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护士们经常面临着暴力和攻击的威胁。
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了解护士面临的暴力威胁因素对于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暴力风险因素:1. 患者家属的情绪不稳定和不满情绪:患者家属往往面临着情绪的压力和不满,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护士产生攻击性行为。
2. 药物滥用和酒精中毒:某些患者可能因为药物滥用或酒精中毒而变得具有攻击性。
3. 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一些患者可能因为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4. 长时间等待和拥挤:急诊室通常比较拥挤,患者等待时间较长,这可能引发他们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5. 不合理的期望和沟通误解:患者可能对护士有不合理的期望,并由此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识别了暴力风险因素后,制定适当的预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预防对策:1. 加强安保措施:加强急诊护理室的安保力度,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如增加医院保安的数量和巡逻频率。
2. 提供员工培训:提供培训,使护士能够有效地处理暴力事件,包括如何识别和管理潜在的暴力风险因素,并提供适当的自我防护技巧。
3. 加强沟通技巧: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并有效地解决潜在的冲突。
4. 提供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护士应对可能的暴力事件带来的压力和创伤。
5.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急诊护理环境和流程,以减少潜在的暴力风险因素。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对于保护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暴力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紧张的工作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以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危险。
下面就来谈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隐患1.患者情绪激动急诊科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地方,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痛苦或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
患者情绪激动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伤害到护理人员。
2.传染风险急诊科是病情复杂、病种繁多的地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如流感、结核病、传染性腹泻等。
3.医患沟通困难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冲突。
4.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场所,护士可能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工作等各种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5.安全隐患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药品混淆、抢救过程中的意外等。
二、防范措施1.培训和教育针对患者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患者的情绪,如何防范和化解暴力事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2.个人防护在处理传染风险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等。
3.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护士应加强医患沟通,尽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
4.心理疏导面对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例如通过聊天、运动、娱乐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5.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1 职业危害因素1.1 化学因素护士需要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工作,空气缺乏流动性,加之护士需要经常接触紫外线、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剂,且化学制剂的挥发性较强,进而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道、黏膜和皮肤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轻者会导致变态反应、哮喘、鼻炎或皮炎等,重者甚至会导致癌症、中毒或胎儿流产。
1.2 物理因素随着X线技术的不断推广,急诊科护士受到的X线照射损伤也逐渐加大,多次少量接触X线,会对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造血功能紊乱、月经失调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抢救室内的物理危害因素较多,主要涉及家属吵闹、患者呻吟、120救护车铃声、各种治疗车的移动、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呼吸机、床边X线机等的噪声。
1.3 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常会遇到上消道大出血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疾病的急诊患者,因此,通常需要接触多种微生物、体液、分泌物及血液呕吐物等物质,一旦护士自身防护意识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则极易导致生物损伤。
1.4 心理因素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通常是危重患者,因而常会受到死亡、意外伤害等各项危险的刺激,因而心理负担较大,工作强度较大,各种不良情绪常会对其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其长时间处于紧张和忧伤的情绪之中,进而发生生物钟紊乱、心理压力增加等现象。
2 防护对策2.1 化学损伤防护规范管理和使用消毒剂,防止过量使用消毒剂,以及消毒剂泄露等问题给急诊科护士造成健康损害。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做好防护措施。
2.2 物理损伤防护在进行急救操作时,要尽可能远离X线照射。
使用紫外线照射时,护士要离开,在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查时,不应直接接触紫外线光源,并做好眼部防护措施。
消毒后立即开窗换气,减轻或避免噪音污染,尽可能使用功能好、噪音小的设备仪器,控制好监护仪音量,将润滑油涂抹在轮椅、转运床、推车等活动设备上,降低摩擦音量。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7 蒋红 , 妙 娟 , 洁. 理标 识在 病 区细节 管 理 中的 应用 [. 海 顾 倪 护 J上 ]
护 理 ,08 84 :6 7 . 20 ,( )7 —7
自身管理意识 , 使治疗效果更好【。 l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作为新的医 3 1
疗保健的关键元素已经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 , 并且这种行为被倡 导作为督 促医疗安全 的一种重要方式㈣。 由于疾 病的不确定性 和 许多与疾病有关 的问题决定了医疗 服务的提供 者不 可能满足 患
结核 、 甲型HI 1S R 等患者 时都有被感染 的危险性。 A S N 、A S 在S R 流 行期间 , 国52 例S R 患者 , 全 36 A S 就有 10 名是 医务 人员 , 02 都是与 S R 患者零距离接触时被感染 AS 。 1 . 间接感染 .2 1 空气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的重要途径。 患者排 出的病原体污染空气后 , 急诊科护士在急诊观察室、 抢救室 、 救护 车上 、 患者家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空气 , 被感染 的风险。 有 急诊
8 江敏 . 识 别 腕 带的 应 用体 会 叨 . 部 手 术 学杂 志 ,06 l 患者 局 20 ,1 ( )8 1. 4 :~ 0
9 马丽娜, 崔桂 兰. 范护理标识 规
志 ,0 82 (5 :6 6 36 . 2 0 ,7 1)3 6~ 67
提 高护理质量[. J 实用医技杂 ]
1 暴露 因 素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 因素中 , 有可能损害 健康或危及生命 。 急诊科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 经常暴 露于各 种职业性 危害因素之 中, 是职业暴露 的高危群体 。 如何有效降低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 , 保证职业安全是亟待解决 的问题 。 为此 , 国内很多学者进行 了积极 的探索与研究 , 现将急诊科护士 的职业 暴露 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工作单位 :3 3 0 南宁市 50 0 杨冬梅 : , 女 大专 , 主管护 师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急诊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急诊科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医疗工作。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各种紧急情况,因此急诊护理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并有效地进行护理工作,本文将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急诊护理风险分析1. 病情复杂多变:急诊病人的病情通常较为复杂,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疾病、外伤等情况都会出现在急诊科。
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这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时间紧迫压力大:急诊科的工作节奏通常非常快,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理。
工作压力大,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疲劳,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患者情绪波动大:由于急诊病人通常情绪波动较大,对医护人员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些病人可能因为疼痛或其他原因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这可能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干扰甚至危险。
4. 传染病的风险:急诊科病人的病情可能涉及到各种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感染。
5. 医疗误操作风险: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疲劳、赶工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医疗误操作的风险增加。
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急诊病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应对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2. 建立科学的值班轮换制度:通过合理的排班和轮班制度,避免医护人员长时间连续工作,减少疲劳对工作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进展,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避免因情绪波动造成的干扰。
4. 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医护人员在进行急诊护理工作时需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避免被感染。
5.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对急诊科的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建立医疗巡查和监督制度,及时纠正和预防医疗误操作。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综述了急诊科护士在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社会性因素等方面所受到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急诊抢救护理水平。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范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护士工作繁重,节奏紧张,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1】。
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2】。
在此对急诊护士的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作探讨,以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增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1 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1.1生物性危害因素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急诊护士处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往往不明确,为了争取有利的抢救时机,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防护便直接对病人进行抢救,如气管插管、吸痰、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据报道,眼、鼻、口、皮肤暴露于污染的血液、体液中,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几率为0.1%,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为6~30%【3】,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0.3%。
1.2物理性危害因素1.2.1锐器伤急诊科护士抢救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迫,进行护理操作时疏于防护,操作失误或病人不配合,容易造成锐器伤,据调查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
1.2.2电离辐射急诊病人往往病情较重,需要护士护送去做各种辅助检查,如透视、胸片、ct、核磁共振等,长期小剂量接触放射性,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造血功能低下,诱发肿瘤;也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流产、胎儿畸形、不孕症等。
经常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引起眼炎、皮肤癌等。
1.3化学性危害因素急诊护士对病区环境、抢救仪器的清洗、保养、消毒、医疗垃圾的处理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其中大部分消毒剂对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如戊二醛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结膜炎。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危害的防范措施
工作压力过大
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如病人突然发病、抢救失败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为防范工作压力过大,医院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如增加人员配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等。同时护士也 应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如休息时进行放松训练、与同事交流心得等。
针对化学因素危害的防范措施
消毒剂危害
急诊科护士需要使用各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和器械消毒, 而这些消毒剂可能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为防范消毒 剂危害,护士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药物危害
急诊科护士需要接触各种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等,这些 药物可能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损害。为防范药物危害,护士 在接触药物时应严格遵守配药规范,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制定暴力事件应对预案,提供安全出口和报 警系统,确保护士的安全。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01
02
03
04
1. 深入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 业危害及其影响机制,以便更
准确地评估和预防。
2. 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 设备改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
率和安全性。
3. 研究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心 理干预方法,帮助护士应对工
。
使用指导
02
提供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确保护士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
少职业危害。
检查与维护
03
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检查
定期为急诊科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对身 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档案
建立急诊科护士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状况、职业危害等信息。
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
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急诊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急诊护士工作的性质特殊,其面临的职业风险也颇多。
为保障急诊护士及医院的健康与安全,需要深入了解职业风险因素,提高应急对策,以提升其职业安全。
一、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1. 疾病传播风险。
急诊科是治疗感染病例的医疗部门,而急诊护士正处于与病人接触的第一线,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菌,所以需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着装不适。
急诊工作非常严谨,要求急诊护士穿着严格的制服,如披巾、口罩、手套、护士鞋,这使得急诊护士工作的难度增加,增加职业风险。
3. 人身攻击。
急诊环境复杂,工作非常紧张,各种人群汇聚在这里,引发各种问题亦不敷所控制,像斗殴、威胁、攻击等情景屡有发生,急诊护士需要谨慎保护。
4. 脊柱损伤。
急诊科工作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抬举重物,这会对脊柱造成较大压力,因此急诊护士需要注意自己的脊柱健康。
二、应急对策正确控制职业风险,保护急诊护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1. 指导急诊护士采取防护措施在急诊科工作中,急诊护士要时刻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预防疾病的交叉感染,并及时更换、清洗。
2. 提供身体机能和饮食上的支持在急诊科工作中,急诊护士可能会经常加班,极有可能失眠或长时间保持警觉状态,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这需要提供妥当的保障,如规律的休息、充足的饮食。
3. 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急诊护士需要比普通员工更快速地处理突发情况,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有助于缩短救援时间,减少职业风险。
4.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急诊工作中,急诊护士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快速应对以及消防、紧急医疗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优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急诊护士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职业风险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通过上述措施,带给急诊护士及他们的患者健康、舒适、高效的协同效果,同时消除职业风险本身。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急诊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常常需要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许多职业危害之中。
本文将对急诊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职业危害分析1. 感染风险急诊护士常常需要处理各类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结核病、流感等,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此外,由于急诊护士接触患者的频次较高,面临病毒等微生物的暴露风险也较大。
2. 物理因素急诊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走动,给脚、腿带来一定程度的疲劳和压力。
手术台上需要一定的力量来保持患者姿势,长时间操作也会对急诊护士的手部致伤风险造成较大影响。
3. 化学因素急诊护士需要使用各种消毒剂和药品,在长时间接触下,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刺激。
如过量的氯己定或氟呱利格等麻醉药物,会给急诊护士的呼吸系统带来危害。
4. 心理因素急诊护士常常面对危急情况,患者死亡、家属情绪激烈等问题,容易导致护士心理承受过大,带来持久的心理压力。
防护对策1. 个人防护急诊护士一定要注重自身防护,遵守严格的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和穿戴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如合理穿戴手套、口罩、防护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尽可能降低对病原体的接触和感染。
2. 职业培训急诊护士需要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学习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何避免职业疾病、心理压力缓解等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工作环境规范服务机构应当优化急诊室的建设规范,提供人性化、合理的工作环境,避免急诊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如加强对手术设备的维护,降低手术时间和频次等。
4. 心理干预加强急诊护士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建立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为急诊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发泄和调节空间。
在工作中加强护士间的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结语综上所述,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需要建立保护自身、改进工作环境和加强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各种防护和减缓职业危害。
服务机构应该保障急诊护士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有利的服务环境,从而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整个医疗的服务质量。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急诊科护士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每天这些护士都处理着许多急性病人的状况,包括心脏病、中风、严重创伤、自杀意图和急性疼痛。
这些状况需要急诊科护士紧张而迅速地处理,但这也会使他们遭受职业危害。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护士可能面对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
一、职业危害急诊科护士在工作时处于各种风险中,这些风险包括:1.生物危害:急诊科护士受到了感染病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的风险。
他们处理着各种各样的病例,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可能对护士本人和其他病人造成危险的可能性增加。
2.职业暴力: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很多紧张、焦虑、愤怒和痛苦的病人。
有些病人可能会因为自身状况的恶化而变得愤怒,有的可能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尤为不满,护士可能会遭受到客户的暴力和威胁。
3.化学危害:急诊部通常以气味清新剂、消毒剂、药物和其他物质为特征,使得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触到这些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和其他危险。
4.身体危害:急诊护士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病例,其中可能包括体型庞大的病人、重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病人和各种气味异味。
急诊科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和工作,还要承受期间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这些都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防范措施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急诊科护士需要采取以下行动:1.实施防御措施:包括佩戴外科口罩、防护手套和实验衣。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将外界的生物危险隔绝开来,并将化学危害降到最低。
2.维护良好的卫生:急诊科护士应保持其工作区域的清洁,并在与病人接触后及时洗手。
卫生的维护措施将有助于将接触病人的风险降至最低。
3.申诉打击:护士有权申诉任何暴力行为,然后可以报告给“急救暴力计划”进行打击,同时还可以向雇主或当地警察局寻求帮助。
4.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急诊科护士可以采用各种成效压力管理技巧来缓解紧张和心理压力,例如冥想、瑜伽和呼吸练习。
5.接受专业培训:急诊科护士可以接受专业培训,以防范职业危害,例如学习使用特定设备和技术,了解新的预防性措施,以及获得有关特殊病人人群的详细信息。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诊科中的重要人员,他们承担着病人急救、病情评估、护理干预、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护士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如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直接暴露和间接暴露。
为了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健康和遏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概述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承担病人的急救、初步鉴别诊断和治疗工作等。
急诊科护士是急诊科的重要人员之一,他们在工作中承担着病人急救、病情评估、护理干预等任务,是急救现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某些有害生物或化学物质,或存在某些危险因素,从而对工作者身体健康构成风险的过程。
对于急诊科护士来说,可能会面临的职业暴露主要包括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直接暴露和间接暴露。
直接暴露直接暴露是指当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直接接触体液、血液等高危物质时的暴露情况。
直接暴露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 采血、导尿、留置导管等操作时的暴露急诊科护士在执行上述操作时,可能会发生血液喷溅、飞溅等情况,导致暴露。
此外,还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患者出血、渗出等状况,而导致暴露。
2. 伤口处理时的暴露急诊科护士在处理患者伤口时,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高危物质,而导致暴露。
3. 病人踢打、吐口水等行为导致的暴露病人在接受急诊治疗过程中,有些可能因为病情急性、情绪波动大或意识不清等原因,出现踢打、反抗、吐口水等行为。
此时,急诊科护士很容易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危险物质,而导致暴露。
间接暴露间接暴露是指当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间接接触到高危物质时的暴露情况。
间接暴露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急诊科护士在给呼吸机使用、吸氧等操作中必然会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传染病,急诊科护士就容易发生间接暴露。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摘要】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
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和医疗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对急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和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加强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意识、持续改进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并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急诊护理中的风险,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维护、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改进、质量、安全性、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突发状况、意识。
1. 引言1.1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诊护理在医疗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快速应对患者突发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医院中,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稳定患者情绪,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医院急诊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急诊护理中,如果护理不当或者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情况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院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全面、周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以及医疗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旨在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急诊室;职业危险;防护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一直是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的焦点。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
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急诊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急诊室的病人病种多,病情紧急,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和背景了解不是很清楚,各种血液化验结果不知道,而当病人处于紧急情况时,都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往往忽视了自身的防护。
我科有两名护士在抢救一个抽搐病人时,病人口腔分泌物正好滴到她们手上的伤口处,后来此病人诊断为狂犬病,只得赶紧注射狂犬疫苗。
1.2经常接触各种感染病人在急诊室每天要接待数百的病人,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居多,据调查显示,每年急诊室护士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比病房护士要高45%以上。
1.3频繁的接触各种消毒剂、抗生素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持续突变、致癌、致畸,也是发生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1]。
而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屡见不鲜,甚至有在操作中因接触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1.4意外损伤在急诊室的护士中调查发现,几乎每名护士都有被锐器或针刺伤的时候,有20%的人还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针所刺伤过。
有35%的护士人被病人的血液或分泌物溅到自己的皮肤上或眼睛里。
眼、鼻、口腔暴露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几率为0.1%[2.3]。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
消毒剂 、 洁剂 , 者 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 皮炎 、 炎 、 清 轻 鼻 哮 喘 , 者可 致 中毒 或致 癌_ 重 l l 外在 急诊 科 消毒 灭菌 工 作 中, 。此
力明显 下 降 , 也会 导致 诸多 疾病 发 生 。据资料 报道 ,0 8 %以上
的 护 士 不 愿 从 事 急 诊 护 理 工 作 , 事 急 诊 工 作 5年 以 上 的 护 从
11 噪 声 污 染 急 诊 科 经 常 有 大 量 的 突 发 伤 和 意 外 伤 患 者 .. 1
和 门诊 患者 , 流量 大 , 诊 科 护 士在 承受 紧 张繁 杂 的工 作 人 急
研 究 进展
20 1 第7 第6 0 年2 1 3 1 月 卷 期
急诊 科护士 的职业 危险 因素及 防范研究进展
唐 慧 娟
( 安徽 省 宿州 市立 0
[ 摘要 ] 过对 急诊 科 护士 职业危 害及 其发 生原 因进 行分 类 汇总分 析 。探讨 急诊 科 护士 物理 性 、 通 化学 性 、 物性 等职 生 业 危 害的发 生情 况及 其诱 发 因素和 防护 措施 。针对 急诊 科 护士各 种职 业危 害 的诱发 因 素 , 出相应 的 防护措 施 , 提 可
提 高急诊 科护 士 的 自身防 护意识 , 降低 职业危 害 的限 度 。
[ 词】 关键 职业 危 害 ; 防护 ; 护 士 急诊 [ 中图分类 号】 4 3 R 7 [ 献标 识码]A 文 [ 编号】 17 — 7 12 1 )2 c一 1 - 2 文章 6 4 4 2 (0 0 1 ( )0 4 0
强 度 下 还 要 承 受 来 自患 者 的 呻 吟 、 属 的 呼 救 以及 部 分 患 者 家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紧急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门,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
面临很高的危险。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一、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危险
急诊科护士负责接受各种疑似传染病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艾滋病等,以至
于不知道病种的患者。
患者带菌飞沫与血液等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护士被感染的危险。
2、暴力威胁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常常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大声地威胁,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的情况,导致护士的安全受到威胁。
3、精神压力
急诊科患者来来去去,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紧急情况。
由于心境紧张,急于
求成,容易导致护士出现综合征症状,如护理疲劳、耻辱感、害怕追究、压力和出勤短期化。
二、预防措施
1、合理防护措施
对于不明确的病种,护士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
服等。
2、严格个人卫生
急诊科护士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换洗工作服。
3、有效交流
护士应该和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交流,消除误解和恐慌。
同时,护士也应该在工作
中与同事之间建立团队精神,减轻工作压力。
4、科学用药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
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
方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总结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份很危险的职业。
护士要时时记住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护措施,保证护士可以更加安全地运作。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1. 前言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人员流动性最大、暴露高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更加凸显。
近年来,随着疾病诊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变革,国内外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状况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职业暴露风险:•血液暴露:在医疗过程中,护士可能接触到感染性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从而引起感染。
•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护士需要长时间接触各种抗菌药物,从而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化学品暴露:医院中常用各种化学药品,急诊科护士在处理这些药品时可能会发生意外暴露。
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状况普遍较为严重。
例如,美国急诊科护士的血液暴露比例为8-10%,而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则更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佩戴防护设备和提高职业技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3.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可能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呼吸系统疾病:由于长期吸入化学药品、尘埃等有害物质,护士容易患上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病:护士在处理化学药品时可能会接触到有害物质,从而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皮肤病。
•感染疾病:急诊科护士长期接触感染性病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风湿热、肝炎等。
•精神受损:急诊科护士经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情感疲劳、抑郁等心理问题。
4. 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防护措施:4.1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在处理病人、化学药品等有害物质时,护士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减少暴露风险。
•洗手、消毒:护士需要经常洗手、消毒,在防止感染传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保持身体健康: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防止职业暴力等事件的发生。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急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往往在病人第一时刻到达医院时即投入对病人的抢救,容易忽视自己的保护,使急诊护士容易暴露于危害因素下成为高危职业暴露群体,现综述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1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征1.1 物理因素1.1.1 锐器伤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因为病人病情急、伤势重、抢救处置紧张,接触锐利器械如刀片、针尖、玻璃等的频率比其他科室护士高得多。
有报道,急诊护士针刺伤受伤率为90.3%[1],锐器伤是导致急诊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
据报道:锐器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3]。
1.1.2 辐射因素急诊病人往往为突发意外,护士经常要护送病人做一些辅助检查,如CT、核磁共振成像(MRI)、拍片透视等,经常接触电离辐射,长时间的蓄积作用会致畸、致癌,致突变[4]。
使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灭菌,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5]。
1.1.3 噪声危害医院病房的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分贝,而急诊科平均噪声值为43.0~52.9分贝,明显高于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
蒋红等人的研究显示[6],急诊科24小时所有测音点测都超过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84%。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急诊护理是医疗机构中最为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之一,因此急诊护理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旨在分析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药品误用在急诊环境下,医务人员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病人,因此药品误用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药品误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恶化甚至死亡,而对于医务人员自身而言,也会带来法律风险和职业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应该进行良好的药品管理和正确的给药技巧。
防范措施:(1)对药品的购进、贮存、配药、摆药、分配、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应严格执行规定,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药品的开药、复核、打印标签和外观检查等工作都应由交叉检查人员实行确认工作。
(3)将药品的品名、规格、用量等参数输入电脑计算机,通过正确的配置,实现正确的药品配药。
(4)在给药前仔细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码、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传染病传播急诊病人往往会携带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肝炎、结核、肺炎等等。
而这些传染病疾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给其他人。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传染控制措施。
(1)在急诊环境下,应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效防止呼吸道、眼部、皮肤等感染途径。
(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
如对疑似MERS、SARS等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贴标记,并通知相关部门。
(3)为患者提供消毒和清洁环境。
(4)坚持有条不紊地执行手消毒规定,以及其他卫生防疫措施。
3.误诊、漏诊急诊病人往往症状复杂,如缺少必要的医疗知识,医务人员就有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误诊、漏诊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还会带来法律风险和医疗纠纷。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
(1)对急诊科医生、护士进行不间断的专业培训和训练,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急诊护理风险中与护士相关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中与护士相关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急诊护理工作的风险与日俱增,无论是护理工作的性质还是护理对象的特殊性都使得急诊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在急诊护理中,护士是主要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以必须清楚地了解急诊护理中与护士相关的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急诊护理中与护士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护士职业素养的影响1.护士主观能动性不足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士主观能动性不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急诊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主动性、判断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敏捷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是许多护士缺乏这些能力,无法主动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护士需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增强主观能动性。
除了延续传统护理技术的学习外,还应该多接触新技术,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护士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2.护士工作时态度消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态度也是影响其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护士对工作持有消极的态度,缺乏耐心,无法做到严谨认真,造成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
要改变这个情况,护士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态度。
在工作时要有耐心,认真仔细做好每一项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问题。
同时,还应该尽量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欲求,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二、急诊护理中的生理风险1.感染风险在急诊护理中,护士可能会接触到多种传染病患者,因此接触到感染性病原体的风险较高。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护士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保证个人卫生,并要求患者进行消毒。
2.创伤风险在急诊护理中,护士可能会受到创伤风险,如不当操作导致被针头扎伤、手术器械误伤等。
为了减少创伤风险,护士必须对操作流程熟悉,做好手术前准备,穿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因素
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 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 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 情绪不定,20%易激怒。同时因为工作繁忙导 致许多护士对家庭和孩子无法顾及。由此产生 的家庭矛盾也给护士本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暴力因素
1.护患纠纷 急诊患者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患者及家属
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针刺伤。
针刺伤是护理 人员最常见的 职业危险因素
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
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 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 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 次;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
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 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
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 卫生部
2000年 WHO的报告
每30秒钟,便有一名 医护人员被污染针头 刺伤。每年将有近有 百万次针头刺伤事故。
WHO的报告: 2002年
-护士 63% - 注射针头刺伤 80%
-医生 14% - 切伤
8%
-化验师 10% - 接触开放伤口 7%
-保洁员 3% - 粘膜接触 5%
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 ➢ 刺伤的深度;
➢ 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
➢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 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 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病毒载量高)。
化学因素
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 二醛、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甲醛等,护士 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这些消毒剂、清洁剂。 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 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此外消毒灭菌使用的紫 外线、臭氧等,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 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 水肿等。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 素及防范研究进展
前言
随着医疗紧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突发 事件的时有发生,加上医院急诊科自身工作的 特点,使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愈发突显。急 诊科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由于情况的紧 急性和病因的不确定性,使急诊护士暴露于更 多的危险因素中,容易对其造成身心伤害。现 将其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阐述如下:
研究显示: 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 为0.33%(20/6135)。 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 起重视。
现全球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达 7000万例 – 全球有50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 – 每天有15000人感染 – 每6秒有1人感染
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
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激动,若遇到个人素 质较低或醉酒后的患者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 甚至会漫骂或动手殴打护士。
暴力因素
陈祖辉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急诊科护 士受到暴力伤害的发生率为87.91%,高于一般 护士65.90%的平均水平。引起暴力发生的因素 主要有:患者(或陪护、探视者)的要求未能 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患者自认为病情无好 转、对服务不满意等。
心理因素
急诊科突发病、意外伤害多,经常有打架斗 殴、醉酒、精神异常的病人。部分病人情绪激 动,对医务人员要求高、不理解,医患关系紧 张,易发生争端,甚至出现辱骂、威胁或伤害 护士,从而加重了护士的身心创伤,导致护士 工作热情受挫。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 产生疲劳、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 士生活质量下降。
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
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 是一个多方努力、共 同解决的问题,既包 含了职业防护,也包 含管理部门的干预。
生物因素的预防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 我国借鉴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 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
生物因素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在重 危患者到达时往往立即投入抢救,而忽略自我 保护。由于经常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 及分泌物,因此成为接触细菌、病毒的高危人 群。
生物因素
除此以外,急诊护士在为中毒病人进行催 吐、洗胃时空气被有毒的液体污染,特别是有 机磷农药挥发性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 肤黏膜吸收。毒物如果是以粉尘、烟雾、气体 等形态存在时,主要由呼吸道吸收,由此吸收 的速度比经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仅 次于静脉注射的吸收速度。
物理因素
1.噪声污染
急诊科经常有大量的突发伤、意外伤患者和 门诊患者。护士在承受紧张繁杂的工作强度下 还要承受来自患者的呻吟、家属的呼救、部分 患者及其亲属因情绪不稳而产生的粗暴无理言 行、各种抢救仪器的运转噪音等,极易产生不 良情绪。长期以往,使护士
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损害。
物理因素
2.锐器伤
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为: A. 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中的针头刺伤 B. 开启封闭药物的安瓿过程中的玻璃刺伤 C. 急诊手术配合中的刀片刺伤
护士、医护之间缺乏协调性。
这一现象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理质 量。制造了消极和紧张的工作环境。
突发因素
近年来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 有发生也给急诊科护士职业带来新的危险和考 验。由于对突发事件缺乏前瞻性和预防措施极 易给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例如:突发的“非典 病毒”近距离接触有极强传染性,持续时间较 长,具有散发性和隐匿性,要求工作环境有良 好的通风、隔离设施以及特殊抢救措施等。
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 2010.1.6
暴力因素
2.医护及护护之间的横向暴力
横向暴力普遍存在于大部分护士群体中,医护及护护 之间横向暴力产生的原因常见于:
工作压力反应
有些护士因压力大,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同一工作组 的同志.
暴力因素
工作任务与时间的矛盾
大量重复性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护理人员的工作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使护士将患者和同事视为释放 压力的对象。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
险因 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的一种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
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 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心理因素 暴力因素 突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