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音韵学基础汇编

合集下载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 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r 1 ^*7*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 r1—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庚青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3、只有一四等的:4、只有二三等的:5、只有三四等的: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鱼虞模歌戈阳唐蒸登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臻:真谆臻文欣魂痕山:元寒桓删山先仙效:萧宵肴豪假:麻尤侯幽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8、 第八部(耕)9、 第九部(蒸)[江永:侵谈分部;王念孙:缉部独立,叶部独立(盍)十九、顾炎武离析《唐韵》12部表(一) 、舒声:支麻庚尤(举平以赅上去) (二) 、入声:屋沃觉药铎麦昔锡(均收-k 尾)二十、段玉裁古韵六类十七部表1^一、从普通话语音推断古入声字:1、 b 、d 、g 、z 、j 、zh 六声母的阳平字:白达格卒截直2、 fa 、fo 音节的字:法佛3、 d 、t 、n 、I 、z 、c 、s 拼e 韵母的字:德特诺落泽测塞4、 zh 、ch 、sh 、r 拼uo 韵母的字:桌戳硕若5、 b 、p 、m 、d 、t 、n 、I 拼ie 韵母的字:别撇灭蝶帖捏列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 开合都有共10摄。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

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

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2 / 36跟拼音基本相同。

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6.音
6.1 概说
6.1.1 什么是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由于音韵学主要研究汉字字音的声、韵、调,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为“声韵学”, 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看,它属于历史语音学的范畴。 音韵研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 始注意分辨汉字的字音了,出现了如“急言”、“缓言”,“长言”、“短言”, “舌头”、 “舌腹”等术语;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注音方式的名称,如“读若”、 “读为”、“读如”、“读曰”,有的专用于给汉字注音,有的兼释通假字。汉 末有人发现了一种汉字的析音方法——反切,主要用来给汉字注音。到魏晋南北 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分析字音的韵书,如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晋人吕静 的《韵集》,可惜这两部书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这部书按四声分韵排列,把同音字编在一起。韵书的出现与发展,为音韵 学储备了资料,标志着音韵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开始了 对韵书的分析,根据韵书中的反切,寻找汉字字音声、韵、调的配合规律,并绘 制成图表。进入明清时期,在对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研究的基础上,又开 始对周秦古音的研究。 鉴于传统音韵学的研究,一般把它细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 学。“古音学”以《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的诗歌及韵文和谐声字、异文 为研究材料,探讨先秦时期的语音系统。“今音学”以《切韵》、《广韵》等韵 书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 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韵书中的反切,从中归纳出音韵体系,分析发音 原理和方法,由于它基本上是分析《切韵》系韵书反切所反映出来的音系,有人 认为它属于今音学的一部分。除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之外,由于元朝以后 出现了以 《中原音韵》 为代表的反映北方音系的一系列韵书及反映近代音系的等 韵图,近代学者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于是形成了音韵学中较为年轻的一个门类: 北音学。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基本知识
具体分析其他类虚词的用法,也要用到音韵方面的知识。如《诗经·卫风·伯 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如果我们懂得现代汉语的 声母[t、t、]在中古和上古有一部分读[k、k、x],以及上古“之”部字的 读音,就知道上句中的“其”在上古读[i],也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用 来表揣测的语气。“其雨”就是“该下雨吧”的意思。
第一,有利于认识文字运用上的通假现象。 古书中存在大量的通假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不用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通假字大量存在的条件是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语音相同或相似,而 且还要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因此,如果不懂音韵,就无从掌握古书中通假字的 规律。明末顾炎武曾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而考文自知音始。”清人王念孙亦 云:“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 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 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清人戴震也说:“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失而 假借之意何得?”(见《六书音韵表序》)。他们的意思是说读经书,首先要从 考证文字开始,而考证文字,要从考证语音开始。通假现象,既是文字问题,也 是语音问题,应从语音的角度来探求。 例如:《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伪孔传:“方,四方也。” 此解扞格难通。王念孙谓,“方”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方行天下” 言遍行天下也,如此,则怡然理顺了。“旁”从“方”声,“方”、“旁”古韵 同属阳部,声母同为双唇塞音,故可通假。如果我们懂得了“古无轻唇音”的条 例,就知道“方”、“旁”声母都读重唇音的道理。 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里“直”通“但”,表示“仅仅”的意思。在阅读古 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上“但、直、徒、独、特”等字相通的现象,如果不 了解“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的条例,也就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上面几个字古代读 音相同或相近,所以能够通假的道理。 再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列代词,除了唇音类“彼、夫、匪”和第一人称代词自成系统,第二人称代词 和远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特指代词和近指代词分别在语音上有严整的对应关 系,它们不仅在用法上有联系,在语源上可能同出一源。这些字可能就是某个词 的历史的或地域的不同读音和写法。除此之外,如果要追索现代汉语代词“你”、 “这”、“那”等的来源,也需要利用音韵学的知识。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韵学基础doc

音韵学基础doc

《音韵学基础》第一节概说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因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

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力。

三家分期大同小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用王力的分期。

五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高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力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用王氏分期,是因为王氏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把语音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音史的四期,同时也适用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而高氏、罗氏则主要是从语音史角度提出的分期;其二,王氏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用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高氏、罗氏分期比较细密,适用于专门从事语音史研究的工作者。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音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文。

前者需要上古音知识,后者需要中古音知识,而学习上古音又必须以中古音为基础。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同文字学、训诂学一样,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音韵学和语音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它对语音从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两方面去研究。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一)概述一、音韵结构二、声母1、36字母2、五音、七音、九音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1、“韵”及有关概念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三、⾳韵部分1、⾳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门传统学问。

2、今⾳学:⾳韵学的分⽀之⼀。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

3、古⾳学:⾳韵学的分⽀之⼀。

与“今⾳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如《诗经》、《离骚》、《⽼⼦》等⽤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

4、等韵学:⾳韵学的分⽀之⼀。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

5、古代常见的⼏种注⾳⽅法:(1)譬况法:采取打⽐⽅的⽅法给汉字注⾳的⽅法,⽐如《淮南⼦》⾼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也是⼀种打⽐⽅的注⾳⽅法,如《说⽂》“宋,读若送”。

(3)直⾳法:即⽤同⾳字注⾳。

如“根,⾳跟”(4)反切法:⽤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致的),合成被注字的⾳。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可⽤“莫袍切”来注⾳。

6、⼏种主要的⾳韵学著作及⾳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编著,是中古时期⼀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韵》⾥。

对后代的⾳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韵》:全称《⼤宋重修⼴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修订、补充,是我国第⼀部官修韵书;其语⾳系统与《切韵》基本⼀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的另⼀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韵情况编纂⽽成,反映了⼗四世纪我国北⽅的语⾳系统,是研究近代⾳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基本知识

许多用叶音的音读,根本就不是这个字的音。但当时人们不明白语音是发展的,
不知道古音与今音有许多不同,所以叶音十分盛行。宋代朱熹作《诗集传》,就
大量采用叶音的方法标注《诗经到明代的陈第,纔有力地批评了叶音说。陈氏第一个明确提出古音和
今音不同,他的《毛诗古音考·序》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
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陈第的这番话奠定了古音研究的基础,给后人以极大启
示。但受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整个明代古音研究进展缓慢。直到清代,
人们纔开始认真总结先秦韵字,在上古音韵系统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以后
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关于上古汉语音韵系统现在纔有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基
本意见。
6.1.2 音韵学的功用
多该押韵的地方不押韵了。如唐玄宗读《尚书》“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下文句
句押韵,唯此二句不押,觉得不妥,于是将“颇”改读为“陂”,以求与“义”
相谐。这种在诗篇或韵文中临时改读押韵字的读音,来达到上下韵字和谐的方法,
在音韵学上称作叶音。“叶”,通“协”,叶音就是协音的意思。叶音是一种标记
古字音读的错误方法,因为用叶音标记的读音往往既不是今音,也不是古音,
第一,有利于认识文字运用上的通假现象。 古书中存在大量的通假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不用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通假字大量存在的条件是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语音相同或相似,而 且还要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因此,如果不懂音韵,就无从掌握古书中通假字的 规律。明末顾炎武曾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而考文自知音始。”清人王念孙亦 云:“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 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 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清人戴震也说:“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失而 假借之意何得?”(见《六书音韵表序》)。他们的意思是说读经书,首先要从 考证文字开始,而考证文字,要从考证语音开始。通假现象,既是文字问题,也 是语音问题,应从语音的角度来探求。 例如:《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伪孔传:“方,四方也。” 此解扞格难通。王念孙谓,“方”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方行天下” 言遍行天下也,如此,则怡然理顺了。“旁”从“方”声,“方”、“旁”古韵 同属阳部,声母同为双唇塞音,故可通假。如果我们懂得了“古无轻唇音”的条 例,就知道“方”、“旁”声母都读重唇音的道理。 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里“直”通“但”,表示“仅仅”的意思。在阅读古 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上“但、直、徒、独、特”等字相通的现象,如果不 了解“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的条例,也就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上面几个字古代读 音相同或相近,所以能够通假的道理。 再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法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反切与韵书(一)古代注音方法:先秦时期,“士”们还没有意识到汉语音韵的特征,还不能把构成汉语音韵的基本要素—声、韵、调剖析开来。

汉语音韵的研究在汉代开始萌芽。

宋·郑樵在《通志·七音略》里批评他们:“汉儒知以说文解字,而不知有‘子’、‘母’,生字为母,从字为子,子母不分,所以失造字之旨” 。

◇古代注音方法:当时的学者对汉字的注音常采用一些粗疏的方法,主要有:1.直音:是借用音同的通晓字直接加以注音。

如《左传》:“次于陘”。

《经典释文》注“陘,音邢”2.读若:主要是借用音近的文字加以注音。

如《说文》:“趹,读若決水之決。

”3.譬况:是在借用音近的文字注音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文字说明。

如《吕氏春秋·慎行篇》:“崔纾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又如《释名释天》:“风,兖司豫冀横口合唇言之,…氾也;青徐言凤,蹙口开唇推气言之,…放也,。

”4.反切:反切的产生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受梵文的影响,魏晋学者终于懂得把汉字字音拆分为“声”、“韵”两部分,分别取两个与声韵相同的汉字加以标音。

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

反切注音方法无疑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注音方法,它的产生为汉语音韵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辨析声韵调的发音及其类别的重要依据。

何谓反切?“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如:红, 胡笼切攀, 普班切劝, 去愿切唐, 徒郎切刊, 苦寒切毁, 许委切音韵学基础知识(二)韵书简述:韵书,是汉魏以后,继反切注音法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字书。

它的编排体例是:凡同一韵的字收集在一起,用反切注音,并注明字义,再按照“韵”的先后排列,取其中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

以《广韵》东韵为例:东,东方也。

…德红切。

十七。

菄鸫倲蝀……同,齐也。

…徒红切。

四十五。

……古代韵书,本来是为方便写作诗文而编录。

由于它是当时汉字实际语音的书面描写,真实地保留了汉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因而韵书又成为研究古代实际语音的重要工具。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今音學也叫今韻學,是以《切 韻》系韻書作為物件,研究南 北朝到隋唐時代的語音系統的; • 古音學也叫古韻學,是相對 “今音學”來說的,它研究的 物件是先秦兩漢的詩歌韻文, 而以《詩經》用韻為主要的根 據,並且結合形聲字,研究上 古時期的語音系統。
• 等韻學是以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 研究物件,最初僅是對中古韻書及 韻書中的反切的解釋,如現存最早 的等韻圖《韻鏡》、《七音略》, 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韻》系韻書的 反切所反映的語音系統的。 • 等韻圖是传统音韵学研究汉语发音 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種字音表,其 基本结構是橫列字母,縱分四聲、 四等,再把一個個的字依其發音填 入適當的格子裏。
• 近音學是以元代《中原 音韻》系統韻書和分析 近代語音的等韻圖為研 究物件的,也有人將之 稱為“北音學”。
二、漢語音韻結構的特點
傳統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有: 兩分法:聲、韻 三分法:聲、韻、字調。 四分法:起、舒、縱、收。 五分法:頭、頸、腹、尾、神
河岸國 代 標 有 衣 葉

聲母 [ x ] 韻母 韻腹 [ɣ] 韻尾 聲調 35
關於韻母的概念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傳井亦然。 虛沾周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an 、ian 、iuan 、uan
韻母:指漢字字音中聲母後面的音素。 包括三部分:韻頭、韻尾、韻腹。 韻:指韻腹、韻尾,不包括韻頭。兩 個字只要韻腹、韻尾相同、聲調相同 就是同韻的字,可以在一起押韻,記 住同韻的字不一定是同韻母的字。
反切的局限性
• 第一,反切的上字、下字各家 用的很不統一,同是一個聲母, 它可以用很多字來表示。 • [t],“都”,“德”,“東” 如 • 《廣韻》中表示聲母[t]的反 切上字就有“都”、“丁”、 “多”、“當”、“得”、 “德”、“冬”七個字。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1音韵学基础(一)

1音韵学基础(一)

传统音韵学的历史和内容
汉代把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 唐宋时期,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音韵学后来又分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块。 今音学以《切韵》系列韵书为依据,研究南北朝
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古音学研究以《诗经》押韵为主要依据,结合形
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对象,分析韵书反
现代音韵学属于现代语言学范畴,跟传统音 韵学属于语文学不同。但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音韵学教程》的内容,属于有一定语音学 基础的传统音韵学知识,主要是今音学的基 本知识。
音韵学的功用和学习方法
音韵学的功用 ①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必备。现代汉语的任何方言的语音
研究都离不开音韵学。汉藏语系研究也用到音韵学。 ②研究古代汉语必备。古代汉字的复杂变化、汉字在各
音韵学基础(一)
音韵学的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音韵学分传统与现代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字音变化以及语 音系统的科学。在方法上有传统与现代音韵 学之别。
传统音韵学也就是语文学方法,主要研究各 个时期汉字的读音,主要方法是靠书面文献。 属于“小学”范围。
现代音韵学以语音学、音位学为基础,融合 历史语言学、方言学、民族语言学、社会语 言学多种方法和材料,研究各个时期汉语语 音系统及其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代的读音,只有借助音韵学才能明了。 ③研究汉语的历史必备。文字、音韵、训诂三者中,音
韵学是核心,成就也最大。 ④研究古典文学的押韵必备。 音韵学的学习方法 ①牢固的语音学知识。这是现代音韵学进步的法宝。 ②利用好自己的方言。用方言语音跟古音相对照体会。 ③多做练习。以便熟能生巧。
结束
切,分析、描写近代语音系统,研究上古音韵。 今音学在先,古音学在后。以后还有以《中原音

声韵知识汇编[整理]

声韵知识汇编[整理]

声韵启蒙(一)【卷上】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黥︰古肉刑。

《汉》六人,坐法黥,因称黥布。

《黥布见︰辞海1563页「黥布条」。

1131「英布条」》流矢︰乱箭也。

·六钧弓: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

《左传》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传观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天宝遗事》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青虚之府”。

·颜巷陋:指颜回居于陋巷,见论语。

·阮途穷:晋代诗人阮藉,常以纵酒装疯避祸,走在路上每遇道路阻塞,便痛哭而返。

·濯足水:《孺子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打头风:《琅嬛记》载有:商人尤某之妻石氏,思夫成疾,死前曰:「我俗变为逆风,阻止天下商人远行。

」《韵府群玉》石尤风,打头逆风也。

(「俗」:可能是「欲」字之误。

)·同泰寺:佛寺名,梁武帝「萧衍」大力倡导尊佛崇儒,常与高僧在同泰寺讲论佛经,时天降雨,宝花从天而下。

·未央宫: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曾经在未央宫设宴群臣,礼数甚严,乃曰:『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以,古代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还可将 韵母分成三类:
▪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的韵母,如[-i]尾 韵:微;[-u]尾韵:尤
▪ 阳声韵——以鼻音[m]、[n]、[ ]收尾的韵 母,如[-m]尾韵:谈;[-n] 尾韵:真
▪ 入声韵——以[p]、[t]、[k]收尾的韵母, 如[-p] 尾韵:合;[-t]声母后面的音素。
▪ 包括三个部份:韵头、韵腹、韵尾。
▪ 每个韵母含有韵腹,但不一定含有韵头和韵尾。
▪ 花hua(没韵尾)
拜bai(没韵头)
▪ 现代普通话中韵尾由[n]、[ ]、[i]、[u]充当, 韵头由[i]、[u]、[y]充当,在古代充当韵尾的
比现在多出了[m]、[p]、[t]、[k]等。
▪ “釅”韵中有有四个Ο将各个小韵隔开,可知“釅”韵 有“釅”、“脋”、“■”、“■”四个小韵。
▪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 ▪ 唐末和尚守温创立了三十字母以标明汉语
声母的类别。
▪ 稍后别人在此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整理出 了代表当时语音声母系统的三十六字母。
▪ 帮滂并明 ▪ 非敷奉微 ▪ 端透定泥 ▪ 知徹澄娘
调,分别对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分析。 1、声母 声母、简称母,又称声纽或纽。指一个音节中居
于前面的辅音音素。 如果一个音节前面没有辅音部份,那么这个音就
有一个“零声母”。

▪ 在“五四”前没有b、p、m、f等汉语拼音 字母,也没有ㄅㄆㄇㄈ等等注音字母,更 没有国际音标来注明不同声母的名称。
▪ 那时用汉字为汉语中的不同声母命名,在 属于同一声母的汉字中,取其中一个汉字 作为这个声母的代表,这种古代声母的代 表字被称为“字母”。如当时发[P]音的声 母就选用了“帮”字作代表字,发[P‘]音 的声母就选用了“滂”字作为代表字,所 取的只是帮、滂的声母,而不含韵母和声 调。
(平声字太多,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 不是声调不同)。
每卷根据韵的不同分成若干韵部,上平声28 个韵部,下平声29个韵部,上声55个韵部, 去声60个韵部,入声34个韵部,共计206韵 部。
摘自《广韵.去声卷第四》中的一段字:
酒醋味厚
齿
妨也

五十七Ο釅
■ Ο脋


鱼欠切二

许欠切二 儿

厓下也丘 似瓶
▪ 3.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 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如多、得、都、当四字,声本同类。多,得何切; 得,多则切;都,当孤切;当,都郞切。多与得, 都与当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
▪ 陈澧据以上三个条例将《广韵》反切上字共系联 出40个声类,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将反切上字系联 为51个声类,又进一步归纳为36个声母:
如以“东”字作为它所属韵部的代表字,这个韵 部被称为东韵部,简称东韵。凡是东韵部的字, 都与“东”字同韵。
▪ 东韵:东、菄、冻、童、筒、潼、洞、桐……
▪ 3、声调
▪ 声调又称字调,主要指字音音高的高低升 降变化。
▪ 传统音韵学将汉语的声调分为四类——平、 上、去、入。
▪ 前人又根据四种声调读法的不同把它们划 为两类,平声一类,仍为平声;上、去、 入为一类,合称为仄声。
草木无蔓也
▪ Ο■

Ο■

釅切二
有耳
亡剑切一
▪ 说明:“五十七”表示去声卷第五十韵部;“釅”是这 个韵部的第一个字,是这个韵部的“韵目”,这个韵部
因此称为“釅”韵。
▪ “釅”又是所属小韵的第一个字,这个小韵也以它命名, 称“釅”小韵;这个小韵有两个同音字,即“釅”“齿 廉”; “鱼欠切”是这个小韵的读音;“釅”的意思 是“酒醋味厚”。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陆法言参考诸家 音韵、古今字书写成。
《广韵》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奉诏修订而 成。这两本书从整个语音系统看,基本一 致。
现在中古音系统多以《广韵》为据,利用 《广韵》这部书可以推上推古音,下推近 古音、现代音,因而它受到历代音韵研究 者的重视。共收26194个字,全书按汉字平、 上、去、入声调不同分为五卷。
▪ 帮滂并明 ▪ 非敷奉微 ▪ 端透定泥 ▪ 知徹澄娘 ▪ ………..
▪ 章昌船书禅
▪ 这36字母不同于传统的36字母。 ▪ 见13张幻灯片
▪ 三、中古的声调系统
《切韵》《广韵》等韵书将中古声调分为四类, 平、上、去、入。
1.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 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
同用,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同用都。
互用,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都、当二 字互用。
递用,如:冬,都宗切;都,当孤切;冬用都, 都用当。可知冬、当、都归为同一声类。
2.分析条例:《广韵》同音之字不分两切语,其 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两个反切上字必不同一 声类。见12张幻灯片。
音韵学基础
二、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 音为代表)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韵》、 《广韵》音系为代表)
近古时期(元明清是的语音,以《中原音韵》 为代表)
现代音时期(“五四”以后的语音,以现在 的北京音系为代表)
三、声韵调 传统的分析法把每个字音分成三部分——声、韵、
通常所说的押韵的“韵”是指韵腹和韵尾,不包 括韵头。两字只要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要求 相同),即为同韵字,可以在一起押韵。
故同韵字不一定是同韵母的字。
魏晋后出现了很多韵书,这些韵书按一定的读音 把众多汉字加以排列、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个韵部,又以韵部中的第一个字作 为各个韵部的代表字,这个代表字被称为韵目。
▪ 精清从心邪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