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代的政权由氏族制度构成,以世袭制为主。

•商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世袭制。

•周代采用封建制度,实行分封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春秋时期开始出现诸侯国的分封制。

•战国时期,实行了强权政治,实行诸侯削弱中央集权的分封制。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政策上更加灵活。

4. 三国时期及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变化•三国时期,由于腐败和内乱,实行了分裂的政权,政治混乱。

•南北朝时期,分割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

5. 唐宋以后的封建制度•唐代的封建制度相对稳定,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平衡。

•宋代的封建制度变化较大,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官僚制。

二、世界古代国家与文明1. 古埃及文明•埃及的政治制度为神权君主制,法老是政治和宗教的领袖。

•神秘的金字塔和众多的庙宇是埃及文明的代表。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分为苏美尔和阿卡德两个文明阶段。

•汉谟拉比的法典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法律典范。

3.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以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为特点。

•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实行共和制。

三、世界中世纪的政治变革1. 封建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制度•封建主义是中世纪的特征,实行了分封制度。

•封建主义以君主为核心,鼓励农业发展。

2. 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封建经济构成了封建制度中的经济基础。

•封建主义积极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自治与商会制度•城市自治成为中世纪城市制度的特点。

•商会制度是中世纪商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4.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革•重商主义对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建社会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1.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唐朝政治中央集权趋于弱化,地方实力增强。

•宋朝实行了农田制度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1979 年来自1971 年 7 月基辛格访华。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只承认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的标志
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
的合法席位 1971 年
在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1956 年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原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左”的错误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成就: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历史转折
北京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7)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及国家性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3、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P43、注:"站起来"指的是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大陆统一)1、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时间: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P8-14)一、稳定物价(“米棉之战”)1、目的:巩固新生的政权2、特点:运用经济力量二、土地改革1、时间:从1950年6月开始2、开始的标志:《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3、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4、意义:P10(注:土地归农民所有)三、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人民志愿军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5、意义P13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15-17)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2、内容:P15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等国3、内容:P164、影响:P16三、亚非万隆会议(注:只有2个洲)1、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周恩来2、“求同存异”方针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P17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20-25)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1、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P20注释①2、内容:P20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三大改造3、结果:主要工业指标超额完成(注:P21图)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土地归国■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P31-36)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及成果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4. 汉朝的兴起和外交政策5. 三国时期的乱世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6.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7.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政治重塑8. 元朝的建立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9. 明朝的兴衰和外族入侵10.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二、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1.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影响2. 道家思想和老子的主张3. 法家思想和商鞅的改革4. 墨家思想和墨子的教义5. 兵家和孙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6.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 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发展历程8. 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9. 科技与发明的进步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1. 封建制度及其等级体系2. 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 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和教育体系的影响4.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5. 宗教信仰和庙会传统6. 饮食习俗和服饰文化7. 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演变8. 华夏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外交: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2. 秦朝的征服战争和统一中国3. 汉朝与匈奴的对峙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三国时期的各国争霸和曹操、刘备、孙权的权力斗争5. 隋唐时期的西域远征和对外交术的发展6. 宋辽金时期的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冲突7. 元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8. 明朝的北虏防御和海上政策9.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闭关锁国政策五、近现代的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和中国早期的政治冲突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7.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抵抗运动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初期发展9.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1.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原创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原创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抗美援朝战争起止时间、出兵原因、主要战役、战斗英雄,意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5、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任务,成就,影响;6、三大改造的含义,内容,意义;7、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8、探索时期出现的主要失误及出现失误的原因;9、文革的起因、标志、性质及危害,教训;10、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11、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12、农村改革的形式、目标;城市改革的重点及内容;13、对外开放的格局(重点理解深圳特区崛起的原因);1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15、南巡讲话;对邓小平的评价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6、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17、不同时期对台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史实;18、新中国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参与的主要国际事务;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19、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主要成就;20、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就业方式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复习建议同学们,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获知识体验快乐的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仔细认真地研读课本,要以课本为提纲展开复习;其次,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注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尤其要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最后,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落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再创佳绩。

(请妥善保管,勿丢失)。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一、古代东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商代的兴起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周朝的建立、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春秋时期的动乱、战国时期的兴起和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二、中国古代的思想变革与学术繁荣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老子、墨子等2.战国时期的学术成就:诸子百家的兴起及其代表性学派的主张三、秦汉的统一与社会变革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及其影响2.西汉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3.东汉末年的动乱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四、古代东亚的交流与影响1.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东亚文明的影响2.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的交流与文化互动3.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互动:韩国、日本、越南等五、唐朝的政治繁荣与文化辉煌1.唐朝的建立、玄宗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唐朝的文化成就:诗词、绘画、文学等3.唐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六、宋朝的政治与经济繁荣1.宋朝的建立、宋太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宋朝的政治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宋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七、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3.元朝的社会变革:蒙元族群融合、土地制度等八、明朝的政治危机与农民起义1.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宦官专权、内外党争等3.农民起义的兴起与发展:红巾军起义、张献忠起义等九、明清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1.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农业技术进步等2.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城市发展、民间组织兴起等十、近代与现代的变革与挑战1.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与外患:郑成功抗清、对外贸易限制等2.19世纪的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近代与现代的科技革命与文化变革: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十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斗争1.中国共产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二九运动等2.中国革命的历程及其代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工农红军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间:地点:(1)大会通过《》;1、一届政协(2)大会选举内容:(3)以《》为国歌;(4)以为国旗、以为首都;(5)采用纪年,建立。

一、中国人民(1)毛泽东宣告:站起来了2、开国大典(2)54门礼炮28响:(3)举行:(1)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1)时间:4、西藏和平解放(2)西藏和谈代表:(3)达成了:5、一届政协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6、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战争?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2、三十年前和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和鸦片战争(1)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边境城市;1、原因(2)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二、最可爱的人(3)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时间:3、英雄人物:4、停战协定:5、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5、这首歌歌名叫什么?歌中唱的祖国好儿女是什么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中国人民志愿军。

(1)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中国社会发展;1、原因:(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2、时间:(1)颁布《》三、土地改革3、内容:(2)废除(3)实行(1)4、意义:(2)(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原因:(2)(3)1、一五计划:时间:(1)一、工业化的起步任务:(2)(3)(1)成就:(2)(3)意义:(1)(2)2、一届人大:(1)时间:(2)宪法:(1)原因:(2)1、农业合作化形式:目的:(1)时间:二、三大改造2、手工业合作化(2)方式:(1)形式:3、公私合营(2)政策:(1)4、意义:(2)(3)1、中共八大召开时间:(良好开端地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1)总路线:2、失误(2)大跃进:(3)人民公社化运动:(4)主要标志:(1)大庆油田:(2)铁人:3、建设成就(3)两弹元勋:(4)党的好干部:(1)原因:(2)1、发动人物:时间:2、对象:四、十年文革3、口号:4、粉碎两个集团:5、结束:时间:人物: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原因:(3)(1)、时间:真理标准(2)、标准: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召开:地点:(1)、一、伟大的历史转变内容:(2)、(3)、意义:(1)、(2)、(1)平反:2、民主与法制(2)五部法:(1)改革从开始;1、农村(2)安徽:(3)方式:(4)意义:二、改革开放(1)四个特区:(2)沿海十四个城市:2、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4)最大经济特区:(5)模式:(1)3、国有企业改革(2)(3)(1)1、改革开放(2)总设计师(3)(4)五、建设有中国特色(1)的社会主义2、邓小平理论确立(2)(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民族:1、民族格局(2)格局:(1)2、民族政策(2)五个省级自治区:(3)意义:一、民族团结3、民族共同发展(1)三大基地:(2)西部大开发:(1)提出人:1、“一国两制”(2)内容:(3)目的:二、香港和澳门回归2、香港回归时间:3、澳门回归时间:4、意义:(1)毛泽东:1、大陆对台方针:(2)邓小平:(3)江泽民:(1)1987年:2、两岸交往:(2)1990年:三、海峡两岸的交往(3)1992年:(1)政治:3、密切交往(2)经济:(3)文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一、人类早期文明1.各时期的文明特点2.人类最早的起源和演化3.世界各地不同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1.奴隶制度的兴起和发展2.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3.秦汉帝国的建立和崩溃三、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1.封建制度的产生和演变2.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三国到隋唐时期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四、中国的两次民族独立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起义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4.辛亥革命五、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2.辛亥革命后政治的变革3.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六、中国近代史1.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计划以下是基于历史考试的考点整理的复习计划,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第一天•人类早期文明基本概念和时期特点•不同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第二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巨大变迁•三国到隋唐时期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三天•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四天•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第五天•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六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完善考前笔记•复习错题通过以上考前复习提纲和复习计划的梳理和制定,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都城和帝王1. 中国的第一个都城是哪个? 为什么选址在这里?2. 商朝的都城是哪个? 都城的位置有何特点?3. 周朝的都城是哪个? 为什么都城的位置有重要意义?4. 秦朝的首都是哪个? 他们采用了什么设计来保护都城?5. 画出中国古代皇帝的身份象征。

第二章北京与它的历史1. 北京是中国哪个朝代的都城?2. 打开地图,画出北京的位置。

3. 北京有哪些历史名胜古迹? 简单介绍其中一个古迹的历史。

4. 你认为北京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5. 画出中国最著名的皇帝陵墓。

第三章东亚的宗教1. 东亚三大宗教是什么?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它在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影响?3.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吗? 请阐述你的理由。

4. 从中国的角度,你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吗?请解释你的观点。

5. 东亚三大宗教是否和中国的政治有影响? 请说明理由。

第四章大航海与新的世界1. 列出了几个欧洲国家进行大航海的原因。

2. 大航海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3. 列举几位中国的航海家和他们的成就。

4. 地图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改进的?5. 列举几个重要的航海发现和他们的影响。

第五章在欧洲,造纸术和农业的改进1. 造纸术是哪个国家的发明? 它是如何传到欧洲的?2. 世界上最早的书在哪里找到的? 它包含了什么内容?3. 农业的改进带来了哪些变化?4.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5. 你认为造纸术和农业的改进对人类社会有何重要性?第六章印刷术带来的变化1. 印刷术是哪个国家的发明? 请简要介绍它的发明和传播过程。

2. 印刷术如何改变了书的制作和阅读方式?3. 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有何影响?4.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书籍的种类和数量怎样变化?5. 你认为印刷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造纸术和农业的改进更重要吗? 请说明理由。

第七章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1. 文艺复兴在哪个国家开始? 它的精神是什么?2. 你能列出几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吗?3. 人文主义是什么? 它与宗教有什么关系?4.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对欧洲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5. 你认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何种意义?第八章华北平原的第一个帝国——秦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 请列举几项秦朝政权的改革举措。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2. 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文学:诗词、散文和小说的兴起•绘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建筑:古代宫殿和园林的建造•音乐和舞蹈: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流传3.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三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二、欧洲的历史与文化1. 欧洲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农耕社会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出现•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艺术和科技成就3.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宗教改革的影响三、非洲与美洲的历史与文化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兴起•金字塔与石棺制度•埃及的宗教和文化2. 古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特点•彩陶、金器等的制作技艺•宗教和农业的重要性3. 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拉美地区的殖民化与奴隶制度的建立四、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1. 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儒家的创立与发展•礼乐教化与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隆盛•三国鼎立与政治混乱•晋朝的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军阀混战五、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近代中国的开埠政策•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国家危机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战争年代3. 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中共建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上提纲仅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的参考内容,具体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请根据教材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一)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评价及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7)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3、结束:1953年7月《》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19549;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2)倡导:中、印、缅(3)内容:。

1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一、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者思想-南宋政权的建立:北宋亡于金末皇帝被俘,宋高宗赵构逃往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者思想:强调文化教化、重视政治参与、注重农桑经济发展。

2.南宋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农业的发展:农田整理、水利灌溉、品种改良、耕作技术的改进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商业的繁荣:临安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也重新打通。

-工业的发展:出现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工业,手工业传统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

3.南宋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文学艺术:词、曲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艺术形式,理学的兴起影响了文人的思想和文化观念。

-科技与学术:临安设立了太学,浙江、福建等地出现了许多名师,加强科技教育与研究。

二、明代政治、经济、社会特点1.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统一天下:明太祖成功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政权,以严密的官僚体系治理天下。

-实行行省制:设立十三行省,分封官员,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重视农桑经济:发动“靖难之役”,平定辽东农民起义,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农桑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2.明成祖朱棣的远征与海外活动-远征北方: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消灭胡惟庸和徐达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海外活动:明成祖七次下南洋,收回了台湾、澎湖等地,巩固了明朝的海上权益。

3.明代经济与社会变迁-经济繁荣: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社会变迁:由封建士绅统治转向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阶层变化较大。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1.社会变革-内外有别:内地生活稳定,海外存在较大的社会流动性。

-农业生产变革:耕地私有化,生产力发展,农民状况改善。

-商业经济转变:传统商业繁荣,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手工业工场制。

2.思想解放-明代思想:儒家思想继续影响着社会,但儒家思想逐渐与其他学派融合,开创了新的文化风貌。

-清代思想:显学与经学并存,康熙、雍正时期兴起的气学与张载思想展现了思想解放的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大西洋三角贸易1.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背景•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参与国家和内容–欧洲的制造业品、火器、酒与非洲的奴隶之间的交换–非洲的奴隶与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之间的交换–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与欧洲制造业品之间的交换2.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的积累–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影响–非洲人口的减少和奴隶贸易的损害–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结构•文化影响–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文化的形成–奴隶制度对西半球文化的影响•政治影响–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竞争第二章: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殖民扩张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国家寻求利益的动因•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互动推动殖民扩张2.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葡萄牙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殖民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帝国3. 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殖民地竞争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殖民地国家的崛起与垮台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原因•清朝的政治衰退和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内外因素导致思想解放和变革的迫切性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意义•南京条约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确立•西方列强的特权和割地要求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第四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1.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反思•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资本主义产生的矛盾与危机2.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早期思想家和理论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和压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建设结语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西洋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变革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1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一、 知识点知识点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3. 西藏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西藏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谈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大陆获的统一。

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大陆获的统一。

4. 1950年,中国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支援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援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5.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抢眼,。

抗美援朝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抢眼, 邱少云被大火吞噬。

火吞噬。

6. 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1950年,中央中央 政府颁布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 一五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一五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汽车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阳第一机床厂; 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by 魏子瑜woc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随后,举行了阅兵式,朱德任检阅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2、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49年开国大典时,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祥细)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祥细)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新中国的名称:(4)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为政府主席(6)大会确定:国旗为;代国歌为《》;首都为;采用公元纪年。

2、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1)1950年,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丝绸的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造纸术的发明–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经书的繁印和传播–典籍的保藏与传承–科举制度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诗词、戏曲和绘画的发展与传统3.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古代和世界的影响–深远影响到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二、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1.农业变革和城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改进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兴起–米市、绸市和书市的繁荣2.社会结构和地方行政管理:–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士人与党争–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试制度–府学、书院和私塾的建立和发展3.对外交往和海洋探险:–郑和下西洋和远航–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清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和外交交往4.明清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对现代化进程的启示三、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清朝后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农民起义与朝廷的反应–内忧外患与政治腐败的加剧–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深刻触动2.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思潮:–维新变法与清廷的改革措施–戊戌维新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义和团与義和團運動的抵抗4.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思想解放和民主进步的推动以上是八下历史复习的提纲,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以及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农耕文明
一、古代中国的交流与融合
1.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2.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3.汉代丝绸之路及其意义
二、中国的农耕文明
1.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3.农耕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提纲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一、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
1.原始氏族制度
2.氏族联盟与部落集权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1.封建政权与封建制度
2.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
3.唐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科举制度的特点与意义
3.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纲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1.商周时期的商业活动与贸易
2.铁器的出现与农业生产的改善
二、汉代的经济发展
1.汉朝农业生产的改进与繁荣
2.东汉时期的手工业与商业
三、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
1.唐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2.唐代商业、手工业与海外贸易
3.宋代的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
以上是三个提纲的概要,每个提纲中都包含了古代中国的不同方面的内容。

可以根据这些提纲,深入了解和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

提纲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展开和详细阐述,以丰富复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P1)(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名北京,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2)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4)、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四、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1)、标志着(除港澳台外)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2)、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接收了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一批投机商兴风作浪,掀起全国的涨价风潮。

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P8)3作用: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一、土地改革(P9)1、开始时间:1950年6月。

开始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束标志: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3、作用(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6---1953年7月)(P10-13)1、原因:(1)、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

(2)、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3)、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4)、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称号:最可爱的人3、结束:1953年7月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等)6、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1)、人民踊跃参军,大力支持。

(2)、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3)、抗美援朝的正义性(4)、中朝人民并肩战斗及英勇善战。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内容:(1)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宪法内容:(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地位):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5)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会议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内容(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方针: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积极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极意义:“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速,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5课学习探究(一)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P26)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

(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等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P31)1、主要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2)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从实际出发,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发展。

2、评价: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1)1958年5月大跃进:主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炼钢铁运动。

主要表现: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赶英超美”)农业上(对农作产量的评价浮夸)“大跃进”的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指“规模大”,二公指“公有化程度高”)典型做法就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三、国民经济调整: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意义:国民经济的调整,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新的经验。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一、发动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3、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2、最大冤案:刘少奇含冤病逝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1)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2)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3)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4)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5)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6)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五、十年内乱的表现:1、红卫兵运动与大串联2、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夺权狂潮和造反派的激烈斗争 4、形成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全面混乱,阴谋夺权最高领导权。

1976年4月5日,称为“四五”运动。

其意义: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核武器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掌握了核技术。

(2)1966年10月: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