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及对策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逐步普及,高校录取人数不断剧增,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了时下高校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摆脱就业束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路径之一。
以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为例,从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当前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经济新常态;大学生;自主创业1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且大力在各个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因此,在经济领域更多的是需要一些自身运作灵活并且具有创新性的企业以及产品,以至于今后自主创新创业在我国高等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全国高校在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了使新一代大学生能更好应对今后更大挑战。
正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本文以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为例,分析以及总结当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广州工商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目前,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阻碍因素,例如:大学生在社会阅历、人脉、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之前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刻准备应对创业失败风险的心理准备。
其次,在筹集创业资金方面,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虽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小额贷款政策,但由于获取资金贷款的报批条件以及程序复杂,从而对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同时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始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创业者。
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学术论坛 /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86世界经济体系重构基础下,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会议当中就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论述,表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亦是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是以,推动新形势背景下经济发展势必需以创新驱动为主、以科技发展为辅。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并指出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战备创新人才,需要推进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
随后,各区域政府、地方高校陆续出台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机制,力图推进学生创新创业。
是故,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正面临大好机遇。
然而,囿于外界环境影响,高校学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详尽分析并加以解决,而这亦是本次研究主题。
1 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1.1 技术机遇:网络科技提供信息基础近年,中国互联网科技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为诸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同样,亦为高校学生创业提供新的契机。
一方面,高校学生紧抓互联网这一趋势,积极参与互联网在线创业,突破传统实体创业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便利性,具有更加宽泛的就业渠道。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亦为高校学生创业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性,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技术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高校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创业门槛有所降低,强化学生创业信心。
学生可将自身的创意、兴趣,利用互联网在线创业,将创意、兴趣现实化,避免学生盲目创业或由于创业形式局限导致自身信心不足。
1.2 政策机遇:良好政策提供形势保障现阶段,国家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出台诸多利好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强力支持。
国家政府、地方政府、教育总局及其地方分局,通过各类政策扶持学生开展创业,提供经济、教育指导。
贷款政策方面:国家规定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条件,可于创业地申请贷款,额度为10×104元。
众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思考
产业创新研究2019.5一、引言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一)学校不重视,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二)教师队伍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只创业不创新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B506)。
作者简介:彭艳华(1987-),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众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思考彭艳华陈广明夏希悦梁洁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展的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本文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总结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针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完全、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欠缺、创新创业与专业结合欠紧密、创新创业平台短缺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提出“健全体系、搭建平台、高配师资”三管齐下的战略方针,以期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改革企业管理64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思考(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挖掘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二)搭建实践平台,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三)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04.[2]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48-151+161.企业管理65INDUSTRIAL INNOVATION产业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1年第2期 总第322期里龙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2,2021Serial No. 322高枝创#f创止教育:内涵、固境与路径优化石丽、李吉桢2(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2.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诉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氛围不强、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正确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积极构建“学生主体、高校主推、社会助力”三螺旋协同推进体系,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系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3 -2614(2021)02 -0100-05―、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 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14年9月,李克强总 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理念,随后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又将其视作新常态下中国 经济腾飞的动力之源。
2015年5月,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 等方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发展。
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 业教育从“以创带就”进人“双创”驱动发展的新时期m。
为 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朝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 高水平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人发展的意 见》,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人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发展置于国家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48“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丁永波 孔德文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推动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融入“互联网+教育”理念。
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构建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希望能对同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448-01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思维集中体现了开放、共享、创新和融合,为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动力。
面对“互联网+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与变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推动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如何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旨在为高校探寻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一)总体思路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和整合多方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遵循系统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
因此,本文构建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的逻辑进行。
即以造就创新创业型管理者为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学生具有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学生掌握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拓展性知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因此,高职创 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与这种新常态相适应,要与国家倡 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理念相符合。高职院校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就需要设置和社会 发展相适应的具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培养 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纵观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改革 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力争培养出一批 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高技术人才。
. Al高l职R大ig学h生ts的创Re业s指er导v课ed程.包含着非常丰富的
内容,主要有实地考察、创业理念、创新评价以及岗前 体验等,需要高职院校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 先,高校院校要加强对创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在大学 生入学时,高职院校要让教师将创业指导课程作为教 学的重点,并把工作重点从之前的教学研究逐渐向创 业发展方向转变。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的整体竞争 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发 展的具体方向。这样,可以保障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大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赜
韦婉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 摘 要:当前,创新创业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但由于缺乏社会阅 历、创业经验,一些高职大学生初次投资或创业往往会以失败收场。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1;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06-02
“双创”背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者:陈丽娜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9期摘 ; ;要: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关键,只有符合时代发展与创新要求的人才,才能在不断更迭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主要分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力求为高校拓展教育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 ; ;创新创业教育 ; ;高校教学新模式当今时代,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力求达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使毕业生数量逐年提升,“就业难”问题成为影响大学输出效果的阻碍,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畏难”心理,部分选择创业的学生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教育引导陷入创业项目夭折的局面。
可以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1.“双创”背景下的新特点1.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
在“双创”背景下,我国正面临多个行业的产业型革命,可以说,任何行业都经历着创新的浪潮,我国已经进入创新、知识、科技为主题的崭新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呼吁专业性的创新创业人才,深刻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可以说,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作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点工作,确保优质人才不与时代脱节。
1.2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性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动了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往的人才就业市场吸收能力相对减弱,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精、坚”产业迎来发展的新高潮,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这就造成落差性的就业问题,即人才素质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发展需求的现实情况,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进入同步的快车道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1]。
从党和国家的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双创”的时代背景,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新的配套政策以扶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开拓创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又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紧密联系时代实际与人才培养要求,交出一份让全社会满意的答卷。
高校课题申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乡村振兴创业教育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支撑,农村将产生更多的创业机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要应时应景,积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农人”、“农创客”,为“助凤还巢”施一臂之力。
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破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人力资源匮乏难题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
可见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融合,成为协调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必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界定创业教育正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本课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以教育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研究,系统分析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寻求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2015年开始,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蓬勃兴起。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类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浙江大学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林伟连、吴伟,2017)、大连大学的“三层次、四平台”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李玉光、王谢勇,2017)、云南农业大学的“三融合、五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吴伯志、唐滢,2017)、燕山大学的“一体两翼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冯智恩,2016);二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新常态下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成为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一些思考。
一、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要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组织创业沙龙、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新创业是需要实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和课堂上,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实训课程、组织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在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跨学科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创业等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更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政府、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践成果展示、创新创业项目评审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ACADEMIC FORUM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各高校也开始注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将其当作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应采取有效手段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构建更加专业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但是不可否认,部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以至于课程体系建设的水平较为落后,这就要求依据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来采用各种专业手段实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1 高等学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价值和作用高等学校注重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不仅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也是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落实改变传统的生产形势以及经营观念,以此来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将会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重视和关注。
要想真正落实创新创业应依靠各高等学校的支持和辅助,重点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更加专业的学习,提升创业能力、创新意识。
而各高等学校也逐渐开始注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创业实务以及技能培训工作。
在各高校扩招中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随之增多,而就业问题也成了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就业问题的凸显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办学效益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由于当前各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所以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是为我国输出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如果高等学校未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导致毕业生缺乏实践性、创新性,不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因此,高等学校应在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可造人才,显著提升其就业率,落实学校和社会、学习和工作无缝对接[1]。
2 当前高等学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依然面对的各种问题还有待完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
“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双创”时代的背景,剖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课程设置。
随后探讨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最后给出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动“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评估、优化建议、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引言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就业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包括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体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双创”时代的背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为今后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重要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双创”时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引擎,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 一)完善人 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 实施本科专业 类教学质量 国家标准 ,修订实施 高职 高专专业 教学标 准和博 士 、硕 士学位基 本要求 ,明确 本科 、 高职高专 、研究生创 新创业教育 目标要 求 ,使创新精 神 、创 业 意识 和创 新创 业能力成 为评 价人才 培养质量 的重要 指标 。 相 关部 门 、科研 院 所 、行业 企业要 制修 订 专业 人才 评价 标 准 ,细化创新创业 素质能力要求 。不同层次 、类 型 、区域高 校要 结合办学定位 、服务面 向和创新 创业教育 目标要求 ,制 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 二十七 )完善基层创业 支撑服务。加强城乡基层创业
人 员社保 、 住 房 、教育 、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跨
区域创业 转移 接续 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加强远程
公益创业 培训 ,提 升基层创 业人员创 业能力 。引导和鼓励 中
小金融 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业 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 ,发挥社 区地理 和软环 境优 势 ,支持社 区创业 者创 业 。引导和鼓励行
积累与转换制 度 ,探索将学生 开展 创新实验 、发 表论文 、获 得专利 和 自主创业 等情 况折 算 为学 分 ,将学 生参 与课 题研 究 、项 目实验 等活动认定为课 堂学习 。为有 意愿 有潜质 的学
生制 定创 新创 业 能力 培养计 划 ,建 立创 新创 业档 案 和成绩 单 ,客观记 录并量 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 情况 。优先
跨学科 专业 的交叉课 程 ,探索建立跨 院系 、跨学科 、跨专 业
支持参 与创 新 创业 的学 生转 入相 关专 业学 习。实 施 弹性学 制 ,放宽学生修业 年限 ,允许调整 学业进程 、保 留学籍休学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05•【字号】鲁政办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多方联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精准实施,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面向全体,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程,补齐培养短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面向未来,将服务当前需求与培育未来生产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走“自立、自主、自强”的创业之路,特制定2015-2020年衡阳技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基础教学+创业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校内模拟实训+创业校外实战实践”四部曲的创业教育模式。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立足校情,准确定位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3、结合专业,强化实践4、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三)总体目标修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各类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1、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召开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简称“双创”教改,下同)的动员大会、编制并讨论通过“双创”教改院级实施方案、组建“双创”教改领导小组、细化“双创”教改实施方案,落实部门改革任务,明确改革预期目标以及考核要点。
2、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7个重点专业领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双创”教改,制定并实施系列“双创”教育改革制度,修订7个专业教学标准和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7个“双创”实验班、编写14本“双创”教材(2门/系部)、开发14门“双创”校级精品网络课程(2门/系部)和14门(2门/系部)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开发7个校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争取申报开发2门省级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省级创业孵化项目,建成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内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公需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作业答案【单】本讲提到,()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阵地。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高校B.研究院C.企业D.人工智能中心答案C【单】本讲提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点。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改革开放B.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C.科教兴国D.经济新常态答案B【单】本讲提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科技创新D.全球化答案C【单】本讲提到,《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高校、科研院所的专技人员B.政府机关的专技人员C.所有专技人员D.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部在编人员答案A【单】本讲提到,《指导意见》对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包括离岗创业人员可在()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单位。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1B.2C.3D.4答案C【单】本讲提到,《指导意见》还特别强调,离岗创业期满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返回的,()。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原单位应当与其解除聘用合同,终止人事关系,办理相关手续B.原单位仍应为其保留职位C.原单位应当与其主动联系D.原单位应当与其解除聘用合同,保留人事关系答案A【单】本讲提到,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
对于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A.《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B.《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D.《关于印发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答案A【单】本讲提到,从各地实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对支持创新创业缺乏积极性,以下不属于其限制因素的是()。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功能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周佳峰 张晓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谁具备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尖端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要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就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浪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研究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功能,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创业来拉动就业,以创新来驱动发展,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 创新创业教育 价值功能1 塑造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的价值引导功能1.1 塑造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1.1 塑造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创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各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塑造创新创业精神对高校学生创业实践以及创新型思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塑造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内涵的理解也尤为重要,可从学生心理层面和内容层面进行概括,即一方面,从学生心理方面上,高校创新创业精神与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创新思维一般是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来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思维的变通性以及创新性;另一方面,从内容层面上,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能够展现出学生是否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实践以及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理解和把握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对于树立新时代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对于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具备重要价值。
1.1.2 塑造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意义塑造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对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并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积极做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工作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综合发展。
标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可行性路径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2014年全国GDP增速稍有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了1 300万的新增就业。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指出,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创历史最高。
在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劳动者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实现多种渠道就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局面。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创新创业的主体和“草根创业”的重要力量,对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既要求大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他们积极投身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指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创业机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了解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经济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主题等方面。
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形成,这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1. 建立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源泉就是创新意识。
大学生应当在校园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从学习、科研开始,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思维上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思考。
2. 提升专业素养大学生首先是在学校接受专业的系统教育,因此提升专业素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
在专业素养方面,大学生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对未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大学生应当在校园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团队协作与沟通,和他人能够良好合作,协调团队关系,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4. 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创新创业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大学生应当在校园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培养自己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敏感度,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5. 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校园中进行创业实践,可以参加各类创业比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1. 学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关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创业实践。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一、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创新创业”并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陈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无力雕刻”、创业课程和创业师资成为“短板”、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
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着力点,其中多元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化呈现等四个方面,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方向。
据统计,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机遇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
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起步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同时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这就阻碍了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的步伐。
第二,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教师自身所掌握综合知识以及能力不高,高校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完备考评制度。
第三,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还处于传统认知的阶段,把大学生主要任务局限本专业课程与知识。
第四,缺乏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教学流于形式化。
“互联网+”有利于个人思维模式的变革,通过树立新互联网思维理念,带动和推进中国社会更深层次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为创业提供了更良好的条件,包括更公平的创业环境、更开放空间低门槛和创业成本、更活跃的风投资本等。
具体而言,一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环境更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新常态下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陕西将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学校教育教学创新为主阵地,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主抓手,全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水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切实把《意见》各项要求落细落小落实。
努力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支持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创新学院。
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努力在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上开辟新途径。
一是加快构建大学生众创空间。
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是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支持1.5万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三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
面向大中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以及高校评估认定30个“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生创业者成长基地群。
努力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注入新动力。
一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开展全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举办全省高校创新创业任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总结交流开好课程的经验做法;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
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
设立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