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作战篇作战篇全文作战篇翻译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计篇》第一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要用五事去研究它,用七计去比较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就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
地,就是高丘洼地、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
将,就是将领要智谋高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
以上五事,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
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利精良?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执法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0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
卒为上,
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
击破敌人的“旅”就差一些;使敌人全
“50卒0人”为完一整旅地降服是上策10,0击人破为敌一人卒的
“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伍”完整地
降破服卒是上次策之,;击破全敌伍人为的“上伍,”就破差伍一
些。
次50之人。为一伍
二、中心思想
本篇主要论述的是战争与经济 的关系。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 力的依赖关系出发;重点论述了 “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 提出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 重要作战原则。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3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 务因粮于敌也。
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 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 用,以作战备。
家的攻财城政发则生力困难屈。,久暴师则国用 力量消耗 暴露不,足军队。长期在外作战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4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
耗尽,经枯济竭枯竭,财则货列,国本诸处侯指就经会济乘
着你的危机而起兵进攻,那时虽有智
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 谋能的善人其,也疲后无困矣法,替。本你处处指置危困机难了。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5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
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笨拙的方法
是 战兵速争久战持速久而听决而说国,对故利没 国有 家不者看见 有尽,见到 利知未弄 ,巧 是之的 不有持会久有也。的。
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
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
面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6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转载:修行圈《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句子翻译
孙⼦兵法句⼦翻译第⼀篇1、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索其情:译: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的分析,对双⽅七种情况的⽐较,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2、势者,因利⽽制权也。
译: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于⼰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3、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译: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条件呢?第⼆作战篇1、夫钝兵挫锐,屈⼒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翻译:如果兵锋折损,锐⽓受挫、兵⼒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举兵进攻,即使睿智⾼明的⼈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
2、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的。
3、故不尽知⽤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兵之利也。
因此,不能全⾯了解战争害处的⼈,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4、故兵贵胜,不贵久。
所以,⽤兵作战以胜任裕如,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不从⼼,僵持消耗。
第三篇故善⽤兵者,屈⼈之兵⽽⾮战也,拔⼈之城⽽⾮攻也,毁⼈之国⽽⾮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所以,善于⽤兵打战的⼈,使敌军屈服⽽不⽤进⾏交战,夺取敌⼈的城⾢⽽不⽤硬攻,灭亡敌⼈的国家⽽不需久战务求以全胜的谋略征战于天下。
这样,军队就致于疲惫受挫,⽽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故⽈:知⼰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胜⼀负;不知彼不知⼰,每战必败。
所以说:了解敌⼈⼜了解⾃⼰,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了解⾃⼰,胜负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不了解⾃⼰,那就每战必败。
第四形篇兵法:⼀⽈度,⼆⽈量,三⽈数,四⽈称,五⽈胜。
地⽣度,度⽣量,量⽣数,数⽣称,称⽣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兵法预测战争的胜败,应当注意以下五种情况:⼀是度,即⼟地的⾯积,⼆是量,即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兵⼒的数量,四是称,即双⽅的军事综合实⼒,五是胜,即战争胜负的判断。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子兵法》全文译文——黄觉收集于2011-12-20一、始计篇 2二、作战篇 5三、谋攻篇8四、军形篇11五、兵势篇14六、虚实篇17七、军争篇21八、九变篇25九、行军篇27十、地形篇32十一、九地篇36十二、火攻篇44十三、用间篇47一、始计篇【原文】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人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
所谓天时,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
所谓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制,即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人员的权责分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作战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胜任裕如,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兵锋折损、锐气被挫,攻城就力竭,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
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
战争时间长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
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孙子兵法全篇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经典。
全文共有十三篇,包含了关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每篇的简要解读及译文:1. 孙子兵法·计篇,强调了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包括了计谋、间谍、情报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计策篇》。
2. 孙子兵法·作战篇,介绍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作战方法,包括了攻守、兵员、军队行动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作战篇》。
3. 孙子兵法·谋攻篇,探讨了攻击敌人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了兵力运用、攻城略地、战争节奏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攻敌篇》。
4. 孙子兵法·形篇,讲述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斗队形的重要性,包括了兵种分类、兵员编制、兵力部署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兵势篇》。
5. 孙子兵法·势篇,强调了军队在战场上把握有利位置和形势的重要性,包括了地理环境、天时、地利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形势篇》。
6. 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了如何利用虚实之间的变化来迷惑敌人,包括了假装退却、伏击、欺敌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虚实篇》。
7. 孙子兵法·军争篇,探讨了军队应对战争变化和应急情况的策略,包括了兵力调动、战争节奏掌握、应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军争篇》。
8. 孙子兵法·九变篇,介绍了九种变化的原则,包括了敌我兵力对比、战争形势、战术应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变篇》。
9. 孙子兵法·行军篇,强调了军队行军的重要性和技巧,包括了行军速度、补给、兵员疲劳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行军篇》。
10. 孙子兵法·地形篇,探讨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利用,包括了山地、水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译文,《地形篇》。
11. 孙子兵法·九地篇,介绍了九种地形的特点和利用方法,包括了险要地形、易守难攻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地篇》。
12. 孙子兵法·火攻篇,讲述了利用火攻战术进行战争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了火源、火势、火攻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注音版加译文
孙子兵法注音版加译文如下:
1、计篇
注音:jìpiān
译文: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和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政治的延续,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道、天、地、将、法。
2、作篇
注音:zuòpiān
译文: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方式。
孙子认为,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夺取敌国的土地和资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战争的方式有五种:攻、守、围、追、避。
3、谋篇
注音:móu piān
译文: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谋略和计谋。
孙子认为,战争中的谋略和计谋是取胜的关键。
他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原则,强调要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4、胜篇
注音:shèng piān
译文: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胜利条件和胜利的保证。
孙子认为,战争中的胜利条件包括:强大的兵力、优越的地势、高明的将领、严明的纪律和充足的物资。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
5、败篇
注音:bài piān
译文: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失败原因和如何避免失败。
孙子认为,战争中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指挥失误、士兵疲惫、粮草不足、士气低落等。
要避免失败,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一、始计篇,二、作战篇,三、谋攻篇,四、军形篇,五、兵势篇,六、虚实篇,七、军争篇,八、九变篇,九、行军篇,十、地形篇,十一、九地篇,十二、火攻篇,十三、用间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兵者,诡道。
其诡甚诡,知者自知,终其一生,未尝可获也。
诡异诡,未常诡,道非道,其可道,死中有死,生中有生,非生死之变而变,知否?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全文简介:孙子兵法《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孙子兵法全文解释
孙子兵法军争篇翻译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
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
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
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
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
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
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
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精品PPT课件
利者,货
所以,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
队;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
奖也赏。士兵故。激车在怒战车激战励,中得,财凡车物缴十获用乘战财车已货十奖上赏辆士以兵
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把
车,上赏敌人其的先旗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自
己的士兵夹杂乘坐;
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
之,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5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
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笨拙的方法
是 战兵速争久战持速久而听决而说国,对故利没 国有 家不者看见 有尽,见到 利知未弄 ,巧 是之的 不有持会久有也。的。
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
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
面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
第二篇
作 战篇
1
一、原 译 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
革车孙千子快说乘速:,轻用带便兵的作甲车战十的万原则四,,匹千一马拉般里的要馈车动,粮用 轻,车则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这,里还指要辆向千里
之重外车运重或送车运粮辎食,那么泛前指方军后队方的供经应费,招待国 宾使节的经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
11
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 益对强俘。获的故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
这就是所谓既战胜俘敌虏人也越加壮大了自
己兵 将。贵,所胜生以用, 民兵不 之作贵战贵久在。速胜故,知不兵宜久之拖。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
命司命”命运,,的国掌家国握安家者危安的主危宰之。主主宰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2
二、中心思想
本篇主要论述的是战争与经济
的关系。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 力的依赖关系出发;重点论述了“兵 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提出了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重要作战 原则。
孙子兵法(完整版)
孙子兵法(完整版)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翻译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翻译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典籍,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宝典,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领导管理等领域。
它由十三篇组成,每篇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为您翻译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标题,并简要介绍每篇的内容。
第一篇:计篇这篇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开篇,强调战争的重要性。
它讲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如军队的组织管理、情报的收集和利用等,为后续的篇章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作战篇这篇论述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包括如何分析敌人弱点、选择作战地点、选择合适的时机等。
它强调了灵活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性,提倡以智取胜,而非以力取胜。
第三篇:谋攻篇这篇主要讲述了如何发动进攻,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借人之力,以成功于敌”等策略。
它强调了集中力量、选择合适的战场、以及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
第四篇:军争篇这篇论述了战争的性质和军队的性质。
它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统一性,提倡用合适的方法支配军队,以便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第五篇:兵势篇这篇主要论述了兵力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利用兵力的关系来取胜。
它提出了“百战百胜”、“疾雷不及掩耳”的战略思想,引导读者充分利用时机和掌握主动权。
第六篇:虚实篇这篇讲述了如何使敌人迷惑和混乱。
它强调了以虚引实、以实应虚的战略,并提出了“声东击西”、“飞弛遗臭”等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引导敌人误判形势和实施错误的决策。
第七篇:军争篇这篇论述了军队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它强调了战争的成本和限制,并提出了“顺势而为”、“防患未然”的策略,以保持军队的强大力量。
第八篇:九变篇这篇论述了战争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它主张适应变化,并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况。
它提出了“变化无穷,水行之则动”、“变化深远,不测可知”的战略思想,为应对战争中的变化提供了指导。
第九篇:火攻篇这篇主要介绍了使用火攻战术来取得优势。
它强调了火的破坏力和威力,并提出了火攻的方法和策略。
孔子兵法作战篇译文
《孙子兵法·作战篇》译文如下: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通过认真地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分析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些条件有五个: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甘心为国君战死。
所谓“天”,是指阴阳、寒暑、时令等自然条件。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地形的有利与不利等。
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勇敢威武、赏罚有信和公正无私。
所谓“法”,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君主和将领根据这五个条件来决定军事行动,制订战略计划。
凡属军用开支浩繁的战争,就不能凭空发动;粮食运输困难的战争,就不能冒险作战;没有得到内部和外部的有力支持的战争就不能轻易进行。
最好的用兵原则是:一旦发动战争,就必须争取速胜;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军队转战千里,人力和物资消耗殆尽,国内其他重要事情就会处于困难和被动,甚至导致国破家亡。
用兵作战,先要制订好计划,了解双方君主谁正义,将帅谁智勇,天时地利谁占得多,部卒士气谁高昂,哪一方的资源更充足,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
哪一方的计谋更周全,哪一方的内政更修明。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判断战争胜负的情形。
根据这些情形来比较战争双方的条件。
如果己方君主仁义、将帅智勇、士卒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资源充足、法制健全等条件占优势,或者是双方条件相当,那么即使国力较弱,也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再加上巧妙的计谋和正确指挥,那么胜利就更加有把握了。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艹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意思: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
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
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作战篇作战篇全文作战篇翻译
孙子兵法二、作战篇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胜任裕如,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兵锋折损、锐气被挫,攻城就力竭,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
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
战争时间长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
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原文】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
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长途转运
军需,百姓就会贫困。
军队经过的地方物价高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财物枯竭就汲汲于应付赋役。
民力耗尽,财物枯竭,国内家家空虚,百姓的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国家的资财,战车破损了,战马疲病了,盔甲、矢弩、矛盾、牛、车之类,耗去了十分之六。
【原文】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译文】因而,高明的将领务求从敌方夺取粮草。
就地从敌方夺取粮食一钟,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就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
【原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文】激励士卒奋勇杀敌,是使之威怒;鼓励将士夺取敌人资财,要用财物奖励。
因此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奖赏那先夺得战车的士卒,并且更换敌战车上的旌旗,将其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对于俘虏,则予优待、抚慰,任用他们作战,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原文】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所以,用兵作战以胜任裕如,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力不从心,僵持消耗。
深知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啊!。