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与国家形象研究

合集下载

塑造国家形象的案例

塑造国家形象的案例

塑造国家形象的案例
塑造国家形象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机会。

中国政府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友好和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

2. 中国的扶贫事业: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减贫成就,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行动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3. 中国的环境保护行动: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污染治理、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行动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应对环境问题,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4. 中国文化输出: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电影、音乐、文学和艺术等方面。

中国文化的输出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形象。

5. 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贡献:在全球卫生领域,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抗疫工作中,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物资和援助,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案例表明,塑造国家形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同时,塑造国家形象需要持久的努力和长期的投入,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国际援助的范文

中国的国际援助的范文

中国的国际援助的范文中国国际援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援助也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援助,不仅展现了其国际责任应尽的担当,也为全球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援助的范文,旨在分析其重要意义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中国的国际援助背景及历程中国的国际援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自身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尽管内外环境十分恶劣,中国政府仍坚定地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物资和技术援助。

从那时起,中国国际援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二、中国国际援助的原则与战略中国国际援助的原则是以互利共赢和非干涉原则为基础。

中国政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发展路径选择,坚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推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国际援助战略上,中国注重南南合作和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地区合作机制,为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国际援助的领域与方式中国国际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发展、教育培训等。

中国在援助领域以实际行动为主导,通过技术转让、专业知识共享、人力资源培训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通过直接援助、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等形式,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克服贫困、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

四、中国国际援助的成果及影响中国国际援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

例如,中国援建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援助项目有效地提高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水平,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中国的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实践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实践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实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互助援助关系。

这里将探讨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实践,并解释其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一直处于困境中,因此主要是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从一个援助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提供援助的国家。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至1999年,这是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政策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其中包括国际社会对华援助的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加。

因此,中国调整了援助策略,将援助对象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并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援助,如硬件援助、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等。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对外援助政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援助提供者。

在这一阶段,中国提出了“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援助理念,并将其体现在对外援助政策中。

中国开始更加注重在援助项目中加强合作和协商,与受援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此外,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多边和双边援助倡议,如南南合作、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等。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和实践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中国通过对外援助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国家的威望和声誉,还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通过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经济和发展问题,中国也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此外,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还有助于促进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国际层面上,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和实践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对外援助政策二、对外援助资金三、对外援助方式四、对外援助分布五、对外援助管理六、援外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和意义

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和意义

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和意义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国对外援助的背景和重要性2.文章结构概述二、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1.援助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2.援助发展中国家教育、卫生等领域3.援助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项目4.灾害救援和国际社会援助三、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1.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2.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3.深化国际合作和友谊4.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四、中国对外援助的策略和原则1.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2.注重受援国实际需求3.突出民生和可持续发展4.促进南南合作和互利共赢五、中国对外援助的展望1.适应新时代国际发展形势2.加强国际发展合作和交流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外援助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深化国际互利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意义、策略和原则以及展望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和阐述中国对外援助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从事例上看,中国对外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援助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铁路、公路、港口等项目,助力受援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在教育和卫生等领域,中国通过提供奖学金、派遣医疗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国提高人民福祉。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项目,为国际社会贡献力量。

在灾害救援和国际社会援助方面,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其次,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援助项目带动受援国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二是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和友谊,通过对外援助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四是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践行国际责任。

在援助策略和原则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的主权。

中国援外医疗队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以坦桑尼亚为例

中国援外医疗队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以坦桑尼亚为例

中国援外医疗队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以坦桑尼亚为例摘要: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体系中,医疗援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却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中持续时间最长、人道主义色彩最浓以及所获最多的援助形式。

中国援非医疗队己经在非洲一线坚持奋斗了50多年,不仅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而且也间接的培训了非洲的医护人员,并将中国传统的医术和药方引入非洲,切切实实的推进了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和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援非医疗队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调整,以确保这一援外方式得以继续发展。

本文是在对坦桑尼亚的中国医疗队进行田野调查后,对当前中国援外医疗队存在的不足做出总结,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疗援助;中国;坦桑尼亚从1963年至今,中国不间断的向非洲派出医疗队,至今已经有50 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增进中国人民和受援国人民的友谊,加强中国同受援国友好合作关系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在具体实施上,援外医疗队采取了“以省包国”的管理方式,即由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负责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医疗队的筹组选派工作。

例如,在坦桑尼亚的中国医疗队则是由山东省承办。

另外山东省各个地市的医生是轮流着来,山东省卫健委会根据坦桑尼亚的官方要求统一下发文件,山东省再根据这些要求发出通知,再由各个地市的医院进行选拔,各个地市的医生们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名,然后再由医院进行筛查。

符合条件的医生会统一到省卫健委进行面试,然后选出最优秀及最合格的医生,组成医疗队,开展援外工作,一般是两年一批。

其中医院级别是三级以上的医院的医生才有资格报名。

也有另外的报名方式,例如,某个省卫健委或卫计委会把援外医疗文件直接下发到指定的地市,把所有的医生名额都给这个市,由这个市在本市筛选医生组成医疗队,开展援外工作。

这样做也有好处在,即指定的市就会很重视这个选拔工作,更愿意付出,更认真的进行筛选。

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

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

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中国对外援助旨在帮助受援国,促进其进步发展,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趋势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趋势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很快,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研究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的时候,西方的学者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不甚了解,对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管理体系都认识不够,甚至误解很深。

本文试图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做一个总体的分析,包括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政策,主要援助机构和职责,对外援助体系的构成等,并试图探讨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官方发展援助,中国对外援助,援助机制我国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向10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各类项目约2000个;在60多个国家实施了100多个优惠贷款项目;向110多个国家无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为100多个国家培训培养了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2.3万人。

另外,中国政府已与亚、非、拉美和南太地区的46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这些国家对华部分到期债务。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呼吁,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美国飓风灾害等重大灾难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有效支援了有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救灾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研究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的时候,外界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不甚了解,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管理体系甚感迷惑。

本文试图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做一个总体的分析,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方针策略、主要援助机构和职责、对外援助体系的构成等,并试图探讨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特点(一)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对外援助是中国经济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摘要:当今时代,对外援助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援助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对外援助工作,合理利用资源,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是一个有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回顾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对外援助工作的经验、教训和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我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对外援助,开始于建国后的50年代。

第一批援助的国家,是和我国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越南和朝鲜。

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随着国际影响力提高,对外援助开始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1964年提出的“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奠定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理论原则。

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国际交往进一步深化,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搭起了对外援助的友谊之桥。

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对外援助工作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1993年,建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199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始为受援国家提供优惠贷款;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时宣布了中国政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五项新举措;2010年,国家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援外工作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部署。

自此,我国援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的对外援助工作成果斐然。

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经和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当地急迫需求的各类项目,并派遣了技术人员协助运营和技术指导;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到期债务391笔;1997年到2011年间,总共提供200次左右的人道主义救援。

从1963年开始,到2011年底,已向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派出医务人员21,000人次,有60支医疗队约1300多名医务人员在57个受援国家工作;已经为14万多人提供了来华培训的机会,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截止到2012年5月,已经向19个国家派遣了47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

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具体事例

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具体事例

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具体事例《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具体事例》嘿,朋友!你知道吗?咱们中国在抗疫这事儿上,对好多国家都伸出了援手,那可真是太暖心啦!就说意大利吧,当时他们那情况特别紧急,医疗物资严重短缺。

咱中国二话不说,派了专家组带着大批物资就去了。

那些医护人员可勇敢啦,和意大利的同行们分享经验,一起抗疫。

而且啊,送去的口罩、防护服那叫一个多,就像是及时雨一样,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还有塞尔维亚,总统亲自迎接咱们中国的援助队伍。

咱们送去的不仅有各种医疗用品,还有满满的关心和支持。

咱们的专家在那儿帮助他们建立防控体系,传授抗疫的方法,那认真劲儿,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

巴基斯坦也是咱们的好兄弟,中国的援助那是迅速又给力。

从检测试剂到防护设备,啥都有。

而且还派了专家过去,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共同对抗疫情。

你说,咱们中国是不是特别棒?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就是大国的担当和情怀呀!《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具体事例》亲,今天来跟你唠唠中国抗疫对外援助的那些事儿。

你看伊朗,疫情严峻的时候,咱们中国迅速行动。

大批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第一时间就送过去了。

还有咱们的医疗专家团队,远程给他们指导,分享抗疫的经验和方法,那叫一个贴心。

再说说非洲的一些国家,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等,咱们中国送去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包括呼吸机、防护面罩等等。

而且还帮助他们培训医务人员,提升当地的抗疫能力。

还有俄罗斯,咱们和他们那可是好伙伴。

疫情期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中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过去,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兄弟情。

还有好多好多国家,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抗疫援助。

咱们中国就是这么热心肠,自己努力抗疫的同时,也不忘拉兄弟一把。

这就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团结!你是不是也为咱们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呀?。

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发布国外年轻人对中国看法更积极

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发布国外年轻人对中国看法更积极

10ZOOM聚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

会谈后,李克强与欧尔班共同见证了中匈人才交流、科学、旅游、医药、金融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和匈牙利国家创新署署长施鲍莱尔分别代表双方在人才合作交流备忘录上签字。

此次人才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匈牙利国家创新署的合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外政府部门的合作协议首次被纳入两国政府的合作框架。

中国与匈牙利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历史悠久。

除匈牙利国家创新署外,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匈牙利国际合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也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引进专家方面,中匈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如大樱桃栽培技术、脱毒草莓种植技术。

在派出培训方面,双方合作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

(来源:新华社)2月21日,中国智库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指出,英美俄印等七国越年轻群体对中国的看法越积极。

18-24岁青年人是认为中国有吸引力、看好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比例最高的人群。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于2月21日在中国外文局正式发布。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研究力度。

为了更加客观、系统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及时掌握海外民众对我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活动的反馈,提升未来对外传播的效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联合开展了2013年度中国国家形象海外调查,选取英国、美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七国,覆盖样本3017人。

调查发现,越年轻群体对中国的看法越积极。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18-24岁青年人都是认为中国有吸引力、看好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计划到中国旅游比例最高的人群。

中国旅游吸引力大,88%的海外民众未曾到过中国,60%的海外民众表达了来华一游的意愿。

国际医疗援助:中国外交的一块金字招牌

国际医疗援助:中国外交的一块金字招牌

国际医疗援助:中国外交的一块金字招牌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第5期“在历史上,中国参与国际医疗援助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企及。

”文|本刊记者李媛“中国在2 014年引领了全球支持抗击埃博拉的行动。

中国政府派出了近1000人的抗击埃博拉的队伍,对控制西非埃博拉的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埃博拉病毒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对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与亚非拉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援助。

近日,在“寻找·最美援外医生”公益活动现场,本刊记者就中国参与国际医疗援助事业发展进程专访了国家卫计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

走过半个世纪的守望相助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派出援助医疗队始于1963年。

当时,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的政治制度,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跟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在发展中国家风起云涌。

阿尔及利亚经过长期抗争终于摆脱了法国统治,但随着法国撤走所有的合作项目,阿尔及利亚陷入了缺医少药的社会困境,于是,阿尔及利亚向中国提出请求增援医疗队。

中国第一支医疗队帮助阿尔及利亚人民解决了看病就医问题。

这件事在非洲国家传开,尤其是北非地区,很多国家先后发出请求中国派出医疗队。

在随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不断向需要帮助的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国家派出医疗队,推动了受援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彰显了一个大国对国际责任的担当。

数据统计,中国参与国际医疗援助52年来,共派出援外医生23000多名,医疗队的足迹遍布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在51个国家派有52支医疗队,其中在非洲42个国家派有43支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生一直奔走在对抗疫情的第一线。

把一流的医术带到受援国“在历史上,中国参与国际医疗援助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企及。

国际舆论视域下的中国抗疫行动与公共外交

国际舆论视域下的中国抗疫行动与公共外交

国际舆论视域下的中国抗疫行动与公共外交一、本文概述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是对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一次严峻考验。

面对这场空前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采取了果断而有效的抗疫行动,为全球抗疫做出了显著贡献。

本文旨在从国际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中国抗疫行动的特点、成效及其对公共外交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概述中国抗疫行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政府的高效决策、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国际合作的开展等方面。

随后,我们将分析国际舆论对中国抗疫行动的评价和反应,包括肯定、质疑和误解等不同的声音。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国抗疫行动对公共外交的积极作用,包括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信任、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抗疫行动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在国际舆论视域下对公共外交的推动作用。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其他国家在应对类似公共卫生危机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中国抗疫行动概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全面的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公共卫生的高度承诺,也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的抗疫行动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快速响应与信息公开: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并对外发布了有关疫情的信息。

这种透明度和及时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民动员与医疗保障:中国政府号召全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服务。

这使得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医疗卫生体系,有效地应对疫情挑战。

国际合作与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合作和援助工作,向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

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社会稳定与心理支持: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国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并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这有助于减轻公众的心理压力,增强民众的信心和团结。

中国的抗疫行动体现了一种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通过积极的公共外交举措,中国成功地展示了其在全球卫生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保卫中国名誉和尊严的例子

保卫中国名誉和尊严的例子

保卫中国名誉和尊严的例子保卫中国名誉和尊严的例子:1.首都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对中国国家形象和名誉的一次重要考验。

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准备工作中,修建了现代化的场馆和设施,并组织了顺利的比赛和盛大的开幕式。

这次成功的奥运会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组织能力,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声誉。

2.抗日战争:在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中国军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进行了顽强抵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斗争,不仅保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场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地位,树立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声誉和尊严。

3.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坚持:中国一直坚定地主张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对在台湾问题上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坚决的立场。

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积极推动对台胞的保护和支持,通过和平手段阻止台湾分裂势力的活动。

这种坚定的立场体现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的重要性,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应对COVID-19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应对COVID-19疫情方面展示了强大的力量和责任感。

中国迅速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紧急医疗援助和经验分享。

中国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并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和声誉。

5.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讨论和协调。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积极参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总结起来,中国在奥运会、抗日战争、台湾问题、COVID-19疫情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展示了保卫中国名誉和尊严的行动。

这些例子证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国家形象和声誉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国在维护自身权益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

我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发展思考摘要:当今时代,对外援助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援助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对外援助工作,合理利用资源,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是一个有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回顾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对外援助工作的经验、教训和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我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对外援助,开始于建国后的50年代。

第一批援助的国家,是和我国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越南和朝鲜。

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随着国际影响力提高,对外援助开始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1964年提出的“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奠定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理论原则。

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国际交往进一步深化,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搭起了对外援助的友谊之桥。

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对外援助工作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1993年,建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199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始为受援国家提供优惠贷款;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时宣布了中国政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五项新举措;2010年,国家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援外工作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部署。

自此,我国援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的对外援助工作成果斐然。

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经和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当地急迫需求的各类项目,并派遣了技术人员协助运营和技术指导;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到期债务391笔;1997年到2011年间,总共提供200次左右的人道主义救援。

从1963年开始,到2011年底,已向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派出医务人员21,000人次,有60支医疗队约1300多名医务人员在57个受援国家工作;已经为14万多人提供了来华培训的机会,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截止到2012年5月,已经向19个国家派遣了47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

对外医疗援助工作计划范文

对外医疗援助工作计划范文

对外医疗援助工作计划范文一、绪论医疗援助是指国家或组织为支持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工作提供的援助。

医疗援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受援国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进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友好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

本文旨在制定医疗援助工作计划,帮助援助国有系统地推进医疗援助工作,提高援助效果。

二、目标和原则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援助,帮助受援国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原则:科学规划、依法实施、勇于创新、实现共赢。

三、具体措施1、加强合作组织国内医疗专家、技术人员和医疗志愿者赴受援国开展医疗援助活动。

采用多种形式,深化与受援国的合作,推动医疗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2、援助设备向受援国捐赠医疗设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受援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支持人才培养资助受援国医学院校发展,为受援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提高医疗队伍素质和数量。

4、医疗考察与培训邀请受援国医疗队伍到援助国进行考察与培训,提升其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5、推进医疗合作项目推动双方在医疗人员培训、医疗设备更新、医学科研等方面合作,共同推进医疗援助工作。

6、定期评估建立医疗援助工作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援助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提高医疗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四、政策保障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需要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国家医疗援助政策,明确医疗援助的总体目标、政策原则和实施路径,为医疗援助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资金保障增加对医疗援助工作的投入,确保医疗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3、法律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援助的法律依据和程序,保障医疗援助工作的合法性和权益。

4、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援助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国际资源,提升医疗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和效果。

五、评估机制建立医疗援助项目的评估机制,对医疗援助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提升医疗援助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中国疫情帮助其他国家的具体事例

中国疫情帮助其他国家的具体事例

中国疫情帮助其他国家的具体事例
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向其他国家提供了广泛的疫情援助和支持,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事例:
1. 紧急物资援助:中国向多个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

例如,中国于2020年3月向法国提供了1000万只口罩、1000台呼吸机等物资援助。

2. 医疗专家团队派遣: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医疗专家团队前往其他国家,向当地的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援助和指导。

例如,中国于2020年3月向意大利派遣了9名专家,协助当地抗击疫情。

3. 知识分享和培训: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了在抗击疫情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并为其他国家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培训。

例如,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线分享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和经验。

4. 经济援助:除了医疗援助外,中国还通过经济支持帮助其他国家渡过疫情的经济困难。

中国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以支持其抗击疫情以及恢复经济。

5. 技术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了疫情防控技术和科研合作,共同研究疫苗和治疗方法,加强信息交流。

中国与英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发了新冠疫苗候选者,为全球疫苗研发作出贡献。

这些都是中国在疫情期间帮助其他国家的具体事例,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抗击疫情合作中的积极贡献。

加强的对外医疗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的对外医疗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的对外医疗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活动也越发频繁,疫情、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显得愈加严峻。

作为大国之一,中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外医疗卫生工作,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本文从加强对外医疗卫生工作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保障人民健康。

一、加强对外医疗卫生工作宣传对外医疗卫生工作是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和发展实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外医疗卫生工作宣传,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强国家对外影响力。

此外,还能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认知度,推动我国在国际卫生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外医疗卫生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介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主要政策和工作成就,展示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和技术特长。

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外界传递有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息,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关注和认可。

二、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在国际卫生合作领域积极发挥着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全球卫生保健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应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包括: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此外,还要与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三、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事件是很难预测的,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要加强应急保障措施的建设和完善。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有利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卫生损失和人员伤亡。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需要加强自身疫情防控能力,提高国际合作能力,发挥医学救援队伍等资源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个人和社群的健康管理和宣传教育,增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之,加强对外医疗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是我国在新时代下面对全球化挑战的应对策略。

援外医疗个人工作计划

援外医疗个人工作计划

援外医疗个人工作计划一、工作背景援外医疗工作是指医疗人员到国外发展中国家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目前,我国援外医疗工作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每位医务人员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国家形象和声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援外医疗人员,我要积极主动地为国家的对外援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医疗技术和理念传播到发展中国家,提高当地医疗水平,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同时,我也将全力以赴,维护国家形象,增进中外友谊。

二、工作目标1.提高援外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临床实践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援外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2.深入了解当地医疗状况:透过学习当地的医疗情况,深入了解当地的疾病特点和医疗需求,为援外医疗工作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帮助。

3.扩大医疗援助范围:积极参与当地的医疗援助工作,推动中医药对外传播,拓展援外医疗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具体工作计划(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加强专业学习:通过参加各类医学会议、学术交流和专业研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2.临床实践:在援外医疗工作中,积极参与实际诊疗工作,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

3.定期培训:及时参加国内外的医疗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深入了解当地医疗状况1.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加深对当地社会和医疗环境的了解,便于更好地融入当地医疗团队,服务当地患者。

2.调查当地医疗需求:通过调研当地医疗情况、疾病特点和患者需求,制定合理的医疗援助方案,为当地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3.与当地医疗团队合作:与当地医疗团队积极对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医疗问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医疗方案。

(三)扩大医疗援助范围1.开展中医药援助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援外医疗工作,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为更多的国家和患者带去中医药的疗效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与国家形象研究[摘要]:对外紧急医疗援助作为国际医疗援助的一部分,可在短期内提升援助国在受援国国家的友好形象。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紧急医疗援助事务,向阿尔及利亚、泰国、印尼、巴基斯坦、缅甸等地震国家派出紧急救援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受灾国百姓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关键词]: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国家形象中国国际救援队一、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基本情况介绍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的主要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自然灾害、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开始积极对外提供紧急医疗援助,2001年4月27日,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向中国国际救援队授旗,宣告其正式成立,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武警总医院和解放军某工兵部队联合组建,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的重大灾害紧急救援。

国际救援队由300余名医疗救护、搜索营救等专家组成,为灾区提供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等病种紧急医疗服务。

自2003年起,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参加过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日本、美国8个国家十余次大型灾害救援。

在历次国内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共救出53名幸存者,医治17000余名伤病灾民。

中国国际救援队历次国外实战救援开展的具体工作: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灾区后,,按照联合国部署统一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如下:灾害现场急救;灾难现场地开设移动医院,及时医治大批量伤员;医疗巡诊工作;卫生防疫工作;心理干预;多国联合转运伤员;卫生培训;损赠医药;自身医疗保障。

二、国家形象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国家形象定义主要有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传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国家形象即社会认知,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如,管文虎等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另一类是从社会交互的角度进行定义,强调行为体的社会交互和建构作用。

如认为国家形象是在国际体系中一国与他国(或国家集团)的交往或互动使得他国(或国家集团)及其公众形成的关于该国的观念、印象与评价。

国家形象分类众多,可分为国内形象和国外形象。

本文所介绍的国家形象主要是国家对外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的一种软实力,如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能提高本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还可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崛起的重要阶段,能否对外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能否实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至关重要。

三、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对国家形象构建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紧急医疗救援在某种意义上能综合展示援助国国情和国家形象。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紧急医疗援助成为大灾后跨国救灾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近年来国际紧急援助事务中积极参与、和切实有效的救援行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以来,7次执行国内救援任务,9次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从最困难的灾难环境中营救出了最难救的60名幸存者,医治近4万名伤病灾民;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外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10周年座谈会17日在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肩负崇高使命,在历次抢险救灾中,坚持生命至上,科学施救,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赞誉。

1、勇挑重担充分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救援,是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

与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救援队伍相比,我国的救援队伍虽成立的时间较晚,但整个队伍拥有严密的组织构架、优化的工作机制、强大的装备阵容以及先进的救援理念,近年来也多次出色地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充分展示和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尤其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巴基斯坦7.8级地震、2008年缅甸“纳吉斯”热带风暴、2010年海地7.3级地震中,中国及时派出国际救援队和医疗救援队参与救援,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的博爱之心,更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具体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为例: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发生百年来最强烈的9级地震和海啸之后,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接连派出两批34名医疗队员,到受灾最严重的印尼班达亚齐执行国际救援任务。

医疗队员在长达1个月的救助过程中,帮助当地恢复重建了3所医院,创建了最大的国际病区中国病区,接诊治疗各类病人10286例,开展各类手术284台,抢救危重患者440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受灾国百姓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联合国官员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医疗救援能力最强的队伍之一,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可以值得完全信赖的医疗救援队伍。

2005年10月8日,7.8级强烈地震突袭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造成数千人伤亡,我国先后选派30名队员,分两批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巴拉考特镇,历时30余天进行救援,先后救治受伤灾民4000余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巴基斯坦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亲临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看望全体队员,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灾区人民的帮助,中国国际救援队远道而来,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生,巴基斯坦人民会永远记住中国人民的友谊。

2、积极担当,充分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通常在各种对外援助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供较少带有政治色彩的人道主义援助。

人道援助往往以道德关切为出发点,传递本国的文化理念民生关切之情,让援助国政府、社会团体以及私人企业有更多机会与受援国民众接触,使该国民众直接获得对援助国的良好印象,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受援国的国家形象。

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迅速、及时、有效的对外救灾援助,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以海地“1·12”大地震为例,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派出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防疫救护队,无疑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践行“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体现。

2010年1月13日清晨,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一方面,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和医疗救护防疫队飞赴海地。

随后又专门派遣医疗防疫救护队40人赴海地执行医疗救援任务;此后,中国还派出强大医疗救援团队积极支持海地灾后重建机制。

中国国际医疗队在海地地震中亮眼表现,赢得了世界尊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废墟前慰问中国国际救援队,他说:“我代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开展救援”。

“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你们是第一支来总理府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救援队,谢谢你们”。

海地总理礼宾官如此感慨。

”事实证明,在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污染、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问题时,第一时间给予力所能及的紧急医疗援助,为国际社会贡献公共产品,有助于大国形象的塑造。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数次医疗救援行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受援国的友好情谊,彰显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关心世界、关爱生命的良好形象。

四、中国对外紧急医疗援助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近年来为国家形象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美国、德国等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相比,中国对外医疗救援队在救援经验和救灾技术上还不太成熟,,在保障距离、保障半径、保障装备、后续保障力等方面差距较大。

此外,中国目前的对外紧急救援任务主要采用政府单一援助方式,非政府组织和民间ngo参与对外紧急医疗援助行动过少,这些情形和目前中国的大国的国家形象并不匹配,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完善。

1、改进对外紧急医疗救援设备、持续提升救援水平现代医学紧急救援是陆地、水面、空中并举的立体交叉救援模式。

尽管近年来,政府投入不少医疗紧急救援新设备,如积极引进“医疗救援船”参与紧急救援,但中国的国际医疗救援设备仍相对落后,以航空飞机参与援外救助为例,在发达国家,直升机用于灾害救援已非常普遍。

2005年8月,美国新奥尔良市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时,美国共出动372架军用和民用直升机进行救灾。

德国从1980年初开始运用“空中急救车”运送伤病员。

到90年代初,已发展到30个直升机救护站,覆盖全国95%的国土面积。

目前中国还没有利用直升飞机进行国外空中医疗救护与转送。

2、借鉴国外经验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紧急医疗援助为减少对外医疗援助成本,增大援助实效,西方国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往往是政府确定援助内容和资金,但是具体操作交由某一民间组织去落实。

目前中国国际医疗援助多是以政府为主导,官方援助色彩太浓。

未来要注重发挥民间或非政府组织在援助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和鼓励更多个人或ngo组织加入到国际医疗援助行动中来,利用非政府组织管理灵活、机构简单的特点,在应对突发问题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国际声望和国家形象。

民间组织在实施援助过程中更注意方式方法,直接与受援民众接触,援助效果可能更佳。

总之,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频发,对外紧急医疗援助任务会越来越多,尤其在未来以搜索、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人道主义救援模式中,更加突出医疗救助的重要性,灾后医疗救助成为重中之重。

而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出发点的对外紧急医疗援助,直接与受援国民众接触,更能使该国民众直接获得对援助国的良好印象,从而快速提高对受援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可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救援优势,持续改进救援医疗装备,为更好地促进受援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国家形象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1]侯世科,杨轶,杨炯,樊毫军.从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实战谈灾害紧急医疗救援.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1)。

[2]彭碧波,郑静晨.全球化时代灾害医疗救援新发展.中国紧急救援,2008,(04).[3]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历次国外救援实战谈国家灾害医学救援特点.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6.[4]郑静晨.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的创建及医学实践.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5]张春.医疗外交与软实力培育——以中国援非医疗队为例.现代国际关系,2010.[6]杨仲利.军队医院临床部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解放军医院管理.2008.[7]穆沙拉夫总统夫妇访问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地.国政府官网http:///zwjw/2005-11/07/content_93115.htm. [8]龙小农,张毓强.从援助海地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建构.对外传播.2010,(03).[9]袁元.国际救援中的中国力量.瞭望,2010.[10]管文虎.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3.[11]“国家形象战略”概念分析.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12]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