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3年高一历史上半期月考测验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的诗句。
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A.王室子弟B.功臣C.商代贵族D.诸侯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宗法观念D.贵族世袭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
这表明当时A.鲁国文明开发落后B.仁政理念广受推崇C.鲁国漠视礼仪教化D.周礼制度影响深远5.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
这表明当时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6.《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7.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③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④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中正B.刺史C.御史大夫D.通判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论文D.《汉书》的记载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和工具不断进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2.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珐琅彩④彩瓷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3.中国瓷器名扬海内外,在《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5.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6.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7.“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照顾子女,让在外辛劳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郡县制度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A.大臣地位不断削弱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官员管理日益规范6.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8.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和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
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只有从真正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中,才能对一个时代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判断。
”这主要说明家谱能()A.真正反映百姓的生活B.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C.更好地研究普通人的历史D.体现历史演变的细致性和全面性4.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5.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6.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7.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①延续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安徽省历史高一上学期2025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安徽省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新航路开辟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 指南针解析: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得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
而其他三项发明虽然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新航路的开辟无直接关系。
2、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其中对于文字的改革是指:A. 发明甲骨文B. 推广小篆C. 创制金文D. 使用大篆答案:B. 推广小篆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便于政令的传达和文化的统一,下令将各国文字统一为一种标准字体——小篆,从而实现了书同文的目的。
甲骨文是更早时期使用的文字,金文主要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而大篆是一种较早的文字形式,并非秦朝统一后的官方标准文字。
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解析: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
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4、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汉武帝答案:A解析:孔子并没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这个主张实际上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孟子、荀子均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而汉武帝是汉朝的皇帝。
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其举措的是:A.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以及统一度量衡等。
修建长城虽然也是秦朝的重要工程,但其主要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并非巩固统一措施。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C.铁犁牛耕的普及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筒车②风力水车③翻车④高转筒车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4.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开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5.首次发现美洲大陆的航行是在哪一个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的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6.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海上航路是A.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印度D.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7.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实质是A.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B.自由竞争逐渐让位于国家干预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8.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根源是A.民族危机的加剧B.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9.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D.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春秋时期品种基本具备10.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的是A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B“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C“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D“……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3.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B.世卿世禄制C.礼乐制度D.分封制4.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5.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6.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A.封国B.谥号C.爵号D.职业7.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2023年高一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
选择题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因此ABC均正确。
D项错误,此制度在西周初期维护了奴隶制的正常运行,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走向了崩溃。
选择题《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下列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西周的国姓为姬B.周初分封对象都是亲族C.西周实行分封制D.周公对分封制贡献重大【答案】B【解析】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初分封对象并非都是亲族,王族和功臣也属于分封的对象,其它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所以对此解读错误的只能是周初分封对象都是亲族。
故B项正确。
选择题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 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 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 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 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之下可以进行层层的再分封,弱化了周天子的权力,因此无法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分封制到了西周末年出现了逐渐瓦解的现象,诸侯经常不向天子进行朝贡。
分封制的对象除了王室之外还有功臣、前代贵族。
分封制在实行初期适应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但是到了后期由于血缘关系疏远开始逐渐瓦解。
故ABD三项错误,排除ABD项。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A. 哲学王B. 智者C. 武士D. 商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选项A,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的教育理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哲学家和统治者,即“哲学王”,因为他们拥有最高的智慧和知识,能够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正义和繁荣。
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智者并非柏拉图教育制度的最终目的,智者在古希腊通常指的是以教授知识和辩论技巧为生的人,他们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职责和能力。
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武士或战士在柏拉图的教育制度中并非最终的培养目标,他们只是国家中的一部分,负责保卫国家,但并非统治者或哲学家。
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商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教育制度更侧重于培养哲学家和统治者,而非商人。
故选项D错误。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实行三公九卿制B. 颁布秦律C. 实行郡县制D. 实行分封制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的选项。
选项A,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中央政府各机关的总称,这种制度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A与题目要求不符。
选项B,秦律是秦朝的法律制度,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故选项B与题目要求不符。
选项C,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C与题目要求不符。
选项D,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但在秦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故选项D与题目要求相符。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在距今4000年前后,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
在当地的石峁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玉人头等众多文物。
这说明当时()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2.春秋时期,鲁国拥有多个其他族姓的附属国,如风姓的须句和颛臾、姜姓的向、祁姓的祝、姒姓的鄫、妘姓的鄅等,这些族姓的人都以“鲁人”自称。
这反映了当的()A.分封体制有所发展B.鲁国建立起地区霸权C.民族交融走向深入D.区域共同体逐渐形成3.《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
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4.西汉初年,汉惠帝曾诏令女子到十五岁不出嫁者就要缴纳六百钱的税额。
对于妇女的再嫁法律也予以保护,“夫死无男,有改嫁之道”,“夫死未葬,就嫁之妇,亦不干法规”。
这表明当时()A.婚姻观念自由开放B.国家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C.农民田赋负担沉重D.政府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5.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
公元前144年,汉景帝颁行《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
这一转变()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6.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只有“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时,增加至百人;宣帝时,增加到二百人;元帝时,增加到一千人;成帝时,已到三千人。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9.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3.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4.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3.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6.明朝时,松江“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合郡男妇”是卖袜店的雇佣工人②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了包买主③江南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8.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C.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9.宋朝某人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4.“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
A.四川都江堰 B_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 D.河北赵州桥6.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①资金雄厚②分工细密③不计成本④缺乏竞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07年12月21日,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沉睡南中国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断定“南海一号”上有大量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B.色彩鲜艳的唐三彩C.珍贵精美的瓷器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8.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9.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②商业市镇兴起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晚上“市”门紧闭11.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12.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20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 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有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龙形象遗存, 在河南、湖南、湖北、甘肃、内蒙古、辽宁和山西等地均有发现, 而且龙形象各不相同。
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A. 区域之间交融互鉴B.多元一体C.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D. 满天星斗2. 古书中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 三正”等官长, 夏朝的兵士称为“ 甲士”, “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材料反映出夏朝A. 已建立国家管理机构B. 官员职责已日益明朗C.官员森严的尊卑等级D. 已结束国家动荡状态3. 西周时期, 周天子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 田亩所有权全归贵族封君, 一般不允许买卖。
即所谓“ 四封之内, 莫非王土;食土之毛, 莫非王臣”。
这说明, 当时A. 国家税收得到了有效保障B. 小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实行了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 土地属于封建地主私有4.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内底所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
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A. 图像史料B. 文献史料C. 实物史料D.口述史料5.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 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 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B. 分裂割据的变局C. 冶铁技术日渐成熟D. 统一进程的加速6. 西周实行井田制, 商鞅变法时曾采取“决裂阡陌”的措施。
2023年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题(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
选择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皇帝制B. 分封制和世袭制C. 分封制和郡县制D. 宗法制和郡县制【答案】C【解析】周代灭亡是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过大,秦朝灭亡是由于暴政,而非郡县制。
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是分封制,秦朝时期的地方制度是郡县制,故C项正确。
皇帝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
世袭制属于选官制度形式,B错误。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
D错误。
选择题秦朝的哪一制度实质上是对夏、商、西周政治体制很大程度的继承和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皇位世袭制D. 选官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官僚政治,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但皇位的继承依然实行世袭制,据此可知C选项正确。
A选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新的政治制度;B选项是有别于西周分封制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D选项错误,选官制度在秦朝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选择题“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有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错误,分封制是“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的原因,而不是引起题干所说变化的原因。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③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 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D.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实行礼乐制度能够实现社会关系中的“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说明礼乐制度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故A项正确;等级制度只是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材料突出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异则相敬”,反映出社会风俗的差异是存在的,并没有实现同一化,故C项错误。
分封制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故D项错误;选择题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候国被称为“甥舅之国”。
“甥舅之国”的出现A. 推动“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B. 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 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D. 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答案】C【解析】材料“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巩固了统治,所以正确答案为C。
“禹传子,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
周朝已经是奴隶社会的第二个朝代,当时没有部落贵族统治,所以B错误。
君主专制开始于秦始皇,周天子时期尚未形成专制权力,D错误。
选择题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西周的分封制A. 扩大了中央王朝统治疆域B. 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 建立起了有效的官僚体制【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见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之下,中央权力相对较小,而分封制的含义是天子把士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要对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缴纳赋税、朝觐述职等,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与材料相符,故C正确;通过材料“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商朝中央地域的大小,也没有与西周的分封制疆域相对比,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间战争问题,所以分封制就不能体现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B错误。
西周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属于贵族政治,而不是官僚政治,与材料不相符,D错误。
选择题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排除A;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排除B;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为了巩固统治而把王族,功臣,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的制度,排除C;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D。
选择题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飤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信息主要是:A.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A【解析】材料“海内皆臣”反映了秦朝国家统一,皇帝集权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疆土辽阔,臣民众多,故B错误;“海内皆臣”并不能体现交通发达,水陆并用,故C错误;“海内皆臣”也没有反映法律严苛,覆盖全国,故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②③①④B. ②①③④C. ②④①③D. 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唐代的三公九卿,②是秦朝的三公九卿,③是明朝的“废丞相,权分六部”,④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②①④③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选择题相较于夏商周,大一统国家的显著不同是A. 地理环境B. 生产方式C. 国民构成D. 制度特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实现国家大一统,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正确;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国民构成不是大一统国家相较于夏商周的显著不同,排除ABC。
选择题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A.职位细化,各司其职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九卿属于行政机构,但是其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的至上,故D符合题意。
选项A、B 是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材料和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
选择题唐赵暇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答案】C【解析】根据“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制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C项正确;材料无关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科举制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排除B项;科举制用做官控制知识分子,不能说明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D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宋太祖时期曾颁布诏令,要求科举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不得称呼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而只能称“天子门生”。
这些诏令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 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 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解析】根据材料“要求科举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 不得称呼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而只能称‘天子门生’”等信息可知,宋太祖这样做是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对应试举人有所偏私,形成师生关系,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中的诏令旨在防止选官结党营私,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选项正确;材料“不得称呼考官为恩”可知,宋太祖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而不是针对丞相,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宋太祖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而颁布的诏令,没有体现科举的制度化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防止形成师生关系而结党营私的问题,没有体现贵族特权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选择题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
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加强专制皇权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解析】根据材料“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犬牙交错”的原则增加了区域内的管理和交流的难度,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故本题答案选D项;实行“犬牙交错”的原则并不能扩大统治区域,排除A项;“犬牙交错”的原则造成了同一行政区内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排除B项;“犬牙交错”的原则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加强专制皇权,排除C项。
选择题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
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
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
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答案】C【解析】根据曹魏时期选官在程序上要求“中正”出据书面的正式材料,选拔内容包括家世、品行和道德才能等,反映了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注重公正合理的一面,C项正确;要求“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等,表明其并没有随意,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家世为先,不能促进社会阶级流动,也无法摒弃门第间的差别,排除BD项。
选择题有学者讲二述明代内阁制度时说:“内外一应章奏。
先由大学十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意见,送进宫甲,再山皇帝细阅决定……又称‘票拟’……待皇帝自己看过。
拿这条子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
批好拿出去,这便足正式的谕旨。
”据此可知,明代A. 皇帝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 内阁制度利于皇权专制加强C. 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D.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内阁大学士先看奏章,然后写好票拟即自己的处理意见,最终由皇帝批红决定。
由此可知决策权最终在皇帝手中,所以内阁制度利于皇权专制加强,故B项正确。
内阁仅有票拟权,决定权最终在皇帝手中,但材料并未强调官员的唯命是从,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内阁制度加强了皇权,没有涉及中枢机构的健全,C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主旨是内阁制强化皇权,并不是明朝政治体制的僵化,故D项错误。
选择题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明通行宝钞(纸币)的发行机构曾发生重要变化。
观察下图,这种变化产生的背景是,当时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 行政中枢发生变化D. 赋税制度开始调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一的宝钞发行机构是中书省;图二的发行机构是户部,这主要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仅从纸币的发行机构来看是不能得出明朝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论的,A选项排除。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明中叶以后,B选项排除。
明朝赋税制度的调整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等有关,D选项排除。
选择题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
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清前期设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对比明代三司分理地方事务,可知清代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A项正确;督抚加强了对府州县的监督、控制,不是取消了府州县,排除B项;清朝前期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项与史实不符;通过督抚制度,清朝前期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D 项错误。
选择题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A. 内阁B. 殿阁大学士C. 锦衣卫D. 东厂、西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疲于处理国事,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不是明太祖,故A项错误;锦衣卫不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是监察特务机构,故C项错误;东厂、西厂也是宦官特务机构,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