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 专题09 人口与地理环境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合集下载

专题09 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09 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09 人口与地理环境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答案】A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B.放开二胎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解析】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

【答案】C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正确。

【答案】B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4~5题。

4.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解析】根据图示目前阶段6~10岁人口比重较高,则下一个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位于15~20年后,所以B 正确。

【答案】B5.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A.2020年B.2028年C.2035年D.2040年【答案】B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6~7题。

6.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解析】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甚微,即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所以D正确。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图1 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图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对比[读图1、图2,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的两个特点:①时间差异: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②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由图可分析:生产力水平及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根本动力。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图3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读图3,回答问题](1)构成指标:A 出生率、B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差异? 提示: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典例] (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审答规范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D[冲关演练]1.(2015·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1)~(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解析:(1)B(2)B第(1)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案,有答案)

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案,有答案)

专题9 人口与地理环境【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 高(>1.5%) 低(<1.0%)传统型 高(>2.0%) 低(<1.0%) 高(>1.0%) 现代型低(<2.0%)低(<1.0%)低(<1.0%)2. 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属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较低,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年增加人口总数仍较多,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不同的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仍存在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

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我国属“未富先老”,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很大的区别,故今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贫困人口较多等,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 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民工流动的特点及原因项目 内容迁移规模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 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题型示例】题型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例1、(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D【举一反三】(2015·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科学备战2018高考※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

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

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

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共71张PPT)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共71张PPT)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 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3浙江文综,9,4分)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 D
高考地理
(新课标Ⅱ专用)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4课标Ⅰ,10,4分,0.168)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答案 D
根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
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 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变化。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
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项错误;图中显示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
1990—2010年,B项错误;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至23‰左右,D项正确。
B组
两题。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试卷(20份) 通用6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试卷(20份) 通用6

专题4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

(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重点、难点剖析】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二、大气运动规律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

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判读等压面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②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2.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①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②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

2018届高三地理考试大纲及解读 精品

2018届高三地理考试大纲及解读 精品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及解读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2018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整理:人口与环境 精品

2018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整理:人口与环境 精品

2018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整理: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2018四川卷)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D)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2018上海地理卷)(十三)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0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以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0%4%4%6%8%2000年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2%4%2%4%6%8%6%8%2%4%8%0%4%4%6%8%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2010年(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982年1953年33.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

参考答案: 134.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1.91%。

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参考答案:201035.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0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年到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2018高考地理-考纲资料整理

2018高考地理-考纲资料整理
水质污染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导致水质型缺水
减少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等
2.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综合开发
概念
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流域特征
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
开发建设
18世纪下半叶:农业;人口较少,人类活动有限
条件
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开采条件好
市场优势: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缺口将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区位优势: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交通比较便利
综合开发
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湿地保护
概念
指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土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生态效应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问题、危害及对策
面积萎缩
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植树造林、退耕还湿等
物种锐减
实行休渔政策、限制网眼大小;禁止捕杀珍稀动物等
环境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
2.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条件
布局
特点
耕作农业区(耕作业);林业和特产区(林业);畜牧业区(牧业)
问题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考地理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考地理解析版

的沉积地貌。
第 6 题,洪水期水位会涨到 T0 的位置,因此水线对岸边基岩的侵蚀与冲刷比较强,会扩大 T0
的位置;而且面积扩大需要有沉积物来源,只有在 T0 位置才有沉积物的来源
第 7 题,流速最大意味着落差大,侵蚀力强;T3 位置砾石的平均粒径最大,因此沉积作用较小,
相应的侵蚀作用较强。
第 8 题,T0-T3 颗粒物是由于流水沉积形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相对比较平坦,后地壳多次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 气候特点。(6 分) 【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解析】:本题对比堰塞湖分析湿地的成因,湖泊蓄水量比湿地沼泽大,结合材料中说湿地积水面积 较浅,因此湿地蓄水量少的话,地势就比湖泊平坦很多。积水较浅,蓄水不多,说明补给不多,蒸发 较多。本题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学生反而会暴露问题。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 化。(6 分)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化为降水 量等于蒸发量。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前提是最终湿地面积稳定,说明补给和损失是平 衡的,因此最终蒸发和降水是平衡的。而本题又要求描述变化,因此在前期是还是外流河的乌裕尔河 一定是补给多损失少才可以,因此前期应该是降水大于蒸发。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 发,盐分富集(最终饱和) 【解析】:本题考查变为内流河并且泛滥为湿地的盐分变化,逐渐变为内流,蒸发变多,补给变少, 盐分会逐渐积累,河流本身也会携带部分矿物盐类,从而导致含盐量逐渐增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分) 【答案】:同意,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 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考生可从盐度,生物多样性,湖泊水体环境等角 度作答。 选做题 4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10 分)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试卷(20份) 通用4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试卷(20份) 通用4

专题3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重点、难点剖析】一、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区分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如下图所示: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特别提醒】特殊时间的确定(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00(24:00);(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5)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6)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24:00)。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例如地理依照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形,制定了《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份。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大体技术的把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要紧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明白得试题要求和考查用意;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成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熟悉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旁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说明、评判,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定、归纳、演绎、比较、归纳等方式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楚、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类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进程,包括发觉信息、判定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进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明白得: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类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大体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和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分)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8.00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专题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热点题型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例1、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提分秘籍】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问题。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热点题型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例2、【2017江苏地理卷】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4)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从常住人口数量的1990—2019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D对,ABC 错。

故选D。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D. 丁、乙、丙、甲3.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B. 人口老龄化C. 劳动力不足D. 死亡率高【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比较及读图分析能力。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第 1 页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所以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死亡率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慢所致。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小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 2019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B.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C. 2019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 2019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5.自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呈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B.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6.2019年以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有关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 人口总数减少C.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D. 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9环境保护(教学案)-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解析版)含解析

9环境保护(教学案)-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解析版)含解析

专题19 环境保护【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结合近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从考查内容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等内容是考查重点,尤其关注气候变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从考查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及文字材料,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本知识及应用.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及治理等。

(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考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短缺原因及应对措施等。

(3)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保护等。

【重点、难点剖析】一、环境问题与管理1.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自然环境要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

可概括为三类:①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

3.环境问题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①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②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③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

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环境管理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的内容:①资源环境的管理;②区域环境管理;③部门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

【归纳总结】环境问题的影响环境问题的影响需结合地理原理、规律进行推导、分析,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分析角度包括三个方面:1.自然地理要素变异:气候(气温、降水等)、地形、水文、生物、土壤;2.社会经济活动受限:农业生态环境、工业生产原料、旅游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人类生活环境及人类自身健康;3.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二、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主要问题直接原因共同成因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紧张过度开采和水污染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3。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考试(20份)通用8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考试(20份)通用8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考试(20 份)通用8作者: 日期:专题5天气与气候【2018年咼考考纲解读】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

(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

(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剖析】、天气系统1 •锋面系统图解(1)冷锋过境后过境前过境吋气温降低阴天、下雨气温高气压升高刮风、降温零气乐低灭气转晴雨区:锋麻为主天气睛朗(2) 暖锋过境前气温低吒压高天气睹朗卩U ⑪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 .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风向气压梯度力—风向…气压梯度力下降丿晴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哺过境时參连续性際水雨区:锋前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3.锋面气旋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北半球南半球风向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冷暖锋位置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移动方向AB处锋面向E处移动,CD处锋面向G处移动AB处锋面向F处移动,CD处锋面向H处移动雨区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区与锋后二、气候的成因与描述1 .气候类型的成因(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大祥东测犬陆两部大陆内窗90°i 70°暖流/ W40°寒严流/20°/Jr10°0°冰原气輾苔原气偎亚温带海洋性气候塞带针叶彳珮带大陆性地中晦气候热带秒摸代候热带草原气帳热带雨林¥S犬陆东部大洋西侧大气坏流L,90°极地高气压带70°;流扱地东凤带林气候/ /r副极地低气压带温带季风气候50°/西凤带/亚热带孝风气候/®流副鵝带高气压带热带季风气候/信彎弋候赤道低气压带(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毬年高温笋爾赤道低压带(多雨因索)堤年高温,干湿季交替信风带(少雨因素)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少雨,U照强烈•气温极高副热带高压带(少雨因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西凤带性气候姿年湿润’冬雨妬冬不(多雨丙素〉拎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_________ 亚热带季凤和冬季凤(多雨因素〈髙温多雨季风性湿润气候両丽厂(少雨因素)爪雨温带季风气候2.气候的描述(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专题10 城市与地理环境Word版含解析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2. 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问题(2)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属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较低,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年增加人口总数仍较多,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不同的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仍存在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

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我国属“未富先老”,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很大的区别,故今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贫困人口较多等,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民工流动的特点及原因考点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例1、(2013·浙江文综)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变式探究】2011年中国、印度先后公布了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读下表回答(1)~(2)题。

注: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男性人口数。

(1)中国、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 A .传统型、传统型 B .现代型、现代型 C .现代型、传统型 D .传统型、现代型(2)结合中、印两国人口性别比,判断此现象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①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②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造成女性结婚困难 ③危及社 会安定 ④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等造成影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考点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题。

(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由表中可以看出,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而迁入国为发达国家。

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劳动力,但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对迁出地来说,由于人口的减少,会减轻环境压力,同时与外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增多,会影响到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难点一、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例1、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1)B (2)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

第(1)题,0~14岁人口的比例是1982年高于2009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14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2009年大于1982年,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2009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2009年大于1982年。

第(2)题,由上题可知,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2009年25~59岁的人口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规律方法】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横坐标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该图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代表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

(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所属模式,性别比例,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3)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下面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图2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

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读“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曲线1970年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B.b曲线1980年后缓慢上升与a曲线变化无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D.1985年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6.根据该省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现阶段应该取消控制生育的政策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B.从长远来看,a曲线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目前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D.目前a曲线的变化已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读“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回答7~8题。

7.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8.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答案7.C 8.D解析第7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大。

第8题,流入人口使该市总人口增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基础设施的压力,对该市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

读“某省在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省2010年大学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 ) A.该阶段的适龄升学人口在不断下降B.大量人口迁出C.2008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D.高中毕业直接就业10.从图可以得出未来几年该省( ) A.劳动力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就业形势好D.教育资源短缺(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

1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1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13.(2013·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答案 D解析由表可知: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小于印度;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印度相等;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美国最接近;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14.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双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双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1)BD (2)BD15.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