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移民工程与牧民定居工程关系比较研究
关于新疆生态移民的意义和形式的初步探索
关于新疆生态移民的意义和形式的初步探索发布时间:2021-10-12T04:00:07.5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班翠[导读] 本文主要以新疆地区为例,为了让新疆地区的居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并保护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班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编830000摘要:本文主要以新疆地区为例,为了让新疆地区的居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并保护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笔者主要对新疆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初步探索新疆生态移民的形式,最终探讨助推新疆生态移民进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疆;生态移民;意义;形式;探索前言:我国新疆地区的生态移民与其他地区的生态移民的核心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有效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与农牧民生活产生的矛盾。
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居民贫困地产生原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生态移民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新疆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移民方式与途径。
1、新疆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1.1精准扶贫新疆地区的大部分贫困人员都居住在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的地域中,这些居民在继续生存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因此对该地区的扶贫工作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甚至是对扶贫工作进行几倍的努力与投入,也如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针对当前这种恶性循环的工作窘境,最理想的脱贫方法是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将地区内的贫困居民迁移到具有良好的生产力与生产结构的地区进行妥善安置,进而实现在比较短的周期内解决当地群众的贫困问题。
在新疆地区中,这种类型的地域很多,如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乌什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等等。
1.2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是外界不同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沉淀而成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
但随着人类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
然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人类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新疆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牧民定居实践的调研与思考
1 8 .8 40 万元 , 9 占全县游牧 民总户数 的1 .4 每 63 %,
户牧 民定 居住 房6 平方 米 、 0 暖圈 8平方 米 、 O 草料 棚5 0
7 ~10 方米 不 等 的户 型 面积 , 户 只 需 自筹 0 2平 每
4万 ~1万元 就 可 以在 县城 或 和什 托 洛 盖镇 拥 有 一 0 套 楼 房 。二 是 现 代 化 农 场 开 发 区 定 居 模 式 。20 07
套 暖 圈 建 设 2 9 , 套 饲 草 料 地 建 设 1 3 亩 。 2座 配 50 0 2 0 牧 民定 居 总投 入 133 元 , 成 牧 民定 居 08年 5 万 完 4 1 , 套 暖 圈 建 设 26座 , 套 饲 草 料 地 建 设 5户 配 9 配 1 0亩 。20 247 0 9年 安 置 游 牧 民 40 , 程 总 投 资 2户 工
一
工 建设 的幸 福 花园 、 阳光小 区主 体建设 部 分 已完 工 。
投 入 18 1 万元 在察 和 特农 业 开发 区建 设 1万 吨容 量 的青贮 窖 1座 ; 投入5 0 0 万元 改 造冬 窝子 暖圈5 0 ; 0座
投 入3 5 7 万元 建 设人 工饲 草料 基 地370 ; 5 亩 投入 30 3 万 元 建设 地 区级 饲草 料储 备库 1座 。截 止 2 1 0 0年
县 市经 济社会
《 实事求是》 2 1 第 3 0 2年 期
新疆和布克塞尔蒙古 自治县牧 民定居 实践 的 调 研 与思 考
李 艳 袁卫 民
新 疆 乌鲁木 齐 8 0 5 30 4 (新 疆师 范大 学 法经 学院
0 新疆维吾 尔 自治区发改委经 济研 究院 区域经济研 究所 新疆 鸟鲁木 齐 8 00 ) 3 0 2
牧民定居工作思考建议
根据季节变化和草场利用情况, 将牧户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安置在 固定的定居点。
牧民定居工作的实施步骤
前期调研
了解牧民需求、草场资源、气候条件等 因素,为定居点选址和建设规模提供依
据。
建设实施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确保工 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规划设计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定居点的规 划设计方案,包括布局、建筑风格、 配套设施等。
CHAPTER 04
牧民定居工作的优化与建议
加强政策扶持
制定优惠的政策
通过制定土地使用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鼓 励和支持牧民定居。
加大政府投入
增加对牧民定居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定居点 的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建立政策宣传和解释机制
加强对牧民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他们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
创新融资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
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牧民定居工作,减轻政府财 政压力。
设立专项基金
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资助牧民定居点的建设和运营。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开发适合牧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小额贷款、保险等,帮助他 们更好地应对资金问题。
强化技能培训与就业支持
提供技能培训
为牧民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如农业技术、手工艺等,帮助他们适应 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创造就业机会
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定居点附近投资建厂或提供其他就业机会,方便 牧民就近就业。
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为牧民寻找合 适的工作。
构建社区融入机制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提高牧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
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 同,促进社会和谐。
北疆哈萨克族游牧民定居与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初探
北疆哈萨克族游牧民定居与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初探——以阿勒泰地区为例*阿尔斯朗·马木提阿布拉江库丽布布古丽苏木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乌鲁木齐830054关键词:牧区游牧民定居阿勒泰社会经济发展哈萨克人民自古以来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产是他们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游牧是一种以畜牧业为主的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畜牧业来讲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畜牧和牧场。
所以,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人群是靠牲畜来生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牧区因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传统生产习俗,旧观念)等原因,牧区经济还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从游牧到定居就是牧区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就是提高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游牧生产经营方式,使牧区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牧区牧民贫困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也给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因此,改善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也就是哈萨克牧民的个人需求.。
定居是为解决游牧民在牧区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矛盾而选择的一种新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定居在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区来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辑的阿勒泰地区是哈萨克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因此,以阿勒泰地区为例探讨本颗题是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阿勒泰地区游牧民定居现状1.1 哈萨克游牧民定居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区哈萨克游牧民定居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78~1985)探索阶段(1998~1995)和规范阶段(1996年至今):1996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游牧民族定居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轨道,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对阿勒泰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游牧民定居,草原建设,牧道建设等项目的投入,截止1999年一市三县一共有近3000户哈萨克族农牧民家庭迁入项目区,形成了阿勒泰地*本文是2003年国家协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生态移民研究”(批准号:03BJL05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XXXX年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XXXX 年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地区号明电要求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县牧民的定居情况近日我县组织发改委、畜牧局、水利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对我县的牧民定居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县境介于东经° '北纬。
’之间。
目前全县辖乡镇个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人口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汉、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
截止XX 年月底全县牲畜存栏万头(只)其中牛存栏万头适龄母畜存栏万头(只)出栏畜万头(只)商品畜万头(只)产肉万吨产奶万吨产蛋吨产毛吨产皮万张黄牛冷配万头家禽存栏万羽出栏万羽。
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万元。
二、牧民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乡。
、XX 乡全乡辖村民委员会个个村民小组。
XX 年全乡户、人男人、女人、城镇人口占.%、农村人口占.%农业耕地面积亩。
牲畜存栏总头数头(只)比上年增长.%人均头(只)XX 年要完成牧民定居户人其中:半定居户、定居户、危房户户。
主要分布在村、村、村、村。
、XX 乡全乡辖个行政村(场)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户数户现有耕地面积亩。
牲畜年末存栏万头(只)XX 年要完成牧民定居户人其中:半定居户、定居户、危房户户主要分布在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XX 乡全乡辖个行政村(场)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数人。
耕地总面积万亩XX 年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元年末存栏畜头(只)。
XX 年要完成牧民定居户人其中:半定居户、定居户、危房户户。
主要分布在村、村。
三、牧民定居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地区有关文件要求我县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游牧民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牧民定居乡(镇)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县牧区实际确定每个定居点定居规模的大小按照”制定规划、因地制宜、全面配套、逐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按照”五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坚持” 先规划、后定居先开发、后定居先种地、后定居先绿化、后定居”的原则和”定得下、稳的住、能致富”的要求结合我县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规划有布局的实施我县牧民定居工牧民定居项目完成情况XX 年申报了自治区牧民定居项目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XX 年计划定居牧民户其中:半定居户、定居户、危房户户人口人XX 年定居牧民户人口人。
生态移民对牧区生产生活的影响研究
生态移民对牧区生产生活的影响研究宝鲁1 包红花2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
我国在沙化、退化严重的北方和西北广大草原牧区,为了根治草原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目标而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
本文基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工程的实地调查,以敖力克嘎查为例,从经营方式、牧民收入、社会活动、子女教育和饮食结构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背景当今世界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有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
1993年《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早或荒漠化国家防治荒摸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开始进行,1994年6月17日公约文本正式通过。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早日”,向群众进行宣传。
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我国北方草地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天然草地中,90%的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每年以200万hm2速度扩张,草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草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在上世纪50年代前,内蒙古草地基本上不存在明显的退化。
自60年代中期以后,草地退化日益明显。
据调查,全区草地退化面积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到90年代已达到73%(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
1995年全国沙漠化普查资料显示,浑善达克沙地是全国少数几个沙漠化土地扩展率超过4%的地区之一。
2000~2001年华北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浑善达克沙地即是其中主要的沙源地之一。
为此,国家把浑善达克沙地列入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相继实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舍饲紧牧等生态工程。
其中,生态移民工程是国家为了彻底治理草原荒漠化、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工程。
生态旅游区定居牧民变迁环境适应研究——以新疆天山天池、那拉提为例
 ̄
C sd Su y Ol h in h n T a c i n h lt S e i e n Xija g a e td i t eT a s a in h d t eNaai c ncAra i nin a
子适 应 水 平 最 低 。 【 论 】 游牧 到 定 居 的 变迁 中 , 府 与 基 层 组 织 发 挥 引 导 职 能 , 施 有 效 的 培训 方案 提 升 结 由 政 实
牧 民现 代 农 业 和旅 游 服 务 业水 平 , 促进 生 产 方式 转 型 , 短 牧 民新 环 境 的 适应 过程 面 临 挑 战 。 缩
关 键 词 : 应 ; 居 牧 民 ; 与 旅 游业 ; 适 定 参 生态 旅 游 区
中 图分 类 号 : 一0 S 3
文 献标 识 码 : A源自文 章 编号 :0 1 3 0 2 1 ) l 2 8 —0 10 —4 3 (0 0 1 一 2 8 8
S u y o he Ad p a i n o h ete r s e t d n t a t to f t e S tld He d m n
感 知 与行 为 特 征 为测 量 工 具 , 用 因 子 分析 法 研 究参 与 旅 游 业 的定 居 牧 民变 迁 环 境 的适 应 问题 。 【 果 】 居 利 结 定 牧 民对 变 迁 环 境 总体 适 应 水 平 加权 值 为 良 , 因子 分析 提 取 出 社会 文 化 、 产 经 营 、 治与 信 息 途 径 、 训 、 策 生 政 培 政 与 制度 五 类 因 子综 合 评 价 少数 民族 定 居 牧 民变 迁 环境 的适 应 水 平 , 中 社 会 文 化 因 子 适 应 水 平 最 高 , 训 因 其 培
新疆哈萨克族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_(1)
15
料地。其中伊犁州直和塔城地区的已定居牧民人均饲料地较多,分别为6.1亩和6.3亩, 其它三个州县人均饲料地较少。总体上,定居牧民所拥有的饲料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 定居牧民冬春季牲畜舍饲圈养的需求,可见饲草料地建设还很不完善。
附表2
2006年新疆主要哈萨克游牧民聚居区饲草料地建设情况表 单位:户、人、亩
定居情况
达到冷季舍饲圈养水平的定居户
户数 人口 饲料地 人均面积 户数 人口 饲料地 人均面积
伊犁州直 8831 51403 313473
6.1
阿勒泰 21743 97917 306700
3.1
塔城地区 3772 16383 103800
6.3
昌吉州 11804 55413 205267
3.7
巴里坤县 1551 7899 25200
以上五种定居模式并非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划分,而是依据接近定居标准的程 度。由于各个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定居认识的程度不同,所采取的定居模 式也存在差异。在同一牧区,可能是几种模式交叉并存,比如:村落式定居模式中还存 在半定居和初级定居模式并存现象,高标准定居模式和初级定居模式之间并没有严格的 界限,当地为了提高定居点建设水平,将定居标准更具体化。插花式定居模式是当前定 居水平较高的一种定居模式,定居点的基础条件好、起步高,能取农民之所长,避牧民 之所短,定居后牧民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迅速。
14
二 定居的进展与建设现状
目前大多数牧民定居点解决了住房、棚圈、饮水等基本问题,但还缺乏教育、医疗
等配套设施。虽然相当一部分牧民都能集中定居,住上了宽敞的砖房,但仍然有一定比
例的牧民处于分散居住,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有的甚至没有水电,每年大部分时间仍
新疆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新 疆 生 态移 民情 况调 研 报 告
《 新疆 生态移 民情况调研》 课题组
摘
要: 在新疆 , 推行 以牧 民定居为主体的生态移 民, 是建设生态文 明的重要举 措 , 具有重 大的战 略意义。生态移
民大规模的开展要靠 国家尽快立项 , 而生 态移民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的技能培训和生产条件 的改善 。 关键词 : 新疆 ; 民定居 ; 牧 生态移 民;生态文明
移民, 是从上世 纪 八 十 年代 开 始 推行 的 以 “ 民定 牧
居 ” 主要 形 式 的生 态 移 民。近 五 十 年 的活 动 历 为
程,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
一
、
新 疆恶劣 的 自然环 境迫切 需 要生态 移 民
新疆位处欧亚大陆腹地 , 干旱少雨 , 资源极 水
度 匮乏 , 态环境 十分脆弱 。新 疆 的整 个 生态 环 境 生
了扶持力度。在工作 中采取领导包点 、 单位包村 、
干部 包户 的办 法 , 帮助 牧 民科 学 种 田和养 殖 。相关
各地州、 市 ) 县( 成立 由主要领 导任组长 , 相关 部门及乡镇领导为成员 的牧民定居工作领导小 组
或指 挥部 , 统一 组织领 导 , 确保 定居 工 作顺 利 推 进 ; 加强 督促 检查 , 领导 深入 一线 , 协调 解 决 难题 ; 建立 激励 机制 , 层层 签订 责任 书 , 格考 核 ; 持 中心 村 严 坚 建设 与扶 贫搬 迁 、 民定居 、 业结 构 调 整 、 域 布 牧 产 区
统 构成 , 以水资源 为纽带 , 三大 系统 既 相对 独 立 , 又 密 切相关 。山 区生 态 系统 是 整 个 新 疆 生 态 系 统 的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
祁连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祁连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现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阐述了新疆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地畜牧业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完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按季节驱赶牲畜到不同地区放牧,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成为游牧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虽然社会变革不断发生,但牧民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变化。
在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广阔草地上经营畜牧业的主要是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民族的1000多万人口,直到20世纪中后期,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经营。
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生态屏障功能逐渐丧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西部牧区至今沿用传统的自由放牧经营方式,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是当前生产和生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生产水平低,草地缺乏合理的利用制度,利用强度越来越大,缺乏抗越自然灾害的能力,牲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形成经济生态两亏。
游牧带来牧民生活动荡,同时给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接触社会,开拓认识带来极大的制约。
目前,草畜矛盾是影响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提高饲草料供给水平可以积极的解决草畜矛盾。
所以,牧区草地畜牧业改革的中心突破口是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种饲草料,暖季在天然草地上放牧,冷季进行舍饲,减轻对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从而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1牧民定居现状祁连县和政府于1986年提出祁连畜牧业要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必须要走定居发展的道路,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中心环节,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半集约化经营转变。
从1987年至2000年的13年,通过采取广泛的宣传和建设完善定居点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先后使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
牧民定居,阿勒泰市最大的民生工程
牧民定居,阿勒泰市最大的民生工程结合牧民定居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姓名:董志信工作单位:新疆阿勒泰市国土资源局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千百年来沿袭着“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生产方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每年3月中旬,积雪从南向北开始消融,哈萨克族牧民便拉家带口、赶着牛羊从冬牧场慢慢向北游牧,4月初大部分牲畜进入春秋牧场,开始接羔,6月开始向阿勒泰山夏牧场转移,8月下旬阿勒泰山区开始降雪,牧民又将牛羊向山外赶,到10月初转回到春秋牧场,11月下旬雪情稳定后再次转回到冬牧场。
如此形成无奈的“羊追雪”和“雪赶羊”的循环,年复一年,每年南迁北转长途跋涉,最长要走900多公里。
目前,阿勒泰市现有牧草地面积679869.97公顷,夏、春秋及冬草场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75.88、63.08和74.56万羊单位,长期以来草场严重过牧,理论载畜量已有所下降,且春秋草场、冬草场严重超载,超载率分别为119.51%和85.72%,已远远超出理论载畜量,使得草场的天然载畜量严重下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传统的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草原超载,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草原荒漠化加剧,广大草原牧区主要是依靠游牧和四季转场进行牧业生产,生产方式特别落后,牧民生活水平低。
长期以来,牧区牧民就医困难,子女受教育比例低等问题突出,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牧民定居作为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和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被阿勒泰地委定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根据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部署,阿勒泰市结合实际,立足于牧民定居重大工程,扎实有效开展土地整治,成效显著。
一、土地整治项目密切结合牧民定居重大工程阿勒泰地区全区25%的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勒泰市。
近年来,阿勒泰市紧抓自治区重点加快高标准草料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开发式牧民定居机遇,结合牧民定居,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申报和实施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土地整治,牧民定居工程取得了新突破,部分牧民初步实现了由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牧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一牧场委员会一牧场管理委员会“定居兴牧”工程是新疆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
特别是最近国家决定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加快沙雅县推进“定居兴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一轮对口援疆将民生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并确立了浙江嘉兴市对口援建沙雅县,这将是一牧场定居兴牧工程建设的重要历史契机。
一、基本情况一牧场始建于1958年,1980年改制为地方国营牧场,位于沙雅县城东南面40公里处,东与巴州地区尉犁县接壤,西接沙雅监狱,南与和田地区于田县相连,北和托依堡勒迪镇接壤。
全场面积96万亩,宜林宜牧地面积28万亩,常年耕地面积2.8万亩,全场辖五个村(其中林场村、萨拉斯提村2个村为农业村、阿合塔木村、哈德墩村、桑塔木村等3个村为牧业村)。
全场农牧民总户数358户168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369人、牧业人口31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82%、18%(维吾尔族1073人,汉族607人)。
牲畜存栏4万余(头)只。
大部分牧民无固定居住场所,居住分散,无电、无路,缺医少药,思想落后,生活用水十分困难,生活水平较低。
多年来,由于牧民对牲畜长期进行野外放牧,自然草场破坏十分严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一牧场耕地基本依靠塔里木河水自然灌溉,无配套闸涵,无法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夏季洪水来临,无相关防洪设施,无法科学合理的泄洪抗涝,只能任由洪水肆虐,毁坏庄稼,洪水在地势低洼处形成自然坑,而无法把充裕的水源引向大面积的草场和林地进行有效灌溉,使草场退化现象加剧。
耕地无相应的排碱设施,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耕地产值效益很低。
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一牧场因经济条件有限,农牧民种地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农牧民依靠科技种田的意识淡薄,舍不得投入就不可能有高产出。
牧业发展因没有资金投入,无法修建暖圈,畜牧业也停留在靠天养畜的水平,牲畜自然死亡率高,牧民依靠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方式及政策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方式及政策研究摘要阐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概况及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主要因素,对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新疆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移民;移民方式;政策研究;新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这里,尚未脱贫的人群主要是少数民族人群,他们聚居在西部偏远山区、边境一线以及南疆三地州。
经济水平低下,人口压力大,社会发展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使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居住在此地区的大部分人在继续生存的问题上遇到了危机,扶贫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几倍的投入也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要促使生态贫困者脱贫,主要的途径是使他们从生态恶化的自然环境中脱离出来,即进行生态移民。
如何调整生态移民的扶贫开发战略,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模式,是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概况与经验1.1实施概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八七”扶贫攻坚工作中,新疆农村搬迁部分地区实施了针对贫困乡村的生态移民,同时伴有部分工程搬迁。
本世纪初,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搬迁项目也已开始实施。
2004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新疆开始了针对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试点。
从1994~2003 年,新疆行政村规模的移民搬迁点达120处以上,先后累计搬迁贫困农户 4.56 万户、20.98万人。
从2000~2006年,新疆共投入生态移民搬迁项目资金4.89 亿元,先后累计搬迁贫困农户1.30万户、6.07万人。
其中2001~2003年移民搬迁10 652户、4.9万人;2004~2006年易地搬迁0.23万户、1.17万人。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工作存在四个明显特点。
新疆哈萨克族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_(4)
导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从世界发展总趋势来看,游牧与农耕作为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古老的生业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如今,科技的日新月异已将人类社会带入了崭新的时代,然而,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游牧民族率先步入了畜牧业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还有一些因历史条件所限、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等,仍处在落后的传统的游牧经济时代,探索落后地区游牧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民族发展问题的一部分。
站在国内发展的背景下,透过新时期国家治国理政的新视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少数民族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农牧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以促进举国上下全社会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现时代国家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而定居是游牧民族从传统游牧经济走向发达的畜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选题意义1、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是新时期我党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进一步发展。
(1)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一律平等,尤其是实现各少数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构想之一。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已经消除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哈萨克族是新疆古老的游牧民族,地处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汉族和其它发达地区的民族,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进步,缩小贫富差距,游牧民定居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哈萨克族与其它民族在事实上平等的有效策略。
(2)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团结,使各民族都得到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紧密联系的。
周恩来说: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这就是错误,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繁荣。
定居兴牧
定居兴牧—发展现代化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1)新疆草地辽阔,既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又是构建生态安全的屏障。
新疆土地面积166.49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占国土面积的34.4%。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四周环山,北部为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南部为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中部天山横亘,三大山系之间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构成三山夹两盆地的地貌景观。
由于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和高山环抱的地形结构,形成温带极干燥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但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却孕育了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三大山系的强烈隆起和复杂多变的地貌结构,使山地生态条件发生垂直变异,形成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
从而在以荒漠为地带性植被的内陆干旱区,又发育了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山地森林、山地灌丛和高山芜原等多种植被类型,极大地增加了牧草种类的丰富度和草地类型的多样性。
(2)草地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危机。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新疆天然草地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种植业发展,大面积草地被开垦;同时伴随灌溉用水增加,河流下泄水量不断减少,造成河流萎缩,湖泊干涸,湿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河谷草甸植被大幅度衰败萎缩,产草量降低。
另一方面放牧牲畜数量持续增加,草畜矛盾日益尖锐,超载过牧越来越严重,新疆草地超载率平均为70%左右,部分地区超过100%。
造成80%以上天然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
可以说新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3)自然环境严酷,经营管理粗放,是当前面临的严峻现实。
受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制约,草地牧区位置边远,交通闭塞,生态环境严酷。
牧民靠天养畜,常年放牧,抗灾能力很低。
尤其是新疆冬季严寒漫长,冬草严重不足,牲畜冻饿交加,掉膘瘦弱严重,遇到暴风雪和寒潮强降温,牲畜大量死亡。
新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倡导牧民定居和建设人工饲料地,改善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
但由于投入不足,饲草料地建设速度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冷季舍饲圈养的草料需求。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0 引言新疆是畜牧业大省,有天然草地面积48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天然草地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地分布区之一。
新疆昌吉是畜牧业大洲,天然草地819万(667m2),可利用面积726万(667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
近年来,昌吉市深入实施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加大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工作力度,在天然草地休养生息、自我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天然草地生态保护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定位2008年9月份,昌吉庙尔沟牧区乡镇为昌吉市40万人口人均提供5.4kg鲜肉和12.5kg鲜奶。
由此看出,占昌吉市土地面积68.6%的天然草地,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牧区以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为主线,以搬迁定居牧民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行技术转移,是实现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增加牧民收入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了减轻日趋退化的草地负荷,特别是冬牧场的负荷,昌吉市自1992年实施大规模牧民搬迁定居,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围栏轮牧和牲畜圈养等新的农牧业经营机制,通过发展定居后的农业,实现定居牧民收人多元化,减少草地家畜数量,减轻天然草地的负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牧民定居点农业综合能力条件差,阿克旗牧民定居村,目前水资源缺乏,灌溉用水完全靠地下水。
地表水渠系不配套,缺少抵御抗旱防旱的能力。
(2)舍饲圈养经验不足、种植技术水平低。
(3)缺少主动保护天然草地意识。
一些定居的牧民仍把保留的一定数量的家畜,委托给未定居的亲戚朋友代养,还有的随着定居地粗饲料的增加,家畜数量也增加了,反过来又加大了天然草地的负荷。
(4)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力量薄弱,担负着向牧民提供新的必要科普体制和技术服务的工作跟不上,机制不健全。
2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现状评价2.1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天然草地在漫长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演变过程中,草地类型、植被覆盖状况和生产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疆移民问题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口迁移、定居及类型研究
新疆移民问题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口迁移、定居及
类型研究
刘丹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2010(031)006
【摘要】运用"社会行动-情境分析"理论视角来分析新疆人口迁移、定居的理想类型,发现新疆人口迁移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和历史传承性的特点,不能用单一人口迁移类型来解释.在新时期,新疆人口迁移类型面临新的转型,主动自愿移民会不断增加,这既体现了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也说明社会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强.面对新疆人口迁移问题,要因势利导,顺应人口迁移类型演变的趋势.
【总页数】6页(P115-119,125)
【作者】刘丹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2
【相关文献】
1.新疆生态移民工程与牧民定居工程关系比较研究 [J], 张灵俐;刘俊浩
2.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定居问题研究——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退牧还草、牧民定居为例 [J], 苏树军
3.新疆草原牧区定居兴牧问题研究--基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调查 [J], 张倩;张
振华
4.新疆人口迁移问题研究 [J], 续西发
5.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基于新疆布尔津县农户调查 [J], 郭艳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 2005-09-01作者简介: 李玉田(1962~),男,壮族,广西百色市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经济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李玉田(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经济管理系,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移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移民问题越来越复杂;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主要对象是农民;核心是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基本机制是政府主导机制、移民主体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移民成本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
关键词: 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比较研究[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6)02-0066-06Comparative Study of Project Immigrantsand Ecosystem ImmigrantsL I Y u -tian(D epartment of Economic Polit ics and Law ,Guangxi Youjiang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 ionalities ,Ba ise 533000,China ) A bstract :The similarities of project immig rants and ecosy stem im migrants a re that the scale o f im mig rating is on increase with m ore and mo re complicated pro blem s ,causing the chang es and r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so ciety and ecolo gical system ;that the main immigrating g ro ups a re farm -ers ;that the most impo rtant thing is to pro tect and guarantee the leg al rights o f the im mig rants ;that the basic system s should maintain g overnment -oriented ,im mig rant -dominated and society -in -v olved ;that the immigrating ex penses sho uld be paid by the so ciety .The diffe rences are tha t the pro ject immig rants have to m ove w hile the ecosy stem ones are w illing to do so ;tha t the former is rights -invaded w hile the latte r rig hts -protected ;that the former regio 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tter regio nal ecolog ical reconstruction and shaking off pove rty ;that the fo rmer w ith harder -to -deal -w ith pro blem s ,the latter w ith less difficult ones . Key words :pro ject immig rants ;eco system immig rants ;comparative study第19卷第2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4月Vol .19-No .2JOURNAL OF YOUJIANG TE AC HE RS COLLEGE FOR NAT IONA LIT IES G UANGXIApr .2006 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石 河 子大 学学 报 (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h e r d s me n s e t t l e me n t . Th e ma i n t a r g e t p l a c e s o f b o t h p r o j e c t s a r e s i mi l a r : a r e a s o f h a r s h n a t u r a l c o n d i — t i o n s a n d p o v e r t y — s t r i c k e n e t h n i c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s . Bo t h p r o j e c t s h a v e d u a l p u r p o s e s : i mp r o v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Z H ANG Li n g — l i . L I U J u n - h a o
( Ta r i m Un i v e r s i t y, Al a r 8 3 3 4 0 0, Xi n j i a n : Th e r e a r e b o t h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s i mi l a r i t i e s b e t we e n t h e p r o j e c t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mi g r a t i o n a n d
[ 关 键 词] 新疆生态移 民; 牧 民定 居 ; 生态建设 ; 生 产 变革 [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0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0 3 0 4 ( 2 0 1 3 ) 0 5 —0 0 2 9 —0 7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c o l o g i c a l Mi g r a t i o n a n d H e r d s me n S e t t l e me n t i n Xi n j i a n g
e nv i r o nme nt a nd e l i mi n a t i ng po v e r t y .H o we v e r, t he di f f e r e nc e s l i e i n d e f i ni t i on, c a us e s , me a s u r e s a nd s i g — n i ic f a n c e .The c o r e a i m o f e c ol o g i c a l mi g r a t i o n i s t o d e a l wi t h a s e r i e s s oc i a l p r ob l e ms s u c h a s po v e r t y c a u s e d by e c ol og i c a l c r i s i s . The c a r di n a l t a s k i s t he c o ns t r uc t i o n o f e c o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n me nt i n bo t h i m mi — gr a nt a n d e mi gr a n t a r e a s, t h e e mp ha s i s of whi c h i s o n t he i n f r a s t r uc t u r e c o ns t r uc t i o n a nd t he f o l l o wi ng de ve l op me nt t o g e t r i d o f t he v i c i o us c i r c l e be t we e n e c ol o gy a nd po v e r t y . The e mp ha s i s o f he r ds me n s e t — t l e me nt i S t o ma ke t h e s e t t l e me nt a ba s e f o r de ve l op me nt s s uc h a s t he s e c o nd a r y a nd t e r t i a r y i nd us t r i e s a nd t h e b a z a a r o f a gr i c u l t ur a l an d l i ve s t o c k pr o du c t s ,a nd t o p r o mo t e v i g o r o us l y t he mo d e r ni z a t i on o f a g—
Vo 1 . 2 7 NO . 5
Oc t .2 0 1 3
新 疆 生 态 移 民工 程 与 牧 民定 居 工 程关 系 比较研 究
张灵 俐 , 刘 俊 浩
( 塔里木大学 , 新疆 阿拉尔 8 3 3 4 0 0 ) [ 摘 要 ] 生 态 移 民工 程 与 牧 民 定 居 工 程 既 有 区别 又有 联 系 。 两 者 的 实施 重 点 都 是 在 自然 生 态 条 件 恶 劣 、 贫 困落 后 的少 数 民族 聚 居 区 , 都 有 改 善 生态 环 境 和 消 除 贫 困 的 双 重 目的 。但 二 者 在 定 义 、 动因、 措施、 意 义 方 面 又 有 所 差 异 。牧 民定 居 工 程 的核 心 目标 是 促 进 牧 区生 产 生 活 方式 的重 大 变 革 , 生 态 移 民 的核 心 目标 是 应 对 生 态 危 机 引 发 的 贫 困等 一 系 列 社 会 问 题 ; 生 态 移 民 的 中 心 任 务 放 在 迁 出 地 与 迁 入 地 生 态 环 境 的建 设 上 , 重 视 安 置 点 的 基 础设 施 建 设 及 后 续 产 业 发展 , 力 求 摆 脱 生 态 与贫 困 的 恶 性 循 环 , 牧 民定 居工 程侧 重 于 使 定 居 点 成 为 牧 区 二 、 三 产业及农畜产品集市等发展 的基点 , 积极推进农牧业 现代化 。只有深入 系统地厘 清它们 的关系 , 才 能 更 有 助 于 两 项 工 程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的相 辅 相成 和 相 得 益 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