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政的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就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与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她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就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与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就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就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7、非排她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她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就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她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就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她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就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 Ua=Ua(X1,X2,X3,、、、,Xn,Y1)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就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就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就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就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她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就是递减的。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3.混合经济: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4.市场失效:虽然满足充分竞争这一条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仍存在若干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5.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除非以他人处境的变差为代价,当一个社会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则此时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中。
帕累托改善: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的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提高了。
6.公共产品: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
7.外溢性:人们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8.财政职能:政府应当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任务。
9.囚徒困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双方带来极大损失的负和博弈。
10.公共选择: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1.经纪人假设:现实中的人是利己地、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12.多数同意规则: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13.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14.寻租:在政府管制行为下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
15.政府失效:政府行为或财政决策过程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在公平和稳定职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6.购买性支出: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17.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
财政金融名词解释
财政金融名词解释1. 财政: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全社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门学科。
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平衡等内容。
2. 赤字:指国家财政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也称为财政赤字。
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印钞等方式来弥补,但同时也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
赤字不可持续会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并扰乱经济的运行。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收紧货币供应。
4. 利率:指借贷资金的价格,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定价机制。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经济增长;低利率则促进借贷和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5. 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维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状况,包括调控通胀、调节经济增长等方面。
6. 非银行金融机构:指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与银行类似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融资、投资理财等。
7. 投资者保护:指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保护包括加强信息透明度、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提高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方面。
8. 股票:指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代表投资者对公司股份的所有权。
购买股票意味着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公司的分红和决策权。
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9. 债券:指政府、公司发行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固定利息和偿还本金。
购买债券意味着债权人对发行人的债权,债券市场是企业和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
10. 金融风险管理: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来识别、评估和处理风险的过程。
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财政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2.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3.免费搭车: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4.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6.文教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总称。
7.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8.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强制由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共同筹集基金,在劳动者及其家属生、老、病、伤、残、失业时给予的物质帮助。
9.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0.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支出。
11.财政补贴:是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制定的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12.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13.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
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应征税额,反过来说,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14.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每一种税都必须明确对什么征税,每种税的课税对象都不会完全一致。
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16.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20个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2.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3.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4.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5.赤字:多用于财政,意为亏本。
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因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而故名。
6.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7.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8.增值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9.分税制: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0.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11.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政策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
1.财政经常性收入是指每个财政年度都能连续不断、稳定取得的财政收入。
根据财政部和全国人大预工委的规定,其原则上包括三方面: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以及其他一次性收入);二是中央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三是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可支配财力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
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构成。
3.转移支付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一种财力性补助。
它是按规定根据各地一些经济指标,依照统一的公式测算出当地的标准收入与标准支出,对标准支出大于标准收入的地方,按一定系数给予补助。
4.政府性基金支出是指以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具有政府性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性质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
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准许执行结果中出现预算赤字。
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
6.社会保障是指政府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养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7."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取得非税收入时,必须按规定全部上缴国库或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时,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根据核定或批准的年度预算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以及单位的支出申请和实际工作需要,从国库和财政专户向申请单位拨款。
"收支两条线"管理内容不仅指单纯的收支管理,而是包括多个具体相关的工作内容。
财政的名词解释大全
财政的名词解释大全一、财政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组织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和调控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一种行为体系。
它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征收税收、发行国债等手段,调配和利用国家财产,以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利益保障的活动。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征税、收取利息、罚款等方式所获得的资金或物品。
它是财政支出的来源之一,被用于满足国家运行、发展和公共利益保障的需要。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利益和民生需求,运用财政收入和借款等资金进行的开支。
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推动国家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编制出的具体数额和用途的计划。
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设立预算目标、控制支出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实现国家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五、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财政收入不足、支出过度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财政缺口。
财政赤字的存在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六、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财政平衡的实现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财政平衡需要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措施,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关系。
七、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八、税收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依法从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收取的一种强制性支付,以满足公共财政支出需要的经济手段。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调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九、国债国债是指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注:以下答案均来自《财政学》学习指导书1.财政:(1)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与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语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P1)2.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P2)3.影子价格:即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应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P16)4.BOT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是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私营公司,由私营公司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项目公司在项目经营特许期限内利用项目收益偿还投资及运营支出,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P28/55)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
(P34)6.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在正常年份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公共支出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即使税率不变,税收收入也会自动增加,相应的公共支出水平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升。
当社会“剧变”时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但政府会设法维持可容忍税收水平,结果公共支出水平虽有下降,但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财政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现实生活中它表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
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形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3、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4、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相应的增加非税商品的需求量。
我们把税收导致消费者增加非税商品需求来代替对课税商品需求的影响,称为税收的消费者替代效应。
5、直接税:税款不能或很难转嫁的税收属于直接税,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也就是负税人,税款由负税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
6、价外税:指计税价格中不含有税金的一类税收。
7、国债负担率:是用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表示。
是衡量一国经济所承受的国债程度的综合指标。
二、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什么特点?答:在消费上不存在一些人消费就排斥和减少其他人消费的产品,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公共产品或公共物品。
特点: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益的外溢性。
2、什么是税收中性与税收的超额负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税收中性是指税收不影响或不干扰人们的经济选择。
税收的超额负担就是国家征税给纳税人造成的超过税款的那部分负担。
如果一种税没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中性的;如果一种税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非中性的。
三、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2、简述增值税的主要内容、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和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税率:实行两档税率,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得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得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得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就是指在既定得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与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她人不受损.3、市场失灵:就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得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与满意得收入分配得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得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得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资本得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就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得波动特征,有意识得采取特定得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就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得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7、非排她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她得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就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得消费不会减少其她任何消费者得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得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就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她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得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得生产函数)所包含得变量就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得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Xn,Y1)即活动主体a得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得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得影响。
11、矫正性税收:就是实现外部性矫正得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得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就是指人们在一定得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得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得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就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得多个备选议案就是不可能达成均衡得,而就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得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得偏好程度较高,对其她议案得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得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就是递减得。
财政的名词解释
财政的名词解释财政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相关名词的解释。
1. 财政:财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进行的财政活动。
财政活动包括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财政收入的征收和管理、财政支出的安排和管理。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主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包括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全民就业;微观财政政策主要关注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等。
3.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征税、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方式获得的资金。
国家为了满足公共事务的需要,将征收的税款、罚款等资金作为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国家用财政资金进行的各种开支。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工资、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开支。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
5.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财政平衡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对于维持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6.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
由于财政赤字的存在,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融资,进行补充财政资金。
7. 财政超赤:财政超赤是指财政赤字的规模超过了预算。
当财政超赤出现时,国家面临着财政压力和负债问题。
8. 财政可持续性:财政可持续性是指一个国家在长期内能够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不依赖债务和外部资金。
一个具有良好财政可持续性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并应对经济风险。
9. 财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是指国家财政活动的信息公开程度。
财政透明度高的国家,公众可以清楚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预算使用情况等,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市场信心。
10. 财政重绩效:财政绩效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实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3、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经济活动,并运用这些商品或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它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科教文卫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应归入非生产性范畴。
6、基础建设: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他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7、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模式): 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9、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搜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
10、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11、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12、“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13、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4、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名词解释 财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名词,用以指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务管理活动。
它涵盖了政府如何收入资金、如何分配这些资金以及如何管理国家债务等方面。
财政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的核心职能之一是收入的管理。
政府通过税收制度,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税款作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些税收可以用来满足国家运转的基本开支,例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国防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征税、行政收费以及国有资产收益来补充国家财政收入,以保障国家的经济运行。
其次,财政有着重要的支出管理职责。
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分配资金,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支出的分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追求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不平等等。
政府还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经济调控,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透过加大支出来刺激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复苏的目标。
此外,财政还负责管理国家债务。
政府会通过发行国债、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满足财政需求,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管理债务并承担利息。
合理的债务管理是确保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涉及到债务的规模、利率以及偿还期限等方面。
债务管理的不当可能导致财政危机,从而对经济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上述职能,财政还承担着经济调控的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例如透过减税刺激消费和投资、通过财政支出刺激需求、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产业升级等。
这些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轨迹,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此外,财政还与社会公平密切相关。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以实现社会公正。
例如,实施递进税率,即高收入群体被征收更高的税率,以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实现收入再分配。
总之,财政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管理领域,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财政学 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资源如何配置、税收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以下是对一些与财政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一、税收税收是政府以法定形式从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获取的经济资源,用于满足公共支出和公共事业的需要。
税收有不同的形式,如所得税、消费税、企业税等。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征税、收取非税收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总额。
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国家目标的基础。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四、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以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用于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发展。
五、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状态。
财政平衡可分为预算平衡和财政均衡两种形式。
预算平衡是指预算期间内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等,财政均衡是指长期内财政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
六、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通常需要通过借款或发行国债来弥补,但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带来债务累积和财政压力。
七、财政赢余财政赢余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超过支出的情况。
财政赢余可能用于还债、投资或作为可用储备等。
八、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对应税基变化的敏感程度。
税收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税收弹性的大小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财政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进行合理的财政决策和实施。
财政的名词解释
财政的名词解释财政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财政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财政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财政的意思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
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
“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1]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的真正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应该说,法治性、民主性在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中早已得到重视,但实际在对“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理解上存在不足。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财政名词
1、财政:是财政现象与财政本质的统一体。
2、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定的财政类型或模式。
从性质特征的角度来描述公共财政,它是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是公平的财政、非营利性的财政和法制化的财政。
3、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是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4、外溢性:又称作外部效应,是指人们的行为(个人消费或企业生产活动)对他人(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函数)产生的原非本意的影响。
5、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机制是指一种能对经济波动做出“自动”反应的财政制度设置,又称“内在稳定器”。
6、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对企业和个人单方面、无偿的支付,他体现着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7、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为执行职能而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占用,反应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动和作用。
8、不可控制性支出:是指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规定或政府承担的责任必须进行的支出,除非经过立法的修改或政府责任的完成,否则短期内不可停止支付或削减其支出规模。
9、财政投融资: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有偿的投资于具有一定公共性的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10、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的政策需要而将一部分款项无偿地拨付给企业和居民,用以弥补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生产者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政府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支出。
11、社会保障:通过国家或社会来解决社会成员遭遇生存普遍风险的困难,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和不断改善,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并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12、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13、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事业、福利设施、福利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使其基本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如教育、社区服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学校、福利住房,等等。
财政相关名词术语解释
第九章财政相关名词术语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则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财源财源,即创造财富的源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全社会物质财富的来源;狭义指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3、财权财权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占有、支配和使用资财的权力。
4、财政体制即财政管理体制。
是国家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类、权力及其相应的利益的制度。
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和国家税收管理体制。
5、财政收入为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即通过财政分配渠道,形成国家财政资金,通常指国家预算收入。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纯收入。
6、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通过财政收入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程。
7、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8、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亦称“预算赤字”。
在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因其在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
9、赤字财政赤字财政,是国家有意识奉行的一种使年度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政策。
10、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
11、综合财政综合财政是以包括国家在内的多元成分为主体的社会资金的内生配置。
这种内生配置亦即综合财政配置。
12、财政政策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财政的名词解释
财政是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它涵盖了许多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财政相关的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财政领域。
1. 财政
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管理和运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活动,以满足政府职能、实
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财政的主要职能包括财政收入的筹集与管理、财政支出的安排与控制、和财政平衡的维护。
通过有效的财政管理,政府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调节资源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2.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其
他收入。
税收收入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非税收入主要是指政府从其他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例如国有企业的利润和资源出售所得等。
其他收入则包括政府的投资收益和捐赠等。
3.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出。
财政支出的
主要项目包括政府部门的运行开支、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金等公共服务,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
4. 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当财政赤字持
续较长时间或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较高时,可能会增加国家债务,对
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一个衡量财政可持续性的指标。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通胀。
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常在应对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稳定方面紧密配合。
6. 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可持续性是指政府能够长期满足财政需求,并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
财政可持续性涉及到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财政支出的可控和合理、债务水平的可持续等方面。
保持良好的财政可持续性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财政领域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我们了解政府运作、经济状况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财政相关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财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