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
路本身及沿线地区,而使该地区成为它的“势力范围”。
而且因争夺路权往往发展到争夺矿权。
因此,凡铁路经过地区,沿线的矿山开采权往往也属修路国
的修建和火车的开通,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一段时间里,造船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大型的商船、战舰。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当时造船的材料仍是以木材为
夕法尼亚州卡斯特。
出身于一个农场工人家庭,由于家境不济,从小就到机器年改进了蒸汽机,建成一艘新的轮船“克莱孟特号”,于1807
[学生回答]在技术性能上还有待更大的改进。
[教师引导]近代通讯和近代交通一样,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这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
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
[教师板书]照相
曝光时间过长,光线的移动变化使照片上的物体模糊不清。
随后,尼普森又进劝说,来到这里的。
从“活动画片玩具”跨进电影时代,需要解决三个基本的技术难题,一是。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满 族
汉 族
3、禁缠足
(1)什么是缠足?
(2)什么时候开始禁缠足呢?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 饬令各省劝禁缠足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 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 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 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 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 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 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 “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 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 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运动
清朝男子发式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女装 清朝 男装 女装:旗袍 20世纪 20年代 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
清朝官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 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 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 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 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 。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 理念。
近代最出名的报纸——《申报》(1872)
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 (清同治11年3月23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 斯脱· 美查。1949年5月 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 《申报》为中国国民党 党产而宣布停刊。前后 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 版25600期。
20 社会生活的变化
★辛亥革命(1911年)后剪辫、易服、废 3.社会习俗的变化 止缠足、废除跪拜礼。
①照相、电影(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
2.文化生活的变迁
当堂训练
(2010·福建省漳州市)27.1865 年,为推行洋务运 动,李鸿章特意聘请了几位从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学生, 并用电报向朝廷报告了此事。请你找出错误之处。 京师大学堂改为京师同文馆,因为洋务运动中洋 务派于1862 年他办了京师同文馆,而京师大学堂则是 1898 年戊戌变法中创办的。 电报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开始架设是19 世纪70 年代,而1865 年则是19 世纪60 年代。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与上海的亲友 取得及时联系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 )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010·湖北省荆州市)10.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 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A )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3.右图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 )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4.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下列 所举,他不可能实现的是( B ) A.乘火车,坐轮船 B.上网聊天 C.用电报传递信息 D.看电影 5.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 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 商业报纸是: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 C ) C.《申报》 D.《人民日报》 6.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 以先生、君或官职 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 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 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 念( A )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合作探究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2.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回答问题:①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②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法指导】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知识链接】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0社会生活的变化
现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务印书 馆
香港和台湾的商务印书馆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政治气候的变化与移风易俗。
革命军在街 头剪辫子
青年时代 的孙中山
剪发后的 孙中山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 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嗣后 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 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 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 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 《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 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 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 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 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服饰及其 他
西服、中山装、高 长袍、马褂、旗装 领服装、照相、电 影的传入和流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 (2)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什么要颁布法 令革除 “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 称呼?
参考答案:
(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 发生了很大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 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因为清朝官场“大人”“老爷” 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这是 与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是相违背 的。
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 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 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 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 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增多。 “周寿昌看到的这架照相机就是进入广州的西方人带进来 的。”所以,至迟1846年照相机已经传入中国。
好20社会生活的变化
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 的京剧片《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1905年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
第一部获奖影片
渔光曲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作用: 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教 师 寄 语 轻松的环境,我为你营造; 快乐的课堂,你我共同努力。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 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 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 和社会习俗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时代背景,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键盘电报机
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2、通讯——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 始架设有线电报。 近代通讯作用:
◇
商人可以用来传达生意作息
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孙富龄经常驾车拉着慈禧游玩。这样玩来玩去,群臣倒也不去说三 道四了,慈禧自己也习也为常了。一日,慈禧坐车玩了两个多小时, 心情特别高兴,当即赏赐一大碗酒让孙富龄饮,孙富龄受宠若惊, 一碗下肚,精神特爽,踩响马达,洋车呼的跑了起来。不料前面冒 出一个小太监。这时孙富龄已酒性发作,心慌意乱,情急之中怎么 也找不到刹车的位置,可怜小太监一命归西。中国历史上第一起饮 酒驾车肇事案就这样发生了。 事故之后,群臣对这辆“图利亚”的不吉利又开始议论纷纷。一些 老臣联名上书:“一个开车的奴才竟然和‘老佛爷’平起平坐,实 在有失大清体统。”慈禧闻听,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便令李莲英传 旨,拆掉司机座椅,让孙富龄跪着开车。这下麻烦可多了,跪着手 脚难以配合,再加上有一次事故的教训,孙富龄心有余悸,一旦有 个闪失,迟早要脑袋搬家。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破棉絮堵 死油管,谎称汽车坏了。当时国内没有人会修汽车,慈禧也就再也 没有提起这辆车。但是孙富龄天天提心吊胆,害怕露了馅,必死无 疑,择日举家携口逃到了南方隐居起来。从此,这辆进口轿车也就 悄无声息,与大清帝国一起湮没在历史的烟雾之中了。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四.课堂小结: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3611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课时(总第课时)主备教师:郭霞执教教师: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签字
(一)自主学习(自学阶段)
(二)课堂实施(导学阶段)
(三)课堂限时作业(评学阶段)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自鸦片战争起,西方文明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社会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这是历史的进步。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改变社会上的不良习俗和风气,。
(上课用) 20 社会生活的变化
Step 2:图说历史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三寸金莲
Step 3:自我测评
一.用图表表示近代生活的变化: 以前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服饰 礼节
步行、马车
现在(清末民初)
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
用图表表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先生、君等 新式礼服(中山装等)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淞沪铁路、 “黄鹄”号轮 船 1.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 有线电报 2.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照相和电影 3.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4.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渔光曲》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照相的出现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教
与
学
反
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达
标
测
评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8.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古代的驿站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 始架设有线电报。
你知道小明的爷爷如果不坐火车和轮船去上海, 他会用到什么交通工具吗?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
• 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 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时间
出版的报纸
维新变法运 《中外纪闻》 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时期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科学
——
不 缠 康足 有的 为开 和路 他先 的锋 女 儿
慈禧太后照片
大家来找茬
时间:清末民初
北京站到了,我们去电报局给家人拍了封电报报平安。
然后开始游览北京城,用数码相机照了很多照片, 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
吃过午饭,大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 山》,对男主角雄厚的声音大加赞赏。
晚饭过后,大家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南国都市 报》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 等。
• 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 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如图所示报纸创办的 时间是( )
• A.1872年
• B.1897年
• C.1905年
• D.1915年
•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记者从外地发回新闻
但是他的记忆有些 模糊。让我们一起 帮帮他。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的影片是( )
文化生活
老爷子送了些书给 小明,这些书大多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 长、规模最大的文 化出版机构出版的, 这个机构叫什么名 字呢?
商务印书馆 1897年
化
归纳影响
领域
交通 通讯
文化生 活
化
分析原因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南京条约》中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广州 B.厦门 C.上海 D.重庆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机关报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3.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4.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的过程,知道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2)文化生活的变迁(3)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难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以50家为一组,统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讯比率。
然后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变化原因。
导入新课: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在大肆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的同时,也将他们先进的文明传到了中国。
这些先进的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促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具体地说,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4页的文字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轮船: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是;铁路:1.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哪一条?2.列举:近代中国修建的三条铁路。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以及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知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8分钟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课文时要求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速读,找出相关答案,并标记疑点,以备小组交流。
自学指导:1.归纳本课的历史之最。
2.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找出通信工具的变化及作用。
4.找出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其作用。
5.概括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结果。
6.按时间填好下表,了解本课学到的重大社会生活变化。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存在的困惑问题,小组长抽签选题,交流之后各组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想象】20年后的世界
【想象】20年后的世界在20年后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下面我们来想象一下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各种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编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中都离不开这些科技产品和工具。
家居环境变得智能化,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控制家电、照明和安防系统。
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数据都可以通过云端系统进行实时同步和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
20年后的世界由于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能源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取代了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交通工具也更加智能化和环保,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飞行器等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空气和水质得到了有效治理和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医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
基因编辑技术使得一些遗传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疗,再生医学技术使得器官移植大规模普及,癌症、糖尿病等一些顽疾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方案。
医疗器械和设备也得到了全新的升级和改进,确诊和治疗效率大大提高。
人们更加健康和长寿,生育率也显著下降,人口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20年后的世界里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合作成为主流。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等得到了更有效的全球治理和协调。
跨国公司和机构也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0年后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物质性的享受,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心灵成长和内心的平静,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关注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
人们更加尊重自然,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20年来中国的变化感悟
20年来中国的变化感悟20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大国,这些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在这个关键时期长大的中国人,我对中国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
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20年前,中国的经济水平还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困难。
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
我记得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买一件新衣服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然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大家都可以享受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更多选择,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城市化的进程也是一大变化。
20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
然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国家之一。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老家的农村变成了繁华的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矛盾的现象,既感到骄傲和自豪,又担忧和思考。
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0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在中国普及,大家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靠传统的媒体和通信方式。
但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信息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兴起,改变了我们的购物、社交和工作方式。
我觉得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影响。
我们比以前更加注重个人的隐私和自由,同时也更加开放和乐于接受新事物。
然而,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比如环境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和养老保障等。
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的,而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 生活变化
精神文化 生活 社会习俗
利 多 弊 少
我们应学习 这种与时俱 进的品格!
尽管有局限性, 但代表了人类历 史发展主流趋势、 前进方向。
弊 便利列强掠夺 部分广告虚假
• 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黄鹄”号轮船 •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 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这 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 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架 设起中国大陆第一条自办 电报线路。
早期电报机
1840年美国人莫 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早期照相机
照相技术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照相
19世纪40年代,西方
照相术传入中国,至 19世纪末,全国许多 城市均有开设照相馆, 拍照留影成为人们的 一种时尚,并逐渐融 入人们的生活。
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 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 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伴以朗读、伴以录音机或伴以留声机配 音。
1931年上海明星 影片公司拍摄的 《歌女红牡丹》 是我国自己拍摄 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 上获奖的电影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国民政府改变社会习俗的措施
改变愚昧落后 的社会习俗,中 国人的形象开始 改变。
剪发辫
易服饰
禁缠足
改礼节
三、社会风俗的变迁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
清朝梳辫图
辛亥革命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长 袍 马 褂
西装(外来)
中 山 装
三民 主义
合作探究
材料一: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 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人类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70年以后,科学技 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 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在沿海地区中国被迫开放了许多 通商口岸……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
最著名的是 1872年在上海 创办的《申报 》,是近代中 国历史最久的 报纸。
• 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 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时间 维新变法 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出版的报纸
《万国公报》后改名 为《中外纪闻》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民报》
《新青年》
新文化运 动时期
《每周评论》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 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
20世纪初的商务印书馆
第三幕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 第三幕
1890年的春节……
1920年的春节……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易服饰 禁缠足 握手礼 改称呼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郑观应《盛世危言》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 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 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 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 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 而莫之御。
烽火台
古代驿站鸡鸣驿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20 世 纪 年 代 今 天 5020世纪20年代20 Nhomakorabea纪70年代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 节上获奖的影片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 的、由京剧大师谭 鑫培先生主演的京 剧片《定军山》,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 的正式诞生。
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比较以下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旗袍 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禁缠足
三寸金莲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改礼节 跪拜 鞠躬、握手 变称呼 老爷、大人 先生、君
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 化表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内因和外 因两方面分析)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讯的变化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请同学们思考: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工 具分别利用什么作为动力来源?
一、交通通讯的变化
古代
人力
畜力
近代
机械力、 电力
风力
1865年,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船“黄鹄”号 建成。该船除回转轴锅炉等所需钢材系从海外购进 以外,所有工具和设备均是在没有洋人指导下自己 完成的。“黄鹄”号是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 汽机轮船。
材料一 (四川成都,相同条件下)苦力 (人力)把一吨货物运送750英里,要花费 106.25元;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用 苦力运棉花,路上50天,铁路只要2天,从而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
——《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美国银行分会
材料二 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 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 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 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 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 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促进商品流通,近代城市兴起
《渔光曲》
•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申报》1872 上海 •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是
商务印书馆1897 上海
合作探究
想一想,新式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 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 ⑴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缩小; ⑵便利人们出行、交往; ⑶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⑷开阔人们眼界,促进观念转变。
畅 想 天 地
近代社会生 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想一 想,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
综合建模
西方列强侵略
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深渊
物质生活 利 方便出行、商品流通 传递社会、商业信息 亲友联系、丰富生活 记录历史、国内外大事 传播文化、革命思想 追求平等、促进人的社 会化
西方近代工 业文明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