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素材——李冰
高考语文作文“工匠精神”解题立意与分析
作文“工匠精神”解题立意与分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当某些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让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经过高标准要求的历练之后,得到众多用户的肯定。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能培养出一流的木工匠士,正是源于这种精神。
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蔓延有关。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
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把李冰的生平还给李冰
巴蜀文化282018年·第3期家籍还原李冰的生平,基本上是个空白,没有一点正规记录。
古代文献一方面缺失很多,一方面记载过简,以致在整个一部《史记》里,《河渠书》提到李冰只留下“蜀守冰”3个字,连姓什么都没有交代,以致30年前灌县有位学者把“冰”考证为“鳖灵”二字的拼读,而“蜀守”就等于“蜀王”,于是早了300年的蜀王开明(鳖灵)与李冰两个治水先驱便合二为一。
他声称“合则两全,分则两伤”。
这样一来,好像历史上李冰这个人就不存在了。
其实,类似这种拼音方式的考证,并非当代才发明,半个多世纪以前疑古派史家就曾做过。
比如远古有个“共工”,是最早的治水家,而大禹的父亲“鲧”也最早治水,由于“共工”两字可以拼成“鲧”音,所以共工就是鲧,鲧也就是共工。
此外,又有人做出另类考证:因“鲧”字古体写作“鮌”,是“玄”和“鱼”的组合,玄鱼就是黑色的鳖,故蜀王鳖灵也等同于鲧。
照这种单线联系方式,共工、鲧、鳖灵三位时代不同的人,很轻易地就重叠在了一起;现在再加上李冰,那真够热闹的了!灌县学者的“冰即鳖灵”的考证,当即受到什邡学者的反驳:战国时汉字的读音是一种古音,与现在差别很大。
根据古今11家的研究,“冰”字古音在六部,读如“凝”;而鳖灵的“灵”古音在十一部,发声如“郎”;两者的声纽、韵部、音调都不同,“鳖灵”绝不能拼成“冰”的。
前代称名不称姓的习惯,基于当时人口不多,显赫人物又特别少,只标出单名就不会混淆;但到了东汉,人事日繁,同时代又同级同名的人多了起来,把姓名写全便显得很有必要。
于是班固《汉书·沟洫志》里便出现“蜀守李冰”,明确“冰”姓李。
1974年都江堰江心出土的李冰石像,是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的原刻,袍袖上刻着隶书“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则提供了一个物证。
有了这个“李”姓,就能弄清李冰的来历。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族谱查得早,弄得清,而且去古未远,资料相对可靠。
根据《通志·氏族略》综述得知,李姓可追溯到春秋时老子李耳。
李冰治水作文素材
李冰治水作文素材《李冰治水:厉害得超乎想象》哎呀呀,说到李冰治水,那可真是太牛啦!简直就是古代水利工程界的超级巨星。
你说说看,这李冰到底有多厉害呢?那时候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工具和技术呀,但他就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搞出那么伟大的水利工程。
李冰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师,面对那汹涌澎湃、脾气暴躁的江水,他一点也不发怵。
他一番操作下来,就把那江水治得服服帖帖的。
就好像那江水本来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李冰一出马,立马就变成了乖乖听话的好学生。
想象一下啊,在古代,大家都对洪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淹没、田地被毁坏。
这时候李冰站出来了,大手一挥,说:“别怕,我有办法!”然后就开始带领着大家挖沟渠、修堤坝,硬生生地把那洪水给治住了。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吓得腿发软了。
而且呀,李冰治水可不是随随便便搞搞就算了。
他那可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
他知道哪里该挖、哪里该堵,简直就是个水利工程的天才。
他修建的都江堰,那可是历经千年都还在发挥作用呢!你说厉害不厉害?这都江堰就像是李冰送给后人的一份超级大礼物,让我们世世代代都受益无穷。
咱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啊。
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哪有我们现在这么安定的生活。
李冰治水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智慧、有勇气,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现在的我们呀,在享受着李冰治水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他的付出和贡献。
咱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下次要是有人再跟你说水利工程,你就可以自豪地说:“嘿,那你可知道李冰治水吗?那可真是厉害得超乎想象!”相信我,人家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嘿嘿,我觉得呀,李冰治水这事儿,咱们可以吹一辈子!。
李冰
李冰作者:来源:《七彩语文·画刊》2013年第03期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专家。
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注重调查研究。
他与儿子设计建筑了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数千年,至今仍在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造福于广大人民。
1.四川灌县北面的都江堰,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了,是战国时代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水利工程。
2.那时,秦国吞并了四川境内的巴、蜀两个小国。
这里的老百姓常遭受岷江水害,穷苦不堪。
3.秦惠王夺得了土地,但没得到好处,一直很不高兴。
一天,大臣告诉他,有个能人叫李冰的,能治理水患,水患除了,就不愁这土地不肥。
4.李冰通晓天文地理,很有学问。
虽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在用功读书、经常指导老百姓耕作。
5.这天,李冰正在给儿子二郎讲述夏禹治水的故事,突然差官到来,向他传达了惠王的旨意。
6.李冰一听请他去治水,立即带着二郎到都城见惠王。
惠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负责治理岷江水患。
7.蜀郡百姓听说新太守李冰是来治水的,非常高兴,奔走相告,纷纷赶到城外迎接李冰父子。
8.李冰一上任,就带着二郎到老百姓家巡访,看到大家困苦的状况,更加觉得治水刻不容缓。
9.老百姓说:“发水灾是因为有江神作怪。
”李冰记下了,他和二郎沿江而行,走上岷山,仔细察看,终于找到了造成水灾的原因。
10.原来这岷山高耸入云,一到冬天,山上就积满厚厚的白雪。
11.到了春天,积雪融化,雪水流入岷江。
如果下大雨,山洪暴发,岷江来不及排泄,水漫上岸,房屋、田地很快就会被淹没。
12.而玉垒山以东的广阔平原上,没有河流,严重缺水。
如果好多天不下雨,就会闹旱灾,田地龟(jūn)裂,民不聊生。
13.李冰父子经过研究,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治水计划。
治水之前,李冰决定先破除老百姓对江神的迷信。
14.这一天,李冰采用了魏国西门豹的办法,在神像前斟上三杯酒,要江神显灵喝下去。
15.大家等了好一会儿,三杯酒还是满满的。
李冰眼一瞪,“嗖”地抽出剑。
二郎抢过剑,说他能斩妖。
都江堰——李冰
李冰——古代杰出的水利专家(公元前3~2 世纪)我国的四川省,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与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蜀必治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四川西部称为蜀国。
那时水旱灾害连年发生,旱则赤地千里,涝则一片泽国,使老百姓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
公元前316 年,日益强盛的秦国灭掉了蜀国,改为蜀郡。
秦昭王在公元前约250 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
李冰到蜀郡后,亲眼见到当地严重的水旱灾情,又听到民众要求治水的强烈呼声,认识到治蜀必治水。
因此,李冰到任不久就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首先李冰带领他的儿子二郎,还邀请了几位当地有经验的农民,沿着岷江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和沿途访问。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支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岷山,上游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从高山急流而下的江水流到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所挟带的大量泥沙也就淤积在这里,抬高了河床,加剧了水患。
特别是在灌县城外,还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水东流的去路。
因此,每年当山上积雪融化和夏秋洪水泛滥,猛涨的岷江水一出岷山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川西平原上漫无边际地奔腾咆哮,几尺高的浪头,就如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将大片大片的庄稼吞没,将一幢幢房屋吞没,把一群群逃脱不及的人们吞没。
等大水过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回到一片荒凉的故乡,只能挣扎着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可是平安的日子又能过多久呢?当第二年洪水再来的时候,又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由于岷江流域地形特殊,常常是西边涝灾,东边旱灾。
东边的地势较高,灌溉用水非常困难,竟是眼睁睁地望着地里的庄稼枯死。
这样的灾情几乎年年发生,使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
因此,征服岷江,变水害为水利,是当时蜀郡百姓的迫切愿望。
李冰父子经过对岷江的水势和地形的勘察,弄清了水势和地势等情况,就制定了治理岷江的宏伟规划。
开凿玉垒山李冰经过实地考察和勘测,决定先把玉垒山凿开一个缺口,使岷江的水分流一股到山的东边去,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一举两得。
历史名人李冰治水的故事
历史名人李冰治水的故事治理沫水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水利专家。
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迹等详情,由于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无从知晓。
现在能见到的,只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中略有记载。
根据记载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守。
据说他“能知天文地理”,极有学识与才能。
他到任以后所做的实事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都大力发展经济,而兴修水利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
许多国家在当时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也涌现出了一批着名的水利专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冰。
李冰上任后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蒙山,因为江中有一个大礁离碓亦名离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严重地影响了舟船的航行。
李冰主持将离碓凿除后,使得航道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沫水上的航行。
兴建都江堰设计、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对子孙后代的伟大科学贡献。
与沫水治理相比,都江堰工程显然要复杂得多而其地位与价值也高得多。
都江堰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浙棚、浙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唐代称“楗尾堰”,到宋代才有了“都江堰”的名称。
都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项大工程。
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进人了平川地界。
这里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边遭受洪水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
李冰到任以后,听到了大量的民众呼声,亲临实地考察后不久就开始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
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
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
高考作文素材:精美散文(41)
高考作文素材:精美散文(41)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6个关于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中考作文素材
6个关于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中考作文素材名人坚持不懈的例子1、天道酬勤的曾国藩曾国藩是清朝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无论军事上还是文学上都很有成就。
并带出了无湘不成军的神话。
但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到读书人睡觉之后偷点东西。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大怒,从梁上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而曾国藩便是凭着勤奋和坚忍的毅力成为一代宗师。
故事感悟: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名人坚持不懈的例2、李冰治水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同时他对天文地理也颇有研究。
秦昭襄王末年,他被派往蜀地,也就是四川当郡守。
古代的四川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天府之国,每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有泽国、赤盆的称号。
李冰到了四川之后,便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他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与地势。
他们发现:岷江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岷山,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特别湍急。
可当江水到了都江堰附近时,一下进入平坦的平原,浩大的水势失去了束缚,往往就会冲垮堤岸,泛滥成灾。
同时,上游水流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个地方,将河床抬高,这又进一步加重水灾的隐患。
通过观察他们还发现,在都江堰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这座山阻碍了江水向东流,特别是到了每年夏秋的洪水季节,就会经常发生四川东边大旱而西边发大水的情况。
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李冰制定出了治理岷江的详细方案。
他首先将玉垒山凿开了一个宽二十米的大口子,后人称其为宝瓶口。
被分开的玉垒山就像两堆大石头,因此也叫离堆。
李冰治水形象演变折射的文化心态
文化透视922018年·第6期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的都江堰是名噪遐迩,称誉古今的水利工程。
其虽经历二千多年的历史冲涮,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灌溉功能与调节水旱,护佑天府之国的伟大价值,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它所负载的李冰治水故事,亦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深入研究。
一李冰其人及治水业绩,最早的材料非常简略,载于《史记·河渠书》:禹抑洪水十三年……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
于蜀,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这段关于李冰治水的资料非常重要。
从记载来看,李冰治水首先考虑的是避沫水(此当指暴雨形成的洪水)之害,也就是说为避水患。
当然引水入成都,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用水问题,而水运之利即“皆可行舟”也是其重要的着眼点。
自然其灌溉之利,以飨百姓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司马迁行文的顺序和所突出的重点来审视,最初灌溉之便只是自然结果。
这即表明,除水患,利通航,在当时显得尤为紧要。
除水患,百姓始可安居,水运解决了当时交通不便的窘困。
飨其利,才能让百姓乐业。
李冰的事迹《史记》所载极简略,班固《汉书·沟洫志》所载略同。
蜀人扬雄《蜀王本纪》中也述及李冰事,稍详一些:“李冰以秦时为蜀守。
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蜀王本纪》原本已亡佚,这段文字出自宋人乐史之《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三导江县。
这段记载说李冰为蜀太守时曾在岷江流域实地考察过。
此处所说汶山,就是岷山。
所谓“天彭阙”当指岷江上游两岸山峦对峙如门的状貌。
至于亡者悉过其中两句,是说死去的人的游魂都要穿越岷山峡谷。
李冰与都江堰
李冰与都江堰姜霞,这一期,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使用最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都有研究。
他任蜀郡太守期间,治水创建奇功,后病逝于四川洛水镇,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上,被后人尊为川主。
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间,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与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都江堰为成都平原成动互68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李冰还带领百姓疏通航道、修筑桥梁、开凿盐井等,为蜀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昭襄王派李冰到蜀郡当太守。
李冰上任后考察得知,每年雨季,岷江洪涝频发,西岸农田经常被淹毁,而东岸却因玉垒山的阻隔,田地得不到灌溉,造成东旱西涝。
李冰请来民间治水能手,实地勘察地形和水情。
经过一番勘测和规划,李冰父子决定率领当地民众,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
当地民众在李冰父子的指挥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战,先是将玉垒山凿开一道豁口——宝瓶口,分流岷江水;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设法筑造了一座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把岷江分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泄洪,内江则把江水引入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的灌溉渠道。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洪和减灾的功能,他们又修建了一条长约200米的溢洪道——飞沙堰,还想办法监控水位,并利用枯水季节维修河道。
由于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灌溉、航行三种功能,很快就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
1.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来了:小朋友,你知道下面哪一项也属于世界遗产吗?A.杨柳青年画B.安塞腰鼓C.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问题来了:小朋友,你知道下面哪一个答案是成都的别称吗?A.羊城B.蓉城C.泉城抢答赢大奖亲爱的小朋友,你能回答文中的问题吗?每月月初,《小学生作文》微信公众号会推送当期文章,小读者可在文后写留言答题,别忘了留下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及邮编哟!答对全部问题的前10名小读者可获得神秘大奖。
关于李冰治水的四年级作文
关于李冰治水的四年级作文
今天,我们学了李冰治水的课文。
李冰,真是厉害呀!他带领着人们重新加固了那巨大的都江堰,让岷江的水不再横行霸道,还让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天府之国”。
我尤其喜欢课文里直接描写都江堰的句子:“两座巍峨耸立、雄伟壮丽、高壮的石兽,像是城门禁卫着这伟大的工程。
” 想象着它们守护着都江堰,守护着成都平原,感觉很雄壮威武、很威严。
老师还讲了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
首诗写得真好,把都江堰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禁不住想,如果我能像李冰一样,也为家乡做点事情就好了。
李冰不仅不笨,而且很有爱心。
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带领着人们不怕辛苦,日夜不停地恢复修筑都江堰。
我真想回到古代,去看看李冰,向他学习,学习他保卫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爱!
下课铃声响了,我却还沉浸在李冰的故事里,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高高的都江堰,涌动的岷江,勇敢勤劳的人们……李冰,你真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李冰历史人物英语作文
李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先驱Li Bing, an illustrious figure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stands out as a visionary and innovative engineer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He liv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Qin Dynasty, a time when advancements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ere crucial for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ation.Li Bing's most notable achievement w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This remarkable engineering feat not only transformed the arid landscape into a fertile agricultural region but also served as a model for futur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China and beyond. The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dam, water diversion channels, and flood control structures, demonstrates Li Bing'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hydraulics and geography.The dam, constructed across the Minjiang River, effectively diverted the river's flow and preventedflooding downstream.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s distributed the water to the surrounding farmland, ensuringa reliable supply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Additionally, the flood control structures, such as spillways and weirs, were designed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floods and protect the agricultural areas from damage.Li Bing's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was innovative and holistic. He recognized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natural systems and human needs, and his designs took into account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economic context of the region. His methods, including the use of local materials and labor, were both cost-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ensuring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the project.The legacy of Li Bi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immense. Not only did it transform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Sichuan, but it also set the stage for subsequent advancements 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system remains functional today, testament to the du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i Bing's designs.Beyond its practical benefits, the DujiangyanIrrigation System also serves as a symbol of the wisdom and resili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is areminder of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ave played in shap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In conclusion, Li Bing stands as a towering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His legacy, embodied in the enduring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inform modern-day engineers and scholars. His vision and innovation remain relevant today, serving as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impact of ancient Chinese wisdom on the world.**李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先驱**李冰,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以其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在中国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都江堰和李冰历史作文
都江堰和李冰历史作文
“哎呀,这都江堰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啊!”爸爸站在都江堰景区门口,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都江堰。
一走进景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古老的堤坝,奔腾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和爸爸沿着江边漫步,妈妈则在一旁忙着拍照。
“你知道吗,这都江堰可是李冰主持修建的呢。
”爸爸对我说。
“李冰是谁呀?”我好奇地问。
“李冰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带领人们修建了这么伟大的水利工程,让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爸爸一脸敬佩地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里面供奉着李冰的塑像。
爸爸虔诚地拜了拜,嘴里还念叨着:“李冰大人,感谢您的功绩啊。
”
我看着爸爸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爸,你也太夸张了吧。
”
“你这孩子懂什么。
”爸爸瞪了我一眼,“没有李冰,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
这时,旁边一位老爷爷也凑过来,说道:“是啊,李冰可是我们四川人的大恩人啊。
”
我们在都江堰待了一整天,听着江水奔腾的声音,感受着历史的气息。
傍晚时分,我们准备离开。
我回头望着都江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不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啊。
都江堰和李冰,他们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遗产,传承这份精神,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古人的伟大和智慧。
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成都说不完的李冰故事
成都说不完的李冰故事出土的汉代李冰石像东汉时期,民间流传着李冰变成牛下河斗杀江神的故事。
故事里的李冰决绝而勇敢,为故事外的蜀人所普遍钦慕,他们爱屋及乌,便把现实中凡是壮健的人都称之为“冰儿”。
此时的官方呢?不但为李冰雕造了大于真人的巨型偶像,还将其列入“三神石人”之中,立于滚滚岷江之畔。
如此种种显示,李冰在东汉已从能知天文地理的“人”升级为能斗牛鬼水精的“神”,可见蜀民对其感恩之深之重。
李冰对成都、对四川的贡献实在是又大又多,《史记·河渠书》、扬雄《蜀王本纪》《蜀都赋》、《汉书·沟洫志》记载得都太过简略,《华阳国志·蜀志》后出而转精,让千载以下的我们足不出户,就可通过常璩的精彩史笔一窥其万千风采。
李冰借鉴古蜀人的治水经验(详参《成都晚报》2017年11月17日《竹笼络石竹笥盛肉》一文),因地制宜,壅江垒堋凿离堆,立石犀石人,才有了“利泽施于万世”的都江堰。
此外,尚有诸多利民举措,也出自李冰的决策。
但一般读者很容易被都江堰吸引目光,而不及其他,下面请容许我们依序娓娓道来。
李冰修堰凿盐蜀地乃成养生之地在“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一句之后,《华阳国志·蜀志》曰:李冰“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
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交待了石犀五头中两头的下落。
话说成都“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曰阳城,次西门曰宣明门。
”(南朝梁李膺《益州记》)最西的是“石牛门”,即“市桥门”。
市桥门正对着“市桥”,桥下有渊,叫“石犀渊”。
“石犀渊”跟“犀牛里”大致都在今成都西胜街一带。
1913年在西胜街西侧同仁路处掘出一石犀,与原在石犀寺(今成都市第二十八中学)内者东西并列,或许就是“一在府市市桥门,一在渊中”的那两头。
“石犀溪”的北口则从市桥下不远处分出郫江水,向南经过方池街、南较场新石牛寺附近,偏东入检江。
出土的汉代堰工石像“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一句以上事迹均发生在都江堰境内,或与都江堰工程直接相关,值得特别注意。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李冰冰赢在“步步为营”素材
李冰冰赢在“步步为营”10余年前,她还是黑龙江一个小县城的小学音乐教师,后来她进入娱乐圈,曾一度在很红的剧集里演着不怎么红的角色……但是,天底下的事,怕就怕一个坚持,用她自己的话说:“步步为营,坚持就是胜利!”现在,毫无疑问,她胜利了,2020年9月13日,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在大连开奖,她凭借在《云水谣》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本届百花奖的影后。
她就是风头正劲的当红女星李冰冰。
李冰冰当音乐教师的时候,年龄特别小,长得和学生差不多,每次学生考试,她坐在后排监考,来巡查的教育局领导总会问:“这个同学怎么不答题?”李冰冰就赶快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我也是老师。
”当老师的李冰冰教学特别认真,备课、写教案都有板有眼。
她还给孩子们排练舞蹈,结果在县里的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李冰冰自己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称号,得到了一个价值15块钱的大包套3个小包的奖品。
这是李冰冰人生的第一次获奖,很长时间里都没舍得用。
但是,李冰冰一直有着自己的理想,她觉得当音乐教师,给小学生们上课,凭着自己幼师毕业,光吃老本都能吃好多年。
如果安心做老师的话,李冰冰可以安稳地在那里做一辈子,可是她不希望这么快就看到自己的终点。
那里之于她的意义,仅仅是她人生的一个出发营地,她要向更高的营地进发,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攀登。
17岁那年,经过努力,她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
面对别人一夜蹿红的好运气,李冰冰从不眼红。
而是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全心全意地演绎着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她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被砸中的人也不会是我。
所以,我只信奉四个字——步步为营。
你必须毫不犹豫地向前迈步,否则永远谈不上先人一步。
”步步为营,李冰冰把每一部戏都当作她前进的下一站、下一个营地,每一个角色她都想去挑战,每一个角色她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李冰冰看起来很文弱,却是一个“拼命三娘”,拍起戏来竭尽全力不要命,最多的时候一年拍过120集电视剧。
宝瓶口对话李冰的散文
宝瓶口对话李冰的散文一我知道,你的肉体,早就化作尘埃,而你的英名,却因为一座都江堰,超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依然惠泽两万三千多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
至今,你的名字,依然镌刻在都江堰的玉垒山上、岷江两岸,镌刻在成都平原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中,镌刻在前来拜水都江堰的游客们的眼睛里。
我佩服你:你巧妙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妙绝古今的伟大水利枢纽工程!站在宝瓶口前,我尤其佩服你那开凿宝瓶口工程的水火相激之法!二我的思绪,穿越两千多年,恍如回到当年的施工现场。
激流汹涌的岷江岸边,玉垒山脚,一条坡度缓慢的山脊——虎头岩之上,一堆堆木柴,在熊熊燃烧,烈焰腾腾腾,气势冲天。
噼里啪啦,不时的爆响声,惊得汹涌澎拜的岷江水中的游鱼儿们迅速潜入水底,惊得郁郁葱葱的玉垒山林的鸟儿们“扑棱棱”展翅远飞。
火堆旁,有许多石匠。
他们一个个脸膛酱紫,身体赤裸。
腾腾烈焰,炙烤着他们身上一道道鼓起的腱子肉,他们的躯体,反射着烈焰的光芒,更显健硕。
他们的脸庞上,都漾满着率性自然的笑意;他们的眼睛,燃烧着火焰的光彩,又充满着呼之欲出的期待。
围着火堆,他们手舞足蹈,他们唱着粗犷而欢快的山歌……火将要熄灭之际,从山岩到江水边,他们排成若干列队伍,最下面的一个人,站在江边,抄起筲桶,从江里灌满水,然后,依次传递,站在最上面的人,就是靠近火堆燃烧地方的人,接过筲桶,哗啦一声,将满桶的水全泼在刚才还烈焰熊熊的山石上。
“嘶嘶啦啦”,被火堆炙烤得炽热的岩石,蒸腾起白色的水雾。
“啪啪啪”,炽热而坚硬的岩石表面,在冷水的刺激下,开始爆裂,有的地方,炸开了一道裂痕。
然后,石匠们迅速抄起铁锤、铁钎,“嗨哟哟”,“噗通通”,“叮叮当”,此起彼伏,一片声响。
“嗨哟哟”,是石匠们的号子;“噗通通”,是铁锤击打铁钎的声音;“叮叮当”,是铁钎凿击石岩的声音。
一会儿,这边,一大块岩石被凿掉;紧接着,那边,又一块岩石被凿掉。
就这样,先是木柴堆燃烧,接着冷水泼激,然后迅速凿击,石岩一块块掉落。
永远的都江堰,永远的李冰
永远的都江堰,永远的李冰永远的都江堰,永远的李冰——关于《都江堰》⼀⽂ “我给李冰写颁奖词”的学习活动【作者前⾔】有⼀江⽔,从远古流到现在。
有⼀座堰,连起过去和未来。
它就是岷江⽔,它就是都江堰。
上苍造就了岷江,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历史则把⼀个⼈的名字永久地刻⼊了黄钟⼤吕,渊源流长。
他就是李冰!⼀个普普通通的蜀郡郡守,⼀个轰轰烈烈的都江古堰的创造者,⼀个巴蜀“天府之国”的缔造者。
历史选择了李冰,李冰创造了历史。
“为官⼀任,造福⼀⽅”,他作到了问⼼⽆愧,他⽤⾏动创造出的丰功伟绩书写在了神州⼤地上,成为永恒。
虽然他没有家世,没有籍贯。
就是名字,在西汉史籍中也是不完整的。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名垂青史。
在后⼈的眼中,李冰已然不再是⼀个普通的⼈。
他成了⼀个被民间离奇美好传说罩上神秘光环的神,尽享着⼈间的崇拜与⾹⽕!李冰,永远的李冰!【活动过程】1.先⽤多媒体让学⽣来欣赏⼀⾸配有感⼈画⾯的歌曲《公仆赞》。
2.教师导⼊新课:你是公仆,⾝上凝聚着民族魂;你是⼤树,⾝后成长着⼤森林;你是⼀团不熄的⽕啊,光焰照后⼈。
⽼百姓在传颂你啊,你有⼀颗善良的爱民⼼;⽼百姓在赞美你啊,你有⼀颗⾚诚的报国⼼。
这⾸《公仆赞》赞的是“汗⽔洒齐鲁,雪域⽴功勋”的⼈民的好⼲部孔繁森。
听到这⾸歌,我不禁想到了著名诗⼈臧克家的⼀⾸诗《有的⼈》(多媒体出⽰这⾸诗):“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活的⼈,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余秋⾬先⽣的《都江堰》,以其平实的语⾔,深邃的意蕴,不仅让⼤家了解了中国乃⾄世界最伟⼤的⽔利⼯程之⼀——都江堰,更是向我们再现了⼀个⼈民的好公仆,⼀个虽然远离了我们近24个世纪但依然长存在⼈们⼼中的李冰。
当我们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会发现华夏优秀⼉⼥,群星灿烂,熠熠⽣辉。
每⼀个时代都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物。
李冰虽然离我们⽣活的年代⽐较久远,但每⼀个中国⼈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可以当之⽆愧地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历史⼈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2.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
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因为所谓的李二郎是当时所有修都江堰的劳动人民的化身。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
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
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堰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力地去为百姓谋福利。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
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