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行业标准
轿车整车线束试验标准

1电线束尺寸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2、4.3条。
1、线束的外形用通用量具检验。
2、将线束接点及分支处的胶带拆开,用目测和通用量具检查。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2、3.3条,线束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2.1~4.2.4的规定。
1、线束基本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4.2.1、4.2.2、4.2.3、4.2.4条。
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 100mm,并为 10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等;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
钢卷尺(通用量具)2端子与电线连接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4、4.5条,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照QC/T 29106-2004中5.4的规定进行。
1、线束的外观质量检查用目视法进行检查。
2、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2所示进行。
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的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5、3.8条,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4.1、4.4.2、4.4.3、4.4.6.1、4.5.1、4.5.2、4.5.3条。
1、接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2、端子与导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2.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人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2.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2.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指由多根导线以及管道等组成的电气设备的集合体,用于传递和控制汽车各个部件之间的信号和电力。
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整个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线束标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标准及其作用。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包括线束材料要求与选择、线束设计与布局要点以及线束制造工艺技术要求。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汽车线束的测试与认证,包括测试方法与工具、认证流程与标准以及常见测试问题与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已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的概述和解释说明,使读者了解汽车线束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的参考和指导,以促进汽车线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2. 汽车线束标准2.1 什么是汽车线束汽车线束是由电线、连接器、保护套等组成的综合性电气传输系统,用于将电力和信号从发动机、车身控制单元等传输到各个汽车部件和设备上。
它在汽车中起着传导电力和信号的关键作用。
2.2 汽车线束标准的重要性汽车线束标准是为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汽车线束在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方面达到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使用都至关重要。
首先,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汽车具有不同的架构和系统,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各种接口可能无法兼容,导致配件选型困难以及维修、升级等工作变得复杂费时。
其次,通过制定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规范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汽车线束质量标准

汽车线束质量标准一、导体电阻1.导体电阻是衡量线束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在制作过程中,应选用符合规格的导体材料,并确保线束的导电性能稳定。
3.在导体电阻测试时,应采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如电桥、电阻表等,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
二、绝缘电阻1.绝缘电阻是衡量线束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在制作过程中,应选用符合规格的绝缘材料,并确保线束的绝缘层厚度、材质等符合要求。
3.在绝缘电阻测试时,应采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如绝缘电阻表等,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
三、耐压测试1.耐压测试是衡量线束承受一定电压的能力,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在制作过程中,应确保线束的耐压等级符合要求,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在耐压测试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以确保线束在规定电压下正常工作。
四、抗拉伸性能1.抗拉伸性能是衡量线束在拉伸过程中的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在制作过程中,应选用符合规格的导体材料和绝缘材料,并确保线束的结构设计合理。
3.在抗拉伸性能测试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以确保线束在汽车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受到拉伸而损坏。
五、阻燃性能1.阻燃性能是衡量线束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在制作过程中,应选用具有阻燃性能的导体材料和绝缘材料,并确保线束的结构设计合理。
3.在阻燃性能测试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以确保线束在火灾中能够迅速熄灭或阻止火势蔓延。
六、环保要求1.线束应符合环保要求,如无毒、无害、低噪音等。
2.在制作过程中,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vw线束标准

VW线束标准是指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在汽车线束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该标准旨在确保线束在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一致标准,以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以下是关于VW线束标准的一些要点:
1.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车辆各个电气元件连接起来,实现电力传输和信息
传递。
2.VW线束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线束在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一致标准。
该标准涉及线束的
规格、材料、工艺、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3.VW线束标准规定了线束的截面积、颜色、标识、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线束的可靠性、
耐久性和安全性。
4.VW线束标准还规定了线束与其他汽车组件的兼容性和接口要求,以确保车辆的整体性能和可靠
性。
5.VW线束标准不仅适用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品牌,也适用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汽车线束领域。
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电气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总之,VW线束标准是一种技术标准和规范,旨在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达到一致标准。
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电气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线束的设计、创造、安装和测试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线束设计质量控制1. 设计规范:线束设计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如ISO 6722、SAE J1128等,确保线束的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材料选择:线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震动等特性,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3. 绝缘层厚度:线束绝缘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4. 弯曲半径:线束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三、线束创造质量控制1. 材料采购:线束创造商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线束组装:线束组装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确保线束的连接准确、坚固。
3. 引线长度:线束中各引线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性和可靠性。
4. 线束绝缘处理:线束绝缘处理应均匀、坚固,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5. 线束标识:线束应标识清晰,确保使用者能够准确识别和安装线束。
四、线束安装质量控制1. 安装位置:线束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安装,避免与其他部件磨擦或者受到外力损坏。
2. 固定方式:线束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不松动或者脱落。
3. 弯曲半径:线束在安装过程中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4. 线束保护:线束应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使用护套、护管等,防止线束受到机械损伤或者化学腐蚀。
五、线束测试质量控制1. 电气测试:线束应进行电气测试,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电气性能良好。
2. 绝缘测试:线束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3. 弯曲测试:线束应进行弯曲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一、导线规格导线材料:汽车线束应采用耐高温、耐磨损、抗拉强度高的导线,如聚氯乙烯绝缘软线或聚氯乙烯绝缘软护套线。
导线截面积:根据负载电流、电压和敷设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
导线颜色:导线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以便于识别和安装。
二、线路布局走线方式:汽车线束应采用合理的走线方式,如直线、曲线、交叉等,以确保线路顺畅、美观、安全。
固定位置: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线路距离:线路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线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三、端子规格端子材质:汽车线束应采用导电性能好、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铜或铜合金。
端子形状: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形状,如圆形、方形等。
端子标识:端子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数字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四、连接器规格连接器类型: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器类型,如插头、插座、端子排等。
连接器材质:连接器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塑料材料,以确保连接器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
连接器标识:连接器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图形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五、保护措施导线弯曲半径:导线弯曲时应保持一定的半径,以避免导线受损或电气性能下降。
固定保护: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同时,对于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防干扰保护:对于易受电磁干扰的线路,应采取屏蔽、滤波等防干扰保护措施。
六、颜色标识主色:汽车线束的主色应采用黑色,以区别于其他部件的颜色。
辅助色:为便于识别和安装,可采用其他辅助颜色编码标识线路或连接器。
辅助颜色编码应符合行业标准或企业规定。
图形标识:可在线束上印制图形标识,以便于快速识别线路的功能和用途。
图形标识应清晰明了,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
七、安装规范安装位置:汽车线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路安全、美观、耐用。
紧固方式:在线束连接处应采用合适的紧固方式,如螺栓连接、压接等,以确保线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2023最新版)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汽车线束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线束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⑵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和线束供应商。
⒉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⑴汽车线束:指用于将车辆各个电子部件连接起来的电线组合。
⑵质量控制:指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和检查过程,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
⑶缺陷:指线束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非预期的物理、电气或功能故障。
⑷严重性级别:根据缺陷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确定处理优先级。
⒊质量控制流程⑴设计评审在线束的设计阶段,应进行评审以确认设计符合相关的汽车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
⑵原材料审查对线束制造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审查,包括电线、绝缘材料、连接器等,以确保其符合要求,并具备相关的认证和测试报告。
⑶制造过程控制⒊⑴制造工艺规范制定制造工艺规范,详细说明每个制造步骤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一致的制造质量。
⒊⑵工艺检验对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例如焊接、绝缘处理、连接器安装等,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⑷最终检验在线束制造完成后,进行最终检验,包括电气测试、连续性测试、外观检查等,以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要求。
⒋缺陷管理⑴缺陷分类将线束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按照严重性级别进行分类,如严重、一般和轻微。
⑵缺陷处理根据缺陷的严重性级别,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复、重新制造、更换等。
⑶缺陷跟踪建立缺陷跟踪系统,记录和追踪每个缺陷的处理情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附件1:质量控制记录表格- 附件2:制造工艺规范样本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汽车行业标准:指汽车行业组织或机构制定的与汽车制造和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文件。
- 认证和测试报告:指对原材料所进行的相关测试和认证,并获得相应的测试报告和认证证书。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导线的电气特性测试。
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需要达到规定标准,以确保线束的传输性能符合要求。
2.外观检查。
包括线束外观的清洁度、损坏情况、缠绕程度、绝缘层的破损和划痕等方面。
3.功能测试。
对线束连接器的接触性能、接触阻抗等进行测试。
4.耐热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耐受性进行测试。
5.抗振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振动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6.耐水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潮湿环境下不会发生短路或带电现象。
7.防腐能力检测。
对线束的防腐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期性能稳定。
8.气密性检测。
对线束接头处的气密性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高压环境下也不会
发生漏电。
总之,汽车线束检测标准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为了保证汽车线束的安全、可靠、稳定性能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11121汽油机油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第一部分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第二部分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第三部分直纹编织线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JG 4 钢卷尺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用压敏胶粘带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三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四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五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如图1所示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3.6 干区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刺破连接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图14技术要求4.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
如:100mm、110mm、120mm等。
4.2.2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 mm。
4.2.3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 mm。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4.2.4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小于20 mm。
4.2.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基本尺寸极限偏差mm极限偏差电线束基本尺寸干线支线保护套管≤200 +20- 10 +20 - 10>200~500 +25- 10 +30- 10+10- 5>500~1000 +25- 10 +40 - 10>1000~2000 +30- 10 +45- 10+20- 10>2000~5000 +40-10 +55 - 20>5000 +50-20 +75- 20±304.3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 414的规定。
4.3.2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4.3.3插接器应分别符合QC/T 417.1、QC/T 417.3、QC/T 417.4、QC/T 417.5的规定。
4.3.4电线应符合JB/T 8139的规定。
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 6313.1、JB/T 6313.2、JB/T 6313.3的规定。
4.3.5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 13527.2的规定。
4.3.6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 2196的规定。
4.3.7 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应符合QB/T 2423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 采用无特殊要求压接方法时,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4.4.2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30°图24.4.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4.4.4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钎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钎透、钎剂夹杂等缺陷。
4.4.5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2 拉力值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N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N0.50 50 6.00 4500.75 80 10.00 5001.00 100 16.00 15001.50 150 25.00 19002.50 200 35.00 22004.00 270 ≥50.00~120.00 2700注:接点或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及两根以上电线时,选择截面较大的电线测量拉力。
4.4.6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1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
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
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并在图3所示a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4.4.6.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
0.35mm2电线拉力值应不小于50N。
图34.4.7 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电压降值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导体公称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电压降mV导体公称截面积mm2试验电流A电压降mV0.50 5 3 10.00 50 250.75 10 5 16.00 60 151.00 15 8 25.00 70 181.50 20 11 35.00 80 202.50 30 16 50.00 90 234.00 35 18 70.00 100 256.00 40 20 ——————4.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2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钎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钎透、钎剂夹杂等缺陷。
4.5.3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图4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图44.5.4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4规定。
表4 撕裂力值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撕裂力N0.50 150.75 231.00 351.50 452.50 704.00 1006.00 130注: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4.5.5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5.6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
4.6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5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4.7 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4.8 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9 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图54.11 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和储存温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4.11.1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 413中3.10.1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条规定。
4.11.2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 413中3.10.2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条规定。
4.11.3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 413中3.10.3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条规定。
4.12 电线束经QC/T 413中3.11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条规定。
表5工作温度及储存温度℃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安装位置项目装在发动机上的电线束装在发动机罩下的电线束装在其他部位的电线束下限工作温度—40下限储存温度—40上限工作温度120 85 65上限储存温度130 95 754.13电线束耐振动性能试验按QC/T 413中3.12条规定进行,在不工作状态下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9、4.10条规定。
4.14电线束经QC/T 413中3.13条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为48h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10条规定。
4.15电线束宜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
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5 试验方法5.1 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它规定,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稳定2h后进行: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力18℃~28℃45%~75% 86kPa~106kPa5.2 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
检测后应符合4.2条规定。
5.3 电线束外观用目视法检查,应符合4.4.1、4.4.3、4.4.5.1、4.5.2、4.5.3、4.5.5、4.6、4.7、4.8、4.9 条规定。
5.4 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2所示进行。
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5.5 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和撕裂力试验应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 的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应匀速运动,其速度为25~100mm/min。
5.5.1 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试验沿电线轴线方向施加拉力。
5.5.2 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试验如图6所示。
图65.6 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5.6.1试样的制做,将受检试样按图7 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取其中一侧做为试样,其断面应磨平,并做化学腐蚀处理,直至能够完全显示截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