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2)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什么是我国的公民?(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8、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初中化学复习提纲第2讲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第2讲氧气的性质及制取┃自主梳理┃考点4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呈淡蓝色。
2.化学性质: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3)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用途: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注意]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本身不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警示]注意区分“现象”与“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有气体或者沉淀生成等叫实验现象;实验结束的最终结果叫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推导、总结出来的规律叫实验结论。
考点5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注意]①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长颈漏斗便于加液体药品。
②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考点6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注意]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①原理: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进行分离,制得氧气。
②氧气的工业制法属于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热身反馈┃1.[考点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考点6]图2-1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2-1(1)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什么时候才能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3)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3.[考点5]某同学用如图2-2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二章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二章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寻找物象)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使物象更加清晰)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调焦: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一只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标本);然后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为止。
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物象2.显微镜的使用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②移动的规律:同方向移动。
(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使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4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某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2)
九年级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二归纳总结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二归纳总结一、模块一:基因与遗传1.遗传基础a.生物的染色体结构与结构变异b.基因的定义与功能c.突变的类型与影响2.基因的转录与翻译a.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b.基因的转录过程c.克隆技术与基因工程3.遗传的规律a.孟德尔遗传规律b.隐性与显性遗传c.血型遗传与多基因遗传4.变异和人类遗传病a.各种遗传病的类型与表现b.环境因素对遗传病的影响二、模块二:生物技术的细胞基础1.细胞结构与功能a.细胞的基本组成与形态特征b.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2.细胞膜的运输过程a.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原理与差异b.渗透压和渗透调节的机制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水分平衡3.细胞的能量转换a.细胞内的能量物质与能量转换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c.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4.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裂a.体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c.生殖细胞的形成与遗传变异三、模块三:化学与生物1.生物的化学组成a.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本特征b.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糖类的代谢a.糖类的分类与结构特征b.糖类的合成与降解途径c.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3.脂类的合成与代谢a.脂肪的结构和分类b.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c.高血脂症的形成与预防4.氨基酸的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a.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b.氨基酸的合成与降解途径c.蛋白质的合成与修饰过程四、模块四: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1.光合作用a.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与反应方程式b.光合色素和光合电子传递链c.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2.呼吸作用a.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与反应方程式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c.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呼吸作用3.发酵作用a.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过程和产物b.发酵作用的意义与应用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细胞的能量转换与调节a.ATP在细胞中的作用b.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c.内分泌调节与能量平衡以上为生物必修二的复习提纲,可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纺织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2
《纺织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 纺织纤维细度很细,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细长物质称为纤维,而纤维中长度达到数十毫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强度,一定的可绕曲性和互相纠缠抱合性能和其他服用性能而可以生产纺织制品的(可以用来制造纺织品的),叫做纺织纤维。
2. 回潮率回潮率是纺织材料(纤维、纱线或织物等)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率。
其计算式如下:10000⨯-=G G G W (%) 4. 特克斯纤维和纱线的粗细程度(线密度),用1000m 长的纤维和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示,叫纤维和纱线的特克斯。
特克斯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一般用于棉纤维和纱线。
9. 结晶度纺织纤维中大分子有规律地整齐排列的状态称为结晶态,呈现结晶态的区域为结晶区,(纺织纤维内部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相互混杂配置),纺织纤维中结晶区部分的重量(或体积)占整个纤维重量(或体积)的百分数为纤维的结晶度。
10. 取向度取向度是纤维结构的另一个主要指标,又称定向度。
它是指纤维中大分子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的符合程度。
12. 丝光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后,纤维横向膨化,从而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
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可提高纤维强力。
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20. 品质支数品质支数是羊毛业中长期沿用下来的表示羊毛细度的一个指标。
把各种细度羊毛实际可能纺得的英制精梳毛纱支数称为品质支数,以此来表示羊毛品质的优劣。
随着纺纱方法的改进,目前,羊毛的品质支数仅表示平均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指标。
23. 缩绒性由于鳞片的存在,使羊毛纤维具有定向摩擦效应,将洗净的羊毛纤维或羊毛织物给以湿热条件,鳞片就会张开,如同时加以反复挤压,则由于逆鳞片方向与顺鳞片方向的摩擦效应不同,使纤维保持根部向前运动的方向性。
这样,各根纤维带着和它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按一定方向缓缓蠕动,就会使羊毛纤维相互咬合成毡,羊毛织物缩短变厚。
初二上册政治复习提纲(全版)2
1、2014年11月,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
2、11月11日,我国互联网行业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百度揭牌成立。
3、11月16日,新疆鄯善县以东80公里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正线710公里铺轨完工。
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线路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其中新疆段正线全长710公里,是新疆首条高速客运铁路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11月25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学论坛上,向中国科学家李象益颁发了“卡林加奖”。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5、计划生育已成为非洲发展核心议题。
到2050年,非洲人口至少增加13亿6、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座谈会9月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张春贤出席并讲话。
李源潮指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实施西部计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7、人民币首次超过瑞典克朗、港币,进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榜单,成为世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8、九月发布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一号特大桥铺轨,首次实现铁路横跨雅鲁藏布江9、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在阿根廷决出结果,日本东京轻松获胜10、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11、9月12日电,“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于2011年11月正式开通,已成为中国货物快速运往欧洲的新的战略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12、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一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13、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两国合作日益紧密,共同利益日益扩大。
14、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成功开辟平潭至台北高速客运班轮航线15、抗日战争胜利将纪念日9.3日:南京大屠杀国难纪念日12月13,9月28孔子纪念日:9月39日烈士纪念日16、十四大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政治复习提纲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一.我知我家1.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文艺复兴(P2)时间:14—17世纪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7、意义:①促进了思想解放○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经济基础)文艺复兴的“兴”——是指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二、新航路的开辟(P8)1、时间:15—17世纪2、过程: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4、含义:15—17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开展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文艺复兴讲的是人被发现,而新航路的开辟讲的是世界被发现。
思修复习提纲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绪论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①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展现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和关系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七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2)
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框辽阔的疆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P2 D1)(西南临近印度洋)2.经纬度位置:约73°E〜约135°E,约4°N〜约53°N纬度带: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小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
4.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P4 D2):A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总特点)。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B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C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往来(对外联系)。
D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5.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蒙古的不同之处及中美的异同之处(P4问题图5-4)①英国:大西洋上的岛国,四周被海洋环抱②蒙古: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亚欧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③中美:都是海陆兼备,但美国东西两边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二.中国的疆域1.领土四至(P3图5-2):我国的领土南至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北到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西达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东抵黑龙江一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2.我国经纬度位置对我国的影响:①我国最北的和最东的省:黑龙江省,最南的省:海南省,最西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跨纬度约49°,导致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③由于我国东西跨度大,跨经度62°,这导致时差大,东西时差约4小时。
3.陆上邻国(P2问题)共14个,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陆地面积最大的相邻国)、蒙古、哈萨克斯坦(邻国中陆地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家乡地理--威海的知识复习提纲 (2)
威海地理1、威海别名威海卫。
威海美称:走遍四海还是威海;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
2、位置:中国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
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位置及其优越性:突出于黄海中部,为渤海锁钥,连南北海防,是东北亚重要的沿海城市,水陆交通便利;。
威海离日本、韩国最近便于引进外资;海岸线曲折漫长,是我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之一。
海运便利,天然良港威海港。
3、地级威海市包括环翠区、文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发展的有利条件:离山大、哈大近,科技力量雄厚;离海水浴场近,环境优美;离烟威高速近,交通便利;离政府近,政策支持)进出口加工保税区(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海新区、荣成市、乳山市。
4、威海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少,大风多。
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温稍高,风和日丽,能见度最佳。
冬季寒冷干燥;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属暖温带,湿润地区。
铁人三项9月在威海举办是因为9月气候适宜,降水少。
威海空气质量优,雾霾天气少:三面环海,风大;无大型重工业企业,污染少;人口少。
5、威海地区缺水的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境内没有大河,人多地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决措施: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威海每年调水的时间安排在9月-来年的3月。
这段时间降水少。
6、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山脉东西走向,河流呈“非“字状””向南北流入黄海土壤为棕壤威海境内最大的水库――米山水库7威海的资源:①矿产资源:乳山有“金岭银滩”美誉;荣成文登乳山花岗石资源丰富。
②能源资源:风能、海洋能;③渔业资源: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④森林资源,人工林――黑松林,属于沿海防护林。
作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保护海岸线。
⑤地热能资源:亚欧与太平洋交界处(文登被成为温泉之都)8、威海的自然灾害:①雪灾,海冰灾影响:海产品大量死亡,农作物和房屋受损,对交通、通信等产生严重破坏。
比较教育复习提纲2
一、朱利安生平简介1、朱利安,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2、1816年12月,他开始砸巴黎初等教育改善协会会刊《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二、朱利安的教育思想朱利安认为:1、当时的欧洲教育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2、指出这种最有效、最可靠、最简捷的教育的改革方式,必须依赖教育科学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进行比较教育的研究,为这类不同国家间教育改革经验的相互借鉴提高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3、主张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深入全面的了解欧洲国家的教育状况,以便人们判断“那些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改进经验可引用到别国,并由该国的社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而加以修改和变革。
4、教育的研究应当成为一种以事实观察为基础的带有实证性的科学研究。
三、1、在占《纲要》一半篇幅的问卷和调查表格中,朱利安设计了两组问题,其中A组共120个问题,主要涉及关于初等教育或普通教育的各类问题:B组有146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初等教育或古典教育的问题。
2、《纲要》中所列的问题包括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的学龄和考试、体育、德育、智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各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全面考察等方面的内容。
四、朱利安的影响和贡献1、他第一次系统的倡导和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他的《纲要》被比较教育界广泛公认最早系统阐述关于比较教育设想的序言性草案。
2、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后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3、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方向。
4、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较的研究方法,尽管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品质。
但他毕竟明确地吧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这就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一大步。
总之,虽然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的种种设想并不完美,但他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一、古代东亚社会的形成与初期特点1.农业革命与农业社会的形成2.都城的建立及其社会形态3.牧业民族的兴起及其对东亚社会的影响4.耕读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二、古代东亚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君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4.耕读传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5.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影响6.文化传统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三、古代东亚经济的特点与交流1.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2.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3.铁器的普及与农业生产的革新4.华夷观念对东亚经济交流的影响5.东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四、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文化传统1.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3.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封建社会的影响4.宗教信仰对日本封建社会的影响5.日本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五、朝鲜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朝鲜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2.朝鲜封建社会的形成3.儒家思想在朝鲜王朝的影响4.朝鲜文化的传统与特点六、东亚地区的争霸与政权更迭1.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2.山东半岛的统一与分裂3.藩镇割据与日本战国时代4.明清时期的政权更迭七、东亚地区与西方文明的接触1.东亚与葡萄牙的接触2.荷兰在东亚地区的影响3.东亚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及其对东亚社会的影响八、近代东亚社会的变革与新的挑战1.清末封建社会的困境与2.甲午战争与东亚社会的变革3.东亚社会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反思4.东亚社会在新的时代面临的挑战以上是关于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古代东亚社会的形成与初期特点、古代东亚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古代东亚经济的特点与交流、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文化传统、朝鲜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东亚地区的争霸与政权更迭、东亚地区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以及近代东亚社会的变革与新的挑战。
每个部分都提供了相关的分论点和特点,帮助复习者全面地了解和回顾所学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提纲对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选修2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数学1.代数与函数–四则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与图像的关系2.几何与图形–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圆的性质与相关计算–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计算3.数据与概率–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物理1.运动与力–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力的概念与分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光学与视听–光的反射、折射与光的传播路径–镜子与透镜的成像原理–声音的传播与特性3.电学与电路–电荷与电流的关系–电阻与电路的特性分析–电能与电功的计算化学1.常见物质–常见物质的分类与命名–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2.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周期表排列与性质–化合物的化学式与命名规则–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酸碱与盐–酸碱与盐的性质与实验观察–pH值与酸碱中和反应–盐的制备与应用生物1.生物基础–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多样性与特点–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2.人体与健康–人体器官与功能–营养与消化–疾病防治与健康生活习惯3.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与发展–动植物的结构与适应–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英语1.听力与口语–基本发音与语调–日常对话与口头表达–听力理解与回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短文阅读与理解–信息提取与归纳–书面表达与写作技巧3.语法与词汇–词汇运用与拓展–句型结构与句子变换–语法规则与典型错误历史1.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与传承–印度文化的特点与贡献2.中世纪与现代–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与政治–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3.世界的联系与冲突–海上路线的发现与开辟–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地理1.地理基础–地球的形状与地理经纬度–自然环境与气候–人口与城市的分布2.地质与矿产–地壳的构造与板块运动–大陆漂移与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3.风景与旅游–主要自然地理景观与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与环境保护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的复习提纲,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和地理等多个学科的重点内容。
英语语法系统复习提纲 2
英语语法系统复习提纲1. 英语简单句五大基本句型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并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2. 英语中动词有哪些类型,请详细列举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及其否定形式,各举一例并翻译句子。
(1)系动词(2)助动词(根据十大时态一一列举)(3)情态动词(否定式、例句及翻译)3. 分别列出英语简单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表语的成分,并一一举例。
做主语做宾语做表语4. 请问动词原型可以直接做主语、宾语或表语吗?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可以请问要改为那种形式,请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5. 请写出形容词、名词、动词、介词、副词、动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6. 请写出系动词、形容词、副词、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
7. 如果一个简单句中需要用两个动词,一个已经放在主语后充当谓语动词,另外一个动词该如何处理,各种形式表达的意义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8. 请简述宾语从句的类型、语序和时态,并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语序:(举例并说明)时态:分别解释说明并列举主句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时从句的时态问题。
9. 请简述时间状语从句的引导词,各举一例并翻译;请简述时间状语从句的时态问题。
10. 请列举疑问句的类型并指出简单句变疑问句的方法。
11. 请详细说明感叹句中如何判断改用what or how.12. 请详细写出祈使句的三种肯定形式,四种否定形式,表强调的用法;请举例说明祈使句与and, or 连用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的问题;请详细写出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的语法点。
13.请列表说明初中十大时态的名称、构成、表示的内容及时态标志词。
14. 请简述名词变复数的规则。
15. 请简述基础词变序数词的规则;请简述分数的表达法;请简述百、千、百万、十亿的用法。
请简述年代的表达方法;请简述在某人几十来岁时的表达方法;请简述影视美式英语中年月日的表达方法;请简述是基于年代的表达方法。
16.请简述形容词、副词变比较级与最高级的规则。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资料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2:人是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1、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2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世界人种形成类别:黄种、白种和黑种形成原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氏族社会发展过程: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的原因(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男人在社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婚姻稳定,血缘关系以父亲计算,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晚期出现了私有制1.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汉谟拉比法典★:①背景: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②性质(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③历史地位: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p11①古代印度社会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性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利益。
雅典城邦的繁荣爱琴文明的中心在:克里特岛、迈锡尼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打败迦太基(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奴隶起义]。
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详细)
高中生物复习(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 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三)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2. 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1 直觉性物理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婴幼儿在正式学习自然世界只是之前就具有的,关于物理规律的直觉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灵魂?(论述题)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马克思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揭示出:有关“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的实质问题。
而马克思在揭示黑格尔哲学:是从哲学的基地上的自我异化。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从宗教上”和“从哲学的基地上”所理解的自我异化都是一样的性质。
费尔巴哈从宗教上理解的,其实是从哲学的基地上理解的。
有关这个问题恩格斯也在《终结》的第四节说明了。
马克思确定的“世俗基础”、“自我分裂”、“神圣家族的秘密”、“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等等这些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名词解释)那么就连解读者自己也就不会明确马克思说的“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其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世俗基础”所指的是:“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
总之,统治阶级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
”(同上卷,第100页。
)这就是“世俗基础”在现实中的表现。
所谓“自我分裂”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
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为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同上页)这就是“自我分裂”的思想根源。
所谓“神圣家族的秘密”,一旦揭开这个秘密而暴露在公众的实质是:神圣家族的观念是“要保持事物的现状”不被改变而成为永恒的神圣家族。
所谓“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就是要改变现存事物的现状,才能真正地使“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或在文章中解释如何------如何地解决,这种方法是思辩哲学即任何解释学的共性,用这种方法那是实现不了的。
马克思揭示出:这种方法是在理论上与在实践上那是脱节的、不一致的。
三、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六条的观点,要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的第一章节才可说明(1)和(2)中的观点。
因为马克思在那一章节里揭露了“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去“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情感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在那部书是这样揭露的:“其实,前期历史的‘使命’、‘目的’、‘萌芽’、‘观念’等词所表示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从后期历史中得出的抽象,不过是从前期历史对后期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抽象。
”(选集同上卷、第88页。
)这句话就包括对“宗教情感”和“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由此而批判揭露出了那种埋藏在“普遍性”的实质性问题。
然而,恩格斯对第六条只是“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这个“纯粹”加进去是非常恰当的。
因为抽象哲学观的“普遍性”只能是“纯粹”的性质。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的。
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却作了抽象的错误的理解。
在他的哲学中,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自然共同性或自然本质。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
这里讲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
1、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里的社会关系,指的是单个人同外在于他的社会(包括他人、群体、人类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当中,他最先是把人放到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的历史维度上来进行分析的。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生产、生活的过程,赋予了不同个人以不同的社会本质。
2、人的实践性。
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因此,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在《提纲》中,对“实践”范畴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真正起点,也是全部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的根本性的基石。
四、第九条,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直观唯物主义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社会发展的意义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因此它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受到了根本的局限。
第九条:“直观的唯物主义(名词解释)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马克思在这条对旧唯物主义,用了个定性概念即“直观的”;并且用“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去确定其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同时,也阐明了“直观的”这个概念的含义:是“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没有从“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的“感性”那只是属于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人的活动;单个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类社会”整体的活动中,只是短暂的活动。
也就是说,人的“感性”是在这种“社会的人类”整体参入中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认为,不这样来理解“感性”认识,就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这种形式就是“直观”。
五、第十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马克思在这里说明了旧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的区别问题。
“市民社会”是现存的社会;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现实的社会。
六、重要意义(一)、《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二),《提纲》为系统的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
《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列宁的《唯批》等著作中,对《提纲》的思想有进一步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
(三),《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四),《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
《德意志意识形态》注意写作背景和中心内容《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写作背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
恩格斯为了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应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机关杂志《新时代》编辑部要求为评论施达克(丹麦)的《费尔巴哈》一书而写的。
原文发表在该杂志1886 年第四、五期。
1888 年恩格斯略加修改加上序言,作为单行本出版。
同时,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 春写的笔记《提纲》作为这本书的附录一起发表。
为什么在马哲学产生四十年之后,阐述马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与区别呢?这要从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状况说起。
恩格斯写这本书,来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理论的本质,这是写作本文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于反击资产阶级的时髦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疯狂进攻。
第三、全面评述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原因是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
二、中心思想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部著作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章,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章,分析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四章,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学习这部著作,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变革,掌握其哲学的革命实质,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理解。
三、内容讲解一、本章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