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自己乡愁的短文。

鼓励学生参与乡愁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5.1 教学资源使用《乡愁》原文和相关注释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乐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5.2 教学参考参考相关文献和教学案例,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和解说观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安排6.1 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何鉴赏现代诗歌,如何从字里行间读出诗人的情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教师应提供具体的鉴赏方法,如反复朗读、细品词句、联系背景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中乡愁的主题、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短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乡愁》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乡愁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的表现。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小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乡愁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既有亲切感,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和感悟乡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对词语、句式的运用和掌控能力。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愁的内涵,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诗歌创作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象征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这说明学生们在创作上是有潜力的,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不少有深度的观点。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没有完全理解讨论的主题。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课文《乡愁》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上,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来描绘生活、抒发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歌。这首诗歌展示了诗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和韵律这两个重点。对于意象和韵律的解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它们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诗歌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需要从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7.《乡愁》的背景和主题:《乡愁》是唐代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学习《乡愁》,学生将能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意象和韵律的感知。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习的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中“乡愁”的理解;2. 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乡愁》诗歌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乡愁》,理解诗歌大意;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3.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情况;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思乡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乡愁》;2. 写一篇关于《乡愁》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乡愁》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作业布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六、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集体朗读《乡愁》,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诵展示,点评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增进大家对乡愁情感的理解。

七、拓展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笔下的乡愁主题诗歌;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主题诗歌,进行朗读和简要解析;3.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解析,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乡愁主题诗歌,进行集体朗读和讨论;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乡愁主题诗歌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课乡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课乡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乡愁》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2.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理解乡愁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深入剖析课文结构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激发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理解:《乡愁》中通过具象化的物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抽象的乡愁情感,学生需要理解这种由物及情的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需掌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中乡愁的基本概念。《乡愁》通过对具体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具有普遍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乡愁》这首诗,看它是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这பைடு நூலகம்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结构分析: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加深乡愁主题的表达。
2.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学生往往难以从简单的物品中提炼出深层的情感意义,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修辞手法的内化运用:学生可能在识别修辞手法上没有问题,但在自己的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创意写作练习来突破。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3 乡愁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

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啊”轻声)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3.听朗读示范,体悟深情。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乡愁》;(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3)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乡愁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和感恩家乡,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乡愁》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乡愁》的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3. 教学场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诗歌《乡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起承转合;(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3)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4)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一首现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3)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4. 朗读和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诗歌,相互检查;(3)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者进行展示。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乡愁》与其他乡愁主题的诗歌,如《登高》等;(2)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3)教师总结乡愁主题在不同诗歌中的表现和差异。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一定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但也有一小部分比较懒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对作业也是敷衍的态度,基础较差。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

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

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五、教学准备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小组合作任务单2.自制课件,教案六、设计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美好祝愿。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认真反思,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透彻,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对个别同学关注度不高,学生分组讨论不深刻,学生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赏析教学不细,不深,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练习题设计有些单一。

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课后小知识--------------------------------------------------------------------------------------------------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乡愁,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乡愁》。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谈论对诗歌的感受。

b. 提问:“你们听说过乡愁吗?乡愁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c. 教师总结: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我们对家乡的回忆和留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乡愁》。

2. 朗读诗歌(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b.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 学生分享朗读心得,讨论诗歌的朗读技巧。

3. 解析诗歌(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结构、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c.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b. 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c. 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诗歌《乡愁》。

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乡愁的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乡愁的不同表达方式。

初中课文乡愁教案

初中课文乡愁教案

初中课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难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席慕蓉及其作品《乡愁》。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欣赏诗歌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同学交流分享。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5. 拓展与实践(1)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2)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3. 诗歌欣赏能力: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围绕“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课文《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构思。
难点:
1. 深入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解决办法:
1.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文学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人余光中,通过朗读和演绎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 实验法:开展诗歌创作实验,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 游戏化学习:设计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乡愁》的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 视频:播放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学习空间。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乡愁》这一课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怀念过故乡的美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乡愁》的韵味。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诗歌背景:简要回顾余光中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强调《乡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主题与情感:总结《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以及诗中情感的变化。
-形式与结构:回顾《乡愁》的诗体特点,如韵律、节奏、分行等,以及诗歌的结构安排。
-修辞手法:总结诗中使用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增强诗歌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意象理解:让学生解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传达诗歌内涵方面的作用。
-朗读技巧:让学生展示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调等,并解释它们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思乡写作:让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以及它们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文,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学习现代诗歌中的乡愁主题。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阅读。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课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课文朗读录音设备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2.软件资源:
-课文朗读音频文件
-诗歌鉴赏PPT课件
-思乡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作业、分享学习资料)
-课堂互动平台(用于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版教材
-意象理解:强调“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传达诗歌内涵方面的作用。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10篇)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10篇)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10篇)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由于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别年月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剧烈的现实感和鲜亮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动,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致,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拟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育学生的朗读力量、鉴赏力量,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比拟法。

教学过程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刚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

由于政治缘由,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剧烈。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闻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全诗)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

(多媒体配乐)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拟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拟、品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赏读诗歌,探寻美点。
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之美。
1.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2.美在韵律。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34;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国别。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还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整体感知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环节二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二、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家国情怀。
4.美在俭约、凝炼。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环节四








《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使之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故乡之思
3.乡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
重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学习
难点
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个对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环节三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深情夫妻恩爱生死别离家国之思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教学反思
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于多读,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诗歌的次数很少,与学生互动也很少,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可能很难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培养自己对家国的情感。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
现在海峡家国之情
环节五




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请选择这首诗中的一小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不少于150字。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学法
指导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播放音乐《乡愁四韵》)1971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