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研究
动物行为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复杂的领域,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习惯和心理,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的意义对于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动物保护和人类行为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学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动物的交配行为和食物获取方式都会影响到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通过研究这些行为,我们可以预测物种在未来的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在进化生物学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历程和适应策略。
例如,为了适应某些环境,某些鸟类会在繁殖季节建造不同类型的巢穴。
通过研究这些行为,我们可以推断物种的进化途径和趋势。
在动物保护中,则可以帮助我们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研究大象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我们可以保护它们的足迹并改善它们的生活环境。
在人类行为学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例如,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一种社交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对于研究人类群体互动和群体行为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的方法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等不同方法来实现。
其中,野外观察是最常用的方法。
野外观察可以通过记录动物行为、拍摄影像和搭建摄像设备来实现。
例如,通过对有草地中野生动物群体的长期观察,可以了解它们的社交行为,以及对聚集和种群组成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零散的记录和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动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习性。
实验室研究则可以通过搭建特定环境来调节动物行为,然后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反应。
例如,对果蝇的光和温度刺激实验,就可以了解它们的触觉反应和行为模式。
计算机模拟则可以通过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来模拟动物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创建虚拟森林场景,可以模拟不同动物的互动行为和食物获取方式,并分析其行为和社交模式。
的应用在生态保护、物种管理、畜牧业和应用行为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五彩缤纷自然界,生存着数以亿计的生物。
而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比如:动物的性行为、利他行为、迁徙行为、通讯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进攻行为等等。
在各类动物行为中,动物的领地行为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
1. 动物的领地行为的定义通常,人们把能维持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而很多动物要占据一些地盘,并在那生活和繁衍后代,它们不允许其他的动物进入它们的领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动物的领地行为。
动物对于自己的领地,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巡视,并在植物上、土地上留下自己独有的气味、粪便、尿液等进行领地的边缘的区分。
巢域是动物进行正常活动的整个区域,在巢域中往往还含有一个动物集中的活动区,大多数活动都发生在这里,这个集中的活动区叫核域。
在有些情况下,巢域就是营巢地周围的一个区域,或者是食物和水源的所在地。
虽然不同动物的巢域可以重叠,但是核域却很少重叠。
领域是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是动物(个体、家庭或集体)排他性地占有并积极保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其内则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领域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随时间而有所改变);第二,领域是受到占有者积极保卫的;第三,领域的利用是排他性的,即它是被某一或某些个体所独占的。
不同的领域一般来说是不重叠的,如果重叠也是少量和暂时性的,重叠区是可以被两个领域的占有者利用,但是所利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所谓的“一山容不得二虎”,说明领地是同类或同种动物之间的边界划分,而在不同动物类别和动物物种之间,领地是重叠的,并且由此产生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即弱肉强食。
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老虎之间的领地是基本清晰的,羚羊之间的领地也是基本清晰的。
但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还生存着食草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
在领地意识上,对于同一块土地,某只老虎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老虎进入;某只羚羊同样会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羚羊染指。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1齐利刚20111320711动物行为学论文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学论文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范文
论文题目: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
首先介绍了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定义和分类了宠物行为问题,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然后,阐述了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的遗传与进化、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以及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接下来,详细讨论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测试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结果解释。
针对宠物行为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行为矫正策略,包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正确的驯养方式、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和环境调整。
通过实证研究,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案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制定了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最后,展望了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科技进步和社会观念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宠物行为问题;诊断方法;处理策略;行为矫正;实证研究;未来展望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1)1.1.2 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1)第2章宠物行为问题的理论基础 (2)2.1 动物行为学基本理论 (2)2.1.1 行为的遗传与进化 (2)2.1.2 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 (2)2.1.3 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2)第3章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 (3)3.1 观察法 (3)3.1.1 主观观察 (3)3.1.2 客观记录与分析 (3)3.2 访谈法 (3)3.2.1 对主人的访谈 (3)3.2.2 对兽医师的访谈 (3)3.3 测试法 (3)3.3.1 行为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3)3.3.2 测试结果的解释 (3)第4章宠物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4)4.1 预防措施 (4)4.1.1 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4)4.1.2 正确的驯养方式 (4)4.2 行为矫正 (4)4.2.1 行为训练 (4)4.2.2 药物治疗 (4)4.2.3 环境调整 (4)第5章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择标准 (5)5.2 案例描述与分析 (5)5.3 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5)第6章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展望 (6)6.1 科技进步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2 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3 未来研究方向 (6)致谢 (7)第1章绪论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并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号:222012314011030姓名: 计爱霞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摘要(1)奇妙的蚂蚁社会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
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
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
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
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后,蚁后就忙碌起来,每只幼蚁的食物都由它嘴对嘴地餵给,直到这些幼蚁发育成成蚁,且可独立生活为止。
当第一批工蚁长大后,就会开始任劳任怨地接替抚养幼蚁的任务,它们采集食物、扩建蚁巢、打扫卫生、保卫家园及赡养蚁后等。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题目:关于蜗牛的观察及实验姓名:学号: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电话: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 46号E - mail :任课教师:牛瑶2011年10月摘要: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
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关键词:蜗牛外形特征腹足粘液夏眠引言: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从大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
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
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
﹙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
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成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动物行为学论文
蚂蚁搬家现象的研究1 引言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
从而也增加了我对动物行为的兴趣,研究动物的行为学对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论述一下蚂蚁搬家的行为。
1.1 蚂蚁搬家是否与下雨有关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
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了起来。
但是蚂蚁搬家究竟与下雨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1.1.1 蚂蚁搬家与下雨有关如果说蚂蚁能够凭借其本能准确地感觉出即将下雨,甚至感觉出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劈头盖脸的雨点打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如果在下暴雨前蚂蚁不能及时地回到窝内,就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以至于回不了家,甚至送命。
虽说蚂蚁的生命在人眼里不值什么,但对蚂蚁自己来讲还是蛮可贵的,干吗要白白丢掉呢?因此,蚂蚁完全有可能感觉出天将下雨,也有可能知道在下雨前要及时回家避雨。
天气变时,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泥土返潮,蚂蚁巢特别潮湿,蚂蚁难以安居。
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什么蚂蚁搬家就会下雨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因为蚂蚁一般住得比较低,雨水往低处流,它的家就没了无论哪一种生物,都需要有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
而动物为了适应各种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行为。
就拿蚂蚁来说,它对自己窝里的湿度一定的要求。
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蚁窝就变湿了。
如果太湿了,蚂蚁就呆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往干燥的地方搬家了。
因此,蚂蚁是在大雨来临前搬家的。
1.1.2 蚂蚁搬家与下雨无关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低智慧生物,其生物意识和生存知识相对于人类来讲要落后的多。
动物行为论文
动物行为论文动物的节律行为摘要:在大千自然社会中,不仅仅只有人类才会有生活的定时作息和定餐的饮食、工作朝九晚五的节律。
在动物的活动与运动中,也是遵循着它特定的节律去进行的。
本文通过动物节律的形式、生物钟以及其他环境因子与节律的关系,来阐述动物的节律行为。
关键词:动物节律的形式生物钟其他环境因子与节律的关系节律行为是指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随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
如黎明时,雄鸡鸣啼,林中小鸟吱吱喳喳地叫,当夜幕降临时,它们都回去栖息,但猫头鹰和蝙蝠开始活动,这种行为方式都属于节律行为。
一、动物节律行为的形式1、昼夜节律(circadian):由于地球绕轴自转而形成昼夜循环交替,昼夜交替引起地表热能、光照、湿度以及风向和风速的昼夜变化,动物的活动和生理机能也与地球的昼夜变化相联系,出现大约每隔24小时重复进行的现象,称昼夜节律。
而白冠雀秋季南迁觅食,春季北迁繁殖现象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24小时中鸟对光的敏感性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在每天第一束光亮出现到这以后的约24小时里鸟对光保持不敏感状态,16-20小时后,光敏感性增加,24小时后再次降低。
如白天较短(11-12小时),在鸟的光敏感期内就不会出现光亮,当白天逐渐变长时(14-15小时),有光亮的时间会延长到光敏感期,一系列的光活动系统开始发挥效应。
丘脑下部释放激素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性腺迅速增大,同时,鸟开始大量进食以增加脂肪储存量,变得更加活跃,特别在晚上。
迁徙和繁殖后,性腺萎缩,鸟类进入非光敏感期。
海仙人掌夜间能发出冷光,这正是它们积极觅食的时候。
天蚕蛾属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对两种天蛾和雄蛾都有吸引作用,但因活动时间不同避免了种间杂交。
动物根据昼夜活动的特性,可分为四类:①、昼行性--白天活动的,如大部分鸟类、一部分哺乳类、昆虫及少数两栖类和爬行类;②、晨昏性--黄昏或晨曦活动的,如夜鹰;③、夜行性--黑夜活动的,如一部分哺乳类、昆虫、少数鸟类(如猫头鹰);④、无节律性--不规则活动的,如蚂蚁、鼹鼠以及大多数土壤动物。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引言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涉及到动物的生态、进化和适应性。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论文将探讨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典型动物行为案例。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学涉及到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响应和适应性。
以下是一些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行为模式:动物特定的行为序列,如求偶行为、觅食行为等。
2.行为适应性:动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行为逐渐得到保留和发展。
3.行为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4.行为进化:行为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改变和进化。
5.社交行为:动物的群体互动、社交层级等行为。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动物行为,研究者使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行为模式、持续时间等数据。
2.野外实地研究: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跟踪动物行为,了解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实验研究:通过设立实验室环境,控制变量,以确定动物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4.生物标记技术:使用标记技术如标签、射频识别等,追踪动物的位置和行为活动。
5.计算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动物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典型动物行为案例1. 鸟类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动物行为。
每年春秋两季,许多鸟类会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进行迁徙。
这种行为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繁殖和觅食的环境。
科学家通过使用生物标记技术和卫星追踪,了解了鸟类迁徙的路线、时间和停留地点。
2. 大象的社交行为大象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在其社交结构中存在明确的社交层级和合作行为。
大象通过触摸、声音和视觉信号进行社交沟通,建立社会连接并传递信息。
研究人员认为,大象的社交行为与其智力、情感和长寿有关。
3. 狼群的狩猎行为狼群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猎食动物,通过协作狩猎来获得食物。
研究发现,狼群的狩猎行为是高度协作的,狼群成员之间会相互合作用以追捕和攻击猎物。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
1.中文摘要:动物的通讯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每一类通讯行为往往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进化过程。
这一过程历经了许多艰辛,在不同的环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适应自己的交流方式。
Julian Huxley早在1923年便注意到了在动物通讯信号的进化过程中,某些行为会失去它们的可塑性和最初的功能并演变为一种刻板不变的行为模式,他当时把这一进化过程称为仪式化。
仪式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它直接同能改变行为模式的进化原理相关。
动物借助于通讯可把一个个体的内在生理状态等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个体并引起后者作出适当的反应,并能导致信息的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具有生存的适应意义。
通讯行为不仅是发生在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事,细胞之间也具有相互通讯的方式,化学通讯与触觉通讯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
1中文摘要 (1)2目录 (2)3正文 (3)1.1绪论 (3)1.2本轮 (3)1.1.1视觉通讯 (4)1.1.2听觉通讯 (4)1.1.3化学通讯 (5)1.1.4触觉通讯 (5)1.1.5电场及电通讯 (6)1.1.6震动通讯 (6)1.3结论 (8)1.1绪论:通讯可涉及动物的任何一种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电场等。
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某一特定信号所采用的感觉通道将决定于该种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所在生活环境以及该信号的功能。
1.2本论:提到通讯,相信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现在越来越发达的各种联络方式(电话、网络),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对于通讯的需求是日益膨胀,要求也水涨船高,各种高效的联络体系已经布满我们的生活。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使我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然而,通讯这个词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人类的,在比人类低等一些的生物界同样存在着相互之间的通讯与联系,它们虽然没有人类发达的头脑,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通讯设施,但存在于它们之间的通讯行为却是相当神奇的。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2、兴趣: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跟小昆虫打交道,到了大学后《动物学》专业课里的对昆虫的精辟讲解更引起了我对小虫的极大的兴趣,自从在图书馆借到法布尔的《昆虫学》,我就爱不释手了,我喜欢昆虫,因此我渴望进一步了解它们。
L.C.Aranda曾用19只带丝蚓重复了Yerkes的实验,他在大约七周的时间内经过200多次训练,使带丝蚓学会了回避点击。
蚯蚓的学习速度虽然很慢,但他们的记忆力似乎很好,L.G.Datta曾在一个T形迷宫中训练带丝蚓,通过训练所获得的习性至少可保持5d.
参考文献:
[1]尚玉昌动物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8-336
二、选题依据(包括项目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在行为学中,学习的概念包括能够是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也可以说学习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是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应当是与感觉适应(疲劳现象)和神经系统发育无关的。学习需要借助于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当需要时可重新忆起。在动物界所有的类群中,从单细胞到脊椎动物都存在学习过程。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如果在特定的刺激场合下发生了变化(与以前在同一刺激场合下的行为表现相比),就可以利用刺激获得食物,找到栖息场所,或逃避敌害。
3、资料和文献收集:通过对书籍、网络、报刊等的相关资料的查询,例如校园网上的数字图书馆(SCI数据库、EI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等),对有关蚯蚓的身体构造及生活习性已经有所了解。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 东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从动物利他行为到人类利他主义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过控一班1 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亲缘选择假说: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未来时代的贡献。
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率就越高。
互惠假说: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
操纵假说:如杜鹃鸟的巢寄生。
互相依赖假说:如吸血蝠哺血;灵长类的结盟。
2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淘汰,那么应如何对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3 利他行为的发育利他行为的发育包括:系统发育和个人发育。
系统发育:即利他行为的进化。
在生物界低等的类群中也广泛存在利他行为,有着悠久的进化历史。
就连小小的质粒中也存在着这种“高尚的行为”。
个体发育: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利他行为的不同表现。
人性是人自然固有的普遍属性,它具有与犬性等相同的、低级的、一般的自然属性,也有与动物相区别的高级、特殊的社会属性。
人本能地有趋利避害的利己性,也有后天价值内化的利他性,所以利己和利他是相互依存的。
伦理学的利他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利他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亲缘的利他性,一类是基于非亲缘的利他性。
亲缘的亲缘利他主义指存在于家族组织内部的,努力为家属,亲人提供帮助或牺牲和奉献的行为。
这种利他主义只限于亲属之间,与关系深浅成正比。
基于非亲缘的纯粹利他主义是既不出自亲缘关系也不期待回报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根据其动机不同分为有限纯粹利他主义和无限纯粹利他主义,前者是自我利益动机所驱使的利他行为,后者是动机单纯的大公无私利他行为。
互惠利他主义也是基于非亲缘的利他主义,它最早由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在1971年利用囚徒困境模型提出的。
动物行为学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
动物行为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物行为学也在不断发展, 并与行为学、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等学科相互融合、渗透。
本文精选了8篇“动物行为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动物行为学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之第一篇: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摘要:如何更好地研究动物行为学早在六十年代时就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七十年代后, 随着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逐渐明白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 分析动物行为学的现代进展, 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研究历史,现代进展随着我国逐渐开始重视研究动物行为学, 相关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动物行为学成为构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查询资料发现, 动物行为学不仅能够研究动物行为, 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及进化史等多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物行为学不断发展, 并且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学、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以及社会学) 。
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及应用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表现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还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一、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动物行为学对于我们了解动物世界的生态学、进化学以及繁殖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动物行为学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揭示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原理。
例如,借助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动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其适应策略的演化过程。
其次,动物行为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动物之间的社会行为,如群体行为和合作行为等。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动物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认识到不同社会结构对动物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再次,动物行为学还可以揭示动物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动物如何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学习新行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动物智力的本质以及人类智力的进化起源。
综上所述,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我们理解和认识动物行为的途径,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动物行为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动物行为学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可以帮助生态学家了解动物个体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推断出动物的生态特征、食性、育种策略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2. 进化学研究:动物行为学对于进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种的行为特征和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为的演化过程以及相伴随的进化适应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繁殖行为的变化来探究进化中的性选择和竞争等现象。
3. 动物保护:动物行为学对动物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迁徙行为、栖息地选择以及繁殖行为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存需求和生境要求。
小猫行为的议论文6篇500字
小猫行为的议论文6篇500字小猫它一身的羽毛洁白如雪,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美丽极了!它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两颗黑色的小灯泡,闪呀闪。
一条黑白相间的尾巴,躺在地面上悠然自得地摇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猫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猫的议论文1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小贝。
小贝长得可爱极了。
小贝的全身雪白雪白的,摸起来毛绒绒的,十分舒服,像是披上了一件貂皮大衣。
小贝的耳朵是尖的,一有风吹草动,小贝很快就听见了。
小贝的眼睛圆溜溜的、水汪汪的,一只碧绿碧绿的,一只透蓝透蓝的,一到晚上就会发出微弱的光芒,可真像两颗蓝珍珠啊!小贝的鼻子圆圆的、小小的、见到陌生的东西都要闻一闻。
小贝的嘴巴可打了,吃起饭来比我还快呢!他的牙齿很尖锐,一块骨头很容易就会被它咬碎。
小贝的胡须不是很长,很像几根软针。
小贝的腿又细又长,腿上的爪子很尖,脚下有一块肉垫子,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
小贝的尾巴不细不粗,时而睡下,时而摇来摇去,活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蛇。
小贝不光长得可爱,行动起来也非常可爱。
小贝每次吃饭时,它总是喜欢闻闻,再用脚摸摸,最后,才安心地吃饭。
别看它一开始装做绅士一样准备,可吃起来可吓人了。
当它开始吃时,总是大口大口地吞下去。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专挑肉吃,其它的碰都不碰一下。
小贝休息时,喜欢挑一个好地方,像床上,阳光下,他都睡过了,然后卷起身子,睡觉了。
又一次,它竟然在我刚买的衣服上睡觉,弄得我衣服上全是毛。
当时我很像痛骂它一顿,看见它可怜的样子,我忍了忍,放了它一马。
怎么样,我的小贝可爱吧!小猫的议论文2我的.邻居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
我每天上学、回家都能看到它那活蹦乱跳的身影,它那“喵喵”的欢叫声,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小猫的眼珠是深蓝色的,即使在黑夜里也清晰可见,活像两颗亮莹莹的蓝宝石;它那双耳朵可灵了,就算你轻轻从它身边经过,它也听得一清二楚;它的眼睛旁有一些灰黑色的毛,就像戴了一幅精致的墨镜一样;头顶那层灰棕色的毛,多像一顶小帽子呀!全身雪白的皮毛,就像穿了一件雪白的羽绒服,简直是帅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的迁徙行为姓名:王小华学号:2010513164班级:动医二班指导老师:赵洁日期:2011年7月5日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的迁徙行为中文摘要动物迁徙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引发的原因和种类也有许多。
动物的大规模迁徙也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和反思,地球资源的枯竭和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都给动物们带来了许多的威胁和危险,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敲醒灵魂的警钟,重视研究动物引起迁徙的原因,虽然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但还是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索自然界神奇的物种迁徙和变化关键词:动物迁徒气候温度迁移繁殖2动物行为学论文目录1.动物迁徙...................................................................... .................................................................. 42.动物迁徙的起源...................................................................... ...................................................... 5 3.动物迁徒的未解之谜...................................................................... .............................................. 6 4.动物迁徙与人类的关系...................................................................... .......................................... 7 5.迁徙动物保护的几点建议...................................................................... ...................................... 8 5.1.栖息地的保护 ..................................................................... ........................................................ 8 5.2.疾病的防治 ..................................................................... ............................................................ 8 5.3.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 9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3动物行为学论文1.动物迁徙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
有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
周期性迁移通常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例如部分候鸟因季节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迁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线的周期性迁移。
每种鸟类的迁徙路线不变,一般常沿食物丰富的近水地区迁移。
以北美洲为例,鸟类的迁徙主要有四条迁徙的路径:(1)太平洋迁徙航路,美洲大陆西岸沿太平洋的路线。
(2)密西西比航线,沿密西西比河迁徙。
(3)中央迁徙航线,顺落矶山脉而行。
(4)大西洋飞行航路,美洲大陆东岸滨临大西洋的沿线。
而若以东亚为例,冬候鸟迁徙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其主要路径包括:陆路航线,自西伯利亚、中国大陆东北部、日、韩等地再经大陆沿海南迁至台湾、中南半岛或更南方的婆罗洲、甚或澳纽区域,如伯劳。
若经由海线则经过阿留申群岛、日本诸岛、琉球、台湾等,再往南飞渡至菲律宾群岛、婆罗洲甚或远达澳、钮区域;春季时,候鸟则会返回北方繁殖地,如此每年循环一次。
而东亚的夏候鸟则选择与冬候鸟相反的季节,每年由中南半岛经广东、福建沿海往北至台湾与其它区域避暑,如杜鹃。
其它候鸟迁徙路线还有东非,西亚路线等。
鸟类迁徙的方向识别主要根据天体变化、依靠地球磁场、或对沿途地理路线的记忆等。
鱼类由于季节、繁殖和寻食等因素做一定方向的周期性迁移,可分为:?生殖洄游,如淡水区的鳗鱼在生殖期游向深海产卵,称为远陆洄游。
?稚鱼洄游,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生殖期游往淡水中产卵,孵化的稚鱼翌年春季随融化的冰雪游入海洋。
?觅食洄游,鱼类为寻食浮游生物而集群洄游到食饵丰富的水域。
?季节洄游,鱼类因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而洄游到适宜温度的水域。
哺乳动物也因季节、繁殖和觅食等原因做周期性迁移,如北方驯鹿冬季南迁至针叶林带,春季则返回食物丰富的北方苔原带。
除水平方向迁移外还有垂直方向迁移。
如山区寒冷季节,动物常向低处移动觅食。
许多深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一年中在深海和浅海中要分别度过部分时间。
此外,自然界动物还存在非周期性迁移。
一般在栖息地生存条件恶化时发生,例如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动物大量繁殖后,就会引起动物大规模迁移。
4动物行为学论文2.动物迁徙的起源动物迁徙是怎样起源的呢,一个最普通的答案是:迁徙最初是为了逃避不利的环境条件。
也有人认为,有些动物的迁徙是以中适应,使他们能更好地利用那些暂时性或移动性的资源。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动物迁徒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迁徙的种类比不迁徒的种类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迁徙动物取得繁殖上的成功呢,首先,迁徙可以使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资源。
南北两极的夏天日照很长,无脊椎动物中无论是陆地上的昆虫还是海洋中的鳞虾,数量在短期内都十分丰富,这对于很多以它们为食的鸟儿和鲸类的繁殖极为有利,但是到了冬天,赖以生存的食物减少;这些动物就不能在极地生存了,因此,它们必须迁徙。
蓝鲸、露脊鲸和座头鲸,每年12月至下一年3月在南极水域中度过夏季,然后就北上迁往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过冬。
另一个例子是燕子;据统计有31种燕子在非洲大陆是留鸟,有两种燕子每年从地中海地区迁徙到非洲,有三种从欧洲西部迁来。
由于在北温带一到冬天空中的飞虫就消失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推测,这三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曾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
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才迁到了北方去繁殖,在那里它们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较少,白天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而且偷袭鸟蛋和雏鸟的捕食动物也较少。
这些因素使得迁徒的燕子在繁殖上能够取得成功。
据估计,每年迁徙到非洲的燕子数量可能比非洲本地燕科鸟类中所有留乌的数量还要多。
迁徒使动物更有可能利用那些变化无常和暂时性的食物资源,在自然选择中胜出。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子:生活在中美洲的鬣蜥在繁殖前要涉水游向一个小岛;因为在那里进行繁殖比较安全。
澳大利亚晰蜴的迁徙则更加有趣,它们生活在沙漠中花岗岩裸露的地区,较大的花岗岩裸露区是它们最适宜的繁殖地。
春天一到,刚成年的蜥蜴便迁入这些区域各占领域进行繁殖,年幼的蜥蜴则被排挤到较小的花岗岩裸露地去生活。
要等到它们发育成熟才重返最适宜的繁殖地。
因此,在最适宜的繁殖地便不断进行着有规律的迁入和迁出。
5动物行为学论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引起迁徒的外部因素中,日照的周期变化是一个最重要的因子,即使是在冬天;用增加日照长度的方法也可以诱发非热带地区很多种动物的迁徙行为。
现在已有证据证明,很多动物体内激素的变化支配着它们的迁徙行为,比如各种鸟类。
另外,环境的变化有时会引起一些动物尤其是很多昆虫的迁徙。
种群拥挤无疑是一个诱发迁徒的重要因子,比如,飞蝗当种群拥挤时便产生群居型个体,这些个体比散居型个体具有更大的活动性,幼蝗的后腿变得比散居型个体长出近三分之一,以便结成大群进行跳跃迁移,成虫则长出了宽大而强壮的翅膀,可以遮天蔽日地随风远征。
动物一旦处在适于迁徙的条件下,只要再具备一些诱发迁徙的环境因子,动物就会开始迁徙。
乌类和蝗虫等待良好的天气条件启程,鱼类等待合适的潮汐;而蚜虫的迁飞则必须等温度达到一定值。
3.动物迁徒的未解之谜也许许多人会问,在漫长而复杂的迁徒路途中动物是如何识别方向的呢,生物学家们将动物根据环境来选择特定方向的能力称为定向。
一只能够定向的动物就好像是一个带着罗盘的旅行者。
1978年,动物学家贝克曾提出过一种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动物能够积累地理知识,特别是幼年期刚过的年龄阶段,知识积累能力最强,这些知识深深地印在动物的脑海之中。
在白天迁徒的低飞鸟类当中,地面的特征是它们辨别路线的关键,它们往往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迂回行进,迁徙路线受着地形的强烈影响,因此,它们在飞越广阔的水域以前决不轻易起飞。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动物们能够依据地球表面景观、太阳、月亮和星星、地球磁场、气味源和气流方向来进行定向,而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利用不同的方法,或同时使用几种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哺乳动物依据地形,鸟类依据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及感受地球磁场变化,鱼类依据气味源,昆虫主要参考气流方向。
但是,关于迁徙还有许多未解的秘密。
例如,爬行动物中最著名的迁徙动物??一种海龟,它们往往要远游数千公里,到达特定的海滩产卵。
根据海龟的迁徙资料,海龟迁徙1 000,1 500 km是很普通的。
棱皮龟甚至要横渡大西洋,全程约5 900 km。
实际上在它们的路途上要经过很多极为适宜产卵的海滩,但6 动物行为学论文它们却从不去占有。
寻觅最佳繁殖地的原则并不能解释海龟为什么要迁徙那么遥远。
因此有人认为,海龟迁徙路线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当时可能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现在虽然不是这样了,但它们却一直沿袭着过去的迁徙路线。
还有人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海龟的迁徙路线,认为随着大陆的漂移,海龟往返两地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最后终于形成了现在这样漫长的迁徒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