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名校中考模拟压轴一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安徽省名校中考模拟压轴一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 默写。

(1)先哲如山,让我们仰慕。“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我们敬仰辛充疾的敢于收复失地、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我们赞美范仲淹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忧国忧民的可贵

品质;“_______,________”(《出师表》),我们更推崇诸葛亮临危受命、舍我

其谁的担当精神。

(2)送别是古诗常见主题,送别诗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_______,________”把对友人的思念之

情托付给明月。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表明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二、基础知识综合

2.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浔阳楼上他寻思迫:“何不就书于此?tǎng若他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

以记岁月,想今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乙】

少时的他得马二先生赠银返乡得以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父亲,就连剩的盘缠钱

也第一时间买了只猪蹄与父亲补身子,兄长为他接风所做的鸡子当先盛了一碗送与父母,平日做小生意赚来的钱总是要为他父亲买鸡、鸭、鱼,可谓一片赤子之心。待到他补了廪,所作所为与太公遗言一一相悖。景兰江茶室相约,他却自恃身份,瞧不上不甚冠冕的茶室。潘三入狱,他不加营救反而嘲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tǎng若( ) 蘸得( ) 相悖( )

(2)提取【乙】段中画线语句的主干:________

(3)【甲】语段选自《水浒传》,作者______【乙】语段中的“他”是_____

(4)【甲】语段中的“他”贪酒,【乙】语段中的“他”贪慕荣华富贵,“贪”给他们带来

什么影响?请结合原著简要概括。

三、综合性学习

3. 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兔年),某班以“走进兔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一段介绍兔文化的材料,请完成题目。

兔,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兽。正月十五元宵节,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旧时

正月初一,人们把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辟邪祈福,俗称“挂兔头”;中秋佳节,老北京还有拜“兔儿爷”的习俗。【甲】随着时代的发展,让“兔儿爷”渐渐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成为中秋节流行的民间玩具:【乙】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纸伞、或坐或立的……此外,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十分常见,其健康长寿、祛病驱邪、护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①语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句有一处标点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癸卯年的手机壁纸,请根据画面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备选词语。

备选词语:兔飞猛进钱兔似锦奋发兔强大展宏兔

(3)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相传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那么“卯时”是指()

A.7时至9时B.1时至3时C.3时到5时D.5时至7时

四、现代文阅读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幽幽豆花香

曹淑玲

①门前小街上,多了一家豆腐摊儿。一辆电动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豆腐,豆浆,豆片,豆皮,好像豆子开会,热热闹闹。小街一景似的,每到日落,很多人特意陆续来等。

②卖豆腐的是个女人。五十刚出头的样子,外地口音。衣着朴素干净,手脚很麻利。人们因急着回家,或怕买不到,都有点迫不及待,纷纷先付了账。倒是女人始终微笑着,轻声应着:“好,好……”并不抬头看,只淡定娴熟地切,称,拿,递、豆花香曲幽地飘出来,深深浅浅,萦绕不绝。

③“呀!”好久没有闻到如此地道清醇的丘花香了,儿时的故事好像倏忽间被唤醒了,似一粒胖豆子,正从记忆的土壤里拱出来。

④秋日的田埂上,祖母总会带我去收豆子。看着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豆荚,稍不留意,就要“噼邮啪啪”爆开来,祖母会笑得合不拢嘴,一面念叨着“好哦,好哦”,一面轻手轻脚地收割,仿佛那是她养育的孩子,生怕碰伤抑或遗落一粒。

⑤祖父过世早,祖母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敢持生计的唯一出路是做豆腐。看祖母做豆腐,仿佛看一场大戏,夜的帷幔刚一拉开,祖母就要企台了。经过一天的浸泡,豆子像沐浴过的美人,体态丰腴峦润。此时,祖母却并不急着做,而是有仪式感地虔诚静默地凝视着。她喃喃自语:“你们啊,得熬过了多少晴天和雨天,不易,到了家了,我会好好伺候你们的。”

⑥磨豆子最累,祖母却从不交于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推着磨盘,就像她竭尽全力推动着生活压给她的那些苦难、不急不恼、不怨不艾。一圈又一圈,白色的琼浆汩汩淌下来,那是豆子平凡生命的奉献。压轴大戏是祖母用卤水“点花”,那是做豆腐的秘诀。每每此时,祖母表情显得很凝重,既从容淡定,又严谨认真。多一点,豆腐就老了,又黄又涩。少一点,豆腐又嫩了,易碎,失了弹性。

⑦祖母做的豆腐细腻醇香、十里八村都等着买。我问过祖母“点花”秘诀,什

么样的比例,才能把豆腐点得恰到好处。慈爱的祖母爽朗地笑起来:“傻孩子,那儿有啥秘诀啊,奶奶不认字儿,可奶奶懂一个理儿,‘点花’就是把握好分寸。就像咱做人,遇到事,莫慌神儿,拿得起,稳得住,像这豆腐,清清白白。”

⑧后来,读《苏东坡传》。当读到因官职被贬,薪俸不高,每次待客,便亲自

下厨,在豆腐上大做文章。他写“箸上凝脂滑,盘中软玉香”。我掩书而笑,豆腐的身影不仅在民间,也在隽永的诗意里。

⑨祖母走后,我就很少买豆腐了,用石膏点就的豆腐像一个丢了生命的壳子,

空有一副。皮食,早已无味。

⑩一阵晚风掠过,浓郁密匝的豆花香飘散出来,弥漫了我的味蕾。我喜欢上女

人的豆腐。

有几次买豆腐,总见一男人坐在马扎上,虚胖,苍老,稍显病态,牙齿尽已

脱落,只偶尔帮女人收个零钱。听人说,那是他男人,是做豆腐好手,一场大病如大厦将倾,她硬是靠卖豆腐撑了起来。她说一盘子好豆腐,怎么压都不碎,人的肩上被生活压了点苦难,也不该怕。好的豆腐,撑得起的不单单是压在身上的石头,还有人心。不管啥时候,人心都得像豆腐一样,不能散了个儿。晚风中,豆花香幽幽地飘荡着,萦萦绕绕,绵绵不绝,香溢在整个人世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 年第1期)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有关祖母的一系列往事:秋日祖母带我去收豆子、

祖母做豆腐。

B.第⑧段写到苏东坡下厨做豆腐的故事,充实了文章内容,体现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C.结合⑤一⑦段来看,做豆腐主要有三个步骤:浸泡豆子,磨豆浆,用卤水“点花”。

D.“祖母做的豆腐细腻醇香,十里八村都等着买”是因祖母用卤水“点花”能把握好

分寸。

2.本文主要写了卖豆腐的女人和祖母两个人物,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

(1)几时的故事好像倏忽间被唤醒了,似一粒胖豆子,正从记忆的土壤里拱出来。(从修辞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